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油墨结皮现象原因分析
油墨引起的印刷故障成因及处理方法

油墨引起的印刷故障成因及处理方法油墨是印刷用的着色剂,是印刷的主要原料。
油墨对印刷质量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当油墨性能不适合印刷的时候,会引起工艺上的一系列故障,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产品的质量,印刷者必须改变油墨的某些性能以适应印刷的需要,但有些工艺故障不单是由油墨造成的,还与其他因素相关,所以印刷操作者必须认真分析,正确处理。
本文先就油墨在印刷过程中所引起的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论述,希望能有所帮助。
1.油墨堆墨现象及原因:在印刷的过程中,从墨斗下来的油墨不能平衡经过墨辊、印版和橡皮布转移到纸上,而是堆积起来,失去了良好的传递。
发生这样的情况,除了机器的压力不合适以及橡皮布过硬等因素外,常见的还有如下原因:(1)连结料粘度不合适,没有足够的粘合度把颜料传递,而使得部分颜料的颗粒堆积在墨辊、印版及橡皮布上。
(2)颜料颗粒愈粗或比重愈大,连结料对其的传递能力就愈差,愈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其传递,从而使油墨沉积在墨辊、印版及橡皮布上。
这种情况常见于印刷黄墨时。
因油墨中黄颜料的比重较大,可占75%,颜料愈重,连结料的连接力就显得愈重要。
黄墨印刷时极易出现堆墨现象(3)油墨中含油量太少,颜料颗粒没有足够的连结料来堆积。
(4)油墨粘度太高或太硬,其流动性就小,印刷墨斗里的油墨不易下到墨辊上,如果油墨间的吸附粘力大于印版、橡皮布及纸张对油墨的吸附力,则油墨仍会堆积在墨辊、印版及橡皮布上。
(5)油墨中燥油加放太多,会使油墨在墨辊上干燥或使油墨变粘,尤其在夏天或停机时间过长时,一旦油墨在墨辊上干燥,它就失去传递性能,墨斗下来的油墨就堆积在墨辊上。
(6)纸张质地疏松或“脱粉”,致使纸毛及粉质混入油墨中,也会产生堆版及堆橡皮布。
处理方法:(1)由于连结料粘性差或颜料颗粒粗、比重大,可加0号调墨油或树脂油来增加粘度提高传递性能。
(2)由于油墨粘度太大、太硬,纸张质地疏松、脱粉、或含油量不足,可加6号调墨油、康邦、凡士林、维利油等来改变油墨粘度,增加润湿性能。
浅谈防止油墨结皮

三、防结皮剂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包装印刷油墨的氧化尤其是溶剂的挥发速度、改性树脂的油类、使用的颜料、填料、催干剂用量、油墨成品的贮存环境温度、湿度等诸因素对油墨的结皮(凝胶)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防结皮剂(凝胶剂)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应注重添加量等七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我们知道,当印刷油墨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其表面就会被一层分子所覆盖,这时即使采用补加溶剂或油脂以减少油墨的浓度,但已经结皮(凝胶)的表面也不可能再容纳更多的分子。在这种故障出现后,不仅给印刷带来麻烦,而且造成用料的很大浪费。据测算:轻者浪费1‰,重者浪费将近1%。这种有形的消耗给包装印刷企业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油墨生产者或印刷操作工通常采用人工或放置聚乙烯管搅拌和补加防结皮剂的方法进行挽救,其目的无非是将印刷费用降到最小值。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观察,介绍防止包装印刷油墨结皮的方法和措施,供同行读者参考。
一、包装印刷油墨结皮后采取的措施
