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在印刷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

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脱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影响印刷质量和印刷效果。
下面将探讨导致油墨印刷脱落的一些主要原因。
1.油墨粘度不合适:油墨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粘度,以确保其能够均匀地附着在印刷物上。
如果油墨粘度过高,油墨可能会过分厚涂在印刷物表面,容易导致脱落。
反之,如果油墨粘度过低,油墨与印刷物之间的附着力会减弱,也容易出现脱落。
2.印刷材料质量不良:印刷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油墨的附着力。
如果印刷材料表面有油脂、污垢或含湿度较大,油墨附着力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脱落。
此外,印刷材料的光滑度、表面张力等也会影响油墨的附着性能。
3.印刷过程参数不合适:印刷过程中的参数设置也会对油墨附着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印刷机的印刷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油墨的附着力。
同样,印刷速度过快或过慢也会对油墨的附着性能产生影响。
4.油墨品质不佳:油墨的品质直接影响其附着性能。
低质量的油墨往往会附着性能较差,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
例如,油墨中添加的颜料粒子过大或分布不均匀,都会影响油墨的附着性能。
5.表面处理不当:在印刷前,印刷物表面的处理也是影响油墨附着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例如,对一些特殊材料的表面,如涂层纸或塑料薄膜,需要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以提高油墨的附着力。
总结起来,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主要包括油墨粘度不合适、印刷材料质量不良、印刷过程参数不合适、油墨品质不佳,以及表面处理不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调整油墨的配方和粘度、优化印刷材料的表面状况、调整印刷过程参数并选择高质量的油墨产品。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印刷设备也是重要的,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印刷质量。
丝印油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发泡:缘由是印刷粘渡过高,枯燥过快,版与承印物有离开过急,版面不良,油墨自身有问题等要素所形成,可接纳响应办法进行调整,或许添加过量消泡剂以及改换油墨。
2、.堵版:缘由是枯燥过快,印刷速渡过慢,印刷粘渡过高,运用不良及欠妥稀释剂,印刷版面受风吹,油墨细度不及格或带杂质所形成。
应恰当调整枯燥速度,或许改换油墨。
3、针孔:缘由是被印刷体太润滑、印刷面有油脂维护层或带有杂质,油墨自身不良所形成,因而必需对被印刷物外表进行前处置,添加流平剂或许改换优秀油墨。
4、附出力不良:缘由是油墨选择不恰当,前处置不敷充沛;承印物有杂物,枯燥温度工夫缺乏;添加剂、固化剂、催干剂的用量不恰当,双组份油墨叠色印刷时,底色固化过硬等要素所形成。
因为PE、PP、PET、铝箔等资料化学极性相当低或许过于润滑,因而普通都进行电火花、火焰、强酸浸着等处置,以进步印刷面的外表张力。
双组份油墨的墨膜固化后,因为化学反响效果,交联成致密性特强墨膜,完全固化后的墨膜难于被溶剂所浸蚀,因而叠色印刷时,底色表干后,即可印刷,其他要素可接纳响应办法进行调整。
