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2017年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1)

2017年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2017年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新东方在线医学教育网特整理2017年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以供广大考生参考。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学一、药性理论(一)四气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二)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三)升降浮沉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12.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四)归经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五)毒性1.毒性的含义 1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二、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中药的配伍1.配伍的意义 12.配伍的内容 1(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 12.妊娠用药禁忌 1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三、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剂量确定剂量的因素 1(二)用法1.特殊煎法 12.服药法 1四、解表药(一)概述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2.解表药的功效 1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二)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解表药(三)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五、清热药(一)概述1.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2.清热药的功效 13.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4.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17.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五)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六)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六、泻下药(一)概述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2.泻下药的功效 1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七、祛风湿药(一)概述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2.祛风温药的功效 1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二)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八、化湿药(一)概述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2.化湿药的功效 1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一、理气药(一)概述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2.理气药的功效 1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的功效、应1用、用法用量十二、消食药(一)概述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2.消食药的功效 1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三、驱虫药(一)概述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2.驱虫药的功效 1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中药学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二)具体药物使君子、槟榔、南瓜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十四、止血药(一)概述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2.止血药的功效 1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1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二)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五)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五、活血化瘀药(一)概述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二)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五)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述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7.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1 (二)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前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前胡、胖大海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自皮、葶苈子、白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七、安神药(一)概述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2.安神药的功效 13.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1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二)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远志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八、平肝息风药(一)概述1.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2.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3.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4.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7.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1罗布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三)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钩藤。
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专业知识: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公布,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复习,新东方在线医学网整理了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请考生参考。
药理学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一、绪言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
务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的
概念
熟练掌握2.新药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了解
二、药效学1.药物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的分类及概念: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
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撤药反应、
特异质反应
熟练掌握
2.受体理论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掌握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
竞争性拮抗剂、非竞争性拮抗剂、部分激
动剂
熟练掌握
(2)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及相关概
念: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最小
中毒量、极量、治疗量、常用量、安全范
围、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
安全指数、安全界限、效价强度、效能
熟练掌握4.影响药效的因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个体
差异、遗传因素、病理状态等
了解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量、剂型、给药
方法、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
(3)耐受性、耐药性、依赖性熟练掌握
四、传出神1.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了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1 / 11。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资料-17p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NO. 品名功效
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0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汇总概述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医患沟通二、中医诊疗思维能力(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二)病证诊断(三)鉴别诊断(四)确立治法(五)选方与用药(六)预防与调护三、中医技术操作技能(一)中医四诊(二)针灸常用腧穴1.尺泽2.孔最3.列缺4.鱼际5.少商6.商阳7.合谷8.手三里9.曲池10.肩髃11.迎香12.地仓13.下关14.头维15.天枢16.梁丘17.犊鼻18.足三里19.条口20.丰隆21.内庭22.公孙23.三阴交24.地机25.阴陵泉26.血海27.通里28.神门29.后溪30.天宗32.攒竹33.天柱34.肺俞35.膈俞36.胃俞37.肾俞38.大肠俞39.次髎40.委中41.秩边42.承山43.昆仑44.申脉45.至阴46.涌泉47.太溪48.照海49.内关50.大陵51.中冲52.外关53.支沟54.翳风55.风池56.肩井57.环跳58.阳陵泉59.悬钟60.行间61.太冲62.期门63.腰阳关64.命门65.大椎66.百会67.神庭68.水沟69.印堂70.中极71.关元72.气海73.神阙74.中脘76.四神聪77.太阳78.定喘79.夹脊80.十宣(三)针灸技术1.毫针法2.艾灸法3.拔罐法4.其他针法(1)三棱针法(2)皮肤针法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1)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皮肤灼伤及起泡6.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1)偏头痛(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8)扭伤(9)牙痛(10)晕厥(11)虚脱(12)高热(13)抽搐(14)内脏绞痛(四)推拿技术1.滚法法2.揉法3.按法4.推法5.拿法6.抖法7.捏脊法12.腹部检查(1)视诊(腹外形、呼吸运动、腹部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2)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墨菲征、液波震颤)(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膀胱叩诊)(4)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13.脊柱、四肢检查(1)脊柱(脊柱弯曲度、脊柱活动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2)四肢关节14.