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赴XX经济区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赴XX经济区经济发展考察报告X月XX日至XX日,我随市党政考察团赴XX经济区,参观考察了扬州、宁波、昆山、义乌、温州、南通、南京等地,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令人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印象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考察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五点:一是气魄大。
所到各市工业园区起点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城市建管品位高,招商引资眼界高,瞄准的是国际标准,体现的是领先精神,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他们发展的大谋划、大手笔和大动作,无不体现他们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快发展、创精品的大气魄。
如XX市通过大力实施“对接南京、依托上海”的发展战略,与XX市共建“国际一流、中国领先”的宁扬化工产业带,积极参与以上海为龙头的XX 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经济发展实现了“运河时代”向“长江时代”的转变。
二是发展快。
长三角地区以全国X%的面积和X.X%的人口,创造了全国XX%的国内生产总值和XX%的财政收入。
江苏省XX市“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达XXX亿元、XXX.X亿元和XXXX.X亿元,与“十五”初相比增长X.X倍、X.X倍和X.X倍。
XX市XXXX年撤县建市,gdp从XX.XX亿元增加到XXX亿元,增长了XX.X倍;财政收入从X.XX亿元增加到XXX.X 亿,增长了 XXX倍。
江泽民同志曾三次视察,称昆山“发展很快,城市很气派”。
三是工业强。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之处就是工业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工业化的进程日新月异,工业化层次堪称一流。
起步之初他们就把发展工业当作重头戏,狠抓不放。
近年来,他们坚持自主创新,通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引进外资项目XXXX个,总投资XXX.XX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项目XXX个,独资企业XXXX个,投资商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XX个国家和地区,世界XXX强有XX家在开发区投资办厂,已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民生用品三大支柱产业,年工业总产值XXXX.XX亿元,财政收入XX.XX亿元。
温州农村资金互助会发展的思考

济合作社 内部 , 由合作 社社 员 自愿入会组成 、 为会 员提供资金融 通服务 的 自我服务组织 。规定此类互助会将按 照“ 生产合作 、 供 销合作 、 信用合作 ” 三位一体 的要求 , 遵循 “ 组织封 闭 、 对象封 锁 、 上 限封顶 ” 和“ 为农性 、 互 助性 、 规范性 ” 的“ 三性要 求” 及“ 有效控 制风 险 、 规范管理运作” 的原则运行 。 其设立实行核准制 , 由各级 农业行 政部 门主管 , 农合联 组织牵头实施 ,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 管 。根据计划安排 , 有关乡镇及涉农街 道将 于年 内率先开展农村 资金互助会试点 , 2 0 1 3年力争总数达到 1 0 0家以上 。 温 州市 供销社( 农合联 ) 在牵头 实施农村 资金互助会组建工 作 中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采 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的合作社优 先、 发起人有公信力优先 、 地方政府 重视 支持优先的“ 三优先 ” 办 法, 推动农村 资金互 助会发展 。第一批试点工作确定 了 1 9家筹 建单位 , 目前 已有 1 4家资金互 助会 正式营业 , 截至 2 0 1 3年 9月 末 ,共 吸收会员 6 8 8 0户 ,入会金 8 3 7 6 . 5 9万元 ,另吸收互助金 4 4 9 9 . 4 6万元 ; 累计发放互 助金 8 7 2笔金额达 1 . 9 3 亿元 。 其 中, 筹 资总额 ( 吸收 的入 会金 与互 助金之 和 ) 在5 0 0万 以下的 5家 ; 筹 资总额在 5 0 0 万 一 5 0 0万 的有 5家 ; 筹资总额 在 1 5 0 0万 以上的 4 家 。从全 市来看 , l 4家资金互 助会 的全 部筹资 总额 已近 1 . 3亿 元 ;从单体来看 ,吸收 、投放 资金 总余额在 2 0 0 0万以上 的有 3 家, 已初步显现运营规模。目前 , 第二批资金互助会 的申报 、 组建 工作 已全 面展开 , 已有 8 0多家合 作社 ( 发起 单位 ) 开展 了申报 , 各 地正在开展联合审查 、 培训 , 积极指导合作社开展筹建 开办 工 作。 从 全市 已正式开业 的农 村资金互助会情况来看 ,主要有 以 下几种 办会 形式 。 一是在单个专业合作社 内部发起 。 以经营大户 为主进行筹 建 , 专 业合作社 社员共 同参与 , 资金规 模较小 , 部 分 资金互 助会与托管银行 协商放大 5 倍金额或 由农信担保公 司担 保 发放互助金 , 如乐清市新科农业专 业合作 社资金互助会 , 占用 费率 8 - 1 0 % 。 ( 月利率 ) 收取 。二是 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起 。如 洞 头县岙仔村股份经 济合 作社以全村村 民为会员 ,从村 股份 经 济 合作社 待分配 集体资 金 中拿 出 3 0 0万 , 作 为人会金 , 以8 . 