大家都知道,当印刷过程中墨斗里的油墨因表层干燥而形成一层次膜时,要么放置一个搅拌装置,要么干脆将该墨倒掉,不然的话,皮膜将会附着到辊筒上,结果会使版面形成凹凸不平,从而导致印品出现乱刀痕的污染。其原因,油墨界倾向于:(1)油墨干燥过快;(2)油墨流动性差;(3)油墨的沉淀已干燥。但熟不知这种现象是因油墨体系的挥发、或蒸发、或氧化干燥的梯度大造成的,而印刷界则认为:油墨的墨桶或墨斗结构不好,产生不流动的滞留部分,从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的表层或热吹风吹到了墨斗里的油墨所造成的。虽众说不一,但围绕这种现象的出现,印刷操作工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是:(1)不能用干燥过快的油墨;(2)添加中慢干溶剂;(3)更换已变质的油墨(即由流动性差到流动性优良);(4)在墨斗里不停的搅拌;(5)在墨斗上设置一个封闭的顶盖;(6)调节热吹风角度。一般有印刷经验常识的人,当干速过快、或油墨浓度过淡、或流动不良、或油墨触变性大、或油墨静电时,会采取将印刷机械速度调快的办法,既防止了油墨提早干结在印版上,又克服了包装印刷油墨成膜形成的结皮,消除了图文的斑纹故障。
影响胶印产品干燥的几点因素

影响胶印产品干燥的几点因素•胶印油墨的干燥主要有渗透干燥、氧化结膜干燥及挥发干燥几种方式。
油墨干燥不良会影响印品的质量。
影响油墨干燥的因素1.纸张渗透干燥主要是通过纸张表面毛细管的作用对油墨进行吸收,所以与纸张的紧度、造纸纤维的表面特性、填料及胶料的含量有关。
纸张吸墨性过强,油墨易粉化;吸墨性过小,则易发生背面粘脏。
此外,纸张的酸碱度也会影响油墨的干燥,碱性纸比酸性纸对油墨干燥的影响要小一些。
2.温湿度温湿度对油墨的干燥也有影响,特别是对氧化结膜型油墨的干燥影响更大。
标准条件下,相对湿度不变,温度每升高10℃,氧化聚合反应的速度将加快一倍;湿度太大会使油料的夺氧能力降低,从而使油墨的干燥速度降低。
湿度对渗透型油墨的干燥影响也比较大,因为湿度高,纸张就会吸水而阻碍油墨的渗透。
现在很多印刷厂都采用红外与热风方式来加快油墨的干燥。
用红外干燥时,油墨本身吸收的能量不足以完成聚合作用,因此往往还需要其他干燥方式的辅助,如使油墨中溶剂挥发或利用亲热使油墨在纸张堆放时继续氧化聚合等。
红外干燥对普通纸印品的干燥效果十分理想,但对铝箔纸印品进行干燥时,仍有可能发生粘脏现象。
热风干燥只对含大量溶剂的油墨才有明显效果。
3.润版液润版液用量过大,会使纸张吸水过多、油墨含水量过大,影响纸张吸墨,阻碍油墨的氧化结膜。
润版液PH值过低(小于3.8时),油墨干燥显著延缓。
4.干燥剂通常用的干燥剂有红燥油和白燥油,它们的干燥方式分别为由外层向里层干燥和由里层向外层干燥(两种燥油最好不要同时混合使用)。
注意,干燥剂的加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其催干性是有限的,并不是与它们在油料中的含量成正比,一般用量控制在3%以下。
干燥剂的选用还应根据油墨性能及周围环境湿度决定,湿度大时,油墨中应多加含钴的干燥剂。
此外,油墨中加入过多的调墨油、去黏剂,也会阻碍氧化结膜的进程,从而影响油墨干燥的速度。
印品干燥经常出现的问题1.后色印不上或者发虚不实在印浅色满版时,后色印不上或发虚不实,这可能是因燥油加放过量或者半成品堆放时间过长,墨层表面结成玻璃状光滑薄膜失去吸附性所致。
油墨印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范本模板】

油墨印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一、堵墨,滞墨现象:印品的墨色因为油墨的流动性变差,传墨辊无法完全传递油墨而逐渐变浅.1、问题:油墨的丝头太短和缺乏流动性具体问题分析:连结料中胶质油太多,流质油太少,填充料太多造成流动性差。
解决方法:添加调墨油增加油墨的流动性.2、问题:油墨是有触摸性的,不搅拌便会凝结具体问题分析:油墨搅拌时受到剪切应力的作用,油墨的流动性与剪切应力大小成正比,无外力作用时油墨会凝结流动性变差.解决方法:检查搅拌,使油墨在墨斗内保持流动。
二、油墨干燥速度太慢:普通4色墨印后4-8小时不干,图文内容易擦掉1、问题:油墨的干燥剂含量不足具体问题分析:起不到催化的作用,氧化干燥速度不够快。
