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与含氯制剂的对比

合集下载

二氧化氯代替氯气消毒的原因

二氧化氯代替氯气消毒的原因

二氧化氯代替氯气消毒的原因
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代替氯气进行消毒。

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二氧化氯具有高效的消毒能力。

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器,从而杀死细菌。

与氯气相比,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更高,可以更有效地去除细菌、病毒和其他潜在的病原体。

其次,二氧化氯具有广谱的杀菌效果。

二氧化氯可以杀死多种类型的细菌和病毒,包括耐氯的细菌和病毒,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腺病毒等。

因此,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可以更全面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第三,二氧化氯具有较低的毒性。

相比之下,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对人体呼吸道和眼睛等部位造成严重的伤害。

而二氧化氯是以固体或液体形式使用的,不会释放气体,安全性更高。

此外,二氧化氯具有较稳定的性质,不易分解。

在制备和储存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的降解产物。

这使得二氧化氯易于处理和使用,并且能够长时间保存。

此外,由于二氧化氯溶液的PH值在酸性范围内,所以使用过
程中不会对容器造成腐蚀,有效地延长了容器的使用寿命。

最后,二氧化氯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在水中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不会对水中的氨、硫化物等物质产生氯化副产物,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二氧化氯具有高效、广谱、较低毒性和稳定性等优势,可以有效地代替氯气进行消毒。

在各种场合,例如水处理、医疗设备消毒、食品加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同时,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含氯药物主要有哪些,如何用于鱼病防治

含氯药物主要有哪些,如何用于鱼病防治

含氯药物主要有哪些,如何用于鱼病防治含氯药物主要有漂白粉、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合剂、氯亚明(氯胺T)、双氯腙、氯化钠、氯化铜。

漂白粉是鱼病防治中的常用药物,其含有效氯多为20%-30%,在阳光成热的环境中易分解失效,遇水产生次氯酸,具较强的杀菌作用。

主要用于清塘消毒和防治细菌性疾病。

清塘消毒通常按每立方米水20-30克量均匀撒入池中。

鱼病防治,全池遍洒浓度为每立方米水l 克。

鱼种消毒浸洗浓度,一般为每升水加漂白粉IO-20毫克。

可防治绝大多数细菌性鱼病如烂鳃病、赤皮病、打印病、白皮病、疖疮病、竖鳞病、白头白嘴病等。

优氯净又叫鱼康,含有效氯60%-64%,性质较稳定,通常使用浓度全池遍洒为每立方水用药0.3-0.4克,口服每100公斤鱼日用药20克(牛蛙每IOO公克体重日用药1.7克),拌饲投喂,连续3天。

强氯精又叫鱼安,微溶于水,含量在0.07-01毫克/升时能杀灭病鱼的粘细菌及气单孢菌属的细菌。

全池遍洒用药每立方米水用0.3-0.4克.二氧化氯合剂是一种强消毒剂,氧化力较一般含氯制剂强。

能渗透到微生物内部,使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迅速杀灭细菌及病毒。

在防治暴发性出血病上有良好的效果。

全池遍洒浓度,一般每立方水用05~1克,随商品不同而异。

氯胺T又叫氯亚明,含有效氯约35%,分解缓慢,刺激性比漂白粉小且安全,遇有机物可缓慢分解活性氯而呈现杀菌作用。

杀菌谱广,对细菌的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孢子均有效。

如按1:1加入铵盐(氯化铵、硫酸铵),可加速氯的释放提高其杀芽孢的作用,全池遍洒浓度,每立方米水0.3-0.5克。

以上这些药物除二氧化氯外,在使用时最好对有效氯的含量进行测定,以便更为准确进行使用。

消毒时不能接触金属制品及有色棉织物。

大量使用时使用者要戴好橡皮手套,以防灼伤皮肤。

氯化铜为杀虫剂,用于杀灭双穴吸虫和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和扁卷螺。

二氧化氯ClO2与氯气Cl2两种消毒法消毒效果及优缺点的对比与研究

二氧化氯ClO2与氯气Cl2两种消毒法消毒效果及优缺点的对比与研究

兴一水源管网水细菌学指标数据表
二氧化氯 日期 细菌总数 实测值
(个/m1)
2006.5 2006.6 2006.7 2006.8 2006.9 4 8 12 14 6
氯气 细菌总数 标准值 (个/m1)
100 100 loo 100 100
大肠茵群 实测值 (个/1)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表2.2
大肠茵群 标准值 (-t-/1)

细菌总数 实测值 (个/m1)
6 ll 15 18 10
细菌总数 标准值 (个/m1)
100 100 100 100 t00
大肠菌群 实测值 (个/1)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大肠菌群 标准值 (个/1)





