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生物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实验3.2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颤藻和水绵一般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不同点。

二、实验材料:

颤藻和水绵

三、仪器、用品:

显微镜、清水滴瓶、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解剖针、革兰氏碘液、滴管、烧杯、镊子、培养皿。

四、教学过程:

准备工作:材料采集:

有机物丰富且水质较好的水流中可采集到新鲜的颤藻。水绵可从静止水域地表采集到。(此步骤由实验室教师完成)

1.制备颤藻和水棉的装片并且观察:

1)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解剖针从培养皿壁上取下一丝颤藻(注意量要少)。

3)将取下的颤藻置于水滴中(左边),用解剖针轻轻拨动,使颤藻散开。

4)用镊子取2~3条水绵,用解剖针分开水绵细丝。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右边)。

5)盖上盖玻片。制成装片。

6)找到并列在一起的颤藻和水棉后,低倍镜镜检。观察细胞的大小和色素。7)高倍镜镜检。可观察到颤藻的藻丝是由一列蓝绿色的细胞组成。

2.染色和比较观察:

1)将临时装片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取下来。

2)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革兰氏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

重复2~3次。

3)低倍镜镜检。

4)高倍镜镜检。可观察到哪种细胞内有颜色较深、形状固定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细胞核)

讨论:

1.颤藻和水绵细胞,何者具有被碘液染成棕色的结构?呈什么形状?是什么结构?

2.颤藻和水绵细胞里的色素分布有什么区别?

作业:

教学后记:

(生物科技行业类)细胞生物学习题与实验

《细胞生物学》综合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30分) 1、细胞 2、分子杂交 3、核体 4、初级溶酶体 5、自由扩散 6、桥粒 7、膜骨架 8、奢侈基因 9、常染色质 10、基本颗粒(F1因子)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原生质体是指()。 2、细胞的三要素是指()、()和()。 3、被动运输可分为两类,即()和()。 4、流动镶嵌模型的三大特点是(),()和()。 5、目前发现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直径只有()。 6、根据是否与消化物作用溶酶体可区分为()、()两种形式。 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是()和()。 8、细胞内的能量转化细胞器是指()和()。 9、细胞学说的内容包括()、()和()。 10、荧光显微镜以()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以()为光源。 11、细胞有两种膜结构具有分拣作用,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弹性蛋白的肽链之间通过()相互交连形成网络。 13、用()技术可以在电镜下观察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14、在转移酶I和T因子的作用下,催化P位上肽酰tRNA的()与处在A位上氨酰基tRNA的()之间形成肽键。 15、染色质根据功能状态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糙面内质网功能。 2、真核细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染色体DNA的三个功能元件是什么? 4、细胞核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5、为什么说线粒体、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四、论述(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 2、试述蛋白质糖基化的生理作用。 3、试述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细胞生物学》综合测试题(二)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一册教案设计: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教案设计

实验3.2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一、教材分析: 颤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细胞的代表,水绵则是真核细胞的代表,通过本实验的观察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实验操作没有特殊难度,但要观察到水绵细胞的细胞核比较困难,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类细胞中色素的分布,告诉学生水绵的叶绿体非常特殊,成螺旋形排列在细胞中,可能挡住了细胞核,要仔细观察才能找到细胞核。 二、课题: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辨别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关注鉴别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仔细认真务实的态度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辨别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方法。 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八、板书: 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一、实验目的和原理: 使用染色法观察真核细胞的细胞核。 通过比较观察细胞中色素分布的方式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细胞器。 二、实验步骤 1、制备颤藻和水绵装片并观察 制片 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2、染色和比较观察 三、分析与讨论 1、鉴别颤藻和水绵分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根据是什么? 2、染色后,在水绵叶绿体上有呈深蓝紫色的颗粒显现,这是何种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3、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你是否发现存在问题?试分析其原因,介绍你所采取的解决方法。 九、评价: 1、通过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与观察,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差异是() A、动物与植物 B、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 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D、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2、在水绵经碘液染色后,叶绿体上有呈深蓝色的颗粒,这种结构是() A、线粒体 B、细胞核 C、淀粉核 D、液泡 3、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与观察实验中,每次能做好实验只要() A、取少量材料 B、取大量材料 C、用剪刀剪下材料 D、把材料做成切片 4、在蓝藻和衣藻的素细胞内,都具有的物质和细胞结构是() A、核膜和核糖体 B、DNA和叶绿体 C、DNA和核糖体 D、核糖体和线粒体 5、你所观察到的水绵细胞形状为() A、长方形 B、椭圆形 C、圆盘状 D、长筒状 十、反思: 学生实验中不知道是在一张装片中同时放置两种材料,学生对指导的语句阅读理解不透,以后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解释一下“左边放水绵,右边放颤藻”的意思。 实验中观察到有部分学生制作的装片的色彩和图案非常美,显然学生混淆了生物学观察结构与美学观赏的界限,以后要注意。 有示范片,但学生不知道应该观察什么,能与电脑连接的显微镜该用了,可以把学生的装片直接反映出来。凌敏用手机拍下了她自己制作的装片,很清晰,那么数码相机应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直接反映学生的装片应该还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表示我对他们的注意,要试试。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题(卷)库