1 % e 的 占用费率投放渔民羊栖菜 、 海藻等种养 。三是 由多家专业合作 社 联合 发起 。多家专业合作社经过重组 , 重新成立一家专业合作 社 作为发起合作社 , 资金规模较 大 , 如瓯海 区侨 乡花卉专业合作 社资金互 助会 , 吸 收资金规模 4 1 1 6万 , 对社 员 2万元 以 内的小 额互助金实行个 人信用发放 , 占用费率 0 . 4 2 % 。 ; 大额互助金实行 社 员互 保和抵押发放 ,占用费率 0 . 4 2 ~ 0 . 9 3 % 。 。通过 资金互助会 的运行 , 一方 面农户 闲散资金 得到 了利用 , 另一方面有资金需求 的农户会 员能够 以相对较低 的费 用率取得 所需生 产经 营资金 , 发挥 了资金 互助会 会员 之间 的互 助互惠 和便农融 资的作用 , 促 进生产 合作 、 供销合 作 、 信 用合作 “ 三位 一体 ” 各环 节的相 互促 进、 紧密 联合 , 为帮助农户解决备耕生 产 、 种苗投放 、 经 营贩销 等 过程 中的资金 短缺问题起到较好 的作 用 ,在 当地产生 了较大 的 影响。 三、 温 州农村 资金 互助会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 1 . 各 层面的认识与需求不一致 , 抱着 观望态度 。现在许多合 作社互助会筹 办人员对农村 资金 互助会的认识还停 留在 当年基
从温州中小企业危机引发的思考

从温州中小企业危机引发的思考摘要:因资金链断裂而频频出现老板“跑路”的温州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
其实温州事件并不是偶然的,它突显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普遍的生存状态。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其步履艰辛,各种沉重负担和各类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并限制着它们的发展。
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且可能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思考因资金链断裂而频频出现老板“跑路”的温州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
其实温州事件并不是偶然的,它突显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普遍的生存状态。
据有关部门统计,非国有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之多,所以中小企业能否健康成长,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当下和今后未来发展。
然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其步履艰辛,各种沉重负担和各类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并限制着它们的发展。
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且可能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可以看下中小企业现在融资难达到了何种程度?按照全国工商联的统计,小企业中有90%不可能从银行渠道取得任何融资,微型企业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95%之高。
这些中小企业被迫只能转向民间借贷,然而高额的利息又让这些中小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步于绝境,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一、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外因素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会这么困难呢?我们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来分析下其原因:(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产权制度不明晰、管理不规范,而且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没有市场竞争力。
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财务数据失真严重、透明度也不高,造成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等。
中小企业还存在着没有充足的银行认可的抵押担保,抗风险能力较弱等这些问题。
上述种种不足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隐患。
银行毕竟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如果明明知道这个企业不仅没有经济实力,而且企业自身管理还存在着种种漏洞,非常形成信贷资金风险,作为银行当然不会为中小企业融资了。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回顾及价值思考

第 19 卷 第 3 期
杨效泉“:温州模式”发展历程回顾及价值思考
51
河——“温州模式”。所谓“温州模式”,是指改革 开放初期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 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 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 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 网络[1]。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模式”与 广东湛江的“吴川模式”齐名,“北有温州,南有 吴川”的美誉在当时便名震全国,引起社会和公众 的广泛关注。
