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油墨印刷粘度对凹印质量的影响

油墨印刷粘度对凹印质量的影响
解决“飞墨”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是采用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氯化聚丙烯树脂;二是根据印刷情况,适当提高油墨的印刷粘度。
一般来说,油墨的印刷粘度越低,就越不容易产生污版问题,所以在实际印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印刷油墨半占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印刷粘度,堤高印品质量。
二、高速印刷的飞墨问题:
当凹版印刷速度超过20m/min以上时,如果凹印油墨采用了国产的分子量分布很宽的氯化聚内烯树脂,导致印刷油墨的粘度太低,则可能带来“飞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印刷油墨的粘度太低。油墨的内聚力大幅度下降,油墨向印刷刷薄膜转移时,低分子量的树脂很容易被分离出上,在印刷品的空白部分可以看见很小的“墨点”。
油墨印刷粘度对凹印质量的影响?产生污版问题的原因除了与油墨配方本身、刮墨刀的压力和接触角以及印版的质量外,还与油墨的印刷粘度有关。一、版雾问题:
在塑料凹版印刷中,印版辊筒的非印刷面这就是脏版。也叫雾版。产生污版问题的原因除了与油墨配方本身、刮墨刀的压力和接触角以及印版的质量外,还与油墨的印刷粘度有关。
如油墨印刷粘度太高,油墨的粘性就变大,在印版的高速运动下,油墨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冲击着刮墨刀。这样刮墨刀就很难将非图文部分的油墨顺利地刮掉,版污因此产生。
如果油墨中的颜料在油墨体系中分布得不均匀,或者油墨中的树脂未能将颜料颗粒很好地包裹,这样颜料颗粒之间会重新聚集。形成人的颜料团体(既返粗现象)这些较大颗粒在印刷中极易形成线状或条状刀线。

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

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

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脱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影响印刷质量和印刷效果。

下面将探讨导致油墨印刷脱落的一些主要原因。

1.油墨粘度不合适:油墨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粘度,以确保其能够均匀地附着在印刷物上。

如果油墨粘度过高,油墨可能会过分厚涂在印刷物表面,容易导致脱落。

反之,如果油墨粘度过低,油墨与印刷物之间的附着力会减弱,也容易出现脱落。

2.印刷材料质量不良:印刷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油墨的附着力。

如果印刷材料表面有油脂、污垢或含湿度较大,油墨附着力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脱落。

此外,印刷材料的光滑度、表面张力等也会影响油墨的附着性能。

3.印刷过程参数不合适:印刷过程中的参数设置也会对油墨附着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印刷机的印刷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油墨的附着力。

同样,印刷速度过快或过慢也会对油墨的附着性能产生影响。

4.油墨品质不佳:油墨的品质直接影响其附着性能。

低质量的油墨往往会附着性能较差,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

例如,油墨中添加的颜料粒子过大或分布不均匀,都会影响油墨的附着性能。

5.表面处理不当:在印刷前,印刷物表面的处理也是影响油墨附着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例如,对一些特殊材料的表面,如涂层纸或塑料薄膜,需要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以提高油墨的附着力。

总结起来,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主要包括油墨粘度不合适、印刷材料质量不良、印刷过程参数不合适、油墨品质不佳,以及表面处理不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调整油墨的配方和粘度、优化印刷材料的表面状况、调整印刷过程参数并选择高质量的油墨产品。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印刷设备也是重要的,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印刷质量。

