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思想史 平时作业四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4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4一、单项选择题1、()是隋唐时期儒家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A.董仲舒B.王通 C .韩愈D.柳宗元2、( )是李世明政治思想和政治事件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四项主张。
A.民轻B.民权C.民本D.民主3、唐代中期,柳宗元作(),论证了军衔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
A.《封建论》B.《贞观政要》C.《资治通鉴》D.《盐铁轮》4、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潮兴起,其重点是()。
A. 吏治与财政改革B. 岁币改革C.税制改革D. 整顿纲纪5、()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
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周敦颐B.胡瑷C.韩愈D.邵雍6、()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
他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同志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B.程颐C朱熹 D.张载7、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
郝经()主张地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A.以夏变夷B.理一分殊C.三教合一D.性品说8、明太祖朱元璋政治思想代表了明朝统治者()的思想本质。
A.集权与专制B.上帝崇拜C.祖先崇拜D.重民和政治调节9、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次的含义。
心不是()。
A.人的感知和认识B.天地万物的本原 C.心的道德属性D.一个物质器官10、清中期,汉学家()在考据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的方法、学风及其理论内核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他重新阐释了天理的内含,又主张人性自然。
由此,他批判驳了理学存理灭欲的观点,揭露了统治者以理杀人的罪恶行径,对解除人们的思想禁锢有积极的意义。
国开作业中外政治思想史-随堂测验104参考(含答案)

题目:()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选项A:《理想国》
选项B:《政治学》
选项C:《法律篇》
选项D:《荷马史诗》
答案:《荷马史诗》
题目:()把政治理解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选项A:古埃及
选项B:古罗马
选项C:古中国
选项D:古希腊
答案:古中国
题目:()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其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选项A:自由主义
选项B:空想社会主义
选项C:无政府主义
选项D:君主集权主义
答案:自由主义
题目:一个拥有了主权的共同体才能成为国家。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选项A:社会思想
选项B:经济思想
选项C:政治思想
选项D:文化思想
答案:政治思想
题目: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权利政治观。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选项A:亚里士多德
选项B:西塞罗
选项C:柏拉图
选项D:苏格拉底
答案:亚里士多德
题目:公元前509年,雅典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选项A:苏格拉底
选项B:梭伦
选项C:伊利亚特
选项D:克里斯提尼
答案:克里斯提尼
题目:在古希腊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的是()。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考任务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观。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3
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国家权力问题。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4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家始终将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治国原则的研究上,关注人行为的道德标准和为证、从政的方法。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5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是一贯性的,主线就是自由主义。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3
卢梭使用社会契约论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4
启蒙运动步入文艺复兴运动的后尘,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5
希腊城邦中自由人和自由公民都可以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8
霍布斯解释国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是自然状态。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7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主要特征的。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8
正
希腊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了公民的广泛参与。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9
所谓唯理性就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正确答案是:本质和规律
题目50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质决定了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
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突出的关注。正确答案是:认识国家、组织国家
题目8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没有差别的完全的等同。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
杰斐逊是美国总统,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1
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富国强兵为归宿。正确的答案是“错”。
国开电大中外政治思想史(重庆)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

题目1.汉武帝时,()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
A.李斯
B.陆贾
C.贾谊
D.董仲舒
【答案】:D.董仲舒
题目2.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儒学和儒生的政治社会地位,儒学成为官方学说。
到汉元帝时,儒学的地位更加巩固,最终完成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
此后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是()。
A.法家
B.道家
C.儒学
D.墨家
【答案】:C.儒学
题目3.西汉末,儒学中的神秘成分增大,发展出()。
东汉则给予其官方身份,使之成为东汉政治思想的主流。
A.天人合一
B.谶纬之学
C.纲常名教
D.玄学政治
【答案】:A.天人合一
题目4.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4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奉献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
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奉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符合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
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根底,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
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
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
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3.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
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其余的人那么构成世人之城。
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根底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
2013年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

2013年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2. 柏拉图:是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的集中阐述者,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位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成果,设计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提出以社会分工原则为基础建立正义城邦。
其阐述政治哲学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3. 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古罗马时期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4.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他在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
他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
他一生著述甚丰,其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是《政治学》和《雅典政制》。
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把政治学视为“最高主宰的科学、最有权威的科学”。
5.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6. 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一神学政治论观点,是教权派政治思想的主要代表。
《01951中外政治思想史》形考答案

