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

跟踪练习
(2014~2015·合肥一六八中高二期中)观察下题的解答过
程:
已知正实数 a、b 满足 a+b=1,求 2a+1+ 2b+1的最
大值.
解:∵
2a+1· 2≤
2a+12+ 2
22=a+32,
2b+1· 2
≤
2b+12+ 2
22=b+32,
相 加 得 2a+1 · 2 + 2b+1 · 2 = 2 ( 2a+1 + 2b+1)≤a+b+3=4.
综合法: ∵a、b、c∈R+,∴(a-b)2+(b-c)2+(c-a)2≥0, ∴2(a2+b2+c2)≥(ab+bc+ac), ∴3(a2+b2+c2)≥a2+b2+c2+2ab+2bc+2ac, ∴3(a2+b2+c2)≥(a+b+c)2, ∴ a2+b32+c2≥a+3b+c.
人教版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目标导航
• 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特点,熟练应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 命题.
重点难点
•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思考过程、特点. •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新知导学
1.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 1.定义 • 利用___已__知__条__件___和某些数学__定__义____、__定__理____、
、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 (2)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 ,经常用综合法.而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 的证明,常用分析法;
• (3)思路方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 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 已知(或已证)的不等式;
高二数学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满足,该物体在内经过的路程为9,则的值为( ) A.1B.2C.3D.4【答案】C【解析】将区间均分成个小区间,记第个区间为,此区间长为,用小矩形面积近似代替相应的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则近似地等于速度曲线与直线t=0,t=a,t轴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依题意得,∴解得a=3.【考点】定积分的概念.2.执行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则输出的属于()A.B.C.D.【答案】D【解析】当时,运行程序如下,,当时,,则,故选D.【考点】程序框图二次函数3.已知圆的方程:,(Ⅰ)求的取值范围;(Ⅱ)当圆与圆:相外切时,求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的长.【答案】(Ⅰ);(Ⅱ).【解析】试题分析;(Ⅰ)根据圆的一般方程表示圆的条件即可求的取值范围;(Ⅱ)根据圆与圆相切的等价条件求出的值,结合直线的弦长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试题解析:(Ⅰ)圆的方程可化为令,所以(Ⅱ)圆,圆心,半径圆圆心,半径因为圆与圆相外切所以解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4.过点引直线分别交轴正半轴于两点,当面积最小时,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答案】【解析】设直线方程为(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和重要不等式,属于中档题型.但是本题比较容易犯错,使用该公式时一定要牢牢抓住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则:非正化正、非定构定、不等作图(单调性).平时应熟练掌握双钩函数的图像,还应加强非定构定、不等作图这方面的训练,并注重表达的规范性,才能灵活应对这类题型.5.用0,1,2, 3,4,5这六个数字:(1)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2)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且为5的倍数的五位数?(3)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且比1325大的四位数?【答案】(1)156(2)216(3)270【解析】(1)由题意符合要求的四位偶数可分为三类:0在个位,2在个位,4在个位,对每一类分别计数再求它们的和即可得到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的个数;(2)符合要求的数可分为两类:个位数上的数字是0的五位数与个位数字是5的五位数,分类计数再求它们的和;(3)由题意,符合要求的比1325大的四位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首位比1大的数,第二类首位是1,第二位比三大的数,第三类是前两位是13,第三位比2大的数,分类计数再求和试题解析:(1)符合要求的四位偶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0在个位时有个;第二类:2在个位时,首位从1,3,4,5中选定1个(有种),十位和百位从余下的数字中选(有种),于是有个;第三类:4在个位时,与第二类同理,也有个.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共有四位偶数:个.(2)符合要求的五位数中5的倍数的数可分为两类:个位数上的数字是0的五位数有个;个位数上的数字是5的五位数有个.故满足条件的五位数的个数共有个.(3)符合要求的比1325大的四位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形如2□□□,3□□□,4□□□,5□□□,共个;第二类:形如14□□,15□□,共有个;第三类:形如134□,135□,共有个;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无重复数字且比1325大的四位数共有:个.【考点】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6.由直线及曲线所围成的封闭的图形的面积为()A.B.3C.D.【答案】B【解析】由题意,直线及曲线所围成的封闭的图形如图,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为,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故选B.【考点】利用定积分求曲边形的面积.7.设函数为奇函数,其图象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导函数的最小值为.(1)求的值;(2)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并求函数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答案】(1) (2) 最大值是,最小值是.【解析】(1)利用函数为奇函数,建立恒等式⋯①,切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得⋯②导函数的最小值得⋯③.解得的值;(2)通过导函数求单调区间及最大值,最小值.试题解析:(1)因为为奇函数,所以即,所以, 2分因为的最小值为,所以, 4分又直线的斜率为,因此,,∴. 6分(2)单调递增区间是和. 9分在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12分【考点】奇函数的性质,求函数的导数,及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区间及最值.8.设函数在上的导函数为,在上的导函数为,若在上,恒成立,则称函数在上为“凸函数”.已知当时,在上是“凸函数”.则在上 ( )A.既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B.既有极大值,也有最小值C.有极大值,没有极小值D.没有极大值,也没有极小值【答案】C【解析】由题设可知:在(-1,2)上恒成立,由于从而,所以有在(-1,2)上恒成立,故知,又因为,所以;从而,得;且当时,当时,所以在上在处取得极大值,没有极小值.【考点】新定义,函数的极值.9.定积分的值为 .【答案】【解析】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知表示半圆与所围图形的面积,,所以.【考点】定积分的几何意义.10.对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的幂运算有如下分解方式:;根据上述分解规律,若的分解中最小的正整数是21,则___________.【答案】11【解析】由已知,,故,所以11【考点】推理与证明11.