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执业中药师《一》复习资料—打印版

执业中药师《一》复习资料—打印版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四气的所示效用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3.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重点)一、五味的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学部分)第一节课第一章和第二章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学部分)第一节课第一章和第二章

教学目的❤掌握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对应教材第12页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 5.《本草纲目》
公元 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余幅,载药1892种 。李时珍。
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 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 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 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思考:为何称为“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 赵学敏。 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 》未收载的716种; 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 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
1892 图1100余副,方11000余首;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特色; 按自然属性分类;对世界医药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草纲目拾 遗》
《中华本草》
清代赵学敏
921 新增716种;补充、修订《本草纲目》;按自然属性分类
当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
34卷
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的传统医学成就;共34卷 (10册)
中药鉴定学占60分
A型题:24道(1分一道)
B型题:48道(0.5分一道)
X型题:12道(1分一道) ——共计60分
中药化学占40分
A型题:16道(1分一道)
B型题:32道(0.5分一道)
X型题:8道(1分一道) ——共计40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
执 业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 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资料-17p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资料-17p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NO. 品名功效
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0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考试知识点汇总知识讲解

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考试知识点汇总知识讲解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

(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 ②坚厚肠胃。

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
2.郁李仁
该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四)峻下逐水药
1.甘遂、巴豆
各药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2.京大戟、红大戟、芫花
(1)各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3.地肤子、灯心草、冬葵子、广金钱草、连钱草
(1)各药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2)灯心草的用量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一)用知总要
1.性能主治
温里药的性能功效与适用范围
2.配伍与使用注意
温里药的配伍方法与使用注意
六味地黄丸胶囊颗粒口服液片软胶囊左归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河车大造丸麦味地黄丸口服玉泉丸杞菊地黄丸浓缩丸片口服液胶囊1各成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能相似成药的鉴别应用2六味地黄丸胶囊颗粒口服液片软胶囊左归丸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口服液健脾生血颗1各成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能相似成药的鉴别应用2八珍颗粒丸人参归脾丸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胶囊人参固本丸消渴丸参芪降糖胶囊颗粒片养胃舒胶囊颗粒1各成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能相似成药的鉴别应用2生脉饮胶囊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1该成药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能相似成药的鉴别应用2该成药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9
(3)蒲黄配五灵脂,白及配海螵蛸,艾叶配阿胶的意义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已公布,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相比2016年没有太大变化,希望广大考生及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

(1)结构类型
(2)理化性质与作用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

(1)提取分离方法
(2)结构鉴定方法
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
准、药效物质基础
(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
基础
(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
中的作用
(二)生物碱1.生物碱的分类和分

