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公共财政概念与职能
公共财政学 第0章导论

公共财政学 导 论
财政学的学科性质
经济学 研究政府和公共部门如何配置资源
应用经济学
政府的特殊性必然与政治学有密切的关系 政治学
介绍财政管理的基本制度和规则。 财经管理
公共财政学 导 论
第四节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财政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
任何国家的财政都是一般属性 和特殊属性的统一体
财政的一般属性
公共财政学
Public finance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税学院 财政学教研室
公共财政学பைடு நூலகம்关键词
公共(Public) —— 集体、社会、政府、国家 公平(Equity ) —— 平等、均等、人道 、人权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 —— 满足群体所消费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 政治过程
财政学
公共财政学
公共经济学
公共财政学 导 论
财政学的产生发展
作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的诞生:
亚当斯密《国富论》 (1766);
提出财政的社会职能:
19世纪后半叶德国的社会政策学派瓦格纳;
运用财政调节经济:
凯恩斯《通论》(1936)
定义证明公共产品(public goods) :
萨缪尔森《公共支出的纯理论》(1954)
财政一般是指与国家存在相始终的财政, 它包含了古今中外所有的财政,在财政 一般意义上,财政学研究的是那些具有共 性的财政现象与规律。 基本理论:财政与国家关系 税收属性
财政的特殊属性
财政特殊是指与具体政治经济 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这又可以再 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是针对不同类 型的政治经济制度而言的财政,一 个是不同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 的财政。 体制特点:政府间财政系 预算体制
财政学第一章

1-1-2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财政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 国家形态的更迭,财政也在不断的发生变 化,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 形态,都有与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国家形 态相适应的财政。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们要一切从 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四.继承和发展 国际税收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本课程以财政学基本理论为核心,重点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预算、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几方面的基本理论。
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家族的收支没有严格划分; (2)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 (3)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力役和实物 的形式。
1-1-3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收入
支出
财政分配
十二 财政平衡
考查
合
计
学时分配 2 2 4 4 2 2 2 4 2 2 2 2 2 32
课程简介
五、考试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作业占20
%,考勤成绩占10%。
课程简介
六、使用教材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章 导论
本 章 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财政与金融(完整版)PPT课件

7
.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市场 资 源 配 置
政府
市场效率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政府失灵
8
.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一)市场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对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 都已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 任何其他人的状况变坏的状态,又称经济效率。
12
.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从这两个基本特征出发,公共产品可以分 为两类:
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即在消费过程中同时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各种产品和劳务, 例如国防、外交。
另一类是混合产品,即同时兼有公共产品 和私人产品性质的物品,它们或只具备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的其中一项,或具有不充分的非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公共道路、桥梁、教育 等。
17
.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4.信息不完全 完全信息是指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 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但事实上信息常常是 不完全的,导致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 可能无法掌握充分的信息,从而难以实现理性 的决策。 信息不完全的一个典型表现是信息不对称, 即交易双方对于交易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
18
.
外部效应的存在,意味着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 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由于私人部门是按照私人成本 和私人收益决定经济活动规模的,而从整个社会的角 度而言,根据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决定经济活动规模 才符合经济效率要求,因此外部效应的存在会导致私 人部门的经济活动规模与社会的要求不一致。
当存在正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 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当存在负外部效应 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 最优水平。
《公共财政学》-1剖析

2018/10/18
西安变化:
——公共经济学全面采用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实证分析 方 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前者考察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各种政 府 政策的结果,后者试图估价可以实施的各种政策。 范分析方法属于福利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方法,成为公共 规 经济学研究的始点,如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条件、生产 条件和总体条件)、契约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生产可 能 性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转换率、消费者剩余和 生产 者剩余、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等。
2018/10/18
西安交通大学 邓晓兰
14
• (二)研究方法: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的统一 • 1、规范分析: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需要确定 价值判断标准,根据准则来判断,如果偏离准则, 应该如何调整等。比如,资源配置中的帕累托效 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等。 • 2、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即分析经济运 行过程以及公共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 旨在阐述事实并解释事实,说明是什么,会怎么 样,但不对事实或结果的好坏做出判断。
10
——财政学主要研究 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特别是 财政收人问题;而公共经济 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 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研究财政收 支活动对经 济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是一种“论述公共 部门的经济学”, 主要分析政府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主要 后果及 其与社会目标的关系”。 ——公共经济学经常在经 济学的边缘探讨,越来越 与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有关 研究相结合, 而且还直接融人了公共选择理论、宪法理论。 官 僚政治理论。
2018/10/18
西安交通大学 邓晓兰
4
• ②第二阶段1993—1998年自为的公共化改 革阶段,是在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 明确了市场化方向的背景下进行的。 • ③1999年至今的第三阶段,这是自觉公共 化改革阶段。这是在明确建立公共财政框 架目标之后,有意识地建立公共财政制度 的改革。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公共财政学理论和主要内容

