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必备盖梁受力验算书(穿芯棒)实例
中铁西一大桥盖梁穿钢棒法计算书(竹胶板)

盖梁穿心钢棒法受力分析计算书2一、设计荷载1、钢筋砼自重盖梁钢筋砼自重统一按15.15m×1.8m×1.8m计算。
每个盖梁设计砼方量V=45.9m³,钢筋砼每方按25KN/m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砼自重G=45.9×25=1147.5KN,盖梁长15.15m,均布每延米荷载为q1=1147.5/15.15=75.74KN/m2、盖梁组合钢模板及连接件重量为9吨。
组合钢模板自重G=9000×9.8/1000=88.2KN均布每延米荷载q2=88.2/15.15=5.82kN/m3、底模下横向10×10cm的方木单根长度按10m计算,6kg/m,纵向间距0.2cm,共9排。
方木自重G=6×10×9×9.8/1000=5.29KN均布每延米荷载q3=5.29/15.15=0.35kN/m4、[12槽钢按照30cm间距布置,需要44根槽钢,每根长1.8m。
[12槽钢自重G=44×1.8×12.318×9.8/1000=9.56KN均布每延米荷载q4=9.56/15.15=0.63KN/m5、I56a工字钢每个盖梁设置2根,单根长16m。
工字钢自重G=2×16×106.316×9.8/1000=33.34KN均布每延米荷载q5=33.34/15.15=2.2KN/m6、施工荷载(1)小型机具、施工人员、邻边防护按1500kg计算,G=1500×9.8/1000=14.7KN均布每延米荷载q6=14.7/15.15=0.97KN/m(2)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q7=4*1=4KN/m(按最大垂直模计算)(3)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8=8*1=8KN/m(8为容量为lm³~3m³的运输器具)7、荷载分项系数P二、受力模型1、10×10cm方木10×10cm方木分布梁直接承受底模以上的自重,方木均匀分布在[12槽钢上,间距20cm布置,按简支梁计算,如下图:2、[12槽钢[12槽钢分布梁直接承受底模以上的自重,[12槽钢分布在圆柱两侧的56a 工字钢上,两工字钢主梁紧贴圆柱,间距按圆柱直径150cm,故[12槽钢分布梁计算跨径为150cm,盖梁底宽为180cm,分布梁两端各悬臂15cm,悬臂有利跨中受力,不计悬臂部分,按简支梁计算,实际偏安全,如下图:分布梁受力模型3、I56a工字钢工字钢主梁承受由每根[12槽钢分布梁传来的重力,按均布荷载考虑,两根工字钢各承受一半的力,工字钢搭在两圆柱预埋的钢棒上,故工字钢计算跨径为两圆柱中心的间距,取为9.05m,按两端外伸悬臂计算。
总工必备盖梁受力验算书(穿芯棒)实例

盖梁悬空支架结构验算书(穿钢棒法)盖梁悬空支架结构验算书(穿钢棒法)一、工程概况2#大桥上部构造采用9×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桥面连续,共三联。
基础及下部构造采取桩柱式,桩基直径1.5m,桥墩采用双柱式墩,直径1.4m,盖梁尺寸2.0m×1.6m×8.95m,全桥共计8个盖梁。
二、总体施工方案因本桥盖梁高度较低,拟采用在墩柱上预留孔穿钢棒搭设支承平台施工。
盖梁尺寸为2.0m×1.6m×8.95m(宽×高×长),底宽1.7m。
盖梁简图如下:三、支承平台布置盖梁施工支承平台采用在两墩柱上各穿一根2m长φ90mm钢棒,上面采用墩柱两侧各一根11m长I40b工字钢做横向主梁,搭设施工平台的方式。
主梁上面安放一排每根3m长的[10槽钢,间距为40cm作为分布梁。
分布梁上铺设盖梁底模。
传力途径为:盖梁底模——纵向分布梁([10槽钢)——横向主梁(40b工字钢)——支点φ9cm钢棒。
如图:四、计算依据及采用程序本计算书采用的规范如下: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五、计算参数1.主要材料1)[10槽钢截面面积为:A=1274.8mm2截面抵抗矩:W=39.7×103mm3截面惯性矩:I=198×104mm4弹性模量E=2.1×105Mpa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215Mpa。
2)I40b工字钢横向主梁采用2根I40b工字钢,横向间距为140cm。
截面面积为:A=9411.2mm2,X轴惯性矩为:I X=22800×104mm4,X轴抗弯截面模量为:W X=1140×103mm3,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215Mpa。
