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4年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_于英杰

2014年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_于英杰

一、黑茶产业概况黑茶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茶类,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新疆、西藏、内蒙等边疆地区,素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其饮食习惯和地域文化使黑茶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的日常必需品。

黑茶主要产于湖南、四川、湖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产品类型丰富,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过程缔造了其独特的品质风味与保健养生功效。

近年来,黑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迅速,湖南华莱生物、泾渭茯茶、湖北羊楼洞茶业、云南大益、柏联茶业、广西茂圣茶业等企业均建立起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将传统茶叶制作精髓与现代工艺有机结合,突破了黑茶产业的技术发展瓶颈。

湖南怡清源茶业推行“化整为零”的产品创新,其“黑玫瑰”、“原叶茯茶”等产品得到了图1 2009-2013年全国黑茶产量概况16TEA WORLD2014/11茶世界大批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人们对黑茶有益健康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入,黑茶产品的收藏价值大幅提高,驱动市场消费。

2013年,全国黑茶总产量9.19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4.78%,同比增长15.16%,国内销量大幅增长,连同过去年间贮藏的黑茶,其总销量达18.2万吨,涨幅居六大茶类之六堡茶发源于广西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早在清嘉庆年间前后,六堡茶就已作为粤桂等地人祛湿、驱痢和调理肠胃的生活饮品,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并通过六堡茶易锡等贸易方式享誉海内外,涌现出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广西通志》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近、现代“两广商埠”、“水上门户”,农林资源丰富,多元文化交汇。

现今,梧州市的六堡镇及周边地域是六堡茶的最佳种植地区,该区域植被茂盛而水质洁净,气候温暖湿润,酸性红壤,有机质丰富,生态条件十分优越。

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六堡茶生产的基本概况(一)六堡茶历史探源。

六堡茶,广西特产,全国24种名茶之一。

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3]。

《广西通志》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当代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茶叶加工学》教材中提及:“六堡茶是广西的特产,因源于苍梧县的六堡乡而得名,除梧州主产外,其他如贺州、横县、昭平、玉林、桂林、兴安等地所产的毛茶,制法基本上与六堡茶相似。

《中国茶叶》把六堡茶归入黑茶类,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是一种后发酵茶。

六堡茶外形茶条壮重,色泽黑褐油润,内质香气陈纯,具有独特槟榔香味,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爽口,叶底红褐;耐于久藏,越陈越好,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3]。

据资料记载,梧州辖区的苍梧县、藤县、岑溪市在解放前就是广西的主要产茶县,1955年,广西指定苍梧县六堡乡作为茶叶重点生产基地,六堡茶于1983年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奖。

(二)六堡茶发展现状1、种植规模。

目前,梧州市茶园总面积约2210hm2。

其中:苍梧县1697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76.79%,主要分布在六堡、狮寨、梨埠、京南、沙头等镇;藤县220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9.95%,主要分布在岭景、金鸡、新庆、江等镇;蒙山县253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1.45%,主要分布在黄村、西河、新圩等镇;岑溪市13.3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0.60%,主要分布在水汶、南渡、大业、昙容等镇。

城区乡镇26.7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21%,主要分布在旺甫、夏郢两镇[5]。

2008年全市茶叶采摘面积786.67hm2,毛茶产量约1000t。

2、品种种类。

六堡茶品种主要有六堡茶原种、云南大叶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台茶12号、台茶13号、桂绿一号等。

六堡茶成品茶分初制六堡茶和精制六堡茶两种。

浅谈六堡茶的现状与存储技术

浅谈六堡茶的现状与存储技术

浅谈六堡茶的现状与存储技术六堡茶是广西梧州市的特产,在中国茶叶产区中独具特色。

它以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在茶叶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了江浙一带人们日常饮茶的首选。

由于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独特,它的现状和存储技术也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现状和存储技术两方面进行浅谈。

我们来了解一下六堡茶的现状。

目前,六堡茶产业已经成为了梧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的茶叶生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六堡茶的质量也得到了认可,多次在国际茶叶大赛上获得金奖。

