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考点大全及常见典型考题

合集下载

打点计时器高考题目

打点计时器高考题目

打点计时器高考题目(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34.(18分)(1)研究小车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6(a )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 Z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16(b )所示,七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 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② 图16(b )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 5= 。

③ 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22.(19分)(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 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A S =B S = D S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① 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② 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④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用A S 、B S 、C S 、D S 和f 表示)⑤22.(5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

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试中午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秒表C.米尺(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试题两套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试题两套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试题(一)1.(2016•湖南校级模拟)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A.时间B.位移C.加速度D.平均速度2.(2015•鄞州区校级一模)如图是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重力加速度为g,在计算图中N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正确的是()A.v N=gnTB.v N=C.v N=D.v N=g(n﹣1)T3.(2011•萧山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cm;C点对应的速度是m/s;该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4.(2016春•莆田校级月考)为了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下面的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求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观察到两球;这个现象说明了实验二:如图b所示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铁球E处,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5.(2013•浙江)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c …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纸带①和②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①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图中(填选项)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C.纸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D.纸带①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6.(2013•广东)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填写)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s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7.(2012•山东)(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和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试题(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2016•湖南校级模拟)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A.时间B.位移C.加速度D.平均速度【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分析】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时,每隔0.02s打一个点,所以时间间隔已知,纸带上打出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直接量出.【解答】解:A、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时,每隔0.02s打一个点,所以时间间隔已知,不需计算,故A正确;B、纸带上打出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直接量出,不需计算,故B正确;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可以利用逐差法或者速度﹣时间图象得出,需要计算,故C错误;D、平均速度的求解需要运用物理公式:计算得到,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应用,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可以判断各物理量是否能正确得出.2.(2015•鄞州区校级一模)如图是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重力加速度为g,在计算图中N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正确的是()A.v N=gnTB.v N=C.v N=D.v N=g(n﹣1)T【考点】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可以求出N点的速度,据图上的数据可知:v N==,故AD错误,BC正确.故选:BC.【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2011•萧山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0.70cm;C点对应的速度是0.10m/s;该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20m/s2.(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考点】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分析】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就等于在该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求解B点对应的速度,根据△x=aT2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解答】解: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s=0.1s.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0.70cm,要注意有一位估读;C点的瞬时速度等于BD段的平均速度,所以:v c==0.10m/s根据△x=aT2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0.20m/s2故答案为:0.70;0.10;0.20.【点评】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实验原理即可迅速准确的解决此类实验题目.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4.(2016春•莆田校级月考)为了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下面的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求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这个现象说明了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二:如图b所示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铁球相遇E处,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分析】(1)根据A球的竖直分运动与B球的运动相同得出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2)根据P球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与Q球相同,得出平抛运动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实验一、两球同时落地,说明A、B两球在竖直方向运动规律相同.因此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二、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实验可知,P球从M点平抛,而Q球从N点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二者运动轨迹虽然不同,但是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相同,因此P 球会砸中Q球;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只是影响P球在空中运动时间,但是P、Q两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因此实验现象相同,应这个实验说明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同时落地,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相遇,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点评】该实验设计的巧妙,有创新性,使复杂问题变得更直观,因此在平抛运动的规律探究活动中不一定局限于课本实验的原理,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的创新.5.(2013•浙江)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c …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 2.40cm;(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25m/s,纸带①和②上c、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①小于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图中C(填选项)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C.纸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D.纸带①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考点】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分析】由毫米刻度尺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注意需要估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解答】解:(1)选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6.50﹣4.10cm=2.40cm(2)选②纸带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cm,相对应的平均速度==1.25m/s选①纸带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4.5cm,所以平均速度①小于②.(3)装置甲实验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相邻的计时点的间距之差相等,装置乙实验中小车受橡皮筋的弹力越来越小,所以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以相邻的计时点的间距之差减小,所以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故选C.故答案为:(1)2.40cm(2)1.25m/s,小于(3)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有关纸带处理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要注意单位的换算.6.(2013•广东)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CBA(用字母填写)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①先连接实验器材,测量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每隔0.02s打一次电,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共5个0.02s;③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④根据公式△x=aT2列式求解.【解答】解:①先连接实验器材,后穿纸带,再连接小车,最后打点并选择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故为DCBA;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每隔0.02s打一次电,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共5个0.02s,故T=0.1s;③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④根据公式△x=aT2,有:;解得:;故答案为:①DCBA,②0.1,③,④.【点评】本题关键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会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基础题.7.(2012•山东)(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00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20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2.00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1)①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②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时速度;③用作差法求解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解答】解:(1)①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v5==1.00m/s由可得加速时加速度,则计数点6的速度v6=v5+a1T=1.00+2×0.10=1.20m/s.