(1)生物碱的分类
(2)生物碱在自然界中的
分布
(1)吡啶类、莨菪烷类、。

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

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

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四气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五味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要点:.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配伍禁忌要点:.“十八反”的内容.“十九畏”的内容细目二:证候禁忌要点: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要点:.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要点:.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服药时间第六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解表药的配伍方法.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紫苏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与升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七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清热药的配伍方法.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天花粉.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下列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下列药物的用法:黄芩、黄连、黄柏.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大血藤、败酱草、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熊胆、山慈菇、漏芦、野菊花.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山豆根.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山慈菇、漏芦.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草、水牛角.下列药物的用法:水牛角.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下列药物的用法:青蒿.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八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主治病证.泻下药的配伍方法.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芒硝.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润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火麻仁.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李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牵牛子、巴豆.下列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大戟、芜花、牵牛子、巴豆.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细目三:祛风湿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防己.下列药物的功效:稀莶草、络石藤、桑枝.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稀莶草.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防己.秦艽与防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化湿药的配伍方法.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白豆蔻.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草果.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砂仁、白豆蔻.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一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利水消肿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泽泻.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下列药物的功效:香加皮、冬瓜皮.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香加皮.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利尿通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石韦、木通.下列药物的功效:通草、瞿麦、地肤子、海金沙、萆薢、萹蓄.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木通.车前子与滑石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利湿退黄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大黄与虎杖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二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温里药的配伍方法.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丁香、花椒.下列药物的功效:高良姜.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干姜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三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要点:.理气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理气药的配伍方法.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实、木香、香附.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沉香、川楝子、乌药、薤白.下列药物的功效:檀香、荔枝核、佛手、大腹皮.下列药物的用法:木香、沉香、檀香.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枳实、川楝子、薤白.陈皮与青皮,木香、乌药与香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四单元消食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药的配伍方法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下列药物的功效:稻芽.下列药物的用法:鸡内金、麦芽.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山楂、麦芽、莱菔子第十五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驱虫药的配伍方法.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槟榔.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苦楝皮.下列药物的功效:雷丸、榧子.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第十六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各类止血药的选择使用、配伍方法.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凉血止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榆.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下列药物的用法:槐花.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地榆.大蓟与小蓟、芦根与白茅根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化瘀止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三七、茜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下列药物的功效:降香.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三七、蒲黄、降香.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三七、蒲黄.三七、茜草与蒲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收敛止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细目五:温经止血药.下列药物性能、功效、应用:艾叶.下列药物的功效:炮姜第十七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活血化瘀药的配伍方法.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活血止痛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姜黄、乳香.下列药物的功效:没药、五灵脂.下列药物的用法:延胡索、五灵脂.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郁金与姜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活血调经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鸡血藤.下列药物的功效:王不留行、泽兰.下列药物的用法:牛膝.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丹参.川芎与丹参、红花与桃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活血疗伤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土鳖虫.下列药物的功效: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血竭细目五:破血消癥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莪术、水蛭.下列药物的功效:三棱、穿山甲.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莪术、三棱细目三:清化热痰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竹茹、竹沥.下列药物的功效:天竺黄、前胡、海藻、昆布、海蛤壳.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竹沥.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桔梗.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止咳平喘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紫苏子、桑白皮、葶苈子.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白果.下列药物的用法:苦杏仁、百部、枇杷叶.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百部.苦杏仁与紫苏子、苦杏仁与桃仁、桑白皮与葶苈子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九单元安神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安神药的配伍方法.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重镇安神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朱砂、磁石、龙骨.下列药物的功效:琥珀.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朱砂、磁石、龙骨、琥珀.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磁石.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养心安神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酸枣仁.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柏子仁、远志.下列药物的功效:首乌藤、合欢皮.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柏子仁、远志.酸枣仁与柏子仁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单元平肝息风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平肝息风药的功效、主治病证.平肝息风药的配伍方法.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平抑肝阳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决明、牡蛎、代赭石.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母、刺蒺藜、罗布麻.下列药物的用法: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代赭石、罗布麻.决明子与石决明、龙骨与牡蛎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息风止痉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地龙、全蝎、蜈蚣、僵蚕.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全蝎、蜈蚣.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黄、全蝎、蜈蚣.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全蝎与蜈蚣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一单元开窍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开窍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开窍药的配伍方法.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麝香、石菖蒲.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下列药物的功效:苏合香.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麝香、冰片、苏合香.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麝香与冰片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二单元补虚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各类补虚药的功效、主治病证.补虚药的配伍方法.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补气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西洋参、太子参、山药.下列药物的功效:白扁豆、大枣、蜂蜜.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甘草.