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合集下载

第14课《故宫博物院》精品教案

第14课《故宫博物院》精品教案

“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教学模式的应用——《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识记、积累本课字词。

2、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3、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顺序。

4、理清课文结构。

过程与方法:先学后教,当堂检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重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理解文章说明顺序,理清课文结构。

难点:学习文中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钟)观书上彩图,初识故宫建筑群的庞大繁复,导入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1、识记、积累本课字词。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说明文了,相信大家也学到了不少关于说明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学习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大家的自学。

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做的很好!三、指导学生先学(25分钟)1、识记、积累字词。

(1)、认真读课文,勾画读不准、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补充到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查工具书或参考书,给每个字词注音,释义。

(3)、选其中的三至五个词口头说话。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1)、自由阅读课文,标记各处景点名称。

对照课后的故宫平面图,填写各部分名称。

(2)、对照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口述参观路线。

(3)、思考:文章介绍故宫博物院,采用了什么顺序?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1)、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用简要的话概括各段内容。

在每段旁做批注。

(2)、依据每段段意给课文划分层次。

(3)、你划分的层次表明本文的说明结构是怎样的?四、验收自学成果(5分钟)后教:评价学生的学,做必要的补充和更正。

五、课堂检测(10分钟)1、完成同步检测39-40页“基础知识”和“整体感知”2、对照路线图,逆向解说故宫:假如从神武门出发,沿中轴线自北而南行至午门,你将如何导游?六、布置作业(1分钟)介绍“我们的学校”。

课文故宫博物院教案

课文故宫博物院教案

课文故宫博物院教案课文故宫博物院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功用特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有关下列图片的故事吗?二、故宫博物院简介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

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三、简介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43年生。

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他是当代的作家。

四、预习生字词金銮()殿蟠()龙鎏()金琉璃()藻()井鳌头()上谕()傀儡()中轴()线修缮()击磬()诏()书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五、初读课文抢答下列问题1、故宫博物院座落在哪里?2、“三大殿”具体指哪三座大殿?3、皇帝在哪座大殿举行登基大典?4、雍正后,封建学子的最高级考试在哪座大殿进行?5、“后三宫”具体指哪三宫?6、文中说故宫建筑有哪些特点?六、研读课文1、假如你要由天安门到神武门,要走哪些门,哪些大殿?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一。

①填写故宫示意图。

②本文是按什么方向介绍故宫的?③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七、精读课文1、这么多的建筑,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重点介绍的是哪一处?2、在介绍太和殿时,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立足点是什么?立足点的选择根据方位词来确定,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宫殿、御花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和布局。

3.体会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和布局。

2.体会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和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知识和背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和历史背景?3.揭示课题,板书:《故宫博物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和布局?教师随即板书关键词语,如:紫禁城、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有哪些?它们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以及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以下是一个示例:(1)“在紫禁城的正中,有一个宫殿,这就是太和殿。

”这句话介绍了太和殿的位置和重要性,突出了它在故宫博物院中的核心地位。

(2)“这些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第14课:故宫博物院

第14课:故宫博物院

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
非常重要
(2)它在整个建筑群众具有代表性。
5、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 案 •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 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6、“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
8、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分类别: 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
使文章层次分明。 摹状貌: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和殿内部装饰的 富丽庄严。 “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 列数字: 座”。 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
部分迥然不同。” 突出事物的特点。
9、阅读第七自然段。说明三大殿为什么要 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归纳总结:
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对象的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独特风格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说明语言:准确
说明类别:事物说明文
小 结
通过由南到北介绍故宫的主要建 筑及其布局和作用,体现了我国古代 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反映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又对祖国的传统 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赏析太和殿部分
1、台基——台基修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 2、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
太 和 殿
3、外观气势宏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4、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 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 柱、金琐窗、朱漆门) 5、内部装饰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 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彩的龙) 6、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宫博物院》的基本内容,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练习。

3. 利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故宫博物院》的基本内容,包括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如“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等。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阅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故宫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故宫的兴趣,导入新课《故宫博物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重点讲解:针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欣赏课文中提到的建筑和艺术作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故宫建筑或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八、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故宫博物院》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总结