5、拉丝:缘由是粘渡过高,枯燥过快,油墨所用树脂与溶剂共同 欠妥所形成,应运用适宜溶剂,调整恰当粘度或许改换优秀油墨。
6、迁徙、褪色:缘由是油墨中运用欠妥颜料,特殊是有很多增塑剂软膜,更易发作迁徙,应选用恰当油墨。
7、发白或许印刷面有雾状:缘由是稀释剂含有水份、印刷情况空气湿度大,或许印刷油墨自身不良。
因为印刷面枯燥时,溶剂挥发会接收四周热量,形成部分水蒸气凝结于墨膜
里面或外表形成白雾化,因而应选择恰当枯燥速度或许降低空间湿度,或许改换优质油墨。
引起油墨粉化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

引起油墨粉化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油墨粉化是指印刷过程中,油墨颜料在纸张表面不牢固附着,出现掉粉或产生粉尘的现象。
油墨粉化会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和观感,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原因并采取解决措施。
1.油墨配方问题:油墨的配方中如果含有过多的颜料或树脂,或者颜料与树脂的粒径分布不均匀,都会导致油墨粉化。
此外,油墨中添加的助剂或者助溶剂的选择不当也会引起粉化现象。
2.纸张表面处理不当:纸张表面的润湿性不好或者经过处理的纸张表面不适合油墨的附着,也会导致油墨粉化。
例如,纸张表面含有过多的润湿剂,或者表面粗糙度不均匀等。
3.印刷机设备问题:印刷机的墨胶辊或压印辊表面磨损严重,导致油墨均匀附着不良,易产生粉化现象。
此外,墨盘的温度控制不好,或者墨斗的低压区域通气不良,也会引起油墨粉化。
4.印刷工艺问题:油墨的过程控制不当,如油墨的配制、调色和调节不合理,都会影响油墨的附着性与稳定性,从而导致油墨粉化。
为了解决油墨粉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措施:1.优化油墨配方:在油墨配方中适当调整颜料和树脂的配比,保证粒径分布均匀。
合理选择助剂和助溶剂,避免对油墨粉化产生不良影响。
2.改善纸张表面处理:选择适合油墨附着的纸张,确保纸张的润湿性良好。
避免使用过多的润湿剂,控制纸张表面粗糙度。
3.维护印刷机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印刷机设备,保证墨胶辊和压印辊表面的平整度和磨损程度。
控制墨盘的温度,确保油墨的粘度符合要求。
清洁墨斗,保持低压区域通气畅通。
4.规范印刷工艺:严格控制油墨的配制、调色和调节过程,确保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
对印刷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对油墨附着性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油墨粉化是一个常见的印刷问题,需要从油墨配方、纸张表面处理、印刷机设备和印刷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优化配方、改善纸张处理、维护设备和规范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油墨粉化现象的发生,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观感。
油墨不干、返黏、干版等状况频发,严重影响印刷品质量,如何解决

油墨不干、返黏、干版等状况频发,严重影响印刷品质量,如何解决当印刷中再现油墨不上色、刮不干净、咬(吃或溶)色、不干、返黏、干版、印刷速度开不起来等情况,或印刷品上出现着色力差、附着力低、橘皮色、飞丝、拉毛、挂脏、白点、漏印(涂)等现象时,就可能是你的油墨出了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判断油墨的刮刀适性和转移性凹版印刷版滚筒十油墨刮不干净,印刷品就会出现挂脏、跑墨、刀丝、刀线等现象。
印刷品挂脏和跑墨与油墨调整有关,油墨短暂的分层现象能造成挂脏,油墨黏度高会出现跑墨现象,但与刮刀装置的角度和压力正确、适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只是满版油墨刮不净,用手指摁压处或更换新油墨也刮不净时,才可能是油墨出了问题。