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千瓦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气温/℃181310-1由表中数据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中,预测当气温为-4℃时,用电量的度数约为.【答案】【解析】因,将,代入,可得,所以当代人可得.【考点】线性回归方程及运用.【易错点晴】线性回归方程是高中数学的统计中的内容之一,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属于统计学中工具的范畴.由于这个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与实际运用中的价值性,因此这部分内容常常涉及到的内容都是较为广泛.如本题的解答中要求先建立符合题设条件的线性回归方程,再运用这个线性回归方程求出当时用电量的度数,使得实际问题得以获解.12.已知幂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如下图,且过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D.【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因为幂函数图像过点,所以,解得,所以幂函数,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故选B.【考点】幂函数的解析式;定积分的应用.13.如图,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在矩形ABCD内交于点F,向矩形ABCD区域内随机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A.B.C.D.【答案】C【解析】由图象,得矩形的面积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则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该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故选C.【考点】1.几何概型;2.定积分的应用.14.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是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的是()A.B.C.D.【答案】D【解析】B.的最小正周期是,C.的最小正周期为,A,D的最小正周期都是,当时,,是先减后增,是增函数,故选D.【考点】三角函数的性质15.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数学九章》中有“米谷粒分”问题:粮仓开仓收粮,粮农送来米1512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216粒内夹谷27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A.164石B.178石C.189石D.196石【答案】C【解析】由已知,抽得样本中含谷27粒,占样本的比例为,则由此估计总体中谷的含量约为石. 故选C.【考点】抽样中的用样本去估计总体.16.已知两个圆锥有公共底面,且两圆锥的顶点和底面的圆周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若圆锥底面面积是这个球面面积的,则这两个圆锥中,体积较小者的高与体积较大者的高的比值为________.【答案】【解析】设球的半径为,则球的表面积为,两圆锥的底面积为,所以圆锥的底面半径满足,解得;由几何体的特征值球心到圆锥底面的距离,球的半径以及圆锥底面的半径三者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由此求出球心到圆锥底面的距离,所以圆锥体积较小者的高为,同理得圆锥体积较大者的高,所以则两个圆锥中体积较小者的高与体积较大者的比值为.【考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体的表面积以及球内接圆锥的表面积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计算能力与空间能力,是基础题目,本题的解答中,根据题意,设出球的半径,求出球的面积及圆锥的底面积,由此求出球心到圆锥底面的距离,所以圆锥体积较小者的高为,同理得圆锥体积较大者的高,由此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两圆锥的高的比值.17.已知是递增的等差数列,,是方程的根。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是增函数,则B.因为,则C.为锐角三角形,则D.直线,则【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由于是增函数,则或者f’(x)=0在个别点成立,故错误对于B,因为,则显然不成立,对于D直线,则,可能斜率都不存在,故错误,故选C.【考点】推理与证明点评:主要是考查了合情推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2.对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出: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都为正三角形的什么位置?()A.正三角形的顶点B.正三角形的中心C.正三角形各边的中点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由于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出: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都为正三角形的中心,故可知答案为B.【考点】类比推理点评:主要是考查了类比推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3.对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的次方幂有如下分解方式:根据上述分解规律,若的分解中最小的数是73,则的值为 .【答案】9【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那么可知的分解中最小的数是73,那么可知m的值为9.故答案为9.【考点】归纳推理点评:主要是考查了归纳推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4.观察式子:1+<,1++<,1+++<,,则可归纳出一般式子为() A.1++++<(n≥2)B.1++++<(n≥2)C.1++++<(n≥2)D.1++++<(n≥2)【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由于观察式子:1+<,1++<,1+++<,左边是n 个自然数平方的倒数和,右边是项数分之项数的二倍减去1,那么可得到,推广到一般1++++<(n≥2),故选C.【考点】归纳推理点评:主要是考查了归纳推理的基本运用,属于基础题。
5.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则它们的面积比为,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2013-2014高二理科数学期末复习(推理与证明)

2013-2014高二理科数学期末复习(推理与证明)考向一 归纳推理【例1】(1) 观察下列等式: 1=1,1+2=3,1+2+3=6,1+2+3+4=10,1+2+3+4+5=15, 13=1,13+23=9,13+23+33=36,13+23+33+43=100,13+23+33+43+53=225.可以推测:13+23+33+…+n 3=________(n ∈N *,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解析 第二列等式的右端分别是1×1,3×3,6×6,10×10,15×15,∵1,3,6,10,15,…第n 项a n ,与第n -1项a n -1(n ≥2)的差为:a n -a n -1=n ,∴a 2-a 1=2,a 3-a 2=3,a 4-a 3=4,…,a n -a n -1=n ,各式相加得,a n =a 1+2+3+…+n ,其中a 1=1,∴a n =1+2+3+…+n ,即a n =n (n +1)2,∴a 2n =14n 2(n +1)2.答案 14n 2(n +1)2【训练1】1.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3+23=32=(1+2)2,13+23+33=62=(1+2+3)2,13+23+33+43=102=(1+2+3+4)2,则13+23+…+n 3=(1+2+…+n )2=⎣⎡⎦⎤n (n +1)22,故第五个等式即为当n =6时,13+23+33+43+53+63=⎝⎛⎭⎫6×722=212.答案 13+23+33+43+53+63=2122. 观察下列各式:a +b =1,a 2+b 2=3,a 3+b 3=4,a 4+b 4=7,a 5+b 5=11,…,则a 10+b 10=________. 解析 法一 由a +b =1,a 2+b 2=3得ab =-1,代入后三个等式中符合,则a 10+b 10=(a 5+b 5)2-2a 5b 5=123.法二 令a n =a n +b n ,则a 1=1,a 2=3,a 3=4,a 4=7,…得a n +2=a n +a n +1,从而a 6=18,a 7=29,a 8=47,a 9=76,a 10=123. 答案 1233. 