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的身体崇拜
【神话故事】美神瑶姬_中国神话

【神话故事】美神瑶姬_中国神话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做瑶姬。
瑶姬是万物之母女儿,也是大自然的守护者。
她的外貌美丽,有着完美无瑕的肌肤和眼睛,灵动而透彻,虽然听起来像是人类的外貌,但她的身体是由天地之气和轻盈的神的元素组成的。
瑶姬有着神奇的能力,她可以掌控自然力量,操纵水火及风雨雷电,创造出一切美丽的景色,这些景色不仅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愉悦,还具有重要的涵义。
她的力量也可以使人们变得饱满和充满活力,就像大自然的循环一样。
瑶姬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女神,她总是帮助需要她的人,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让他们克服困难并战胜自己的恐惧。
她也喜欢帮助那些经历痛苦的人,尤其是那些曾遭受过不幸并感到绝望的人。
她相信每个人都值得被爱和关注。
然而,瑶姬并没有像其他神灵那样受到普遍的崇拜。
许多人认为她的存在是虚构的,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但是,也有一些人相信她的存在,并认为她是真正存在的。
在很多古老的文化中,瑶姬都是一位神圣的女神,被誉为爱和美的化身。
无论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瑶姬都在那里,她用她的美和力量,神秘而温柔地抚平了苍茫的大地,让所有的生命得以绽放,让人们感受到无尽的生命力和勇气。
如今,她的光辉和影响仍在我们的周围,闪耀着永恒的美丽和力量。
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

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作者:王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摘要:上古神话传说是先民创造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等的一种态度。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人们不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而且把其刻画在众多神话传说中,并且将这种女性崇拜突出体现在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上。
而女娲就是生殖崇拜在其中的最早表现。
关键词:神话传说;女性;生殖崇拜思想;女娲神话[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1一、前言在原始社会,人们不仅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还把这种崇拜膜拜转移到上古神话传说上面来,又从神话传说中反过来映照对女性的崇拜。
而有关女娲的神话就是生殖崇拜在文学中的最早表现。
上古初民最早的文化世界,就是女性的世界。
因为早期人类面临着生存的艰难和人类繁衍的压力,生产力的底下,远古的结合也就只能是性关系,所以其中的生殖崇拜便十分显著。
自然而然,以女娲为主的神话传说对于女性生殖崇拜的彰显也就更加突出。
二、女娲生殖崇拜的解读女娲是我国神话史上一位地位显赫的始母神,因为她有着抟土造人、治水补天、置禖制簧的伟大功绩,所以被列为三皇之一,因此,关于女娲及其神话的记载和研究也源远流长。
而对于女娲神话所体现的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的解读可从多方面印证。
1.女娲生殖崇拜的文字解读“女娲”一次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面,再如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说文·女部》说“女娲,古之神圣女也,化育万物者也,从女呙声”。
这里面说女娲华育万物,体现了她无限生殖的功能,而女娲又是“神圣女”,可以体现她是天地万物之母。
而再如“蜗、涡、窝、锅……”等字,除去偏旁部首后,剩下的“呙”字多和圆形或者容器有关。
“娲”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生殖功能,并且代表了女性孕育子孙的器官,甚至是圆形的腹部等。
再有,女娲的“娲”字和青蛙的“蛙”同音,义皆同“蛙”、“娃”,女娲即女娃。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简述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简述
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了许多有特殊能力或者仙性的人物,下面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人物简述:
1. 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之神,被尊称为“祖农”或“大农”。
神