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a==﹣2.00m/s2.所以大小为2.00m/s2.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测量值偏大,因为实验中存在阻力,比如:没有考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没有考虑空气阻力等.【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试题(二)1.(2015秋•浙江月考)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图乙是电火花计时器B.图甲使用的电源是交流220V,图乙使用的电源是直流6V以下C.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相同的D.利用打点计时器可以直接测量计数点的瞬时速度2.(2014•吉林三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两条纸带,两纸带上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都相同.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质点在t0~t4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B.两质点在t2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C.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在t3~t4之间D.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在t0时刻甲的速度为03.(2015秋•吉林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O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O点到A点之间点迹密集且有部分点不清晰.A、B、C、D、E、F、G为所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可得()A.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为6×0.1sB.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为6×0.02sC.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D.通过测量X OG的长度,可知小车从O到G的位移大小4.(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在实验中,该小组同学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外力.(1)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误差尽量小,在实验操作中,下面做法必要的是.A.实验前要对装置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B.实验操作时要先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在利用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时,所选的两个研究点离得越近越好D.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除实验装置中的仪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5.(2016春•海南校级期末)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1)实验步骤操作合理的顺序排列是(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C.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或将纸带翻个面)重新做实验D.将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1,h2,h3…,h n,计算出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v nF.分别算出mv n2和mgh n,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看是否相等(2)某次应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00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那么:(1)纸带的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2)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可以计算得从O点到B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E p= J,动能增加量△E k= J(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3)实验的结论是:.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试题(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2015秋•浙江月考)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图乙是电火花计时器B.图甲使用的电源是交流220V,图乙使用的电源是直流6V以下C.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相同的D.利用打点计时器可以直接测量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考点】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分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点等,比如工作电压、打点周期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够正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解答】解: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不用复写纸,图甲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图乙是电磁计时器,故A错误;B、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4V~6V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压是220V交流电源,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不需要学生电源,故B错误;C、它们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在实验中的作用是相同的,故C正确;D、根据工作原理,依据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可计算出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故D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基本实验仪器不光要了解其工作原理,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实际操作,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注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掌握求瞬时速度的方法.2.(2014•吉林三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两条纸带,两纸带上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都相同.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质点在t0~t4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B.两质点在t2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C.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在t3~t4之间D.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在t0时刻甲的速度为0【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分析】(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2)甲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时刻的速度等于t1到t3时刻的平均速度,而乙图做匀速运动,t2时刻的速度即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3)在甲图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满足1:3:5,故t0时刻速度为零;【解答】解:A、两质点在t0~t4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经历的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故A错误;B、甲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时刻的速度等于t1到t3时刻的平均速度即==乙图做匀速运动,t2时刻的速度即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即=,故B正确;C、由B可知,C错误;D、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在甲图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满足1:3:5,故t0时刻速度为零,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原理,要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1秒钟内上下振动共50次,每打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3.(2015秋•吉林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O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O点到A点之间点迹密集且有部分点不清晰.A、B、C、D、E、F、G为所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可得()A.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为6×0.1sB.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为6×0.02sC.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D.通过测量X OG的长度,可知小车从O到G的位移大小【考点】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分析】根据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可以知道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s.根据从A点到F点的位移和时间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以从A点到F点运动的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A、由于O点到A点之间点迹密集且有部分点不清晰,所以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无法确定,故A、B错误.C、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可以知道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s.从A点到F点的时间是0.5s,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得: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通过测量X OG的长度,可知小车从O到G的位移大小,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明确实验原理以及具体的实验操作,加强基本物理规律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4.(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在实验中,该小组同学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外力.(1)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误差尽量小,在实验操作中,下面做法必要的是AD.A.实验前要对装置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B.实验操作时要先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在利用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时,所选的两个研究点离得越近越好D.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除实验装置中的仪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刻度尺.【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其中平衡摩擦力的原因以及做法在实验中应当清楚.由于实验需要测量小车速度和质量,故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天平.【解答】解:(1)A、实验前要对装置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以保证小车所受合外力恰好是绳子的拉力,故A正确.B、实验时,若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故B错误.C、在利用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时,所选的两个研究点离得越近测量误差越大,故C错误.D、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样才能使得砂和砂桶的总重力近似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故D正确.故选:AD.(2)由于实验需要测量小车速度,速度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的纸带计算得出的,故要测量点距,需要刻度尺;本实验还要测量质量,故选要天平.故答案为:(1)AD;(2)天平,刻度尺【点评】明确“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方法是求解本题的关键.对于实验我们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比如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为什么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等.这样问题我们要从实验原理和减少实验误差方面去解决.5.(2016春•海南校级期末)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完整版)打点计时器习题

