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学术前沿专题)

合集下载

光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光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光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绪论光电探测器是指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是现代光电技术的核心。

光电探测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宽波长响应范围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安防、航空航天、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就光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探讨。

二、发展现状1. 热释电探测器热释电探测器是一种新型的光电探测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辐射引起探测物质的温度变化,产生热释电效应,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与传统的半导体探测器相比,热释电探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低噪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热成像、红外探测等领域。

2. 硅基光电探测器硅基光电探测器是一种典型的光电元件,以硅材料为基底制造。

硅基光电探测器具有成熟的制造工艺和高灵敏度、低噪声、快速响应等优点,是光通信、光计算、遥感、医疗等领域的重要器件。

3. 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光电探测器。

随着红外光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探测器的性能也逐步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当前市场上主要的红外探测器有热释电探测器、光电二极管探测器、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探测器等。

三、技术趋势1. 制造工艺的进一步优化目前光电探测器制造的主要难点之一是如何控制材料的晶格和表面形貌,以提高器件的性能。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对制造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采用新材料和新制造工艺,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2. 对多模式光子探测器的研究多模式光子探测器是一种新兴的光电探测器,能同时探测多个光子的数量和时序信息。

它具有高精度、高响应速度等优点,在激光雷达、光子计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异质结构的研究异质结构是将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材料通过层状堆叠制备而成的结构。

此类结构具有独特的电、光、力学与热学特性,被认为是制备高性能光电探测器的理想载体。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对异质结构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新的应用领域。

四、结论光电探测器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一个国家红外探测器的技术水平代表着其红外技术发展的水平。

最早的红外探测器是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发明的水银温度计,随后发明了热电偶、热电堆,1880年美国的Langley发明了测热辐射计。

最初的红外探测器主要是热电探测器,直至1917年Case研制出第一只硫化铊光电导探测器,这种探测器比热电探测器灵敏度高,响应也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认识到了红外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开始对红外技术极为重视,寻找新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19世纪40年代初,以PbS为代表的光电型红外探测器问世,随后又出现了硒化铅、碲化铅探测器。

二次大战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InSb、HgCdTe、掺杂Si、PtSi。

InSb的灵敏度较高,但是带隙只有0.22eV,所以只能探测低于5.6μm。

PtSi由于它的高均匀性和可生产性,可以做成大的焦平面阵列,但是其截至波长为5.7μm,也只能用于中短波范围,而且量子效率很低。

同时InSb和PtSi都没有波长可调性和多色探测能力。

掺杂Si有很宽的光谱带宽,但是也不具备波长可调性,而且必须工作在很低的温度。

1959年Lawso研制出碲镉汞(HgxCd1-xTe)的长波长红外探测器,这是红外技术史上的一次重要进展。

它是目前性能最好,也是最广泛应用的II-VI 族红外探测器。

它是利用带间吸收,因此具有极高的探测率和量子效率。

通过调节Hg的组分x可以实现带隙从0-0.8eV的连续可调。

因此它所能探测的波长范围覆盖了中波红外(3-5μm)和长波红外(8-14μm)两个波段。

而利用MBE生长的III-V族材料体系制成的量子阱材料正好可以弥补碲镉汞方面的不足,III-V族材料生长、器件制作工艺成熟,适于制作大面阵探测器。

同时III-V族材料组分容易控制和调节,通过调节化合物的组分,可以比较容易的改变量子阱的阱宽、垒高等参数,进而可以调节探测波长。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红外探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物体辐射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航天航空、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技术不断进步和突破,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应用成果。

本文将从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1. 军事领域军事领域是红外探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应用于目标探测、侦察、导航、火力控制、无人机作战等方面。

通过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敌方的动态、侦测隐身飞机和导弹、指导武器系统的打击目标,提高战斗效能和保障作战安全。

2. 安防领域红外探测技术在安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用于入侵报警系统、人员检测、烟雾探测、火灾预警等方面。

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识别人员和物体在一定范围内的热辐射,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3. 航天航空领域航天航空领域也是红外探测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红外探测技术可以用于天体观测、遥感测绘、导航与导弹制导等方面。

通过红外探测技术,可以观测和探测行星、恒星、星系等天体,并进行物质组成、温度分布等的测量,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

4. 环境监测领域红外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用于气象预测、大气污染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

通过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参数,提供准确的环境数据,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5. 医疗诊断领域红外探测技术在医疗诊断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可以用于体温测量、病灶检测、血流监测等方面。

通过红外探测技术,可以非接触式测量人体温度,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便捷性;红外探测技术可以检测人体表面的热辐射,辅助病灶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效果。