一、名词解释 1.分配常数:又称分配系数,是指一种分析物在两种不相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常数。 2.多肽链的末端分析:确定多肽链的两末端可作为整条多肽链一级结构测定的标志,分为氨基端分析和羧基端分析。 3.连接酶:指能将双链DNA中一条单链上相邻两核苷酸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分子的酶。 4.预杂交:在分子杂交实验之前对杂交膜上非样品区域进行封闭,用以降低探针在膜上的非特异性结合。 5.反转录PCR:是将反转录RNA与PCR结合起来建立的一种PCR技术。首先进行反转录产生cDNA,然后进行常规的PCR反应。 6.稳定表达:外源基因转染真核细胞并整合入基因组后的表达。 7.基因敲除: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或未完全知道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从动物的原基因组中去除,或用其它无功能的DNA片断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表型,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8.物理图谱: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为“路标”,以碱基对(bp,kb,Mb)作为基本测量单位(图距)的基因组图。 9.质谱图: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分开后,到检测器被检测并记录下来,经计算机处理后所表示出的图形。 10.侧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90度角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内部结构属性。

11.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层析。 12.Edman降解: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 13.又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能够特异识别双链DNA序列并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14.电转移:用电泳技术将凝胶中的蛋白质,DNA或RNA条带按原位转移到固体支持物,形成印迹。 15.多重PCR:是在一次反应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一份模板样品中不同序列的PCR 过程。 16.融合表达: 在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连有一段融合表达标签(Tag),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有分N端或者C端融合表达),方便后继的纯化步骤或者检测。 17.同源重组:发生在DNA同源序列之间,有相同或近似碱基序列的DNA分子之间的遗传交换。 18.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19.碎片离子:广义的碎片离子为由分子离子裂解产生的所有离子。 20.前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相对轴较小角度向前方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等离子的表面属性,信号强弱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 21.亲和层析: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或其他分子的一种层析法。(利用分子与其配体间特殊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

细胞生物学实验

1. 什么是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实验 指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并将其分散为单个细胞(机械或酶消化),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保持生长、分裂繁殖、细胞的接触性抑制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等生命现象。 最常见的细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代细胞,另一种是传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指动物组织经过胰酶或胶原酶等酶类的消化,使其分散,从而获得单个细胞,再使这些单个细胞生长于培养容器中的过程。大多数组织可以制备原代细胞,但制备的方法略有不同,制备的细胞生长快慢及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不同的原代细胞,其形态也不尽相同。一般将10代以内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一般指无限繁殖的细胞系,理论上这类细胞可以无限次的传代。做实验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这类细胞,如Hela、293、Vero 等细胞。 2. 细胞的生长周期 游离期:细胞刚接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到贴壁前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由细胞类型决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贴壁期:细胞从游离状态变为贴附到培养器皿表面并展现出一定细胞形态的时期。 潜伏期:细胞在完成贴壁后,并不会马上进行增殖,会进行增殖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这个时候称之为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完成物质和能量储备后,开始大量的增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细胞活力旺盛,且状态稳定,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展的。 停止期: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密度越来越大,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等因素,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细胞进行传代了,使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增殖,保持旺盛的活力。 3. 细胞生长所需要营养条件 细胞的培养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一般来自于基础培养基(比如DMEM培养基)和血清。 基础培养基:主要是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维生素(细胞代谢中辅酶的组成成分)、无机离子(K+,Na+等)、碳水化合物(碳源和能量来源)和一些激素等营养物质。 血清: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础培养基不能提供的生长因子和低分子的营养物质,此外它还有促进细胞的贴壁、中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等作用。如果只提供基础培养基而不提供血清,绝大多数细胞是无法生长的。血清对于我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什么样的血清才算是合格的血清呢? 合格的血清需要通过各种检测,包括无细菌,无真菌,无支原体检测,无病毒污染。血清一般呈现为淡黄色,透明状液体,由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成分,会略有黏稠。以全式金公司的TransSerum EQ Fetal Bovine Serum (FS201-02)为例,它通过了牛腹泻病毒、牛副

