福建省高一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增强了中央集权D. 促进了文化繁荣答案:ABC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威B. 促进贸易C. 寻求佛教圣物D. 传播中国文化答案:ABD4. 清朝末期,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学习西方科技B. 建立新式军队C. 发展工商业D. 改革政治制度答案:ABC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国内政治腐败答案:A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有哪些作用?A. 为前线提供物资支持B. 组织游击战争C. 培养抗日人才D. 宣传抗日思想答案:ABCD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哪些重大意义?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D.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答案:ABCD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A.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B.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D.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答案:ABCD9. 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商品的流通B. 加强了文化的交流C. 推动了科技的传播D. 增进了民族间的了解答案:ABCD10. 孔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B. 教育的普及者C. 礼仪制度的制定者D. 政治理念的提出者答案:AB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长城D. 实行分封制答案:B解析: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使得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高宗B. 唐太宗C. 唐玄宗D. 武则天答案:C解析: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被称为“开元盛世”。
3. 元朝时期,实行了哪项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科举制B. 行省制C. 郡县制D. 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行省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中央直接管理。
4.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郑和七次下西洋?A. 明成祖B. 明太祖C. 明宣宗D. 明英宗答案:A解析: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联系。
5. 清朝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康乾盛世”?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嘉庆帝答案:A、C解析:康熙帝和乾隆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被称为“康乾盛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鸦片战争D. 甲午战争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2. 下列哪些人物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袁世凯答案:A、B解析: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他们主张变法维新,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清朝的危机。
3. 下列哪些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A、B、C、D解析: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它们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高一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一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封建社会中,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 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皇帝是()。
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瞻基D. 朱祁镇3. 清朝末年,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
A. 洪秀全B. 杨秀清C. 石达开D. 李秀成4.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辛亥革命的爆发C. 一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A. 台儿庄战役B. 淞沪会战C. 平型关大捷D. 百团大战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D.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7. 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主要目标是()。
A. 农业现代化B. 工业现代化C. 国防现代化D. 教育现代化8.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误批判的“三家村”是指()。
A. 邓拓、吴晗、廖沫沙B. 邓拓、吴晗、周扬C. 邓拓、吴晗、陈伯达D. 邓拓、吴晗、张春桥9.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核心是()。
A. 土地私有化B. 土地集体所有制C. 土地承包经营权D. 土地流转权10. 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标志着()。
A.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B.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C. 香港回归祖国D. 香港的完全自治11.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简称是()。
A. WTOB. IMFC. GATTD. APEC12.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A. 28B. 29C. 30D. 3113.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其全称是()。
A.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 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区C. 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D. 一带一路战略伙伴关系14. 2020年,中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主要标志是()。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历史).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1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l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60分)注意事项:1.第I 卷共4 页。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A.血缘B.地域C.财产D.宗教2.图1 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明代3.《清史稿》记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设置军机处最主要的意图是A.处理民族事务 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特务统治4.图2的庆祝活动最早应该出现于A.1912 年B.1919 年C.193D.1949 年5.19五四运动标志着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导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
“这里”是指A.南昌B.广州C.上海D.福州7.周恩来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
他在万隆会议上提出A.“乒乓外交”B.“一边倒”的基本方针C.“另起炉灶”的基本方针D.“求同存异”的方针8.澳门回归祖国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9.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美国首任总统是A.华盛顿B.富兰克林C.林肯D.布什10.图3 被美国教育部门指定为美国中学生必读的十五本书目之一。
下列关于这部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②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④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北约与华约的建立12.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B.由英国等国发起C.它的兴起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D.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13.商较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
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能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发掘史料是( )
A.元谋人的门齿化石B.北京人用火场期,周桓王率部与郑国刀兵相见,桓王肩头中了一箭,狼狈撤兵。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君臣和睦B.王室衰微C.国家一统D.华夏认同
3.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召开了一场关于地方治理的御前会议,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制,廷尉李斯则主张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旨在( )