观察下列不等式1+122<32,1+122+132<53,1+122+132+142<74,……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 先观察左边,第一个不等式为2项相加,第二个不等式为3项相加,第三个不等式为4项相加,则第五个不等式应为6项相加,右边分子为分母的2倍减1,分母即为所对应项数,故应填1+122+132+142+152+162<116. 答案 1+122+132+142+152+162<1164. 观察(x 2)′=2x ,(x 4)′=4x 3,(cos x )′=-sin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________.解析 归纳类比,得偶函数f (x )的导函数g (x )是奇函数,从而有g (-x )=-g (x ). 答案 -g (x )5. 将正奇数排列如图形式,其中第i 行第j 个数表示a ij (i ∈N *,j ∈N *),例如a 32=9,若a ij =2 009,则i +j =________.解析 根据正奇数排列的正三角图表知,2 009是第1 005个奇数,应排在i 行(其中i ∈N *),则1+2+3+…+(i -1)=i (i -1)2<1 005①,且1+2+3+…+i =i (i +1)2>1 005②;验证i =45时,①②式成立,所以i =45;第45行第1个奇数是2×44×452+1=1 981,而1 981+2(j -1)=2 009,∴j =15;所以,2 009在第45行第15个数,则i +j =60; 答案 606. 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①sin 2 13°+cos 2 17°-sin 13°cos 17°;②sin 2 15°+cos 2 15°-sin 15°cos 15°; ③sin 2 18°+cos 2 12°-sin 18°cos 12°;④sin 2 (-18°)+cos 2 48°-sin(-18°)cos 48°; ⑤sin 2(-25°)+cos 2 55°-sin(-25°)cos 55°. (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解 法一(1)选择②式,计算如下:sin 215°+cos 215°-sin 15°cos 15°=1-12sin 30°=1-14=34.(2)三角恒等式为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34.证明如下: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sin 2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2-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sin 2α+34cos 2α+32sin αcos α+14sin 2α-32sin αcos α-12sin 2α=34sin 2α+34cos 2α=34.考向二 类比推理【例2】 (1)在平面几何里,有“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内切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为S△ABC=12(a +b +c )r ”,拓展到空间,类比上述结论,“若四面体ABCD 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四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 三角形的面积类比为四面体的体积,三角形的边长类比为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内切圆半径类比为内切球的半径.二维图形中12类比为三维图形中的13,得V 四面体ABCD =13(S 1+S 2+S 3+S 4)r .答案 V 四面体ABCD =13(S 1+S 2+S 3+S 4)r(2) 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4,S 8-S 4,S 12-S 8,S 16-S 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T 4,________,________,T 16T 12成等比数列.1 3 5 7 9 11 13 15 17 19…[审题与转化] 第一步:观察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S n 的特点.[规范解答] 第二步:由等差数列“S 4,S 8-S 4,S 12-S 8,S 16-S 12”中的“差”,类比到等比数列中的“商”.故可得T 4,T 8T 4,T 12T 8,T 16T 12成等比数列.[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类比推理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不同对象的某些特殊属性的比较,而做出有关另一个特殊属性的结论,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利用这类推理所得到的结论需要进行严格的证明.[方法总结] (1)类比是从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正在研究的事物的属性,是以旧有的认识为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2)类比是从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推测另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3)类比的结果是猜测性的,不一定可靠,但它却有发现的功能. 【训练2】1. 记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利用倒序求和的方法,可将S n 表示成首项a 1、末项a n 与项数n 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S n =n (a 1+a n )2;类似地,记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且b n >0(n ∈N *),试类比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可将T n 表示成首项b 1、末项b n 与项数n 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T n =________. 解析 利用等比数列性质,即若m +n =p +q ,则b m ·b n =b p ·b q , 得T 2n =(b 1b 2…b n )·(b n b n -1…b 2b 1)=(b 1b n )n ,即T n =(b 1b n )n 2. 答案 (b 1b n )n 22.在平面上,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解析 由正方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棱长的立方之比可得.答案 1∶83.给出下列三个类比结论.①(ab )n =a n b n 与(a +b )n 类比,则有(a +b )n =a n +b n ;②log a (xy )=log a x +log a y 与sin(α+β)类比,则有sin(α+β)=sin αsin β;③(a +b )2=a 2+2ab +b 2与(a +b )2类比,则有(a +b )2=a 2+2a ·b +b 2. 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③4. 在共有2 013项的等差数列{a n }中,有等式(a 1+a 3+…+a 2 013)-(a 2+a 4+…+a 2 012)=a 1 007成立;类比上述性质,在共有2 011项的等比数列{b n }中,相应的有等式________成立.解析 将等式中加、减换成乘除可得b 1·b 3·b 5·…·b 2 011b 2·b 4·b 6·…·b 2 010=b 1 006.答案 b 1·b 3·b 5·…·b 2 011b 2·b 4·b 6·…·b 2 010=b 1 0065. 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前n 项的和为S n ,则数列⎩⎨⎧⎭⎬⎫S n n 为等差数列,且通项为S nn =a 1+(n-1)·d 2.类似地,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 n }的首项为b 1,公比为q ,前n 项的积为T n ,则数列{nT n }为等比数列,通项为________.解析 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运算类比,可得n T n =b 1(q )n -1.答案 n T n =b 1(q )n -16. 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间D 内任意的x 1,x 2,…,x n ,有f (x 1)+f (x 2)+…+f (x n )n≤f ⎝⎛⎭⎫x 1+x 2+…+x n n 成立.已知函数y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 中,sin A +sinB +sin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由凸函数定义,知sin A +sin B +sin C ≤3sin ⎝⎛⎭⎫A +B +C 3=323. 