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
电厂循环水水质控制标准

电厂循环水水质控制标准
电厂循环水是指在发电过程中所用的水,为确保电厂发电的安全及环保,需要对循环水的水质进行严格控制。
电厂循环水水质控制标准应包含哪些指标及控制要求呢?
一、水质控制标准的指标
1. 总硬度:应在200mg/L以下。
2. 过氧化物指数(POI):应在2.0以下。
3. 悬浮物:应在15mg/L以下。
4. PH:应控制在7.5~8.5之间。
5. COD:应在20mg/L以下。
6. BOD:应在5mg/L以下。
7. 氨氮:应在1mg/L以下。
8. 总有机碳:应在2mg/L以下。
二、水质控制标准的控制要求
1. 对进水污染物控制达标,尽量减少外部污染来源;
2. 控制循环水温度,减少水质变化带来的影响;
3. 加强沉淀、消毒等相关设备检修及消毒作业;
4. 每日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5. 严格执行水质控制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
以上是电厂循环水水质控制标准的相关指标及控制要求,通过严格控制循环水的水质,既能保障电厂的安全生产,又能保护环境。
希望广大工作人员在参照标准的基础上,认真执行控制要求,不断提升电厂的运营水平和环保意识。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一、火力发电厂用水的分类由于水在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其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热力设备用水大致可分为:原水、补给水、给水、锅炉水、排污水、凝结水、疏水、返回凝结水、冷却水等。
1、原水:原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如江河水、湖水、地下水等)。
在火力发电厂中,原水是制取补给水的水源,也可以用来冲灰渣或作为消防用水。
一般取自自备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或城市供水网。
2、补给水:原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成为用来补充火力发电厂汽水损失的锅炉补给水。
锅炉补给水按其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软化水、蒸馏水或除盐水等。
3、给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送进锅炉的水成为给水。
凝汽式发电厂的给水主要由汽轮机凝结水、补给水和各种疏水组成;热电厂的给水中还包括返回凝结水。
4、锅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着的水称为锅炉水。
5、排污水:为了防止锅炉结垢和改善蒸汽汽质,用排污的方法排出一部分含盐量高的锅炉水,这部分排出的锅炉水称为排污水。
6、凝结水:锅炉产生的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功后,经冷却水冷凝成的水称为凝结水。
这部分水又重新进入热力系统,成为锅炉给水的主要部分。
7、疏水:在热力系统中,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将给水加热后,由这部分蒸汽冷凝下来的水,以及在停机过程中,蒸汽系统中的蒸汽冷凝下来的水都称为疏水。
所有疏水经疏水器汇集到疏水箱,符合水质要求的,作为锅炉给水的一部分返回热力系统。
由于火力发电厂(尤其是热电厂)的疏水系统比较复杂,一般在水汽循环的主要系统中不表示出来,另行阐述。
8、返回凝结水:热力发电厂向热用户供热后,回收的蒸汽凝结成水,称为返回凝结水(也称返回水)。
其中又有热网加热器凝结水和生产返回凝结水之分。
9、冷却水: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完功以后,通常通过水冷,闭式水系统的冷却通常也需要水冷,这两部分水称为冷却水。
一般说的冷却水主要是指这两部分。
二、天然水中水中杂质(离子和主要化合物)天然水中的杂质可按其分散颗粒的大小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
发电厂水质指标

发电厂水质指标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给水控制指标:1、PH值:~2、硬度≤5umol/L3、NH3≤2mg/L4、电导率≤μS/cm5、SiO≤20μg/L6、铁≤30μg/L7、铜≤15μg/L8、溶解氧≤15μg/L二、炉水控制指标:1、外状:澄清2、PH值:9~3、碱度≤2mmol/L4、磷酸根:5~15 mg/L5、电导率≤200μS/cm6、Cl-≤4 mg/L7、SiO≤20μg/L三、除氧器控制指标:1、溶解氧≤15μg/L2、硬度≤5umol/L四、主蒸汽控制指标:1、SiO≤20μg/L2、Na+≤15μg/L3、铁≤50μg/L4、铜≤15μg/L五、凝结水控制指标:1、外观透明澄清2、硬度≤15umol/L六、疏水控制指标:1、硬度≤5umol/L2、铁≤50μg/L七、循环水控制指标1、PH值:8~2、Cl-≤1000 mg/L3、SDI≤4μg/L4、残余氯≤ mg/L八、多介质过滤器产水控制指标1、外状:澄清透明2、压差≤ Mpa3、SDI≤4μg/L4、残余氯≤ mg/L九、RO进水指标控制1、水温:20~25℃2、PH值:4~113、浊度≤1度4、SOD≤μg/L5、残余氯≤ mg/L6、回收率:72~75%7、脱盐率:98%十、活性炭产水指标1、外状:澄清透明2、SDI≤4μg/L3、残余氯≤ mg/L十一、混床出水控制指标1、电导率≤μS/cm2、Na+≤10μg/L3、SiO≤20μg/L十二、除盐水控制指标1、Na+≤10μg/L2、SiO≤20μg/L3、电导率≤μS/cm4、PH值>6。