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重力坝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重力坝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格式

重力坝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格式

重力坝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表课题名称***水库实体重力坝设计课题来源自选课题类型AX 导师***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一、调研资料的准备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资料为蓝本并通过网络等查询有关水文、地质、气象、规范等资料。

二、设计目的通过设计,培养我们运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我们在计算、绘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得到初步锻炼。

三、设计要求1、必须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在设计中应遵循技术规范,尽量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2、对待设计计算绘图等工作,应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使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3、必须充分重视和熟悉原始资料,明确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要求的设计内容,成果包括:设计说明计算书一份、设计图纸3张(3#)。

四、设计思路1、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枢纽建筑物的作用进行坝线、坝型的选择,枢纽布置方案比较通过初步分析确定。

绘制枢纽平面布置及下游立视图。

2、进行非溢流坝(挡水坝)的剖面设计,内容包括:拟定挡水坝剖面,稳定、应力分析等,并绘制设计图。

(采用单一安全系数法和可靠度理论法)3、进行细部构造设计和地基处理设计,包括:混凝土标号分区、分缝、止水、廓道、排水以及开挖、清理、灌浆、断层处理等,并绘制有关设计图。

4、设计绘图要求结构合理、布局合理、表达完整清晰,符合GB规定,体现CAD绘图能力。

五、预期成果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设计图纸。

(一)说明书(说明书要按下述原则编写)1、按章节叙述,要先拟好提纲,然后编写。

2、包括基本资料和基本数据。

3、说明设计标准、设计情况及依据。

4、阐述设计思想、原则及方法(包括所采用基本理论及公式说明,采用条件及原因,以及考虑问题的条件及因素)。

5、对具体设计要说明设计的前提,设计原理、方法、主要步骤以及主要过程和阶段成果,最后成果(不必把详细的计算内容过程写入,成果尽量能以表格形式给出)。

设计混凝土重力坝开题报告

设计混凝土重力坝开题报告
2、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中国电力出版社
3、水工设计手册五、六卷(华东水利学院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4、水力学教材(成都科技大)高教出版社
5、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水利电力出版社
6、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设计指南黄河水利出边社
采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临界状态判别准则,把重力坝和坝基岩石组成一个结构系统,在外部荷载增量作用下,对于各个增量步求解时,都作为一个平衡问题来分析,考察当时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还是非稳定的。这样就能预计坝体承载能力,确定介质材料强度的临界安全储备数值,以及研究坝体失稳前的渐进破坏过程。现在考察重力坝系统的一个平衡状态,设系统的广义位移为α,坝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别为σ和ε。这时在这个状态施加一个任意不违背几何条件的微小的广义虚位移δα。而得到一个新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这两种状态系统总势能的变化Δ∏来考察重力坝的稳定性。如果外荷载所做的虚功不超过弹性变形能和塑性耗散能的增加,那么重力坝系统是稳定性。如果这个条件不成立,也就是能找到一组广义虚位移,使外荷载所做之虚功大于内能的增加,系统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对于重力坝承载能力的研究,根据应变空间表述本构关系的弹塑性增量理论,考虑混凝土和岩石介质材料应变软化塑性的特点,建立了重力坝稳定性分析计算新方法。考虑材料抗剪断强度参数取值的不同折减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坝基面、碾压混凝土层面以及筑坝材料的应变软化特性(或称强度丧失性质),是根据稳定性理论研究重力坝系统失稳的必要条件。与传统的强度分析方法比较,混凝土重力坝的承载能力由稳定性计算分析成果控制。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以直接给出重力坝失稳的判别准则,求得坝体失稳的安全储备系数,使混凝土重力坝承载能力的分析,建立在一个严谨的力学基础之上。根据工程实例的研究过程和该方法是一个可行和合理的分析方法。
⑶混凝土重力坝坝体的温度对应力的影响是很大的,温度不仅在施工期产生重要作用,而且在运行期也显著影响坝体应力,具体到某一大坝纵缝条数与间距对混凝土大坝的温度应力影响的敏感性的研究和分析较少。

坝体设计开题报告

坝体设计开题报告

坝体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坝体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设施,在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坝体设计的研究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坝体设计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坝体的效能和使用寿命。