解决方法:适量添加干燥剂。
2、问题:油墨中含过多的抗氧剂具体问题分析:阻止油墨的氧化干燥速度。
解决方法:适量添加干燥剂和用干燥性能良好的连结料。
3、问题:油墨中含过多的非干性油或化合物具体问题分析:非干性油或化合物的氧化速度慢,干燥速度慢。
解决方法:调整油墨配方或添加干燥剂.4、问题:纸张的酸性太强具体问题分析:纸张中的酸性物质与干燥剂中的金属物质反应使干燥剂的活性降低.解决方法:印刷前检查纸张控制好PH值.5、问题:纸张太湿具体问题分析:水分过多,吸收渗透慢,影响干燥.解决方法:使用热风送纸或开印前把纸张放在干燥地方,增加纸张存放区的通风。
6、问题:印版水酸性过强具体问题分析:纸张吸收润版水导致PH值过酸影响干燥.解决方法:调整润版水的PH值在合适范围。
三、油墨的粉化:油墨已干燥但一经摩擦即容易化成粉状脱落1、问题:油墨中含粘合剂不足具体问题分析:连结料加入量不足,颜料含量太多,干燥后连结料大部分被吸收不能在颜料表面形成氧化保护层.解决方法:增加连结料的比例,降低油墨浓度,使用干燥快的油墨,干燥后连结料在颜料表面形成保护层.2、问题:油墨的粘性低具体问题分析: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力太小,油墨中的颜料容易脱落。
浅谈防止油墨结皮

浅谈;防止油墨结皮我们知道,当印刷油墨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其表面就会被一层分子所覆盖,这时即使采用补加溶剂或油脂以减少油墨的浓度,但已经结皮(凝胶)的表面也不可能再容纳更多的分子。
在这种故障出现后,不仅给印刷带来麻烦,而且造成用料的很大浪费。
据测算:轻者浪费1‰,重者浪费将近1%。
这种有形的消耗给包装印刷企业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油墨生产者或印刷操作工通常采用人工或放置聚乙烯管搅拌和补加防结皮剂的方法进行挽救,其目的无非是将印刷费用降到最小值。
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观察,介绍防止包装印刷油墨结皮的方法和措施,供同行读者参考。
一、包装印刷油墨结皮后采取的措施大家都知道,当印刷过程中墨斗里的油墨因表层干燥而形成一层次膜时,要么放置一个搅拌装置,要么干脆将该墨倒掉,不然的话,皮膜将会附着到辊筒上,结果会使版面形成凹凸不平,从而导致印品出现乱刀痕的污染。
其原因,油墨界倾向于:(1)油墨干燥过快;(2)油墨流动性差;(3)油墨的沉淀已干燥。
但熟不知这种现象是因油墨体系的挥发、或蒸发、或氧化干燥的梯度大造成的,而印刷界则认为:油墨的墨桶或墨斗结构不好,产生不流动的滞留部分,从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的表层或热吹风吹到了墨斗里的油墨所造成的。
虽众说不一,但围绕这种现象的出现,印刷操作工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是:(1)不能用干燥过快的油墨;(2)添加中慢干溶剂;(3)更换已变质的油墨(即由流动性差到流动性优良);(4)在墨斗里不停的搅拌;(5)在墨斗上设置一个封闭的顶盖;(6)调节热吹风角度。
一般有印刷经验常识的人,当干速过快、或油墨浓度过淡、或流动不良、或油墨触变性大、或油墨静电时,会采取将印刷机械速度调快的办法,既防止了油墨提早干结在印版上,又克服了包装印刷油墨成膜形成的结皮,消除了图文的斑纹故障。
二、稳定包装印刷油墨图文成膜质量能够控制包装印刷油墨墨膜的自由基聚合、催干或溶剂的挥发,以及氧化的活性作用,就能达到防止结皮的目的。
印刷油墨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起着关键作用出版,油墨使用的好坏,对印刷质量的优劣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油墨性能不适合印刷的时候,会引起印刷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印品的质量。
