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烂嘴病的症状及治疗

合集下载

各种鹦鹉鱼常见病防治方法

各种鹦鹉鱼常见病防治方法

各种鹦鹉鱼常见病防治方法
1、白点病
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病原】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l号病。

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

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

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

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摄氏度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
①早期可投入0.5%~l%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②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③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鹦鹉鱼怎么养?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

鹦鹉鱼怎么养?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

鹦鹉鱼怎么养?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鹦鹉鱼怎么养?1、鹦鹉鱼的养殖方法。

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

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

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

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性情温和。

食量很大,杂食性,红虫、丰年虾、面包虫、小鱼、水蚤、蚯蚓、颗粒等相当多的饲料都可以喂给。

每天可以喂两到三次。

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

新鱼入缸因为水质的突然改变会有变色,适应环境和调整水质以后会逐渐好起来的。

最好先不要在鹦鹉鱼的缸里混养其他品种的鱼。

水族箱中最好设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来让鹦鹉藏身。

但是经过人工训练的鹦鹉鱼可以改变胆小的习性:经常敲击水族箱,使鹦鹉鱼形成习惯;可以只投喂一半的食物,逼迫他们出来觅食;和胆量大些的鱼混养,带动它们活动。

鹦鹉鱼的领地意识很强,经常会看到它们同类之间在打架,增加饲养的数量就会减少打架的现象。

由于性情活泼好动,鹦鹉还喜欢搬弄底沙。

可与玛丽、珍珠、剑尾、丽丽。

神仙鱼混养;可以和温和的大型鱼一起饲养。

也可以从小就和体形小一些的罗汉混养,这是因为他们领地意识很强的缘故。

加入青霉素、甲基蓝后也会使鹦鹉鱼体色变浅。

增加光照、加强过滤、加厚滤材、加温到28度都是保持体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新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的一致。

发现鹦鹉鱼退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或虾肉但经过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肯定都会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2、鹦鹉鱼的繁殖方法。

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

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

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

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血鹦鹉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鹦鹉鱼和鹦鹉鱼之间不能繁殖后代,而雌性的鹦鹉鱼和某些品种的雄性鱼,是可以杂交出后代的。

鹦鹉鱼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鹦鹉鱼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鹦鹉鱼的常见病的治疗方法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你根据以下文章判断你的鱼的状况:热带鱼常见病的防治1.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

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

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

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

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烂嘴病又称棉口病 白嘴病 观赏鱼鱼病治疗

烂嘴病又称棉口病 白嘴病 观赏鱼鱼病治疗

烂嘴病又称棉口病白嘴病观赏鱼鱼病治疗
热带鱼鳃部疾病有寄生虫性烂鳃和细菌性烂鳃。

死亡率较高。

症状和病变
1,)指环虫寄生:
病鱼鳃部明显红肿,鳃盖张开,鳃失血。

严重时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而死。

2,)车轮虫寄生:
鳃部失血,严重时局部溃烂,呈灰黄色,鳃骨外露。

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而死。

3,)细菌性烂鳃:
病鱼鳃部溃烂,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

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圆形小洞,软骨外露,最后窒息而死。

治疗方法
A、对指环虫寄生虫类:
用晶体敌百虫0.1~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泡病鱼5~10分钟。

B、对车轮虫寄生虫类:
用硫酸铜0.2克和硫酸亚铁0.1克溶于10千克的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后可全愈。

D、对细菌性烂鳃:
1-在10千克的水中溶解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浸洗15~20分钟,多次用药后见效。

2-在容水量为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痢特灵或土霉素2~3片,较长时间浸洗鱼体。

3-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鹦鹉鱼的常见疾病及其治疗

鹦鹉鱼的常见疾病及其治疗

鹦鹉鱼的常见疾病及其治疗-鹦鹉鱼标签:病原体,症状,此病,水蚤,热带鱼,传染病,不高,水温,鹦鹉,传染性,白点,水质,水螅,粉剂,水草,体表,的话,病原,验方,霉菌简介: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你根据以下文章判断你的鱼的状况:热带鱼常见病的防治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小型鱼)。

