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常见典型类型

合集下载

高物必修打点计时器与逐差法重点

高物必修打点计时器与逐差法重点

高物必修打点计时器与逐差法重点在高中物理必修课程中,打点计时器与逐差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记录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情况的实验仪器。

它通过周期性地在纸带或纸条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反映物体的位移和时间信息。

常见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一般在 4 6V 之间,当电源频率为 50Hz 时,它每隔 002 秒打一个点。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 的交流电源,同样是每隔 002 秒打一个点。

在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时,需要先将纸带穿过计时器,然后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就形成了一条纸带,通过对纸带上点的分析,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通过测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如果要更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就需要用到逐差法。

逐差法是一种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用于减小误差,更准确地求出加速度。

假设我们有一段纸带,上面打出了一系列等时间间隔的点,标记为 0、1、2、3、4、5、6 等。

我们可以选取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比如选取 x₁、x₂、x₃、x₄、x₅、x₆。

为了充分利用纸带数据,减小误差,我们通常采用“隔项逐差”的方法。

即:a =(x₄ x₁) +(x₅ x₂) +(x₆ x₃) / 9T²其中,T 是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为什么要采用隔项逐差法呢?这是因为如果只是简单地用相邻两段位移之差除以时间间隔的平方来求加速度,会导致数据利用不充分,误差较大。

而隔项逐差法可以更好地消除偶然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实际运用逐差法时,需要注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读取纸带时,要注意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读数要精确到毫米的下一位。

同时,要注意区分打点计时器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打点计时器,其打点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会对数据的测量和处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一必修一 打点计时器

高一必修一 打点计时器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

当接通6 V以下低压交流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⑵电火花计时器: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点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

当接通220 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也是每隔0.02 s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 s。

⑶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⑷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说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基本一样,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0.02 s,所以今后的叙述中不再区分,统称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其结构如图甲所示;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点的,其结构如图下图所示。

1.原理及使用测量速度的原理跟运动物体边在一起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x。

打两个点的时间可用求得,则平均速度,当△t很短时,可以认为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实验步骤】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6 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点.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那么n个点的间隔数为n-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Δt=(n-1)×0.02 s.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Δx.6、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在6V以下,一般在4~6V之间,需要由学生电源 供电,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 上打出墨迹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 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它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电火花打点原理:交流电的电源 电压大小会周期性改变,当电压值达到较大时(一般认为是最大时),就会放出电火花,于是电火花会周期性出 现,由于纸张不导电,所以不能将电火花吸引在纸面上,而作为导体的碳膜就起到了“引雷”的作用,将印记 “打”在纸带上。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性。 2、实验研究匀变速运动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 s(m)-s(n)=(m-n)aT2。 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
谢谢观看
一、运动与计时互相干扰的排除
1.运动与计时互相干扰
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由市电经线圈引起磁场的周期变化,策动弹片带动打点针,在运动物体拖动的纸带 上,以50赫兹频率打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针对运动中的纸带产生冲击和摩擦,干扰了纸带的运动,这在自 由落体实验中尤为显著。
电火花计时器利用高压脉冲火花放电,放电针与纸带没有接触,因而不会干扰纸带运动。
电火花
电火花计时器(7张)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 和墨粉,给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220V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接正极的放电针和墨粉 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而且在交流电的每个周期放电一次,因 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高中物理实验打点计时器的类型

高中物理实验打点计时器的类型

高中物理实验打点计时器的类型
计时器的种类包括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两类。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线序打点的仪器。

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振片在永久磁铁磁场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由于交流电的方向每个周期要变化两次,因此振片被磁化后的磁极要发生变化,永久磁铁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

当电流为图甲所示时,此时打点一次或此时不打点,所以在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打点一次,即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

阻力相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而言较大。

该计时器常见规格以4-6伏交流电 50hz 为主。

电火花打点器的计时原理与电磁打点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给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220V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接正极的放电针和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而且在交流电的每个周期放电一次,因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当电源频率为50赫兹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该计时器常见规格以220伏交流电50hz为主。