由此可见,六堡茶在茶叶市场上的地位已经逐渐稳固,成为了广西茶叶产业的一张名片。

六堡茶的生产工艺独特,需要经过以下七道工序:萎谢,揉捻,杀青,和匀,炒制,松凉,制包。

这些繁琐的工序使得六堡茶的产量相对较低,而且生产周期也相对较长。

六堡茶的市场供应量并不是特别充裕,很多喜爱者常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我们来说一说关于六堡茶的存储技术。

六堡茶的存储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香味而备受欢迎,但其保存期并不长,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受潮发霉。

在存储六堡茶时,有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要将六堡茶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最好选择干燥通风的罐子或盒子来存放六堡茶,而且最好不要用铁罐,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要注意避免与异味物质接触,以免影响六堡茶的口感和香味。

经常更换包装,保持干燥也是很重要的。

在低温,干燥,避光的环境下存储,六堡茶可以保存更久,减少质量的损失,让消费者可以更久地品尝到新鲜的六堡茶。

六堡茶的现状和存储技术具有其独特之处。

六堡茶在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产量逐年递增,质量得到认可。

六堡茶的生产工序繁琐,导致供需矛盾。

在存储六堡茶时,需要注意避免潮湿和异味对茶叶的影响,以保持其品质。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和茶叶企业的共同努力,可以推动六堡茶的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平衡,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一独特的茶叶品种。

六堡茶国际营销swot分析

六堡茶国际营销swot分析

六堡茶国际营销swot分析
优势:
1. 品牌知名度:六堡茶是中国一种有名的茶叶品种,品质有保证,且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2. 传统制作工艺:六堡茶有传统的制茶工艺,这种技术传统已久,是其优势所在。

3. 产地优势:六堡茶特别适合在湖南岳阳市太和乡等地种植,这些地方的特殊气候等优势让六堡茶在质量上有所保障。

劣势:
1. 市场萎缩:全球茶叶消费量下降,六堡茶的市场需求也在下降。

2. 品牌国际化困难:六堡茶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其特有风格和口感。

3. 种植规模小:六堡茶的产能较小,难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机会:
1. 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茶叶的品质、口感和文化背景要求增加,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和口感可以迎合这一趋势。

2. 国际市场的拓展:中国的茶文化和六堡茶的特色可以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且茶叶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 发展其它茶饮:六堡茶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出其它类型的茶饮,以增加其市场占有率。

威胁:
1. 竞争加剧:茶叶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六堡茶要想在其中脱颖而出,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和品质的建设。

2. 知名国际茶品牌竞争:世界各国的知名茶品牌,如Lipton、Twinings等品牌也在市场上竞争,六堡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较大。

3. 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上升对于六堡茶等茶品国际营销造成了一定困扰。

综合而言,六堡茶国际营销面临机遇和威胁,在市场萎缩和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六堡茶可以通过提高品质和扩展产品线,寻找到市场的机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堡茶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堡茶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堡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福建六堡茶是一种传统的白茶,是福建白茶之一,以其口感独特优异而备受推崇。

六堡镇是安溪县最古老的白茶长势地之一,历史上被誉为“福建名茶最全者”。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六堡茶的销售量逐渐下降,从而影响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研究六堡茶的生产和销售现状,分析六堡茶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方式和措施,从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实地走访相应茶叶产地,了解六堡茶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调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评估六堡茶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四、研究结果1. 六堡茶的生产和销售现状据调查发现,六堡茶的生产量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下降。

六堡茶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大部分销售渠道依靠传统渠道和批发市场,缺乏线上销售和品牌营销。

2. 六堡茶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六堡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口感特点,是福建名茶之一,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然而,由于生产成本高和销售困难,六堡茶产业存在一些劣势,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3. 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方式和措施为了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和措施:(1)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2)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拓展线上销售和外销市场;(3)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效率;(4)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知名度;(5)加强合作,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间的联盟作用,共同推动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六堡茶产业面临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开拓新的销售渠道,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从而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促进茶叶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六堡茶市场研究报告

六堡茶市场研究报告

六堡茶市场研究报告六堡茶市场研究报告一、市场概述六堡茶是中国广西北海市六堡地区特产的一种传统名茶,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地理优势。