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

其常见病的防正文: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你根据以下文章判断你的鱼的状况:热带鱼常见病的防治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小型鱼)。

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

其常见病的防治要点如下:(一)病态表现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例如: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①病原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②传染途径: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

也可酌情淘汰病鱼。

(三)介绍几种常见鱼病1.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

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

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鹦鹉鱼的体色鲜艳,特别是血鹦鹉现在被用作风水鱼的也很多,并且鹦鹉鱼的饲养难度比较低,食性杂,所以被越来越多的鱼友所接受。

但是,鹦鹉鱼也是有很多常见病的,并且这些疾病在某些特定的季节会爆发,小编就为你整理了七大鹦鹉鱼比较常见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法,供鱼友们参考。

一、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症状和为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後白点布满全身。

可以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癒。

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後就能见效。

鹦鹉鱼(详情介绍)二、黑斑病鹦鹉鱼受到惊吓也会出现黑斑,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鹦鹉喜欢老水,如果刚换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水质不适的原困。

一般水质不好才应该换水,水质不适的话应该马上把水换了,重新调节好水质,水质要与以前相似。

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

我以前的一条也是这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因为鹦鹉鱼是由慈鲷科鱼杂交出来的,在小时候出现黑斑并不出奇。

)三、头洞病鹦鹉爱出头洞,表现在面部、鼻子周围有不规则的小东,一般是细菌感染造成,初期加大换水,老三样的办法。

如果不见好转,那就捞出来,吧脓挤出去在上些黄粉。

四、肠炎腹部明显变大,肛门外突红肿,有白便现象。

一般是不干净的饲料造成。

解决方法时停食、老三样,或者用诺氟沙星搬入饲料每天喂一次。

鹦鹉鱼(详情介绍)五、原生动物寄生寄生者为纤维虫中的白点虫,这类的单细胞寄生动物会在水温变化剧烈的秋冬和春夏交替时发生。

除了在体表形成相当密集的小白点之外,会并发相当多种的细菌性疾病。

可以使用老三样或者高锰酸钾(浓度尽量别超过0。

03%)浸泡进行治疗。

六、水霉病鹦鹉鱼表现前期为擦蹭缸体,后期鱼体长出白色纤毛装东西。

鹦鹉鱼常见病及应对措施

鹦鹉鱼常见病及应对措施

鹦鹉鱼常见病及应对措施1、氨中毒治疗方法:每天等温换水三分之一,连续三天,禁食温度32恒温爆氧2、白点病治疗方法:可通过等温换水1/3 温度32 爆氧加入白点净解决!3、肠炎[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症状]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

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治疗方法:首先必须停食等温换水后温度提升至32度爆氧.常用药有土霉素、肠炎灵,专用药有英国大白片惠弘百必除等4、黑纱治疗方法:一般鹦鹉鱼突然出现黑纱大多是跟惊吓水质温度氧气等分不开的.可通过等温换水、升温、爆氧改善水质来解决!5、蒙眼大多是因为水质差引起的!所以最好做到定期等温换水常洗棉的好习惯才能给鱼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治疗方法:等温换水爆氧温度32来改善水质!也可以单独隔离用黄粉老三样万能鱼救鹦鹉全能治疗效果更快!6、水霉水霉病是广大鱼友以及养鱼高手最头疼的一种常见病!反反复复!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治疗方法:首先清洗鱼缸和死角!过滤30分钟后等温换水4/5!用黄粉调成正黄色!温度慢慢升至32度!爆氧!三天后等温换水一半补黄粉!过三天再等温换水1/3补药连续三次!也可使用白毛特效液。