如果更换新油墨后即可刮干净的话,就是油墨中所加的稀释剂出了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更换油墨或稀释剂,并重新调整刮刀。
2、印刷底材的检验油墨出现漏印、白点、橘皮色、附着力差等现象,首先要检测印刷底材的表面张力和静电的大小。
印刷底材的表面张力低于35dyn时油墨附着力差,静电大时会出现橘皮色,油墨干燥过快时形成堵版,印刷品上呈现漏涂和白点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对印刷底材再进行表面和静电处理,给工作场地增加湿度,用慢干溶剂调整油墨。
3、稀释剂的纯度、气味检验稀释剂纯度差,印刷品的溶剂残留会增大,也可能在印刷品上残留气味。
先检查溶剂的纯度,简易的测试方法是:扯200px宽的白纸条放入溶剂内沾湿,然后取出稍用力挥动,观察白纸条上溶剂的干燥速度的快慢和是否变色,然后再嗅门纸条上是否有残留气味。
白纸条挥动8~15下,溶剂挥发干燥为正常,未干燥溶剂挥发速慢,反之挥发速度快。
白纸条变色,除溶剂桶的铁锈外,表明溶剂有问题。
溶剂挥发后嗅之有残留气味则是溶剂纯度不够将原墨与稀释墨在薄膜对刮样,干燥后测试。
原墨的刮样残留大,稀释墨的刮样残留小表示正常,反之稀释的溶剂有问题。
嗅原墨的刮样有残留异味,则油墨有问题。
如果嗅到稀释墨的刮样有异味,证明稀释剂所用的溶剂不纯。
印刷油墨墨色不均原因的分析与排除

印刷油墨墨色不均原因的分析与排除1.油墨质量问题:-油墨种类不当:油墨种类选择不适用于当前印刷机、印版或纸张类型,导致墨色不均。
解决方法:选择适合的油墨种类,优先考虑与印刷条件相匹配的油墨。
-油墨的过期或存储不当:油墨过期或储存条件不佳,导致墨色不均匀。
解决方法:定期检查油墨的保质期,储存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并避免受到阳光直射。
2.油墨传递问题:-油墨传递系统不准确:印刷机的油墨传递系统(如胶辊、凸轮、输墨管道等)存在问题,导致墨色不均。
解决方法:检查和调整印刷机油墨传递系统,确保墨色均匀传递。
-油墨涂布不均:油墨涂布不均匀,可能是印刷机上油墨量调整不当或印刷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方法:调整油墨量,控制印刷速度,保证油墨能够均匀涂布在印版上。
3.印刷机问题:-清洁不彻底:印刷机清洁不彻底,堵塞和积存的油墨会导致墨色不均。
解决方法:定期清洁印刷机,特别是印版和油墨传递系统。
-印刷机状态不良:印刷机存在机件磨损、部件松动等问题,影响油墨传递和墨色均匀性。
解决方法:检查印刷机的状态并进行维护、维修。
4.印版问题:-印版使用时间过长:印版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图案逐渐模糊、墨水容量减少等问题,影响墨色均匀性。
解决方法:定期更换印版,根据印刷需求合理调整曝光时间。
-印版存放不当:印版存放在湿度和温度不适宜的环境中,会导致印版湿度不稳定或变形,影响墨色均匀性。
解决方法:将印版存放在稳定的环境中,避免过湿或过干。
在排除墨色不均的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确定问题的原因,然后逐一排除可能的原因,并进行测试和调整。
同时,定期进行印刷机和印版的维护和保养,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墨色不均的问题。
油墨印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范本模板】

油墨印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一、堵墨,滞墨现象:印品的墨色因为油墨的流动性变差,传墨辊无法完全传递油墨而逐渐变浅.1、问题:油墨的丝头太短和缺乏流动性具体问题分析:连结料中胶质油太多,流质油太少,填充料太多造成流动性差。
解决方法:添加调墨油增加油墨的流动性.2、问题:油墨是有触摸性的,不搅拌便会凝结具体问题分析:油墨搅拌时受到剪切应力的作用,油墨的流动性与剪切应力大小成正比,无外力作用时油墨会凝结流动性变差.解决方法:检查搅拌,使油墨在墨斗内保持流动。
二、油墨干燥速度太慢:普通4色墨印后4-8小时不干,图文内容易擦掉1、问题:油墨的干燥剂含量不足具体问题分析:起不到催化的作用,氧化干燥速度不够快。