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第一代到第四代,不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1. 第一代红外探测技术第一代红外探测技术主要基于热电效应和热敏材料。

这种技术具有简单、低成本、可靠等优点,但灵敏度较低,分辨率不高,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红外探测器技术及进展 [定义] 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辐射能的转换器

红外探测器技术及进展 [定义] 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辐射能的转换器

红外探测器技术及进展[定义]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辐射能的转换器,是红外成像装置的关键部件,它把辐射能转换成另一种便于测量的能量形式,在多数情况下转换为电能。

红外探测器是军用红外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导弹的红外成像制导和目标的探测跟踪等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它是红外系统的心脏,在红外技术发展中起着关键和主导的作用。

红外探测器大体可分为热敏型和量子型两种类型。

具有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好、动态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能在恶劣气候下昼夜工作等特点。

热敏型探测器的特点是:探测波段宽、能够在通常的环境温度下工作而不需要冷却,但是灵敏度低、响应速度慢。

量子探测器又可分为光电导探测器和光伏探测器。

量子型探测器的灵敏度要比热敏型高1~2个数量级,响应速度也快,性能接近背景限制的红外性能极限。

但军用的量子型探测器必须冷却。

[国外概况]最初的红外探测器是温度计,后来出现了热电偶。

红外技术差不多是在40年前才开始应用到防御系统上的。

在红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热敏探测器的发展较早,但发展的速度较慢,而量子探测器则是后来居上,发展很快。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次大战以后,出现了许多响应不同波段的量子探测器。

近些年来,红外探测器技术发展迅速,从单元、多元、阵列发展到凝视焦平面阵。

量子型红外探测器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单元探测器,它和扫描镜的二维扫描相组合而得到图像。

70年代,InSb和HgCdTe之类的半导体开始在红外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用于制作单个探测器元件。

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向第二代一维阵列多元探测器转移。

它多数采用一维光电导型阵列探测器,以及与阵列方向成直角的一维机械扫描系统来获得二维图像,速度快,并能实时显示。

第三代是红外电荷耦合器件(IRCCD),根据其技术进展,可分为一维IRCCD 和二维IRCCD。

一维IRCCD必须采用机械扫描系统,但它不需要进行各探测元件的信号放大。

二维IRCCD则完全不需要进行扫描,可靠性提高,实现了装置的小型化和单一化;读出也不再由分立的信号线产生,而是通过时间延迟和积分电路产生,这些电路必须置于传感元件阵列的焦平面内,故它们的组合称为红外电荷耦合器件焦平面阵列。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红外探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红外探测技术可以用于军事情报收集、目标探测及追踪、导弹导航制导、夜视仪器等军事装备的研制。

在敌我辨识系统中,红外探测技术可以通过识别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敌方目标的辨识和跟踪,提高战争的胜算。

红外探测技术在安防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目前,许多安防系统都采用了红外探测技术,如红外感应器、红外摄像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探测红外辐射来实现入侵报警、监控摄像等功能。

红外探测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能,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外探测技术在医疗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红外辐射可以穿透人体,通过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对人体内部的温度、血液循环、代谢活动等进行监测和诊断。

这对于一些需要定期监测身体状态的患者和康复者来说,是一种非侵入性、快速、方便的监测手段。

红外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红外辐射可以用于气象观测、环境污染监测、海洋资源勘测等方面。

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红外探测技术可以检测并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帮助环保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红外探测技术在应用中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红外探测器件的灵敏度、分辨率、响应速度等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得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更加精确和可靠。

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增多,红外相机的分辨率不断提高,可以实现对更大范围的目标进行高精度的红外成像。

随着红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红外探测技术对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非常敏感,这可能导致探测结果的误差。

红外探测技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应用也受到限制,例如在高温、高湿度、低温等极端环境中,探测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红外探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发展迅速。

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相信红外探测技术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红外探测技术是指利用红外光谱的吸收、反射、辐射、散射等特性来探测、感应、识别目标或环境的一种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石油化工、医疗、气象、环保等领域。

以下是红外探测技术应用及发展的一些主要方面。

军事应用: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红外成像系统、红外制导和导航系统等。

红外成像系统利用红外探测仪器将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化为可见图像,用于夜视、目标检测和侦察等。

红外制导和导航系统则是利用红外感应和探测技术来实现导弹、导航和制导系统的定位和导航功能。

安防应用:红外探测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红外报警系统、红外摄像监控系统等。

红外报警系统利用红外感应器对入侵者的热量进行感应和探测,当检测到异常热源时会发出警报。

红外摄像监控系统则利用红外摄像机拍摄红外图像,用于监控和识别物体或人员。

石油化工应用:红外探测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红外气体传感器、红外热成像仪等。

红外气体传感器利用红外传感技术对矿物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品中的有机气体进行检测和监测,用于防止气体泄漏和事故发生。