3)钢棒钢棒采用φ90mm高强钢棒(A45),截面面积为:A=3.14×452=6358.5mm2,惯性矩为:I=πd4/32=3.14×904/32=643.8×104mm4截面模量为:W=πd3/32=7.15×104mm3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5Mpa。
盖梁钢棒法计算书

盖梁施工钢棒法计算书 附表1一、施工总荷载薄壁墩盖梁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薄壁墩盖梁尺寸示意图盖梁模板施工体系选用墩身预埋PVC 管并插入钢棒,其钢棒中心距边缘30cm 。
上置千斤顶,I45a 工字钢作纵梁,纵梁上放置[18a 槽钢支撑悬臂端模板的三角支架。
具体布置如图2所示。
空心薄壁墩工字钢纵梁槽钢横梁角钢三角支撑盖梁Ф钢棒图2 盖梁结构示意图施工荷载包括:平台及盖梁模板自重,钢筋混凝土重量,施工人员及设备重量,灌注砼时振捣产生的冲击力等。
施工平台包括:墩身预埋PVC 管,采用φ95mm 钢棒4.6m*2根,两边露出各80cm ;钢棒上安装牛腿,架设I45a 工字钢2根作为纵梁,每根12.6m ,形成支撑纵梁以承受盖梁施工荷载,并通过调整横梁下的木楔调整盖梁横坡;支撑平台横梁拟采用[18a 槽钢作为横梁,每根长4.6m,在悬臂部分按照(4@50+30)cm等间距布置,共需12根。
因空心薄壁墩墩顶实心段承担了大部分盖梁自身荷载,浇筑时只有悬臂部分荷载和混凝土流动对悬臂部分倾斜模板产生的侧压力由支架承担,故盖梁悬臂部分加上挡块按照(均布荷载+集中力)计算(取钢筋砼与模板共同容重取γ=26kN/m3,其中变截面段按照线性荷载计算,安全系数恒载乘以系数1.2,活载乘以1.4):变截面段:q1=26*1*3.2/2-26*2*3.2/2=(41.6-83.2)kN/m悬臂等截面段:q2=26*2*3.2/2=83.2kN/m墩顶前后悬出段(包括钢筋砼与侧模板,全部作用于纵梁跨中部位):q3=0.1*2*25+ [11.1 *1+(11.1+6.5)*1/2]*130*9.8/1000/6=9.2kN/m 挡块集中力:F1=0.3*0.5*(3.2-0.03*2)*26/2=6.1kN施工人员、运输工具、堆放材料荷载:q4=2.5KN/m2*3.2m/2=4kN/m下料冲击、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主要指对悬臂端倾斜模板底模的冲击荷载的竖向分力):q5=2.0kPa*3.2m/2=3.2kN/m;横梁自重(一端,查结构计算手册:[18a槽钢质量为20.17Kg/m)加悬臂端三角支撑荷载(一端,不考虑变形,L75*75*7角钢质量7.4kg/m):q6=(7.4kg/m*45m*9.8/1000/2.1m+20.17*4*6*9.8/1000/2.1)/2=1.91kN/mA3钢容许弯曲应力=1.25*[σ]=1.25*145MPa=181 MPa容许剪切应力=1.25*[τ]=1.25*85MPa=106 MPa16Mn钢容许弯曲应力=1.25*[σ]=1.25*210 MPa=262.5 MPa容许剪切应力=1.25*[τ]=1.25*120 MPa=150 MPa弹性模量E=2.1*105Mpa二、横梁计算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176表8-5注,支架属于临时结构,其强度设计采用容许应力法,并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且根据表8-9,其提高系数k=1.25。
盖梁穿心钢棒法施工方案讲解学习

盖梁穿⼼钢棒法施⼯⽅案讲解学习盖梁穿⼼钢棒法施⼯⽅案⼀、⼯程概况本互通位于巴中市境内,⽤以连接省道S101与⼴巴⾼速公路连接线。
L:LK0+088.981~LK1+300;A:AK0+452.648~AK1+228.632B:BK0+052~BK0+690.73C:CK0+125.104~CK0+638.066D:DK0+081.114~DK0+334.182道路长度:共计3391.763L主线桥1座,桥长138.1m,孔跨形式为(2×16+2×20)+(20+25+25)m的装配式预应⼒砼T梁A主线桥1座,桥长135.1 m,孔跨形式为(3×20)+(2×20+2×17)m的装配式预应⼒砼 T梁B主线桥1座,桥长111 m,孔跨形式为6×16m的装配式预应⼒砼T梁C匝道桥2座,分别为:C匝道1号桥,桥长91 m,孔跨形式为5×16m的装配式预应⼒砼T梁;C匝道2号桥,桥长76 m,孔跨形式为3×20m的装配式预应⼒砼T梁;A与L相交处设置⼗字形平⾯交叉。
⼆、盖梁施⼯⽅案墩柱混凝⼠施⼯到距墩柱顶90㎝⾼度时与桥的纵向位⼦两根墩柱各预埋⼀根直径为160㎜PVC管,作为盖梁⽀架的⽀撑铜棒预留孔,在⽀架安装时穿铜棒⽤,承重⽀承采⽤两根φ100mm穿⼼钢棒,在钢棒上架设两根I45⼯字钢.在I45⼯字钢上铺150×150㎜⽊⽅和⽊楔调整⽀架平整,安装底模,钢筋制安,砼浇注。