神经系统检查(1)肌力、肌张力(2)共济运动(3)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4)脑膜刺激征(5)拉塞格征(二)基本操作1.外科洗手2.戴无菌手套3.穿手术衣4.手术区消毒5.穿脱隔离衣6.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7.伤口换药8.脊柱损伤的搬运9.长骨骨折简易固定10.心肺复苏术11.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三)辅助检查1.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2)心房、心室肥大(3)典型心肌梗死(4)心肌缺血(5)过早搏动(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心房颤动(8)室性心动过速(9)心室颤动(10)房室传导阻滞2.X线片(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气肿(3)气胸(4)胸腔积液(5)急性胃肠穿孔(6)肠梗阻(7)长骨骨折3.实验室检查(1)血液一般检查(2)尿液检查(3)粪便检查(4)肝功能(血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5)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7)血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8)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血清钾、钠、氯(10)淀粉酶(11)心肌酶(12)肌钙蛋白(13)B型心钠素(14)抗链球菌溶血素“O”(15)甲胎蛋白(16)类风湿因子(17)漏出液、渗出液(18)血气分析五、中医常见病1.感冒2.咳嗽3.哮病4.喘证5.肺痨6.心悸7.胸痹8.不寐9.痫病10.胃痛11.呕吐12.腹痛13.泄泻14.痢疾15.便秘16.胁痛17.黄疸18.头痛19.眩晕20.中风21.水肿22.淋证23.阳痿24.郁证25.血证26.消渴27.内伤发热28.虚劳29.癌病30.痹证31.痉证32.痿证33.腰痛34.乳癖35.湿疮36.痔37.脱疽38.精癃39.肠痈40.崩漏41.闭经42.痛经43.绝经前后诸证44.带下病45.胎漏、胎动不安46.产后发热47.不孕症48.癥瘕49.肺炎喘嗽50.小儿泄泻51.厌食症52.水痘53.痄腮54.桡骨下端骨折55.肩关节脱位56.颈椎病57.腰椎间盘突出症14.胃炎15.消化性溃疡16.溃疡性结肠炎17.肝硬化18.急性胰腺炎19.肾小球肾炎20.尿路感染21.慢性肾衰竭22.缺铁性贫血23.再生障碍性贫血2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6.糖尿病27.痛风28.类风湿关节炎29.脑梗死30.脑出血31.病毒性肝炎32.乳腺增生病33.急性阑尾炎34.肠梗阻35.胆石症36.前列腺增生病37.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9.围绝经期综合征40.盆腔炎41.先兆流产42.异位妊娠43.产褥感染44.小儿肺炎45.小儿腹泻46.肾病综合征47.过敏性紫癜48.水痘49.流行性腮腺炎50.桡骨下端骨折51.肩关节脱位52.颈椎病53.腰椎间盘突出症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下载《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要点: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1.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1.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面部色诊的意义细目三:望形态要点:1.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四:望头面五官要点:1.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面肿、腮肿及口眼喁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目的脏腑分属,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望躯体四肢要点: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望皮肤要点:1.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3.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4.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七:望排出物要点:1.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望呕吐物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3.望大便、小便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八:望小儿指纹要点: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正常表现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第三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与方法要点:1.舌诊原理2.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细目二:正常舌象要点: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三:望舌质要点:1.舌神变化(荣、枯)的特征与临床意义2.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3.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与临床意义4.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I临床意义5.舌下络脉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细目四:望舌苔要点: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细目五:舌象综合分析要点:1.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2.舌诊的临床意义细目二:嗅气味要点:1.口气、排泄物之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2.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问诊细目一:问诊内容要点:1.主诉的概念与意义2.十问歌细目二:问寒热要点:1.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三:问汗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四:问疼痛要点: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2.问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问头身胸腹要点:问头晕、胸闷、心悸、脘痞、腹胀、麻木、疲乏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问耳目要点:1.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目眩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目昏、雀盲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七:问睡眠要点:1.失眠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嗜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八:问饮食与口味要点: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九:问二便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十:问经带要点: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闭经、痛经、崩漏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第六单元脉诊细目一:脉诊概说要点:1.脉象形成原理2.诊脉部位3.诊脉方法4.脉象要素细目二:正常脉象要点:1.正常脉象的表现2.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细目三:常见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要点:1.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及鉴别(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医.学全在.线提供.2.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细目四:相兼脉与真脏脉要点:1.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2.真脏脉的概念与临床意义细目五:诊小儿脉要点: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第七单元按诊要点:1.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2.按肌肤手足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4.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5.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第八单元八纲辨证细目一:概述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虚实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五:阴阳要点: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3.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4.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要点:1.证候相兼、错杂与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实证转虚)的概念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第十单元气血津液辨证细目一:气病辨证要点: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4.气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5.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6.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7.气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二:血病辨证要点:1.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4.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5.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三:气血同病辨证要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四:津液病辨证要点:1.痰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饮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水停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4.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细目一: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及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的鉴别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5.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6.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7.小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要点: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5.肠道湿热、肠热腑实、肠燥津亏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三:脾与胃病辨证要点: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5.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胃肠气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肝与胆病辨证要点: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5.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6.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要点:1.