《故宫博物院》课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总结

故宫博物院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故宫中的文物和建筑风格。

3.探索故宫博物院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内容1.故宫博物院的背景和历史。

2.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和建筑风格。

3.故宫博物院的意义和价值。

3.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背景和历史。

2.展示:通过图片和模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和建筑风格。

3.探究:通过引导问题和思考,让学生探索故宫博物院的意义和价值。

4.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外观和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背景和历史。

2.讲授(10分钟):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包括故宫的建设背景、历史演变和文化价值等。

3.展示(15分钟):通过图片和模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和建筑风格,包括花园、殿宇、陈设等。

4.探究(20分钟):通过引导问题和思考,让学生探索故宫博物院的意义和价值,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国家形象的展示等。

5.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自由阅读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表达自己对故宫的认识和理解。

5. 教学评价1.学生表达思路清晰、语言通顺、表达准确。

2.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其中的文物和建筑风格。

3.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故宫博物院的意义和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国家认知。

二、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我通过讲解、展示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背景和历史,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和建筑风格,探索故宫博物院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1.导入应该更加精彩。

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外观和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背景和历史。

但是,我觉得导入环节可能不够精彩。

下次教学中,我会寻找更加丰富多彩的资料来进行导入,让学生更加投入教学。

2.展示应该更加具体。

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和模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和建筑风格。

《故宫博物院》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

《故宫博物院》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

《故宫博物院》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3、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和总分结合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特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方位名词的准确运用。

一、导入(3分钟)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故宫的图片。

(提问:班里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如果有的话就请那位同学谈一谈游览故宫的感受。

)老师:“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全面地了解这座宫殿的建筑结构。

”二、扫除字音障碍把课文中难读、易读错的字词标注出来。

分别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出来,写完后让底下的同学找出写错的地方,老师再次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识记。

三、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2、读准字音,圈划重点的生字词。

3、把握阅读说明文文体的相关知识,学会提取信息。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以及体味说明语言的特点等)。

4、尝试划分段落,同时概括每一层段落的大意。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主旨)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五、结合示意图来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找一名同学上帮助老师板书。

(在黑板上写出故宫的总体特点,并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划出来。

在黑板上标划出南北的方向,便于学生寻找出景点的方位。

在太和殿那一段让学生逐行寻找方位名词,并把同学找到的方位名词依次写在黑板上,如: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六、在第6自然段穿插一个知识点,提问:为什么在太和殿内会有那么多关于“龙”的图案?明确:龙是皇权的象征,龙就是皇帝的化身,而故宫又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太和殿又是故宫的中心,那么龙的图案自然多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111页~116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详细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3.掌握方位词的运用。

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进行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点拨法、图片演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的了解,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突出重点、详细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疑点课文为什么会对故宫博物院有褒和贬。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绘制一X较大的《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

◆学生准备1.搜集故宫资料,形成对故宫较为全面的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板书设计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板书设计练习设计1.选词填空,并说明理由(1)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________(精巧、精致、奇巧、精妙)的角楼。

(2)从养心殿往北,一个宫院连着一个宫院,________(宁静、雅致、幽雅、恬静)宁静。

(3)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________(悠扬、悠长、悠远、悠深)。

辅导练习提示:做这道题时,切忌让学生翻阅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各个词语的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

2.判断正误:(1)故宫就是古时所说的紫禁城。

太和殿就是金銮殿。

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2)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3)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第14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详略有致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2.学习本文简明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运用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3.了解故宫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语
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

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

整体把握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①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②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③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④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提示: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3)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提示: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中轴,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三大殿。

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提示: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三大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13)、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第二课时
导入语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游览了故宫博物院,由于文章采用了合理的空间顺序,所以我们对这座古代建筑群的特点——主要是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首先重点参观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进一步体会故宫建
筑群的特点,学习按空间说明的顺序。

合作探究
1.精读4~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提示: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多),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鳌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鲜明(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得庄严富丽(金漆雕龙宝座、雕龙屏、蟠龙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上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提示: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提示: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2.尝试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提示: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以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的建筑;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的建筑——“前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的建筑
——“内廷”;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将故宫里的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

五、【效果检测】
六、【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

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清楚。

使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总:位置、历史、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建筑风格
殿前建筑
太和殿
故前朝前三殿中和殿
宫分保和殿重点
博文化殿武英殿突出,
物乾清宫详略
馆内廷后三宫交泰殿得当
坤宁宫
东、西六宫御花园
总:总括全文内容,强调艺术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