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善大桥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作者:————————————————————————————————日期:杭州湾跨海大桥现在我们登上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它北起嘉兴市海盐,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全长36公里,超过了美国的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也有人说是118亿,不管它用了140亿还是118亿,反正如果把这些钱铺在桥面上估计还铺不完。
虽然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只有36公里长,但它建成后,直接缩短了宁波至上海、嘉兴、江苏的陆地行驶距离120公里,这两岸的交往就不用往杭州绕一圈了。
有人说,对大桥的命名宁波人和嘉兴人最不服气了,明明是宁波和嘉兴人出的钱(杭州湾跨海大桥由宁波、嘉兴两地以9:1的比例出资兴建),却叫杭州湾跨海大桥,听起来像是杭州的大桥,应该叫“甬嘉大桥”才对啊!上杭州湾大桥有四看:一是看技术;二看前途;三是看桥景;四是看灯光。
第一看技术。
它共获得2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是一座桥最长、工程量最大、景观优美、科技含量高、施工环境非常复杂的世界级大桥。
为什么有那么多世界第一呢?那是杭州湾给的。
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与杭州湾并称世界三大强潮湾的还有亚马逊河口、恒河河口。
强潮湾的施工条件非常恶劣,一是“风大”,还经常产生卷风;二是“流快”,平均流速是2.39米/秒,实测最大流速5米/秒以上;三是“潮乱”,天下第一潮钱江潮看是好看,可对于建桥来说却是很要命的。
因此,一年有效施工工作日不足200天。
我已经听到了,下面有人在叫“哇”、“啊”!以后大家会发现,上大桥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字,游客都为杭州大桥巨大的工程所惊叹,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大桥了。
中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简介与分析

中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王亚洲10244025工程管理摘要本文从要求的各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影响、特点等诸多方面。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是比较新鲜的,也是比较有建设意义的,它的影响也是可观的。
在受力分析方面的介绍有所匮乏,主要关注的是它的影响以及特点方面,分析跨海大桥的建筑工艺,结合课上所学的诸多因素去分析大桥。
总之,从这篇论文里,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整体面貌,以及它的一些缺陷。
关键词跨海距离;经济圈;工程难点;成就正文该项工程的概况及其成就总的评价: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大桥建筑上所克服的难点,以及设计上所做出的突破在中国建筑史上是浓墨重笔的。
总的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标志性建筑,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牢记。
这也是其为何而声名远播的原因之一。
数字特征:杭州湾跨海大桥缩短了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
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2008奥运火炬传递中穿越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这无疑是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令国人心潮振奋。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跨海大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评估

跨海大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评估跨海大桥作为连接两个陆地的桥梁,不仅在交通运输方面起着重要
作用,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跨海大桥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分析。
首先,跨海大桥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由于
跨海大桥的建成,当地的交通运输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人员和货物
的流通更加便捷,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
地区内外的经济活动,也促进了当地的对外贸易,为当地经济的发展
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跨海大桥的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创造大量的
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提高了当地居民
的生活水平。
其次,跨海大桥的建设也对当地的社会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跨
海大桥的建成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不仅有利于促
进当地民众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的多元发展。
同时,跨海大桥的建成还有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更加
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跨海大桥的建设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当地社会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
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跨海大桥建设的投入,不断优化跨海大桥的功能和
效益,以实现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当地社会生活质量的目标。
嘉绍大桥服务区

措施
•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服务区的设施水平
•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服务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 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区运营管理团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DOCS
• 保证了服务区的规范运营和服务质量
规范的运营流程
• 从服务区的日常检查、设备维护到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
• 制定了一套规范的运营流程,确保服务区的稳定运行
嘉绍大桥服务区运营效益分析与优化
运营效益分析
运营优化措施
• 定期对服务区的运营效益进行分析
• 根据运营效益分析结果,制定优化措施
• 了解服务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提高周边地区的知名度
• 服务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
• 服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杭州湾地区
• 嘉绍大桥服务区作为长三角地区的
力资源
• 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休息、餐饮、
交通枢纽
• 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加油等服务
• 提高了周边地区的知名度,有利于
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有利于吸引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
• 提高服务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嘉绍大桥服务区未来发展规划
嘉绍大桥服务区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 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
• 为服务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挑战
• 面临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和服务区功能的升级需求
• 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 满足游客在旅途中的购物需求
施
浙江省省情

