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42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8: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8: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8: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4题;共76分)1. (2分) (2014高一下·中江月考) 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A . 生活困难质量低B . 工作机会多C . 公共设施不足D . 失业率犯罪率高2. (2分) (2018高三上·江苏月考) 下图为“2014年末我国流动人口统计数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014年,我国人口流动的状况是()A . 流动人口中农业转移人口约占75%B . 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上升C . 流动人口近九成为已婚新生代夫妇D . 流动人口的流向趋于不稳定(2)有关我国人口流动新动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流入地消费水平低位动人口流入B . 流出地资源开发成本高推动人口流出C . 城镇化将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占比D . 房价偏低促使流动人口居留时间延长3. (2分) (2017高一下·赤峰月考) 下图为我国2005年与205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2005—2050年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 .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负担大大减轻B . 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C .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D .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形成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自然环境②生产力水平③社会观念④宗教信仰⑤国家政策A . ①②③B . ②④⑤C . ②③⑤D . ③④⑤4. (2分) (2017高一下·洛阳期中) 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

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T1,T2时期该地区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 T1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B . T2时期,人口迁移率上升C . T1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D . T2时期,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 T1时期人口迁移率为正值,就业压力不断增大B . T1时期人口迁移率为负值,制约该地经济的发展C . T2时期人口迁移率为正值,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D . T2时期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5. (2分)(2016·北京模拟)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ppt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ppt

B.将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困难
C.出生率降至零,导致人口负增长 D.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减轻
解析 将图中相应年龄段的人口数累加起来可得出结论A正
确。老年人口多,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加重青壮年劳动力
的社会负担,但出生率永远不可能为0。 答案 A 类型2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09· 南通调研)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
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因
此,两者的人口数差别很大。
类型1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 (09· 广州毕业班综合测试)下图甲是“我国2005 成(1)~(3)题。 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完
(1)图乙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
率(%),能正确反映图甲时期的是


A.①
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B.③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2050年的人口总量大于2000年的 总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是2050年更严重些;但不同性别的
少年人口、老年人口数量都不对称;前者都是男性多于女
性,后者相反。 答案 B ( )
(2)据图判断,到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 A.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4亿
(3)图甲反映了我国人口已经处于老龄化阶段,此时面 临的问题有赡养老人等社会负担加重,C正确。但是我国
的人口基数大,虽然增长率较低,每年净增的人口仍
然很多,导致就业压力较大,B正确。 答案 (1)C (2)D (3)BC
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1)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问题是指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的 问题。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 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 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 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 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 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迁移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迁移

3.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1)三角形统计图 是一个三轴坐标图,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图中数据 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 总和必须是100%。
(2)读取坐标的步骤 ①找点:过要求的某点(图中的“ ”点), 分别沿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图中的 A、B、C箭头)作3条平行于坐标轴的线(图 中a、b、c三条线);三条线分别与坐标轴线 相交,分别有一个交点(图中M、N、P点)。 ②读数:读出三个交点的数值,即为交点所在坐标轴的坐标值(M数值是70,表示 该点15~64岁人口占70%;N数值是5,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5%;P数值为25,即 0~14岁人口占25%)。 ③验算:最后验算三个坐标值的和是否是100%(图中M+N+P的数值为70+5+25 =100)。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 性别差异
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2.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 文化差异
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
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 调整 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 机械增长率 >0 时为人口净迁入,即区域人口增长 • 机械增长率 <0 时为人口净迁出,即区域人口减少
区域人口增长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 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增长,但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
➢ 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减少,但最小时人口不是最少;
➢ 自然(或机械)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最多(人口数量达到极大值)或最少(人口数量 达到极小值)。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湘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湘教版必修2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 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因素 土壤 矿产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通过影响农业 生产而影响人
口迁移
矿产资源的开 发和制造业的 发展影响人口
迁移
案例
农业社会人口 为寻找新的土
地而迁移
如伯明翰、大 庆、攀枝花等 矿产城市的形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1)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 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2)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 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起的人口迁移
解题秘笈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具体案 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 个,要抓住主要因素做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 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 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 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 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D)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图中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较来说明人口的迁入 与迁出情况。第 1 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 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 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 人口大于 1 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 除 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 1 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 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 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 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 C。故选 A。第 2 题,可用直选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 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 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 近迁移为主。故选 D。