第 19 卷第 3 期 2019 年 09 月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Doi:10.3969/j.issn.1672-0105.2019.03.012
Vol.19 No.3 Sep.2019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回顾及价值思考*
一、“温州模式”的历程回顾
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开创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先
收稿日期:2019-08-13 基金项目:2019 年度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基因视域下的温州模式研究”(19wsk036) 作者简介:杨效泉 (1989—),男,福建福清人,硕士,温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性人文社科、大学生思
在经历长达十年的放任式管理后温州市委市政府也终于意识到必须通过加强市场调控规范市场行为等手段来引导温州模式健康发展于是在1994年召开质量立市万人大会启动二次创业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由政府制订的质量立市法规温州质量立市实施办法不惜付出上亿元损失的代价重金重拳治理区域性行业性的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说这是一场触及温州商人灵魂的改革从此温州迎来温州模式发展的第二春
政治经济学专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专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章温州——个私经济发展历程的经典微缩1982年初,在个私经济发源地温州,⼀批处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被处以“投机倒把罪”。
“五⾦⼤王”胡⾦林、“矿灯⼤王”程步青、“螺丝⼤王”刘⼤源、“翻砂⼤王”吴师廉、“旧货⼤王”王迈仟、“⽬录⼤王”叶建华、“线圈⼤王”郑祥青以及“电器⼤王”郑元忠等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此被称为“⼋⼤王”事件。
1984年3⽉来了中央⼀号⽂件,提倡农村发展商品⽣产,提倡要搞活流通。
温州市委常委们在讨论时,联想起“⼋⼤王”,认为这8个⼈是市场经济中先富起来的个体私营经济的代表⼈物,是农村的希望,是农民的榜样。
要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号⽂件,⾸先必须解决“⼋⼤王”问题。
因此,由温州市政法委牵头,会同公检法三家,对全案进⾏复查。
调查结果,“⼋⼤王”的所作所为基本上符合中央精神,由于界线不清,把他们作为经济犯罪判了刑。
法院合议庭经过多次争论认为:“⼋⼤王”案应该⽴即平反,⽆罪释放。
“⼋⼤王”的平反,作为头条新闻在温州城乡传开,基层⼲部的胆⼦⼤了,⼴⼤群众放开⼿脚⼤⼲了,温州城乡的活⼒被极⼤地激发起来了。
从1982年“⼋⼤王”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到 1985年“温州模式”被正式提出,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温州被称为“奇迹”,这番历程折射的是我国个私经济发展的历程。
思考题1.从温州个私经济的发展是不断发展壮⼤的,我国是如何⿎励、⽀持、引导⾮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答:1)⾮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进⾏了拨乱反正。
我国改⾰开放进⼊全⾯展开阶段。
中共⼗三⼤的中⼼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会讨论了尤其是经济体制改⾰的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决策。
中共⼗四⼤确⽴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共⼗五⼤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了进⼀步的改⾰开放。
2)⾮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消除影响其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此来确保其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其公平竞争。
区域企业外迁——新形势下温州市经济发展的思考

资本是为实现利益而生 的。对 外扩 张是资本的本性 , 其
目标 是 在 更 大 范 围 内从 事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 以最 大 限度 地 获取
本 文宏 观经济形势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两个角度 , 对温
州 企业 外 迁 的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寻 求 区 域 企 业 外 迁 的 深 层 次 的
图 1 近 四年 来 美 元 兑 人 民 币汇 率 走 势
来 源 :新 浪 财 经 : h t t p : / / f i n a n c e . s i n a . c o m . c n / m o n e y / f o r e x /
h q/ USDCNY. s h t ml
根据《 温州市 2 0 1 0 年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全
摘
