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解决亚健康问题

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解决亚健康问题·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
治未病通过中医理论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能够对亚健康的防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治未病思想调理亚健康状态包括两层含义,即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以及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
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调理是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性的,是对人们的生理、心理进行调节和疏导的过程。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
由于亚健康人群比例十分庞大,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亚健康相关学科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中医治未病思想来指导亚健康调理、解决亚健康难题是很好的切入点。
亚健康是指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一些功能性改变,作为一种中间状态,既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
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虽有症状或体征,但又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
多数情况下,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
亚健康居中,其上游部分与健康重叠,其下游部分又与疾病相重叠,重叠部分则因界限模糊而不易区分。
根据亚健康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交往亚健康。
实际上,上述3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
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
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均与亚健康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多种应激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亚健康还会明显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行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司机、飞行员等)。
此外,亚健康还易导致心理、精神疾患,日久可明显影响健康或寿命,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社会伤害。
未病的内涵比亚健康更丰富中医虽然没有亚健康的病名,但追本溯源,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的干预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的干预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由于亚健康的表现错综复杂,一般没有病理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故该现象还没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往往只简单地认为与工作疲劳有关,很少作系统的防治,但长期的亚健康状态未得到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据调查研究,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多为35-45岁之间的脑力劳动者,分子、企业管理者、机关管干部中70%以上者处于亚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志不畅,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暂时失去相对平衡,但尚未发展为疾病的中间状态。
由于亚健康状态极易导致精神疾患和生理疾患,所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逐渐被重视起来,中医辨证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治未病”的内涵在《丹溪心法》中就有记载“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中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与现代的亚健康理论非常相符。
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1/ 4铸锥,不亦晚乎”。
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发病前的预防工作,它不仅确立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流行的原则及措施,这与近代学者提出的亚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
中医学的未病先防,不是被动消极地对治病邪气的防避,而是主动积极地对机体正气的保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把预防寓于养生之中。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此即所谓“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以预防为主,贯穿于人体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未病先防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扶正气,未病先防1.1 饮食调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食疗篇:“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中医治未病论文: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

中医治未病论文: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医“治未病”、亚健康的概念,明确了两者的关系,提出了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亚健康的防治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
中医“治未病”思想内涵丰富,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亚健康;防治chinese medicine“treating pre-disease”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healthhui qiusha(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and sub-health was described,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clarified. the paper also expounded how to prevent and treat sub-health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has its unique feature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health.[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treating pre-disease"; sub-health;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治疗,将会发展成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心脑血管、肿瘤等严重疾病。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的讲解

社会适应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学习困难、人 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亚健康还包括疾病的“潜临床”和“前临床”状态。 继续发展则进入疾病状态。
医学课件
34
亚健康状态临床界定
色
方
法
疾病人群
临床医疗科室
常
临
见
床
病
治
中
疗
医
防
治
个人健康数据库 体质、体检再评估,评价疗效
未纠正
纠正
发生疾病
随访观察
医学课件
求医 医 疗 体 系
28
亚健康
医学课件
29
WHO对健康的定义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 病。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健康不仅为疾 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 满健康状态。
医学课件
32
什么样的人易患亚健康
年龄:30-50岁为高发年龄 性别:男性略高于女性 职业:高校教师,经理人员,专业技术
人员处于前三位。
医学课件
33
亚健康的表现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 三方面的改变。
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疲劳、困倦、乏力、多梦、失 眠、头晕、目眩、心悸、易感冒、月经不调、性功能 减退等;
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应当相对独立,每间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至少 有一间。 (三)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主要用于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 估结果,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接受服务对象的健康 咨询。应当相对独立,若因条件限制,也可与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合 用,但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四)健康干预区域。主要用于根据健康干预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中医特 色的健康干预服务。应当相对独立,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各 种干预方法的服务区域应当相互隔开,服务环境的私密性能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 隐私。 (五)辅助区域。主要用于服务对象的等候休息,开展健康宣教、服务管理以及特 需服务等。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