浅析油墨黏性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浅析油墨黏性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40/ i 0r n m 下旋转I i时的测量值作为油墨的黏性值。 mn
另 外 , 油 墨 黏 性 的 大 小 也 可 用 经 验 法 加 以 判
皮 布与承 印物 之 间进 行 的 ,并且 在 整个 分 布 与转移
的 瞬 间 都 是 极 薄 的 墨 层 状 态 进 行 的 。 油 墨 层 能 否 在 不 同 的 物 质 表 面 均 匀 地 分 布 和 转 移 , 除 去 机 械 力加 压 分 布 和 强 制 分 离 外 ,在 油 墨 层 分 离
层 中的白色粉质颗粒拉掉 ,这种现象叫脱粉 ;对于 非涂料纸张 ,如果油墨黏性过大 ,墨膜在和纸张接
触进 而 墨层 分离 的过 程 中容 易把纸 张 表 面个 别短 小 的植 物纤 维 拉掉 ,这种 现 象 叫拉 毛 。除 了脱 粉和 拉 毛这 两种 印 刷故 障外 ,纸张 表 面还 容 易产 生被 成 片 分 离 或分 层 的剥 纸 现象 。 图3 I - 、图 3 2 图3 3 —、 — 显
示 了这 些现 象产 生 的 印刷 故 障 。
2 多色印刷油墨叠印 .
进行 多色 印刷时 ,单色胶 印机 和多色胶 印机
具有不同的印刷特点。单色胶印机 因为印刷时间关
系 ,在叠印上属于湿压 干的印刷方式。前一色印刷
完毕 ,在等 待 下一 色 干燥 的过 程 中油墨 已经 完 成 了 整个 干 燥过 程 ,油 墨 在这 一 过程 中黏性 也 发生 了变 化 ,如 图4 示 。 因此 单 色 胶 印机 印刷 时 要 注 意前 所

色序的油墨黏性最低。对于多色胶印机只
掌握好套印时间 ,其最佳的套 印状态为前一色油墨 黏性值上升为最大时套印效果最好。
多色 胶 印机 属于 湿压 湿 的 印刷 方式 ,湿压 湿 的 F ̄ 方式 是 在前 一 色 油墨 尚未 彻 底 干燥 仍然 处 在 湿 pJ J

油墨不干、返黏、干版等状况频发,严重影响印刷品质量,如何解决

油墨不干、返黏、干版等状况频发,严重影响印刷品质量,如何解决

油墨不干、返黏、干版等状况频发,严重影响印刷品质量,如何解决当印刷中再现油墨不上色、刮不干净、咬(吃或溶)色、不干、返黏、干版、印刷速度开不起来等情况,或印刷品上出现着色力差、附着力低、橘皮色、飞丝、拉毛、挂脏、白点、漏印(涂)等现象时,就可能是你的油墨出了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判断油墨的刮刀适性和转移性凹版印刷版滚筒十油墨刮不干净,印刷品就会出现挂脏、跑墨、刀丝、刀线等现象。

印刷品挂脏和跑墨与油墨调整有关,油墨短暂的分层现象能造成挂脏,油墨黏度高会出现跑墨现象,但与刮刀装置的角度和压力正确、适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只是满版油墨刮不净,用手指摁压处或更换新油墨也刮不净时,才可能是油墨出了问题。

如果更换新油墨后即可刮干净的话,就是油墨中所加的稀释剂出了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更换油墨或稀释剂,并重新调整刮刀。

2、印刷底材的检验油墨出现漏印、白点、橘皮色、附着力差等现象,首先要检测印刷底材的表面张力和静电的大小。

印刷底材的表面张力低于35dyn时油墨附着力差,静电大时会出现橘皮色,油墨干燥过快时形成堵版,印刷品上呈现漏涂和白点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对印刷底材再进行表面和静电处理,给工作场地增加湿度,用慢干溶剂调整油墨。

3、稀释剂的纯度、气味检验稀释剂纯度差,印刷品的溶剂残留会增大,也可能在印刷品上残留气味。

先检查溶剂的纯度,简易的测试方法是:扯200px宽的白纸条放入溶剂内沾湿,然后取出稍用力挥动,观察白纸条上溶剂的干燥速度的快慢和是否变色,然后再嗅门纸条上是否有残留气味。

白纸条挥动8~15下,溶剂挥发干燥为正常,未干燥溶剂挥发速慢,反之挥发速度快。

白纸条变色,除溶剂桶的铁锈外,表明溶剂有问题。

溶剂挥发后嗅之有残留气味则是溶剂纯度不够将原墨与稀释墨在薄膜对刮样,干燥后测试。

原墨的刮样残留大,稀释墨的刮样残留小表示正常,反之稀释的溶剂有问题。

嗅原墨的刮样有残留异味,则油墨有问题。

如果嗅到稀释墨的刮样有异味,证明稀释剂所用的溶剂不纯。

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

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

油墨印刷脱落的原因
1.材料表面不光滑。

如果材料表面不光滑,油墨就无法完全附着在材料上面。

这种情况通
常发生在纸张或其他粗糙的材料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使用一
些辅助工具,比如涂布剂或增强剂。