【走向高考】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3-1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

【走向高考】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3-1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

【走向高考】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一、选择题(2012·山东)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答案】 1.B 2.B【解析】本题组考查对人口年龄结构图的判读能力。

第1题,由图可知,与1982年相比,2009年0~14岁少儿比重下降,15~60岁劳动人口比重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说明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09年人口平均年龄高于1982年;图示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比2009年高,但因题目没有提供两个年份的人口总数,因而不能比较两个年份该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多少。

第2题,据上题分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的变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图示2009年2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结合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现实,该年龄段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3~5题。

3.下列排序,能正确反映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4.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影响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3.D 4.A 5.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原始型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小于1%)。

2014年高考人口专题试题分析4页

2014年高考人口专题试题分析4页

2014年高考人口专题试题分析2014年高考人口专题试题紧扣高考考纲,重点考查了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等核心知识。

不仅结合我国新实施的人口政策等社会热点,还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及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考点一:人口增长(2014新课标Ⅰ卷)图1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1,完成下题。

3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试题分析】2根据坐标图分析,横坐标表示户籍人口,纵坐标表示常住人口。

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可以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

故①④为粤沪,②③为豫黔。

再看户籍人口,①近亿,④过千万;②过亿,③四千多万。

故选A。

3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故选D。

考点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0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下表,完成第5―6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试题分析】4本题以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人均GDP水平最高的是浙江,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较小,故A选项错误;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最高,C 选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省,河南人口多,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大,故 B选项错误;河南为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压力大,D选项错误,故选C。

