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教案幼儿园

合集下载

小班教案鸟鸣涧

小班教案鸟鸣涧

小班教案鸟鸣涧教案标题:小班教案鸟鸣涧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鸟类及其鸣声,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2. 培养学生观察、听取和描述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辨认几种常见鸟类的鸣声。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听到的鸟鸣。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鸟类的形象。

2. 录制或收集几种常见鸟类的鸣声。

3. 班级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鸟类的图片或卡片,并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鸟。

2. 引导学生讨论鸟的特点,例如:它们有羽毛、嘴巴、翅膀等。

3. 介绍今天的主题:“鸟鸣涧”。

告诉学生我们将会一起探索不同鸟类的鸣声。

探索(15分钟):1. 播放第一种鸟类的鸣声,并让学生仔细倾听。

2. 引导学生观察鸟类的形象,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听到的鸟鸣。

3. 让学生一起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

展示(10分钟):1. 逐一展示其他鸟类的形象,并播放相应的鸣声。

2. 鼓励学生观察和描述每种鸟类的鸣声,并与同伴分享。

巩固(10分钟):1. 分发卡片给每个学生,上面分别写有不同鸟类的名称。

2. 播放随机的鸟鸣声,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找到对应的卡片。

3.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讨论他们是如何辨认的。

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鸟鸣涧的感受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鸟类和它们的栖息地?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户外环境中观察和记录鸟类的鸣声。

2. 组织学生参观鸟类保护区或动物园,进一步了解和学习鸟类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案设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倾听来了解鸟类及其鸣声。

通过合作和分享,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鸟鸣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如何深入解读《鸟鸣涧》,领会其深刻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受美的理解诗文。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比较教学法:将《鸟鸣涧》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准备:预习《鸟鸣涧》,了解诗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

(2)展示与《鸟鸣涧》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鸟鸣涧》,感受诗文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讲解与探讨:(1)教师讲解《鸟鸣涧》的诗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2)探讨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班语言鸟鸣涧教案

小班语言鸟鸣涧教案

小班语言鸟鸣涧教案教案标题:小班语言鸟鸣涧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2. 提高幼儿对自然界声音的观察和辨别能力;3. 培养幼儿对鸟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案内容:1. 主题介绍:a. 向幼儿们介绍鸟类和它们的特点,引发幼儿对鸟类的兴趣;b.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展示不同鸟类的外貌和鸣叫声,让幼儿们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鸟类。

2. 鸟鸣涧音乐活动:a. 播放录制的鸟类鸣叫声音乐,让幼儿们感受不同鸟类的声音;b. 引导幼儿们模仿鸟类的鸣叫声,鼓励他们用声音表达自己。

3. 语言发展活动:a. 制作鸟类图片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鸟类的名称;b. 将卡片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通过观察卡片上的鸟类图片,尝试说出鸟类的名称;c. 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鸟类的特征,如颜色、大小等。

4. 创作活动:a. 提供彩色纸、颜料、画笔等材料,让幼儿们自由绘画他们想象中的鸟类;b. 鼓励幼儿们在绘画作品上添加鸟类的名称,并描述他们绘画中鸟类的特征。

5. 自然观察活动:a. 带领幼儿们到室外或附近的公园,观察和聆听鸟类的鸣叫声;b. 引导幼儿们辨别不同鸟类的声音,并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鸟类。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对不同鸟类的观察和辨别能力;2. 评估幼儿在语言表达和描述鸟类特征方面的能力;3. 评估幼儿对鸟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教案扩展:1. 增加更多的鸟类图片和声音资源,让幼儿们能够接触更多种类的鸟类;2. 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幼儿们进行鸟类观察和记录,加深他们对鸟类的认识;3. 鼓励幼儿们参与鸟类保护活动,如制作鸟窝、设置鸟食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幼儿们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界声音的观察和辨别能力,并培养他们对鸟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古诗鸟鸣涧幼儿园教案

古诗鸟鸣涧幼儿园教案

古诗鸟鸣涧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鸟鸣涧》,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受。