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细目六:脏腑兼病辨证要点: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5.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七:脏腑辨证各相关证候的鉴别要点:各脏腑间相关证候的鉴别要点第十二单元六经辨证细目一:太阳病证要点:1.太阳病提纲2.太阳病本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3.太阳病变证(栀子豉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真武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二:阳明病证要点:1.阳明病提纲2.阳明病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3.阳明病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三:少阳病证要点:1.少阳病提纲2.少阳病本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3.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四:太阴病证要点:1.太阴病提纲2.太阴病本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太阴病兼变证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细目五:少阴病证要点:1.少阴病提纲2.少阴病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3.少阴病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六:厥阴病证要点:1.厥阴病提纲2.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厥阴病寒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细目七:六经病证的传变要点: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第十三单元卫气营血辨证细目一:卫分证要点:1.风热犯卫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2.燥热犯卫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卫分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二:气分证要点:1.邪热壅肺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2.热扰胸膈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热结肠道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4.气分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营分证要点:1.热灼营阴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2.热陷心包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营分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四:血分证要点:1.热盛动血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2.热盛动风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热盛伤阴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4.血分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要点:顺传与逆传的概念第十四单元三焦辨证细目一:上焦病证要点: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二:中焦病证要点: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三:下焦病证要点: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四:三焦病证的传变要点:顺传与逆传的概念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四气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2.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五味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要点: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1.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2.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配伍禁忌要点:1.“十八反”的内容2.“十九畏”的内容细目二:证候禁忌要点: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要点: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要点: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1.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2.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2.服药时间第六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已公布,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相比2016年没有太大变化,希望广大考生及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
质
(1)结构类型
(2)理化性质与作用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
定
(1)提取分离方法
(2)结构鉴定方法
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
准、药效物质基础
(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
基础
(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
中的作用
(二)生物碱1.生物碱的分类和分
布
(1)生物碱的分类
(2)生物碱在自然界中的
分布
(1)吡啶类、莨菪烷类、。
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

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四气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五味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要点:.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配伍禁忌要点:.“十八反”的内容.“十九畏”的内容细目二:证候禁忌要点: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要点:.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要点:.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服药时间第六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解表药的配伍方法.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紫苏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与升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七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清热药的配伍方法.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天花粉.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下列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下列药物的用法:黄芩、黄连、黄柏.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大血藤、败酱草、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熊胆、山慈菇、漏芦、野菊花.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山豆根.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山慈菇、漏芦.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草、水牛角.下列药物的用法:水牛角.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下列药物的用法:青蒿.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八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主治病证.泻下药的配伍方法.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芒硝.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润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火麻仁.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李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牵牛子、巴豆.下列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大戟、芜花、牵牛子、巴豆.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细目三:祛风湿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防己.下列药物的功效:稀莶草、络石藤、桑枝.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稀莶草.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防己.秦艽与防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化湿药的配伍方法.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白豆蔻.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草果.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砂仁、白豆蔻.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一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利水消肿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泽泻.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下列药物的功效:香加皮、冬瓜皮.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香加皮.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利尿通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石韦、木通.下列药物的功效:通草、瞿麦、地肤子、海金沙、萆薢、萹蓄.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木通.车前子与滑石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利湿退黄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大黄与虎杖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二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温里药的配伍方法.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丁香、花椒.下列药物的功效:高良姜.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干姜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三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要点:.理气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理气药的配伍方法.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实、木香、香附.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沉香、川楝子、乌药、薤白.下列药物的功效:檀香、荔枝核、佛手、大腹皮.下列药物的用法:木香、沉香、檀香.