2.油墨质量问题。

油墨的质量是影响印刷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墨的质量不好,
如过于稠密或过于稀薄,不仅会影响印刷的品质,还可能会导致油墨脱落。

因此,必须确保使用高质量的油墨。

3.气温和湿度问题。

气温和湿度变化会对油墨印刷产生影响。

在潮湿的天气下,油墨可能
会因为水分的引入而变得稀薄,而在干燥的天气下,则可能会变得过于浓稠。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油墨脱落,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气温和湿度条件。

4.印刷方式问题。

印刷方式是另一个影响油墨印刷脱落的因素。

选择适合材料和印刷任
务的印刷方式,可以提高印刷品质和稳定性。

例如,激光印刷能够提供更
好的色彩覆盖和稳定性。

5.定制要求问题。

一些定制要求可能会提高油墨印刷脱落的风险。

例如,如果在某个具
体材料上印刷出一些复杂的图案或文本,那么油墨印刷可能会变得复杂,
从而导致质量下降或脱落。

6.保存和维护问题。

总之,还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导致油墨印刷脱落。

只有当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时,才能建立更高效和持久的印刷品质。

丝印油墨的影响印刷因素及其优化方法是什么

丝印油墨的影响印刷因素及其优化方法是什么

丝印油墨的影响印刷因素及其优化方法是什么丝印油墨是印刷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在任何类型的表面上印刷图案和文字。

丝印油墨的唯一问题是,在印刷过程中,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实现更高效的印刷,需要找到影响丝印油墨表现的因素,并通过一些适当的优化方法来改善它们。

第一,涂料的选择对印刷效率的影响涂料的选择是影响印刷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和质量的涂料会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因此,选择涂层的质量是影响印刷过程的关键指标之一。

好的涂料可以提供良好的粘附力并快速干燥,这可以保证良好的印刷效果。

对于不同的印刷材料和表面,涂料的选择也会不同。

此外,涂料的颜色选择也可能影响印刷质量。

深的颜色需要更多的涂料才能印刷出良好的效果,而浅色则需要更少的涂料。

因此,在选择涂料和颜色方面需要仔细考虑和权衡各个因素。

第二,丝网的尺寸对印刷效果的影响丝网的尺寸也会影响印刷质量和效率。

丝网的网孔大小取决于印刷品的要求、涂层的粘度和颗粒大小等因素。

较小的网孔可以提供更细腻的图案,但也会降低印刷的效率。

因此,在选择丝网尺寸时,需要考虑到印刷工艺的整个流程,寻找一个均衡的平衡点。

第三,基板的表面质量对印刷效果的影响基板的表面质量是影响丝印效果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油墨能否粘附到表面上。

如果表面平整,则会获得更平滑的印刷品,但如果存在凹凸不平,将会使印刷的精度降低。

因此,必须对材料表面做出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

第四,气候条件对印刷效果的影响气候条件也会对印刷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室内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将影响油墨的流动性和干燥时间。

如果印刷作业中湿度低,油墨干燥时间短,印刷品会出现裂纹,如果湿度高,油墨干燥时间慢,时间周期不稳定等等问题。

因此,在气候条件下进行印刷作业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涂料的成分和配方,以确保印刷的质量。

第五,优化丝印油墨的方法为了优化丝印油墨性能,可以考虑以下方法:•选择合适的涂料,确保涂层的品质足够高,并且满足印刷要求。

油墨工作总结

油墨工作总结

油墨工作总结
油墨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它在许多行业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包
括印刷、绘画、制图等。

在这些领域中,油墨的质量和使用技巧对最终成品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油墨工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希望对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有所帮助。

首先,油墨的选择对于最终成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油墨适用于不同
的材料和工艺,因此在选择油墨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使用场景和要求。

同时,油墨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色彩饱和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在选择油墨时需要注意其成分和质量标准。

其次,油墨的调配和使用技巧也对印刷品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在调配油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印刷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精确的配比,以确保油墨与材料的相容性和印刷效果。

在使用油墨时,需要注意控制油墨的厚度和均匀度,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和质感均匀一致。

