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中毒如何急救

合集下载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规程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规程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规程
1. 现场救助
(1)戴上防毒面具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氰化物。

(2)将受害人立即从危险区域转移,避免继续接触氰化物。

(3)在受害人呼吸道堵塞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4)如果呼吸道未受到氰化物严重影响,仍需要较高纯度的氧气辅助呼吸。

(5)将受害人立即送往医院。

2. 医疗处理
(1)采用碳酸钠/碳酸氢钠静脉注射疗法,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不断地检测血氧含量和血压。

(2)施行钠硝酸甘油或枸橼酸镁来降低血压。

(3)在必要的情况下施行血液透析,加速氰化物的排泄。

(4)进行心电图和肝功、肾功等检查,确定患者的生命功能状况。

3. 现场清理
(1)将受害人转移出危险区域,与氰化物隔离。

(2)使用防护装备,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氰化物。

(3)使用双重剂量的碳酸钠进行氰化物残留部分的中和处理。

(4)认真进行现场通风,减少氰化物的挥发。

(5)清理后,保证现场干净卫生,避免污染环境。

4. 防范措施
(1)在氰化物接触前,要做好良好的防护措施,防止直接接触氰化物。

(2)在高风险场所,必须戴好防护装备。

(3)了解氰化物的物理特性和处理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4)将氰化物存放在单独的地方并分开管理,避免混淆。

(5)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以上为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规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在氰化物接触场所,要戴好防
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避免发生危险事件。

氰化物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氰化物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氰化物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1、一般处理催吐,洗胃可用1∶2,000高锰酸钾、5%硫代硫酸钠或1%~3%过氧化氢。

口服拮抗剂,保持体温,尽早供氧,镇惊止痉,给呼吸兴奋剂以及在必要时持续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恢复为止。

同时进行静脉输液,维持血压等对症治疗。

一旦确诊,应尽快应用特效解毒药。

2、特效疗法特效解毒药有:①硫代硫酸钠:是利用其中之硫与CN-结合成无毒的硫氰化物,由肾脏排出;②亚硝酸盐类: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夺取CN-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减少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恢复细胞呼吸,起到缓解中毒的作用。

由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仍将解离,放出CN-。

若中毒不重,陆续解离出的CN-可被机体自身转变为无毒的硫氰化物,排出体外;若中毒较重,仍需再用硫代硫酸酸钠;③美蓝:大剂量注射亦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且美蓝含硫原子,故有解毒作用。

④含钻的化合物:钻与氰离子生成无毒的氰钴化物,且钻与氰的亲合力大于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氰的亲合力,所以含钻的化合物如羟钴胺(与氰生成氰钴胺即维生素B12)、依地酸二钻(CO2EDTA)、氯化钻也是氰酸中毒的有效解毒剂。

(1)轻度中毒时:应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或美蓝三者中任何一种均可(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见下)。

也可用羟钻胺、氯化钴。

(2)重度中毒时:为了争取时间,应立即给吸入亚硝酸戊酯,将安瓿包于纱布内压碎,每隔1~2分钟吸入15~30秒,此时尽快配制1%亚硝酸钠溶液依年龄大小用10~25ml(或10mg/kg),由静脉每分钟注入3~5ml(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在旁,密切注意血压,如血压下降即肌注肾上腺素,血压明显下降时应暂停注亚硝酸钠)。

或用1%美蓝每次10mg/kg(即每次1%溶液1ml/kg),加25~5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注射时观察口唇,出现暗紫发绀即可停药。

然后再用25%硫代硫酸钠按每次0.25~0.5g/kg,于10~20分钟内静脉缓慢注入。

氰化物中毒治疗方案

氰化物中毒治疗方案

氧化物中毒治疗方案1.中断氧化物的侵入i患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Ii迅速脱去污染的衣物,以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皮肤;眼部污染者,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冲洗至少10-15分钟,也可将面部浸入面盆清水内,拉开眼睑,摆动头部,以达到清除作用。

2.清除体内毒物i催吐:对于神志清晰、经口中毒者,可立即口服吐根糖浆10—15m1,再饮水20Om1催吐;H洗胃:经口中毒者应迅速用清水彻底洗胃,洗液量不应少于IOOOOn11,洗胃后可由胃管灌入活性炭。

中、重度患者洗胃后要保留洗胃管,以备反复洗胃和灌入活性炭。

Hi活性炭:轻度中毒患者洗胃后立即给予活性炭1次,中重度患者在洗胃后24小时内,每6—8小时使用活性炭1次。

使用剂量:成人每次50克,儿童每次Ig∕kg,配成8-10%混悬液经洗胃管灌入。

iiii导泻:硫酸钠成人15—20g,儿童250mg∕kg,配成10%溶液口服。

甘露醇或山梨醇:成人用量为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Om1儿童2m1∕kg,在洗胃后由胃管灌入,一般在1小时后腹泻。

