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带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带解析】

3-3 气温知识系统考点精讲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

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5.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

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一)海、陆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

(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海陆位置。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的比较

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的比较

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的比较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左右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制造、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能量消耗就越少,有利于糖分的贮存,如新疆哈密瓜,个头大肉质甜。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因为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白天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正因凹形地形夜晚降温强烈,故春秋两季易出现霜冻,“雪下高山,霜打洼地”就是这个缘故。

而凸出地形上部因为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地理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

地理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0~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0~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时节普通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呈现在春季。

由于固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空中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流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四周空气的调理,白昼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抵达空中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才能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淡色土和湿润严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由于晴天时,白昼太阳辐射激烈,空中增温激烈,夜晚空中有效辐射强降温激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管什么中央,都是离空中越近,日较差越大,由于大气的直接热源是空中长波辐射。

地理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地理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以山地为例,不同的地形条件在山地气温日变化中的作用也不同。山顶处的气温日较差最小,山谷的气温日较差最大,而山坡平地介于二者之间。如黄山全年平均气温较低,只有7.9℃,年较差也偏小,仅为20.3℃。说明山顶的气候状况与山下地区的气候状况相比较,更接近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夏凉冬温,年较差不大,适宜于人们生活。冬季山谷带出现临时性逆温现象,即冬季夜晚冷空气密度大,沿山坡流入山谷底部,在一定高度的山坡地带,温度反而比谷底高。与同纬度平原区相比,除谷地外,山区的气温日变化一般较小。
二、地形与气温较差的关系及原因
在人教版教材高一上里有个表格比较了济南和泰山的气温日较差,引起了很多学生关于地形与气温较差关系与原因的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仍应该分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
1. 山地与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较差的差异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分析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分析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分析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

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

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

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二、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日较差、年较差

日较差、年较差
所以,青藏高原是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在北京时间春分日下午六点整 干警小李抬头38°角仰望夜空的北极星 然后带队冲进了一个造假窝点 请问:被抓的罪犯最可能说什么? 请选择(单选) A、饿滴个肾啊(陕西) B、丢雷老某(广东方言) C、侬想组啥(上海方言) D、席八(棒子语)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 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 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 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 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 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 为: 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 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 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那么,山顶温差小,平原温差大,又为什么在热力环流 中说白天山顶升温快,刮谷风;晚上山顶降温快,刮山 风呢?山顶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那不是日温差大 吗?这怎么是矛盾的呢?
热力环流白天山顶升温快、山谷升温
慢,其实不是山顶和山谷的比较,而
是山顶(山坡)跟山谷的同一水平面 上相比较,如上图中白天时1比A升温 要快,2比B升温要快,3比C升温要快。 原因上面已经讲过,123是接近地面的, ABC离地面远。升温快的地方温度高,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日较差比较
青》长》四
年较差
青《四《长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①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山顶)。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接受地面长波辐射能量多;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

故(与同一地段平地相比)白天气温高;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夜间(与同一地段平地相比)气温低。

凸出地形:由于海拔高、与下垫面接触面积小,气温(与同一地段的平地近地面空气相比)受地表(长波辐射)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

②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平地 平地平地 凹地(山谷) 凸地(山顶)凹>平>凸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

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影响因素:
1.低纬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的:低纬地区平均为12℃,中纬地区的7—9℃,高纬地区为3—4℃。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在中纬地区是夏季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

3.就海陆来说,海洋小于内陆:海洋上一般仅1—2℃,内陆可达15℃以上甚至达25—30℃。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更强。

5.就地势来说,山谷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

山地小于平原。

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6.又和地表性质有关。

我国西北地区的吐鲁番盆地素有“早穿皮袄午穿衫,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气温日较差达15°C以上。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越低,
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能量消耗就越少,有利于糖分的贮存,因而新疆哈密瓜个头大肉质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