农氏教人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发明农具,教授医药知识。
2. 女娲: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和造物神,被尊称为“女娲氏”或“娲皇”。
女娲用黄土塑造人类,并且教人打磨石器、捉鱼捕兽,以及修补天空和土地。
3. 盘古:传说中的宇宙起源神,被尊称为“盘古”,也被认为是万物始祖。
盘古一出生,天和地分开,身体不断生长,直到他死去,他的身体不同部分变成了大地、山川和星辰。
4. 伏羲与女娲: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兼人类始祖,被尊称为“伏
羲氏”和“女娲氏”。
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象形文字,教人们认
识天地万物,发展了人类的文明。
5. 哪吒:神话中的著名英雄人物,是龙王之子,在后来成为与太乙真人齐名的大力士。
哪吒拥有神奇法宝“混天绫”和“三十
六变”,在战斗中屡次保卫人类不受妖魔侵害。
6. 后羿与嫦娥:后羿是古代中国的英雄人物,被尊称为“后羿
射日”。
他用神弓射下九个太阳,保护人类不受极端热浪的侵害。
而他的妻子嫦娥则把不朽之药偷偷吃下,飞到月亮上永远居住。
这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些著名人物,他们在传说中具有伟大的力量和作用,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生命和人类智慧的崇拜和推崇。
浅析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浅析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人类学一班郜聪14333010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人首蛇身形象大量出现在各种古籍、文献中,甚至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伏羲和女娲的本始形象也是人首蛇身。
人首蛇身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讲影射了中国先民对蛇的崇拜及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人对自我、自然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大多为各类神灵及人类始祖、英雄人物。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
”晋王嘉《拾遗记》:“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雷泽”、“大迹”乃雷神为之。
《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
”而伏羲与雷神确有血统渊源。
1《山海经·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身长千里。
在无綮之东。
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
”《山海经·海内经》:“有人曰苗民。
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由此可见,蛇在中国远古先民的精神生活及信仰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那么,上古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远古时代中蛇的形象。
图腾“是一种类的自然物,野蛮人以为其物的每一个都与他有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因而加以迷信的崇敬。
”(J·G·FRAZER)2蛇作为华夏民族龙图腾的原始形象,具有成为“集体表象”的潜在趋势。
蛇的本体形象为凶猛、灵活,行动迅速,又不避雨水,环境适应力强,生命力顽强。
根据原始人思维的具体性,原始人因而对它有恐惧感、神秘感,便敬之如神。
蛇的分布极为广泛,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极强,既能够在陆地上爬行、攀木,也能在水中游水、捕食,甚至有些蛇类(比如飞蛇)可以通过将身体各部向内凹,使得它得以从树顶滑翔下来。
神话中的皇后伊西斯与奥西里斯

神话中的皇后伊西斯与奥西里斯在古埃及的神话传说中,伊西斯(Isis)与奥西里斯(Osiris)是一对备受崇拜的夫妻。
他们的故事充满了神秘、爱情和冒险,被视为埃及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为您深入探索他们鲜为人知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一、伊西斯与奥西里斯的起源与背景伊西斯与奥西里斯是埃及神话中的主要神祇之一,被认为是天地的造物主以及人类的创造者。
他们是埃及最高神拉(Ra)和纳特(Nut)的孩子,也是他们最受宠爱的两个子女。
从小,伊西斯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善良,而奥西里斯则以他的领导才能和正义感而闻名。
