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是指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经
济结构问题、金融体系失控、政府政策失误等原因,日本经济遭遇一系列问题,导致经济停滞不前、通缩压力增大、失业率飙升等严重后果的一段时间。

日本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
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大规模发放贷款和减税等措施,导致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1985年,日本政府签署了广场会议
协议,人民币升值,日元贬值,这使得日本以更低的成本向全球倾销产品。

货币盈余不断增加,形成了大量没有价值的股票和房地产泡沫。

为了应对泡沫破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放松的力度,但这样的做法反而加剧了经济问题,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多,金融机构陷入困境。

但在日本的政府观念里,“最重要的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采取的是“救援”而非“整顿”政策。

想要通过也就是将不良
贷款变成股权或对赌协议将它们变成有价值的「产业」来摆脱问题,而没有靠着市场的力量去压倒那些不适宜生存的公司。

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失业率攀升到了历史高位,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企业经营困难。

此时政府采取的政策失误致使日本经济几乎停滞不前。

实施的时机过晚、力度过小,加上管控不力、恶性数量庞大、解决方式简单粗暴、社会成本过高,这些都使得日本长期处于失速状态,债务增加,经济成长慢。

日本央行重复进出通缩的局面,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的困境。

日本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是,政府应该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加强对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监管与改善,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全球化进程,注重创新和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日本90年代末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90年代末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日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对比
7、资金外流
• 国内投资环境恶化,2011年6月,一批批中国投 资客已络绎成为加拿大温哥华等地的房地产投资 者与美国加州豪宅、酒店、旅馆的买家。 • 日本泡沫经济时日本买家亦曾经大肆进入美国的 房地产市场。
第三,日本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对中国的启示
• 经济繁荣的启示
• 经济衰退的启示
政府的贡献
在政府主导下,50年代后期,日本的经济完全恢复, 1956年日本制定“电力五年计划”,建立电力工业和用石 油取代煤炭,由此带来的良好影响带动了耐久性消费,出 现的战后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时称神武景气。 1958年后,政府开始引导企业生产如汽车,电视等家 用电器和钢铁,出现了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称为岩户景 气。 当日本申办成功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日本 政府耗资达30亿美元,用作兴建运动场馆,以及修建相关 配套,如交通设施及供水系统,日本为了东京奥运的直接 场馆投资为295亿日元;而间接投资(公路、地下铁等交通 建设、上下水道铺建等)则达9,600亿日元。房地产市场迅 速发展,再一次拉动了经济,时称奥运会景气。
日本民众消费投资趋向
• 图为2013年4月22日,杭州某首饰有限公司黄金展 厅内,一位带着耳塞避免干扰的工作人员躲避疯 狂的顾客。
6.出口导向型经济
中国(过去十年)和日本(80年代)的经济都受益于出口导 向型增长,而内需不足。 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上升到2012 年的11%,超过了日本的峰值水平(1986年出口占全球的 9.8%)。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泡 沫 经 济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日本经济危机原因浅析

日本经济危机原因浅析

第一部分:1990年1月伴随着股市、地价的下跌,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尤其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因经营破产而依法实行临时国有化更是日本原有金融体系瓦解过程中具有象征性的大事件。

回顾和分析日本90年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并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部分: 讨论日本90年代的经济危机就不得不讨论日本80.90年代房地产泡沫,因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演进以及破灭之中的诸多因素是日本此次经融危机形成的最基本原因。

第三部分:日本房地产泡沫简单介绍: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和一组数据:房地产泡沫在80年代末,关于房地产泡沫流传一个小故事: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过着艰苦的生活。

他退休后,准备从东京返回乡下老家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不料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

看门老人转眼成为富翁,财气十足地以阔佬的气派衣锦还乡。

东京房价之贵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与美国土地资产总额比较下面,我们来具体考察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以及其破灭后对日本整个金融的影响,从而得出此次日本经济危机的原因。

1.人们相信在日本土地价格永远上涨的神话(某些人竟然相信购买房产是唯一保值增值的办法)价格在1955—1987年保持年均增长16%的速度。

土地的稀缺性,加上日本人的盲目性,产生了土地神话。

土地只会升值不会贬值的逻辑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2.失败的货币政策。

由于过量的货币供给和极低的利率(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低点)泡沫于1985年开始。