3.氧疗尽早给氧,可采用鼻导管、鼻塞、面罩等,必要时采用呼吸机,重度中毒者宜尽早高压氧治疗。

4.特效解毒剂治疗i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2支压碎于手帕或纱布中),每分钟吸入15—30秒,重复多次,直至开始使用亚硝酸钠为止;ii随后用3%亚硝酸钠IOm1缓慢静脉注射(2—3m1∕πιin),再以同一针头注入25%—50%硫代硫酸钠20一50m1,必要时1小时后重复注射半量或全量;Hi如无亚硝酸钠,可用亚甲蓝代替,但剂量需大(10mg∕.kg);也可用4-二甲氨基苯酚(4-DMAP)代替亚硝酸钠:10%4-DAMP2m1肌内注射,随后注射硫代硫酸钠。

5.无以上解毒药物时,可暂用50%葡萄糖50—100m1,加维生素C1—2g静注。

6.镇静止痉i苯巴比妥钠:每次0.1—0.2g,肌内注射,儿童每次2mg/kg,必要时4—6小时可重复应用,亦可与其它止痉药物合用。

氰化钠中毒的预防措施及急救方法

氰化钠中毒的预防措施及急救方法

氰化钠中毒的预防措施及急救方法一、预防措施1、改革工艺,采用无氰电镀。

密闭操作系统,加强通风排毒。

2、严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备用防护口罩、防毒面具,于必要时使用。

同时在工作场所要备用急救药品和简单器材。

3、定期体格检查。

凡患者有肾脏、呼吸道、皮肤、甲状腺等慢性疾病及精神抑郁、嗅觉不灵者,不宜从事与氰化钠有关方面的工作。

4、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工作后要沐浴。

5、禁止用酸液洗涤工作场所,以免产生氰化氢气体。

二、急救方法1、立即将中毒患者移离现场,换掉污染衣物,呼吸新鲜空气。

同时注意抢救人员自身防护。

2、如果皮肤污染则用水冲洗。

如有灼伤,则用0.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如果口服中毒,则以0.2%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溶液,或5%硫代硫酸钠洗胃。

3、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0.2~0.4ml)放在手帕或纱布中压碎,给患者吸入,数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3支。

同时以3%亚硝酸钠10~15ml静注,速度为每分钟2~3ml。

随后用同一针头以同样速度静注硫代硫酸钠10~20g。

4、中毒时用10%的4-DMAP2ml肌注,严重中毒者再加用硫代硫酸钠10g静注。

必要时于1小时后重复上述药物半量。

避免同时用亚硝酸类药物。

5、用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维生素C等置于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以保护组织,特别是保护脑组织,为供氧解毒辅助治疗。

6、应给予吸氧,如果有条件时可作高压氧治疗,以利于阻断毒物造成的缺氧性损害。

7、有脑水肿及其他继发症时,应用脱水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其他相应对症措施和药物治疗。

氰化物应急处置方案

氰化物应急处置方案

氰化物应急处置方案氰化物是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

其种类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1. 接触途径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

所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

氰化物经皮肤、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

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

2.应急处理(1)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2)病人救护立即把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

检查中毒者呼吸是否停止,若无呼吸,可进行人工呼吸;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纯氧和特效解毒剂。

对中毒者进行复苏时要保证中毒者的呼吸道不被堵塞。

如果中毒者呼吸窘迫,可进行气管插管。

当中毒者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施行环甲软骨切开术。

(3)病人去污所有接触氰化物的人员都应进行去污操作:①应尽快脱下受污染的衣物,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同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至少5分钟,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

②若皮肤或眼睛接触氰化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5分钟以上。

若其戴有隐形眼镜且易取下,应当立即取下,困难时可向专业人员请求帮助。

③如果是口服中毒,应插胃管并尽快给服活性碳,洗胃液和呕吐物必须单独隔离存放。

3.危险特性: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⒋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氰化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正式版

氰化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氰化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正式版氰化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正式版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现场急救与清除毒物(1)吸入中毒者,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脱除污染衣物,并清洗皮肤受污染部位,但应注意急救者自身应穿戴的防护用具,以防自身中毒。

(2)经口中毒者如时间不长应予催吐和洗胃,洗胃液选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后予服硫代硫酸钠2~3g。

2、解毒治疗(1)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竞争CNˉ,使其结合形成无毒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然后用供硫剂硫代硫酸钠,使CNˉ结合成硫氰酸盐由尿排出。