(完整版)打点计时器习题

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知识点精解【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实验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仪器,它的工作电压为4〜6伏特。

当频率f=50赫兹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当运动物体拖着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这些点既记录了运动物体的位移,也记录了发生这些位移所用的时间,这就给我们定量地研究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提供了方便和可能,计时器的构造如图1-23。

1・援电柱2 ■縫圈卞*振R 4 *永Am 5 ,振针6 •限直孔3 .复写纸片8 .定位轴9.碾带S 1-2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两根导线;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实验步骤】(1)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2) 在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两根导线的另外一端分别接到低压交流电源(4〜6伏特的交流电)的两个接线柱上。

(3) 打开电源开关,用手水平地牵拉纸带,纸带被打上了许多小点。

⑷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点数起,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点子的间隔数为N-1个,用t=0.02s X (N-1)计算,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是多长。

(5) 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从开始计时的点起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S是多少。

(6) 利用公式心"t计算一下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7)在纸带上打出连续的6个点,分别标上记号0, 1 , 2, 3, 4, 5。

相邻的两个点间的距离为S1, S2, S3, S4, S5,各有多长,看它们是否相等,若S仁S2=S3=S4=S5则拉动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相等则做变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必须是交流电源,且电压是4〜6伏。

一.选择题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B. 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C. 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D. 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2.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 时间间隔 B •位移C •加速度D •平均速度3. 某位同学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A. 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稳C •电源频率不稳 D •打点针压得过紧4.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A.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5. 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 )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cm,下列判断正确的A.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1.5m/sC.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6. 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这位同学要根据这一系列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及判断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首先要查清共有多少个点B. 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C .分别测量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 然后相加, 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间的总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D .分别测量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 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 判断是是否是匀速运动7.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A. 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 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1.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因为()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电压不稳定C.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过低 D .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解析: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使振针振动中与纸带接触时间过长。

打点计时器题练习及答案

打点计时器题练习及答案

打点计时器实验题练习及答案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加速度 D.平均速度2.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A.选取记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3.下列关于计数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B.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是相等的C.相邻计数点之间的位置间隔应该是相等的D.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中选出来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点痕个数是相等的4.一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点不是圆点,而是如下图所示的一些短线,如图所示,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打点针压得过紧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可编上序号)G、H…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上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请将以上步骤完善并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6.(1)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_____,复写纸应套在_____上,并要放在纸带的_____面,应把_____电源用导线接在_____上,打点时应先_____,再让纸带运动,若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每隔_____打一次点。

(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墨粉纸盘应套在_____上,并要放在两条纸带之间,应把电源插头插在_____电源插座上。

打点计时器试卷习题精选附答案(出试卷可选用)

打点计时器试卷习题精选附答案(出试卷可选用)

打点计时器练习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打下的纸带如图,在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七个计数点,相邻的两点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1=1.12cm、S2=1.62cm、 S3=2.14cm、 S4=2.65cm 、S5=3.13cm 、S6 =3.60cm,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5=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

(保留2位有效数字)(V5=0.34m/s,a=0.50 m/)2、如图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单位厘米.(保留2位有效数字)(1)计算0~6点之间的平均速度;(0.68 m/s)(2)打点计时器打第4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多少?(0.83 m/s)(3)小车的加速度是多少?(1.6 m/)(4)若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仍按50 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偏大)3、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 共7 个计数点。

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 个打印点未画出。

记AB=x1,BC=x2,CD=x3,DE=x4,EF=x5,FG=x6。

求小车的加速度以及打下F点时小车的速度。

(0.801 m/ 0.721 m/s)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以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在这一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后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答案(1)A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2)D中取下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3):BECAD5、图示纸带是由斜面下滑的小车通过打点计时器拉出来的,打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现按每10个点划分纸带,数据已标在图上,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a=0.75m/)6、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选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式使用______V,电火花式使用______V。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典型例题解析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典型例题解析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典型例题解析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典型例题【例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解析:从打下的纸带上数一下点的个数就知道时间,因为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故A选项正确。