5青海省城市化水平低,人均GDP水平低,科技人才少,所以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选项错误;河南为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所以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B选项错误;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大,山地丘陵多,耕地少,所以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C选项错误;黑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小,地广人稀,所以适合发展商品农业。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二讲 人口迁移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二讲 人口迁移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的城市出现人 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 ____城__市__环__境__改__善__和__老__工__业__区__经__济__的__重__建__________。
精品课件
【解析】(1)美国从19世纪中期以来,国内人口 流动非常频繁,曾出现过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 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于东北部纬 度较高,东部又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 北美洲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东北 部地区冬季严寒,因而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 够充足,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推力因素,促使 国内人口迁移到西部和南部地区。而南部和西部又开 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阳光充足和空气清新 等拉力因素,促使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 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精品课件
(2)我国从建国到现在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口主要是从东部向西部 迁移,这主要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开发边疆;改革开 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开放,大量人口涌向沿海地 区,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人口迁移模式。 (3)目前(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城乡 收入差距大;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 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精品课件
考点 2 中国与世界的人口迁移
1.中国人口迁移 (1)我国人口迁移的阶段、迁移方向及成因 ①历史上,由黄河流域到长江和珠江流域,原因 主要是北方战争、自然灾害;②清朝到新中国成立为 近代,从黄河流域到西北和东北,主要原因还是战争、 自然灾害;③建国后前期,迁移方向是从东部尤其是 城市到西部边疆地区,主要成因是国家政策和国家组 织迁移;④改革开放后,从中西部落后地区到东部发 达地区和城市,主要成因是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大。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张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张
第十六页,共43页。
3.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其可直观 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 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判读时,可关 注以下几点: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 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三、人口迁移的动因和影响
1.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
迁出地(推力) 中间阻力
高原、山地、
丘陵、 气候干旱、淡
水缺乏、
地形、气候、 交通通达度
土壤盐渍化
迁入地(拉力)
地势平坦 气候暖湿 阳光充足 土壤肥沃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
战争
战争
社会稳定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
第十七页,共43页。
(2)定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 ②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 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 ③年老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 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
【答案】 (1)C (2)B
第三十七页,共43页。
(2013·浙江)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 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 成(1)~(2)题。
第三十八页,共43页。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第三十四页,共43页。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图中横坐标 表示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迁出人口比重。根据图中我 国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比重分析,2005~2010年贵州省人 口迁出比重与四川省迁出人口比重相差不大,但四川省人口 基数大,迁出数量更多,故A项错误;2005~2010年,上海人 口迁入比重接近25%,广东省迁入人口比重接近15%,两省 人口基数从图中无法判断,因此不能判断迁入人口数量的多 少,故B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1 2
世纪90年代和80年 相 , 城 代比该市
(
)
A. 人 增 速 加 总口长度快 B. 人 减 总口少 C. 口 然 长 降 人自增率低 D. 口 迁 量 少 人净入减 () 该 市 在 国 2 城所的 A. 国 美 C. 罗 俄斯 家能 可是 ( )
B. 本 日 D. 国 德
专题三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讲2.人 增 模 的 读 口长式判 () 怎 区 人 增 的 种 式 1 样分口长三模 ①从 征 区 特上分 区三式特很要现型三,统是 分模,征重:代是低传型高 低;始是高,实记。 高原型高低切要牢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ⅱ)某 龄 男 比 突 增 。 变 可 是 于 年段女例然加其化能由就 业升等因致人大迁。 、学原导的口量入 ⅲ)男 比 女例 的显调 明失。 可是争致大男死 能战导的量性