红外热成像仪则可以实时监测和识别设备或管道的温度分布情况,用于预防火灾和爆炸。

医疗应用:红外探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红外体温计、红外光谱仪等。

红外体温计利用红外探测仪器对人体皮肤的红外辐射信号进行检测和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人体体温。

红外光谱仪则可以通过分析人体组织的红外光谱特征,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分析。

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精确度、速度和便携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红外探测仪器的精确度不断提高,探测范围和灵敏度不断扩大。

识别和分析目标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实时监测和检测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红外探测仪器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携带和移动使用。

这些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促进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红外探测技术是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特征来获取目标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医疗、工业等领域。

在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从初期的单光束红外辐射测温仪器到现在的红外成像系统,其应用领域和技术性能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军事领域,红外探测技术被广泛用于导弹、无人机、战机、坦克等武器装备的瞄准、探测和导航系统中。

它可以实时监测和追踪敌方目标,提高武器系统的精确打击能力,增强战斗力。

在安防领域,红外探测技术被应用于监控和防盗系统中。

红外摄像机能够实时监测区域内的温度变化,并通过红外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目标识别和跟踪,从而实现对潜在威胁的及时预警和防范。

红外探测技术还被应用于火灾预防和报警系统中,可以及时发现火源和烟雾,减少火灾的发生和损失。

在医疗领域,红外探测技术被应用于体温测量、疾病诊断和手术导航等方面。

通过红外成像仪器可以快速、无接触地测量人体表面的温度,用于发现体温异常或热源。

红外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对人体表面热分布的分析,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而在手术导航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用来识别和定位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在工业领域,红外探测技术被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红外测温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监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物体温度,帮助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和故障检测。

红外辐射成像技术还可以通过对目标表面的红外分布图像进行分析,实现对材料的非接触式缺陷检测和质量评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红外成像技术已经发展到高清晰度和高灵敏度的水平,成像质量和图像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红外探测器件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红外成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小。

这些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为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1. 引言1.1 红外探测技术的定义红外探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波段能量来实现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红外辐射是一种与可见光类似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0.75μm至1000μm之间。

由于大部分物体在常温下都会发出红外辐射,因此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在没有任何照明的情况下实现对物体的探测和识别。

这使得红外探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进行探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温度、形状、结构等特征的识别和判断。

这种无需接触的探测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远距离的监测和侦察,还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准确识别,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军事、安防、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可能性。

1.2 红外探测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在未来,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预计红外探测技术将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舒适。

红外探测技术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其应用前景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2. 正文2.1 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在军事情报侦察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地面、地下、空中和海面目标的高精度识别和监测。

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军方可以获取目标的热量分布和特征,进而进行情报收集和分析,为军事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红外探测技术在导弹制导系统中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红外制导导弹可以通过红外探测头锁定目标,实现精准打击,提高命中率和杀伤力。

红外导引系统也可以避开目标的干扰,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果。

红外探测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中。

通过搭载红外传感器,这些装备可以在夜间、恶劣天气条件下依然有效地进行目标侦察、攻击和防御,提高作战效率和生存能力。

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军事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军事实力、保障国家安全发挥着关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
(学术前沿专题)
专业: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班级:硕研22班
学生学号: S0908*******
学生姓名:李刚
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
目前大多数红外焦平面阵列(FPA)都以量子阱红外光电探测器(QWIP)或碲镉汞(MCT)光电探测器为基础,而这两类探测器都存有重大的不足。

QWIP对垂直入射光的探测效率很低,因为垂直方向上光子的跃迁被禁止。

尽管利用光栅可以弥补这一缺点,但光栅的制作无疑会增加系统的成本。

另外,QWIP在高温工作时暗电流较高,所以通常采用冷却方式使其在低温下工作,这便大大增加了成像系统的成本、体积和功耗。

MCT光电探测器则因为MCT固有的不稳定性,很难实现高度均匀的探测器阵列,而且以MCT为基础的FPA还具有成本高和效率低的缺点。

近年来,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QDIP)在工作温度和量子效率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将有望引领新一轮成像技术热潮,并将在医学与生物学成像、环境与化学监测、夜视与太空红外成像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天地。

目前,通过采用纳米技术形成量子点,研究人员已经在开发室温或接近室温工作的高性能成像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量子点又称“人造原子”,目前量子点作为提高电子与光电子器件性能的一种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