答案 32 37.圆x 2+y 2=r 2在点(x 0,y 0)处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类似地,可以求得椭圆x 28+y 22=1在(2,1)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由类比结构可知,相应的切线方程为:x 0x 8+y 0y2=1,代入点坐标,所求切线方程为:x 4+y 2=1. 答案 x 4+y2=17. 命题p :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F 2作∠F 1PF 2的外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M ,则OM 的长为定值.类比此命题,在双曲线中也有命题q :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F 1,F 2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P 为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F 2作∠F 1PF 2的________的垂线,垂足为M ,则OM 的长为定值.解析 对于椭圆,延长F 2M 与F 1P 的延长线交于Q .由对称性知,M 为F 2Q 的中点,且PF 2=PQ ,从而OM ∥F 1Q 且OM =12F 1Q .而F 1Q =F 1P +PQ =F 1P +PF 2=2a ,所以OM =a .对于双曲线,过点F 2作∠F 1PF 2内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M ,类比可得OM =a . 答案 内角平分线[方法总结] 归纳推理可以通过多求几项找规律.类比推理,从类比对象划分,主要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其中等差数列中的加、减、乘、除运算与等比数列中的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对应.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类比,其中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长度、面积等,与立体几何中的线、面、体、面积、体积等对应.椭圆与双曲线的类比,其中椭圆与双曲线中有“互余”关系. 考向三 演绎推理【例3】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已知a 1=1,a n +1=n +2n S n(n ∈N +),证明:(1)数列⎩⎨⎧⎭⎬⎫S n n 是等比数列; (2)S n +1=4a n .证明 (1)∵a n +1=S n +1-S n ,a n +1=n +2n S n,∴(n +2)S n =n (S n +1-S n ),即nS n +1=2(n +1)S n . ∴S n +1n +1=2·S nn ,(小前提)故⎩⎨⎧⎭⎬⎫S n n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结论) (大前提是等比数列的定义,这里省略了)(2)由(1)可知S n +1n +1=4·S n -1n -1(n ≥2),∴S n +1=4(n +1)·S n -1n -1=4·n -1+2n -1·S n -1=4a n (n ≥2)(小前提)又a 2=3S 1=3,S 2=a 1+a 2=1+3=4=4a 1,(小前提) ∴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S n +1=4a n (结论)(第(2)问的大前提是第(1)问的结论以及题中的已知条件)[方法总结]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其一般形式是三段论,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应当首先明确什么是大前提和小前提,如果前提是显然的,则可以省略.考向四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1.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为12n (n -3)条时,第一步检验第一个值n 0 等于________.解析 边数最少的凸n 边形是三角形. 答案 3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2+13+…+12n -1<f (n )(n ≥2,n ∈N *)的过程,由n =k 到n =k +1时,左边增加了________项.解析 1+12+13+…+12k +1-1-1+12+13+…+12k -1=12k +12k +1+…+12k +1-1,共增加了2k 项.答案2k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1-a n +21-a(a ≠1)”在验证n =1时,左端计算所得的项为________. 答案 1+a +a 24.某个命题与自然数n 有关,若n =k (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 =k +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n =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以推得下列成立的说法是________.①n =6时该命题不成立;②n =6时该命题成立;③n =4时该命题不成立;④n =4时该命题成立. 解析 法一 由n =k (k ∈N *)成立,可推得当n =k +1时该命题也成立.因而若n =4成立,必有n =5成立.现知n =5不成立,所以n =4一定不成立.法二 其逆否命题“若当n =k +1时该命题不成立,则当n =k 时也不成立”为真,故“n =5时不成立”⇒“n =4时不成立”.答案 ③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 +1+1n +2+…+1n +n >1324的过程中,由n =k 推导n =k +1时,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________. 解析 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12k +1+12k +2-1k +1=1(2k +1)(2k +2),故填1(2k +1)(2k +2). 答案 1(2k +1)(2k +2)【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3×4+…+n ×(n +1)×(n +2)=n (n +1)(n +2)(n +3)4.(n ∈N *)证明 (1)当n =1时,左边=1×2×3=6,右边=1×2×3×44=6=左边,所以等式成立.(2)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2×3+2×3×4+…+k ×(k +1)×(k +2)=k (k +1)(k +2)(k +3)4.则当n =k +1时,左边=1×2×3+2×3×4+…+k ×(k +1)×(k +2)+(k +1)(k +2)(k +3) =k (k +1)(k +2)(k +3)4+(k +1)(k +2)(k +3)=(k +1)(k +2)(k +3)⎝⎛⎭⎫k 4+1=(k +1)(k +2)(k +3)(k +4)4 =(k +1)(k +1+1)(k +1+2)(k +1+3)4所以n =k +1时,等式成立.由(1)(2)可知,原等式对于任意的n ∈N *成立.【训练】 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n =a 2n -1+1a n -1(n ≥2),a n ≥12n 13.求证:1a 1+1a 2+…+1a n ≤4(n +1)23-1.证明 由题得a 2n +1=a 2n +1a n ,即a 2n +1-a 2n =1a n ,于是有1a 1+1a 2+…+1a n =a 2n +1-a 21=a 2n +1-1. 要证明1a 1+1a 2+…+1a n ≤4(n +1)23-1,只需证明a n ≤2n 13.下面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a 1=1,12<a 1<2,则当n =1时,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时,12k 13≤a k ≤2k 13成立,则当n =k +1时,a 2k +1=a 2k +1a k ≤4k 23+112k 13=4k 23+2k 13,只要证明4k 23+2k 13≤4(k +1)23,只需2k +1≤2k 13(k +1)23,只需(2k +1)3≤8k (k +1)2,化简后恒成立,于是a k +1≤2(k +1)13,所以1a 1+1a 2+…+1a n ≤4(n +1)23-1.2.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方程x 2-a n x -a n =0有一根为S n -1,n =1,2,3,…. (1)求a 1,a 2;(2)猜想数列{S n }的通项公式,并给出严格的证明.解 (1)当n =1时,x 2-a 1x -a 1=0有一根为S 1-1=a 1-1,于是(a 1-1)2-a 1(a 1-1)-a 1=0,解得a 1=12.当n =2时,x 2-a 2x -a 2=0有一根为S 2-1=a 2-12,于是⎝⎛⎭⎫a 2-122-a 2⎝⎛⎭⎫a 2-12-a 2=0,解得a 2=16. (2)由题设(S n -1)2-a n (S n -1)-a n =0,即S 2n -2S n +1-a n S n =0. 