人参与党参、人参与黄芪、黄芪与白术、苍术与白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补阳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河车、巴戟天、补骨脂、冬虫夏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仙茅、肉苁蓉、锁阳、益智仁、沙苑子、蛤蚧.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鹿茸、蛤蚧、冬虫夏草.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鹿茸.淫羊藿与巴戟天,杜仲、续断及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补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眼肉.下列药物的用法:当归、阿胶.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当归与熟地黄、当归与白芍、生地黄与熟地黄、白芍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补阴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贞子.下列药物的功效:南沙参、黄精、墨旱莲、楮实子.下列药物的用法:女贞子、龟甲、鳖甲.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北沙参、南沙参、龟甲、鳖甲.北沙参与南沙参、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收涩药的功效、主治病证.收涩药的配伍方法.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固表止汗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麻黄根、浮小麦细目三:敛肺涩肠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五味子、乌梅.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诃子、肉豆蔻.下列药物的功效:五倍子、赤石脂.下列药物的用法:诃子、肉豆蔻.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赤石脂.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白豆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茱萸、莲子.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桑螵蛸、海螵蛸、芡实.下列药物的功效:金樱子、椿皮.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桑螵蛸.莲子与芡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四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雄黄、硫黄.下列药物的功效:白矾、蛇床子、蟾酥、蜂房.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雄黄、蟾酥.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雄黄、蟾酥第二十五单元拔毒化腐生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升药.下列药物的功效:砒石、炉甘石、硼砂.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升药、砒石、硼砂.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升药、砒石、炉甘石。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大纲-中药学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大纲-中药学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大纲-中药学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
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
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
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
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
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三中Leabharlann 药化学成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
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
(1)结构类型
(2)理化性质与作用
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1)提取分离方法
(2)结构鉴定方法
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
(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二)生物碱
木脂素的结构特点、溶解性和旋光性
3.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秦皮、前胡、肿节风和补骨脂中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4.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五味子、厚朴、连翘和细辛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六)黄酮类
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类型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
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溶解性、酸碱性和显色反应
(2)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
(十)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1.含胆汁酸类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1)胆汁酸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
(2)牛黄和熊胆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2.含强心苷元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蟾酥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3.含其他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麝香、斑蝥和水蛭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十一)其他成分
(4)气味配合的原则与规律
(5)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4.升降浮沉
(1)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2)升降浮沉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升浮性所示效用
(4)沉降性所示效用
(5)顺其病位用药
(6)逆其病势用药
(7)依据气机运行特点用药
(8)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5.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
(2)归经的确定依据
(3)归经的表述方法
3.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丹参和紫草中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五)香豆素和木
脂素类
1.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和结构
(2)豆素的性状、溶解性、荧光性、与碱的作用和显色反应
(3)呋喃香豆素的光化学毒性
2.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四)中药的配伍
1.配伍目的
配伍的目的
2.单味药配伍
(1)七情配伍的内容
(2)七情配伍的应用原则
3.中成药配伍
(1)功似配伍
(2)功异配伍
(五)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的治法
“八法”的内容与应用
3.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的内容)
(2)组成变化(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更换)
2.苷的分类和水解反应
(1)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2)苷的水解反应
3.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苦杏仁、桃仁和郁李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四)醌类化合物
1.醌类化合物的分类
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2.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醌类化合物的性状、升华性、溶解性和酸碱性
(2)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1.有机酸
(1)桂皮酸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特点
(2)金银花、当归和丹参中有机酚酸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
(3)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特点
(4)马兜铃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毒性
2.鞣质
(1)鞣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鞣质的理化性质
(3)除去鞣质的主要方法
(4)五倍子主要化学成分
4.含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薄荷、莪术、艾叶和肉桂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
(八)皂苷类
1.特点和分类
皂苷的分类
2.皂苷的理化性质
(1)皂苷的性状、溶解性、发泡性和溶血性
(2)皂苷的水解反应和显色反应
3.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人参、三七、甘草、黄芪、合欢皮、商陆和柴胡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2)川乌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及其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
(3)马钱子、千里光和雷公藤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与毒性
(4)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
(三)糖和苷
1.糖的分类、结构特征和化学反应
(1)糖的分类
(2)常见单糖和二糖的结构特征
(3)糖的氧化反应、羟基反应和羰基反应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润德教育搜集整理如下,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一)历代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学术价值
2.本草经集注
3.新修本草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5.本草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4.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麦冬和知母中主要甾体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九)强心苷
1.特点和分类
(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分类及特征
(2)强心苷苷元与糖的连接方式
2.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强心苷的溶解性、显色反应和水解反应
3.含强心苷的常用中药
(1)香加皮和罗布麻叶中强心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毒性表现
(4)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有毒与无毒
(1)“毒”的特性
(2)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
(3)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
(三)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
1.功效
(1)功效的认定
(2)功效的表述
(3)功效的分类
2.主治病证
主治病证的表述
3.相互关系
(1)功效与主治病证的关系
(2)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的关系
7.中华本草
(二)中药性能
1.中药性能理论
(1)药性理论的内容
(2)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2.四气
(1)确定四气的主要依据
(2)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寒凉性所示的效用
(4)温热性所示的效用
(5)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
(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
(2)五味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辛味、甘味、酸味、苦味、咸味的效用与临床应用
1.生物碱的分类和分布
(1)生物碱的分类
(2)生物碱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
(1)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2)生物碱的性状、旋光性、溶解性和碱性
(3)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与显色反应
3.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
(1)苦参、山豆根、麻黄、黄连、延胡索、防己、洋金花和天仙子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
3.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黄芩、葛根、银杏叶、槐花、陈皮、满山红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2)上述中药在贮存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萜类和挥发油
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萜的分类
2.挥发油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化学常数
3.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穿心莲、青蒿和龙胆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生物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