油墨的作用是在纸张表面上呈现颜色,真实还原原稿色彩。
有时为复制原稿、还原颜色爱色丽,操作时必须改变油墨的某些性能以适应印刷原稿的需要,如果在印刷过程中出现了墨色故障,必须认真分析,正确处理。
下面就油墨在印刷过程中所引起的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1.印品出现网点变形、花版现象油墨流动性过大时,在印版上容易造成墨层铺展书刊印刷,因此在油墨转印过程中易出现网点增大变形,反映在印品中就不能正确复制原稿。
油墨流动性过小,会造成油墨在印版上的墨层铺展不开,传递不匀,出现印版着墨不足的现象喷墨印刷,使印版花版。
因此油墨流动性是影响印品网点还原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印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科印报告墨流动性过大,则应减少调墨油的用量,若油墨流动性过小,则应在油墨中适当加入调墨油食品包装,以改变油墨的流动性。
2.印版出现糊版现象糊版也是印刷中常见的现象,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出现糊版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大都与水墨平衡有关,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油墨。
如上所述,若油墨黏度过小、流动性过大科印精品调研,油墨在印版上容易铺展,造成印版糊版,使印迹几何尺寸扩大。
同时黏度过小、流动性过大的油墨在墨辊间会产生滑动,影响油墨传递的均匀性。
这种油墨易与润版液发生乳化,造成印迹浮脏食品包装,油墨不能正常地转移,并在墨辊、印版和橡皮布上逐渐堆积颜料颗粒。
当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糊版。
裁切胶印机印刷产品时,因其为“湿压湿”的印刷过程,为了使下一色组的油墨能很好地压印在上一色组油墨上食品包装,都会在油墨内添加适量的助剂,来改善油墨的印刷性能,使之更能符合印刷要求。
为了加快油墨的干燥,需加入适量干燥剂,若干燥剂加放过多印刷教育,会使油墨变粗,也易乳化,使铺展在印版上的墨层在传递过程中不能从中间断裂,大多数堆积在印版上,造成堆版现象图像处理,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网点逐渐增大,造成糊版现象。
包装印刷油墨结皮的危害及预防

前或 印时 出现 的起 皮 ,往 往给 包 装 印
刷 企业 带 来无 尽 烦恼 ,同时 也给 企业 增加 了 近 1 。 % 的生 产成 本 。为此 , 者 笔
() 3 更换 已变 质的 油墨 ( 由流动 性j 即
到流 动性 优 良 ) 4 ;( )在 墨斗 里不停 [
近 日在 山东枣 庄 、潍 坊 ,江苏 张家 港 ,
安徽 芜 湖 ,浙江温 州 、海 宁等 地发 现 , 这种 故 障是 因常温 氧 化 、渗透 、挥 发 、 蒸发 等 干燥 ,包 装 印刷 油 墨在 贮 存 或 印 刷 过 程 中 由 于 其 表 面 层 与 空 气 接
触 ,造 成 植 物 油 的 氧 化 或 有 机 溶 剂 的
值 。笔者根 据 多年积 累 的经 验 , 介绍 现 防 止 包 装 印 刷 油 墨 结 皮 的 方 法 和 措
三 、 防 结 皮 剂 的 应 用 范 围 和 注 意 事 项
控 制 添加4 色 泽 度 。 包 装 印 刷 油 墨 在 加 防 、
方法 一 : 氧及 缓凝 剂 。在印刷 油 抗
墨体 系 中 加入 抗 氧剂 或 缓 凝剂 的作 用 在 于预 防 包装 印 刷 图文 成 膜过 程 中产
施 , 同行读 者参 考 。 供
一
搅拌 ; 5 在 墨 斗上设 置 一个 封闭 的] () 盖 ; 6 调节 热 吹风 角度 。稍 有印刷 ! ()
验 常识 的人 ,当干 速 过 快或 油 墨浓 f 过 淡 或流动 不 良或 油墨 触变 性 大 或; 墨静 电时 ,采取将 印刷 机械 速 度调 1 的办 法 ,既防 止 了油 墨 提早 干 结在 f 版 上 ,又克 服 了包 装 印刷 油 墨 成膜 7