兴二水源管网水细菌学指标数据表
二氧化氯
89
——☆☆石油和化工职业健康国际论坛☆☆——



下图为兴一水源5月份滤前水样加二氧化氯后消毒副产物色谱图
下图为兴一水源5月份出厂水消毒副产物色谱图




2 l




l 2







-0
3 0 0 62 1 2q I 86 2.48 3 I 3 T2 4 34
q两
5.58


6陀

44
8 06
第二章消毒机理
一、氯气性质及消毒机理
氯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具强烈刺激性及特殊臭味,氧化能力很强。在6、7个大气压下,可变成液态氯。液态氯灌 入钢瓶,有利于贮存和运输。‘其消毒原理如下:

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及方法

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及方法

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及方法含氯消毒剂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食品加工等领域。

本文将以配比浓度及方法为主题,详细介绍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和使用方法。

一、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决定了其消毒效果,不同用途的消毒剂所需配比浓度也有所区别。

以下是几种常用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1. 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PAA):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常用于餐具、果蔬等食品的消毒。

其配比浓度一般为1000-5000mg/L。

2. 二氧化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游泳池消毒等领域。

其配比浓度一般为1-5mg/L。

3. 三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TCCA):三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适用于公共场所的消毒,如厕所、地板等。

其配比浓度一般为500-2000mg/L。

4. 漂白粉消毒剂:漂白粉消毒剂常用于衣物、地面等物体的消毒。

其配比浓度为5-10g/L。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具体使用时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配比,以确保消毒效果。

二、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 配比浓度:根据需要进行配比浓度,确保消毒剂的浓度达到标准。

2. 清洁表面:在进行消毒前,应先清洁表面,将杂物和污垢清理干净,以确保消毒剂能够直接接触到被消毒的物体表面。

3. 涂抹消毒剂:将配好的含氯消毒剂涂抹在被消毒的表面上,确保覆盖均匀。

4. 静置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让消毒剂在表面停留一段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5. 清洗表面:在消毒剂的静置时间过后,使用清水或湿布擦拭被消毒表面,将残留的消毒剂彻底清洗掉。

在消毒食品等特殊情况下,应使用直接食品接触的清水冲洗。

6. 通风干燥:消毒结束后,应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让表面自然干燥。

三、注意事项:1. 配比浓度的准确性: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比,以免配比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消毒效果。

2. 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含氯消毒剂与其他化学物质如酸、碱等混合使用,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导致意外伤害。

二氧化氯与含氯制剂的对比资料讲解

二氧化氯与含氯制剂的对比资料讲解

一、概述含量消毒剂或者含氯制剂包括有氯(液氯,次氯酸钠,漂白粉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这三种含氯消毒剂分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消毒剂,它们溶于水后均会产生HClO,或次氯酸盐,这些产物均会与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前驱物质发生氯取代反应,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三卤甲烷THMs 等有机卤代物。

二氧化氯杀菌与氯制剂杀菌对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是有区别的:由于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单细胞的低级生物,其酶系分布于膜表面,易于收到二氧化氯的攻击失活。

人和高等动物细胞酶系藏于细胞器之中而受到保护系统的保护,二氧化氯难以与酶系直接接触,即使二氧化氯能透过细胞膜,也很快因细胞的保护系统提供的电子使二氧化氯的到电子而失去氧化功能,从而避免了二氧化氯对酶系的攻击破坏。

泡腾片溶解后,在水中含有的离子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亚氯酸根离子,氢离子。

氯制剂的氯化作用,既能破坏细胞膜的渗透性,又能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系,是磷酸转移酶失活。

这些作用在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显示了氯化作用在杀菌的同时也可以对任何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比较比较了在一定的pH值下,氯、二氧化氯以及过氧乙酸对孢子的杀灭效果,结果见表2:对比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杀菌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氯所需浓度最低,而过氧乙酸所需浓度最高,氯和过氧乙酸杀菌效果受环境因素(pH)影响较大。

对比表3可知,稳定性二氧化氯具备了腐蚀性弱,对皮肤粘膜刺激弱,稳定性好的特点。

表4中消毒剂1分钟内对三种细菌杀灭率为99.999%时,所需稳定性二氧化氯浓度是最低的,表明二氧化氯杀菌能力最强。

综上所述,二氧化氯较含氯消毒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安全性二氧化氯消毒剂本身无毒,而且在消毒时也不会产生有毒的物质,特别是‘三致’物质,是绿色环保类消毒剂;氯制剂消毒剂本身属中等毒性的消毒剂,而且在消毒过程中,还会和有机物反应,生成‘三致’物质,如三氯甲烷、三氯乙酸、呋喃等,且有残留。

液氯和二氧化氯消毒比较

液氯和二氧化氯消毒比较

液氯和二氧化氯消毒比较液氯和二氧化氯消毒比较1、液氯液氯仍然是水处理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消毒剂,作为水处理消毒药剂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管理数据,并且成本低、运输方便、在管网中可保持一定的持续杀菌效果的原因。