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且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二、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六堡茶市场逐渐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六堡茶市场年销售额达到了xx万元,预计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增长。

三、市场竞争六堡茶市场存在较多的品牌和产品,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一些知名的六堡茶品牌如xxx、xxx等在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同时,一些其他地区的茶叶品牌也推出了类似于六堡茶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

四、产品特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醇厚,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六堡茶一般分为xxxx和xxxx两种类型,xx州出产的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叶形和鲜明的色泽而著称,口感醇厚;xxx的六堡茶则以其细腻的叶形和浓郁的香气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五、市场销售渠道六堡茶的销售渠道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

目前,六堡茶的线上销售主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如天猫、京东、淘宝等。

这些电商平台的广泛覆盖和便捷的购买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另外,六堡茶的线下销售主要通过茶叶专卖店和一些知名茶楼进行。

这些实体店面可以提供更直观的购物体验和专业的售后服务。

六、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六堡茶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销售将成为六堡茶市场的重要渠道。

此外,六堡茶的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也将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

七、市场推广策略为了提升六堡茶品牌的知名度和销售额,可以采取以下推广策略:1.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广告、媒体报道、网络营销等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2. 与知名茶楼和媒体合作,进行茶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六堡茶的曝光度。

3. 开展线上促销活动,如限时折扣、满减等,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4.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口碑传播扩大市场份额。

六堡茶销售分析报告范文

六堡茶销售分析报告范文

六堡茶销售分析报告范文一、市场概况六堡茶是中国饮茶文化中的珍品,以其独特的产地和口感而闻名。

本报告旨在对六堡茶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了解当前市场竞争态势和发展机遇。

二、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六堡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日益兴起的背景下,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健康功效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六堡茶市场年销售额在数亿元以上,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三、市场竞争分析六堡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竞争:六堡茶市场存在大量的品牌,部分品牌已经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如当地知名的茶企“新运茶业”和“六堡茶庄”等。

这些品牌通过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不断努力,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 产品竞争:六堡茶的品种繁多,如六堡红茶、六堡绿茶、六堡白茶等,每种茶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消费群体。

不同品牌的六堡茶为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和创新包装等。

3. 渠道竞争:六堡茶主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其中电商平台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许多茶企通过线上销售平台提供更便捷的购买方式,并借助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吸引消费者。

同时,传统茶叶专卖店、超市及品牌直营店等也是销售六堡茶的重要渠道。

四、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1. 消费者特点:六堡茶的消费者主要分布在茶叶消费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同时,一些对健康饮品有追求的中高收入群体也是消费六堡茶的主要人群。

2. 购买渠道:大多数消费者选择线下渠道购买六堡茶,主要是为了品尝后再购买以及得到销售员的专业指导。

但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选择线上渠道的人数也逐渐增多。

五、发展机会与挑战六堡茶市场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1. 机遇:a. 六堡茶的健康饮品属性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相契合,使得茶叶市场潜力巨大。

b. 六堡茶的特殊口感和独特的生产工艺,使其脱颖而出,有机会成为茶叶市场的明星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引言广西六堡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品牌,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享誉国内外。

本文将对广西六堡茶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产业概况广西六堡茶产业是广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六堡镇及周边地区。

该地区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适宜茶叶生产。

广西六堡茶的生产历史悠久,追溯到唐代。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六堡茶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据统计,广西六堡茶年产量超过5万吨,其中出口量占总产量的约30%。

产品特点1.品质优良:广西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其鲜香浓郁、滋味醇厚,且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

2.品牌知名度高:广西六堡茶以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国内外消费者普遍认知六堡茶是优质绿茶的代表之一。

3.产业链完整:广西六堡茶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包括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

这为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发展趋势1.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绿茶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广西六堡茶凭借其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在国内茶叶市场上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外贸销售增加:广西六堡茶已经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出口量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广西六堡茶有望在海外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3.产业升级和创新: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广西六堡茶产业需要进行升级和创新。

其中包括引入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措施。

面临的挑战1.品质稳定性:由于茶叶的生长环境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茶叶的品质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为了保证广西六堡茶的品质稳定,种植者需要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