用刻度尺量一下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就知道了物体的位移。

故B选项正确。

从纸带上不能直接得到加速度、平均速度,只可以间接计算。

故C、D选项错误。

答案:AB【例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振针每隔 s在纸带上打一个点,现在用此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的频率低于50 Hz时,数据计算仍然是按照每隔 s打一个点来处理的.则测出的速度数值与物体的实际速度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解析: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实验中实际时间间隔大于 s,数值计算时如按照实际时间间隔,得到实际速度,若实验时仍用 s作为时间间隔来计算,实验数值比物体的实际速度偏大.点评: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突破方法是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同学们应该仔细体会,理解.【例3】用同一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4-4所示.求小球的平均速度.图1-4-4解析:根据题意,小球从1 cm到6 cm位置,位移s=5 cm,所用时间t=s,平均速度v=s/t= m/s.点评:本题初看是一新情景的题,经分析可看出本题的做法与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一致.题目不难,学生能很快求出平均速度.所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4】如图1-4-5所示,是一条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一时间图线.解析:(1)1点是0、2间的中间时刻,求出0、2间的平均速度即可认为是1点的瞬时速度,同理2、3、4、5点的瞬时速度也可求出.0和6两个点的瞬时速度不便求出.然后画出速度一时间图线.注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即:v1=s,v2=s,v3=s,v4=s,v5=s。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一.选择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平均速度B.位移大小C.加速度D.瞬时速度2.小明同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的一端,向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点迹分布如图所示,请你由此判断纸带的运动情况是()A.先匀速直线运动后减速直线运动B.先加速直线运动后匀速直线运动C.先减速直线运动后加速直线运动D.先加速直线运动后减速直线运动3.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B.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C.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高D.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4.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使用的电源电压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大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5.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合作伙伴沿直线运动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每隔1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这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在打下的这些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A.1 s B.9 s C.10 s D.11 s6.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A.B.C.D.7.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A.0.1s B.0.01s C.1s D.0.02s8.如图所示为一条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打出的纸带,其中A、B、C、D、E为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五个点,且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所用的时间为T.为求得计时器打点C时纸带的速度,则下列算式中最合理的是()A.B.C.D.二.多选题9.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A、B、C、D、E、F、G、H、I、J、K是纸带上打出的一组连续的点,0、1、2、3是每间隔三个点连续标出的4个计数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0.06sB.A、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小于H、K两点间的平均速度C.H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F、K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粗略表示D.G、I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可能比F、K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更接近H点的瞬时速度10.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11.下列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的认识正确的是()A.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误差是无法消除的B.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C.若用刻度尺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73.0cm,则173.0cm的最末一位0是估读的D.若用刻度尺测得一本书的长度是0.275m,则0.275m的第一位数字0是估读的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根据纸带数据所得出的v﹣t图象,对其物理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以2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0.12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cm/sC.在0.12~0.16s内,物体的速度由2cm/s增加到4cm/sD.从8s初开始,物体以8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填空题13.如图是一位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纸带旁边是一把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则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m/s;物体运动到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m/s。

打点计时器(专题)

打点计时器(专题)

打点计时器(专题)打点计时器专题1.实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是4~6V,电源频率是50Hz,每隔0.02s打一次点。

运动物体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子也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和变化。

进而计算出速度的大小,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数据处理原理①理解和推得△S=aT2②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S2- S1= S3-S2=…=S n-S n-1=△S=aT2,由上式可以得到:S4-S1= S5-S2= S6- S3 =3aT2,所以,测出各段位移sl、s2、s3……用逐差法求出a1=(S4-S1)/3T2,a2=(S5-S2)/3aT2,a3=(S6- S3)/3aT2。

再由al、a2、a3算出平均值a,就是所要测的加速度。

③v-t图象法求加速度3.注意事项(1)钩码的质量适当大一些,使绳对小车的拉力始终远大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保证外力基本恒定。

(2)调整滑轮架的角度,使小车的拉绳与长木板板面平行。

(3)开始时,应将小车位置摆正,使纸带与拉绳的方向一致,且不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边相摩擦。

(4)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小车行至终点时切断电源或脉冲输出开关。

(5)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定滑轮相撞。

(6)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子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

4.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台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实验装置见图。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要点概览⑴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⑵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及测瞬时速度的方法;⑶用v-t图像进行数据分析。

2.内容详解⑴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①用途:计时仪器,同时记录不同时刻的位置,进而可测量各点间的距离(物体位移)②电源:交流电③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④打点周期:(频率50Hz)⑵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步骤①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固定打点计时器;②先开启电压,然后拉动纸带运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随即关闭电源;③取下纸带,选择比较清晰的一段,计算某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测量两点间距离。