盖梁简图如下:三、⽀架、模板安装1、⾸先⽤吊车加吊篮把两根φ100mm直径长2m钢棒穿⼊左右两个墩柱预埋孔内(顺桥⽅向),然后再把两根I45⼯字钢吊放在墩柱两边穿出的钢棒上。
2、且在墩柱的左、右柱50cm处⽤⼿拉葫芦使两⼯字钢夹紧墩柱形成整体。
3.在两根I45⼯字钢上铺150×150㎜⽊⽅和⽊楔调整⽀架平整,控制底模。
4、模板吊装时,先从墩柱处的两个半圆模板开始安装,向盖梁跨中依次安装,最后安装两端的斜板。
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二)

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实施背景:在建筑和桥梁结构中,梁是承载和传递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自然灾害或设计缺陷等原因,梁可能会出现裂缝、变形或承载能力下降的问题。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对梁进行加固和修复。
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可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工作原理: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梁的底部钻孔,并注入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形成一根穿过梁的钢筋混凝土柱。
这个钢筋混凝土柱可以增加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此外,钢筋混凝土柱还可以通过与梁的连接,提高整个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实施计划步骤:1.调查和评估:对梁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需要加固和修复的梁的位置和数量。
2.设计方案:根据梁的情况和需要加固的要求,设计盖梁穿心棒的数量、位置和尺寸。
3.施工准备: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钻孔机、钢筋和混凝土等。
4.钻孔和注浆:在梁的底部进行钻孔,并注入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形成穿过梁的钢筋混凝土柱。
5.连接和固定:通过连接件将钢筋混凝土柱与梁连接,并进行固定,以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6.检测和验收:对加固和修复的梁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适用范围: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梁,包括混凝土梁、钢梁和木梁等。
它可以用于建筑和桥梁结构中的梁加固和修复。
创新要点: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的创新要点包括:1.使用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通过使用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可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穿过梁的钢筋混凝土柱:通过形成穿过梁的钢筋混凝土柱,可以增加梁的整体稳定性。
3.连接和固定:通过连接件将钢筋混凝土柱与梁连接,并进行固定,以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预期效果:预期效果包括:1.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增加整个结构的整体稳定性;3.延长梁的使用寿命;4.减少梁的维修和维护成本。
达到收益:通过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收益:1.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3.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
盖梁施工方案穿钢棒