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一、火力发电厂用水的分类由于水在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其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热力设备用水大致可分为:原水、补给水、给水、锅炉水、排污水、凝结水、疏水、返回凝结水、冷却水等。
1、原水:原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如江河水、湖水、地下水等)。
在火力发电厂中,原水是制取补给水的水源,也可以用来冲灰渣或作为消防用水。
一般取自自备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或城市供水网。
2、补给水:原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成为用来补充火力发电厂汽水损失的锅炉补给水。
锅炉补给水按其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软化水、蒸馏水或除盐水等。
3、给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送进锅炉的水成为给水。
凝汽式发电厂的给水主要由汽轮机凝结水、补给水和各种疏水组成;热电厂的给水中还包括返回凝结水。
4、锅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着的水称为锅炉水。
5、排污水:为了防止锅炉结垢和改善蒸汽汽质,用排污的方法排出一部分含盐量高的锅炉水,这部分排出的锅炉水称为排污水。
6、凝结水:锅炉产生的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功后,经冷却水冷凝成的水称为凝结水。
这部分水又重新进入热力系统,成为锅炉给水的主要部分。
7、疏水:在热力系统中,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将给水加热后,由这部分蒸汽冷凝下来的水,以及在停机过程中,蒸汽系统中的蒸汽冷凝下来的水都称为疏水。
所有疏水经疏水器汇集到疏水箱,符合水质要求的,作为锅炉给水的一部分返回热力系统。
由于火力发电厂(尤其是热电厂)的疏水系统比较复杂,一般在水汽循环的主要系统中不表示出来,另行阐述。
8、返回凝结水:热力发电厂向热用户供热后,回收的蒸汽凝结成水,称为返回凝结水(也称返回水)。
其中又有热网加热器凝结水和生产返回凝结水之分。
9、冷却水: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完功以后,通常通过水冷,闭式水系统的冷却通常也需要水冷,这两部分水称为冷却水。
一般说的冷却水主要是指这两部分。
二、天然水中水中杂质(离子和主要化合物)天然水中的杂质可按其分散颗粒的大小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
火力发电厂各种水质的作用及差别

【基础知识】火力发电厂各种水质的作用及差别水在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
因此根据实用的需要,人们常给予这些水以不同的名称。
热力系统中水的品质,是影响发电厂热力设备(锅炉、汽轮机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如果直接进入水汽循环系统,将会对热力设备造成各种危害。
为了保证热力系统中有良好的水质,必-须采用化水处理工艺对水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并严格监督汽水质量。
一、电厂用水的类别水在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
因此根据实用的需要,人们常给予这些水以不同的名称。
它们是原水、锅炉补给水、给水、锅炉水、锅炉排污水、凝结水、冷却水和疏水等。
现简述如下:(1)原水:也称为生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如江河水、湖水、地下水等),它是电厂各种用水的水源。
(2)锅炉补给水:原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净化处理后,用来补充发电厂汽水损失的水称为锅炉补给水。
按其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软化水和除盐水等。
(3)给水:送进锅炉的水称为给水。
给水主要是由凝结水和锅炉补给水组成。
(4)锅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着的水称为锅炉水,习惯上简称炉水。
(5)锅炉排污水:为了防止锅炉结垢和改善蒸汽品质,用排污的方法,排出一部分炉水,这部分排出的炉水称为锅炉排污水。