细胞生物学实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 细胞生物学实验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本题共 22 空,每空 1 分,共22分) 1.分辨率;放大倍数,镜口率(数值孔径)。 2.激活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吞噬活性增强),台盼兰作为指示剂。 3.差速、密度梯度;细胞核,叶绿体。 4.中性红;核仁。 5.柠檬酸钠。 6.网格(笼形)蛋白;微丝。 7.SDS;Triton X-100;微粒体。 8.PEG;粉末。 9.0.9%。10.接触抑制。 11.戊二醛;甲醇:冰醋酸(3:1)。 二、判断改错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其中判断0.5分,改错1.5分,共16分)1.×也可能会 2.×微管 3.×整合蛋白 4.×不同物种的细胞 5.√ 6.×光学显微镜 7.×微丝 8.×浓度偏低 三、简答题(本题共_5_小题,共46分) 1.移动载物台,动则在玻片上(2分);转动目镜镜头,动则在目镜上(2分);否则在物镜上(2分)。(本题共6分) 2.含红细胞的吞噬泡与巨噬细胞内的初级溶酶体融合,进行消化;(8分) 3.一种糖蛋白(2分);内质网合成、糖基化,高尔基体内进一步加工、分选,以分泌泡形式与膜融合,胞吐(8分);它能与鸡红细胞膜表面的糖链专一性结合(2分)(本题共12分) 4.⑴ Giemsa染色前,细胞须固定(染死细胞),主要染的是核、染色质(5分);⑵ Janas Green B 染的是活细胞(染色前不用固定),主要染的是线粒体(5分)。(本题10分) 5.⑴测量溶血时间(2分);⑵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极性(4分);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穿膜,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分子易穿膜,而带电荷的离子跨膜运动则通常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4分)。(本题共10分)四、论述题(本题共_1_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0401、0402班同学请回答)答:外周血培养(2分)-秋水仙素处理(2分)-离心收集细胞(2分)-低渗处理(2分)-固定(2分)-制片(2分)-染色(2分)-镜检及显微摄影-核型分析(2分)(原理略)(本题共16分) (0403班同学请回答)答:外周血培养(2分)-秋水仙素处理(2分)-离心收集细胞(2分)-低渗处理(2分)-固定(2分)-制片-老化(2分)-显带处理-染色(2分)-镜检及显微摄影-带型分析(2分)(原理略)(本题共16分)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自我测试题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自我测试题 1、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有哪部分些构成 2、拿到一张固定装片,为了很快找到需要找到的物像,首先应该做什么 3、为避免显微镜的灯泡烧坏,应注意什么 4、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为了看得更仔细,向高倍镜转换过程中需要调整粗调节螺旋 吗为什么 5、如何搬动显微镜 6、推血涂片时,要一次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再推第二次,一旦推片失败,必须重 新开始。为什么 7、使用染色缸时,为避免拿出玻片时找不到涂有细胞的一面,应注意什么 8、如何知道试管中的红细胞溶血了 9、抓取小鼠注射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10、取蛙血时,从胸腔最先看到的一般是哪个器官如何快速找到心脏 11、细胞生物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 12、鸡的红细胞和小鼠的巨噬细胞相比,哪个体积大 13、细胞处于高渗或低渗溶液中,如何判断水的运动方向 14、可自由扩散的脂溶性小分子对细胞的影响如何 15、显微镜下口腔粘膜细胞的线粒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16、在细胞吞噬活动观察的实验中,如何在显微镜下快速找到巨噬细胞 17、推蛙血涂片时应注意什么 18、为什么要用派洛宁和甲基绿染的混合染液染色RNA和DNA 19、派洛宁和甲基绿染的混合染液染色细胞,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为什 么 20、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为什么必须按照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顺序进行 21、使用显微镜时,为什么要先将10倍物镜与标本表面的距离调节到6mm之内 22、如果标本片放反了,可用高倍镜或油镜找到标本吗为什么 23、怎样才能准确而迅速地在高倍镜或油镜下找到目标 24、如果细调焦螺旋已转至极限而物像仍不清晰时,应该怎么办 25、如何判断视野中所见到的污点是在目镜上 26、在对低倍镜进行准焦时,如果视野中出现了随标本片移动而移动的颗粒或斑纹,是否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实验测试题