2.通过观察与描述鸟类、涧流等自然景观,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

4.提高幼儿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信、清晰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
1.《鸟鸣涧》古诗。

2.涧流、树、鸟等自然景观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3.环境背景音乐。

4.用于展示古诗的PPT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播放环境背景音乐,营造出山林溪涧的声音。

2.展示涧流、树、鸟等自然景观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询问幼儿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感受。

重点教学环节
1.展示古诗《鸟鸣涧》,先让幼儿听朗读,然后再慢慢讲解一些词汇和句子的意义,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2.分角色让幼儿朗读整首诗,注意发音准确、语调自然。

3.以涧流、树、鸟等自然景观为主题,引导幼儿进行描述和想象,自由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情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拓展延伸环节
1.分小组,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展示自己的涧幕、树幕、鸟幕等自然景观的手工制作品,以及描述景观的语言表达。

2.分组竞赛,以清晰、准确、自然的朗读为主要评判标准,让幼儿进行古诗朗读比赛。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的古诗朗读和自然景观观察与描述,幼儿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之美、文学之美的魅力。

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养和美好情感。

《鸟鸣涧》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鸟鸣涧》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鸟鸣涧》优秀教案《鸟鸣涧》优秀教案(精选10篇)《鸟鸣涧》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

通过“涧”字的理解,渗透偏旁表意。

2、理解诗意。

通过故事描述初步感悟诗歌的意思。

再通过诵读理解诗意。

3、学习吟诵。

通过标音的长短进行基础诵读,再通过录音示范进行吟唱,理解王维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难点:学习吟诵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吟诵一首古诗,它是--板书:《鸟鸣涧》二、解诗题1、齐读古诗题目。

2、看到这个字,你能猜出什么是“涧”吗?指导:“涧”字有三点水,肯定和水有关,右边的“间”字既表示它的读音,也表示了它的意思呢。

两座山之间的小溪沟就叫涧。

3、师总结:鸟鸣涧就是有小鸟不时鸣叫的小溪沟。

4、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写,你们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谁来汇报一下,注意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介绍。

5、那么这首诗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谁的呢?(了解了古诗的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我们学好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古诗。

)三、读诗音1、自由朗读古诗,必须把古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学生评价)(注意读准字音:静、惊、鸣)3、CAI:古诗朗诵4、齐读古诗5、同学们,古诗的朗诵应该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一下这首诗哪些地方应该停顿、哪些地方应该读重音?)6、学生汇报并试读(学习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相信学完这节课我们肯定会知道该如何读好这首诗。

)7、同学们,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写景的诗)诗中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人、桂花、夜、山、月、春涧)四、悟诗情,学吟诵1、师讲述:孩子们,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

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

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鸟鸣涧》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提升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鸟鸣涧》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析《鸟鸣涧》的韵律和节奏。

(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鸟鸣涧》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鸟鸣涧》,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复习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鸟鸣涧》的思考。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鸟鸣涧》,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背诵《鸟鸣涧》,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解读与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鸟鸣涧》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意。

(2)讲解《鸟鸣涧》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与表达:(1)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悟,培养表达能力。

鸟鸣涧古诗幼儿园小班教案

鸟鸣涧古诗幼儿园小班教案

鸟鸣涧古诗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鸟鸣涧》并理解诗意;2.能够认识和描述鸟儿的形态特征;3.培养幼儿爱好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4.提高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学习教师朗诵《鸟鸣涧》这首诗,鼓励幼儿听、读、背诵。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将重点讲解以下生词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无人知,愁绿江南岸,被春去。

2.2 自然科学活动为了直接体验“鸟鸣”的美妙愉悦,引导幼儿深入感知自然。

带领幼儿走进公园(或山林),了解和观察小鸟的个体特征、羽毛颜色、喜爱食物等。

学习观察鸟类的一些基本方法,如粘贴简易大小写鸟的外形,辨别鸟的巢和活动的时间等。

2.3 美术创作活动通过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幼儿描绘鸟的形态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1. 教师首先给幼儿讲述一些鸟儿的特征,如喙、翅膀、羽毛的颜色等; 2. 让幼儿模仿鸟儿的形态,自由发挥创造力,通过绘画或手工的方式完成一只生动形象的小鸟。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现象法、情感法、游戏法等。