二、伊西斯与奥西里斯的相识与爱情伊西斯和奥西里斯在年少时期相识,并迅速坠入了爱河。
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冒险和考验,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伊西斯为奥西里斯提供智慧和力量,而奥西里斯则用他的责任感和正义为人民谋福祉。
三、奥西里斯的背叛与复仇然而,奥西里斯的弟弟赛特(Set)嫉妒他们夫妻二人的力量和地位,决心夺取奥西里斯的权力。
赛特精心策划了一场暗杀奥西里斯的阴谋,并成功将他杀死。
当伊西斯得知丈夫的死讯后,痛不欲生,决定为爱人寻求复仇。
伊西斯四处寻找她丈夫的遗体,终于在尼罗河的一处岛屿上找到了他的尸体。
她将奥西里斯的身体保护起来,并借助自己强大的魔法力量,使他起死回生。
然而,他的身体已经无法完全恢复,奥西里斯被迫成为冥界的统治者。
四、伊西斯与奥西里斯的合一伊西斯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来拯救奥西里斯。
她制造了一件魔法服装,并用其包裹住奥西里斯的身体。
不久之后,她和奥西里斯再次合而为一,使奥西里斯成为了一个完全的神明。
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合一成为埃及神话中至高无上的象征,也象征着生命、死亡和再生。
他们的故事被视为对人类感情和人性的高度赞美,也成为了埃及人民的精神支柱。
五、伊西斯与奥西里斯的影响与崇拜在整个古埃及时期,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崇拜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们被视为埃及文化中的至高神灵,人们常常将祈祷与祭祀献给他们,以期获得保护和庇佑。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传统民间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传统民间故事,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这些故事,记录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也是人们心中的信仰与向往。
在这些古老的故事中,有着许多与自然、道德和命运有关的问题被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索一些中华文化的经典神话和传统故事,并从中寻找人性深处的意义和价值。
1. 盘古开天辟地《山海经》中有这样一篇神话传说:在宇宙混沌时期,盘古在吸纳了天地精华之后,用斧头砍开了天地,把天空和地球分开,并在此之后躺下熟睡;当他醒来时,他的身体各部分形成了天地万物。
其中盘古的身体有些被解释为代表了速度、时间、空间、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标志。
这个神话传说描绘了天地开间、宇宙万物诞生的奇幻画面,为人类创造神秘的起源和未来,形成了中国神话传统中的众篇神话之一。
2. 后羿射日古代中国有着一个很出名的传说:后羿射日。
后羿是古代英雄,他曾经用一把神弓,射下了10个太阳,拯救了人类免于世间炎热之苦。
这个传说讲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因为太阳和人类在古代认识中是密不可分的,太阳决定了人的生产和生活节奏。
后羿也代表了灵敏的眼力和高超的技巧,这一点在今天的中文中也得以传承,被称为“神射手”,这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贡献。
3. 花木兰中国有一个经典的传统故事:花木兰。
故事描述了一个女子身着男装,代替父亲入伍参战的故事,最后她震撼了世界,战胜敌人,而其父亲则获得了荣誉和尊敬。
这个故事代表了女性的勇气和能力,以及对父母和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它也成为了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并影响了中国文化的长久影响力,是中国文化中受到欢迎度最高和广泛的民间故事之一。
4.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一个为仙女、月亮崇拜的神话。
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一天不小心吃了长生不老的仙药,因此飞升到了月球上,并成为了月神。
这个传说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并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女性美和自由和安静取得平衡的理念。
在这些神话和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哲理和思想,可以指导人们基于爱、慈悲、公正的生活方式,破除原始模式。
神话中的神灵保护人类

神话中的神灵保护人类在神话中,神灵是被广泛崇拜和仰慕的存在,他们被视为上天派遣的保护人类的力量。
这些神灵在各个神话传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人们心中对希望和力量的寄托。
他们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形式各异、风格独特,但都旨在保护人类。