(6)凝结水:蒸汽在汽轮机中作功后,经冷却水冷却凝结成的水称为凝结水,它是锅炉给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7)冷却水:用作冷却介质的水为冷却水。
这里主要指用作冷却作功后的蒸汽的冷却水,如果该水循环使用,则称循环冷却水。
(8)疏水: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将给水加热后,这部分蒸汽冷却下来的水,以及机组停行时,蒸汽系统中的蒸汽冷凝下来的水,都称为疏水。
在水处理工艺过程中,还有所谓清水、软化水、除盐水及自用水等。
二、水质指标所谓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的综合特性,而表示水中杂质个体成分或整体性质的项目,称为水质指标。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doc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doc水处理资料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一、火力发电厂用水的分类由于水在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其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热力设备用水大致可分为:原水、补给水、给水、锅炉水、排污水、凝结水、疏水、返回凝结水、冷却水等。
1、原水:原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如江河水、湖水、地下水等)。
在火力发电厂中,原水是制取补给水的水源,也可以用来冲灰渣或作为消防用水。
一般取自自备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或城市供水网。
2、补给水:原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成为用来补充火力发电厂汽水损失的锅炉补给水。
锅炉补给水按其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软化水、蒸馏水或除盐水等。
3、给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送进锅炉的水成为给水。
凝汽式发电厂的给水主要由汽轮机凝结水、补给水和各种疏水组成;热电厂的给水中还包括返回凝结水。
4、锅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着的水称为锅炉水。
5、排污水:为了防止锅炉结垢和改善蒸汽汽质,用排污的方法排出一部分含盐量高的锅炉水,这部分排出的锅炉水称为排污水。
6、凝结水:锅炉产生的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功后,经冷却水冷凝成的水称为凝结水。
这部分水又重新进入热力系统,成为锅炉给水的主要部分。
7、疏水:在热力系统中,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将给水加热后,由这部分蒸汽冷凝下来的水,以及在停机过程中,蒸汽系统中的蒸汽冷凝下来的水都称为疏水。
所有疏水经疏水器汇集到疏水箱,符合水质要求的,作为锅炉给水的一部分返回热力系统。
由于火力发电厂(尤其是热电厂)的疏水系统比较复杂,一般在水汽循环的主要系统中不表示出来,另行阐述。
8、返回凝结水:热力发电厂向热用户供热后,回收的蒸汽凝结成水,称为返回凝结水(也称返回水)。
其中又有热网加热器凝结水和生产返回凝结水之分。
9、冷却水: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完功以后,通常通过水冷,闭式水系统的冷却通常也需要水冷,这两部分水称为冷却水。
一般说的冷却水主要是指这两部分。
电厂用水及水质指标

4. 锅水
为了防止锅内结垢、腐蚀,保证蒸汽品质良好,必须对锅水水质进行监督。锅水质量标 准中各项指标监测意义如下:
(1)pH值。锅水的pH值应不低于9.0,主要原因是:
酸根离子、溶解氧等等,一般称为水质指标。
• 另一种则并不代表某种单纯的物质,而是表示某些化合物的组合`或
表征某种特性。
• 如硬度、碱度、溶解固形物、电导率等,这种指标是由于技术上的需
要而拟定的。故称为技术指标。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分。
水质技术指标
1)悬浮物和浊度,悬浮物是指经过滤后分离 出来的不溶于水的固体混合物,可以通过 重量法测定,由于方法很麻烦,在实际中 常采用测浊度的方法来衡量悬浮物和胶体 物质的含量。浊度的单位通常用“福马肼” (FTU)表示。
• OH-+H+=H2O • CO32-+H+= HCO3- • HCO3-+ H+=H2O+ CO2 • 根据所加指示剂不同,碱度又可分为甲基橙碱度(JD甲)和酚酞碱度
(JD酚)。加酚酞指示剂时只能完成上述两个反应;加甲基橙指示剂 时三个反应全部完成。称(JD甲)为全碱度。
• 在实际的滴定分析中往往是先加酚酞指示剂,滴至终点pH约 为8.2,
表明蒸汽在减温器内被污染。
• ② 可以判断饱和蒸汽中的盐类在过热器内的沉积量。
• (2)由于钠盐和硅酸往往是蒸汽携带的主要杂质,所以对钠和硅含量的监测是监督
蒸汽品质的主要指标。