由于真空加氯系统的广泛应用,加氯设备的运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加氯量精确可控空调,在线余氯检测精度越来越高,全自动加氯在水处理消毒中广泛应用,建议在3万吨/日以上水厂一般采用液氯消毒,以降低水厂运行成本。

2、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和高效杀菌剂,是现场生产的消毒药剂,缺点是运行成本高,实际发生量无法精确控制与调节,同时无法检测确切的消毒效果(余氯无法检测)。

与纯二氧化氯发生器相比,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使用安全可靠,原料采用氯酸钠,在使用当中比纯二氧化氯生产原料亚氯酸钠要安全得多。

亚氯酸钠属强氧化剂,性质活泼,容易爆炸或燃烧,水溶液浓度超过30%也容易发生爆炸,贮存和运输要求严格,包装需用金属桶,以防静电,使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国内曾发生过多次亚氯酸钠爆炸事故,因此相对较危险。

复合二氧化氯在水中残留亚氯酸根量少。

采用亚氯酸钠为原料的纯二氧化氯发生器在饮用水处理中水中亚氯酸根残留量较高,由于亚氯酸根对人体红血球有损害作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亚氯酸根须小于0.2mg/L。

二氧化氯同氯气混合使用时,具有协同消毒作用,二氧化氯较氯气活泼,优先于氯气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可有效抑制处理后水中三卤甲烷等氯化致癌物的生成。

因此,在保证三卤甲烷等有机氯化物不超标的前提下,优先推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

两种消毒方式比较表项目液氯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好好除臭去味无作用好PH的影响有小水中的溶解度高高THMs的形成富营养水有无水中的停留时间长长杀菌速度中等中等等效条件所用的剂量较多少处理水量大小使用范围广广除铁、锰效果不明显很好氨的影响有无原料易得易得管理简便性简便简便操作安全性安全安全自动化程度高一般投资中等低设备安装简便简便占地面积大小维护工作量较小小电耗低低运行费用低高维护费用低低3、3万吨/日自来水厂消毒投入成本及运行成本分析若按照8年使用寿命计算:使用全自动氯气的设备成本为:(60+8*3+8*2)/8=12.5万元/年,使用全自动二氧化氯的设备成本为:(40*2+8*2+8*6)/8=18万元/年3.2 药剂运行成本氯气运行时投加浓度按照2PPM(前后加氯累计),氯气单价3.5元/Kg,日累计投加总量为30000*2/1000=60Kg/日,60*3.5*365=7.7万元/年。

氧化氯与其它消毒剂的比较

氧化氯与其它消毒剂的比较

二氧化氯消毒剂与其它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比较1、化学消毒剂的分类根据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菌能力,可将消毒剂分为三类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芽孢、病毒的消毒剂,这类消毒剂也称为灭菌剂。

有二氧化氯、双氧水、戊二醛等中效消毒剂:指不能杀死细菌芽孢,但能杀死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大多数病毒的消毒剂。

有乙醇、氯制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结核杆菌以及某些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

有洗必泰、新洁尔灭等。

2、常用化学消毒种类以及作用机制和特点、过氧化物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

包括:双氧水、臭氧、二氧化氯等。

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

广泛应用于医学消毒和工业灭菌。

、卤素类: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与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

杀菌特点是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性质不稳定,杀菌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大,消毒过程中易产生三致物质(治癌、致畸、致突变如三氯甲烷等),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钠)、84消毒液、优氯净、三氯异氰尿素(钠)、碘伏等。

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

其中含氯制剂主要应用于工业消毒。

、酚类: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酚类能抑制和杀死部分细菌的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包括:苯酚、来苏水(甲酚)等。

该类消毒剂为低效消毒剂。

主要应用医学消毒。

、醛类: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应。

甲醛、戊二醛等。

可做灭菌剂使用。

主要应用医疗卫生的器械表面和空间消毒,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杀菌机理是改变细胞膜透性,使细胞质外漏,妨碍呼吸或是蛋白质变性。

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对芽孢、真菌、病毒、结核杆菌作用差。

包括:苯扎溴铵(新吉尔灭)。

作中效消毒剂。

一般适于皮肤、粘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醇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干挠代谢。