三、研究内容1.坝体结构形式的选择:通过分析各种坝体结构形式的优缺点,选定适合本项目的结构形式。

2.坝体材料的选择:比较不同材料在坝体设计中的性能差异,选择合适的坝体材料。

3.坝体设计参数的确定:确定影响坝体设计的关键参数,并进行合理的设计。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坝体设计的前沿技术和研究现状。

2.数值模拟:使用专业软件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评估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

3.现场实地考察:走访相关水利工程现场,了解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设计提供参考。

五、预期成果1.完整的坝体设计方案,包括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和设计参数等。

2.坝体设计的优化方案,提高效能和寿命。

3.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和成果。

六、研究进度安排1.文献综述阶段:XX年X月-XX年X月2.设计方案确定阶段:XX年X月-XX年X月3.数值模拟与优化阶段:XX年X月-XX年X月4.报告撰写与总结阶段:XX年X月-XX年X月七、参考文献1.XXXX2.XXXX3.XXXX4.XXXX以上为我对“坝体设计开题报告”的初步构思,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研究过程中的进展进行调整和补充。

ST混凝土重力坝开题报告

ST混凝土重力坝开题报告

ST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学生:XXX指导老师:XXXXX大学XX学院1工程概况1.1地形地貌乌江是典型的山区河流,全长1037公里(其中贵州境内为874公里),干流天然落差2124米,平均比降2.05‰。

乌江流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向高差大,流域面积87900平方公里,在贵州境内有67500平方公里。

自河源到乌江渡,定为乌江上游,长448公里,这段河道河谷深切,纵坡陡峻,伏流众多,洪枯水位变幅特大。

从乌江渡到沿河县城为乌江中游,长346公里,河道穿行于深山谷之中,礁石林立,滩险密布,有名的璇塘天生桥镇天洞、一子三滩号称“四大天险”,均在此段。

从沿河县城到重庆市的涪陵河口为乌江的下游,长243公里,此段河道河谷宽窄相间,两岸多有田地分布,农田和居民点较为集中。

1.2水文气象特征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亚冷气流的影响,夏季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和西太平洋的海洋性气侯影响。

流域内雨量丰沛,ST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91.0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753.8mm,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年内各月也相差很大。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76%以上。

多年平均风速为0.7m/s,实测最大风速为25m/s,相应风向为E。

多年平均远近雷暴日为46.5日,七月份最多为9.0日。

根据沿河站1957年至1993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7.5℃,实测极端最高气温42.0℃(1981年8月8日),实测极端最低气温-5.4℃(1977年1月30日)。

1.3工程效益乌江ST水电站的水电开发条件,优于全国其他许多江河,规划兴建的大中型水电站,特点是地理位置适中,距离城市近,接近负荷区,淹没占地损失小,移民搬迁少,同时可以多目标开发。

ST水电站是乌江干流水电站开发的骨干工程之一,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

ST水电站大坝位于贵州省沿河县城上游约7km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4508km²,多年平均流量966m³/s,水库正常蓄水位365m,相应库容7.70亿m³,装机容量1120MW,保证出力322.1MW,多年平均发电量45.89亿kW·h;电站航运规模为船舶过坝等级500t。

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草溪水利工程(重力坝)设计

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草溪水利工程(重力坝)设计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四、研究方案
(一)、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
通过参阅各类期刊、文献等,结合自身研究特点兴趣,确定研究目标。

并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可操控性,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确定所研究的实际工程,初步确定研究方案。

(二)、工程设计:
通过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习专业知识,综合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制定课题的总体方案,分析数据,计算建筑物分别处于不同典型工况(设计洪水
2. 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

混凝土重力坝毕业设计

混凝土重力坝毕业设计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姓名学号系部水利工程系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指导教师2008年12 月25 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二)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指导老师:学生姓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录第一部分总则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2)二、设计方法 (2)第二部分设计资料和任务一、设计内容 (3)二、基本资料 (3)三、设计指导 (4)四、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6)五、设计成果要求 (6)六、参考文献 (7)第一部分总则一、设计目的及要求1、巩固、充实、加深、扩大学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实际工程的设计,使学生掌握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构选型、尺寸拟定、工作条件、作用荷载及设计依据、内容、方法、步骤等。