盖梁施工方案穿钢棒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永川区大峰路与渝隆路连接线工程盖梁悬空支架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目录一、工程概况大涧口大桥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大峰路与渝隆路连接线上,桥梁跨越两条铁路和小安溪河,桥下净空较大,最大高差有20多米,桥跨组合长度为=,桥梁跨径组合方案采用两联(4x30m+(5x30)m预应力砼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桥墩采用矩形盖梁柱式墩,桩基础,钻孔桩基础,0号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台,桩基础,9号桥台重力式实体桥台,明挖扩大基础二、总体施工方案因本桥盖梁高度较高,采用满堂支架施工盖梁耗时长、占用大量钢管扣件等周转材料、不经济。
拟采用在墩柱上预留孔穿钢棒搭设支承平台施工。
大涧口大桥1#-3#桩和5#-8#桩盖梁、中系梁自重均小于本方案,其方案均可参照本方案施工。
4#桩盖梁尺寸为××11m(宽×高×长)。
盖梁简图如下:三、支承平台布置盖梁施工支承平台采用在两墩柱上各穿一根3m长φ10cm钢棒,上面采用墩柱两侧各一根12m长56b工字钢做横向主梁,搭设施工平台的方式。
主梁上面安放一排每根4m长的工型钢,间距为40cm作为分布梁。
分布梁上铺设盖梁底模。
传力途径为:盖梁底模——纵向分布梁(工)——横向主梁(56b工字钢)——支点φ10cm钢棒。
如下图:四、计算依据及采用程序本计算书采用的规范如下: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其他现行相关规范、规程五、计算参数1.主要材料1)工截面面积为:A=1811mm2截面抵抗矩:W=×103mm3截面惯性矩:I=488×104mm4弹性模量E=×105Mpa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215Mpa。
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四)

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一、实施背景在建筑工程中,梁是承重构件之一,起到支撑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梁的受力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梁的弯曲或变形,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盖梁穿心棒工程方案。
二、工作原理盖梁穿心棒是一种通过在梁的顶部加设穿心棒来增强梁的受力性能的方法。
穿心棒通常由钢筋制成,通过在梁的两侧固定,使其与梁形成一体化的结构。
这样,当梁受到荷载时,穿心棒可以承担部分荷载,从而减轻梁的受力,提高梁的抗弯能力和承载能力。
三、实施计划步骤1.确定实施范围: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和梁的受力情况,确定需要进行盖梁穿心棒工程的梁的范围。
2.设计穿心棒方案:根据梁的尺寸和受力要求,设计穿心棒的数量、尺寸和布置方式。
3.准备材料和设备:根据穿心棒方案,准备所需的钢筋材料和固定设备。
4.进行施工:按照穿心棒方案,将穿心棒固定在梁的顶部,确保穿心棒与梁形成一体化的结构。
5.进行验收和测试:对安装完成的盖梁穿心棒进行验收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四、适用范围盖梁穿心棒工程适用于需要增强梁的受力性能的建筑工程,特别是对于跨度较大、荷载较大的梁,效果更为显著。
同时,盖梁穿心棒工程也适用于已经出现梁变形或弯曲的建筑结构,可以通过加设穿心棒来修复梁的受力状态。
五、创新要点1.穿心棒的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穿心棒设计,可以使其与梁形成一体化的结构,提高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2.施工工艺的优化: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六、预期效果1.提高梁的抗弯能力和承载能力,增强梁的受力性能。
2.减轻梁的变形和弯曲,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降低梁的维修和加固成本,延长梁的使用寿命。
七、达到收益通过盖梁穿心棒工程,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梁的变形和弯曲,降低维修和加固成本,延长梁的使用寿命,从而为建筑工程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盖梁穿心棒方案