最后,油墨工作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油墨中含有化学成分,因此在使用过程
中需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同时,油墨的储存和处理也需要注意防火和防爆,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总的来说,油墨工作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细心的工作,它对印刷品的质量有着直
接影响。

在选择油墨、调配油墨和使用油墨时,需要注意质量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油墨工作有所帮助,让从业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油墨工作的技巧和要点。

油墨的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一)

油墨的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一)

油墨的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一)(一)油墨的色彩表现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油墨的色彩表现性能直接关系到印刷品颜色再现的色饱和度、色相的准确程度。

衡量油墨颜色再现主要有以下四个参数:(1)油墨的色强度又可称为色浓度,是油墨呈色能力的一种表示,它影响到中性灰平衡以及间色、复色的准确再现。

(2)色相偏差率是油墨干扰基本色相的错误吸收量所占相应补色吸收余量的百分率。

(3)灰度是油墨对三个光区共有的吸收量占本应完全反射的色光的比率,也就是油墨对光谱的等量吸收区所占反射密度最大值的百分率。

(4)呈色效率是以油墨实际反射光占理想反射光的百分率来表示,是综合反映油墨选择吸收能力大小的参数。

以上四个参数与选用的颜料的色相、着色力、密度、细度、活性、溶解性、吸油性、遮盖力密切相关。

(二)油墨的流变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油墨的流变性能主要包括黏性、黏度、细度以及黏着性等。

(1)油墨的黏性越大,剥离墨层所需要的力就越大。

由于油墨转移存在不均匀性,如果油墨黏性太大,纸张表面在印刷时就容易被墨膜剥离,即拉毛。

对于油墨黏性太大的情况,一般通过加入稀释溶剂或矿物油来调整。

(2)当粘度过大时,整个油墨体系处于过饱和状态,颜料分散不均匀,出现结团而堆积在一起,导致油墨转移效果及流动性差,这样,颜料就不能顺利地进出网眼,甚至根本不转移。

当粘度过低,表明油墨中有机溶剂含量多,而树脂、颜料等成分相对少,这样使其不能在干燥时结成平滑的面膜层,导致色相暗淡无光,缺乏光泽即色饱和度降低。

(3)油墨印后出现印迹不实,有颗粒状,光泽暗淡,印版耐印率低等现象的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油墨的细度不合适。

油墨的细度在印刷过程中既影响印品的质量,又影响印版的耐印率。

油墨的细度越高,印品网点越清晰、饱满,油墨的浓度越高,着色力越强,印品质量越高。

反之,油墨的细度低,印刷摩擦系数大,油墨分散不匀,易糊版,印版耐印率降低。

(4)油墨的黏着性过大,容易出现拉毛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墨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油墨触变性是印刷工艺的性能之一,它对印刷产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所谓触变性是指油墨在外力和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油墨变稀或变稠、流动性改变的一种现象。

对印刷工艺来说,稳定的产品印刷质量,要求油墨应保持适度而又稳定的流动性。

但是,由于油墨本身固有因素和印刷条件的原因,印刷过程中油墨不可避免会出现“触变”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所以,正确认识油墨的触变性,从工艺、技术上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克服和弥补,减少油墨印刷中触变的程度,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印刷质量。

对油墨触变性的认识在生产工艺实践中,我们发现,一般油墨都具有一定的触变性、共主要表现为油墨一经搅动、摩擦后即变得稀薄,使流动性增大,而把它静放一段时间后,油墨又会恢复到原来那较稠的状态。

如粘度较大的油墨,在外力的搅动下,其凝固状态遭到破坏,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静止状态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凝固状态渐渐增加,当重新开机时就会影响墨斗中油墨的正常流动,甚至出现不能传递现象。

另一方面,油墨在印刷机墨斗和胶辊上,经过转动摩擦,其温度升高,于是流动性、延展性也随之增大,直至转移到印张上后,由于外力消失,其流动性、延展性减少,随之由稀变稠,从而保证印刷墨色的清晰度。