2.品牌管理:随着广西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品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要加强品牌宣传和形象塑造,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2016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24名茶之一。

长期以来,六堡茶一直作为中国传统出口茶品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成为著名的“侨销茶”,但内销市场拓展有限,“墙内开花墙外香”。

自2004年以来,随着国内外黑茶的热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不断追求,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受到人们的热捧,从而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作为梧州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梧州乃至于广西茶叶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六堡茶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目前已得到了极大提升。

2013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更加纷纭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六堡茶市场影响力,已经成为当前六堡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以此为契机,为形成共识,正确引导今后六堡茶生产、流通与消费走向,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六堡茶协会认真分析当前的局势,形成以下分析报告。

1 六堡茶产销现状1.1生产方面2014年全国茶园面积达4110万亩,比2013年的3703.5万亩增加406.5万亩,增幅为10.98%;广西全区茶园面积达112万亩,比2013年的110万亩增加2万亩,增幅为1.82%;梧州市茶园面积7.23万亩,比2013年的6.58万亩增加了0.65万亩,增幅为9.88%;全国茶叶产量为209万吨,同比增加16.6万吨,增幅为8.63%;广西全区茶叶总产量为5.6万吨,同比增加0.21万吨,增幅为 3.89%;六堡茶产量为1.05万吨,增幅为9.38%。

表1: 2007-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园总面积和梧州市茶园面积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全国(万亩)广西(万亩)2419.570.352579.470.202772.873.002955.378.003168.8102.603417.0105.003703.51104110112梧州市(万亩) 2.67 3.47 4.28 5.26 5.58 6.32 6.58 7.23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西农业厅、梧州市农业局。

表2: 2007-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产量和六堡茶产量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全国茶产量(万吨)广西茶产量(万吨)116.63125.72.25135.93147.53.66162.34.44179.04.65192.45.392095.6六堡茶产量(万吨)0.46 0.66 0.73 0.84 0.85 0.87 0.96 1.05 六堡茶占桂茶比(%)15.33 29.33 24.33 22.95 19.14 18.71 17.81 18.75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西农业厅、梧州市农业局。

自2007年以来,梧州市茶园面积每年增幅都保持3000亩左右,且大多数年增幅超5000亩,其中2010年新增茶园近10000亩。

近几年,新增的标准化茶园陆续进入投产期,使茶园单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由于国内外黑茶的热销带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梧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六堡茶开始了从侨销到内销的转型,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加之伴随2007年普洱茶的非理性激增,部分消费者选择进入六堡茶市场,六堡茶的产量从2007年的4600吨持续增加到2015年的11200吨,增幅达143.48%。

2007年,六堡茶加工总量只占到广西茶产量的15.33%,但是随后的2008、2009年,随着六堡茶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广西茶叶的减产,六堡茶占比攀升到29.33%、24.33%。

目前,受梧州市六堡茶企业产能所限及部分企业尚未落实新厂用地等因素影响,年产量增速放缓。

1.2 加工方面2010年之前,由于六堡茶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资金大量涌入六堡茶产业,六堡茶企业的加工能力不断提升。

六堡茶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范围是广西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在梧州市辖区外都不能生产六堡茶,且六堡茶对生产条件要求较高,新建企业暂时投产量不大,产能提升相对缓慢。

尽管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目前梧州市只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 六堡茶产能仅为1万多吨,年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仅8家,2015年实际加工量为11200吨,六堡茶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近年来,六堡茶龙头企业在提升六堡茶加工水平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生产环境、卫生条件、机械化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研制了一批先进的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采用发酵罐、发酵箱等进行发酵以代替原来的地面渥堆发酵。

六堡茶采用广西区域内的苍梧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出来的品种、品系的鲜叶经初制加工出来的毛茶作为原料,故六堡茶的原料基地并未限于梧州市辖区,使得六堡茶的初制加工比较分散,加工方式相对落后,六堡茶加工整体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3 市场方面近年来,随着市场追捧黑茶热潮的兴起,同属黑茶类的六堡茶也受到众多爱茶人士所推崇,其独有的品质风味和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所重新认识。

