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完整版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完整版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实用标准文案 )2017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953 : 2017-12-13 11:25 :来源:未知 编辑shuangkai 点击 万茹 马正良同马虹 邓小明 朱涛 严敏 李天佐(共执笔人)笔杨承祥 欧阳闵苏 张洁 张铁铮 文(共同执笔人) 周星光(共同执负责人) 周燕丰 郑宏 闻大翔,姚尚龙 徐军美 徐建国 郭曲练( ) 黄文起 黄宇光潘楚雄程智刚 人/共同执笔人 董海龙ambulato 1909年出日间手师最早提术(英格兰James Nicoll 医Interry surgery/day surgery )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间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 ,IAAS )成立,日院时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

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优势,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率的使用效术患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间手定。

由于日高的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了更理提出围术期管识,为临要求。

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共麻醉专家日间手术 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的顺利开展。

术念 一、日间手术的概手术,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的(24h )之病情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殊病例。

特由于和急诊手术在医除外师诊所或 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48h 。

最长不超过平的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医地区疗水。

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件间手术及麻本条的基醉 开 二、展日手术住院件应与设备、设施等条境、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具品,以及管理用药及抢救药醉与室一致。

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围术期员应士及相师、手术室护关人医师备成熟的抢救流程。

手术、麻醉科医。

门授及相关部权医院具备相应资质,获得类间手种术 三、日较小、风险相对扰小、手术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总的后疼少、术量少和术后并发症)、预计一般手术时间短(不超过3h 出血 术。

麻醉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麻醉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 10/19/2019
•6
基本要求
• 10/19/2019
•7
基本要求
人员要求
岗位职责与人员培训:麻醉科应建立并履行各级各类 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应 有相应的设施、资金和时间用于专业培训。应有各级 人员培训方案,包括岗前培训、住院医师培训、继续 教育培训、新药使用培训、新技术培训、新设备培训 等
• 10/19/2019
• 18
麻醉前质量控制
麻醉前安排 接到手术通知单后,根据麻醉医师的资质、 手术种类、麻醉难易程度、患者状况、麻醉 医师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合理安排
• 10/19/2019
• 19
麻醉前质量控制
麻醉前评估
麻醉医师于手术前对患者情况及手术风险进行 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治方法,对患 者麻醉风险进行分级,拟定麻醉方案,并填写 麻醉前访视单
• 10/19/2019
• 21
麻醉前质量控制
上报及讨论制度
术前访视患者若发现特殊疑难情况,及时向上 级医师汇报 术前准备不充分、需补充或复查必要的项目, 麻醉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建议,推迟或暂停 手术,完善术前准备 对高危或麻醉处理十分复杂的病例,麻醉科应 • 10/19/20于19术前向医务科报告,必要时医务科组织有关• 22
• 10/19/2019
•3
基本要求
总体要求
成立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科主任为质量控制 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有专人负责麻醉质量控 制相关报表登记。定期召开质量控制小组会议,并 有开展工作的会议记录。定期开展麻醉质量评估, 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质量安全 管理与评价的重点内容。
麻醉设备准备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医生可以通过访视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BMI等指标, 以及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重要器官功能状态,为制定合 适的麻醉方案提供依据。
预测麻醉反应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医生可以预测患者 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提高麻 醉的安全性。
降低围术期并发症风险
01 02
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血管、呼吸系统、肝肾功能等方面,同时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手术史等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加强麻醉医师的专业培训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麻醉医师对麻醉前访视和评估的认识和理解,使 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评估方法和技巧。
记录访视结果
详细记录访视过程中收集的信息 、患者的反应和沟通结果等,为 后续评估和制定麻醉计划提供依
据。
填写评估报告
根据访视结果,填写麻醉前评估报 告,明确患者的手术风险等级、麻 醉方式和注意事项等。
及时汇报异常情况
如果在访视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异 常情况或高风险因素,应及时向主 治医生和麻醉团队汇报,以便采取 相应措施。
患者合并症的评估与处理
心血管疾病
评估心脏功能,了解心 脏病史、治疗情况,以 及手术对心脏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
评估呼吸功能,了解呼 吸道通畅情况、肺部疾
病史和治疗情况。
神经系统疾病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了 解神经系统病史、治疗 情况,以及手术对神经
系统的影响。
肝肾疾病
评估肝肾功能,了解肝 肾疾病史、治疗情况, 以及手术对肝肾的影响
简化流程
在保证评估质量的前提下,简化评估流程,提高评估效率。
05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1]日间手术( Ambulatory Surgery )的概念最早由英格兰的 Nicoll 医师提出,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 AmbulatorySurgery,IAAS) 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

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加快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 部门的关注和肯定。

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 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 24h )之内完成的一种手术模式。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 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 由各地区、医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 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 [1]。

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的种类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 )、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 设备条件、 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2],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

四、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 手术患者应严格筛查 [3,4],以确保患者能安全进行日间手术。

1、适合日间手术及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1)ASA Ⅰ或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 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 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6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版

6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版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天佐(共同执笔人)承祥闵苏洁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宏闻大翔,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

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

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

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

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

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的概念最早由英格兰的Nicoll医师提出,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1]。