在古希腊神话中,最有代表性的保护神灵之一是宙斯。
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天空与雷电之神,他的权力无人能及。
宙斯以其英俊的外貌和威严的神态成为希腊人心目中的楷模。
他看重公正和信义,在保护人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对抗泰坦巨神,在奥林匹斯山上建立新的秩序,还是保护人类免受各种祸害,宙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的存在赋予了人们力量和希望,让人们相信,在困境中,神灵会保护着自己。
在北欧神话中,也有一个与宙斯类似的保护神灵——奥丁。
奥丁是众神的主宰,也是智慧、法律和魔法的神灵。
他通常是身披铠甲,手持权杖的长者形象出现,深受人们的敬畏和崇拜。
奥丁不仅负责保护人类,还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他经常通过施加魔法或在战争中干预人类的命运,试图保护人类免受灾难和外界的侵害。
奥丁为人们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并赋予了他们勇气和智慧。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许多神灵被赋予保护人类的角色。
其中最有名的是女娲。
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她以聪明和善良而被世人称赞。
女娲用她的智慧和巧手创造了人类,并用自己的身体为人类赋予了灵魂。
她以自己的``五色石''修补了天空,使人类免受洪水和灾难的侵扰。
女娲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保护人类的象征,她的存在让人们充满信心和勇气,相信人类不论遭遇何种困难,都会得到保护。
除了这些代表性的神灵之外,世界各地的神话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保护神灵。
例如,日本神话中的天照大神,埃及神话中的赛特,印度神话中的毗湿奴等等。
这些神灵都在其所在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各种形式保护着人类。
无论是古希腊、北欧还是中国古代神话,神灵作为保护人类的存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简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引言我们从众多的古典文献和出土文物中可以知道,“人首蛇身”的形象大量存在于中国古代神话中。
例如:伏羲与女娲,他们在中国古代神话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这些“人首蛇身”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图腾或者标志,它具有及其丰富的内在含义,表现出了原始人类的美好愿望以及他们的信仰。
1具有“人首蛇身”形象的神人在已知的古典文献中,具有人首蛇身形象的神人并不少见。
像我们所熟悉女娲伏羲的形象,以及在被称为巫觋之书的《山海经》里就有相当多除女娲伏羲外的人首蛇身形象的神人。
1.1记载最多的人首蛇身形象——女娲、伏羲女娲与伏羲是记载最多的人首蛇身的神人,他们不管是在古典文献中还是出土的壁画文物上的形象大多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山海经海内经》:“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面蛇身,长如猿,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
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①在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中所做的解释是,此名曰“延维”的“人面蛇身”,“左右有首”的苗民所祀奉的神明,实际上是交尾的伏羲、女娲。
王逸《楚辞问天》“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曹植《女娲画赞》“或云二皇,人首蛇形”这里的二皇指的就是伏羲,女娲。
晋王嘉《拾遗记》:“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女娲氏,亦风姓也,作笙簧,亦蛇身人首。
”②除了文献典籍里记载的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在各地出土的壁画,锦帛等也发现了大量的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像。
在山东地区出土的沂南汉画像石墓墓门东侧支柱下面的画像,一巨人的怀抱中有二个首蛇尾之人,左边执规有髻者应当为女娲,右边执矩戴冠者应当为伏羲。
嘉祥县武梁祠西壁画像的第二层,右端为伏羲女娲交尾像,女娲举规,伏①山海经脚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P261②闻一多.伏羲考.[M].上海人民出版社 P17羲持矩,后石室第五石第二层右边刻伏羲执矩,女娲执规的人身蛇尾相交的画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世神话中的身体崇拜初探