盖梁(穿心棒法)首件施工方案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神池至岢岚高速公路TJ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6年5月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基本概况 (1)2、施工准备情况 (1)二、人工、材料、机械设备配置 (1)(1)人员 (1)(2)材料 (2)(3)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3)三、质量控制要点 (3)3.1质量目标 (3)3.2实测项目 (3)3.3质量关键环节施工控制措施 (4)3.4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5)四、工期计划 (6)五、首件工程施工程序 (6)六、施工工艺流程 (7)6.1施工准备 (7)6.2安全爬梯搭设 (7)6.3穿心棒的安装 (8)6.4底模安装 (8)6.5钢筋加工、运输及整体吊装 (8)6.6侧模安装 (10)6.7混凝土浇筑 (10)6.8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11)七、施工注意事项 (11)八、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2)8.1质量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 (12)8.2安全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 (14)8.3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 (17)一、工程概况1、工程基本概况桩号部位:K29+605右所大桥左幅1#盖梁所属单位工程::K29+605右所大桥所属分部工程:1#墩基础及下部构造包含分项工程或工序:钢筋加工及安装、砼浇筑工程数量现场采用水车进行运水,用塑料桶进行存放。
现场临时用电采用临时放电机。
施工便道由水泥便道与砂砾硬化便道想结合,满足施工需求。
现场已完成场地布置,并进行标准化施工,安放相应的工程质量、安全标示标牌,做好临边防护措施。
项目部已于2016年导线测量,并依据较近的导线水准点对施工部位进行测量。
二、人工、材料、机械设备配置(1)人员根据本工程的工期及质量要求,我部对劳动力需求进行了合理组织,具体安排如下:现场负责人:曾鹏现场技术员:赵夕阳安全员:潘保宏施工班组:模板工4人,混凝土工3人,钢筋工人5人,合计12人。
第1天投入模板工4人,第2天至第3天投入钢筋工5人,第4天投入模板工4人,第5天投入混凝土工3人,第6天投入模板工4人,第7天至第13天投入混凝土工2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梁悬空支架结构验算书(穿钢棒法)
盖梁悬空支架结构验算书(穿钢棒法)
一、工程概况
2#大桥上部构造采用9×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桥面连续,共三联。
基础及下部构造采取桩柱式,桩基直径1.5m,桥墩采用双柱式墩,直径1.4m,盖梁尺寸2.0m×1.6m×8.95m,全桥共计8个盖梁。
二、总体施工方案
因本桥盖梁高度较低,拟采用在墩柱上预留孔穿钢棒搭设支承平台施工。
盖梁尺寸为2.0m×1.6m×8.95m(宽×高×长),底宽1.7m。
盖梁简图如下:
三、支承平台布置
盖梁施工支承平台采用在两墩柱上各穿一根2m长φ90mm钢棒,上面采用墩柱两侧各一根11m长I40b工字钢做横向主梁,搭设施工平台的方式。
主梁上面安放一排每根3m长的[10槽钢,间距为40cm作为分布梁。
分布梁上铺设盖梁底模。
传力途径为:盖梁底模——纵向分布梁([10
槽钢)——横向主梁(40b工字钢)——支点φ9cm钢棒。
如图:
四、计算依据及采用程序
本计算书采用的规范如下: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五、计算参数
1.主要材料
1)[10槽钢
截面面积为:A=1274.8mm2
截面抵抗矩:W=39.7×103mm3
截面惯性矩:I=198×104mm4
弹性模量E=2.1×105Mpa
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215Mpa。
2)I40b工字钢
横向主梁采用2根I40b工字钢,横向间距为140cm。
截面面积为:A=9411.2mm2,
X轴惯性矩为:I X=22800×104mm4,
X轴抗弯截面模量为:W X=1140×103mm3,