中医学对亚健康病因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 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即所 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亚健 康状态则是阴阳气血发生了轻度的 “偏盛偏衰” 认为,七情所伤,加 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 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及气血津液、 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原因。
中医对亚健康的调治
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 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 的思想,它将人们的认识 带入“无病世界”的最高 境界。
什么是“健康”?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 逐步确立,健康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 “健康不仅仅是没病和不虚弱,而且包 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完好状 态。”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 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 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 病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 态”、“灰色状态”等。
亚健康自测表 1. 早上起床时,发现枕上常有掉落的头 发丝, 5 分 ; 2. 情绪经常有些抑郁,会时看窗外发呆, 3 分 ; 3. 昨天的事情,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 而且近来这种情况常发生, 10 分 ; 4. 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 倦 , 5 分 ; 5. 不想面对周围认识的人,有自闭趋势, 5 分 ;
修“形”:1.太 极拳 2.八段锦 3. 五禽戏 4.中国传 统武术
八段锦
中国传统武术
养“神”
1.闭目养神 2闭目养神 3糊涂养 神4.安心养神 5.忍气养神6.娱 乐养神
2.顺应自然 人类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自然界四时气候、昼 夜晨昏等各种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 使人体相应地出现各种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映。 这就是中医整体观念中的天人相应思想。人们在 养生时应当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且顺乎自 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这样才能有益 于身心健康。这种根据四时气候而养阴养阳的道 理,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的养生原则的具体 体现,也是防治亚健康的重要原则。
“治未病”观在亚健康人群中的中医护理指导

“治未病”观在亚健康人群中的中医护理指导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即生理、心理或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失衡状态,还未发展成为疾病的一种状态。
亚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疲乏、失眠、情绪不稳、消化不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如果长期不得到有效的调理和治疗,可能会发展为各种慢性病或疾病。
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医护理,对亚健康人群的改善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的是在疾病尚未出现之前,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方面的调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而在亚健康人群中,中医护理可以通过“治未病”观念来进行指导和调理,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一、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作息亚健康人群往往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规律混乱等原因导致作息不规律,进而影响身体的生理节律。
中医护理在此建议亚健康人群要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亢奋的状态。
要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不要熬夜;要避免久坐或者久站,注意适当的休息;要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饮食调理,合理膳食中医护理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亚健康人群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多样化、均衡的饮食,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调理方案。
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比如姜、葱、大枣等;阴虚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梨、百合、银耳等。
要减少烟酒的摄入,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在中医护理中,情志的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亚健康人群通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情况,这些都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建议亚健康人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读书、旅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避免过度思虑、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身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四、中医药调理,强身健体在亚健康人群中,中药调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方法:通过对治未病思想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干预。
结果: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调节心理、改善生活方式、运动、气功、按摩及药物等能够防治亚健康。
结论:对亚健康的防治,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从而远离亚健康。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学;中医预防医学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1]。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状态防治方面有较丰富的内容。
1.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医学中没有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直至死亡是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人体从阴平阳秘,到阴阳失衡再到阴阳离绝的动态变化过程,亚健康状态是从健康到已病的过渡状态,即所谓“未病”状态,根据中医的未病学理论,未病学中潜病态、前病态即是亚健康状态。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出自于《黄帝内经》,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变。
“治未病”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未病先防,一方面是已病防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于疾病未发生之时进行治疗,实为一种预防思想。
《金贵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为“治未病”思想即病防变的具体体现。
李梢[2]认为:“治未病”是对未病态身心两端,内外环境作合乎自然的调养,消除疾病于萌芽、隐匿状态。
王键[3]认为:对未病的解释则不应简单地认为是没有疾病,而应视为人体在未呈现明显自觉症状及体征前的各种状态。
中医治未病理念如何指导亚健康干预