细胞生物学实验测试题 1、试述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并操作) 原理: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用以照射被检物体,使之发出荧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 (滤光镜片:获得所需波长的激发光;光源:高压汞灯) 用途: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细胞中有些物质,如叶绿素等,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发荧光; 另有一些物质本身虽不能发荧光,但如果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染色后,经紫外线照射亦可发荧光,荧光显微镜就是对这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 究的工具之一。 2、试述酸性磷酸酶显示法的原理及主要步骤。 原理:酸性磷酸酶(ACP)是溶酶体的标志酶,通常酸性磷酸酶在pH 为5左右时发挥作用能水解磷酸酯而释放出磷酸基,PO43-与底物中硝酸 铅反应生成磷酸铅沉淀物。由于这些沉淀物是无色的,需再与黄色的硫化 铵反应,生成棕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而被显示出来。其反应过程如 下: β-甘油磷酸钠+酸性磷酸酶→甘油+PO43- PO43-+Pb(NO3)2 →Pb3(PO4)2↓ Pb3(PO4)2+(NH4)2S →PbS↓(棕黑色) 主要步骤: 1、前处理:获取小白鼠或大白兔腹腔液(猪肝) 2、制片: (1)、将腹腔液(肝细胞悬液)滴一滴于冰冻的干净载玻片上,用牙签涂开,自然干燥。 (2)、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30min。 (3)、蒸馏水中漂洗,3-5次。(洗去固定液) (4)、磷酸酶作用液,37°C,30Min。 (5)、蒸馏水中漂洗3次,5min一次。(洗去游离铅离子) (6)、1%硫化铵处理(3-5min); (7)、吉姆沙染液复染15min;(使细胞核、轮廓显示出来) (8)、制片观察。 结果:阳性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棕色或棕黑色的颗粒即为酸性磷酸酶。 对照实验:标本放入作用液前先用高温(50℃)处理 30min,使酶失去活 性,做好标记,其他步骤相同。 3、试述DNA的Feulgen染色法的原理及主要步骤。 原理:DNA经稀盐酸(1mol/L HCL溶液)处理后,可使嘌呤碱与脱氧

2011水生生物学练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漂浮生物生物圈 二、填空题 1、德国人汉生首先创用了“浮游生物”一词。 2、双名法是由林奈确定的。 3、大型深水湖泊的水底区可划分水底区、水层区、水面区三个次级生物区,其中大型植物分布在水面区。水层区可划分沿岸区、湖心区二个次级生物区 三、单项选择题 1、双名法的确定者是(A ) A、林奈 B、列文虎克 C、汉生 D、穆勒 2、首先创用了“浮游生物”一词的是( C ) A、林奈 B、列文虎克 C、汉生 D、穆勒 3、63个动物纲有多少纲出现于水圈(D ) A、30 B、40 C、50 D、60 4、下列仅分布于淡水中的动物是( C ) A、鱼纲 B、哺乳纲 C、两栖纲 D、多毛纲 5、水生大型植物分布在湖泊水底区的(A ) A、沿岸带 B、亚沿岸带 C、深底带 D、以上都有分布 6、属于浮游生物的是(A ) A、扁藻 B、水丝蚓 C、水浮莲 D、中华圆田螺 7、属于漂浮生物的是(BD ) A、三角帆蚌 B、满江红 C、栅藻 D、芜萍 8、属于底栖生物的是(B ) A、多刺裸腹溞 B、背角无齿蚌 C、紫背浮萍 D、台湾温剑水蚤 四、简答题 如何划分湖泊的生物区 第一篇浮游植物 第一章藻类概述 一、名词解释 藻类赤潮蛋白核水华厚壁孢子鞭毛藻类青(泥)苔 二、填空题 1、浮游植物主要包括蓝藻、金藻、裸藻、甲藻、黄藻、硅藻、 绿藻、隐藻等八个门的藻类。 2、绿藻细胞壁的内层为纤维素,外层果胶质,蓝藻细胞壁内层纤维质,外层果胶质,还含有黏质缩氨肽。