浙江省省情热点一、浙江省情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市。
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2008年末常住人口5120万。
行政区域内下辖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9个地级市。
自然条件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资源特色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
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
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的四大岛。
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2008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截至23日中午,已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踪。
专家痛惜地指出:“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
”并据分析称是杭州流沙地质导致基坑坍塌。
据此回答1—2题1、杭州的流沙地质,其形成原因可能是A.风力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沉积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沉积作用2、下列有关杭州地铁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铁的建设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B.杭州地铁的建设是为了缓解浙江省内交通道路拥挤状况C.地铁主干道应与地上城市道路保持一致D.地铁线路选择,应考虑尽可能避免从大型建筑物的地下穿过6008001000120014001400 1200 1000 800 600 30 40 50 60 70 118° 122°3230°杭州 图9上海苏州无锡 南京嘉兴市 1—2 DD 3.(34分)唐代以来,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跨海大桥建设中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跨海大桥建设中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跨海大桥的建设也吸引了广泛关注。
跨海大桥作为连接两岸的纽带,不仅在交通运输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对当地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跨海大桥建设中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首先,跨海大桥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连接两岸城市,跨海大桥极大地缩短了交通时间,促进了两岸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这为当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加速了经济活动的进行。
同时,跨海大桥的建成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建筑工程、旅游服务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稳定和经济增长。
其次,跨海大桥建设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提升效益显著。
跨海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两岸之间的交通状况,降低了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大桥的开通也使得货物运输更加便捷高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运输效率。
这对于促进地区内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跨海大桥建设还对当地社会环境和生活水平带来了积极影响。
大桥的建成缓解了两岸城市的交通压力,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大桥的开通也使得两岸居民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这不仅增进了两岸居民的了解和友谊,也为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的来看,跨海大桥建设对于地区经济、交通运输、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跨海大桥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充分挖掘其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
相信随着跨海大桥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杭州湾跨海大桥简介(含图)