A.加强边疆治理B.重视对外贸易C.实现民族平等D.强化行省制度
8.小林同学在进行“中医与人类健康”的课题研究中,已搜集到《黄帝内经》《千金方》《唐本草》等书籍。他还应查阅的书籍是( )
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徐霞客游记》
9.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执行“一五”计划B.推行“双百”方针C.实施改革开放D.实行“一国两制”
19.人类最初 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材料反映了人类文明具有( )
A.继承性B.统一性C.多元性D.延续性
20.古代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口为婆罗门,双臂造成刹帝利,双腿变成吠舍,双脚生出首陀罗。这一神话源自古代( )
A.尊崇儒术B.缓和矛盾C.巩固统一D.扩展疆域
4.汉代能通西域与他不顾艰险的“凿空”精神是分不开的。这里的“他”是( )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填空题(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答案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填空题答案必修一专题一1.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宗法制,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其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 221年。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和分封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形式,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皇帝任命。
3.汉武帝时期,在全国各州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高官。
4.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其目的在于加强君权,分散相权。
5.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明成祖设立内阁,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中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基本解决。
6.清朝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这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但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顶峰。
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8.君主专制制度实行的前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明清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
专题二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1842年英国侵华,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中最能反映侵略目的的条款是协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内容最能体现时代特征,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清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三元里抗英。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放下了滔天罪行。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221年D. 公元前202年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祖C. 唐玄宗D. 唐高宗答案:B3. 南宋建立的年代是:A. 960年B. 1127年C. 1271年D. 1279年答案:B4.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19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答案:B5.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由校答案:A6. 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发生在:A. 1839年B. 1840年C. 1856年D. 1860年答案:B7. 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是:A. 1911年B. 1912年C. 1913年D. 1914年答案:A8. 五四运动爆发的年份是:A. 1919年B. 1920年C. 1921年D. 1922年答案:A9. 抗日战争胜利的年份是:A. 1945年B. 1946年C. 1947年D. 1948年答案:A10.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年份是:A. 1950年B. 1951年C. 1952年D. 1953年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E. 丝绸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孙中山E. 李大钊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淞沪会战D. 百团大战E. 武汉会战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唐朝盛世的三个特点。
答案:唐朝盛世的三个特点包括:一是政治稳定,二是经济繁荣,三是文化开放。
2.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2023年1月福建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

2023年1月福建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哪项是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A. 以举人、进士为主要选拔对象B. 完全废除民族性质的选拔制度C. 选才标准主要依据乡试成绩D. 选拔范围从京城扩大到全国各地答案:A2. 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属于元曲?A. 辛弃疾B. 王之涣C. 关汉卿D. 罗隐答案:C3. 以下哪一项是元朝时期的历史事件?A. 文成公主出嫁B. 长平之战C. 白莲教起义D. 红巾军起义答案:C4. 下列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中,哪个朝代是由军阀政治演变而来的?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民国答案:D…四、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隋炀帝的西征活动,是为了扩大领土、削弱北方敌人。
答案:√2. 南宋时期,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答案:×3. 《屈原》是中国古代一部以歌舞形式写成的政治诗歌。
答案:×4. 辽代的统治者遵循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等级制度。
答案:√5. 清朝时期,由于外国势力的压迫,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答案:×…五、问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1. 请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刘备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迹。
答案: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他出身寒微,曾在零陵为二千石令史,后被黄祖推荐给了刘表。
刘备于建安五年发动青梅之会,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
他曾率兵四顾无门,但通过一系列策略的施展,最终得到刘表的推荐,并统一了荆州。
在荆州期间,刘备广纳贤才,与诸葛亮结为密友,共同奠定了刘备的雄图大业。
他建立了汉中巨兽之。
2. 请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
答案: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有两个阶段:进士科和明经科。
进士科是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选拔的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和进士举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福建省高一年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副标题:作者:老秋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8 更新时间:2005-9-24200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 (选择题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4页。
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