要: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和 商品 市场 的 完善 , 区域 性 资本 也 会 在 全 国或 者是 全世 界 自由流 动 。 但是 , 对 于一 些
对 企 业 依 赖 严 重 的 地 区而 言 , 一 旦 出现 大量 的 企 业 外 迁 , 就 会 对 当地 经 济 造 成 严 重 的 伤 害 。 因此 , 如何防止企业外 迁,
迁移 、 核 心管理部门迁移 、 研 发基地迁移和扩张型迁移 ( 去 外
地投资办厂 ) 等类型_ 】 1 。华金秋( 2 0 0 8 ) 认为 , 企业外 迁是指企
业 地 理 位 置 的改 变 或 向外 延 伸 扩 张 , 既包 括企 业 整 体 的 物 理
位置的迁移 , 也包括下级分支机构 的异地设立 。 同时 , 它不仅 是物理要素地域上 的转移 , 而且是涵盖所有生产要 素的地域 转移 , 如资金 、 品牌 、 研发机构和营销 网络等1 2 1 。 企业外迁的方 式主要有企业 的整体迁移 、 总部迁移 、 研发基地迁移 、 核心部 门迁移和扩张性迁移等方式。 总 的来看 , 企业 外迁 , 都是将企
对温州小城镇建设的理性思考

模不断扩大 , 城镇建设出现多功能,
、
温州城镇 分布 总体 格局优 势分析
19 年以来 , 92 温州市城镇化建设走上了较 为健康的 产业和人 口向城市集聚的数量随着集镇 和城市层次的 发展道路 , 城镇建设不仅速度加快 , 而且集镇建设的规 提高而增多 , 大集镇有超前发展 的强劲势头。
济较发达。 近十多年来 , 农村工业的蓬勃发展 , 大批农贸 设施落后 , 工业化水平低 , 城镇综合功能发育较慢。 加之 市场的建成使小城镇具备了一定 的经济与贸易基础 , 带 区域内部交通网络 、 集镇配套功能尚不完善 , 集镇体系 来了农村小城镇量与质的变化 , 小城镇 由分散向集 中阶 尚未形成 , 使得山区城镇化水平较低 , 与平原集镇形成 段转变 , 并成为温州市农村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城 较 大 的反 差 。瑞安 市安 阳 、 下 、 塘 莘塍 及平原 几个重 点集 市经济体翩改革后 , 沿江、沿国道城市化的发展出现多 镇 , 集中了年销售额 50万元以上企业近 40 , 0 0 家 且集 元化和多层次化 , 既有许多集聚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 镇化水平较高 , 而文成 、 泰顺两县年销售额 50 0 万元以 术产业开发区和新的工业城镇 , 发挥着集镇经济中心的 上 的企业仅 3 家 , 8 集镇配套设施亦很不完善。 带动与幅射作用 ; 也有乡镇企业的发展带 动小城镇迅速
( )温 州市正在 形 成 一批现 代 化功 能 日益 增 强的 构, 四 产业特色不多 , 各城镇之间缺乏合理 的分工与协作 ,
围的一些 中心城 镇相 互联 系在一起 ,形成 了更 大 的城镇 地,工业职能较强,企业较集中 ,区域城镇体系较为合 群体。
理, 区域城市化水平也较高。而文成 、 泰顺两个山区县与
对温州的思考、体会和感想

对温州的思考、体会和感想摘要:一、引言二、温州的经济发展特点1.温州模式2.私营经济繁荣3.创新能力三、温州的文化特色1.温州方言2.温州习俗3.温州艺术四、温州的旅游景点1.雁荡山2.楠溪江3.瑞安玉苍山五、温州的美食1.温州小吃2.特色菜肴六、温州的发展前景1.产业转型升级2.城市规划与发展3.区域合作与交流七、结论正文:【引言】提到温州,人们会想到许多标签: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模式、美食天堂等。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对温州的思考、体会和感想如下。
【温州的经济发展特点】温州模式的兴起,引领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以家庭工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私营经济体系。
温州的私营经济繁荣,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同时,这也激发了温州人的创新能力。
在市场竞争中,温州企业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强烈的竞争力。
【温州的文化特色】温州的文化特色鲜明,独具一格。
首先是温州方言,它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但却充满了地方韵味。
其次是温州的习俗,如婚嫁、节庆等,都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此外,温州的艺术也颇具影响力,如温州鼓词、泰顺木雕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的旅游景点】温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多样。
首先,雁荡山以其独特的地貌和优美的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
其次,楠溪江的山水相依,风光秀丽,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此外,瑞安的玉苍山也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古朴的村落让人流连忘返。
【温州的美食】温州的美食种类繁多,口味独特。
小吃品种丰富,如瘦肉丸、灯盏糕、胶冻等,都是温州特色的美食。
此外,温州的菜肴也颇具特色,如鲍汁瑶柱、椒盐蹄筋、蒜蓉粉丝蒸虫草花等,都是温州人餐桌上的佳肴。
【温州的发展前景】面对未来,温州将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在城市建设方面,温州将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
此外,温州还将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
温州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近年来温州经济发展的分析 温州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温州经济发展的 路径与模式