有关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总结

有关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总结

瞬时速度:利用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这一段 特别注意: 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 (1)给数据的方法; (2)时间间隔; 加速度:1)ΔS = aT² (3)统一单位; 2)逐差法 3)图像法
(4)有效数字的位数。
练习一:(2010· 广东高考) 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20 ① 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 ② 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² 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 1.00 二分之一加速度 ,其加速度a大小为________m/s²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 字)。
真题再现2: 2008年广东高考物理
2、熟知各类实验的基本原理; 3、基于基础实验,灵活处理实验变式问题。
四、探究动能定理实验(1)
1、装置(探究合外力做功与速度的关系)
2、纸带特点:
3、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取打点均匀的部分(匀速运动段) 3)小车质量尽量大一点。
练习五、 (多选)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 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F )
A.实验中所用的橡皮筋原长必须相同,粗细可以不同; B.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C.在正确操作下,小车释放后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D.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要相同; √ E. 求小车速度应使用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计算;
练习二 :(2010· 全国Ⅱ)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 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 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 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 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 为 了 测 得 重 物 下 落 的 加 速 度 , 还 需 要 的 实 验 器 材 有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的纸带图像和物理公式如下图所示。 这是打点计时器的难点.
打点计时器实验的内容与要求
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纸带是我们牛顿动力学部分 第一个重要学生实验。 其学习目标包括:
(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能根据纸带研究物体的 运动情况。
(2)能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3)能够根据纸带粗略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4)认识v-t图象,能根据图象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5)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
打点计时器实验主要求解什么?
如下图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使用打点计时器,结合打出来的纸带,我们可以得到这两 个物理量: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值,具体求解方法规上述分析。 (2)中间的,即B点的瞬时速度。改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计算公式为VB=AC/2T
(高中物理必修2中平抛运动的实验研究,会考察到上述两个考点。)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有: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是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 压是220V。 2.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小横线、重复点或点迹 不清晰,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大-点。 3.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 ,若点迹不够清晰,应考虑 更换复写纸。 4.纸带应捋平,减小摩擦力,从而起到减小误差的作用。 5.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放开纸带。 6.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还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 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7.处理纸带数据时,密集点的位移差值测量起来误差大,应舍去; 一般以五个点(中间间隔四 个)为-个计数点。 8.描点作图时,应把尽量多的点连在一条直线(或曲线).上不能连在线 上的点应分居在线的 两侧。误差过大的点可以舍去。 9.打点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每打完一条纸带后, 应及时切断电源。待装好纸带后,再 次接通电源并实验。 10.在实验室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然后接通电源。

打点计时器(专题)

打点计时器(专题)

打点计时器(专题)打点计时器专题1.实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是4~6V,电源频率是50Hz,每隔0.02s打一次点。

运动物体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子也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和变化。

进而计算出速度的大小,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数据处理原理①理解和推得△S=aT2②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S2- S1= S3-S2=…=S n-S n-1=△S=aT2,由上式可以得到:S4-S1= S5-S2= S6- S3 =3aT2,所以,测出各段位移sl、s2、s3……用逐差法求出a1=(S4-S1)/3T2,a2=(S5-S2)/3aT2,a3=(S6- S3)/3aT2。

再由al、a2、a3算出平均值a,就是所要测的加速度。

③v-t图象法求加速度3.注意事项(1)钩码的质量适当大一些,使绳对小车的拉力始终远大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保证外力基本恒定。

(2)调整滑轮架的角度,使小车的拉绳与长木板板面平行。

(3)开始时,应将小车位置摆正,使纸带与拉绳的方向一致,且不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边相摩擦。

(4)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小车行至终点时切断电源或脉冲输出开关。

(5)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定滑轮相撞。

(6)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子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

4.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台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实验装置见图。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完整)高物必修1.4打点计时器与逐差法(重点)

(完整)高物必修1.4打点计时器与逐差法(重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与逐差法(重点)教学目的:①学习并了解打点计时器。

②学会通过纸带计算速度与加速度。

③了解并应用逐差法。

课型:新授课(2课时)教学重点:打点计时器、纸带计算。

教学难点:逐差法计算加速度。

知识点详解:打点计时器:主要分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两种。

(1)电磁打点计时器: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振片在磁场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带动振针敲击复写纸,每一个周期内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

工作电压一般是4~6V。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利用周期性产生的电火花和墨粉,在纸带上留下标记点。