自1985年10月22日广场协议之后(主要工业化国家一致通过迫使日元升值38%),由于害怕因出口受挫而影响日本经济,日本财政部决定放宽货币供给。

过量投机资金云集不动产行业。

3.银行业对房地产业无限制的发放贷款。

房产开发公司斥巨资投资土地,银行对本不具备放款要求的企业大量借贷4. 80年代日本金融国际化和金融改革。

详解日本经济危机

详解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以及日本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警示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第二介绍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第三对比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异同第四未来经济怎样发展预测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二战期间,随着军事失利,其经济遭遇了重创。

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拆迁设备作为战后补偿,此项政策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第一次增长但随后出现转折,随着美苏关系的日趋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日本民众反美情绪的高涨,美国唯恐日本也成为反美国家,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开始向日本提供物资援助,并开始扶植日本的资本主义以及垄断资本。

第二次增长1950 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在日大举筹措物资,日本借此机会大规模扩大生产,使垄断资本迅速积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使经济迅速恢复到站前水平,并走上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第三次增长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日本经济也高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

原因有三:1. 这期间石油等工业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为资源匮乏的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原材料基础;2.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工业迫切需要采购各种机器设备,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市场;3.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无暇顾及亚洲市场,率先占领了东南亚市场,为占领世界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次增长六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同时,越战为美国提供的战略物资,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在此期间,日本大举引进通讯汽车运输机械等资源,兴办学校,广建码头,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稳定增长。

九十年代后,日本遭遇经济危机,开始负增长。

虽然1989 年日本经济危机开启了一场日本国民经济的灾难。

就其社会与政治后果而言,日本不仅未能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连政府威信也大打折扣。

然而,日本经济在长期的低迷状态中依然创造了“奇迹”。

2000 年度,日本GDP 总值为40789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而人均GDP 则为32230 美元,高于美国,同时人均GNP 高达37528 美元,居世界第二。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

为此,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与以往经济危机相比,其发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点。

(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
的表现
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日本。

由于日本是个岛国,资源贫乏,因此对外贸易对它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这次经济大萧条是世界性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受到了影响,因此日本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经济下降非常快。

1930年,日本的进出口数量分别比1929年下降了30%和32%,次年再次下降了57%和53%。

1929~1931年间,重要出口商品生丝、棉织品价格暴跌,数量锐减,出口数额减少44.6%,1932年减少62.5%。

以日本对华输出(不包括对中国东北的输出)为例,1930年比战后最高年份1926年减少约40%。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

考点: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1.危机: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2.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80年代后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超过苏联)。

3.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加强。

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奥运会。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易错微析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加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例题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科技立国”政策B.利用美国的军事订货C.允许土地买卖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答案:解析:()例题220世纪80年代,下列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是A.日本B.英国C.法国D.德国答案:解析: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

”这表明当时的日本A.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B.经济强国地位显著C.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D.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你认为导致日本飞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②重视教育③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④加强对外的经济掠夺和物质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战后,西方经济出现“黄金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DA.美国 B.苏联 C.联邦德国 D.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

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 - 中国史专区 - 历史教学与资源论坛 - 人

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 - 中国史专区 - 历史教学与资源论坛 - 人

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 中国史专区- 历史教学与资源论坛- 人...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反思(续二)??张经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史学理论研究》200902???20世纪前半叶是日本经济危机频发的历史阶段,爆发于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在日本现代史上多被称为“昭和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纽约股市暴跌,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日本作为世界资本主义的一环也在劫难逃。

这次危机对日本的经济、政治、社会及对外战略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不仅对理解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对解读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和缺陷,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危机的背景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危机发生这一历史时期,是日本国内社会经济政治动荡、对外不断强化扩张侵略的特殊时期。

在经济上,景气与危机交替出现,与此相联系,在政治上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这一时期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是对日本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大事件,日本也正是在继承这两大事件所造就的历史遗产的基础上迎来这次大危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无暇东顾,不仅给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提供了空间,而且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战争景气”。

从大战第二年的夏天开始,日本的贸易出口激增,海运异常繁荣,这些给出口产业、造船工业以及包括矿业在内的基础工业和有关工业创造了发展和繁荣的契机,使得各产业部门都得到飞速扩张。