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流行的的“身体写作”等行为艺术可以看做是古代神话中身体神话的再现。
在古代神话系统中,身体神话非常的引人注目,例如主神通过肢解自己创生万物,或者通过男女主神的结合生产万物,也即“天父地母”型神话。
在这些神话系统中,人类将自身的行为扩大化为整个宇宙的行为,这种神话的产生是人类对于人类自身身体崇拜的产物。
关键词:创世神话身体宇宙化身体崇拜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类的身体如此的美妙,造物主将我们雕刻的是多么的精美啊。
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着一种“行为艺术”,用身体写作,用下半身思考等,对于这种身体的潮流,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意见,从儒家道德的角度,这种行为也许有碍观瞻,从艺术的角度,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的创新,从神话的角度看,却是对古代神话的一种再现。
在人类幼年期的上古时代,人类思考宇宙的来源,试图通过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来解释世界,就自然而不自然的将自然和人类自身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许多优美的身体神话。
一身体的宇宙化
在世界各国神话中,存在一种有趣的现象,很多民族都认为宇宙的产生来源于对某位主神的身体的肢解,从广袤的欧亚大陆,到星罗棋布的太平洋小岛,从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到茂密的亚马逊森林,只要翻一翻神话,你总能看
到某位主神或主动的或被动的将自己的身体肢解然后演化为宇宙万物,也即“以身化物”型神话。
印度吠陀神话在讲到宇宙的产生时,也提到了巨人的牺牲和被肢解,这个巨人呢就是普鲁沙。
普鲁沙是吠陀神话中的宇宙之灵,也是天下第一人,其名字的意思就是“男人”。
以伐楼拿为首的众神决定牺牲普鲁沙来创造世界。
于是,普鲁沙的头化作天,肚脐化作了空气,而脚趾则化作了土地,普鲁沙的呼吸生成了风神伐羽,他的嘴化作了火神和祭祀之神阿格尼以及雷神因陀罗(因陀罗后来取代伐羽而成为吠陀诸神的王和将领)。
①
在遥远的北欧,也有这么一则故事。
在北欧神话里,创世是在与自然力量的对抗中催生出来的。
初始之时,有一个巨大的虚无叫晋囊格格布,尽管空无一物,但其中却潜藏着生生命,当北方的冰遇到了南方火的一股热气时,冰雪融化生成第一代巨人,即冰质的伊米尔。
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布瑞三子杀死伊米尔,并用它的身体构建世界,大地的泥土来自伊米尔的肉,群山来自他的骨,大海来自他的血,天空是他的额骨,地上的植被是他的头。
②我们在将目光移至中国。
中国的创世神话最著名的莫过于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开天之后,支撑天地一万八五千年,劳累而死。
在盘古临死的时候,仍然用尽自己之神力为时间造福。
他倒下的那一瞬间,他的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他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呼出的最后气息化作了风和云,他的牙齿化作了石头和金属,他的头发和胡须化作了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化作了颜色鲜亮的草木,他的肌肉化作了田地,他的骨头和骨骼化作了珍珠和宝石,他的血液化作了江河,他的筋脉化作了道路。
盘古的身体从天和地之间倒下的时候,头朝东方,脚朝西方。
他的头部化作东岳泰山,腹部化作中岳嵩山,右手化作北岳
恒山,脚趾化作西岳华山,而他手上因为辛苦和虚弱滚下了纷纷汗珠,则化作了甜美的雨露和甘露,润泽着人间万地。
③
除了“以身化物”型神话,还有一种神话,即人类通过排泄系统创造世界,例如大海来源与人类的尿液,在美拉尼西亚的新海不里地岛居民神话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阿托托是最初的女人,她有孩子却没有丈夫。
她的儿子名叫古贵,女儿名字不详。
儿子娶了妹妹做妻并且生了许多孩子。
在那时代以前,世界上没有水。
人们烧芋头吃,但不能煮。
阿托托在一口大锅里尿上尿,然后煮了芋头给儿子吃。
后来她改变了方式,在床下的一个洞中储备好尿水,随时可以取用于烹饪。
有一天儿子无意中回家,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气愤之下就打了他的母亲,还打碎所有盛尿水用的器皿,尿水流出而泛滥成灾,淹没了大地。
这就是海洋的由来。
④
无论是“以身化物”还是排泄物创造世界,都是将人的身体宇宙化了,古人类不明白宇宙的由来,便通过这一系列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解释世界的产生,并顺便提高人类自身的地位。
二以人类的生殖方式关照宇宙的产生
人类的生殖崇拜永远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上古时期对于人类自身的生殖功能的不解,产生出了生殖崇拜以及对于男女生殖器的崇拜。