当n ≥2时,a n =S n -S n -1,代入上式得S n -1S n -2S n +1=0.① 由(1)得S 1=a 1=12,S 2=a 1+a 2=12+16=23.由①可得S 3=34.由此猜想S n =nn +1,n =1,2,3,….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结论. (ⅰ)n =1时已知结论成立.(ⅱ)假设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S k =kk +1,当n =k +1时,由①得S k +1=12-S k ,即S k +1=k +1k +2,故n =k +1时结论也成立. 综上,由(ⅰ)、(ⅱ)可知S n =nn +1对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方法总结] 归纳、猜想、证明属于探索性问题的一种,一般经过计算、观察、归纳,然后猜想出结论,再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由于“猜想”是“证明”的前提和“对象”,因此要务必保持猜想的正确性,同时要注意数学归纳法步骤的书写.3. 在数列{a n }、{b n }中,a 1=2,b 1=4,且a n ,b n ,a n +1成等差数列,b n ,a n +1,b n +1成等比数列(n ∈N *).(1)求a 2,a 3,a 4及b 2,b 3,b 4,由此猜测{a n },{b n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证明:1a 1+b 1+1a 2+b 2+…+1a n +b n <512.(1)解 由条件得2b n =a n +a n +1,a 2n +1=b n b n +1.由此可得a 2=6,b 2=9,a 3=12,b 3=16,a 4=20,b 4=25. 猜测a n =n (n +1),b n =(n +1)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k +1),b k =(k +1)2,那么当n =k +1时,a k +1=2b k -a k =2(k +1)2-k (k +1)=(k +1)(k +2),b k +1=a 2k +1b k=(k +2)2,所以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a n =n (n +1),b n =(n +1)2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2)证明1a1+b1=16<512. n≥2时,由(1)知a n+b n=(n+1)(2n+1)>2(n+1)n.故1a1+b1+1a2+b2+…+1a n+b n<16+12⎣⎡⎦⎤12×3+13×4+…+1n(n+1)=16+12⎝⎛⎭⎫12-13+13-14+…+1n-1n+1=16+12⎝⎛⎭⎫12-1n+1<16+14=512.综上,原不等式成立.。
宿松二中高二数学理科单元测试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综合检测.

宿松二中高二数学理科单元测试题 选修2-2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综合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013-1-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所以,凡是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以上推理运用的推理规则是( ) A .三段论推理 B .假言推理 C .关系推理 D .完全归纳推理 [答案] D[解析] 所有三角形按角分,只有锐角三角形、Rt 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种情形,上述推理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情形,故为完全归纳推理.2.数列1,3,6,10,15,…的递推公式可能是( )A.⎩⎪⎨⎪⎧a 1=1,a n +1=a n +n (n ∈N *) B.⎩⎪⎨⎪⎧a 1=1,a n =a n -1+n (n ∈N *,n ≥2) C.⎩⎪⎨⎪⎧a 1=1,a n +1=a n +(n -1)(n ∈N *) D.⎩⎪⎨⎪⎧a 1=1,a n =a n -1+(n -1)(n ∈N *,n ≥2) [答案] B[解析] 记数列为{a n },由已知观察规律:a 2比a 1多2,a 3比a 2多3,a 4比a 3多4,…,可知当n ≥2时,a n 比a n -1多n ,可得递推关系⎩⎪⎨⎪⎧a 1=1,a n -a n -1=n (n ≥2,n ∈N *).3.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 )A .大前提错误B .小前提错误C .推理形式错误D .不是以上错误 [答案] C[解析] 大小前提都正确,其推理形式错误.故应选C.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 +3)=(n +3)(n +4)2(n ∈N *)时,验证n =1,左边应取的项是( )A .1B .1+2C .1+2+3D .1+2+3+4 [答案] D[解析] 当n =1时,左=1+2+…+(1+3)=1+2+…+4,故应选D.5.在R 上定义运算⊗:x ⊗y =x (1-y ).若不等式(x -a )⊗(x +a )<1对任意实数x 都成立,则( )A .-1<a <1B .0<a <2C .-12<a <32D .-32<a <12[答案] C[解析] 类比题目所给运算的形式,得到不等式(x -a )⊗(x +a )<1的简化形式,再求其恒成立时a 的取值范围.(x -a )⊗(x +a )<1⇔(x -a )(1-x -a )<1 即x 2-x -a 2+a +1>0 不等式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Δ=1-4(-a 2+a +1)<0 即4a 2-4a -3<0 解得-12<a <32.故应选C.6.已知f (n )=1n +1n +1+1n +2+…+1n 2,则( )A .f (n )中共有n 项,当n =2时,f (2)=12+13B .f (n )中共有n +1项,当n =2时,f (2)=12+13+14C .f (n )中共有n 2-n 项,当n =2时,f (2)=12+13D .f (n )中共有n 2-n +1项,当n =2时,f (2)=12+13+14[答案] D[解析] 项数为n 2-(n -1)=n 2-n +1,故应选D. 7.已知a +b +c =0,则ab +bc +ca 的值( ) A .大于0 B .小于0 C .不小于0 D .不大于0 [答案] D[解析] 解法1:∵a +b +c =0, ∴a 2+b 2+c 2+2ab +2ac +2bc =0, ∴ab +ac +bc =-a 2+b 2+c 22≤0.解法2:令c =0,若b =0,则ab +bc +ac =0,否则a 、b 异号,∴ab +bc +ac =ab <0,排除A 、B 、C ,选D.8.已知c >1,a =c +1-c ,b =c -c -1,则正确的结论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大小不定 [答案] B[解析] a =c +1-c =1c +1+c ,b =c -c -1=1c +c -1,因为c +1>c >0,c >c -1>0, 所以c +1+c >c +c -1>0,所以a <b .9.若凸k 边形的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f (k +1)(k ≥3且k ∈N *)等于( )A .f (k )+π2B .f (k )+πC .f (k )+32πD .f (k )+2π [答案] B[解析] 由凸k 边形到凸(k +1)边形,增加了一个三角形,故f (k +1)=f (k )+π. 10.若sin A a =cos B b =cos C c ,则△ABC 是( )A .等边三角形B .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有一个内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 [答案] C[解析] ∵sin A a =cos B b =cos Cc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 b =sin C c ,∴sin B b =cos B b =cos C c =sin Cc , ∴sin B =cos B ,sin C =cos C ,∴∠B =∠C =45°,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1.若a >0,b >0,则p =(ab )a +b2与q =a b ·b a 的大小关系是( )A .p ≥qB .p ≤qC .p >qD .p <q [答案] A若a >b ,则a b >1,a -b >0,∴pq >1;若0<a <b ,则0<a b <1,a -b <0,∴pq >1;若a =b ,则pq=1,∴p ≥q .12.设函数f (x )定义如下表,数列{x n }满足x 0=5,且对任意的自然数均有x n +1=f (x n ),则x 2011=( )A.1 B .2 C .4 D .5 [答案] C[解析] x 1=f (x 0)=f (5)=2,x 2=f (2)=1,x 3=f (1)=4,x 4=f (4)=5,x 5=f (5)=2,…,数列{x n }是周期为4的数列,所以x 2011=x 3=4,故应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S (r )=πr 2,周长C (r )=2πr ,若将r 看作(0,+∞)上的变量,则(πr 2)′=2πr .