解决方法:适量添加干燥剂。
2、问题:油墨中含过多的抗氧剂具体问题分析:阻止油墨的氧化干燥速度。
解决方法:适量添加干燥剂和用干燥性能良好的连结料。
3、问题:油墨中含过多的非干性油或化合物具体问题分析:非干性油或化合物的氧化速度慢,干燥速度慢。
解决方法:调整油墨配方或添加干燥剂.4、问题:纸张的酸性太强具体问题分析:纸张中的酸性物质与干燥剂中的金属物质反应使干燥剂的活性降低.解决方法:印刷前检查纸张控制好PH值.5、问题:纸张太湿具体问题分析:水分过多,吸收渗透慢,影响干燥.解决方法:使用热风送纸或开印前把纸张放在干燥地方,增加纸张存放区的通风。
6、问题:印版水酸性过强具体问题分析:纸张吸收润版水导致PH值过酸影响干燥.解决方法:调整润版水的PH值在合适范围。
三、油墨的粉化:油墨已干燥但一经摩擦即容易化成粉状脱落1、问题:油墨中含粘合剂不足具体问题分析:连结料加入量不足,颜料含量太多,干燥后连结料大部分被吸收不能在颜料表面形成氧化保护层.解决方法:增加连结料的比例,降低油墨浓度,使用干燥快的油墨,干燥后连结料在颜料表面形成保护层.2、问题:油墨的粘性低具体问题分析: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力太小,油墨中的颜料容易脱落。
胶版印刷过程的常见印刷故障及解决方法

胶版印刷过程的常见印刷故障及解决方法胶版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印刷故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胶版印刷故障及其解决方法:1.印版表面出现光点或颗粒状物质: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油墨中含有固体颗粒,或者是印版表面有污染物。
解决方法是检查油墨并进行筛网处理,清洗印版表面。
2.网点锐化不良: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调和油低,网点过细或者油墨流动性差。
解决方法是调整调和油的含量,适当增加油墨的流动性,调整网点大小。
3.印刷品出现横纹或挤出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过量的油墨,印刷压力过大或速度过快。
解决方法是控制油墨的用量,适当降低印刷压力或减慢印刷速度。
4.印刷品颜色不均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油墨颜料分散不均匀,或者是印刷压力不均匀。
解决方法是调整油墨的均匀性,调整印刷压力,确保颜色均匀。
5.印刷品出现脱色或褪色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油墨中颜料含量不足,或者是油墨质量低。
解决方法是增加油墨中颜料的含量,选择质量较好的油墨。
6.印刷品出现模糊不清的字迹: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印刷压力过小,油墨流动性差或印刷速度过快。
解决方法是增加印刷压力,调整油墨的流动性,适当减慢印刷速度。
7.印刷品出现纸张翘曲或皱纹: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纸张湿度不均匀,或者是印版表面湿度不足。
解决方法是调整纸张湿度,确保印版表面有足够的湿度。
8.印刷品出现网点粘连或铺展: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油墨粘度过高,过量的油墨或印版表面过湿。
解决方法是调整油墨粘度,控制油墨的用量,适当调整印版表面的湿度。
9.印刷品出现印痕或抖动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印刷机构调整不良,或者是松紧带传动松动。
解决方法是调整印刷机构,确保印刷机正常工作,检查并紧固松紧带。
10.印刷品出现水墨分离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水和油墨没有完全混合,或者是油墨品质较差。
解决方法是调整水和油墨的混合比例,选择质量较好的油墨。
油墨印刷故障及处理方法!