增加 了 沉重 的 经 济负 担 。 为 了防止 此
油墨印刷固化后表面出现裂纹的原因

油墨印刷固化后表面出现裂纹的原因油墨印刷固化后表面出现裂纹,这事儿就像精心呵护的脸蛋突然长了皱纹,让人头疼不已。
那这裂纹到底为啥会出现呢?咱们先从油墨本身说起。
油墨就像一群小伙伴手拉手站在一起,如果油墨的配方不合理,就好比这一群小伙伴里有几个不合群的。
比如说,油墨中的树脂和溶剂比例不对,树脂太多,溶剂太少,就像做馒头时水放少了面太多,面团干巴巴的,那油墨在固化的时候就容易因为自身结构太“紧绷”而产生裂纹。
还有啊,油墨里的颜料要是颗粒太大,这就像在一堆小石头里夹杂着几块大石头,分布不均匀,固化的时候也容易把表面撑出裂纹来。
再看看印刷的基底材料,这基底就像油墨的“家”。
如果基底表面不平整,就好比给房子打地基的时候,地基坑坑洼洼的。
油墨在这样的基底上印刷,就像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路,固化的时候受力不均匀,可不就容易产生裂纹嘛。
而且要是基底的吸附性不好,就像家里的墙面太光滑,贴不上墙纸一样,油墨和基底之间不能很好地结合,在固化过程中,油墨就容易被“拽”出裂纹来。
环境因素也在这事儿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温度和湿度就像两个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地搞点小破坏。
如果温度太高,油墨固化得太快,就像小树苗在大热天里突然被暴晒,水分迅速流失,来不及调整自己的状态,就很容易干裂。
湿度太低也是一样的道理,空气太干燥,油墨里的水分或者溶剂挥发得太快,就像人的皮肤在干燥的冬天没有足够的水分滋养,就会开裂。
印刷工艺也不能忽视啊。
印刷的厚度要是不合适,这就像给蛋糕抹奶油,抹得太厚或者太薄都不行。
油墨印刷太厚,固化的时候外层和内层的干燥速度不一样,就像一群人跑步,有快有慢,很容易就散了架,产生裂纹。
印刷压力也是个关键因素,如果压力过大,就像有人用力过猛去捏一个软乎乎的东西,把油墨的内部结构都破坏了,固化之后出现裂纹也就不奇怪了。
那怎么才能避免油墨印刷固化后表面出现裂纹呢?对于油墨配方,厂家得像个细心的厨师,精准地调配各种成分的比例,确保油墨的质量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印油墨结皮现象的產生和影響
正常的油墨贮存过程中形成的结皮和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结皮往往给印刷企业和印刷机的操作者带来很多的烦恼,比如说印刷成本的降低和印刷产品质量的下降。
能够在印前和印刷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油墨的结皮现象,对于印刷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油墨的结皮就是指:因常温氧化、渗透、挥发、蒸发等干燥,造成包装印刷油墨在贮存或印刷过程中其表面层与空气接触,植物油的氧化或有机溶剂的挥发,导致了油墨体系聚合等作用形成的凝胶。
当印刷油墨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其外表就会被一层分子所覆盖,这时即使采用补加溶剂或油脂以减少油墨的浓度,但已经结皮(凝胶)外表也不可能再容纳更多的分子。
当油墨结皮现象严重的时候,首先会对印刷成本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
据推算,轻者浪费 1% 重者将近 4% 这种有形的消耗给包装印刷企业增加了繁重的经济包袱。
其次对于印刷产品质量的影响也是不能被忽略的当印刷过程中油墨结皮后,墨皮会在滚压的作用下向传输油墨的各个环节分布,对正常输墨的影响很大,同时当墨皮黏附到靠版墨辊上的时候,会使印版上图文出现密度的突变;当墨皮传输到印版和橡皮布上的时候,会使印品上出现环状斑痕;当墨皮黏附到水辊上的时候,会使输水不正常,出现上脏现象;墨皮还有可能直接附着到纸张外表。
由以上我能够看出预防和处理油墨的结皮现象是必要的那么油墨的结皮现象是如何呈现的呢?