工作电压是220VAsk:哪一种打点计时器误差更小,为什么?实验步骤:1.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没有滑轮的一侧,并连好电路。

3.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4.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5.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6.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7.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Ask:为什么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为什么要重复试验?纸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计算:2a T∆(请根据v-t图像推导本公式)S=T为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差。

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完全相等,所以只选取一个距离差进行计算是不科学的,为减小计算加速度时产生的偶然误差,我们必须选择尽可能多的点间距离S进行计算(为什么?)逐差法:逐差法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利用已知的数据来进行计算,以到达减小误差的目的。

设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依次为S1、S2、S3、S4......S4-S1=(S4-S3)+(S3-S2)+(S2-S1)=3aT2同理S5-S2=S6-S3=3aT2再求平均值计算加速度:a=(a1+a2+a3)/3最后得到:()212345621425369))(a 9)()(a T S S S S S S T S S S S S S ++-++=-+-+-=(常考项目:1.分母部分为nT 2,让填这个n 的值(如以上公式中的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所示,表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数据情况,由此可知纸带做运动。

纸带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m/s,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m/s。

实验二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
1.要点概览
⑴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
⑵规律探究:求瞬时速度,画出v-t图像;逐差法计算加速度。

2.内容详解
实验过程
①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远离定滑轮的一端。

②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固定于小车的后面,细绳的一端栓在小车的前端,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③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开启电源,后释放小车。

打完一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④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⑤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

⑥每5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

⑦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v-t图像。

可观察到各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画成直线。

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不能连接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例题1:如图,是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通过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

各段长度为OA=6.05cm,OB=13.18cm,OC=21.40cm,OD=30.70cm,OE=41.10cm,OF=52.58cm,⑴根据这些数据求出B、C、D、E各点的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⑵通过图像求出加速度。

(取A点为计时开始,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BC、DE间均有四个点未打出)。

例题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时刻(s)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m/s)
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例题3: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测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据,测出多组数据.
次数高度h/cm 空中运动时间t/s
1 20.10 0.20
2 25.20 0.23
3 32.43 0.26
4 38.4
5 0.28
5 44.00 0.30
6 50.12 0.32
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适当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要求两位有效数字)
练习题
1、在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
2、
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计时
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4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
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
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
刻的即时速度大小v 4=___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s 2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图上标出了F 1、F
2、F 、F /四个力,其中不是由弹簧秤直接测得的力是 (填上述字母);在该实验中,需要记录和观察的是下面哪些项目 。

A.记录力F 1、F 2间的夹角
B.记录力F 1、F 2和F 的大小和方向
C.观察力F 、F /的大小是否基本相同
D.观察力F 、F /的方向是否基本相同
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用测力计测出弹簧的弹力
F ,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 ,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1)由图读出F 2的值为 N ;
(2)由表中的数据,可写出F 与l 的关系式为: N 。

3、为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右侧与纸带相连,左侧拴有细线,跨过固定在木反左端的定滑轮与一重物相连。

在重物在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如图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不
计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0m/s 2。

则木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 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个力传感器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 ,并用另外一个传感器对木块的运动状态进
F 1 F 2 F F /
弹力F (N ) 0 1.00 F 2 3.12 弹簧总长度l (cm ) 6.00 8.05 10.10 12.00
行监测,下表是她记录的实验数据。

木块的重力为10.00N ,重力加速度g =9.80m/s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实验次数 运动状态 水平拉力F /N
1 静止 3.62
2 静止 4.00
3 匀速 4.01
4 匀加速 5.01
5 匀加速 5.49
(1)木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 F > N ;
(2)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3)实验次数5中监测到的加速度=a m/s 2。

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满足 关系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中砝码的重力。

(2)实验中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
(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绕过滑轮;
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 及m 后直接用公式a=mg/M 求出。

6、(1)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

如果拍摄时每隔2秒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为
A. 1m/s 2
B.2m/s 2
C.3m/s 2
D.4m/s 2
(2)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E 、F 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s t 1.0=,用刻度尺量得cm AB 50.1=,cm EF 10.3=,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2/s m ,由此可进一步求出打下B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 s 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F ••••••D B A C F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