油墨印刷故障及处理方法!1.印刷品色彩不均匀原因:(1)墨斑:油墨在墨辊上分布不均,导致墨斑现象。
(2)轴向色彩变化:油墨在印版上面的分布不均,导致在不同位置的印刷品颜色不同。
(1)检查墨斑故障:清洗墨辊,确保墨辊表面光滑。
如果墨斑故障严重,可以更换墨辊。
(2)调整印版:使用印刷调色器具调整印版上油墨的分布。
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能需要更换印版。
2.印刷品出现模糊或失真原因:(1)油墨的流动性差,导致印刷品上的文字或图像模糊。
(2)版胶粘度过高。
(1)调整油墨的流动性:可以通过添加稀释剂或墨水调整剂来改善油墨的流动性。
(2)更换版胶:选择合适的版胶,确保版胶粘度适中。
3.墨层不均匀原因:(1)墨辊不平行:墨斑在墨辊上形成,使得油墨分布不均。
(2)制作不均匀的印版。
(1)调整墨辊:确保墨辊平行且干净,并使用调整螺丝来调整墨辊角度。
(2)或者更换印刷机使用新的印刷机。
4.印刷品出现破损或涂层剥离原因:(1)印版老化:印版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印版质量下降,容易出现破损或涂层剥离。
(2)使用不合适的油墨。
(1)更换印版:定期更换印版,确保印版质量。
(2)使用合适的油墨:选择与印版相匹配的油墨,确保印刷质量。
总结:油墨印刷故障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清洗墨辊、调整印版和更换印刷机等。
印刷品色彩不均匀可以通过清洗墨辊和调整印版来解决;印刷品模糊或失真可以通过调整油墨流动性和更换版胶来解决;墨层不均匀可以通过调整墨辊和更换印刷机来解决;印刷品破损或涂层剥离可以通过更换印版和使用合适的油墨来解决。
因此,正确的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油墨印刷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过程中印版表面有一层水膜, 油墨经常在印版上和水膜一起在机械力 的作用下相互接触,如果二相界面上的 界面张力系数在某种因素影响下有所降 低,则微小的水滴就容易渗入油墨,这 样就增加了油墨的乳化程度。所以,供 水量越大,版面水膜越厚,使水和油的 接触量和机会增加,乳化现象越严重。
水和油在静止的状态下基本上是不 相混和的,但在乳化剂和机械力的作用 下,乳化现象就会出现。如果乳化剂取 一定值,则乳化程度随着机械速度的增 加而加重。所以机器速度越快,乳化现 象越严重。除了从提高油墨的抗水性减 少造成乳化的内因外,严格控制版面的 水分在高速机上显得更为重要。
浮脏的出现,一般可通过减少版面 水分,适当增加油墨的粘度,并将墨辊上 乳化的油墨铲去,即可消除浮脏的弊病。 墨辊脱墨的原因及消除 墨辊脱墨是由于“油包水”乳化而 产生。所以各种造成油墨乳化的因素都 是影响墨辊脱墨的基本原因。 由于墨辊二端所对应的部位往往是 印版的空白部分,所以接触的水分更多,
乳化现象较为严重,但最顶端处因铁墨 辊串动的缘故,有一部分时间不与其它 墨辊接触,蒸发的水量也多,乳化程度 相对减少,所以脱墨现象在铁墨辊二端 距离顶部各约1—2厘米处最易发生,只 有在脱墨现象十分严重时,才出现铁墨 辊中部也脱墨。 从金属墨辊和橡胶或塑料墨辊的材 料性质对比可知,金属比绝缘体有多得
的触变性过大,会使墨斗中的油墨不易 转动,影响墨辊的传墨。 (3)流动性 油墨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 像液体一样流动的性能,称为油墨的流 动性。 油墨的流动性关系着油墨能否从容 器中倒出,从储槽中输送到印刷机的墨 斗中,从墨斗中顺利地传递,在印刷机上 良好地分配、传递到版面,以及转印到
承印物上,还影响到印刷的效果。因此, 油墨的流动性由油墨的粘度、屈服值和 触变性决定,与温度也有密切关系。 (4)油墨的干燥 油墨附着在印品上 形成印迹后,从液体或糊状变为固体而 完成。各种油墨中使用的连结料及其配 比是不同的。因此,由连结料的不同而 形成油墨的干燥过程也不同。油墨从印 版转移到印品表面后,油墨中的连结料
一部分产生渗透,与此同时,连结料中 的溶剂开始挥发,有的连结料产生化学 反应与物理反应,从而使承印物表面的 印迹墨层逐渐地增加其粘度与硬度,最 终形成固体的膜层。通常平版胶印油墨 以氧化结膜干燥为主。 胶印油墨的特点之一是油墨的颜色 着色力要高。胶印是间接印刷,印到印 刷品上的油墨印迹很薄,只有很强的着