每小题1分,共 4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A、1839年B、1840年C、1841年D、1842年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清朝的“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D、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3、近代史上,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4、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的事件是A、金田起义B、东乡称王C、永安建制D、定都天京5、下列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B、《四洲志》C、《瀛环志略》D、《资政新篇》6、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林则徐B、魏源C、姚莹D、徐继畲7、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A、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C、要不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D、要不要坚持封建伦理道德8、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A、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B、外商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9、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在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中,被推为义军首领的是①徐骧②丘逢甲③刘永福④唐景崧A、①②B、①③C、②⑨D、②④1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孔子改制考》B、《新学伪经考》C、《变法通议》D、《应诏统筹全局折》12、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曾攻占北京的是①第一次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3、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A、山东B、直隶C、天津D、北京14、20世纪初期,保路运动规模最大的省是A、广东B、湖南C、湖北D、四川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是A。
三权分立 B、多党制 C、一党专制 D、君主立宪制16、1916年袁世凯帝制梦破灭,若以中华民国纪元推算,这一年是A、民国4年B、民国5年C、民国6年D、民国7年17、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宣传社会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在中国首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李大钊C、鲁迅 D、胡适19、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①吴佩孚②孙传芳③张作霖④冯玉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1927年,汪精卫彻底叛变革命的事件是A、“中山舰事件”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整理党务案”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22、1936年起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核心的军队是A、抗日联军B、抗日游击队C、新四军D、八路军23、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2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延安B、吴起镇C、瑞金D、会宁25、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是A、华北事变B、一二·九运动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26、将下列日军侵华事变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九·一八事变②八·一三事变③七·七事变④一·二八事变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27、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枣宜会战C、台儿庄战役D、豫湘桂战役28、根据下图判断,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以南地区D、西南地区29、1940年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的人物是A、陈毅B、叶挺C、周恩来D、彭德怀30、1941-1942年,中共在根据地建设中,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A、整风运动B、反“扫荡”斗争C、大生产运动D、“三三制”原则3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32、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日民族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33、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①中原解放区②陕北解放区③华东解放区④山东解放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4、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长春B、北平C、张家口D、天津3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制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36、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的事件是A、“四五运动”B、“九一三事件”C、“二月抗争”D、“批林批孔运动”3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A、沿海B、内地C、城市D、农村3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原则不包括A、民族平等B、民族独立C、民族团结D、共同发展繁荣3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问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此材料出自A、《共同纲领》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告台湾同胞书》D、《中美联合公报》40、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万隆会议B、亚非会议C、日内瓦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页。
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工程和本卷第2页右上角座位号填写清楚。
二、材料解读题(本大题有3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3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
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及地点。
(2分)(2)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3分)(3)依据材料归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3分)(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分)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则材料出自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的报告?(1分)他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怎样转移?(2分)(2)结合课本知识,写出建国初期被“糖弹”击倒的两位共产党人姓名。
(2分)他们在什么运动中被依法判处死刑?(1分)(3)根据材料二回答,共产党人应该怎样防止被“糖弹”击倒?(2分)(4)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43.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是谁在哪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的?(2分)(2)依据材料概括,怎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分)(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我们曾经照搬过哪一国的模式?(1分)(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1分)(5)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lO分,共30分。
)44.简要回答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10分)(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年代?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请举一例早期著名民族企业的名称。
(3分)(2)19世纪末,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哪个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掀起了史称什么的改良运动?(2分)(3)简要指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3分)(4)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政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2分)45.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事件,并简述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及失败的主要原因。
(10分)46.简要回答下列有关“统一战线”的问题:(10分)(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2)指出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名称及其正式建立的标志事件。
(2分)(3)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什么方针?它标志着什么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分)(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高举什么旗帜?它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40分。
)1.B 2.C 3.D 4.D 5.D 6.A 7.A 8、B 9、C lO.A11.D 12.C 13.A 14.D 15。
A 16.B 17.A 18、B 19、A 20.D21.B 22.A 23.B 24.D 25.C 26.A 27.C 28.A 29.D 30.C31.B 32.C 33.D 34.B 35.C 36.A 37.D 38.B 39.A 40.C第Ⅱ卷 (非选择题60分)二、材料解读题(每题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