• (3)电导率的测定,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因此高压以上的锅炉为了及时掌握蒸汽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电厂作为能源的供应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电厂的运行离不开大量的水资源。
本文将探讨电厂用水的类别以及相关的水质指标,为保障电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电厂用水的类别电厂用水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别:一是冷却循环水,二是锅炉补给水。
1. 冷却循环水冷却循环水主要用于冷却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
其目的是降低设备温度,保证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冷却循环水可根据源头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淡水,二是海水。
淡水是指通过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淡水源提取的水资源,用于电厂的冷却循环系统。
淡水的水质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水质标准中所规定的浊度、总溶解固体(TDS)、氨氮、溶解氧等指标。
海水是指通过海洋提取的水资源,用于电厂的冷却循环系统。
由于海水中的盐分含量较高,因此对于海水冷却循环系统的水质指标也有特殊要求。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盐度、浊度、氨氮、溶解氧等。
2. 锅炉补给水锅炉补给水是指供给锅炉蒸发耗损的水资源。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高质量的水源,以防止锅炉内部的腐蚀和结垢。
根据水源的不同,锅炉补给水可分为淡水和海水。
淡水补给水要求水质较高,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软化、除氧、脱碳等。
主要的水质指标包括:pH值、硬度、总溶解固体(TDS)等。
海水锅炉补给水相较于淡水补给水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要做一定程度的处理,如除沉积物、除氧等。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盐度、pH 值、总溶解固体(TDS)等。
二、水质指标的重要性电厂用水的水质指标是确保电厂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合格的水质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 对设备的腐蚀和结垢水中的某些物质可能会对设备产生腐蚀和结垢的影响,进而降低设备的效率和寿命。
例如,水中的高含盐度会加速设备的腐蚀,高硬度的水会在设备内壁结垢,影响传热效果。
2. 对环境的影响电厂用水的回收和排放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未按照相关水质指标进行处理,可能会对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域环境造成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厂用水的类别及水质指标一、火力发电厂用水的分类由于水在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其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热力设备用水大致可分为:原水、补给水、给水、锅炉水、排污水、凝结水、疏水、返回凝结水、冷却水等。
1、原水:原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如江河水、湖水、地下水等)。
在火力发电厂中,原水是制取补给水的水源,也可以用来冲灰渣或作为消防用水。
一般取自自备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或城市供水网。
2、补给水:原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成为用来补充火力发电厂汽水损失的锅炉补给水。
锅炉补给水按其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软化水、蒸馏水或除盐水等。
3、给水:经过各种水处理工艺处理后送进锅炉的水成为给水。
凝汽式发电厂的给水主要由汽轮机凝结水、补给水和各种疏水组成;热电厂的给水中还包括返回凝结水。
4、锅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着的水称为锅炉水。
5、排污水:为了防止锅炉结垢和改善蒸汽汽质,用排污的方法排出一部分含盐量高的锅炉水,这部分排出的锅炉水称为排污水。
6、凝结水:锅炉产生的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功后,经冷却水冷凝成的水称为凝结水。
这部分水又重新进入热力系统,成为锅炉给水的主要部分。