整个制造业增长30倍以上,化学工业增长96倍以上,1918年下半年主要产业的利润率达到55.2%,其中个别时期更高达191.6%,造船业也达到166.6%。

②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从明治以来的长期人超国而一跃成为出超国,产业结构也从战前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14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45.1%,工业比重为44.5%,大战结束时农业产值比重降为35.1%,工业产值比重上升为56.8%③),同时一批“战争暴发户”大发战争财,成长为“新财阀”,垄断资本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测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世纪90年代末的日本土地资产价格总额可以购买 大约25倍的美国,其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3/29/2020
房地产行业日益火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伴随股票价格力气攀升,低价开始飞速上扬。
3/29/2020
房地产行业日益火爆
企业纷纷倒闭
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 年都达1万家以上。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 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 17.1%。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 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然而,在1991~1996年 的6年间,年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少则5.6万亿日元,多则9.2万亿 日元,到1998年则进一步达到14.38万亿日元。企业大量倒闭, 加之企业实行重建所采取的裁员措施,使日本的失业人员大 幅度增加,在2000年为4.9%,2001年9月为5.3%。
日本六大城市的商业区地价指数,从1955年到1988年短短33 年间竟暴涨100倍。但在此期间,日本名义GNP上涨还不到 44倍。低价疯狂上涨,加上日本从80年代又执行了错误的 金融政策,放松了银根,严重助长了这一时期的投机活动。
据调查显示,从1985年到1990年5年间,日本全国地价就上涨 了近一倍。地价上涨所产生的虚拟资本收益高达千万亿日 元,相当于同期日本GNP年平均值的3.6倍。
银行信贷泡沫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其保值增值性在国土面积狭小的 日本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房价、地价不断上涨,使得包括权 威银行在内的许多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只要有房地产作抵押, 贷款就不会有任何风险。这种做法为银行的巨额呆帐埋下了 祸患,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企业的融资需求出现了急剧 上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年均约为116 亿日元,比前4年平均增加一倍。
• 原因中最重要的两点为“广场协议”的签订以及 错误金融政策的制定
经济危机暴发的原因(深层次原因)
(一)主导产业选择失误 日本的主导产业选择失误,将大量资金投 入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不但产生了泡沫经 济,而且影响了产业升级,使其在国际经济 舞台上同美国的竞争步步失利,不得不进 行一系列调整。日本原有的主导产业出现 衰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饱和 需求下降,如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二是产 业竞争力相对变弱。
废墟上的经济奇迹
• 成就: • 1、二战后摆脱因战败而带来的贫穷和饥
饿,在一片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 • 2、从1966年到1986年的二十年,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
1)战后政府民主改革,建立自主经济 制度; 2)实行农地改革; 3)落实教育方针; 4)冷战局面的形成与美国入侵朝鲜, 为日本经济重新起飞提供了机遇
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
➢股票市场急剧膨胀 ➢企业纷纷倒闭 ➢房地产行业日益火爆 ➢银行信贷泡沫,坏账大量增加
股票市场急剧膨胀
1、1985年—1987年,日本股价上涨了近一倍。 如1987年10月,世界股价因为美国的“黑色星期一”股灾
不断暴跌,但日本政府进一步放松银根,经济继续呈现过热 状态; 2、1987年末,日本股价总额达到全球股价总值的近一半。
非银行金融机 构 -
-
-
5.3
9.0
美日贸易摩擦与“广场协 议”
日本错误金融政策的制定
美日贸易摩擦
•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国内经济繁荣,在出口导向型经 济战略的引导下,获取大量外汇,已连续十多年对美贸 易顺差,并且数额逐年增加,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 擦日趋尖锐。
• 80年代日美两国的贸易摩擦焦点转移到汽车。到1980 年,日本汽车生产量超过1000万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 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日本汽车在美国挤进了近三分之 一的市场,而美国在日本市场仅占1%的份额。美日贸 易摩擦日益加剧。
上调后贴现率 3.25 4.25 5 5.25 6
• 一方面,日本为了避免日元的过快升值大量购买美 元而带来的“日元升值萧条”,制定了以国际投资、 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为引擎的内需型增长 策略。为了这一策略能够进行下去,日本被迫增加 货币的投放量,并一再放松银根,使基准利率多次 创下了历史新低。
紧缩和经济衰退并举的长期停滞期。
经济危机暴发的原因
经济危机暴发的原因
• 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国际社会、经济 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日本此次经济危机暴发的直 接原因,也是促使日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动 力;
•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局限,是造成此次经济 危机的诱因;
• 日本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落后导致了此次经济 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国是东北亚一个由本州、四国、九州、 北海道四个大岛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公元4世纪中叶成为统一的国家,当时称为大和 国,645年大化革新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19世 纪中期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二战 战败后实行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君主立宪制,经 济实力迅速提高。日本人口超过1.2亿,以大和 民族为主。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 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 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 京为亚洲最大最领先的城市。日本狭隘的地理空 间和资源上匮乏,造就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你能想象到这繁华背 后的危机吗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对中国的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三次增长 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
日本经济危机始末
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
直接原因 深层次原因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对中国的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三次增长
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二战期间,随着军事失利, 其经济遭遇了重创。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 拆迁设 备作为战后补偿,此项政策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恢 复。 第一次增长 随着美苏关系的日趋紧张,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以及日本民众 反美情绪的高涨,美国唯 恐日本也成为反美国家,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政 策,开始向日本提 供物资援助,并开始扶植日本的资 本主义以及垄断资本。 第二次增长 1950 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在日大 举筹措物资,日本借此机会大规模扩大生产,使 垄断 资本迅速积累,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使经济迅速恢复 到站前水平, 并走上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第三次增长 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世 界资本主义大发展,日本经济也高速发展,尤其 是制 造业。
• (二)日本自身的经济转型失败
• 传统产业缺乏新的增长点,新兴产 业发展缓慢。进入九十年代,日本的 汽车、化工、家电等主导产业缺乏创 新。长期以来,日本执行重引进仿效、 轻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 导致产业结构僵化尤其是高技术产业 发展后劲不足。
• (三)对土地神话的深信不疑
• 人们相信在日本土地价格永远上涨 的神话。某些人竟然相信购买房产是 唯一保值增值的办法。土地价格在 1955—1987年保持年均增长16%的速 度。土地的稀缺性加上日本人的盲目 性,产生了土地神话。土地只会升值 不会贬值的逻辑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根 深蒂。
股票市场急剧膨胀
当时有学者做过统计,日本在1985—1989年四年间年平均增 长率近50%,实际GDP增长还不到5%。这种畸形的“增长” 显然是认为投机炒作的结果,也必然孕育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人口只有美国的一半,GNP只有美国60%的日本,股票市值 竟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股票市场急剧膨胀
房地产行业日益火爆
(单位:亿美元)
财政年 度
财政部 公布赤