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

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内完成的一种手术模式。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由各地区、医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1]。

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的种类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2],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

四、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患者应严格筛查[3,4],以确保患者能安全进行日间手术。

1、适合日间手术及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1)ASAⅠ或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2023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日间手术模式近年来开始被多个临床学科所关注和开展。

2014年国际日间手术协会(!AAS)将日间手术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的手术。

该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等,达到缩短部分手术的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同时改善患者就医灵活度和便捷性,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的目的。

因此,日间手术模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2019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各疾病之首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病种,据推算目前冠心病的患病人数高达1139万,及时准确地对冠心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能极大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疾病结局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出。

目前对千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主要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 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CAG)。

CCTA尽管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在钙化存在等特殊情况下,对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较大局限,此外,为获得满意图像质量,CCTA对千心率和心律要求较高,对频发早搏或房颤的患者,可能造成扫描失败或者部分图像难以评估。

CAG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千上述特殊情况,也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因此,CAG在冠心病诊断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CAG需要常规住院并在介入室进行操作,造成较长的住院时间及较高的住院费用;同时,随着CAG需求的增加,目前医院的床位数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C AG的日间手术模式越来越引起心血管科医生的关注。

CAG多采用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较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早在20世纪末,国外就开始探索并采用日间手术或门诊手术的模式进行CAG等相关诊断性手术。

相较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的CAG,采用经挠动脉入路可降低净临床不良事件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国在2019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第二批日间手术(操作)试点病种及术式推荐目录〉〉,将包括CAG在内的76种手术列为日间手术试点病种;«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中继续将CAG列入推荐目录中。

2021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日间手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日间手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日间手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肥胖症及其所合并的代谢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已分别达到34.3%和16.4%,我国的肥胖人口总数高居世界第一位[1]。

目前,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MBS)已成为对肥胖症及其合并代谢疾病最为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呈持续增长态势,手术例次数显著增加,其中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占比>60%~80%,成为最常实施的MBS术式[2-4]。

日间手术是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病人,在1~2个工作日内安排住院和手术,术后短暂观察后办理出院。

根据我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对日间手术的定义:病人需在24 h内完成入院、手术或操作、出院,但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可延期住院至48 h。

由于肥胖及代谢疾病病人往往同时合并多个系统代谢异常,作为相对特殊病例,住院时间可延至48 h[5-6]。

日间手术在西方国家开展已较为普遍,美国>80%的择期手术采用日间手术方式完成[7]。

对2015—2016年来自于美国代谢与减重外科质量控制数据库(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BSAQIP)的188 806例LSG病人的研究结果表明,50%以上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长<48 h [8],同时段29 588例重度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行LSG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为(2±2)d [9]。

MBSAQIP日间手术中心(ambulatory surgical center,ASC)研究结果指出,97%的MBS病人为低风险分级,可考虑行日间减重手术[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日间手术是一种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手术和出院的手术模式,它具有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等优势。

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因此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需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

开展日间手术的基本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日间手术的种类应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应严格筛查,以确保患者能安全进行日间手术。

适合日间手术及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ASAⅠ或Ⅱ级患者,ASA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年龄不应单纯作为日间手术的限定因素,而应结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身情况、麻醉方式、合并症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综合判断。

预计患者术中及麻醉状态下生理机能变化小。

1.预计日间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如呼吸道梗阻、剧烈疼痛和严重恶心呕吐等。

2.不建议在以下情况下进行日间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特殊麻醉问题,如困难气道、恶性高热易感者、过敏体质、肥胖症、血液系统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反流性疾病等。

3.术前检查和准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式、麻醉方法选择,与住院患者必需的检查项目一致。

化验检查应在手术前完成,并建议术前复查反映病情变化的相关项目。

对于有并存疾病的患者,应仔细评估病情,并安排合理的术前准备,必要时与相关学科医师共同制定术前准备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以增加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4.术前应禁食、禁饮和戒烟。

推荐参照ASA术前禁食规定:术前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术前至少2小时禁止摄取清亮液体。

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宣教和咨询工作,同时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手术和麻醉知情同意书。

原则上不需要在麻醉前使用药物,但对于明显焦虑、迷走张力偏高等患者,可酌情使用药物。

6.日间手术的麻醉中监测和选择:术中监测项目应与住院患者基本一致,包括ECG、BP、SPO2和全麻时的PETCO2.条件允许时,还可进行神经肌肉功能和麻醉深度的监测。

麻醉方式的选择应考虑手术和患者两方面因素,既能满足手术需求,又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监测下的麻醉管理和局部浸润和区域阻滞。

局部浸润和区域阻滞麻醉除了满足手术需要外,还可以减少全麻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晕眩和乏力等,推荐使用稀释的局麻药在手术部位局部浸润,这是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剂量和减轻术后疼痛最简便、安全的方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日间手术神经阻滞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建议尽可能采用。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下肢和会阴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因其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而备受青睐。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可能会导致腰麻后头痛不适。