7、疏水:在热力系统中,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将给水加热后,由这部分蒸汽冷凝下来的水,以及在停机过程中,蒸汽系统中的蒸汽冷凝下来的水都称为疏水。
所有疏水经疏水器汇集到疏水箱,符合水质要求的,作为锅炉给水的一部分返回热力系统。
由于火力发电厂(尤其是热电厂)的疏水系统比较复杂,一般在水汽循环的主要系统中不表示出来,另行阐述。
8、返回凝结水:热力发电厂向热用户供热后,回收的蒸汽凝结成水,称为返回凝结水(也称返回水)。
其中又有热网加热器凝结水和生产返回凝结水之分。
9、冷却水: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完功以后,通常通过水冷,闭式水系统的冷却通常也需要水冷,这两部分水称为冷却水。
一般说的冷却水主要是指这两部分。
二、天然水中水中杂质(离子和主要化合物)天然水中的杂质可按其分散颗粒的大小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
悬浮物是粒径10–4mm以上的粒子,它们在水中不稳定,可在重力或浮力的作用下去除,常为砂、粘土类化合物及动植物类的产物;胶体的粒径在10–6~10–4mm,常为不溶于水的分子所组成,胶体粒子比表面大、活性大并带有负电荷,它们常是铁、铝、硅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胶体,胶体可用混凝、澄清与过滤工艺去除;溶解物质是指粒径小于10–6mm的离子和一些溶解气体,采用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的工艺可将其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溶解气体也是水处理工艺需除去的杂质。
1、水中的离子态杂质天然水中的离子按其含量而可为三类,如表1–1,其中含量最高的第I类离子是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净化的主要对象。
表1–1 天然水中的离子2、水中的主要化合物2.1 碳酸化合物在天然水中,含量最大的杂质常常是碳酸的盐类。
碳酸是由二氧化碳与水作用而形成,在水中碳酸化合物可以四种形态存在:溶于水中的气体态(CO2)、碳酸的分子态(H2CO3)、碳酸氢根(HCO–3)和碳酸根(CO2–3)离子态。
碳酸化合物的这四种形态随水的pH值而相互转化。
图1–1表示出在不同pH值时各自的相对含量。
图1–1水中各种碳酸化合物的相对量和pH的关系(25℃)由图可见,在 pH8.35以下,碳酸化合物主要是碳酸氢根和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若pH降至4.3以下时,碳酸化合物均以二氧化碳的形态存在,此时若采用吹脱原理则很容易除去。
另外,大多数天然水的pH值低于8.35(聊城电厂黄河水为7.50~8.20)所以其碳酸化合物主要是碳酸氢根(HCO–3)。
随着pH的升高,水中碳酸根的百分比逐渐增加,当 pH >12以后,则主要以碳酸根的形态存在,所以炉水中常保持一个碱性环境以避免游离二氧化碳的腐蚀,无疑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2.2 硅酸化合物硅酸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它的形态很多,在水中有离子态,分子态以至胶态。
硅酸的通式为xSiO2·yH2O,当x和y均等于1时,分子式可写成H2SiO3,称为偏硅酸;当x=1,y=2时,分子式为H4SiO4,称为正硅酸,当x>1时,硅酸呈聚合态,称为多硅酸。
当硅酸的聚合度增大时,它会由溶解态转化成胶态,当其浓度较大时,会呈凝胶状自水中析出.。
当pH值不很高时,溶于水的二氧化硅主要呈分子态简单硅酸,书中均以偏硅酸(H2SiO3)来讨论。
硅酸的酸性很弱,电离度不大,所以当纯水中含有硅酸时不易用pH或电导率检测出来。
二氧化硅的溶解度随pH值变化的关系可由图1–2来表征。
图1–2 SiO2的溶解度图1–2表明,当pH 值在9以下时,SiO2的溶解度是恒定的。
其原因为,在此条件下离子态HSiO3-的量非常少,水中硅酸化合物几乎都呈分子态H2SiO3,而水中可溶解的分子态H2SiO3的量是恒定的。
当pH 值增大到超过9时,SiO2的溶解度就显著地增大,因为此时H2SiO3电离成HSiO3-的量增多,所以溶解的SiO2除了会生成H2SiO3外,还要生成大量的HSiO3-。
当pH 值较大,且水中溶解的硅酸化合物量较多时,它们会形成多聚体,图1–2的虚线称为单核墙,它表示多聚体量达单体量1001的情况,阴影部分表示水中溶解的多聚体已超过1001。
天然水中硅酸化合物含量一般在1~20mg/LSiO2的范围内,地下水有的高达60mg/L 。
硅酸化合物的这许多形态会影响到它的测定方法。
通常采用的钼蓝比色法能测得的只是水中分子量较低的硅酸化合物。
至于分子量较大的硅酸,有的不与钼酸反应,有的反应缓慢。
根据此种反应能力的不同,水中硅酸化合物可分成两类。
那些能够直接用比色法测得的称为活性二氧化硅(简称活性硅),不能直接测得的称为非活性二氧化硅(简称非活性硅)。
在火力发电厂中,水中硅酸化合物是有害的物质。
当锅炉水中铝、铁和硅的化合物含量较高时,会在热负荷很高的炉管内形成水垢。
在高压锅炉中,硅酸会溶于蒸汽,随之带出锅炉,最后沉积在汽轮机内,引起故障。
所以,硅化合物是需处理的主要以象之一。
2.3 铁的化合物在天然水中铁是常见的杂质。
水中的铁有亚铁(Fe2+)和高铁(Fe3+)两种。
在深井水中,因溶解氧的浓度很小和水的pH 值较低,水中会有大量Fe2+存在,有多达10mg/L以上的,这是因为常见的亚铁盐类溶解度较大,水解度较小,Fe2+不易形成沉淀物。