①①式可用语言叙述为:圆的面积函数的导数等于圆的周长函数.对于半径为R 的球,若将R 看作(0,+∞)上的变量,请你写出类似于①式的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所写的式子可用语言叙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43πR 3′=4πR 2;球的体积函数的导数等于球的表面积函数. 14.已知f (n )=1+12+13+…+1n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2n )>n 2时,f (2k +1)-f (2k )=________.[答案]12k+1+12k +2+…+12k +1 [解析] f (2k +1)=1+12+13+…+12k +1f (2k )=1+12+13+…+12kf (2k +1)-f (2k )=12k +1+12k +2+…+12k +1.15.观察①sin 210°+cos 240°+sin10°cos40°=34;②sin 26°+cos 236°+sin6°cos36°=34.两式的结构特点可提出一个猜想的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34[解析] 观察40°-10°=30°,36°-6°=30°, 由此猜想: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34.可以证明此结论是正确的,证明如下: 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 =1-cos2α2+1+cos(60°+2α)2+12[sin(30°+2α)-sin30°]=1+12[cos(60°+2α)-cos2α]+12sin(30°+2α)-12=1+12[-2sin(30°+2α)sin30°]+12sin(30°+2α)-12=34-12sin(30°+2α)+12sin(30°+2α)=34. 16.设P 是一个数集,且至少含有两个数,若对任意a 、b ∈P ,都有a +b 、a -b 、ab 、ab∈P (除数b ≠0),则称P 是一个数域.例如有理数集Q 是数域;数集F ={a +b 2|a ,b ∈Q }也是数域.有下列命题:①整数集是数域;②若有理数集Q ⊆M ,则数集M 必为数域; ③数域必为无限集; ④存在无穷多个数域.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 ③④[解析] 考查阅读理解、分析等学习能力. ①整数a =2,b =4,ab不是整数;②如将有理数集Q ,添上元素2,得到数集M ,则取a =3,b =2,a +b ∉M ; ③由数域P 的定义知,若a ∈P ,b ∈P (P 中至少含有两个元素),则有a +b ∈P ,从而a +2b ,a +3b ,…,a +nb ∈P ,∴P 中必含有无穷多个元素,∴③对.④设x 是一个非完全平方正整数(x >1),a ,b ∈Q ,则由数域定义知,F ={a +b x |a 、b ∈Q }必是数域,这样的数域F 有无穷多个.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2分) ABC 的三个内角C B A ,,成等差数列,求证:cb ac b b a ++=+++311 17证明:要证原式,只要证3,1a b c a b c c aa b b c a b b c+++++=+=++++即即只要证2221,bc c a abab b ac bc +++=+++而02222,60,A C B B b a c ac +===+- 222222222221bc c a ab bc c a ab bc c a abab b ac bc ab a c ac ac bc ab a c bc+++++++++∴===+++++-+++++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a b c >> 求证:114.a b b c a c+≥--- 17证明:a c a c a b b c a b b ca b b c a b b c---+--+-+=+----224b c a b a b b c --=++≥+--,()a b c >> 1144,.a c a c a b b c a b b c a c--∴+≥∴+≥----- 19.(本题满分12分)如图,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底面1111D C B A 是正方形,O 是BD 的中点,E 是棱1AA 上任意一点。
高二数学试题答案解析

高二数学试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选择题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根据题目所给的集合A和B,我们可以列出它们的元素,并进行交集和并集的运算。
通过比较选项,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
2. 选择题答案解析这是一个关于函数奇偶性的题目。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函数的定义域来判断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
然后,通过代入特定的值,比如0和-1,来验证我们的判断。
最终,我们可以确定答案为B。
3. 选择题答案解析题目涉及了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我们需要根据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振幅和相位等特征,来判断哪个选项的图像与题目描述相符。
通过逐一排除法,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
二、填空题1. 填空题答案解析本题要求我们求解一个二次方程的根。
我们可以通过因式分解或者使用求根公式来求解。
注意,二次方程可能有两个实根,也可能有一个重根和一个虚根。
在解答时,我们需要仔细检查并给出所有可能的解。
2. 填空题答案解析这是一个关于数列求和的题目。
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列的前几项,来推断数列的通项公式。
然后,利用求和公式计算前n项和。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三、解答题1. 解答题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几何中的证明题。
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几何定理和公理来证明两个图形的相似性或者相等性。
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推理的严密性,确保每一步都有充分的依据。
2. 解答题答案解析这是一个关于导数和函数极值的题目。
我们需要先求出函数的导数,然后找出导数为零的点,这些点可能是函数的极值点。
接着,我们需要判断这些点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这通常通过二阶导数的符号来判断。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出这些极值的具体数值。
3. 解答题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概率论中的事件概率计算。
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描述,明确事件之间的关系,比如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等。
然后,根据概率公式,如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来计算所求事件的概率。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条件概率和非条件概率的区别。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若,则对于,.【答案】【解析】【考点】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 n+1=(a≠1,n∈N*)”在验证n=1时,左端计算所得的项为( )A.1B.1+aC.1+a+a2D.1+a+a2+a3【答案】C【解析】当n=1时,左端为1+a+a2,故选C.考点:数学归纳法3.已知,,,,…,由此你猜想出第n个数为【答案】【解析】观察根式的规律,和式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分子相同,是等差数列,而后一项的分母可表示为,故答案为【考点】归纳推理.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在验证成立时,左式是____.【答案】1++【解析】当时,;所以在验证成立时,左式是.【考点】数学归纳法.5.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在验证成立时,左边应该是.【答案】【解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在验证成立时,将代入,左边以1即开始,以结束,所以左边应该是.【考点】数学归纳法.6.