从而达到较全面、系统地巩固、充实、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

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全面了解设计任务和熟悉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学会查找规范、手册、技术文献等参考资料及前人经验。

结合工程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设计。

3、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在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二、设计方法1、由于设计时间短、任务紧,应尽量避免重作或返工。

但必须认识到,设计工作是逐步深入的,因此某些重作是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

2、每个阶段设计中,趁进入角色之机,应及时收集资料,草写阶段设计说明并备全草图,这样既可及时校对,发现错误,又为最后的文字成果整理提供素材。

3、在学生与教师研讨问题时,学生应在充分钻研的基础上,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能请老师代作和决断。

老师只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意见、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工作方向、建议等。

在采纳教师建议时,也必须自我消化、理解,但不强求一定纳用。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开拓精神,鼓励提出新的方案或见解,同时也要遵循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的开题报告

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的开题报告

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重力坝是一种常见的大型水利工程,其由混凝土等材料构筑而成,具有抗洪、筑坝等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坝后式厂房也逐渐成为企业建设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安全稳定,对其静动力分析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研究其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情况,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深入研究重力坝结构形式及坝后式厂房布置方式,了解其结构特点和荷载情况等。

2. 建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模型,在ANSYS等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考虑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规律。

3. 进行动态分析,分析地震、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并探究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动态响应特点和变化规律。

4. 探究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损伤及破坏机理,提高其安全稳定性。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1. 文献调研,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并分析其结构形式、荷载情况和应用范围等。

2. 建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有限元模型,并在ANSYS等软件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考虑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规律。

3. 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地震、风荷载等对结构的影响进行模拟,探究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动态响应特点和变化规律。

4. 进行损伤及破坏机理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探究结构损伤及破坏机理,提高其安全稳定性。

五、预期成果通过深入研究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预计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成果:1. 探究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结构形式和荷载情况等,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建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有限元模型,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3. 分析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规律和动态响应特点,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4. 探究结构的损伤及破坏机理,提高其安全稳定性,为相关工程提供可靠的保证。

春河章谷水利枢纽——重力坝设计开题报告

春河章谷水利枢纽——重力坝设计开题报告
重力坝的类型:①按构造不同分为:实体重力坝,宽缝重力坝,空腹重力坝;②按作用不同分为:溢流重力坝,非溢流重力坝;③按筑坝材料的不同分为:混凝土重力坝和浆砌石重力坝。
我此次设计的坝体类型为分段坝段,包括溢流坝和非溢流坝。
2、基本资料
春河属于山区河道,流域内多高山峡谷,平原范围甚小,章谷以上河床平均坡度为1/600,以下平均坡度为1/1000,坡陡流急,暴雨急流时间甚短,每逢暴雨,山洪暴发,易泛滥成灾,下游农田受到洪水威胁,流域内山区占70%,垦地占30%。本论文以春河章谷水利枢纽为背景进行水工建筑物设计。春河滩多流急,航行不便,故暂可不考虑航运问题。春河左岸有公路干线通过,交通较便,右岸则仅有山区小道。本枢纽位于春河上游山区,坝址选定在章谷,主要任务是防洪发电。发电尾水可供下游农田灌溉,规划中仅在章谷以下120公里处兴建壅水枢纽引水灌。
②反弧半径、挑射角及鼻坎高程的确定(同第一阶段的比较和分析)
③消能验算:挑距,冲坑深度。
3.3闸门、闸墩及导墙设计
①闸门:平板闸门或弧行闸门(优缺点、适用条件)
②闸墩:溢流坝段分缝方式(墩中分缝、跨中分缝),闸墩形状、厚度(墩中分缝:中墩3m,边墩2m;跨中分缝:中墩2m,边墩2m)
③导墙:导墙长度(一般延伸到鼻坎;对分隔溢流坝段与电站坝段水流时,应延伸至挑距外)、高度(由计算出校核洪水泄流时溢流面水面曲线来确定)、厚度(约1.0m)
根据枢纽等别和建筑物级别,对照规范确定设计洪水标准(100~500年一遇,可取100年一遇)与校核洪水标准(1000年一遇)。
2、重力坝挡水坝段剖面设计
2.1重力坝挡水坝段剖面尺寸初拟
①坝顶高程的确定。
②坝顶宽度的确定(有无交通要求)。
③上、下游边坡的确定(n1=0~0.3,n2=0.6~0.8);上、下游折坡点的确定(上游折坡点一般取为泥砂淤积高程,下游折坡点一般根据校核水位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枢纽工程重力坝设计学生:指导老师:1工程概况1.1流域概况辽河是某地区较大的河流之一。