当水中溶解氧浓度较大和pH值较高时,Fe2+会氧化成Fe3+,而Fe3+很易水解,从而转变成Fe(OH)3沉淀物或胶体。
当pH≥8时,水中亚铁离子(Fe2+)被溶解氧氧化的速度很快。
反应如下:4Fe2+ + O2 + 2H2O → 4Fe3+ + 4OH–Fe3+ + 3H2O → Fe(OH)3 + 3H+锅炉给水携带铁的氧化物会引起锅内生成氧化化铁垢。
必须注意,净水设备和热力设备的腐蚀,也有可能使给水带铁入锅炉,所以还应搞好设备防腐,以防止水质重新污染。
2.4 氮的化合物在天然水中有时含有氮的无机化合物,如NH4+、NO2–和NO3–。
它们的主要来源为动植物的各种含氮有机物,以及随工业排水混入的NH4+。
随污水带入水源的含氮有机物(如蛋白质、尿素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逐渐分解,生成组成较简单的氮化合物。
在没有氧存在的情况下,氨是有机氮分解的最终产物;如果水中有氧,则在细菌参与下,能使氨继续分解,逐步转变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
为此,根据天然水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可以推测此水被有机物污染的时期。
如果NH4+含量百分率较大,则表示被污染的时期不长;反之,如NO3-含量的百分率较大,则表示被污染已很久。
三、火力发电厂用水的水质指标不同用途的水,常有不同的水质要求,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可用水中杂质的组成表示,也可以根据技术上的需要专门拟定,这种专门拟定的指标称之为技术指标。
表1–2即为电厂水处理中常用的水质指标,其中自悬浮物至稳定度都是技术指标。
表1–2 水质指标及常用单位电力生产中,常用的主要技术指标的意义如下:1. 溶解固形物和含盐量溶解固形物是指水中除溶解气体之外各种溶解物的总量。
它除了包括全部阴、阳离子外,还应加上非离子态的二氧化硅、铁铝氧化物和有机物的的含量。
含盐量表示水中溶解盐类的总和,它可通过水质全分析后将阴、阳离子全部相加而得。
含盐量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是摩尔表示法,即将水中各种阳离子(或各种阴离子)均按带一个电荷的离子为一个基本单元,计算其含量(mmol/L),然后将它们全部相加;其二是重量表示法,即将水中各种阴阳离子的含量换算成mg/L,然后全部相加。
2. 悬浮物与浊度水中悬浮物是各种水处理工艺中都需监督的项目。
悬浮物的含量可以用重量分析法来测定,但此法需要将水过滤,滤出的悬浮物需经烘干和称量等手续,操作麻烦、准确度低,不宜用作现场运行的监督指标,所以,通常采用较易测量的“浊度”作为衡量悬浮物的指标。
浊度一般用来衡量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大致含量。
浊度表征溶液对光的散射性,其测定方法为:将样品在90°角度下的散射光强度与用标准溶液在同样条件下的散射光强度相比较。
此种测定常采用装有光电池的仪器(如激光浊度仪)来测定。
3. 碱度和酸度3.1 碱度水的碱度是指水中含有能接受氢离子物质的量。
天然水中碱度主要由重碳酸根所组成。
因为碱度是用酸中和的办法来测定的,所以采用的指示剂不同,滴定终点也不同,所测得的物质也不同。
当用酚酞作指示剂时,终点pH为8.1~8.3,水中的氢氧根被中和成水,碳酸根中和成碳酸氢根,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测得的碱度称为酚酞碱度(PA)。
当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终点pH为4.3~4.5,水中氢氧根中和成水、碳酸根和碳酸氢根中和成碳酸,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测得的碱度称为甲基橙碱度(MA)。
通过;酚酞碱度(PA)和甲基橙碱度(MA)可算出水中氢氧根、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含量。
3.2 酸度水的酸度是指水中含有能接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可能形成酸度的物质有强酸,强酸弱碱盐、酸式盐和弱酸。
4. 硬度硬度是指天然水中多价阳离子的总浓度,对天然水来说主要是钙、镁离子,故水的硬度也就表示水中钙、镁离子之和。
硬度可分为以下两种:4.1 碳酸盐硬度碳酸盐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的碳酸氢盐、碳酸盐之和。
但由于天然水中碳酸根的含量非常少,所以一般将碳酸盐硬度看作钙、镁的碳酸氢盐。
碳酸盐硬度又被称作暂时硬度,这是由于水长时间煮沸后,水中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镁会分解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使碳酸盐硬度消失,所以被称作暂时硬度。
4.2 非碳酸盐硬度水的总硬度和碳酸盐硬度之差是非碳酸盐硬度,它们是钙、镁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等。
它在水沸腾时不能被除去,所以又被称为永久硬度,其值近似等于非碳酸盐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