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精心整理课题:发电机继电保护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目录1.绪论 (1)1.1继电保护概述 (1)1.2继电保护基本要求 (1)2.发电机变压器参数 (2)2.1 原始资料 (2)5.3过负荷保护整定 (10)6.仿真图 (12)7.总结 (12)8.参考文献 (12)9.附录 (13)1.绪论1.1继电保护概述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由于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损坏、雷击、鸟害、设备缺陷或误操作等原因,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
最常见的而且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各种类型的短路,最常见的不正常运行状态是过负荷,最常见的短路故障是单相接地。
这些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严重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这就需要继电保护装置来反应设备的这些不正常运行状态。
种继电保护均有特定的保护区(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线路等),各保护区的范围是通过设计计算后人为确定的,保护区的边界值称为该保护的整定值。
(4)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当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时,保护装置能够可靠动作而不致拒绝动作,而在电气设备无故障或在保护范围以外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发生误动。
保护装置拒绝动作或误动作,都将使保护装置成为扩大事故或直接产生事故的根源。
因此,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对继电保护装置所提出的四项基本要求是互相紧密联系的,有时是相互矛盾的。
例如,为了满足选择性,有时就要求保护动作必须具有一定的延时,为了保证灵敏度,有时就允许保护装置无选择地动作,再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进行纠正,为了保证快速性和灵敏性,有时就采用比较复杂和可靠性稍差的保护。
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被保护对象、电力系统条件、运行经验等),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力求相对最优。
2.发电机变压器参数2.1 原始资料表3 厂用变压器1A参数表4 厂用变压器1B参数在系统基大、丰小、枯小方式下,断开电厂发变组,将南方电网等值到500kV母线,以下列出各种方式下的最小及最大等值电抗表7 系统参数最大等值电抗系统丰小,断开盘南电厂内发变组及盘换甲线。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教学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应用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3.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1.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组成和功能;2.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标准与规程。
2. 技术细节1.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及软件设计;2.微机继电保护的一些特殊技术问题;3.微机继电保护的工作流程及应用方法。
3. 实践操作1.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模拟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实践;2.学生通过对一些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
4. 学习方法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理论;2.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安排1.引入环节(10分钟):通过引入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相关背景和现状,引起学生的兴趣。
2.理论知识讲解(60分钟):讲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相关理论,包括组成和功能,标准与规程。
3.实践操作(60分钟):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模拟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实践。
4.实例分析(60分钟):学生通过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实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
5.教学总结(10分钟):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模拟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实践,增加实践经验。
3.案例分析:通过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
4.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上机操作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考核学生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设备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愈发凸显。
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意义也变得非常重要。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的诊断处理方法、典型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2. 常见故障的诊断处理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处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类型、故障的诊断方法及其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3. 典型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通过对典型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继电保护方案、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方法及其实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 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及其应用实例通过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及其应用实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方法、应用实例及其实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四、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理论讲授方面,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在实践操作方面,采用实验操作、仿真实践等方式进行。
五、课程设计评价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课程设计总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绪论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护措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保护措施。
继电保护的核心是电路保护,主要包括潮流保护和差动保护两大类。
然而,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基于传统继电保护的方法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保护要求。
因此,微机继电保护的出现,为电力系统保护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二、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微机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采用电子技术实现的高速、准确地检测故障和定位故障位置的自动化设备。
其原理是在故障的瞬间,通过采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信号,并对其进行快速的计算和分析,最终实现对电力系统有序、快速、准确的保护。
其中,微机继电保护的核心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程序控制器,通过高速计算和分析电力系统中各种数据,最终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三、课程设计任务1. 设计任务设计一台基于微机继电保护的电路保护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快速的检测和定位,并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潮流保护的设计2.差动保护的设计3.基于DSP的高速计算技术4.程序控制器的设计3. 设计思路本次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在故障的瞬间,通过采集电力系统中各种信号(如电压、电流等),并通过潮流保护和差动保护等方式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保护。
同时,电路保护系统通过DSP和程序控制器的协同控制,实现对电路保护过程的快速问题诊断。
本次课程设计的关键技术是程序控制器和DSP技术。
四、设计实现步骤1. 选题本次课程设计选题为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2. 分工合作在确定选题之后,按照小组成员的各自特长和兴趣分配任务,各自完成设计和编程任务。
3. 设计和编程根据选题确定设计思路,开始进行电路保护系统的潮流保护和差动保护的设计和编程。
4. 单元测试设计和编程完成后,进行单元测试,分别测试各个模块的功能是否正常。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主变保护: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纵连差动保护原理:差动保护是一种依据被保护电气设备进出线两端电流差值的变化所构成的对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一般可分为纵联差动保护和横联差动保护。
动作特性:只在保护区内短路时才动作,不存在与系统中相邻元件的保护的选择性配合问题,因而可以切除保护区内的任何一点短路事故。
整定计算;电流互感器的变比选择14.33511021===T T T n n n 48.105.1011031'===T T T n n n 考虑到不平衡电流等的影响,为增加可靠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让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大一点;在差动回路中接入具有饱和特性的中间变流器的方法;采用相同的互感器等。
原理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张保会167页2、110KV 母线的保护:完全电流母线差动保护母线保护的的原则:1、在110kv 及以上的双母线和分段母线上,为保证有选择性的切除任一组(或段)母线上发生的故障,而另一组(或段)无故障的的母线仍能继续运行,应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