⑶瞬时速度的测量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

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

示例:如图,测量出包括E 点在内的D 、F 两点间的位移Δx 和时间Δt ,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tx ∆∆,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 点时的瞬时速度。

t x ∆∆可以大致表示E 点的瞬时速度,D 、F 两点离E 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

然而D 、F 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⑷用v-t 图像进行数据分析①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时间t (s );纵轴——速度v (m/s)②描点:利用所测数据计算瞬时速度,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在坐标纸上描点。

③连线:用平滑曲线将描的点连接起来。

④v-t 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例题剖析如图所示,表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数据情况,由此可知纸带做运动。

纸带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 m/s,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m/s。

解析:要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则要看各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关系。

由于各段时间相等,则从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方面分析,也能看出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纸带上两点之间时间相等,距离增加,故做加速运动。

V AB=0.2m/s,V AC=0.33m/s。

答案:加速实验二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1.要点概览⑴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⑵规律探究:求瞬时速度,画出v-t图像;逐差法计算加速度。

2.内容详解实验过程①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远离定滑轮的一端。

②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固定于小车的后面,细绳的一端栓在小车的前端,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③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开启电源,后释放小车。

打完一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④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⑤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

⑥每5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

⑦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v-t 图像。

可观察到各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画成直线。

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不能连接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3. 例题剖析例题1:如图,是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通过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

各段长度为OA=6.05cm ,OB=13.18cm ,OC=21.40cm ,OD=30.70cm ,OE=41.10cm ,OF=52.58cm ,⑴根据这些数据求出B 、C 、D 、E 各点的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⑵通过图像求出加速度。

(取A 点为计时开始,打点计时器每隔打一次点,BC 、DE 间均有四个点未打出)。

【思路解析】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t =×5=s m t OA OC v B /77.02.005.640.212≈-=-=;v c =s m t OB OD /88.02.018.1370.302≈-=-v D =s m s m t OC OE /99.0/2.040.2140.412=-=- v E =s m s m t OD OF /04.1/2.070.3058.522=-=- 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⑵可以任意选两个间隔较远的点,找出它们的坐标值(注意这两个点不能是我们表格中已测得的点),然后再把的它们的坐标值代入到公式a =t v ∆∆=1212t t v v --中,求出加速度,就能更详细地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题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计数点序号1 2 3 4 5 6计数点对应时刻(s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m/s ) 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tan α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tv/(车的加速度答案:C解析:方法A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小偶然误差。

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

例题3: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1)写出用上述测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据,测出多组数据.3456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 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 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适当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g 的值.(要求两位有效数字)参考解答:(1)每滴水下落h 所用的时间为t ′=1-n t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21gt ′2可得g =22)1(2th n -. (2)由于2t h =2g ,故下落高度h 为纵坐标,以时间的平方t 2为横坐标画h -t 2图象,应为直线,其斜率k =2g ,g =2k .认真描点作图,求出斜率k ,即可求得g .解得g =9.78 m/s 2.练习题1、在用接在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 1=30 mm ,3与4两点间的距离s 4=48 mm ,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解析: 1.0103031-⨯==T s v m/s= m/s 因为s 4-s 1=3aT 2,所以a =32214101.0330483-⨯⨯-=-T s s m/s 2= m/s 2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4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v 4=___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s 2答案:s , 80 m/s 2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图上标出了F 1、F 2、F 、F /四个力,其中不是由弹簧秤直接测得的力是 (填上述字母);在该实验中,需要记录和观察的是下面哪些项目 。

A.记录力F 1、F 2间的夹角B.记录力F 1、F 2和F 的大小和方向FF FF /C.观察力F、F/的大小是否基本相同D.观察力F、F/的方向是否基本相同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用测力计测出弹簧的弹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弹力F(N)0F2弹簧总长度l(1)由图读出F2的值为 N;(2)由表中的数据,可写出F与l的关系式为:N。

3、为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右侧与纸带相连,左侧拴有细线,跨过固定在木反左端的定滑轮与一重物相连。

在重物在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如图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不计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0m/s2。

则木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某同学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个力传感器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 ,并用另外一个传感器对木块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下表是她记录的实验数据。

木块的重力为,重力加速度g =9.80m/s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实验次数 运动状态 水平拉力F /N1 静止2 静止3 匀速4 匀加速5 匀加速 (1)木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 F > N ; (2)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实验次数5中监测到的加速度=a m/s 2。

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满足 关系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中砝码的重力。

(2)实验中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绕过滑轮;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 及m 后直接用公式a=mg/M 求出。

6、(1)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