3、各门藻类均含有的色素是胡萝卜素a 和叶绿素。 4、藻类色素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和藻胆素。 5、绿藻、蓝藻、金藻、硅藻的同化产物分别是淀粉、蓝藻淀粉、金藻糖及脂肪、脂肪。 6、蛋白核存在于蓝藻和隐藻。 7、褐藻的同化产物是和。 8、我国肥水鱼池最常见的水华是隐藻水华。 9、蓝藻和硅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者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养殖水体中哪些藻类形成水华时表示水质良好?(ACD ) A、隐藻 B、颤藻 C、膝口藻 D、蓝绿裸甲藻 2、在进行人工大量培养作为饵料的是(ABD) A、中肋骨条藻 B、三角褐指藻 C、颗粒直链藻 D、牟氏角毛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B、小球藻以似亲孢子进行繁殖 C、颤藻具有异形胞 D、硅藻能产生复大孢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 A、螺旋藻的有性生殖方式为同配生殖 B、小球藻以似亲孢子进行繁殖 C、金藻特有的生殖方式是内生孢子 D、硅藻能产生复大孢子 5、下列属于鞭毛藻类的是(AD ) A、血红裸藻 B、三角褐指藻 C、飞燕角藻 D、扁藻 6、属于丝状藻类的有(ACD ) A、螺旋藻 B、三角褐指藻 C、水绵 D、基枝藻 四、简答题 1、简述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将下列各种藻类归类到各自所属的门。 血红裸藻、三角褐指藻、飞燕角藻、基枝藻、螺旋藻、中肋骨条藻、颤藻、牟氏角毛藻、夜光藻、扁藻、栅藻、盘藻、团藻、色球藻、鱼腥藻、舟形藻、扁裸藻、钟罩藻、球等鞭金藻、新月藻、新月拟菱形藻、雨生红球藻、黄群藻 第二章蓝藻门 一、名词解释 湖靛假空泡异形胞段殖体 二、填空题 1、蓝藻没有成熟的细胞核,故属原核生物,又因其没有色素体,色素均匀分布于原生质内。 2、蓝藻区别于其他藻类的一个特征是细胞壁含有黏质缩氨肽。 3、蓝藻门所特有的色素是藻胆素,同化产物是蓝藻淀粉,遇碘显淡红褐色。 4、能形成赤潮的蓝藻有。 5、湖靛是由微囊藻形成的水华。 6、微囊水华的危害有毒害鱼类、水体缺氧、争夺生存空间等。 7、含有叶绿素b的微藻有隐藻类绿藻类,蓝藻门特有的色素是藻胆素,红藻门特有的色

细胞生物学实验复习题

细胞生物学实验复习题(动物部分) 1.细胞生物学实验绘图有哪些要求? 2.细胞中的酶定位有哪些方法?酸性磷酸酶定位的原理是什么? 3.试述DNA的Feulgen染色法的原理及主要步骤。 4.叙述“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的原理、主要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5、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实验中溶血的原因是什么?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 液为什么不能产生溶血? 6、推血涂片时,要一次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再推第二次,一旦推片失败,必须重 新开始,为什么? 7、如何知道试管中的红细胞溶血了? 8、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重要区别? 9、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为了保证得到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哪些因素是你认为 最重要的? 10、你所完成的动物细胞试验共观察到几种动物细胞?根据你观察的结果,哪种细胞体积 或者直径最大?哪个最小?判断依据是什么? 11、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染色体、细胞骨架、酶、细胞中的DNA都分别用什么方法 可以得到,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 12、利用PEG介导的动物细胞融合,实验原理是什么? 细胞生物学实验复习题(植物部分) 1. 倒置显微镜的特点及其用途如何? 2. 相差显微镜与普通光镜相比有哪些特殊结构? 3. 试述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 4. 固定液的作用是什么?说出我们实验中所用过的几种不同的固定