发源于X县,自东向西流,在C县附近于B河汇合,于I市西入海。

全长418公里,流域面积13880平方公里。

其中山区占总数的66%,丘陵占4%,平原占30%,流域面积内有耕地430万亩,人口约400万人,是该地主要的产粮区之一,并且是极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运输方便。

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40多亿立方米,是本地区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流,辽河干、支流上都没有控制性工程,每年有几十亿立方米的水白白流向大海。

该水库位于该地区L县境内,为辽河的控制性工程,水库控制面积为6175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44.5%,选定S水库为开发辽河的第一期工程是适宜的。

水库任务以防洪、灌溉为主,并改善农田除涝条件,扩大灌溉面积,供给灌溉及工业用水发电。

1.2工程地质在水库回水内部范围渗漏区(长6.4公里)由寒武纪奥陶系的灰岩、泥灰岩、页岩、砂岩等组成。

根据勘测结果,渗漏量不大。

不致影响水库蓄水,坝址区河谷为侵蚀堆积,0~3060米,右岸山坡两岸山顶高米~500米,250米左右,河床高程300坝址处河谷底宽000 2040~,左岸山坡坡度较缓,约15,逐渐变陡。

地貌形态较为单一,坝址区为前震旦系大弧山统变质岩。

岩性单一,层理不明,它是含团块黑云母变粒岩,石英变粒岩,粗度细,致密。

坝址区断裂构造的发育时期,相互切割关系及变化规律比较复杂。

节理裂隙也很发育。

F8,F10是较大断层,断层面在坝基内最大的出露宽度不超过50厘米,一般在30厘米左右,根据压水试验断层属于不透水的。

覆盖层厚度,右岸厚度不大,一般1-2米为碎石块及砂琅土组成。

河床部分砂卵石厚2~1米。

左岸山坡为坡积土其中夹有石英岩滚石厚7.9米,最大厚度4米到3度一般为米,弱风化岩3~5米。

2本工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课程设计包括重力坝设计的主要理论与计算问题,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学会融会贯通“水工建筑物”课程所学知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重力坝较完整的设计工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培养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提高查阅和应用参考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在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关于今后设计工程方面的相关解决方法,为自己将来在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和处理实际工程、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本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成果3.1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1) 枢纽布置:分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条件等基本资料,根据已知资料选择坝轴线和坝型,确定坝址和枢纽的总体布置。

坝轴线的位置应根据附近的地形及地质条件通过定性分析来确定。

坝型和枢纽布置的选择应根据坝址处的地形、地压、建筑材料、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抗震性能等特点,通过定性分析,初步选择两种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既满足工程要求又比较经济的方案从而进行初步设计。

(2) 调洪演算:根据拟定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泄洪建筑物的泄洪能力曲线及水位库容关系等基本资料,按确定的防洪调度规则,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出库水位和下泄流量的变化过程线。

确定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防洪库容等水库特性参数。

(3) 非溢流坝段剖面设计:包括坝顶高程的拟定、下游水位的拟定、坝顶宽度和坝坡的拟定。

在计算出校核洪水的情况下,根据在校核洪水下溢流坝和泄水坝段的水面线计算来确定坝体高度。

然后考虑与溢流坝段的连接情况对坝顶宽度、坝顶高度、上下边坡位置等初步拟定,绘制出挡水坝段的最大剖面图。

抗滑稳定及应力分析:包括抗滑稳定、应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等。

采用刚体极限平(4)衡法计算,分别计算各坝段不同水平截面上的外加荷载及应力,并计算出抗剪和抗剪断稳定安全系数,以及坝基截面的垂直应力。

(5) 溢流坝段设计:包括溢流坝的剖面设计、消能防冲设计、泄水方式的选择、泄流能力的校核等。

泄水建筑物可布置在河床中央,也可布置在河岸某处合适的地方,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泄流方案。