杭州湾跨海大桥简介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Bay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
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成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发展的需要。
大桥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Km。
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从而也大大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总投资预计超过160亿人民币,其中大桥36公里,118亿;北岸连接线29.1公里,17亿;南岸连接线55.3公里,34亿。
来自民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包括雅戈尔、方太厨具、海通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参与了对大桥的投资。
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预计为55元/辆。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
杭州湾大桥通带动第大城市群崛起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10年论证,5年施工,融资140亿元,创新250多项技术,杭州湾跨海大桥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跨海大通道的全线贯通,将加速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使长三角的南翼、北翼实现无缝对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大大提速,产业发生集聚效应,从而加快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崛起。
5月1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变为现实。
沪宁陆路缩短120余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不仅仅是一条交通通道,更是一条经济大动脉。
它的通车将影响整个长三角,将重构区域格局。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的沈玉芳教授说,大桥的建成将使宁波的经济腹地明显扩大,直接进入上海经济圈的核心圈,成为长三角核心副城之一,并和上海相辅相成,形成功能上的匹配。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起宁波市慈溪,北止于嘉兴市海盐,全长36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创新250多项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跨海大桥,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伟大成果,它必将载入中华民族桥梁建设的史册。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说。
大桥建成通车后,宁波与上海的陆路距离缩短120余公里,形成上海、杭州、宁波之间“两小时交通圈”,宁波从长三角交通末梢一跃成为海陆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
康鑫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浩峰给算了一笔细账:公司现在从北仑港运PTA(精对苯二甲酸,是涤纶等化纤产品的原料)到杭州湾工业区,运费是80元/吨。
大桥通车后,从嘉兴海盐乍浦港运PTA到工业区的运费大概只要60元/吨,每吨运费相差了整整20元。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以一天700吨的运量计算,一天下来就能节省14000元,一年就是500多万元。
“我们日后会将一半的PTA进口放在乍浦港。
”徐浩峰表示。
慈溪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涤纶短纤生产基地,共有化纤企业400多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善大桥建成对周边地区
的影响
一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善大桥概况
杭州湾跨海大桥概况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主要投资来自浙江
省地方政府和浙江民营企业,没有依靠
国家投资,展现了浙江的实力。
也成为
了目前浙江的地标。
大桥总投资超过
161亿元人民币。
其中大桥部分长36公
里,耗资118亿元;北岸连接线部分长
29.1公里,投资17亿元;南岸连接线部
分长55.3公里,投资34亿元。
来自民
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直接缩短了
宁波至上海、嘉兴、江苏的陆路距离120
公里,以后这两岸的交往不必再经过杭
州,可实现直接交流。
嘉善大桥概况 嘉绍大桥是继杭州湾跨海大桥后,又
一座横跨杭州湾的大桥,加上今年一月
开工的钱江隧道,钱江喇叭口将呈现出“一湾三桥”的格局,终端均北指上海。
整个嘉绍跨江大桥和接线高速公路,总造价为139亿元,大桥部分投资达63.5亿,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
这是绍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浙江省继杭州湾跨海大桥后又一座世界级桥梁。
嘉绍跨江工程完成后,绍兴到上海的车程将由现在的3小时至少缩短一半。
嘉绍跨江工程北起嘉兴海宁,南接绍兴上虞,由三部分组成:嘉兴地界43公里的高速连接线,连接沪杭和乍嘉苏高速公路交叉口处;在绍兴地界有13公里的高速公路,与杭甬和上三高速公路交汇;中间跨江部分就是嘉绍大桥。
嘉绍大桥
杭州湾 跨海大桥
二、两座大桥建成的影响
1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的影响
(1)对杭州的影响
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之前,杭州市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杭州位于杭州湾这个大喇叭口的顶端,杭嘉湖平原上,是自东海沿钱塘江西进的第一处较为便捷的渡江位置。
在钱塘江大桥建成以前,由北向南绕行杭州湾的交通几乎都需要经过杭州,杭州成了渡江的要道。
因此,杭州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整个浙中北地区的物流中心。
钱塘江大桥建成后,其物流中心的地位更加明显。
加上当时在杭州北郊有笕桥机场这一军民合用机场,单在交通上就占有绝对的优势。
这也是杭州市成为浙江省文化、经济、政治中心的一大重要原因。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之后,将在杭州湾的交通图上形成一个大三角形,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将使宁波到上海的陆路里程缩短120多公里。
从此,沪甬两港间的公路运输可以不通过杭州,表面上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杭州的区位优势,其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减弱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在大桥开通之前,杭州市及其周边的交通已经达到了过度拥挤的地步,尽管周边诸多的公路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状况。
但是长期而言,由于地区的汽车保有量不短上升,道路的增加并未带来交通情况的大幅度改善。
现实情况是,带给杭州的是车辆拥堵造成的社会成本越来越高,对杭州本地的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状况。
杭州湾跨海大桥虽然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杭州的区位优势,但从社会总效率的层面上考虑,却是提高杭州市的经济发展效率的。
交通拥堵带来的社会成本、物流上造成的低效率的仓储成本以及其他一些低效率的资源利用状态将有所减少。
(2)对宁波的影响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对宁波的影响是最大的,好处也是最多的
跨海大桥建设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增加宁波资本力。
宁波可以增加利用上海间接引资的机遇。
上海的大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往往把其海外总部和主要办事机构、研发中心设在上海,而将配套生产基地设在与上海交通便捷的周边地区,跨海大桥的建设能使宁波分享上海投资扩散。
跨海大桥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宁波的港口、保税区、开发区和余慈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客商直接来宁波投资。
宁波也可以利用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发展宁波的金融业。
城市金融业发达,则城市拥有、控制和使用资本数量大,资本的流动性强、成本低,资本对城市价值体系的贡献大。
跨海大桥能使宁波更便捷地满足长三角北翼城市对石化、能源、钢铁、水泥、低强度基础原材料产品的巨大需求,大桥促进杭州湾两岸形成优势互补的国内最大、世界一流的金山—宁波石化工业基地。
跨海大桥也会促进宁波与上海、苏南地区经济交往密切,产业关联度增强,带来物流明显增加,宁波有必要、也有条件建成综合物流中心。
在世界经济向亚太地区转移大潮中,中国长三角将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中心之一。
由于跨海大桥的建成,宁波完全可以依托上海平台、承接上海辐射和转移,完全可能成为一个加工制造业基地,这将大大提高宁波城市的竞争力。
(3)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有利于发挥以上海为龙头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的综合竞争力。
大桥的建设大大缩短了浙东南沿海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使浙江省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更优越的地理优势,融入国际大都市经济圈。
这对于辐射浙江省广大腹地,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提高浙江省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深远的积极作用。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将为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会优化整个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交通网络和城镇网络,经济发展效率也会因此大大提高。
在交通网络优化的基础上,交通运输成本降低,产业的市场区域将会扩大,这就会拉动杭州湾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新闻媒体对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宣传也将成为杭州湾地区投资环境的免费广告,有助于增加杭州湾地区的外来投资,促进资本的积聚,使得杭州湾地区根植性较强的产业形成一个增长极,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嘉绍大桥建成的影响
嘉绍跨江大桥是绍兴实施大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满足杭州湾南北两岸往来交通需要,加快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的建设,不仅将对绍兴的整个交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更因大桥集聚的产业能量而使绍兴经济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将有力地推动绍兴接轨大上海,并融入长三角都市圈,成功迈进“杭州湾时代”
杭州湾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两岸分布着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及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黄金区域。
但由于受杭州湾天堑阻隔,区域交通联系受到极大制约,特别是上海、苏州、嘉兴等地通行绍兴及浙东南地区的交通需绕行50公里以上,影响了杭州湾两岸更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
嘉绍跨江大桥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杭州湾两岸的时空距离,对于发挥上海龙头辐射作用,促进浙江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浙江省跨越式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通的可达性和便捷度作为影响城市关系和产业关联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和产业的运行效率、时间与成本以及城市间的交流与联系。
大桥建成后,绍兴的交通地理位置明显改变,其作为物流中心的地位将得到凸显。
不仅从绍兴到上海的时间可以缩短40分钟,同时可以吸引金华地区甚至江西福建等车流的北上,使绍兴的区位优势得到大大提升。
而随着交通建设的日益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不断健全,各种运输方式可以更好地共存并紧密协作,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
嘉绍跨江通道建成后,绍兴到上海的时间可以缩短40分钟。
对企业而言,降低的不仅是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更将促使市场扩大,推动企业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促进区域间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深化,增强产业分布的聚集效应和新产业的诞生,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和生产、经销企业沿着大桥形成通道聚集。
而绍兴目前己有的轻纺业、酿酒业等大量货源,将成为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