液及它们的实用范围。 5. 常用的组织破碎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 6. 什么是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各自的用途如何? 7. 染色法有哪些方式?各如何进行? 8. 显示染色体的实验,其材料往往要作什么预处理?取材部位如何选择? 9. 如何进行细胞核的分离和鉴定?叙述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0. 试述用考马斯亮蓝R250来显示细胞微丝骨架的原理及其应注意的事项。 11. 如何证明不同分化状态的组织细胞主要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不是由于基因的丢失所造成的? 12. 如何进行线粒体的分离和鉴定(并说明原理)? 13. 在分离出线粒体后,若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技术路线如何? 14. 在使用高速离心机时,要注意那些问题? 15. 试述叶绿体的分离和荧光观察的过程。在分离叶绿体时,如果发现分离出来的叶绿体很小,如何验证其是不是由于分离时所造成的叶绿体破碎的结果?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培养基本理论 一细胞培养概述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 群体培养(mass culture)将大量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让其贴壁或悬浮生长,形成均匀的单层细胞或单细胞悬液。 克隆培养(clone culture)即将少数的细胞加入培养瓶中,贴壁后彼此间隔距离较远,经过繁殖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集落,称为克隆。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把活体的组织取出,分成小块,直接置于培养瓶底或通过胶原纤维血浆支持物的培养瓶底来进行培养。 特点:1.,组织不失散,细胞保持原有的组织关系。2,形成生长(cut growth)或形成由扁薄细胞构成的单层细胞培养物。3,在体外生长时,细胞间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将活体中器官或器官一部分取出,在体外生长、生存,并使其保持器官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培养。 特点:1,培养的器官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长和分化,存活数周或1 年。2,观察受限,只能用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或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 细胞培养优点:.1.活细胞:同时、大量、均一性、重复性;2.可控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可调控;3.研究方法多样:倒置、荧光、电子、激光共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4.应用广:不同物种、年龄、组织,正常或异常缺点:人工所模拟的条件与体内实际情况仍不完全相同;当细胞被置于体外培养后, 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环境中,时间久了,必然发生变化。 三细胞的形态和类型由不同生长方式造成的差异 呈悬浮生长时,因生长在液体环境中,胞内渗透压高于周围液体环境,因此胞体基本呈圆形。呈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细胞,开始为圆形,很快过渡成扁平形,并逐渐恢复至原先的细胞形态. 细胞来源: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细胞按生长方式:贴壁型细胞(Monolayer cells);悬浮型细胞(Suspension cells)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贴壁型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如某些肿瘤细胞和白细胞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 按细胞形态(贴壁细胞):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贴壁型生长细胞或锚着依存性细胞 处于体外培养状态下的贴附生长型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单一而失去了在体内原有的某些特征。形态各异反映其胚层起源。如来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多呈上皮型;来自中胚层的则易呈成纤维细胞型。分为成纤维型细胞;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型细胞 贴壁型细胞形态比较 成纤维型细胞: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长短不同的突起;中胚层间质起源 上皮型细胞:扁平不规则多角形;细胞中央有圆形核;紧密相连单层膜样生长;内、外胚层细胞如皮肤、表皮衍生物、消化管上皮等 游走型细胞: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细胞质经常伸出伪足或突起;活跃的游走或变形运动;羊水细胞培养的早期 多形细胞型:难以确定规律和稳定的形态;如神经组织的细胞等

最新细胞生物学实验习题

细胞生物学实验习题 实验一利用各种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1.简述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操作要领。 2.分析在使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时,对光亮度的要求。 3.分析聚光镜在成像质量中的作用。 实验二显微摄影 1.要想得到一张完美的显微摄影照片,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主要关键是什 么? 2.结合数码互动显微镜摄影操作,写出操作工程、拍摄关键点以及注意事项。 实验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观察 1.比较光镜与电镜工作原理的区别。 2.分析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的主要异同点。 实验四细胞膜的渗透性 1.讨论溶血实验在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 实验五动物细胞培养及其生长特性的观察分析 1.哪些物品适合于高压灭菌,并说明理由。 2.紫外线消毒的适用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3.血清在细胞培养中有何作用? 4.为什么配制培养基之前要反复处理配制用水并要事先高压处理? 5.配制培养基时调节pH值的目的是什么? 6.细胞传代培养的目的是什么? 7.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传代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8.如何防止传代过程中不被微生物污染? 9.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在计数时有何不同?

10.讨论细胞存活率在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实验六细胞器的分离与观察 1. 线粒体提取分离过程中,为什么要在0~4℃进行? 2. 将线粒体沉淀作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检查是否混杂细胞核和胞质碎片,估计分离所得线粒体的纯度。要获得高活性的线粒体,在线粒体提取、分离和活性鉴定的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根据你的实际体会,写出操作注意事项及改进方法。 3. 分离介质0.25mol/L 及0.34mol/L 缓冲蔗糖溶液哪一种在下层? 有什么作用? 实验七细胞骨架的观察 1.微丝观察实验中,1% Triton X -100 处理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2.微丝观察实验(考马斯亮蓝R 250 染色法观察微丝)中,是否能看到微管、 中间纤维?为什么? 3.M –缓冲液的作用是什么? 4.说明细胞中由微丝组成的结构及其功能。 实验八细胞凋亡的诱导和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的观察 1.总结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 2.试述本实验鉴别凋亡细胞、坏死细胞核正常细胞的原理。 3.试述凋亡细胞的生化特征。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2011-04-23 11:01:29)转载▼ 标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常用实用技术基本实验室技术生物学实验教育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固相杂交 固相杂交(solid-phase hybridization)是将变性的DNA固定于固体基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滤膜)上,再与探针进行杂交,故也称为膜上印迹杂交。 斑步杂交(dot hybridization) 是道先将被测的DNA或RNA变性后固定在滤膜上然后加入过量的标记好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该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事先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凝胶电永分离核酸样品,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根据斑点杂并的结果,可以推算出杂交阳性的拷贝数。该法的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特异性较差,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印迹杂交(blotting hybridization)