随着六堡茶产量逐年增长,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及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显著提升,品六堡茶、谈六堡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逐的新风尚。

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企业已经改进营销策略,除部分六堡茶销往东南亚等传统销区外,大部分在国内销售。

自2005年起,各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在广西、广东、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南、云南、陕西、甘肃、山东、山西、黑龙江等省(区、直辖市)积极开设新型专卖店及发展经销商,并展开终端跨界营销,培育市场需求,夯实了六堡茶的市场基础,使六堡茶市场稳步扩大。

国内销售从2003年以前的几乎空白拓展到2015年的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区,销售量也迅速增长到近万吨。

目前,广东、广西和香港等六堡茶的传统销区仍保持稳定增长,北京、上海及东北、华北、西北等新兴市场扩张较快,六堡茶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在外销市场上,六堡茶在港、台、东南亚地区及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有着较好的消费基础和广泛的市场。

居六堡茶出口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是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

2005年前,日本也是六堡茶的主要出口国,后因该国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进口茶叶的检测项目多达300多项,检测费用急剧上升,因此导致出口企业被迫放弃日本市场。

目前,主要的六堡茶出口企业是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口岸外贸有限公司,出口包装材质包括竹箩、塑料编织袋、纸箱、环保袋、纸盒、铁盒等。

六堡茶的出口量在2005年达到1250吨,随后的2006、2007年也保持在850吨以上,这是由于2007年上半年以前正处于普洱茶热炒时期,海外商人需要大量价格低廉的六堡茶,因此导致需求量大增。

2007年以后,随着国内品饮六堡茶热潮的兴起,国内六堡茶的价格远高于出口价格,利润可观,而出口价格却相对稳定,利润下降,造成出口量锐减。

其原因:一是国内茶原料价格急速上升,而出口价格没有相应的上升;二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导致出口利润下降或亏损;三是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需求量减少。

表3 :2003-2014年六堡茶主要输往国家或地区年份六堡茶主要输往国家或地区2003 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日本2004 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2005 马来西亚、新加坡2006 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2007 马来西亚、新加坡2008 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2009 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2010 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2011 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2012 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2013 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2014 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2015 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印尼注:资料来源于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表4: 2003-2014年六堡茶出口统计年份出口量(吨)出口额(美元)平均单价(美元/吨)出口量同比(%)出口额同比(%)单价同比(%)2003 552.362 905172 1638.73 / / /2004 438.491 591684 1349.36 -20.62 -34.63 -17.66 2005 1250.932 187**** ****.32 185.28 216.98 11.11 2006 885.313 1616016 1825.36 -29.23 -13.84 21.75 2007 870.320 2084522 2395.12 -1.69 28.99 31.21 2008 449.645 1436248 3194.18 -48.34 -31.10 33.36 2009 195.958 458030 2337.39 -56.42 -68.11 -26.82 2010 325.954 953750 2926.03 66.34 108.23 25.18 2011 275.727 981455 3559.52 -15.41 2.91 21.65 2012 252.400 904000 3581.62 -8.46 7.89 0.62 2013 266.88 1226159 4594.42 5.74 35.64 28.28 2014 138.666 691389 4986.00 -48.04 -43.61 8.52 2015 129.757 536585 4135.31 -6.42 -22.39 -17.06 注:数据来源于《CIQ2000-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V.39)》的统计。

1.4 产品方面为适应市场品饮的需求,六堡茶产品已开始从传统单一形态向多样化转变,除了传统的大竹篓包装的六堡茶畅销外,散茶、砖茶、饼茶、沱等多种产品形态六堡茶,袋泡茶、茶膏、茶精、速溶产品等六堡茶深加工产品,小竹篓、纸罐、藤篓、纸绳篓等生态包装以及坭兴陶罐、锡罐、青花瓷等礼品包装的六堡茶同样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六堡茶是梧州市传统的出口产品,2009年以来,列入《广西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实施方案》的监控对象。

根据监控方案要求,每年从加工厂、出口货柜分别抽样代表性样品,送到国家指定的认可实验室检测,检测农药残留项目22-25项、重金属2-5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