其品种、用法与用量为①4—二甲氨基苯酚(4—DMAP)。

对严重中毒者可于现场即肌内注射10%4—DMAP2ml,然后再静脉缓慢注射25%硫代硫酸钠25ml,注射速度为2.5~5ml/min。

如症状有反复,可予1h后重复使用半量。

②亚硝酸盐(酯)类,于现场可用亚硝酸异戊酯1~2支,置于手帕中捏碎,给患者口鼻吸入,每次半分钟,每2min吸1次,总量不超过5支,以做应急治疗;入院后对未吸入者可用3%亚硝酸钠6mg/kg作静脉注射,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慢推注,然后用同一针头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12.5~25g,必要时于1h后仍可再重复半量。

亚硝酸盐(酯)类的主要副作用为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应予注意。

氰化钠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氰化钠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氰化钠中毒应急处置方案氰化钠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中毒,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保护生命安全。

中毒症状氰化钠中毒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悸、胸闷•肌肉抽搐、痉挛、疼痛•意识模糊、昏迷、呼吸停止应急措施常规措施如果发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呼救,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且尽快脱离现场。

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尽快解除中毒源:氰化钠在水中分解,因此可以尝试用清水冲洗受污染部位,迅速将中毒物质清除。

•采取呼吸急救措施:由于氰化物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病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呼吸衰竭等情况。

此时需要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危重患者应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药物解毒在急救过程中,应用药物来进行解毒,主要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亚硝氰化物,从而使中毒症状减轻。

•红细胞卟啉:红细胞卟啉可以和氰化物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从而使氰化物失去毒性,达到解毒的目的。

•对羟苯甲酸:对羟苯甲酸可以与氰化物结合,形成氢氰酸化合物,从而使氰化物失去毒性,达到解毒的目的。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氰化钠中毒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在氰化钠使用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使用氰化钠时应开启通风装置,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在氰化钠使用后,应将残余物处理妥当,防止氰化物外泄。

•在存储、使用氰化钠时,需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结语氰化钠中毒是一种危险的化学中毒事件,出现中毒症状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尽可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要做好预防工作,合理规范使用氰化钠,为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置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置

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凡能在空气中或人体组织内释出氰离子(CN—)的氰化物都可引发急性中毒。

急性氰化物中毒是指短时刻内接触较大量氰化物后引发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
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统称为氰类)和有机氰化物(统称为腈类)。

无机氰化物多为白色、略带苦杏仁味的晶体或粉末,多易溶于水;有机氰化物多为无色液体。

氰化物多为高毒或中等毒性化合物(附件1)。

氰化物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黏膜吸收进入体内。

接触氰化物的常见机会有: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氰化物或用氰化物作为原料制造药物、染料、合成有机树脂等;电镀行业如镀铜、镀铬等;采矿业(提取金、银、锌等);塑料、尼龙等高分子聚合物燃烧产物。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氰化物”中毒如何急救
导语:天津的爆炸事件第一时间引起了全国的震动,在这事件中氰化物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那么,氰化物为什么具有毒性呢?氰化物中毒又该如何急救呢?
最近的天津大爆炸现场找出700吨氰化物,其威力可以毒死70亿人。

人们不禁要问:氰化物是何物?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令人闻“氰”色变?
氰化物是一类快速剧毒物,以氰化氢、氰化钠和氰化钾为主要代表,是引起中毒发展最快的毒物。

当人短时间内接触氰化物时,轻者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呼吸困难、心跳加快。

严重时由于缺氧的加重,出现气急、胸部压迫感、无力、心跳加快、心律失常、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者立即出现意识丧失、极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惊厥,最后呼吸麻痹而迅速死亡。

我国70年代反特电影常常见到这样的一幕:敌方特务被我军抓获,在审讯过程中企图负隅顽抗、拒不坦白交代时,常常以低头猛咬衣领一角猝然倒地自毙而告终,这即是氰化物中毒的典型表现。

这种在吸入或服用后几秒钟内突然昏倒、呼吸骤停而死亡的现象,俗称“电击型死亡”或“瞬间死亡”。

氰化氢是一种苦杏仁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极易蒸发变成气体,所以生活中以吸入中毒多见。

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氰化氢,立即引起呼吸、心跳停止,造成猝死。

氰化钠和氰化钾经口进入人体,也极易吸收,在胃酸作用下水解成氢氰酸进入血液,产生同样的毒作用。

为什么氰化物有剧烈的毒性?这是由于它在体内迅速分解出氰基(-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中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造成细胞窒息死亡,即机体内有氧,但不能被利用,形成“内窒息性缺氧”。

一般来说,人体对氰化物有较强的解毒能力,少量氰化物进入体内后,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