此外,气温低时,油墨就显得稠;反之,油墨就变稀,流动性就增大。

当机器长时间处于停机状态,墨斗中的油墨也会由稀变稠逐渐恢复原状,这些都是油墨触变性的正常现象。

一般在印刷过程中,绝大多数油墨会由稠变稀,其原因是温度变化的因素,如机器升温、墨辊升温、印版升温等造成的。

油墨具有一定的触变性时,有利于油墨顺利、均匀地传送和印刷。

影响油墨的触变性,除上述因素外,主要是由油墨的成分特性所决定的,如采用表面吸附性强的颜料制成的油墨,其触变性就大;油墨中的颜料呈针式和板状粒子的比球状粒子的触变性要大一些;颜料用量大的,其触变性也大,这是由于颜料分子相互吸引而絮凝的缘故;颜料与连结料润湿性差的,油墨的触变性也就大;树脂分子比重大的,油墨触变性也大。

此外,颜料型油墨触变性相对也较大,其原因是油墨中颜料含量过多和颜料质量差,如润湿性较差,相对密度小而使油墨的着色力低等。

还有当油墨中连结料过少,粘度太小等原因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油墨触变性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可以说,油墨触变性不适
对印刷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印刷过程中,特别是在气温低、机器速度慢的情况下,墨斗中的油墨常常出现输送不顺畅、供墨不正常现象、造成印品的墨色越来越淡,影响了印刷墨色的稳定,这是油墨触变性差的主要表现。

对此,要注意经常去搅拌墨斗中的油墨,使它保持连续、均匀的流动性,确保产品的墨色质量。

有的油墨在传送过程事中,由于触变性过大,在其出现触变现象之前它的粘度较高,印刷时就容易引起堵墨、糊版故障。

所以,有的印刷机在墨斗中装有搅拌器,将油墨搅拌使其“触变”而改善油墨的流动状况,降低油墨的粘度,以防止油墨堵版、糊版现象的出现。

对油墨触变性过大,印刷过程中的油墨越来越稀,印品墨色越印越淡,几乎无法调整的,这种油墨就不适合用于印刷实地满版的印品,印刷时应注意这个问题。

控制油墨触变性的工艺技术措施印刷要求油墨具有适当的触变性,油墨触变性过大过小都会对印刷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油墨的触变性主要是由它的材料特性决定的,但是如前面所讲的,印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油墨的触变性。

所以,当油墨固有的触变性无法实现正常的印刷时,可通过工艺技术措施进行相应的控制。

如在印刷时可根据印机的特点和气温的高低情况,调整好适度的油墨流动性。

当印刷速度低,气温低的情况下,由于油墨触变性小,其流动性也小,不利于均匀地传墨和着墨,这时可将油墨适当调稀一点,以适应印刷工艺的要求。

为了防止油墨过多的“触变”,给印刷带来的不良影响,要控制好印刷工艺条件,使油墨的触变性控制在印刷适性范围内,一是尽量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印刷,给生产车间安装空调设备。

如果条件有限的话,当气候干燥、风大的情况下,可将车间的门窗关闭,以防止油墨变稠、变粘;二是在油墨本身触变性过大的情况下,要尽量将印刷速度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以减少因机器摩擦系数大,使油墨温度升高,从而使油墨变稀;三是在不影响版面均匀、充分上墨的条件下,要尽量减少机器上的墨辊使用枝数,以降低印刷时的摩擦系数;四是调整好机器上的墨辊、水辊位置,防止因墨辊与墨辊间、墨辊与版面间或水辊与版面间接触过紧,摩擦系数大引起异常温升而使油墨变稀;五是控制好墨斗辊转动时的行程,若墨斗辊转动行程大,升温也就高,油墨也容易变稀。

因此在印刷速度高的情况下,墨斗辊的转动行程要尽量调小一点,而通过把墨斗钢片与墨斗辊的间隙适当调大一点,来满足印刷供墨要求;六是凸版(包括柔性版)印刷版面大的情况下,印刷速度相应要控制低一些,以减少摩擦升温;七是要合理选择印刷油墨,印刷网线版要求油墨的触变性略大一
点,而印刷大面积实地版的油墨的触变性要略小一些,这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印刷质量。

综上所述,油墨触变性对印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影响油墨触变性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

所以,正确认识油墨的触变性及其相关因素,在印刷时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进行适当的控制,使油墨在印刷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对有效地避免这样或那样的印刷质量弊病的产生,提高印刷效率和产品印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