已知,不等式,,,…,可推广为,则等于 .【答案】【解析】因为,……,所以该系列不等式,可推广为,所以当推广为时,.【考点】归纳推理.)能被9整除”,要利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n+1)3+(n+2)3,(n∈N+用归纳法假设证n=k+1时的情况,只需展开( ).A.(k+3)3B.(k+2)3C.(k+1)3D.(k+1)3+(k+2)3【答案】A【解析】假设n=k时,原式k3+(k+1)3+(k+2)3能被9整除,当n=k+1时,(k+1)3.+(k+2)3+(k+3)3为了能用上面的归纳假设,只须将(k+3)3展开,让其出现k3即可.故应选A.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答案】通过两步(n=1,n=k+1)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解析】解:当n=1时,等式左边为2,右边为2,左边等于右边,当n=k时,假设成立,可以得到(k+1)+(k+2)+…+(k+k)=n=k+1时等式左边与n=k时的等式左边的差,即为n=k+1时等式左边增加的项,由题意,n=k时,等式左边=(k+1)+(k+2)+…+(k+k),n=k+1时,等式左边=(k+2)+(k+3)+…+(k+k+1)+(k+1+k+1),比较可得n=k+1时等式左边等于右边,进而综上可知,满足题意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故证明。
高二数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求由及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时,在区间上等间隔地插入个分点,分别过这些分点作x轴的垂线,把曲边梯形分成个小曲边梯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和等于B.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小于C.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大于D.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和与之间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个小曲边梯形是所给曲边梯形等距离分割得到的,因此其面积和为,∴A正确,B,C,D错误,故选A.【考点】积分求曲边梯形的面积.2.汽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经过时间t所行驶的路程s=vt.如果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在时刻t的速度为v(t)=t2+2(单位:km/h),那么它在1≤t≤2(单位:h)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答案】【解析】将区间[1,2]等分成n个小区间,第i个小区间为,∴si=,sn==3n+[02+12+22+…+(n-1)2]+[0+2+4+6+…+2(n-1)]=3+.∴s=sn==.∴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为.【考点】定积分的概念.3.若函数,则等于()A.1B.0C.D.【答案】C【解析】 ,所以选C.4.已知复数,则( )A.B.的实部为1C.的虚部为-1D.的共轭复数为1+i【答案】C【解析】, 的模为 ,的实部为 ,的虚部为,的共轭复数为,故选C. 5.已知复数满足,则A.B.C.D.【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由于复数满足,则可知,故可知答案为A.【考点】复数的运算点评:主要是考查了复数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则当时左端应在的基础上增加(). A.B.C.D.【答案】D【解析】当时,等式左端,当时,等式左端,增加了项,故选D.【考点】数学归纳法.7.设是复数,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D【解析】对于A中,若,则,所以是正确的;对于B中,若,则和互为共轭复数,所以是正确的;对于C中,设,若,则,,所以是正确的;对于D中,若,则,而,所以不正确,故选D.【考点】复数的概念与运算.8.若函数,当时,函数有极值.(1)求函数的解析式;(2)若方程有3个不同的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Ⅰ)(Ⅱ)【解析】先根据题目条件求出的值,然后再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得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2)先求出函数单调区间以及各个极值,再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可求出方程有个不同的根时,实数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解(1),由题意得,解得故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即.(2)由(1)可得,令,得或.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因此,当时,有极大值,当时,有极小值,所以函数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若有个不同的根,则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个交点,所以.【考点】1、导数在函数研究中的应用;2、极值,单调区间,函数的零点.9.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定积分公式,应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1.观察以下等式:sin230°+cos260°+sin 30°·cos 60°=,sin240°+cos270°+sin 40°·cos 70°=,sin215°+cos245°+sin 15°·cos 45°=.…写出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并给予证明.【答案】sin2α+cos2(α+30°)+ sin α·cos(α+30°)=【解析】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是(表述形式不唯一):sin2α+cos2(α+30°)+ sin α·cos(α+30°)=.证明如下:sin2α+cos2(α+30°)+sin α·cos(α+30°)=sin2α+(cos α·cos 30°-sin α·sin 30°)2+sin α·(cos αcos 30°-sin α·sin 30°)=sin2α+2+sin α ·cos α-sin2α=sin2α+cos2α+sin2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2α=(sin2α+cos2α)=.2.观察下列恒等式:∵∴tanα-=-①∴tan2α-=-②tan4α-=-③由此可知:tan+2tan+4tan-=()A.-2B.-4C.-6D.-8【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由于观察下列恒等式:∵∴tanα-=-①∴tan2α-=-②tan4α-=-③由此可知:tan+2tan+4tan-=2tan+4tan-= -8tan=-8,故答案为D.【考点】归纳推理点评:主要是考查了归纳推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3.对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出: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都为正三角形的什么位置?()A.正三角形的顶点B.正三角形的中心C.正三角形各边的中点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由于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出: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都为正三角形的中心,故可知答案为B.【考点】类比推理点评:主要是考查了类比推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4.已知:,.由以上两式,可以类比得到:_____.【答案】【解析】由,.可类比得到,7个奇数的和等于。
即。
【考点】类比推理点评:简单题,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注意观察得到“结论性的”东西。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b∈N,ab能被2整除,则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2整除”,那么反设的内容是。
【答案】a,b都不能被2整除。
【解析】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应假设命题的反面成立.“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2整除”的反面是:“a,b都不能被2整除”,故应假设 a,b都不能被2整除,故答案为a,b都不能被2整除。
