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温的日较差变化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气温日较差_年较差的变化规律

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3、大尺度地形区日较差的大小:
气温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越高高,,日日较较差差越越大大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 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5)地势 不论什么 地方,都是离地面越 近,日较差越大,因 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地面长波辐射
例1:
海拔(米)
4000
3000
2000
1000
杭州
拉萨
(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 辐射较强的是 拉萨
原因是: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 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弱 。
(2)两地中白天气温较高的是 杭州
例2:2008年全国卷二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12分) (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 带(低纬度地区)(4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 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气温可能降至0℃ 及以下)(4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 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 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 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 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 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3)地形 (4)天气 (5)植被
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气温较差变化规律
一、气温的日变化
•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 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 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 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 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 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 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 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的比较

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的比较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左右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制造、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能量消耗就越少,有利于糖分的贮存,如新疆哈密瓜,个头大肉质甜。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因为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白天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正因凹形地形夜晚降温强烈,故春秋两季易出现霜冻,“雪下高山,霜打洼地”就是这个缘故。
而凸出地形上部因为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地理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0~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0~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气温较差影响因素(修改)

低纬度>高纬度
(2)季节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于冬季,中高纬最 大值出现在春季。
(3)地形
山谷大于山峰; 高原大于平原。
平原>山地 山谷>山顶
(4)地势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 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 高原山区,海拔越高 日较差越大。
(5)下垫面性质
陆地气温日较差大 于海洋,且距海越 远日较差越大
。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 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称为气温年较差。
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 化不同。
热带地区的气温年变 化小,温带和寒带地 区的气温年变化大。
北半球中高纬内陆月 均最高温度在7月,月 均最低温度在1月.海 上气温以8月为最高 2
,
月为最低 。
思考??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 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 、 ABC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 水面大,水汽、杂质集中 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 日较差较小。
(4)地势
离地面越近日较差 越大,因为大气的 直接热源是地面长 波辐射
(5)下垫面性质
由于热容量不同,陆地气 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 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 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 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 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旱地比水田大。
2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 7 月、最低 、
温在 1 月;南半球情况如何?海洋?
气温年较差规律 :
高纬度>低纬度,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三.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H和昼长)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 高而增大。因为随纬度 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 变化幅度增大。
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 (16°50′N)气温年较差只 有6℃上海(31°N)为25℃ 海拉尔(49°13′N)达到 46℃低纬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 高纬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 50℃。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时节普通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呈现在春季。
由于固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空中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流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四周空气的调理,白昼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抵达空中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才能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淡色土和湿润严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由于晴天时,白昼太阳辐射激烈,空中增温激烈,夜晚空中有效辐射强降温激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管什么中央,都是离空中越近,日较差越大,由于大气的直接热源是空中长波辐射。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分析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分析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
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
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
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二、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①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山顶)。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接受地面长波辐射能量多;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
故(与同一地段平地相比)白天气温高;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夜间(与同一地段平地相比)气温低。
凸出地形:由于海拔高、与下垫面接触面积小,气温(与同一地段的平地近地面空气相比)受地表(长波辐射)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
②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平地 平地平地 凹地(山谷) 凸地(山顶)凹>平>凸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气温的日较差变化
地理:韩锦田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受到纬度位置、季节、地表性质、天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就各种情况下的气温日变化做一个说明:
一、纬度影响:同一季节不同纬度而言,低纬的日较差大于高纬,低纬地区平均为12℃,中纬地区的7—9℃,高纬地区为3—4℃。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低纬地区太阳高度角大,白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晚上因为温度高向外释放的能量多,降温的幅度大,致使昼夜温差大;相反,高纬地区所受辐射要少很多,昼夜温差小。
二、季节的影响:同一地方,不同季节而言,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夏季是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温度速降,导致温差大,冬季则相反。
三、地形的影响:①大尺度的地形区,则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
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晚上因为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大气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平原)比凸地(山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
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降温时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保温作用,进而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如:泰山的日较差小于济南。
四、天气状况的影响: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阴天,云量多。
白天,云的反射作用强,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所以气温不会太高;夜晚云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被返回给地面的热量多,保温作用强,所以气温不会太低,所以日温差小。
五、地表性质: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沙土地热容量小,日较差大,有植被覆盖的,日较差小。
在任何一个地方,每天的气温日变化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不是前一天气温日变化的简单的重复,而是要考虑到上述诸因素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