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215Mpa。
3)钢棒
钢棒采用φ90mm高强钢棒(A45),
截面面积为:A=3.14×452=6358.5mm2,
惯性矩为:I=πd4/32=3.14×904/32=643.8×104mm4
截面模量为:W=πd3/32=7.15×104mm3
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5Mpa。
2.设计荷载
1)砼自重
砼方量:V=25.81m3,钢筋砼按27KN/m3计算,
砼自重:G=25.81×27=696.87KN
盖梁长8.95m,均布每延米荷载:q1=77.9kN/m
2)组合钢模板及连接件0.95 kN/m2,侧模和底模每延米共计4.61m2,
q2=0.95×4.61=4.38kN/m
3)[10槽钢
3m长[10槽钢间距0.4m,每延米2.5根共计7.5米,合计:q3=7.5×0.101=0.758kN/m
4)I40b工字钢
共2根,每根长11米,共重:2×11×73.878kg=1625.3kg
q4=16.253KN
4)施工荷载
小型机具、堆放荷载:q5=2.5 KPa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q6=2 KPa
3.荷载组合及施工阶段
盖梁自重及支架自重均按恒载考虑组合系数1.2,施工荷载按活载考虑组合系数1.4。
3、受力模型
1)[10槽钢分布梁计算模型:
[10槽钢分布梁直接承受底模以上的自重,[10槽钢分布在圆柱两侧的I40b工字钢上,两工字钢主梁紧贴圆柱,间距按圆柱直径140cm,故[10钢分布梁计算跨径为140cm,槽钢全长300cm,分布梁两端各悬臂80cm,悬臂有利跨中受力,不计悬臂部分,按简支梁计算,实际偏安全,如下图
2)工字钢主梁计算模型:
工字钢主梁承受由每根双槽钢分布梁传来的重力,按均布荷载考虑,两根工字钢各承受一半的力,工字钢搭在两圆柱预埋的钢棒上,故工字钢计算跨径为两圆柱中心的间距,取为5.35m,按两端外伸悬臂计算。
如下图
3)钢棒计算模型
钢棒为悬臂结构模型,工字钢紧贴圆柱,故只考虑钢棒受剪,4个支点抗剪截面分担承受上面传来的重力。
四、计算结果
1.[10槽钢分布梁计算
荷载q=1.2×(q1+q2)+1.4×(q5+q6)=1.2×(77.9+4.38)+1.4×
(2.5+2)=105.036KN/m
[10槽钢分布梁布设间距0.4m,单根承受0.4×105.036=42.014KN,盖梁底宽1.7m
则单根槽钢均布荷载q=42.014/1.7=24.714KN/M
计算跨径1.4m
跨中弯矩:M=1/8ql2=0.125×24.714×1.42=6.055KN.M
σ=M/W=6.055/39.7×103mm3=152.5MPa <【215MPa】
挠度:f=5ql4/384EI=5×24.714×1.44/(384×2.1×198)=0.00297m<[f]=l0/400=
1.4/400=0.0035m (满足要求)
a)I40b工字钢主横梁计算
荷载:q=1.2×(q1+q2+q3)+1.4×(q5+q6)=1.2×(77.9+4.38+0.758)+1.4×(2.5+2)=105.946KN/m
I40b工字钢设两根,单根承受q=0.5×105.946=52.973KN/M
计算跨径5.35m
跨中弯矩:M=1/2q lx[(1-a/x)(1+2a/l)-x/l]
=1/2×52.973×5.35×4.475×[(1-1.8/4.475)×(1+2×
1.8/5.35)-4.475/5.35]=103.711KN.M
σ=M/W=103.711/1140×103mm3=90.97MPa<【215MPa】
跨中挠度:f=ql4(5-24a2/l2)/384EI
=52.973×5.354×(5-24×1.82/5.352)/(384×2.1×22800)=
0.00539m=5.39mm<[f]=l/400=5.35/400=13.38mm
悬臂端点挠度:f=qal3(6a2/l2+3a3/l3-1)/24EI
=52.973×1.8×5.353×(6×1.82/5.352+3×1.83/5.353-1)/(24×2.1×22800)=-0.00262m=-2.62mm<[f]=l/400=1.8/400=4.5mm
2.钢棒计算
荷载:q=1.2×(q1+q2+q3)+1.4×(q5+q6)=1.2×(77.9+4.38+0.758)+1.4×(2.5+2)=105.946KN/m
Q=(105.946×8.95+16.253)/4=241.117KN
τ=Q/A=241.117/(6358.5×103)=37.92MPa<[τ]=125Mpa
五、结论
综合以上计算得知,此支架方案能满足施工受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