这样连续大面积换水有可能造成硝化系统波动或崩溃!所以请提前做好准备!备用些可信赖的品牌硝化细菌(科迪)!7、头洞术前准备:大概需要两人完成~手术刀类的消毒一次性注射器消过毒的毛巾双氧水碘伏棉签黄粉或甲硝唑粉末红霉素软膏治疗缸(高出原缸水两度)需要打氧加温设备!毛巾包鱼!切开伤口用棉签挤脓!针管吸双氧水冲洗干净患处内侧并碘伏消毒!伤口内填黄粉或甲硝唑红霉素软膏封口!然后可放入治疗缸30分钟!期间为防止软膏在治疗缸脱落可每10分钟伤口内填充一次黄粉. 头洞手术一般一次即可痊愈!使用鱼卫士头洞灵加盐升温换1/3水治疗期间必须停食!每天等温换水1/3!同等剂量补药!治愈时间大概3-5天!。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鹦鹉鱼学名洛神颈鳍鱼,俗称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因色彩和鹦鹉一样绚丽且嘴型酷似鹦鹉嘴而得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常作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下面来看一看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吧!一、鱼种论述鹦鹉鱼因色彩和鹦鹉一样绚丽且嘴型酷似鹦鹉嘴而得名,学名洛神颈鳍鱼,俗称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鹦嘴鱼科、鹦嘴鱼属热带鱼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常作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

二、生活习性1、环境:鹦鹉鱼是喜温性鱼类,喜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30~50米深的礁沙混合区,对水温变化非常敏感,最适水温25~28°C,水温过低或水温变化过大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2、食性:鹦鹉鱼是杂食性鱼类,几乎什么都吃,包括面包屑、麸皮、红虫、水蚤、丰年虾、配合饲料等,偏爱小型活食,人工饲养要不定期补饲红虫、丰年虾等鲜活饲料。

三、饲养方法1、鱼缸:鹦鹉鱼常见个体20~50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20厘米以上,一般建议用中大型水族箱饲养,对鱼缸材质没有什么要求,不管是玻璃鱼缸、陶瓷鱼缸还是塑料鱼缸均可。

2、水质:鹦鹉鱼对环境的适应力极强,从弱酸性水到中性水都能良好的生长,但对水温非常敏感,最适生长水温25~28°C,水温过低或水温变化过大时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3、喂食:鹦鹉鱼是杂食性鱼类,几乎什么都吃,偏爱小型活食,人工饲养主要以颗粒饲料为主,不定期补饲红虫、丰年虾等鲜活饲料,每天投喂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4、换水:鹦鹉鱼要定期换水以保证水质,否则容易因水质过差而诱发病害,夏季3~4天换一次水,春、秋季每周换一次水,冬季每半个月换一次水,每次换约三分之一的水。

四、病害防治1、黑斑病【病因】黑斑病的诱发原因是鹦鹉鱼捕捞、运输、打架或感染体外寄生虫时皮肤受伤,霉菌孢子从伤口侵入皮肤组织中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症状】病鱼食欲减退,体表长出黑色斑点,颜色多呈灰白色,菌丝和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并使周围组织坏死,最后病鱼力竭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鹦鹉鱼烂嘴病的症状及治疗
鹦鹉鱼
烂嘴病是一种热带鱼疾病,所以身为热带鱼的鹦鹉鱼也是容易出现这种疾病的。

鹦鹉鱼由于其嘴型哭死鹦鹉嘴型而得名,所以当鹦鹉鱼出现烂嘴病时是非常影响美观的,小编就来告诉你鹦鹉鱼烂嘴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症状
吻部长着一种棉花样的菌丝,传染力很强,死亡率高。

在水质恶化的水族箱里最容易患此病。

患病时不仅嘴部,连鳃盖都可见到棉花状的菌丝。

发病3-4天,整箱鱼全部死亡。

由于传染力强,最好将水族箱、用具等彻底消毒。

二、治疗方法
在缸中,每4公斤(4千克)水加入5一10万单位水溶性青霉素。

亦可用金霉素治疗。

需将水族箱进行消毒处理。

可用15%的甲醛溶液浸洗盛过病鱼的缸和捞过病鱼的鱼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