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P26《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教学准备】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说这些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些单位?米(旗杆)、分米(课桌高)、厘米(书)、毫米(硬币厚度)谁能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那如果要测量我们学校到祁门县火车站的距离,用哪个单位合适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二、讲授新知:(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1、师:谁知道绕学校运动场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400米)那跑两圈半呢?请你把它写在纸上。
(学生会出现2种答案:1000米、1千米)师:你觉得这两种答案都正确吗?为什么?得出:1千米=1000米2、谁来读一读:读时区分1千米和1000米(个别读、全班读)3、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km1千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表示?(1km=1000m)4、绕跑道跑一圈是200米,绕跑道跑5圈是1千米,从我们学校大门口到新十字路口测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多,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从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
(二)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1、那3千米=()米呢,你是怎样想的?(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千米,所以是3000米。
)个别说,看书上的想法,自由读一遍,全班读。
2千米500米=()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化的?(想:2千米是2000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错题集锦篇

千米是一个常见的长度单位。
它表示的是一千米,也就是说,一千米等于一公里。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也开始接触千米这个概念。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份优选教案——《千米的认识》错题集锦篇。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千米的认识》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科:数学主题:认识千米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千米的概念;2.能够将千米和米进行换算;3.能够应用千米和米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内容1.千米的概念千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之一。
它表示的是一千米,也就是说,一千米等于一公里。
千米通常用来表示比较远的距离,例如城市之间的距离、国际航班的飞行距离等。
2.千米和米的换算在学习千米的概念后,孩子们需要了解如何将千米和米进行换算。
1千米等于 1000 米。
因此,如果需要将千米转换成米,我们只需要将千米数乘以 1000 即可。
反之,将米转换成千米,则需要将米数除以 1000。
3.应用千米和米进行问题求解了解了千米和米的概念后,孩子们需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求解。
例如,如果一个长方形场地长 200 米,宽 100 米,我们可以利用换算公式将其转换为 0.2 千米 × 0.1 千米并求出其面积为 0.02 平方千米。
三、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在导入阶段,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引出千米的概念,并让孩子们了解其定义及用途。
2.讲解阶段在讲解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生动的例子,向孩子们展示千米和米的概念,并介绍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进行答题练习和思考。
3.回顾阶段在回顾阶段,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并通过集体或个人展示的方式,让孩子们展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
四、教学特色1.在引入概念时,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
2.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例如图片、实例等,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和知识点。
《千米的认识》教案最新3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最新3篇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一、知识与能力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平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交流认识并运用平方千米。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项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地运算。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观察想象、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这些面积单位。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填空题。
1、(1)4公顷=()平方米(2)73000平方米=()公顷2、填一填(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相当于()出示课件指名答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
让学生联系图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为学习新知设置一个知识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认识平方千米(板书)二丶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齐说)谁能说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说理由,评价)出示课件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生读)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进率。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
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通用]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1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四、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五、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1)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3)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
(米)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4、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3.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图里收集数据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呢?老师要考考你们。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2.旗杆的高度是300()。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二、填空。
2米=()分米60厘米=()分米300厘米=()米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讲授新课1、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1分钟走的路程和从学校到家用的时间进行估算。
学生展示:充分交流学生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选择典型数据65x20=1300(米)67x15=1005(米)≈1000(米)介绍1000米可以写成1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
并板书:1000米=1千米或者1000m=1km2、说一说,算一算。
你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还是超过了1千米?根据估算的结果,用千米描述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
学生交流:我家到学校860米不到1千米等等。
教师介绍:标准操场1圈是400米。
算一算几圈是1千米?师生共同计算出结果2圈半是1千米。
3、师:千米(也叫公里)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表示比较远的路程时,用千米作单位。
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
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
长城只有6300千米,为什么叫做万里长城呢?教师介绍“里”是我国以前用过的长度单位。
1千米=2里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千米?师总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主要涉及长度的概念和测量单位的认识。
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构建长度概念,认识千米作为大单位,并初步认识它与米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长度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千米的概念,初步认识千米与米的关系,培养学生使用“千米”作为大长度单位的意识。
2.能够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掌握精确度较低、体积较大的物品长度的测量方法。
3.初步建立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比较词汇和数值比较长度。
4.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长度的理解和认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应初步认识千米作为大单位,掌握千米与米的转换,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完成长度测量。
2.难点:引导学生建立长度概念,提高操作精度。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1.认识千米(1)讲述实际应用中长度单位的概念。
(2)观看“测量跑道长”的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千米是大长度单位。
(3)演示如何使用量尺、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千米与米的关系(1)提示学生1米的长度,问需要多少个米相加才能达到1千米。
(2)在黑板上列出1千米=1000米的式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1千米与1000米的关系。
(3)通过实际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千米与米的转换。
3.测量长度(1)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教室内选择物品进行长度测量,例如:教室长凳、课桌等。
(2)对学生完成的测量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形成长度的分类意识。
(3)为学生提供一些特殊物品的长度测量题目,让学生运用已学测量方法,加深对测量单位、量具的认识。
4.较大体积物品的测量(1)结合实际应用,讲解大型物品长度测量的方法。
(2)观看水利工程施工中测量工人操作实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测量操作。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xx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前面学过的xx单位
2.出示xx,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千米
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
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
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米
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
想一想昨天我们学习的思考方法,这道题我们要怎样思考呢?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米,4千米就是()个1000米,也就是()米(2)教学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根据书上的提示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书上。
(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xx第2题
学生先填在书上,指名回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2.完成xx第3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这条路要划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这道题目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
3.做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先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集体评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
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
同时还学会了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五、作业布置
课作:
练习十六第3.4题
家作:
1.xx第1题
2.练习十六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