【考点】反证法点评:本题考查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应假设命题的反面成立.6.有一个奇数列1,3,5,7,9,…,现进行如下分组:第1组含有一个数{1},第2组含两个数{3,5};第3组含三个数{7,9,11};…试观察每组内各数之和与其组的编号数n的关系为().A.等于n2B.等于n3C.等于n4D.等于n(n+1)【答案】B【解析】由题意,1=13,3+5=23,7+9+11=33,故可得每组内各数之和与其组的编号数n的关系为n3,故选B.【考点】归纳推理点评:简单题,通过归纳所给条件的共同特点,得出一般规律。
7.下列推理是归纳推理的是()A.A,B为定点,动点P满足|PA|+|PB|=2a>|AB|,得P的轨迹为椭圆B.由a1=a,an=3n-1,求出S1,S2,S3,猜想出数列的前n项和Sn的表达式C.由圆x2+y2=r2的面积πr2,猜想出椭圆的面积S=πabD.科学家利用鱼的沉浮原理制造潜艇【答案】B【解析】A项是给出椭圆的定义,故不受归纳推理;C、D两项是类比推理。
故选B。
【考点】归纳推理点评: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8.已知a,b,c都是正数,则三数()A.都大于2B.都小于2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答案】D【解析】假设,则而,所以矛盾,则三数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故选D。
【考点】反证法点评:反证法是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再进行反驳。
当结论无法从正面得到证明时,常用此种方法。
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3)…(n+n)= (n∈N*)时,从n=k到n=k+1,左端需要增加的代数式为()A.2k+1B.2(2k+1)C.D.【答案】B【解析】从n=k到n=k+1,右边从变为,增加的代数式是2(2k+1)。
故选B。
【考点】数学归纳法点评:本题用到的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常用来证明等式成立和数列通项公式成立。
若要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0或1,但也有特殊情况;(2)假设当n=k(k≥,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命题P(n)都成立。
10.当时,(1)求(2)猜想与的关系,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答案】(1),,,(2)=,理由见解析【解析】解:(1),,(2)猜想:即:(n∈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时,已证S1=T1假设n=k时,Sk =Tk(k≥1,k∈N*),即:则由①,②可知,对任意n∈N*,Sn =Tn都成立.【考点】数学归纳法点评:本题用到的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常用来证明等式成立和数列通项公式成立。
若要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0或1,但也有特殊情况;(2)假设当n=k(k≥,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命题P(n)都成立。
11.因为对数函数y=是减函数(大前提),而y=是对数函数(小前提),所以y=是减函数(结论)”。
上面推理是()A.大前提错,导致结论错。
B.小前提错,导致结论错C.推理形式错,导致结论错。
D.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错,导致结论错。
【答案】A【解析】解:当a>1时,对数函数y=loga x是增函数,当0<a<1时,对数函数y=logax是减函数,故推理的大前提是错误的,故选A.【考点】演绎推理点评:本题考查演绎推理,考查三段论,属于基础题.12.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直线∥直线”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非以上错误【答案】A【解析】由于平行于平面的直线可与平面内的直线异面,所以“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错误,因而大前提错误。
故选A。
【考点】演绎推理点评:演绎推理包括三部分: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原理,必须保证大前提正确,结论才会正确。
13.用反证法证明:如果,那么。
【答案】如下【解析】证明:假设,则容易看出,下面证明.要证明:成立,只需证:成立,只需证:成立,上式显然成立,故有成立.综上,,与已知条件矛盾.因此,.【考点】反证法点评:反证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的反面入手,当否定了反面,正面就能成立。
当问题从正面无法解决时,常用反证法。
14.观察下列各式:,,,,,,则A.28B.123C.76D.199【答案】B【解析】观察各式的和:1,3,4,7,11呈现的规律是钱2个数的和等于下一个数,依次类推后面的数为18,29,47,76,123【考点】归纳推理点评:归纳题目要根据已知条件观察其规律,依据规律推测某一项的值15.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3)演绎推理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4)演绎推理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有关。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这要取决与前提是否真实和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确,演绎推理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解: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故(1)正确,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这要取决与前提是否真实,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确,故(2)不正确,演绎推理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故(3)正确,演绎推理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有关,(4)正确,总上可知有3个结论是正确的,故选C【考点】演绎推理点评:本题考查演绎推理的意义,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的结论推出特殊性命题的一种推理模式,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一种蕴含关系16.如果复数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在第二象限,则A.B.C.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由于复数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在第二象限,则实部小于零,虚部大于零,则可知,选D【考点】复数的几何意义点评:理解复数的概念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1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答案】B【解析】反证法首先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的反面成立,本题中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的反面是三内角都大于60度,因此应反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考点】反证法点评:反证法解证明题的步骤:1,假设要证明的结论的反面成立,2,由假设出发推出与已知或定理发生矛盾的结果,3,否定假设即说明原结论成立18.根据下边给出的数塔猜测1234569+8=()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9+5=11111A.1111110B.1111111C.1111112D.1111113【答案】C【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知,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9+5=11111,则结论中前面都是1,而且加上几就是几个1,那么可知1234569+8=1111112,故选C.【考点】合情推理点评:主要是利用合情推理来归纳猜想结论,属于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