上面谈到油墨结皮现象就是一种油墨中连接料的氧化结膜现象。
其结膜的机理和油墨干燥的机理一样,同样受到温度、湿度、空气中的氧气、油墨中的干燥剂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简单的讲,油墨的结皮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我不希望看到油墨的氧化结膜现象(因为是不希望结膜的时候出现结膜的
能够导致油墨结皮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类:油墨中的燥油含量过高;由于温度原因造成;由于油墨和空气的长时间接触导致。
以下我分别来做一些分析。
1. 油墨中的燥油含量过高
一般在制造油墨的过程中或是印刷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失误。
添加干燥剂一定要结合印刷条件和环境温度进行适量添加,否则油墨会在不希望干燥的时候出现干燥(结皮)至于干燥剂的使用问题,这里不再累述。
2. 由于温度原因造成
由温度造成的油墨的结皮,主要是温度高造成的当温度过高的时候油墨中的不饱和分子活性增强,尤其是外表接触空气的局部更容易在氧的作用下结膜氧化。
这里所说的温度高有以下几个方面:
a 环境温度过高,根据我经验,一般夏天油墨的结皮现象比冬天明显得多,如果在车间没有空调时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合理控制工作环境的温度是必要的一般来说能把车间的温度控制在
20 ℃左右是比较理想的温度,即能够保证油墨的良好流动性和转移性能,又能够将油墨的结皮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b 当机器上(如墨辊间)温度过高同样也会使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结皮现象。
当墨辊间的接触压力过大的时候,温度升高比较明显,这时候油墨很容易在墨斗和墨辊上出现结皮的现象。
准确的调节和控制墨辊间的压力,对于防止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结皮有很重要的意义。
c 从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的表层,或热风吹到墨斗里的油墨造成的
d 还有由机器的其它不正常升温造成的
3. 由于油墨长时间和空气接触造成
油墨中的连结料组分能够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于空气中流露时间过长当然就会被氧化,出现结皮现象。
一般这种结皮主要有以下几种:
a 暂时不必的油墨,裸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一长表面就会出现厚厚的氧化膜。
印刷厂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从墨盒或是墨桶中向外盛墨的时候,要尽量的将油墨的外表坚持一个平的状态,这样做的道理就是尽量减少油墨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即使油墨结膜后浪费也会尽可能的小。
再就是将剩下的油墨用保护膜重新盖上,阻断与空气的接触,这样也能有效的防止油墨的结皮现象。
b 印刷机长时间停机时,没有清洗墨路,造成油墨在墨辊和墨斗中结皮。
工作中一定注意当较长时间停机的时候,要将墨路清洗干净,当停机时间不是很长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墨路上喷涂油墨防结皮剂。
c 油墨在墨斗中如果长时间不搅拌,会出现结皮现象。
印刷过程中我常讲“ 三勤” 其中勤搅墨斗中的墨便是很重要的一项,首先它能够维持墨斗中油墨很好的流动性,其次这样做能够使表层的油墨和内部的油墨经常的交换,防止和空气接触的油墨总是同一局部。
供墨量调节的规范化操作,供墨量调节的基本准则是墨斗刀片和墨斗辊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墨斗辊的转角尽可能大。
这样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基于以上考虑的
d 墨辊结构不好,发生不流动的滞留局部。