3、财政分配是广义的分配,它不仅是收入的分配, 而且是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 4、财政活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履行其其职能满足全 社会的的公共需要
四、财政的基本特征
1、财政公共性 财政的主体是国家(政府)而国家, 不仅具有阶级性,更是凌驾于社会各微观主体之上 的力量,它不拘泥于微观主体的私利,而是服务于 各微观主体,为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提供财力, 配置资源。
公共财政学是研究治国之道。要通过研究财 政活动研究这些财政活动所反映出的规律、 规则、本质。
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具体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上, 研究各种财政活动、项目、行为的依据、目标、特点、 影响、及其制度、规则、政策安排中的规律性问题。
三、公共财政学的发展历史 作为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科,我国的财政学正在向公共财政学转变。即将政 府作为公共部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 早期公共财政学 现代公共财政学
经 济
付 公共
市场
运 行
产品 要素支付
图
要素
政府与一般经济实体的区别
首先,政府规模巨大,无论其收入还是支出的活动规模都 大大超过一般经济实体。 其次,政府具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可以通过行政手段 迁破其他实体服从他的意志。 第三,政府所拥有的资产、所取得的收入不是个人或某部 分人的,而是社会公众的。 第四,政府的行为目的应当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而 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
制,产生了阶级继而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剩余产品,没有阶级,没有国家,财政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而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结构开始变化,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私有制逐步产生,分裂出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奴隶主 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组织的一切暴力机关构成了国家, 实行对奴隶的剥削。
公共财政概要与财政学理论