油墨在印刷中出现的问题
及解决方法
主讲:周伟伟
一、印刷基础知识 1、印刷的定义:(传统定义) 以原稿为依据,利用直接或间接方 法在压力作用下,将印版图文转移到承 印物表面的过程。 广义的印刷:制版、印刷、印后加 工的总称。
2、印刷工艺流程: 原稿—扫描—计算机(调色、排版)— 组版—发版—晒版—印刷—折页—配 页—包封面—裁成品—打包 3、油墨的印刷适性: 油墨是一种由颜料微粒均匀分散在 连接料中,具有一定粘性的流体物质。 油墨的成份主要由颜料、连结料、填料、 附加剂等组成。
多的自由电子,所以有利于亲水基础的 形成。因此在墨辊脱墨时,几乎都是首 先从铁串墨辊开始,特别是下串铁墨辊 与印版间的距离最近,脱墨现象出现最 早。甚至多数情况下,只有铁墨辊产生 脱墨。 当橡胶或塑料墨辊表面有干结的油 墨层时,使其表面失去亲油的吸附性质, 这才可能出现脱墨现象。发现墨辊脱墨,
应该及时处理纠正,否则将会造成墨色 深淡前后不能一致,严重时使版面图纹 得不到正常的墨量供应,因图纹基础裸 露而致图纹溃损,影响印版耐印率和产 品质量。 防止墨辊脱墨的方法是改变墨辊的 材料和严格控制油墨的乳化值,减少油 墨的乳化。工艺操作上一般采用减少版 面供水量,降低润版液的酸性及树胶的
色力才能满足要求。由于印刷速度越来 越快,油墨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干 燥性以及良好的抗水性,所以对油墨中 颜料的耐水性是要求很高的。因此,颜 料溶于水,会产生浮脏。 二、油墨和水的关系 胶印印刷是利用油和水的平衡来达 到印刷的目的,除油墨外,水也是印刷过 程不可或缺的材料。版面水份的大小对
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改变墨斗下墨 量或者增减版面水份都可以改变印迹墨 色的深浅。当然不可能单纯依靠减少水分 来加深墨色,因水分过少会使版面空白 部分起脏;相反水分过大,如单从加大墨 量来解决,则一连串的麻烦都会出现。 墨量改变的同时要注意水量的变化, 同时还要经常保持正确地判别水、墨量 之间的关系,防止发生“墨大水大”这 种
的乳化剂。如其中含有残留的水溶性盐 类物质,吸湿性较强,更易引起乳化。 加入一定量的催干剂,能加速油墨的干 燥速度,但过量后则易引起乳化,反而 降低了油墨干燥的速度。 (4)版面水量及其它的影响 除上述的一些因素影响油墨乳化外, 版面的水量、机器的运转速度、温度等 因素同样对油墨的乳化有一定影响。
浮脏的产生及消除 乳化过于严重时,油墨中含有大量 的水斗溶液,破坏了油墨的结构,粘度 被剧烈降低,墨辊之间的墨层在分离的 瞬间墨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溅于版 面而形成浮脏。水大墨大引起油墨乳化, 特别是易在校版及开印初期时出现。它 与油脏有本质上的区别。
油脏的产生主要是空白部分水量不 足,或空白部分的亲水盐层不稳定及被 破坏,脏污部位有感脂的吸附基础。而 浮脏则在脏污部位无感脂的吸附基础。 日常操作中可根据下列迹象来鉴别浮脏: (1)脏污部位是否能轻易地擦去; (2)脏污部位是否会经常变动; (3)不能用加水、擦树胶及酸液方 法根治,相反会增加浮脏的面积。
油墨的印刷适性:指油墨与印刷条 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 (1)粘度 粘度是阻止流体流动的一 种性质,是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 阻碍其分子间相对运动能力的量度,即 流体流动的阻力。 油墨的粘度与印刷过程中油墨的转 移,与纸张的性质及结构有关。油墨粘度 过大,印刷过程中油墨转移不易均匀,
并发生对纸张拉毛现象,使版面发花; 油墨粘度过小,油墨容易乳化,起脏, 影响印刷产品质量。油墨粘度的大小, 与连结料的粘度、颜料和附加剂的用量、 颜料和附加剂的颗粒大小、颜料和附加 剂在连结料中的分散状况有关。 在印刷过程中对油墨粘度大小的要 求,与印刷机的印刷速度、纸张结构、 环境乳化现象 在胶印生产中油墨和水经常在相互 接触,并受到一定机械力的作用,使水 (或油墨)成为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油 墨 (或水)之中,出现暂时的混和。但 是由于水和油墨互不相溶,这种混和是 不稳定的,它们不久就会聚沉。例如: 用墨刀在墨辊上铲墨时,往往能在墨刀