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枳实、川楝子、薤白.陈皮与青皮,木香、乌药与香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四单元消食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药的配伍方法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下列药物的功效:稻芽.下列药物的用法:鸡内金、麦芽.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山楂、麦芽、莱菔子第十五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驱虫药的配伍方法.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槟榔.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苦楝皮.下列药物的功效:雷丸、榧子.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第十六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各类止血药的选择使用、配伍方法.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凉血止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榆.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下列药物的用法:槐花.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地榆.大蓟与小蓟、芦根与白茅根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化瘀止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三七、茜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下列药物的功效:降香.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三七、蒲黄、降香.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三七、蒲黄.三七、茜草与蒲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收敛止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细目五:温经止血药.下列药物性能、功效、应用:艾叶.下列药物的功效:炮姜第十七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活血化瘀药的配伍方法.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活血止痛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姜黄、乳香.下列药物的功效:没药、五灵脂.下列药物的用法:延胡索、五灵脂.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郁金与姜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活血调经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鸡血藤.下列药物的功效:王不留行、泽兰.下列药物的用法:牛膝.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丹参.川芎与丹参、红花与桃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活血疗伤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土鳖虫.下列药物的功效: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血竭细目五:破血消癥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莪术、水蛭.下列药物的功效:三棱、穿山甲.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莪术、三棱细目三:清化热痰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竹茹、竹沥.下列药物的功效:天竺黄、前胡、海藻、昆布、海蛤壳.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竹沥.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桔梗.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止咳平喘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紫苏子、桑白皮、葶苈子.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白果.下列药物的用法:苦杏仁、百部、枇杷叶.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百部.苦杏仁与紫苏子、苦杏仁与桃仁、桑白皮与葶苈子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九单元安神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安神药的配伍方法.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重镇安神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朱砂、磁石、龙骨.下列药物的功效:琥珀.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朱砂、磁石、龙骨、琥珀.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磁石.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养心安神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酸枣仁.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柏子仁、远志.下列药物的功效:首乌藤、合欢皮.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柏子仁、远志.酸枣仁与柏子仁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单元平肝息风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平肝息风药的功效、主治病证.平肝息风药的配伍方法.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平抑肝阳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决明、牡蛎、代赭石.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母、刺蒺藜、罗布麻.下列药物的用法: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代赭石、罗布麻.决明子与石决明、龙骨与牡蛎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息风止痉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地龙、全蝎、蜈蚣、僵蚕.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全蝎、蜈蚣.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黄、全蝎、蜈蚣.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全蝎与蜈蚣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一单元开窍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开窍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开窍药的配伍方法.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麝香、石菖蒲.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下列药物的功效:苏合香.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麝香、冰片、苏合香.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麝香与冰片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二单元补虚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各类补虚药的功效、主治病证.补虚药的配伍方法.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补气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西洋参、太子参、山药.下列药物的功效:白扁豆、大枣、蜂蜜.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甘草.人参与党参、人参与黄芪、黄芪与白术、苍术与白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补阳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河车、巴戟天、补骨脂、冬虫夏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仙茅、肉苁蓉、锁阳、益智仁、沙苑子、蛤蚧.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鹿茸、蛤蚧、冬虫夏草.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鹿茸.淫羊藿与巴戟天,杜仲、续断及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补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眼肉.下列药物的用法:当归、阿胶.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当归与熟地黄、当归与白芍、生地黄与熟地黄、白芍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补阴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贞子.下列药物的功效:南沙参、黄精、墨旱莲、楮实子.下列药物的用法:女贞子、龟甲、鳖甲.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北沙参、南沙参、龟甲、鳖甲.北沙参与南沙参、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收涩药的功效、主治病证.收涩药的配伍方法.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固表止汗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麻黄根、浮小麦细目三:敛肺涩肠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五味子、乌梅.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诃子、肉豆蔻.下列药物的功效:五倍子、赤石脂.下列药物的用法:诃子、肉豆蔻.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赤石脂.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白豆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茱萸、莲子.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桑螵蛸、海螵蛸、芡实.下列药物的功效:金樱子、椿皮.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桑螵蛸.莲子与芡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四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雄黄、硫黄.下列药物的功效:白矾、蛇床子、蟾酥、蜂房.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雄黄、蟾酥.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雄黄、蟾酥第二十五单元拔毒化腐生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升药.下列药物的功效:砒石、炉甘石、硼砂.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升药、砒石、硼砂.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升药、砒石、炉甘石。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大纲-中药学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大纲-中药学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
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
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
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