基本概况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 东临东海,南接福 建,西联丽水,北 联台州。国土面积 11784平方公里,海 域面积 9800 平方公 里;下辖三区两市 六 县 , 286 个 乡 镇 ; 总 人 口 790 万 , 其 中 市 区 人 口 160 万 人。
15.5
16.3 11.1
12.0
18.6 13.4
15.9
14.7 9.2
农民人均纯收入
6.2
12.0
13.9
9.0
浙江省综合经济指标增长率比较 (2009年)
经济指标 \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 贸进出口总值 其中:出口总值
浙江省 8.9
5.9 15.2 17.3 -11.1 -13.8
15
12.1
10 5 0
01年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8.1 7
6.1
1.1
08年
09年
全社会工业增长率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
近年来温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图表
837 737 645 542 492 421 348 269 215 177 302 359 574 531 758
507 448 387 328 265
发展路径
二次创业(1992--2004)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政府引导为手段,不 断推进民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工业园区化、 产业集群化;区域产品质量化、品牌化;农村 人口集聚化、城市化。实现了资源小市向市场 大市、经济强市;贫困温州向小康温州的转化。
发展路径
三次跨越(2005- ) 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原 则,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 国际化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实 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创业城市向 创新城市跨越、平安城市向和谐城市跨越。
温州发展面临的挑战
温州除了本身不利 的区位条件和有限 的资源条件以外,还 面临着什么样的挑 战呢?
温州
日益恶劣的国际竞争环境
国际贸易壁垒
金融危机
美元贬值
热钱涌入
新兴国家竞争
不断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
提高准备金率全国受影响贷款规模 4220亿元.
骤然上升的劳工成本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导致 劳动力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以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温州影 响尤其明显。 据孟建新副市长介绍:如果严 格执行的话,大约每个工人劳 动力成本增加5000元。
某服装厂空空荡荡的车间
为了招工,温州的中小企业想尽 了各种办法
逐渐加剧的区际竞争
第二批33名离岗招商干部于6月11号赴温州挂职招商。首批55名干 部去年上半年赴温州挂职招商,共为我市招引项目31个,协议引 进资金4.1亿元,取到了较好效果。
明显衰竭的创新动力
①
②
③
④
⑤
⑩
⑨
⑧
⑦
⑥
相对边缘化的经济地位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整合企业 推进产业整合,企业联合的体制机制建设,实行 “抓大聚小”,龙头带动、品牌带动、营销联合、产权 重构、体制创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 打造特色 发挥传统产业和轻工产业优势,推进产业适度集中, 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做强做优 特色产业,促进优质化、品牌化、精品化建设。
近年来温州经济 发展的分析
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 \ 年度 地方生产总值 全社会工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财政总收入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2005年 1600.00 3545.00 542.11 680.86 204.92 109.61 19805 2006年 1834.38 4136.31 645.55 779.35 241.05 128.78 21716 2007年 2157.00 4951.22 737.03 906.46 293.26 157.02 24002 2008年 2009年 2527.34 5377.06 837.78 1264.72 360.72 195.64 28021
国家投资不足,温 州经济只能依靠个 体私营经济支撑。
温州中小规模企业 数量全省第一,上 规模企业缺乏。
温州
(4)生态性缺陷
温州“先污染、后 治理” 发展道路, 域内污染严重。
经济
(3)科技性缺陷
企业模仿能力强, 科技创新能力弱, 科技型企业缺。
温州经济结构性缺陷原因
滞后的体制改革 高成本的 本地投资 高风险的 研发投资 低素质的 人才队伍
8.6 7.1
农民人均纯收入
9.5
10.6
10.4
7.1
温州发展面临的挑战
跨世纪以来,温州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 经济发展层面的问题与矛盾也日益显现。一方 面要素资源匮乏、环境承载有限、基础设施不 足,城市发展滞后;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企业 外迁、资本外流。
温州经济结构性缺陷