硬膜外阻滞也常用于手术麻醉,但可能出现阻滞不完善、术后行走受限和排尿困难等情况。

在进行日间手术时,应掌控好用药时机和药物种类,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无论是腰麻还是硬膜外麻醉,都可能引起尿潴留,因此患者需等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后方可出院。

全身麻醉是日间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靶控输注技术及静-吸复合麻醉等现代麻醉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苏醒。

在气道管理方面,可选择气管插管、喉罩、口咽通气道等方式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喉罩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工气道,可以保留自主呼吸,避免了肌松药和拮抗药的过多使用,特别适用于日间手术麻醉。

但需要注意的是,喉罩不能完全隔离气道和食道,可能发生误吸,因此不适合饱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使用。

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起效迅速、消除快、作用时间短,同时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对心肺功能影响轻微,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不适感。

多采用速效、短效、舒适的药物,以确保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恢复效果。

临床上,丙泊酚、依托咪酯、瑞芬太尼、七氟醚和地氟醚等全麻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日间手术。

丙泊酚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苏醒质量高,已成为日间手术目前应用最广的静脉麻醉药。

靶控输注技术的发展使得静脉麻醉药使用更精确,可控性好。

依托咪酯除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恢复迅速外,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循环功能影响小,呼吸抑制作用也较轻。

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时效阿片类镇痛药,消除迅速,但术后疼痛的发生时间也相对较早,故应根据手术进程适当联合使用其他镇痛药物。

短效镇痛药阿芬太尼较芬太尼作用持续时间短,亦适用于短时手术的麻醉,但长时间输注后维持时间可能迅速延长。

吸入麻醉药如七氟醚容易调节麻醉深度、术中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面罩吸入诱导以及术中麻醉维持,尤其适用于小儿麻醉;地氟醚作为短效吸入麻醉药,苏醒快,有利于日间手术麻醉。

肌松剂使用应根据手术情况选择,对于短时间的浅表手术,一般不需要使用肌松药,需要完成气管内插管或在手术中需要肌松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中、短效的肌松药。

在日间手术的麻醉后管理方面,麻醉恢复分为早期恢复(第一阶段)和晚期恢复。

早期恢复通常在PACU中进行,监测患者意识、活动、呼吸、心电图、血压、氧合状态等,直到改良Aldrete评分(表2)达到离开PACU的标准。

晚期恢复则需要在病房中进行,包括监测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方面的管理。

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

总之,日间手术的麻醉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肌松剂,并在麻醉恢复过程中进行细致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erative pain management [17-21]:XXX delays patient discharge。

and effective pain management is an XXX (Table 3)。

and if the NRS score is greater than 3.it should be treated promptly.Table 3 NRS score criteriaItem1 XXXXXX。

frowningVery XXX。

XXXFacial twitching。

painful n2 XXXXXXFingers curled。

XXXContinuous bending state3 XXXCoughing。

but mostly tolerableMan-XXXXXX4Pain assessment methods:1)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 100mm ruler with one end marked "no pain" and the other end marked "most severe pai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 mark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pain.2)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different levels of pain intensity are indicated by a scale of 0-10.with 0 indicating no pain and 10 indicating the most XXX of 4 and below are mild (pain does not affect sleep)。

5-6 are moderate (pain affects sleep but can still fall asleep)。

and 7 and above are severe (pain causes inabilityto sleep or wakes up from sleep)。

Verbal rating scale (VRS): describes XXX。

mild pain。

moderate pain。

or XXX.3) Wong-Baker face pain rating scale (Figure 1): consists of six different XXX。

suitable for elderly patients who have difficulty communicating。

are us。

or XXX.4) ral pain scale (BPS): suitable for intubated patients。

the higher the score。

the more severe the pain.TotalIndex score (points)12341234123412Figure 1 Wong-Baker face pain rating scale根据2021年APS/ASRA/ASA术后疼痛管理指南[18],建议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优先使用口服和局部镇痛,包括切口局部浸润和区域阻滞,同时联合使用NSAIDs药物(表4),必要时辅助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

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21版《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表4常用NSAIDs药物:1.对乙酰氨基酚2.布洛芬3.酮洛酸4.氟比洛芬酯5.氯诺昔康6.帕瑞昔布7.XXX8.双氯芬酸50mg/次,3次/天0.4~0.6mg/次,3~4次/天30mg/次,2~3次/天50mg/次,4次/天8mg,2次/天40mg,2次/天100~200mg,2次/天术后恶心呕吐[22~24]是延长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疼痛。

严重的术后恶心呕吐将影响患者进食、伤口愈合、延迟术后出院。

影响术后恶心呕吐的因素很多,目前认为与患者自身相关的因素中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者、非吸烟者、有PONV史或晕动症、年龄(成人<50岁)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为减少PONV的发生,术前需重视PONV发生风险的评估,对于有发生PONV中度风险的患者,应采用1~2种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对于高风险患者,建议采用联合治疗(≥2种干预措施)和(或)多形式治疗预防。

预计PONV发生率高的患者,术中尽可能采用区域麻醉,减少全身麻醉的影响;优先应用丙泊酚诱导及维持麻醉,尽量减少挥发性麻醉药的使用;避免应用氧化亚氮;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剂量最小化;给予患者补充足够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