中医治未病理念如何指导亚健康干预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许多人常常感到疲劳、焦虑、睡眠不佳,身体机能也不如以往,但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具体的疾病。
这时,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就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其核心思想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强调在疾病尚未形成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就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这一理念与亚健康干预的需求高度契合。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身体和心理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
比如,经常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大、睡眠质量差、容易感冒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不合理的饮食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那么,中医治未病理念是如何具体指导亚健康干预的呢?其一,中医强调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顺应自然规律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比如,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和起居。
春季万物生发,适合多吃一些具有生发之性的食物,如豆芽、春笋等;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饮食宜清淡;秋季干燥,应多吃润肺滋阴的食物,如梨、百合等;冬季寒冷,可适当进补,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避免熬夜。
其二,中医注重情志调节。
情志失调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度都会损伤相应的脏腑。
例如,长期的愤怒会伤肝,过度的忧虑会伤脾。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当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进行疏导,避免长期积压在心中。
其三,中医倡导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但运动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当今社会,人人关注健康,追求健康,何为健康?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
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
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
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
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亚健康是处于疾病与健康间的不良状态,任其发展,后果堪忧。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
如何尽早发现和干预,使其恢复健康,已是世界各国人民日益
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亚健康的形成和危害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是:精神欠佳,机体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待人处事较差,适应
能力下降等。
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过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70%。
亚健康状
态会明显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亚健康人群中,高级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脑
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占了很高比例,可导致社会创造能力和正确决策能力的下降。
亚健康作为不适状态,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转化为器质性疾病,大多数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状态转入的,个别会出现无病兆猝死、过劳死等现象。
当今社会,慢性病和亚健康的高发生率,已成为广大人民健康的威胁,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大
幅上涨和“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因此,重视亚健康,干预亚健康,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共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高
的健康水平;重大疑难疾病治疗的困境需要医疗重心前移;减少医疗投入、减轻经济负担需
要对亚健康进行积极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
大量的临床调查和研究表明,亚健康的形成,绝大部分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通过改善生
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在如何维护健康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等促进健康准则。
二、中医治未病理论及方法对亚健康防治具备突出的优势和特色
亚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如果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忽视调理,
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干预,就能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
因此,亚
健康的防治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医学历来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
统一,注重情志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主张“未病先防”和“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等医疗卫生保健思想。
这些理论恰恰与人类健康观念的变化以
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适应。
因此,中医学“治未病”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以下内容: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
防其复发。
同时,中医学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也形成了具有突出优势与特色的措施,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
物疗法两大方面,中医疗法尤其是非药物疗法具有天然、无害、可长期应用等特点,受到全
世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是21世纪健康长寿的锦囊。
包括:
1、中医方药调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理论的精髓。
中
医方药具备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特点,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突出的疗效和优势。
即使患
了大病,通过手术或防化疗后,及时用中药辩证调理,也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针灸、推拿:是通过针刺或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效果和保健强身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保健穴有足三里、百会、气海、关元、三
阴交、涌泉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金匮要略》曰:“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3、心理治疗与养生:中医学强调养生先养心,养生需调神,如《太平御览方术部》:“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
《遵生八笺》:“心静可以固元气,
百病不生,百岁可活。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言:“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
中医药学历来重视心理治疗,《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此外如情
志相胜法、移情易性法等均为中医的首创;对于心理情感、生活交往异常者,则可以“告之以其所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灵枢师传》
中医药学也重视养生规律的探求,如自古就有“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说法。
重视形神统一、防病养生、劳逸结合,如《黄帝内经》中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此乃金玉良言,在当今日渐浮躁社会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传统体育保健,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导引及现代的球类运动、游泳、快
走慢跑等体育运动均能通经活络利关节,对于改善亚健康,预防疾病发生均有着显著效果,
尤其是快路,乃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要找”。
当然,各种运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才能强身健体。
5、食疗、药膳、膏方、药酒等,能因人因病而异,培补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三、中医药对亚健康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推广应用,前景灿烂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努力下,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中医界对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及成因、病机、证候、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
但在肯定中医治疗亚健康的独特疗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超前
来说,治未病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仍然是滞后的,距离形成技术标准、产品等来说,尚有大量
工作要做。
在广大的社区基层,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三级防病治病网络,作为中医界后人,我们还需身
先士卒,脚踏实地,做中医疗法的宣传者和推广者,继承和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把中医治未
病理念和技术与预防保健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