上发现离析出来的水分。当有第三种物 质存在时,油墨就以液滴形状分散在水 中,或水以液滴形状分散在油墨中,形 成一个分散体系,称做乳状液或乳浊液。 这第三种物质称为乳化剂。如果没有乳 化剂的存在,这种分散体系就不稳定,使 分散体系分为两个液层。 在胶印生产过 程中,由于乳化剂和机械力的作用,结果 使油墨和水在一定程度上互溶了,这种现
象称为乳化现象。 2、影响油墨乳化的因素 生产中有很多因素会加速油墨乳化, 为使油墨的乳化值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 内,减少对生产的危害,必须对影响油 墨乳化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达到 控制最小乳化值的目的。
(1)纸张性质的影响 铜版纸的涂料和胶版纸的胶料都含 有表面活性物质。如果这种表面活性物 质与纸面结合得不牢,在印刷过程中被 橡皮布沾取,通过印版转辗到水斗内, 水斗溶液中溶解了一定数量的表面活性 物质以后,使水斗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 有了降低,这将会同时降低水和油墨分 界面上的界面张力系数,因而促进了油
油墨的粘度与乳化程度成反比关系, 即随着粘度的增大,乳化程度减小,反 之亦然。而油墨的流动度与乳化程度成 正比关系,即流动度增大,乳化程度加 重。 (3)冲淡剂和催干剂的影响 常用的冲淡剂有白墨、白油、维利 油等。其中维利油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铝, 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与水有一定程度
的离解,吸湿性较强。白油的组成由碳 酸镁、硬酯酸、调墨油和水混合而成乳 状液。这种实质上由乳化剂所制备的冲 淡剂当然会促进乳化。所以油墨中如加 入相当数量的该类物质,就很易乳化。 例如深红墨印刷时乳化值较小,但加入 上述的冲淡剂而配制的淡红墨,印刷时 脱墨现象就较严重。 作为催干剂的金属皂类是一种强力
墨的乳化。 版面水量与胶料脱落程度有极大的 关系。所以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版面水 分,减少因纸张的表面活性物质脱落而 加速油墨的乳化。 (2)油墨性质的影响 油墨的酸值是指连结料中所含的游 离脂肪酸的量。油墨的极性常以连接料 的酸值来衡量,游离脂肪酸也是一种表
面活性物质。如果油墨中游离脂肪酸的 含量越多,则油墨的极性越强,对乳化 的影响也就越大。同时,油墨的极性吸 附越强,更需使用较浓的水斗溶液,也 更会促进油墨的乳化。油墨的酸值过高 是促使乳化和脏版产生的原因。 油墨的粘度越大,其内聚力越大。增 加油墨的粘度,能使油墨分子间粘附力增 大,从而增强其抗水能力,减少乳化现象。
用量,印版空白部位相对应的墨斗不能 完全关闭,要有一定的墨量供应,用以 抗拒水分与墨辊的直接接触,并适时将 此部位的旧墨铲除加上微量的新墨。 墨辊脱墨出现后,采用上述的方法 一般是不能解决的,必须将墨辊表面的 无机盐层及胶膜层彻底清除。
谢谢!
2012年4月
(2)触变性 油墨受外力的搅拌,它将 随搅拌的作用由稠变稀,静止以后,油 墨又恢复到原来的稠度的现象叫触变性。 由于油墨有触变性故而当油墨在墨 辊上受到机械的转动作用后,它的流动 性就增大,其延展性增加,使油墨容易 转移。当油墨经印刷转移到纸张后,失 去外力的作用,油墨由稀变稠而不向周 围流溢,形成良好的印迹。但如果油墨
三、油墨乳化的后果 印版在印刷过程中,其表面同时存 在着水斗溶液和油墨。由于制版中各种 理化作用,以及水斗溶液和油墨本身的 特点,形成各自在印版表面产生定向吸 附,并且互相排斥,保证平版印刷的正 常进行。 由于印刷过程中种种因素例如:油 墨、纸张、润版液、催干剂、冲淡剂及
环境温湿度等条件,都存在着促使油墨 乳化的加速,必须加以控制。 油墨乳化将会出现下列结果: (1)体积增加; (2)粘度降低; (3)附着力小; (4)色泽减淡; (5)干燥缓慢; (6)光泽减少; (7)印迹变色; (8)产品粉化; (9)墨辊脱墨; (10)印版花糊; (11)耐印率差; (12)图象平浮; (13)浮脏产生; (14)背面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