《01951中外政治思想史》形考答案由于该门课程作业由题库中试题随机抽取,请大家使用“复制——查找——搜索”功能形考一作业答案【判断题】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扫清经验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口号。
对【判断题】《和平的保卫者》是马西略政治思想的代表作。
对【判断题】托马斯?阿奎那是北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
错【判断题】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教权至上。
错【判断题】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日月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对【判断题】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对【判断题】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
它突出强调了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
错【判断题】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对【判断题】在权利方面,霍布斯较早地将自然法的理论转换为自然权利的理论,为公民个人的权利做出了最充分的论证。
对【判断题】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错【单选题】托马斯?康帕内拉所著()一书是继《乌托邦》一书之后,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贡献。
《太阳城》【单选题】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把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唯理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成为17、18世纪西方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著名代表。
恩格斯曾高度称赞他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
霍布斯【单选题】意大利的衰落和()的兴起是17世纪欧洲大陆内部兴衰变化的一个极为显眼的特征。
尼德兰【单选题】()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思想【单选题】所谓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维,重视事情发展的()。
本质和规律【单选题】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徐大同中外政治思想史课后题全部答案

徐大同中外政治思想史课后题全部答案名词解释1.智者智者是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在希腊城邦出现的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
智者向人们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以及相关的参政知识,包括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同时向人们收取学费。
作为首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阐述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他们将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他们的活动以雅典为中心,同时遍及其他一些主要城邦。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
他与智者一起推动希腊学术从自然到人文的转向。
探究事物的本性,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重大贡献,也是苏格拉底理念论思想的直接来源。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为其弟子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创造宏大的政治哲学体系创造了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则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
他主张贤人政治,认为政治是专门的技术和艺术且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
这些思想后来为柏拉图所继承。
3.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青年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成果,他设计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家,并提出以社会分工原则为基础建立正义城邦。
柏拉图著作颇丰,且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他大部分著作与政治学有关,集中阐述政治哲学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理想国》最负盛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作业四一、名词解释1.墨家学派我国先秦时期形成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墨子是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墨子的学说以历史观为理论基础,注重实用。
在政治思想上,墨子的主要主张是尚同、尚贤。
尚同是墨子关于政治体制的认识,尚贤是墨子关于人事管理或政治录用问题的基本主张。
2.法家学派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思想流派,法家兴盛于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有申不害、商鞅等。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法家学派的法、术、势理论融为一个体系,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专制。
法家思想在当时成为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
3.董仲舒我国西汉早期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当时的儒学宗师。
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儒家典藉《公羊传》中的王权大一统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
董仲舒促成了汉武帝独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这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4.民本柳宗元在政治上忠于李唐唐王朝,对当时社会政治混乱、民不聊生的局面非常忧虑和不满。
他主张革除弊政,进行政治改革,形成了革新思想。
同时,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对社会下层情况有较多接触,对社会政治弊端和人民的苦难了解较多,这也促使他积极揭露社会弊端,所以就阐发民本思想。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国为君之本,在君、国、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础性的要素。
所以在政治上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制定和执行政策。
5.王艮王艮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
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
少时,因家贫辍学,参加煮盐劳动。
十九岁后,开始经商,家境渐宽。
王艮也得以专心研究学问。
他潜心自学达十年之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开始讲学。
正德十年(1502),王艮赴江西拜谒王阳明,并投入其门下,学习王学。
王阳明卒后,王艮自立门户,授徒讲学。
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十多个不同流派。
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
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
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王艮素来不喜著述,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
其子孙及门人编有《心斋王先生全集》,清人又编为《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6.郝经字伯常,原籍太原郝乡,远祖郝仪迁至潞州,八世祖郝祚又迁至泽州之陵川,遂为陵川人。
郝经一生在金朝、蒙古国、南宋三个政权下度过,是金末元初政治舞台上一代杰出的政治家。
郝经饱览群书,著述颇丰,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真观》等,还有数十万字的《文集》传世。
作为一个思想家,郝经在中国理学思想发展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他在中国思想史上上接唐宋,下启明清,在金末元初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中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中国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7.破心中贼“破心中贼”是王守仁心学思想的重要观点。