亡也能钢、织对工别一要的厂 ,可是铁纺等职性有定求工建 设致 导。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①加 与 界 社 、 强外的会 迁 出 地 经、技文联 济科、化 系有于会济 ,利社经发 展。②缓 人 矛 , 解地盾 保生环。 护态境 地发用地源 开利土资 ③更好 人外,动减 才流劳力少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出率, 生高 原型 始 能足业 满农
人出率死 口生和 亡都较, 率比高 自增率, 然长低 且动大 波较
会劳 (高 低 ) 社 对 动 高 力需 的求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加对济就 大经、业 等面压, 方的力导 传型 统 (高 高 ) 低 劳力 动充 裕促 ,进 经发 济展 致累少经 积减、济 发速降、 展度低贫 困剧,而 加等进引 发种源环 各资、境 和会题 社问 自增率 然长 高人增 ,口 长快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国政 家策 战争 政变 治革 经落 济后 收低 入 农成高 业本, 劳力剩 动过 文教落、 化育后 家、姻 庭婚
国政 家策 战争 政变 治革
国政 家策 社稳 会定 政变 治革 经发、入、 济达收高 就 业会 多生条 机 、活件 好矿资丰 、产源富 文教发 化育 达家、姻 、庭婚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核心整合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一人增模的价 、口长式评 1.不 人 增 模 对 济 影 同口长式经的响 人增 口 长式 模 利 弊 死率, 亡高有 时易现 容出劳 动不的 力足现 象从影 ,而响 经发 济展 特征
考纲展示
3
核心整合
备考策略
4
考例透析
5
课后强化作业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考纲展示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1. 同 口 长 式 主 特 及 区 不人增模的要点地 2. 境 载 与 口 理 量 区 , 同 区 口 环承力人合容的别不地人 增状与口题 长况人问。 3. 响 口 移 主 因 。 影人迁的要素 4. 域 化 人 的 响 地文对口影。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析 解】
第() 题 主 考 了 口 长 题 从 中 1 ,要查人增问。图
看出20世纪90年 比 20世纪80年 总 口 长 度 , 明 代 代人增速小说 总口长度慢故 人增速变, A项 误 错 ; 20世纪80年 到 20世纪 代
90年 总 口 长 均 于 , 明 口 直 增 趋 , 代人增率大零说人一呈长势 总口加故 人增, B项 误 从 中 口 长 的 状 可 错;图人增率柱图以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三人迁的因影 、口移动和响 1. 口 移 动 分 人迁的因析 迁 地 (推 ) 出 力 高、地 原山、 丘、 陵 气干、 候旱淡 水乏 缺、 土盐化 壤渍 地、候 形气、 交通度 通达 中阻 间力 迁 地 (拉 ) 入 力 地平 势坦 气暖 候湿 阳充 光足 土肥 壤沃
分。 布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备考策略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本题常统图为景综考人的长 专通以计表背,合查口增、 人迁及影、口量人问等命多选 口移其响人容与口题。题以择 题主复时点握二:是握口长式 为。习重把好点一掌人增模的 时特、响素常人问出的因解措 空点影因、见口题现原及决 施掌人统图的读巧二目国国人 ,握口计表判技;是前际内口 迁的向原及义 移方、因意。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3. 口 龄 构 字 图 判 方 人年结金塔的读法 人金塔又人性、龄字图其直 口字图称口别年金塔,可观 地示一区口年构和别成进可析 表某地人的龄成性构,而分该 地未的口化势可 区来人变趋和 注下点 以几: () 读 成 可 接 出 地 不 年 段 占 口 比 1 构。直读该区同龄所人的 例以男比差。 ,及女例异 能在问,读,关 存的题判时可
③年老型(缩 型 )——年 人 重 , 年 上 重 大 减 轻比小中以比较, 塔上窄间 形下中宽 (丙图)。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 析变化 3 ①从 轻 到 老 年型年型 的常变 正转 (如 图 )。 变 主 上 其化要
移迁为,际口移移为,明城经 以出主国人迁以入主说该市济 发,出了地口量迁现,合国日 达且现本人大外的象结美和本 的市发、口量人迁状分,城最 城化展人数和口移况析该市可 能于国故 位美,
【案 答】 () 1 D
A项 确 正 , B项 误 错。
() 2 A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 定 型 人 金 塔 基 上 分 三 类 , : 2 类。口字图本可为种型即 ①年轻型(增 型 )——年 人 重 , 形 宽 尖 长 轻比大塔下上 ②成年型(静 型 )——除 老 年 组 , 年 组 数 止 极的龄外各龄人差 别大塔较,在龄分 不,形直只高部 (即塔尖)急 收 剧 缩 (乙图); (甲图);
-21 年( 00
)
A. 出 口 量 州 于 川 迁人数贵多四 B. 入 口 量 海 于 东 迁人数上多广 C. 口 长 浙 高 江 人增率江于苏 D.人 自 增 率 徽 于 津 口然长安低天 ()05 20 2 -21 年 省 行 区 间 人 迁 00 ,级政域的口移 ( )
A. 缓 皖 赣 黔 老 化 程 延了、、的龄进 B.延 了 、 、 的 龄 进 缓沪京津老化程 C.降低 皖 赣 黔 城 化 平 了、、的市水 D.降 了 、 、 的 市 水 低沪京津城化平
走向高考· 地理
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三
人 与 市 口 城
专题三
人口与城市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三
第一讲 人 数 与 口 移 口 量 人 迁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考例透析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03 21·
新标国 课全卷
Ⅰ)下 示 某 市 图意城
20世
纪80年代和90年 平 人 年 化 , 前 城 中 口 代均口变率当该市人约 1 300万。据 完 此 成 () ~() 题。 1 2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0 13· 课 全 2 新标国
Ⅱ)下 表 我 部 省 行 图示国分级
政 域 2005-2010年 迁 人 比 。 移 口 青 年 区 间移口重迁人以壮为 主读 。 图 1并 合 关 识 完 结相知,成 () ~() 题。 1 2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05 10 2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 如 确 人 增 模 2 何定口长式 ①传 型 原 型 区 : 统 统和始的别传型 “高低高”模 和 式原
始型“高 低 ”模 的 要 别 于 统 的 生 相 下 高 式主区在传型出率对 降死率低尤是亡明下,自增率 和亡较,其死率显降使然长上 升明高原型 ,显于始。 ②传 型 现 型 区 : 统 的 生 和 然 长 统和代的别传型出率自增 率高现型现型自增率般于 都于代,代的然长一低 于1%为 统 , 于 传型低 1%为 代 。 现型 1%。即高
看 , 20世纪90年 比 20世纪80年 人 自 增 率 , 出 代 代口然长高故 C项 误 人 净 入 国 净 移 国 错;口迁=内迁+ 世纪90年 人 净 入 比 代口迁量 80年 少 故 代, 际迁,此 净移因 D项 确 正。 20
专题三
第一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第() 题 主 考 了 口 长 况 地 差 。 据 中 2 ,要查人增状的区异根图信 息析该市口然长较但大零俄斯 分,城人自增率低仍于,罗和 德人出负长象故 国口现增现, C、D项 误 该 国 人 迁 错;国内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