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
古诗鸟鸣涧教案

古诗鸟鸣涧教案教案标题:《古诗鸟鸣涧》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并理解《古诗鸟鸣涧》这首古诗的内容与意境;2.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3.通过诗词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关注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鸟鸣涧》的基本内容;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3.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鸟鸣涧》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2.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山水风景。
教学准备:古诗《古诗鸟鸣涧》课件或书本、多媒体设备、音频材料、图片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自然风景的音频或视频,呈现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和诗歌的兴趣。
步骤二:课文理解(15分钟)1.介绍《古诗鸟鸣涧》的作者杜甫,并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分发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诗歌,并回答以下问题:a)诗中的"涧"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有鸟儿飞过涧?b)为什么鸟儿飞过涧后会留下"不去"的意境?c)诗中的"人归落日后,寂寞鸣乡心"表达了什么情感?3.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诗歌赏析(15分钟)1.播放《古诗鸟鸣涧》的音频,让学生跟读或欣赏。
2.指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例如"人归落日后,寂寞鸣乡心"中的寓意。
3.解释并讨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诗歌的意义有深入的理解。
步骤四:诗歌表达(15分钟)1.分组给学生准备纸和笔,让他们模仿杜甫的写作风格,写一两句自己对涧水和鸟鸣的感受。
2.组内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作品。
3.鼓励学生尝试朗读自己的作品,并欣赏他人的朗读。
步骤五:拓展活动(10分钟)1.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其他古代山水诗词,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有更多的了解。
2.通过短暂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其他山水诗词的感受,并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
鸟鸣涧教案

鸟鸣涧教案【篇一:鸟鸣涧教案】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
这首诗就像的音乐一样,清新、雅致,恬静、幽美,题目叫——《鸟鸣涧》(板书)。
齐读课题,解题。
涧就是指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题目之意:鸟儿在山中鸣叫。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
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被贬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为宰相,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
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
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
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佛教中智者维摩诘和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了他的名字,给自己命名为维,而字曰摩诘。
王维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
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
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
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多读几遍,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
指名读,读后点评。
齐读。
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花、山、月、鸟、涧)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
(静)三、自主合作,感知诗意学生自主感知诗的大体意思,并与同位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诗句之意。
字义: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闲:安静。
空:空寂、空空荡荡。
时:时而,偶尔。
鸣:啼叫。
惊:惊动,惊扰。
闲:安静。
诗句之意:春天的夜晚,人们都安静下来,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春夜寂静无声,山中显得特别空寂。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而传出一阵阵清脆的啼叫。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鸟鸣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如何深入解读《鸟鸣涧》,领会其深刻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受美的理解诗文。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比较教学法:将《鸟鸣涧》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准备:预习《鸟鸣涧》,了解诗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
(2)展示与《鸟鸣涧》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鸟鸣涧》,感受诗文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讲解与探讨:(1)教师讲解《鸟鸣涧》的诗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2)探讨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鸟鸣涧》,理解诗意,掌握诗句的朗读节奏和情感。
(2)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1)预习《鸟鸣涧》,了解诗人王维。
(2)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的诗词,复习其风格特点。
(2)提问:你们对王维的了解有多少?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2. 新课导入:(1)介绍《鸟鸣涧》的创作背景。
(2)解释诗题“鸟鸣涧”,引导学生对诗文产生兴趣。
3. 诗句讲解:(1)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2)引导学生感受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句,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正确性和流畅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参考】《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全诗如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最新整理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思想情感,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发挥想象,把握诗歌意境,学习诗歌中以声衬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读诗入课1.看图片猜猜学过的古诗。
2.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形的画。
唐代有位诗人,擅长吟诗作画,他的诗,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他的画,被人称赞为画中有诗。
他,就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王维。
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一首小诗-- 鸟鸣涧。
二、诵读入景1.走进王维:王维,字摩诘,汉族,生活在盛唐时期,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说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苏轼曾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钱钟书先生更称赞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王维参禅悟理,信奉佛教,精通诗、书、画、乐、篆刻等,是世间少有的全才。
2、有感情地诵读鸟鸣涧。
诵读要求:〔1〕读准字音〔2〕了解诗意三、细读入画〔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哪些景物〔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吗12内容总结〔1〕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思想情感,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2.发挥想象,把握诗歌意境,学习诗歌中以声衬静的写作方法〔3〕唐代有位诗人,擅长吟诗作画,他的诗,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鸟鸣涧》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提升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鸟鸣涧》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析《鸟鸣涧》的韵律和节奏。
(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鸟鸣涧》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鸟鸣涧》,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复习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鸟鸣涧》的思考。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鸟鸣涧》,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背诵《鸟鸣涧》,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解读与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鸟鸣涧》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意。
(2)讲解《鸟鸣涧》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与表达:(1)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悟,培养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 2 鸟鸣涧》公开课教案_5