和 b 所讲到一样,这同样会导致某一部分油墨始终在与空气接触,这样结皮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如何在印刷中有效的处置油墨结皮的故障呢?以下是印刷操作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1 不能用干燥过快的油墨;
2 加入慢干溶剂等补加剂;
3 更换已经蜕变的油墨;
4 墨斗里不停的搅拌;
5 墨斗上设置一个封闭的顶盖;
6 调节热吹风角度。
稍有印刷常识的人都知道当干燥过快、油墨浓度过淡、流动不良、油墨触变性大或油墨静电时,将印刷机速度调快,即防止了油墨提前在印版上干燥,又克服了包装印刷油墨成墨形成的结皮,同时也消除了图文的斑纹故障。
防止油墨结皮的工作中,油墨中添加油墨防结皮剂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下面对印刷中油墨防结皮剂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做一些介绍:
印刷油墨的氧化,改性树脂的油类,使用的颜料、填料、催干剂的用量、油墨废品的贮存时环境温度、湿度等诸因素对油墨的结皮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防结皮剂时,必需考虑到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应注意添加量等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1. 添加量
一般按油墨料计算(因结皮的主要成分是油墨的主要原材料)或按印刷油墨总量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成分的影响。
通常添加量为 0.1-0.3% 之间就可以了因为一年四季气温、湿度的不同,其结皮的快慢就有一定区别。
故冬季为 0.1% 夏季为 0.3% 春秋两季为 0.2% 视配方的组分而定才是科学的
2. 墨膜干燥率
实践中已经证明:醇酸树脂制造的胶印油墨中,甲乙肟用量一般为 1% 虽干燥速度稍长,但仍在印刷规定的规范范围内。
这是因为该助剂与催干剂形成的络合物,使催干剂暂时失掉活性的原因造成,所以说与激进采用酚类化合物捕获活性自由终止聚合反应原理不同。
因而此类化合物对干燥率影响不是很大,如果用量太多,挥发时间延长,络合物解体过慢后往往影响包装印刷油墨成膜速度。
3. 泛黄性
防结皮剂一旦超过 0.3% 往往便会导致印刷图文墨膜的泛黄。
尤其是红色油墨中使用时,经过长时间贮存会产生泛黄现象,因此严格地控制添加量或改为丁醛肟就可以避免泛黄现象的发生。
4. 色泽度
油墨在加防结皮剂后,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油墨的色泽度,通常调墨油影响大于色墨,红色或黄色油墨影响大于深颜色的油墨。
一般这种现象靠目测是很难观察到并与添加量无关。
尽管我已经知道了印刷图文成膜干燥后对墨膜的应用色相是没有影响的可是某些颜料(如两性颜料)和催干剂的存在下,包装印刷的黑色图文墨膜色调之间就会出现显著的差异,对色调产生了困扰。
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在制墨时连续打样,先做色差方面的试验,其目的印刷后避免因变色影响墨膜的外观质量。
5. 印刷墨膜状态
虽然防结皮剂不会对印刷墨膜的状态发生任何影响,但在油墨临时贮存时,会析出结晶,从而导致油墨成膜后的浑浊而影响油墨的光泽。
上述如因该材料与油墨体系里的连结料、颜料、填料和催干剂设计配比不当,便会出现较大颗粒。
对此,应在印前先试验。
6. 光泽及耐侯性
加入防结皮剂后,印刷油墨的光泽不只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有保光性。
其二,添加该助剂后,印刷图文墨膜的耐侯性便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7. 使用方法
防结皮剂一般在调墨时加入,并在常温下边搅拌边加入。
对于挥发性油墨,为了控制墨料,色料在研磨分散和贮存期间特别是印刷过程结皮,可采用在制墨时添加一部分,印刷前再添加一部分为宜。
以上我从油墨结皮的原因和处理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实际的工作中我可能还会遇到各种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不过在解了油墨的结皮原因(主要还是干燥原理)后,分析判断起来就应该不是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