“破心中贼”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回归封建道德。
达到“破心中贼”要求的人当然是纯善无恶的顺民。
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
所以他用致良知教化民众,则有“破心中贼”的奇效。
如果人人如此统治就会安如泰山。
“破心中贼”就是消除民的反抗,使之安心接受统治,从而解决社会政治危机,稳定明朝天下。
致良知是王氏心学的基本结论,“破心中贼”是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王守仁本人对此极为看重。
他的主观目的是通过强化封建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
8.王夫之明末清初政治反思与批判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身于儒学世家。
组织过匡社。
参加过武装抗清斗争。
失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潜心著述,自称“船山遗老”,因而被称为“船山先生”。
其著作主要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等,有《船山遗书》。
王夫之及其思想在当时并不为人知。
二百年后始被发现,并受到高度评价。
其成就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方面。
王夫之精研儒学,对佛道有深入的理解,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的基础,综采各家,形成了内容丰富、庞大的政治哲学体系。
其要点有:理势关系与通变思想——认为时、事、势、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因时而变法就是自然和合理的;理欲合一的观点——理欲都是自然的产物,因而欲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理欲可以并行不悖,和谐共处;道器统一——道为本、器为末,器具有普遍性,道器相须,两者有机结合。
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极大成者。
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二、简答1.什么是无为而治?老子和庄子提出无为而治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答: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
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
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
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绝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
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
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2.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董仲舒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主要研治《春秋。
公羊学》。
《公羊学》在政治上基本主张是王权大一统、注重等级原则和华夷之辩。
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公羊学》中大统一的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对《公羊学》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选,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
主要内容有:1、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命题。
董仲舒所讲的天,既有理性成分,也有神秘因素,既指自然规律,也包括伦理原则。
这样的天的权威自然是至高无上的。
2、君权至上与天谴说。
在现实政治中,董仲舒主张君权至上,拥护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
为巩固这一体制,保证汉家天下的长期延续,他为君权至上的合法性、合理性、神圣性作了精心论证。
3、阴阳合分论与纲常理论。
认为天的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体现为阴阳分合运行。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由天人关系、天道运行规律论证了君权至上和等级原则,又主张以天制约君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这是儒家政治学家成熟的表现。
3.韩愈人才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文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4.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王安石是北宋"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
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1)财政思想。
王安石改革侧重于解决财政问题,所以财政思想是其改革思想的主要方面。
其要点有:其一,为理财正名。
其二,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三,重视节约。
(2)立法与变法思想。
这里的"法"不仅指法律,也包括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
其主要内容有:其一、法之善恶关系天下之治乱,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
其二、鼓吹法令制度的改易更革,并以之为政治上最急迫的任务。
其三、法令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是法先王,而且必须是法先王之意。
其四、制订法令制度要从现实出发。
(3)人才思想。
人才思想也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立法相辅相成。
其要点有:其一、批评国家人才现状,论证人才对改革求治的重要性。
其二、独特的人才标准。
王安石的人才标准一是赞同改革,主张变法;二是具有治国理政的实际才能。
其三、人才的教育培养。
其四、人才的选拔。
要从下自上、严格审查、以才取才。
其五、人才的任用。
要因德才授任、久任。
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特征:王安石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他提出了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是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因此,只能立足于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积贫积弱的问题。
而且他依靠君主和封建管理制度来推进改革,实践中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三、论述1.如何评价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12世纪末,蒙古族掘起于草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完成了全蒙古的统一.随后他又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大规范地对外扩张,先后灭西夏、金。
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大元”,定都大都。
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起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
面对强悍而文化落后的蒙古统治者,儒生们在深信儒学论理原则的先进性、正确性、权威性的同时,只能接受被异族统治的既成事实。
为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提出“用夏变夷论”。
郝经明确提出“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
他认为,儒家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
只有践行道,所获得的政治权力、政治地位才是合法的、正当的。
民众对于统治者是承认还是服从也在于其是否有道。
所以君主的民族并不是天命所归、人心归附的论据,关键在于统治者是依从还是背离儒道。
具体到当时,如果蒙古统治者能遵从儒学,重用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汉及其他各族人民。
对一这样的政权,儒生也应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
郝经的观点反映出儒家理论在新形势下的自我调适,是华夷之辩在当时的应用和发展。
用夏变夷也是儒家传统权变思想的一次运用,是权变牟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它突出了儒家伦理纲纪原则和神圣性、权威性,为蒙古统治者提出了建立其统治全国合法性的可能性和途径,也为儒家与新统治者合作作出了理论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