量子点的尺寸很小,通常只有10nm,因此其具有独特的三维光学限制特性。

将量子点应用在红外光电探测器上,可以使探测器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

开发高温工作的红外光电探测器,可以降低红外成像系统的成本,减小重量,提高效率,这将极大地拓展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应用范围。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首个以QDIP为基础的焦平面阵列。

研究人员在开发高性能QDIP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开发的在室温下工作的QDIP,探测峰值波长在中红外波段(3~5μm),这一波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地球大气层对中红外波段的吸收很小。

该款QDIP由砷化铟(InAs)量子点和铟砷化镓(InGaAs)量子阱组成的混合结构,同时利用铝铟砷化物(AlInAs)形成势垒。

整个器件通过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工艺生长在一个磷化铟(InP)衬底上。

InAs量子点按Stranski-Krastanow模式自组装生长。

研究人员测量了不同温度下该探测器的光谱响应曲线,偏置电压固定在垂直入射状态,并且排除外界干扰。

室温工作时,光谱响应的峰值波长为 4.1μm。

当温度为77~200K 时,峰值响应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高于200K时,峰值响应度开始下降;当温度为150K、偏置电压为-5V时,峰值响应度为822mA/W。

温度为150K时,探测器的量子效率为35%。

目前研究人员进一步改善了探测器的性能,通过对量子点的生长进行优化可以使探测器的量子效率达到48%,从而对红外光的吸收更强。

以QDIP技术为基础,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个320×256的FPA,其阵列间距为30μm,像素大小为25μm×25μm。

该FPA能在200K的高温下成像,这是目前QDIP FPA的最高工作温度。

该FPA的峰值探测波长为4μm,响应度为34mA/W,转换效率为1.1%,当温度为120K时,噪声等效温差(NEDT)为344mK。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在传统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元件上增加金纳米薄膜和小孔结构的方式,可将现有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提高两倍。

红外探测器的灵敏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在去除干扰后所能接收到的光线的多寡。

目前大多数红外探测器都以碲镉汞
技术(MCT)为基础。

该元件对红外辐射极为敏感,可获得较强信号,但同时也面临着无法长时间使用的缺憾(信号强度会逐步降低)。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厚度为50纳米、具有延展性的金薄膜,在其上设置了大量直径1.6微米、深1微米的小孔,并在孔内填充了具有独特光学性能的半导体材料以形成量子点。

纳米尺度上的金薄膜可将光线“挤进”小孔并聚焦到嵌入的量子点上。

这种结构强化了探测器捕获光线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量子点的光电转换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重量和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该设备所获得的信号强度比传统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增强了两倍。

下一步,他们计划通过扩大表面小孔直径和改良量子点透镜方法对设备加以改进。

研究人员预计,该设备在灵敏度上至少还有20倍的提升空间。

负责此项研究的伦斯勒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林善瑜(音译)称,这一实验为新型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新路标。

这是近10年来首次在不增加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成功使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得到提升,极有可能推动红外探测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QDIP技术发展很快,面临着主要技术问题如何变成成熟的商业化技术。

当前QDIP技术要考虑两个方向:
第一种市场是低成本、大批量和中等性能(较低速度和合理的信噪比)热像仪,它们是民用如救火、工业监控、安全监视等需要的,而且也是军用如单兵热像仪、瞄准具、无人值守监视系统等需要的。

这个市场目前主要由微测辐射热计占领,因为它们在室温下具有极好的成像质量,但是帧速较低。

为了满足这种应用的需求,QDIP工作温度能增加到200~250K范围内,就能用低成本热电制冷器代替贵重的斯特林机
械制冷器,因此就能大幅度减小成像系统的尺寸和成本。

低成本和快速光探测器相结合,这对于热探测器在低成本市场可能是一个直接竞争者。

目前,QDIP的最近进展,可使背景限温度高达200K,因此有望成为低成本研究方向;
第二种应用是低产量和高性能红外热像仪,这是车载、机载和远程监视系统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H.Lim,S.Tsao,W.Zhang,andM.Razeghi,Appl.Phys.Lett.90,1311 12,(2008).
2.S.Tsao,H.Lim,W.Zhang,andM.Razeghi,Appl.Phys.Lett.90,2011 09,(2008).
3.h ttp:///2008-11/ART-260001-8100-24148001. html
4.h ttp:///2008-07/ART-240004-8300-20795001. html
5./2008-10/ART-250007-8300-2385400 1.html
6.雷亚贵于进张平雷张冬燕王戎瑞.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J].激光与红外,2010(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