2、110kv 及以上的单母线,重要发电厂的35kv 母线或高压侧为110kv 及以上的重要降压变电所的35kv 母线,按照装设全线速动保护的要求必须快速切除母线上的故障时,应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
完全电流母线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张保会228页。
整定计算:TA MAX K REL SET R N I K I .1.1.0×=TAMAX L RSET N I KRELI .2×=KA I MAX L 235.011085.022.=÷=TATA SET N N I /282.0/2.1235.0=×=∴3、35KV 出线的保护配置:零序电流速段保护原因:对于35kv 出线处的保护,在出口处如果发生三相短路时,保护可能会出现死区。
零序电流保护的特点在于保护不存在死区,零序阻抗大,保护灵敏性高;除此之外受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电力系统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参考教材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程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特点;3. 学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能够进行常规保护方案的设计;4. 具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分析和故障处理的能力;5.了解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a. 继电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b. 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a. 出线保护装置b. 过流保护装置c. 距离保护装置d. 差动保护装置e. 频率保护装置f. 转子开路保护装置g. 母线保护装置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a. 保护原则和设计准则b. 选用保护装置的依据和方法c. 保护的设置和参数的选择4. 继电保护的特殊问题a. 自动重新合闸保护b. 同期重切保护c. 同期选址抗饱和保护d. 光纤继电保护及其应用5. 继电保护设备的试验与调整a. 保护设备的试验方法b. 保护设备的调整和校验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三、参考教材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包含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等内容,适合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材。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该书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应用。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机械工程出版社):该教材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到保护装置的详细原理,系统地介绍了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且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适合作为该课程的参考教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接受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培养训练和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设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计算,识图、绘图,以及查阅、使用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以中型企业变电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为对象,主要完成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及线路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绘保护配置图等设计和计算任务。
为以后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进行毕业设计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内容1、主要内容(1)熟悉设计任务书,相关设计规程,分析原始资料,借阅参考资料。
(2)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线路保护方案的确定。
(3)短路电流计算。
(4)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
(5)各种保护装置的选择。
2、原始数据某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如图1所示,已知两台变压器均为三绕组、油浸式、强迫风冷、分级绝缘,SFSZ7-31500/110,其参数如下:S N =31.5MVA ;电压为110±8×1.25%/38.5±2×2.5%/11 kV ;接线为Y N /y/d 11(Y 0/y/Δ-12-11);短路电压U HM (%)=10.5,U HL (%)=17,U ML (%)=6.5。
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110kV 侧的中性点只有一台接地,若只有一台运行,则运行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其余参数如图1。
3、设计任务结合系统主接线图,要考虑L1L2两条110kV 高压线路既可以并联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
针对某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的继电保护进行设计,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定时限过电流电流)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已知条件如下:(1) 变压器35kV 母线单电源辐射形线路L5L6的保护方案拟定为三段式电流保护,保护采用两相星形接线,馈出线定时限过流保护最大的时限为2.0s ,线路L5L6的正常最大负荷电流为350A ,(2) 变压器10kV 母线母线单电源辐射形线路L3L4的保护方案拟定为三段式电流保护,保护采用两相星形接线,馈出线定时限过流保护最大的时限为2.2s ,线路L3L4的正常最大负荷电流为400A ,(3) L1L2各线路均装设距离保护,试对其相间短路保护I,II,III 段进行整定计算,即求各段动作阻抗Z OP I ,Z OP II ,Z OP III 和动作时限t 1I 、t 1II 、t 1III ,并校验其灵敏度,线路L1L2的最大负荷电流为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倍,功率因数cos ϕ=0.9,各线路每千米阻抗Z1=0.4Ω,阻抗角ϕL=700,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SS=1.5,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1.2,并设Krel`=0.85, Krel``=0.8, Krel```=1.2,距离III 段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4) 变压器主保护采用能保护整个变压器的无时限纵差保护,变压器的后备保护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选题背景
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而这些
设备和线路都需要得到可靠的保护,以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因此,电力系统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保护的可靠性和高效性,需要采用对保护装置进行继电保护。
在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是一种保护技术,它是在传统继电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灵活的功能和更完善的通讯能力。
为了在工程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
学习。
因此,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内容
2.1 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使学生:
1.熟悉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掌握微机继电保护的主要原理和技术特点;
3.学会应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来设计实际电力系统保护方案;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保护问题的能力。
2.2 课程设计具体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将涉及以下内容:
1.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概述;
2.微机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3.微机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微机继电保护的设备接线和调试方法;
5.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组成和通信原理;
6.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案例分析;
7.微机继电保护实验设计和仿真。
2.3 课程设计方案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电力系统保护方案,并基于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对其进行综合设计。
具体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1.保护原理和方案选取;
2.微机继电保护方案实现;
3.保护系统调试和测试;
4.系统运行效果评估。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保护方案的类型、系统电气拓扑、保护功能、保护参数等设计要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
同时,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将设计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求
1.熟读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相关技术文献,并有一定的电气基础;
2.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系统保护方案设计和仿真实验;
3.撰写并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其中应包括设计方案、实验过程、
测试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4.设计报告需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文字规范、排版清晰、结论合
理;
5.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包括:课程设计报告完整度、设计方案合理性、设
计实验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结论合理性。
四、参考资料
1.曾国强. 微机继电保护 (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第2版), 金钟敏等, 电力工业出版社,
2014.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论, 魏群,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