澳大利亚 奥地利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爱尔兰 日本 新西兰 挪威 瑞典 瑞士 英国 美国 比利时 荷兰 西班牙 总平均 中国
1870 18.3 10.5
12.6 10.0 13.7
8.8
5.9 5.7 16.5 9.4 7.3 9.1 9.1
10.7
表 政府总支出占 GDP 的比重(1870-1996)(%)
1913
1920
1937
1960
1980
1990
16.5
19.3
14.8
21.2
34.1
34.9
17.0
14.7
20.6
35.7
48.1
38.6
16.7
25.0
28.6
38.8
46.0
17.0
27.6
29.0
34.6
46.1
49.8
14.8
25.0
34.1
32.4
47.9
45.1
17.1
30.1
31.1
公共财政概 要和财政学
二、政府的作用
2、机械论 • 政府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反,它是个人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 最小政府。使社会成员免遭人身侵犯。 • 政府干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
公共财政概 要和财政学
“机械论”举例 • 美国政治家Henry Clay(1829): “政府是一个信托机构,
而政府官员则是受托人;信托机构和受托人都是为了 人民的利益而设立的。
• 哲学家Thomas Hobbes (1651),政府必须独家行使 强制权力,否则将出现无政府状态。
• Adam Smith (1776)《国富论》,政府应保护‘社会免 遭其他独立社会的暴力和侵犯’,“尽可能使社会的每 一个成员免受社会中的其他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欺侮和 压迫”
《财政学》导论(对外经贸汪德华)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和财政活动的科学,本导论课程将介绍财政学的 目的、定义与范畴,以及财政收入、支出和赤字的分类与控制,财政管理的 基本原则,以及财税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导论目的和意义
1 理解财政学
探索财政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国家经济和公共财政的作用。
2 学习目标
财政管理应当公开透明、受到责任追究。
长期与短期平衡
平衡短期经济需求与长期经济发展的目标。
效率与公平
理顺财政收支关系,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公 平分配。
可持续与稳定
确保财政管理具备可持续性和经济稳定性。
财税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税制改革 财政制度 社会保障
推动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财政收入。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监督。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 务。
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介绍各种类型的税收收入,如个 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
探讨政府从非税收渠道获得的收 入,如政府债券和特许权。
特殊收入
介绍特殊收入来源,如关税、罚 款和罚款。
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社会福利支出
• 教育和培训 • 医疗保健 • 社会保障
公共基础设施
• 交通运输 • 能源和水利 • 通信网络
国防支出
• 军队装备 • 军事基地建设 • 军费开支
财政赤字及其控制
1
赤字的后果
2
分析财政赤字对国家经济和公共财政的
潜在风险和挑战。
3
原因分析
探讨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如经 济周期、政府支出和收入失衡。
控制措施
介绍财政赤字控制的不同方法和政策, 如减少开支和增加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市场失灵”理论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问题是从市场失灵说起的。
•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垄断
•
2.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
•
3.非价值性物品
•
4.信息不充分
•
5.外部效应
•
6.公共产品
•
7.收入分配不公
主要内容
• 导论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公共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公共支出概述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公共收入概述 税收理论与制度 国债原理与制度 政府预算、管理与体制 财政政策
导论
• 一、公共财政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 二、为什么要学习公共财政学? • 三、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 公共产品如果采取市场提供方式,理性的生产者不会 为市场生产这种产品,理性的消费者也不会去购买这 种产品,人们的公共需要将得不到满足。因此,公共 产品一般采用公共提供方式,这是由公共产品的非排 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
• 私人产品一般采取市场提供,这是基于市场提供的可 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的考虑。
• 就可能性而言,私人产品的竞争性使得它可以通过出 价竞争的方式来排斥一部分消费者,私人产品具备市 场提供的条件。
• (五)公共产品概念和特征
•
公共产品 (Public good)就是由政府提供用以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私人产品(Private good)是由市场提供用以满足私人 个别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公共产品的特征 :
• A.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 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产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 人同时从公共产品中获利。
一、公共财政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 1.公共财政学与理财有关。 • 2.理财就是合理运用资财,最大限度地满足需
要,从现象上表现为经济主体的收支活动。 • 3.公共财政学是一门关于政府理财的学问。政
府理财表现为以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即财 政活动。 • 所谓财政就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 • 4.政府理财,通过聚财(资金的筹集)和用财 (资金的使用)满足人们的公共需要。
•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妨 碍其他人同时享用,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 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量,即边际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均为零。
• B.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 公共产品不能分割给集体成员单独消费,其效用为整个社 会成员共同享有。
•
• 满足上述特征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公共产品,而兼有公共产 品和私人产品特征或性质的产品和服务称为混合产品或准 公共产品(Mixed good)。
•
8.经济波动与失衡
• 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
二、公共产品理论
• (一)公共需要的概念与特征:
•
1.公共需要就是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
基本权力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以维护社会公众利
益的需要。
•
2.公共需要的特征:
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共同 需要;
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 同享用以获得满足的需要;
• (六)公共产品的类别
• 公共产品有两类:一是不以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的变化而 变化的天然性公共产品,即纯公共产品;二是由国家根据 对社会经济情况的判断确定的非天然性公共产品,即制度 性公共产品。
• (七)政府与公共产品的提供
•
产品消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公共提供;另一种是
市场提供。
• 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 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市场提供是消费 者用自己的收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产品。
社会成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的 代价(交税或付费);
•
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是剩余产品。
• (二)公共需要的历史性
•
一般说来,社会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
是存在的,但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社会公共需要的
内容又是在发展变化的。
• (三)公共需要的范围
•
1.对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需要,如行政、国防、
•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首先应从技术上理解。当一种产 品从技术上来说无法进行排斥时,即意味着所有的消 费者都可以不费任何代价、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得该产 品的消费权(如防洪堤坝、国防);
•
• 其次,可以从成本来理解。当一种产品从技术上来说是可 以排斥的,但排斥的成本大于排斥所带来的利益,这种排 斥从经济上说是不可行的(如街头的路灯)。
• 2.掌握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开阔 分析问题的思路,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 1.财政学是关于揭示以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 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 2.1776年亚当•斯密创立公共财政学。 • 3.公共财政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公共
财政学和20世纪30到50年代以来的现代公共财 政学。 • 4.财政学课程的理论体系是:基础理论—财政 支出—财政收入(税收、国债)—政府预算、 体制及管理—财政政策
外交、公安、司法;
•
2.对政府行使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基础教育和
• 和科研、卫生保健、社会保障;
•
3.对大型能源、交通、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
境保护的需要。
• (四)公共需要界定的标准
•
公共需要范围的确定以“市场失灵”为界,通过市
场能满足的需要属于私人个别需要,凡市场不能满足的需
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 以天下之力, • 以生天下之财, • 取天下之财, • 以供天下之用。
王安石
聚财
税收
增值税 消费税 所得税
形成政府收入 收费
遗产税等
• 政府理财
生财 用财
国债
投资 拨款 形成政府支出 补贴等
二、为什么要学习公共财政学?
• 1.学习公共财政学是为了揭示政府收支活动的内 在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教学安排和参考书目
• 以课堂讲授为主
•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 际的方法
• 有作业和课堂讨论
• 参考书目:陈共:《财政学》
•
蒋洪: 《财政学》
•
邓子基:《财政学》
•
财政类期刊
第一章 公共财政的概念和职能
•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二节 公共财政的概念
•
第三节 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