群诗教学之古诗鉴赏《鸟鸣涧》教学目标:1、想象画面,了解诗意,感悟“诗中有画”的创作意境。
2、品读“以动衬静”的写法,带出群诗,进一步领悟静谧的诗情画意。
3、深入了解诗人生平,读懂诗人的内心世界,提升读诗的感悟力。
教学重点:1、品读“以动衬静”的写法,进一步领悟诗情画意。
2、深入了解诗人生平,读懂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诗人生平,读懂诗人的内心世界。
课前准备:1、复印每生一张含有8首古诗的“课堂群诗阅读”学习资料。
2、教学课件、朗诵背景音乐、古诗唱诵音乐。
3、微课:《走近王维》课前学生朗读王维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初识诗人,导新知。
1.过渡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读的都是来自同一位诗人写的诗,那就是?(出示图)2. 你们对王维了解多少呢?3. 学生自由交流。
4. 导入新课:看来大家对王维的了解还很多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王维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出示诗)5. 播放古诗唱诵音乐。
6. 引出课题。
这首诗是王维给友人皇甫岳所住的地方所写的五首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的诗名叫:“鸟鸣涧”。
7. 师板书课题。
8. 齐读课题。
二、以一带三,精品细读。
(一)想象画面,读诗意。
1.出示课题。
2.谁知道鸟鸣涧是什么意思?3.学习要求:诗人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你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结合下面的注释,试着自己读懂诗的意思。
4.指名学生读一读。
5.齐读。
6.师配乐范读并提出要求:在听老师朗读的时候,请闭上眼睛,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7.指名自由交流看到的画面。
8.师引读诗句:是啊,当我们看到了桂花飘落的情景——那是(生读:人闲桂花落)当我们看到了春夜静谧的山涧——那是(生读:夜静春山空)当我们看到了月亮升起惊动栖息的鸟儿——那是(生读:月出惊山鸟)当我们看到了鸟儿鸣叫着飞向山涧——那是(生读:时鸣春涧中)这个刻,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乐起,读全诗。
)9.引出王维诗的特点:难怪苏东坡这样称赞王维的诗——(齐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0.师板书:诗中有画(二)品读写法,悟诗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和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
(3)能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鸟鸣涧》的诗意和意境。
2. 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形式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鸟鸣涧》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朗读与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鸟鸣涧》,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诗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诗句分析和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诗意相关的主题,要求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大家互相评价和鼓励。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诗意的表达和诗歌形式的运用。
6. 背诵与默写:(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学生默写《鸟鸣涧》,教师进行评价。
7.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意的理解和诗歌形式的运用。
(2)学生课后阅读王维的其他诗歌,深入体会其诗意和意境。
8. 作业布置:(1)背诵《鸟鸣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
《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涧异常寂静的景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重点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明月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大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的呢? 我们一起按照:读通----读懂----想象----背诵的方法学习一下本诗吧!
二、合作交流
现在我们来一个古诗挑战赛,由我当主持人,哪个小组已经准备好了?你们选择哪个呢?派个代表答题,其他同学补充。
三----背诵古诗《鸟鸣涧》。
(怎样背诵才能表现出诗中描写的清幽的意境-----声音轻,速度慢)
四----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人闲-----人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读古诗,想象画面。
(你喜欢哪一句?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
么样的感受,山中月夜的静从哪里能体会出来) 小结: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而且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拓展延伸
同样是描写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板书设计] 鸟鸣涧花落月出鸟鸣
本课在教学流程上有比赛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本诗是一首意境很幽静、很美的诗,通过带感情的朗读,学生能较好理解。
本诗的特色是以动写静,以三种典型的景物:花落、月出、鸟鸣衬托山谷的幽静,山中月夜的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韵“静、惊、鸣”。
通过“涧”字的理解,渗透偏旁表意。
读通句子。
2、学习吟诵诗歌,读出诗的节奏。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吟诵诗歌,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
谈话、讲授、演示、想象画面并讲述画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 齐读经典诗文上的古诗。
2. 夸学生喜欢读古诗,谈自己读过哪些诗人的诗?
3. 由王维导入《鸟鸣涧》
二、新授
1.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2. 学生谈王维。
3. 老师出示王维的简介,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听后说说自己所了解的。
4. 师板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 读古诗(指导读准音,尤其注意读准后鼻音)
6. 挑战读
7. 女生读,男生闭着眼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8. 男生读,女生闭着眼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9. 说到闲,说说带有闲的词语,怎样落?
10. 静,多静?静得……
11. 怎样的月亮?鸟怎样叫?
12. 指导读出静,读出月亮又大又圆,读出鸟的惊叫……
13. 男女生合作读。
女生读出静,男生读出动。
14. 引出诗人高超的写法,“以动衬静”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15. 身临其境地读:闭着眼睛,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王维的诗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拓展延伸
1. 将这首诗画成一幅画或者改写成一篇写景的短文。
2. 学生在下面写,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合作画。
3. 反馈学生所写所画。
4. 出示范文,学生读。
5. 这么美的景,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6. 挑战自己:看画面猜古诗。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古诗的方法:读古诗,想画面,解诗意,悟情感。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鸟鸣涧》。
2.读王维的其他山水诗,并一边想象画面以便背诵。
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展示插图)问:这幅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试着说说插图的内容吗?(学生自由发言)
2、解题及简介作者。
二、体会诗的意境
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2、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带着上面的问题,感悟诗情。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在课本上批画圈点。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学生齐读这首诗。
五、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评议并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
4、注意重读“落”、“空”、“惊”这三个词语。
5、学生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