1981 790
1982 1280
1983 2280
1984 1850
1985 2120
1986 2210
“广场协议”
(三)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国民财富以几何
级数急剧膨胀,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 2、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位经济大国; 3、日本企业家纷纷在世界各地收购公司,置
十鞭金树【郁 里丝钗底东华 樱车沽迷京 花影酒楼杂 十匆醉画事 里匆余里诗 尘去春人】 。,。,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 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 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 (次于美国和中国;[第四名: 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 世界第23位。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 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 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 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 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 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 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自 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 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 汽车制造业。
(六)银行业对房地产业无限制的发放贷款
1951年—1961年金融机构贷放款项去向及金额(单位:
年度
制造业
1951—1960 49.0 1961—1970 46.6 1971—1980 35.5 1981—1985 32.0 1986—1991 20.3
不动产业 0.6 2.8 5.9 6.5 10.9
银行信贷泡沫
股市、银行信贷、房地产三大要素,将日本经济推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使得日本在“经济起飞奇迹”的光环下愈发得意, 但是,经济虚高却使社会收入公平遭到严重破坏。日本政府迫 于灼热的经济现实,开始调整其经济政策,日本央行从1989年3 月起11个月内连续5次提高贴现率。然而,急剧收紧的货币政策 刺激了资产泡沫。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以通货
“广场协议”
(一)协议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加剧,对外 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 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