在创世神话中有这么一类神话,男女主神通过结合产生世界万物,此种创世方式可能受人类自身生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人类身体崇拜的一部分。
黑格尔在其《美学》中为我们提供给了两个人现成的例子,我们不防直接借用过来,一个是印度《罗摩衍那》中乌玛的故事,一个是古希腊神话中赫西
阿德《神谱》。
《罗摩衍那》中,乌玛女神完成了苦修之后,和大神湿婆结婚,生下一些不长草木的荒山。
湿婆和乌玛交媾,一次就达一百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使得众神对湿婆的生殖力感到惊惧,替将来的婴儿担忧,就央求湿婆把他的生殖力倾泻到大地上去。
湿婆听从了众神的央求,不再进行生殖,以免破坏了整个宇宙,就把精液倾泻到地上;经过火炼之后,这堆精液就长成了白山,把印度和鞑但隔开。
乌玛对此勃然大怒,就诅咒世间一切当丈夫的。
黑格尔对于这类赤裸裸的自然生殖神话尤其反感,这些描绘简直要搅乱我们的羞耻感,因为其中不顾羞耻的情况达到了极端,肉感的泛滥也达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
”⑤在提到古希腊神话时,黑格尔说“赫西阿德的《神谱》从混沌神、黑暗神、爱神和地神开始,地神单靠她自己就产生了天神,于是和天神交配,产生了山岳河海等等;地神于是怂恿克罗那斯把天神的生殖器阉掉,血流到地上,就产生了复仇女神们和巨人们。
阉掉的生殖器落到海里,从海沫里就生出女爱神阿弗洛狄特。
这一切都是很清楚,很融贯一致,而且不限于纯自然神的体系。
”⑥黑格尔认为此类神话虽然和印度神话类似,但是却不像印度神话那样肆意放荡,相比赤裸裸的自然生殖描绘要体统的多。
在新西兰的毛利神话中,造物神是帕帕——地,和她的丈夫、被原始的虚无环抱着的岚古——天。
帕帕一个接一个的生育子女众神,森林神泰恩,家养植物神荣戈和野生植物神霍米亚,海神汤迦罗,风暴神塔威利和战神涂。
毛利众神被他们的父母囚禁在黑暗中,他们商量办法想把父母分开,最后森林神泰恩以头顶天,脚踩地的方式将天地分开。
塔威利对于这种子女不孝的行为表示反对,他降风暴与森林和居住在森林中的鱼群走兽,使他们逃到海底或陆地去
避难,只有涂留在了泰恩身边,所以泰恩的后裔人类获得了开发森林的权利,比如他们可以用木头打造捕鱼的工具,汤迦罗给予了报复,以海浪颠覆木舟,并一点点的蚕食陆地,泰恩与不同的物种交配,生下了不同的地貌。
⑦在这则神话中,先是天地交配产生众神,然后泰恩与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各种地貌。
远古人类试图将世界的产生和人类的生殖行为结合在一起,将人类男女的结合扩大为一种宇宙性的行为,其幻想的发生原理在于,人类用自己的身体行为为坐标,把整个宇宙身体化了⑧。
三神话中人类身体崇拜浅解
神话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神话产生的年代,正是人类发展起步的年代,刚刚接触自然界的古人类,对于诸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诸如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自然界的地貌变化、四季更替、风霜雷电……,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令人类恐惧。
为了消除人类的恐惧心理,需要一种体系来解释这一切,由于古人类的知识所限,神话应运而生。
马克思说过,也许在古代的某一天,有一位相对的智者突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想到宇宙的产生和人类的活动是不是有一种无形的联系,于是,他就编造了一个个故事给周围的人听,以消除人类对于自然地恐惧和提高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在这些故事传播的过程中,经过不同地域的人们的不断地改进,终于形成了一个个完整的神话系统。
当然,人自身的因素在神话中不断地得到体现,人自身的一些行为被扩大到整个宇宙的行为。
人类自身神话为宇宙的创造者,世界上的江河湖泊,日月星辰都是那不曾存在过的人类先祖通过牺牲自己创造或者通过男女先祖的交合产生的,这种神话的传播以及人类对于自身行为的好奇最终促成了人类的身体崇拜。
参照弗莱德文学循环论,文学始于古代神话,经历了中古的传奇阶段和近代的模仿现实阶段,到了当代又重新返回神话阶段,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认为,当今流行的行为艺术等身体崇拜行为,是神话时代早已有之的古老因子的复活或再造。
①《神话的历史》,(英)维洛尼卡·艾恩斯著,杜文燕译,希望出版社,2003,25页
②同上,25页
③《中国神话》,黄文主编鲍志娇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34-135页
④《作为膀胱之梦的洪水神话》吉泽·若海姆,见阿兰。
邓迪斯编《洪水神话》,加州大学出版社,1988,152-153 页
⑤《美学》第二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56-57页
⑥同上,58-59页
⑦《神话的历史》,(英)维洛尼卡·艾恩斯著,杜文燕译,希望出版社,2003,28页
⑧《神话意象》,叶舒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