细胞生物学实验步骤

冻存细胞的复苏 1、于液氮罐中取出冻存管。 2、37℃水浴锅中摇动,使之快速融化。 3、超净台内酒精棉球擦拭,打开冻存管,吸出细胞悬液,注入离心管中,再滴加2倍培养液,混匀。 4、离心:1500转/分,3分钟,弃上清。 5、吸取2-3ml培养液加入到离心管中,吹打制悬,接种到培养瓶中,37℃培养。 组织块法培养骨骼肌细胞 1、将新生大鼠处死,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其全身消毒,带入超净台内于肩关节和髋关节处剪取四肢(去爪),置培养皿中。 2、PBS液中,清理血污,剥去皮肤。 3、用PBS液洗涤两次,并剔除脂肪,结缔组织,血液等杂物。 4、用将肌组织从骨骼上剪切下来,PBS液清洗后转移至干净培养皿中。 5、加少量培养液,将组织剪成1mm3小块,用吸管将其转移到培养瓶,贴附与瓶底面。翻转瓶底朝上,将培养液加至瓶中,培养液勿接触组织块。入37℃培养箱静置0.5-1小时,轻轻翻转培养瓶,使组织浸入培养液中(勿使组织漂起),37℃继续培养。 贴壁细胞的传代和冻存 1、超净台中打开细胞培养瓶,用吸管将培养液吸出。 2、加入PBS液,使其覆盖培养瓶底部,轻轻摇动后倒掉。 3、加入消化液,以覆盖整个培养瓶底部,盖好瓶盖,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 见到细胞质回缩、细胞间隙增大后于超净台内倒掉消化液。 4、加培养液终止消化。 5、用吸管吸取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反复吹打瓶壁,制备细胞悬液。 6、将细胞悬液吸入离心管中,离心1500转/分,3分钟,倒掉上清。 7、加入3ml培养液于离心管中,吹打制悬。 8、取2ml细胞悬液进行接种后,剩余细胞悬液继续离心1500转/分,3分钟。 9、去上清,加入1ml冻存液,制悬,转移到冻存管,再按照-4℃1小时→-20℃ 2小时→-80℃2小时→液氮的顺序进行冻存。 细胞计数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以生命基本单位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近代物理、化学和实验生物学方法,从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来揭示细胞生命活动及规律,其中包括细胞的生长、发育、分裂、分化、遗传、变异(包括癌变)、兴奋、运动、代谢、衰老与死亡等基本生命现象,并且利用与调控细胞的行为活动,已达到为生产实践尤其为医药卫生事业服务。当前细胞生物学与医药保健事业联系的较为紧密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2)细胞膜、膜系、受体与信号传递研究;3)细胞生长、分化、衰老、癌变、死亡,尤其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研究;4) 细胞工程,包括基因工程及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 一、细胞培养常用方法 1、细胞原代培养(primay culture)又称初代培养,即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或器官、让他们在体外维持与生长。原代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或组织刚离开机体,他们的生物状态尚未发生很大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他们在体内的状态,表现出来源组织或细胞的特性,因此用于药物实验尤其是药物对细胞活动、结构、代谢、有无毒性或杀伤作用等研究是极好工具。常用的原代培养方法有组织快培养法及消化培养法。前者方法简单,细胞也较易生长,尤其是培养心肌有时能观察到心肌组织块的搏动。细胞从组织块外长并铺满培养皿或培养瓶后即可进行传代。 2、细胞的传代培养当细胞生长至单层汇合时,便需要进行分离培养否则会因无繁殖空间、营养耗竭而影响生长,甚至整片细胞脱离基质悬浮起来直至死亡。为此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必须传代或再次培养,目的是借此繁殖更多的细胞,另一方面是防止细胞的退化死亡。 二、器官培养方法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是指用特殊的装置使器官、器官原基或它们的一部分在体外存活,幷保持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器官培养可模拟体内的三维结构,用于观察组织间的相互反应、组织与细胞的分化以及外界因子包括药物对组织细胞的作用。 器官培养方法很多,最经典的方法即表玻皿器官培养法;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不锈钢金属网格法及Wolff培养法和扩散盒培养法,实验者可根据情况选择采用。 三、放射自显影术测定 放射自显影术(autoradiography)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电离辐射对核子乳胶的感光作用,显示标本或样品中放射物的分布、定量以及定位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在紧密接触的感光乳胶中记录下它存在的部位和强度,准确显示出形态与功能的定位关系。现已可将放射自显影术与电镜以及生物分子结合起来。不但可以研究放射性物质在组织和细胞内的分布代谢,而且可以揭示核酸合成及其损伤等改变,目前已在生命科学各领域被广泛应用。 四、染色体分析技术 染色质或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细胞水平的形态特征。前者是指当细胞处于合成期时遗传物质经碱性染料着色后,呈现出细丝状弥漫结构;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凝聚为形态有特征的染色体。特别是在分裂中期,复制后的染色体达到最高程度的凝聚,称为中期染色,是进行染色体形态观察分析的最佳时期。染色体分析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1)为临床诊断提供新手段;2)研究不育和习惯性流产发生的遗传基础; 3) 通过检查胎儿的染色体,预防有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先天愚型);4)根据染色体的多肽性进行亲子和异型配子的起源研究;结合DNA重组技术可以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具体