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
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2.七情内伤
(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3.饮食与劳逸失常
(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
(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
4.痰饮
(1)痰饮的形成
(2)痰饮的致病特点
5.瘀血
(1)瘀血的形成
(2)瘀血的致病特点
(九)发病与病机
1.发病
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1)症、证、病的区别
(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
(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
(7)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的临床意义
(8)月经与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
4.切诊
(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
(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
(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
(三)辨证
1.八纲辨证
(1)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2)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3.气血津液辨证
(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津液不足证、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三常见病辨证论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三
中
药
化
学
成
分
与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
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
(1)结构类型
(2)理化性质与作用
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1)提取分离方法
(2)结构鉴定方法
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
(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二)生物碱
4.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麦冬和知母中主要甾体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九)强心苷
1.特点和分类
(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分类及特征
(2)强心苷苷元与糖的连接方式
2.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强心苷的溶解性、显色反应和水解反应
3.含强心苷的常用中药
(1)香加皮和罗布麻叶中强心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毒性表现
2.苷的分类和水解反应
(1)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2)苷的水解反应
3.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苦杏仁、桃仁和郁李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四)醌类化合物
1.醌类化合物的分类
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2.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醌类化合物的性状、升华性、溶解性和酸碱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4.含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薄荷、莪术、艾叶和肉桂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
(八)皂苷类
1.特点和分类
皂苷的分类
2.皂苷的理化性质
(1)皂苷的性状、溶解性、发泡性和溶血性
(2)皂苷的水解反应和显色反应
3.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人参、三七、甘草、黄芪、合欢皮、商陆和柴胡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4)气味配合的原则与规律
(5)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4.升降浮沉
(1)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2)升降浮沉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升浮性所示效用
(4)沉降性所示效用
(5)顺其病位用药
(6)逆其病势用药
(7)依据气机运行特点用药
(8)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5.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
(2)归经的确定依据
(3)归经的表述方法
1.生物碱的分类和分布
(1)生物碱的分类
(2)生物碱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
(1)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2)生物碱的性状、旋光性、溶解性和碱性
(3)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与显色反应
3.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
(1)苦参、山豆根、麻黄、黄连、延胡索、防己、洋金花和天仙子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
1.有机酸
(1)桂皮酸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特点
(2)金银花、当归和丹参中有机酚酸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
(3)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特点
(4)马兜铃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毒性
2.鞣质
(1)鞣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鞣质的理化性质
(3)除去鞣质的主要方法
7.中华本草
(二)中药性能
1.中药性能理论
(1)药性理论的内容
(2)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2.四气
(1)确定四气的主要依据
(2)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寒凉性所示的效用
(4)温热性所示的效用
(5)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
(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
(2)五味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辛味、甘味、酸味、苦味、咸味的效用与临床应用医学|教育网整理
3.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丹参和紫草中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五)香豆素和木
脂素类
1.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和结构
(2)豆素的性状、溶解性、荧光性、与碱的作用和显色反应
(3)呋喃香豆素的光化学毒性
2.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4)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有毒与无毒
(1)“毒”的特性
(2)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
(3)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
(三)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
1.功效
(1)功效的认定
(2)功效的表述
(3)功效的分类
2.主治病证
主治病证的表述
3.相互关系
(1)功效与主治病证的关系
(2)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的关系
3.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黄芩、葛根、银杏叶、槐花、陈皮、满山红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2)上述中药在贮存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萜类和挥发油
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萜的分类
2.挥发油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化学常数
3.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穿心莲、青蒿和龙胆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生物活性
(2)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
(十)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1.含胆汁酸类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1)胆汁酸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
(2)牛黄和熊胆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2.含强心苷元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蟾酥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3.含其他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麝香、斑蝥和水蛭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十一)其他成分
木脂素的结构特点、溶解性和旋光性
3.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秦皮、前胡、肿节风和补骨脂中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4.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五味子、厚朴、连翘和细辛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六)黄酮类
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类型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
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溶解性、酸碱性和显色反应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一
中
药
与
方
剂
(一)历代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学术价值
2.本草经集注
3.新修本草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5.本草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四)中药的配伍
1.配伍目的
配伍的目的
2.单味药配伍
(1)七情配伍的内容
(2)七情配伍的应用原则
3.中成药配伍
(1)功似配伍
(2)功异配伍
(五)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的治法
“八法”的内容与应用
3.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的内容)
(2)组成变化(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更换)
(2)川乌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及其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
(3)马钱子、千里光和雷公藤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与毒性
(4)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
(三)糖和苷
1.糖的分类、结构特征和化学反应
(1)糖的分类
(2)常见单糖和二糖的结构特征
(3)糖的氧化反应、羟基反应和羰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