(1)所有制缺陷 (2)规模性缺陷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走向国际 从传统的产品国际化转向企业国际化,鼓励民营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以此推动制造业全球化,改变单一出 口的国际经营方式。加强技术引进与国际合作,提高制 造业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实行名牌战略,促进自主品牌 发展。 提升集群 整合块状经济和产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融 合,促进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集聚,形成结构优化、布 局合理、产业配套、科技研发与产业提升相融合的新型 产业集群,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11.0 10.4 19.8 19.4 20.3
杭州市 11.0
12.5 16.5 20.2 10.7 12.2
宁波市 10.1
13.9 8.2 19.6 25.5 21.1
温州市 8.5
7.0 2.9 19.5 14.2 17.3
财政总收入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15.1
17.2 5.4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转移辐射 加快传统产业提升改造,鼓励部分产业和企 业向周边扩散,建立温州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实 施产业辐射、推进的传统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带 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城市转型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化的 新形势,区域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城市化战略来推动, 依靠城市综合竞争力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城市的出现和形成有其自身的发 展规律(当工业化水平达到50%的时候是城市化快速成 长的时期,特别是人均 GDP 达到 1000--2000 美元的阶段 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强烈的产权意识
封闭的区域文化
温州 经济
低起点的 产业基础
高回报的 转移投资
低水平的 融资平台
不利的区位条件
落后的教育事业
稀缺的土地资源
土地:“田螺壳里作道场”
电荒:电器之都难成市
温 州 发 展 之 痛
环境:青山绿水的无奈
污染:滨海难见碧海蓝天
发展的烦恼
区域要素——温州本来资源匮乏,基础薄弱,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能源要素、人力资本非常稀缺,加上工业化模 式的路径依赖,发展的要素支撑严重不足; 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传统产 业比重过高,装备工业发展相对不足,在产业价值链条中 处于低端,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有限; 产业技术——先天基础薄弱,工业化过程的技术困难依赖 课题外包或技术引进,工业技术和工艺创新能力有限,关 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严重缺乏核心技术; 产业资本——温州虽然民间资本充裕, 但引进外资部分相 对不足, 因而丧失引进那些代表管理、技术行业领先水平 的跨国企业的进驻机会; 制度环境——温州虽然有较为成熟和充分的市场机制、宽 松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价值观念,但政府管理相对内 向和封闭;
12
2000
10
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0
GDP总量
年增长率
近年来投资 消费 出口增长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9
.7 33
33
35
.2 30 .7 25 19
发展模式
以自主的民营化和自发的市场化,依靠全 民创业推进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 温州模式不仅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式,又 是区域制度创新的模式。
改革开放30年
地区生产总值从 13.2 亿元增长到 2145 亿元,增长 161 倍,年均增长15.1%; 人均GDP从238元提高到28362元,增长117倍,年均 增长13.8%; 财政收入从 1.35亿元提高到 293.3亿元,增长216倍, 年均增长20.4%;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 477 元增加到 24002 元,增长 50 倍,年均增长16.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 113元增加到8591元,增长75 倍,年均增长16.1%。
发展背景
人多地少 资源匮乏 投资不足 交通不便 工业短缺 经济落后 地区贫困
发展起点
能人经济 邻里效应 家家点火 村村冒烟 家庭工业 专业市场
“逼出来和放出来” “闯出来和干出来”
所谓“逼出来和放出来”是指改革的背景; 所谓“闯出来和干出来”是指发展的道路。
发展路径
一次创业(1978--1991) 以民间自主创业和个体经济为起点,家庭工 业、专业市场、购销大军迅速发展,形成了“小 商品、大市场”的经济发展特色。 家庭工业、挂户经营、联户企业向股份合作 制转化,一乡一品的块状经济不断涌现,农村工 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崛起。并创造了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的“温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