1.现象法: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诗歌中“鸟鸣”的美好与生动。

2.情感法:通过诗歌,引发幼儿对自然的情感共鸣,培养幼儿爱好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3.游戏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各种带有游戏性的环节,如卡片游戏、绘画游戏等,让孩子在愉悦中学习。

四、教学环节4.1 情景营造在教学前准备好自然环境,在场地上安排物体形成小游戏,与孩子一起感受“鸟鸣”。

4.2 诗歌学习1.教师朗读《鸟鸣涧》诗歌;2.解释生词,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义;3.让幼儿跟读诗歌,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4.进行诗歌诵读比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3 自然科学活动1.观察小鸟,发现自然美;2.辨别小鸟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4.4 美术创作活动1.教师先讲解小鸟的基本形态和羽毛颜色等;2.引导幼儿用颜色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自然界。

3.分享自己的美术作品,互相欣赏、学习。

唐诗鸟鸣涧教案

唐诗鸟鸣涧教案

唐诗鸟鸣涧教案唐诗鸟鸣涧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

2、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作者的虚静淡泊。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虚静淡泊。

2、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名言导入1、出示课件,诸葛亮《诫子书》中前两句。

2、生齐读,口头解其意,并指名说。

3、出示释意的课件。

学生齐读并理解,指名体会诸葛亮“静”的境界。

4、归纳:诸葛亮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不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的静的境界。

二、自学解诗意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翻开课本156页自读古诗。

3、课件出示自读题纲。

①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

②知作者、写作背景。

③解诗题。

④明诗意。

4、交流自学情况:①指名三位同学读诗歌,再评议。

②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作者的哪些情况。

再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齐读。

③指名学生理解诗题,再出示课件的理解。

④出示课件字义,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再出示课件诗句之意,齐读。

三、赏析诗歌1、过渡。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通顺了,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2、诗歌中的音乐。

①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重点是“闲”“落”“静”“空”“鸣”“中”等字。

②指导学生读准声调。

让学生看着课件用手指书空画着读。

③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平仄,平指一二声,仄指三四声。

注意读出平长仄短。

④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诗中的音乐。

再分组读,评议。

3、诗歌中的画。

①过渡孩子们继续读,在诗歌中有音乐,还有一幅幅山水画。

二十个字就仿佛浓缩成了一个字。

(板书:静)②静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说,明确“空”(板书:空)③这个夜,出奇的静,静得仿佛山都空了,“空”字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名说,明确(空洞,冷清,孤寂,一无所有)④启发想象诗歌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鸣涧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辨认鸟的叫声和特征。

2.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鸟类基本知识和特征。

2.鸟的叫声和唱法。

3.鸟的习性和栖息地。

4.鸟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主要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主持人可以播放一段鸟类的叫声,让幼儿猜测这是什么动物。

然后引入今天的主题:鸟鸣。

2. 正文环节
(1)学习鸟的基本知识和特征。

讲解鸟类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特征,如鸟类的羽毛、嘴、脚爪等。

同时可以让幼儿模仿鸟的动作,来加深印象。

(2)学习鸟的叫声和唱法。

通过播放不同鸟类的叫声,让幼儿熟悉不同鸟类的声音。

鸟类有的会模仿人类语言,也会用鸣声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3)学习鸟的习性和栖息地。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不同鸟类的习性和栖息地,如兔子、老鼠等是它们常见的猎物。

(4)学习鸟的保护意识。

安排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带着爱心,了解世界上有很多珍稀鸟类需要保护,如大熊猫、金丝燕等。

3. 结束环节
结束时,可以播放一段适合幼儿听的音乐,让幼儿轻松愉快。

四、教学评价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

包括:
1.教师对幼儿教学效果的观察和评价。

2.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

3.收集幼儿反馈,了解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到了鸟类的基本生活习性、栖息地和特征等。

同时,通过模仿鸟的动作和叫声,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体验和参与,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