然后根据水库运行和泄洪以及排漂浮物的要求,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下游河床及两岸抗冲性能、下游水深及消能要求、坝体分段情况与相邻建筑物间的关系、闸门形式,工过条件及运行方式等因素确定孔口尺寸和堰顶高程。

(6) 地基处理:包括坝基开挖与清理、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坝基排水和断层破碎带处理等。

(7) 细部构造设计:包括坝体的分缝与止水结构设计,坝顶构造和坝体廊道系统设计和坝体混凝土的分区设计。

3.2毕业设计的步骤⑴进行坝线、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方案的论证;⑵进行剖面设计;⑶进行消能工设计;⑷验算孔内压力余幅安全度;⑸验算坝体稳定及应力;⑹细部构造设计;⑺两岸连接设计与地基处理;⑻整理设计说明书;⑼绘制设计图纸;3.3毕业设计的成果本次毕业设计的成果包括: (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设计或研究报告正文的数量和质量,设计图纸的内容、张数、图幅等要求)1、开题报告:6页2500字;2、设计说明书:50-60页20000字,要求说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句简练通顺并附有必要的插图、表格及主要设计成果;3、计算说明书:40-60页15000字,内容要求写明原始数据、计算原则、计算公式及详细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等;张;1 ②坝体上下游立视图张;1 张(①枢纽平而布置图3纸:一号图纸、图4.③中孔坝段最大剖面图1 张);5、译文:外文译文(3000字)及原文影印件。

4 本设计需要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要求阅读或检索的参考资料及文献(包括指定给学生阅读的外文资料):林继镛.水工建筑物(第5版)[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1]祁庆和.水工建筑物(第四版)[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张光斗、王光纶. 水工建筑物[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4. [3]陈胜宏(主编). 水工建筑物(第1版)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4]周建平,党林才.水工设计手册(第5卷):混凝土坝[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5]社,2014. 刘志明,温续余. 水工设计手册(第7卷): 泄水与过坝建筑物[M] .北京:中国水[6]利水电出版社,2014.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7]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 5108-1999) [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2013)[1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2013) [11]水电水利工程基础制图标准(DL/T5347-2006)[12]水电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制图标准(DL/T5348-2006)[13]水力发电工程CAD制图技术规定(DL/T5127-2001)[14]防洪标准(GB 50201-2014)[15]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 5180-2003)[16]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教研室(主编):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M].北京:[17]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潘家铮. 《重力坝设计》.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18]《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 [19]《混凝土坝设计图册》[20]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1]5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根据老师下达的任务书以及学院的毕业设计进度要求,毕业设计时间进度如下:(1)2016年1月完成并上交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

2015年底了解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主要内容,熟悉并分析工程资料,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阅读外文资料,于2016年1月初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2)2016年春季学期第1-2周了解课题内容,熟悉查找参考资料。

广泛查阅相关工程资料和文献,重点资料细读。

(3)第3-4周完成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

通过对工程资料的分析和相似工程的借鉴,确定S水利枢纽的坝型及枢纽布置。

(4)第5-9周完成坝剖面的设计与计算。

通过对坝段的应力分析及参考相应的设计规范,拟定S水利枢纽的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断面,对坝段的强度和稳定分析进行校核。

(5)第10周主要内容为整理资料,完成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进一步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及设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认真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

(6)第11-12周完成大图及细部结构放大图的绘制。

通过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所得的数据,完成S水利枢纽横剖面图、大坝上游立面图、枢纽布置图及细部结构放大图等相关图纸的绘制。

(7)第13周的主要内容为将毕业设计所得成果交由指导老师评阅。

进一步改善毕业设计成果的不足,并做好答辩准备。

(8)第14周,答辩。

、6现有条件及必需采取的措施首先,通过大学近四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对工程设计和工程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同时,通过之前的坝工课程设计,也让我对坝工设计的步骤和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熟练运用CAD、Office等相关软件,为毕业设计的计算和制图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其次,在我校图书馆及水利水电特色阅览室中藏有大量工程设计的规范及与工程有关的相关文献,保证了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能有足够的资料进行学习和参考;最后,我校拥有卓越的师资资源,在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也能为我们进行答疑解难,帮助我们发现毕业设计的错误,使我们可以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