浅析二氧化氯替代液氯消毒的优势

浅析二氧化氯替代液氯消毒的优势
和美 国环境保 护 ( P 的 长期科 学试 验 和反 复论证 , E A) 考验 了 C1 对饮 用水 的处 理效果 后 , 确认 为是 医疗 卫生 、 0 被 食 品加 工 中的消毒 灭 菌 、 品 ( 食 肉类 、 产 品、 蔬) 水 果 的防 腐 、 保 鲜 、 境 、 水 和工 业 循 环 及 污 水 处 理 等 方 面 杀 菌 、 环 饮 清 毒、 除臭 的理 想药剂 , 国际上 公 认 的氯 系消 毒剂 最 理 想 是 的更 新换代 产 品 。 毒剂 。二氧 化 氯 ( I ) CO 杀 菌消毒 剂是 美 国八十 年代 开发的 新产 品 , 过 美 国食 品 经
药物管 理局 ( D 和美 国环 境保 护 署 ( R 长期 科 学 的 F A) E A) 试 验论 证 , 确认 它是 杀 菌 、 消毒 、 除臭 的 理 想 药 剂 , 界 卫 世
l 引 言
我 国 目前 的大 多数军 工企业 , 处位 置多 是在 边远 偏 所
其 对 微生物 的杀 菌机 理为 : 氧化 氯对 细胞壁 有较 强 的吸 二 附穿 透力 , 有效 地使 氧 化 细胞 内含 琉 基 的 酶 , 速地 抑 可 快
制微 生物蛋 白质 的 合成 来 破 坏 微 生 物 。二 氧 化氯 的 消毒
气体 , 子 量 6 . 5 具 有 与 氯 气 相 似 的 刺 激 气 体 , 3 分 74 , 71
mmHg时 沸 点 9  ̄ 熔 点 一 5 ℃ , 重 为 3 0 / .9 C, 9 比 . 9 gL
二 氧化氯 灭 菌消 毒剂 经 美 国食 品药 物 管 理 局 ( DA) F
的众 多优 点 。对 高等 动 物 细 胞 、 子 及染 色 体无 致 癌 、 精 致
畸 、 突变作 用 。C1 对还 原性 阴 、 致 0 阳离 子 和氧 化效 果 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含量消毒剂或者含氯制剂包括有氯(液氯,次氯酸钠,漂白粉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这三种含氯消毒剂分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消毒剂,它们溶于水后均会产生HClO,或次氯酸盐,这些产物均会与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前驱物质发生氯取代反应,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三卤甲烷THMs 等有机卤代物。

二氧化氯杀菌与氯制剂杀菌对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是有区别的:由于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单细胞的低级生物,其酶系分布于膜表面,易于收到二氧化氯的攻击失活。

人和高等动物细胞酶系藏于细胞器之中而受到保护系统的保护,二氧化氯难以与酶系直接接触,即使二氧化氯能透过细胞膜,也很快因细胞的保护系统提供的电子使二氧化氯的到电子而失去氧化功能,从而避免了二氧化氯对酶系的攻击破坏。

泡腾片溶解后,在水中含有的离子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亚氯酸根离子,氢离子。

氯制剂的氯化作用,既能破坏细胞膜的渗透性,又能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系,是磷酸转移酶失活。

这些作用在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显示了氯化作用在杀菌的同时也可以对任何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比较
比较了在一定的pH值下,氯、二氧化氯以及过氧乙酸对孢子的杀灭效果,结果见表2:
对比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杀菌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氯所需浓度最低,而过氧乙酸所需浓度最高,氯和过氧乙酸杀菌效果受环境因素(pH)影响较大。

对比表3可知,稳定性二氧化氯具备了腐蚀性弱,对皮肤粘膜刺激弱,稳定性好的特点。

表4中消毒剂1分钟内对三种细菌杀灭率为99.999%时,所需稳定性二氧化氯浓度是最低的,表明二氧化氯杀菌能力最强。

综上所述,二氧化氯较含氯消毒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安全性
二氧化氯消毒剂本身无毒,而且在消毒时也不会产生有毒的物质,特别是‘三致’物质,是绿色环保类消毒剂;
氯制剂消毒剂本身属中等毒性的消毒剂,而且在消毒过程中,还会和有机物反应,生成‘三致’物质,如三氯甲烷、三氯乙酸、呋喃等,且有残留。

2、杀菌效果
二氧化氯为高效类消毒剂,可以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它的理论杀菌力是氯气(或次氯酸盐)的2.6倍,实际杀菌力是氯制剂的5-10倍,且温度、pH、有机质对其杀菌效果影响较小;
氯制剂属中效消毒剂,仅对某些微生物起作用,还有抗药性,而且杀菌效果受温度、pH、有机物影响较大并且有致癌的二次污染。

3、使用过程
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用浓度小,气味柔和,对设备几乎无腐蚀,对皮肤不刺激,使用后可以不冲洗;
氯制剂消毒剂使用浓度大,气味强,对设备有强腐蚀性,对皮肤也有强刺激作用,使用后需用大量冲洗用水,易残留。

4、稳定性(保质期)
二氧化氯消毒剂保质期长,可达24个月以上;
氯制剂稳定性差,次氯酸盐产品如次氯酸钠半衰期仅三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