细胞生物学实验汇总

细胞生物学实验汇总

————————————————————————————————作者:————————————————————————————————日期:

实验一、二: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 【基本原理】 细胞膜表面的有分支状糖外被,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肿瘤的发生等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分子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表面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可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以至于在高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失水而收缩;在低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本实验将红细胞分别放于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会发生破裂,血红素溢出,此时,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血。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溶血的时间不同,相反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方法步骤】 1.制备土豆凝集素液和红细胞悬浮液,制备无血清的鸡红细胞悬液,使凝集素液和红细胞悬液混合,静置后,在光镜(低倍)下观察凝集素使红细胞凝集的现象。(以PBS 缓冲液加2%血细胞作对照实验)[土豆凝集素的制备: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 , 加10 mL PBS 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 载玻片上滴一滴土豆凝集素,再滴一滴2%红细胞液,充分混匀静置20 min ,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球凝集现象。] 2.观察10%的鸡红细胞悬液,可见该悬液为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 3.观察溶血现象取一支试管,再加入4ml 蒸馏水,加入0.4ml 鸡红细胞悬液,混匀后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见溶液由不透明的红色变成透明的红色液体(可将试管贴靠在书上,隔着试管看书中的字,如发现溶血则文字可被看清)。 4.观察鸡红细胞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 (1)取一支试管,和0.17M 的Nacl 溶液4ml,加入0.4ml 鸡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匀,用上述方法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如出现溶血,记下发生溶血所需要的时间(从加入4ml 溶液算起) (2)按上述方法分别加入下列9种溶液是否导致红细胞溶血并记录实验结果。 ①0.17M 氯化铵②0.17M 硝酸钠③0.17M 硫酸钠④0.17M 醋酸胺 ⑤0.17M 草酸铵⑥0.17M 葡萄糖⑦0.17M 甘油⑧0.17M 乙醇 ⑨0.17M 丙酮 【实验结果】 1、土豆凝集素能使鸡红细胞凝集,PBS 对照液中红细胞分散均匀。对照组未凝血,实验组凝血。 2、氯化钠、硝酸钠、硫酸钠溶液不溶。醋酸铵>草酸铵>氯化铵>乙醇>甘油>丙酮>葡萄糖。膜通透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和分子极性。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通过,非极性比极性易通过,带电荷离子高度不透。

最新细胞生物学复习题-(含答案)

1.简述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的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的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 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1). 结构简单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 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③螺旋的主链由位于外侧的间隔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组

成,内侧为碱基构成。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 6.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以独特的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的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的顺序决定,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的折叠方式a-螺旋和β-片层。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的四级结构。 7.生物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什么?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 8.什么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既含有亲水头部又含有疏水的尾部的分子,如磷脂一端为亲水的磷酸基团,另一端为疏水的脂肪链尾。 9.膜蛋白的三种类型。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10.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膜脂和膜蛋白的运动方式分别有哪些? 细胞膜的主要特性: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膜脂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弯曲运动,伸缩和振荡运动。膜蛋白旋转运动和侧向扩散。 11.影响膜脂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链短的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③胆固醇的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的流动性起稳定质膜的作用,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④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⑤膜蛋白的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⑥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的流动性产生一 定的影响。 1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他们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与脂双层结合。优点,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缺点,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性的质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忽视了膜的各部分流动性的不均匀性。 13.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扩散。主动运输: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 14.简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载体蛋白介导。 15.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作用,受调性分泌作用) 16.简述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质膜中的Na+/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运输2个Na+的同时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使胞质内产生高葡萄糖浓度;质膜基底面和侧面的葡萄糖易化扩散运输蛋白,转运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