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合集下载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

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已占总河长65405km的42.7%。

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

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

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

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如下:1、河流污染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

水体中的Hg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海鱼大量死亡。

不仅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Cr等也和即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

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湖泊污染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在几大湖泊中,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

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

废水污染物排污信息 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名称 COD

废水污染物排污信息 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名称 COD
废水污染物排污信息 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名称 排放方式 排放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情况 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核定的排放总量 COD、氟化物、氨氮 排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1个,在公司成品库东南角。 见《保定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 监测信息系统》网站与月度委外监 测报告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0484-2013)表1标准 COD:87.7吨/年、氟化物:5.47吨/ 年、氨氮:9.3吨/年 废气污染物排污信息 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名称 排放方式 排放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情况 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颗粒物、氯化氢、氟化物、 排入环境 共计39根,分布在公司厂房楼顶。 见月度委外监测报告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0484-2013)表4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1993)表2标准。 颗粒物:2.1106吨/年、氯化氢: 0.1486吨/年、氟化物:2.1305吨

工业企业污染源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工业企业污染源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工业企业污染源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工业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广谱污染物和特定污染物,其中污水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本文将就工业企业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做一详细的介绍。

一、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概述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根据2019年全国污水排放清单统计数据,我国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5.8亿吨/年,其中有40%以上的工业企业未经过污水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二、工业企业污水污染物种类1. 有机物污染物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含有机物和无机物,其中有机物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主要包括苯、酚、甲醛、氰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等。

这些污染物在生产过程中,被排入污水中,会对下游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2. 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如铬、镉、铅、汞等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它们产生的废水和废渣可能存在难以降解、生物毒性强等问题,加上长期的累积作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污水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程度的指标。

高浓度COD、BOD的废水是微生物分解难度大、需氧量高的污水,如果这些污水未经过专业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中,会给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三、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造成的影响巨大的工业废水排放,加剧了水质污染、水资源紧张问题。

这些污水排到河流、湖泊、海洋时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巨大的影响,损害渔业资源和对生态的恶化。

污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有机物,会在水体中积聚,如果人体或者动物直接摄入这些污染物,会直接对健康造成威胁。

四、工业企业污水治理措施为了保护环境,解决工业企业污水造成的影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提高工业企业的环境意识,把缓解污染问题放在首要位置,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并实施污水治理工作。

化工行业污染排放统计

化工行业污染排放统计
均42).0%降提为高15到704千5.克5%标;煤实/t现-N节H3能,5能70源万利~用58效5率万由吨目标前煤的。 ➢ 3、至2010年,氮肥行业争取吨氨节水10%;吨氨节电
200度。 ➢ 4、实现循环冷却水和生产过程污水零排放;减少排放二
氧化碳1377万~1413万吨;实现废渣全部回收利用。
(3)硝酸
▪ 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 ▪ 废气:主要为硝酸吸收尾气,污染物主要成份为NOx。
(4)硝酸铵
▪ 废气:主要是硝铵造粒塔尾气,主要成份为工业粉尘。 ▪ 废水: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液。
(5)碳酸氢铵
▪ 碳酸氢铵生产实质上是合成氨生产的一个气体净化过程,即 脱碳工段,合成氨的产、排污方式已包括了碳酸氢铵产品生 产。
2007年全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三废”情况
污染物指标
排放量 全国工业 化工行业
工业废水(亿吨)
220.8
32.4
化学需氧量(万吨)
453.1
46.8
氨氮(万吨)
30.6
13.0
挥发酚(吨)
2926.3
219.2
氰化物(吨)
381.5
166.5
石油类(吨)
16899.8
3379.6
汞(吨)
1.210
(1)合成氨
①无烟块煤为原料固定床气化工艺制氨 ▪ 废水:有含酚、氰等的造气、脱硫洗涤冷却水,含油
废水,含氨废水,循环冷却水排水。视工艺路线不同, 吨氨废水排放量5~50吨。 ▪ 废气:造气吹风气,气中含有5-9%的CO和少量H2S。 ▪ 废渣:主要是造气炉渣,吨氨排放量约170-390千克。
②煤为原料连续气化工艺制氨
汽 提
CO2 压缩 脱硫

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1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全国废水排放情况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60亿吨,比上年增加4.7%。

表1 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注:增减率指2003年与2002年相比,下同。

工业废水排放量212亿吨,比上年增加5.2亿吨,增长了2.5%。

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6.2%。

生活污水排放量248亿吨,比上年增加15.3亿吨,增长了6.6%。

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3.8%。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长率均高于上年,且生活污水排放量呈现较大幅度增长,两者在废水排放中所占的比例为生活污水升高、工业废水降低各1个百分点。

从表1可以看出,工业废水相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其排放量近几年增加幅度较为缓慢,废水排放量的增长主要是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所致。

2)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2003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4万吨,比上年降低2.4%。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12万吨,比上年减少72万吨,降低了12.3%。

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38.4%,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2万吨,比上年增加39万吨,增加了5.0%。

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61.6%,高于上年所占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比例持续增加。

2003年,全国生活污水处理率为25.8%,距国家“十五”环境规划目标(处理率达到45%)还有很大的差距,生活化学需氧量的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3)全国氨氮排放情况2003年,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0万吨,比上年增长0.7%,增长幅度低于上年。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40万吨,比上年减少4.0%,占氨氮排放量的31.1%;生活氨氮排放量89万吨,比上年增长3.0%,占氨氮排放量的68.9%。

4)全国废水中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03年,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排放量2.4万吨,与上年持平。

能源与环境

能源与环境

能源与环境学号:2008301470057姓名:钟顺才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能源的开采、加工、利用和消费的过程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影响,成为环境污染的根源之一,主要表现在导致温室、酸雨、臭氧层破坏等。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全球气候正在不断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能源,其放出的热量使地球变暖,并且排放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气体,而这些气体有相当大的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并且是选择性的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导致地球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

表1是我国排放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度变化。

表 1 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度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的趋势,09年有减小的趋势,但排放量也很大,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量从05年都是递减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从06年开始也表现出递减的趋势,但是其排放量还是很大,这些排放量也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

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大量使用燃料,大量排放气体、烟尘等,特别是在工业生产方面。

但人们慢慢的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取措施,来减少排放量,工业生产中有的使用新能源,有的增加设施来除尘、除硫,以减小排放量。

尽管如此,由于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有的国家落后,没有技术,而有的国家为了大量生产,并没有严格遵守国际上的约定,导致温室效应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的排放量仍然很大。

另外,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等的排放也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表2是我国从05年到09年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度变化表。

表 2 全国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度变化从表2知,废水排放量是越来越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有递减的趋势。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用水越来越多,导致废水排放量也越来越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也主要是生活方面,在工业方面都表现出递减的趋势,且数量也不大。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污染源的分布和排放情况,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近期圆满结束。

经过数月的调查和数据整理,我国环保部门于近日发布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布了普查的主要结果和数据。

根据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工业、交通、农业和生活等领域,其中工业排放占比最大。

据统计,我国共有超过430万个污染源,其中工业污染源近140万个。

而这些污染源不仅遍布全国各省市,还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和汾渭平原等经济发达区域。

公报还透露了我国污染源排放的具体情况。

其中,大气污染排放是污染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达到56.98万吨,其中工业排放占比最大,占到了总排放量的55.7%。

尤其是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40%以上,这对大气环境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公报还披露了饮用水源地受污染的情况。

据调查,我国有千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超过4000个饮用水源地达到IV类及以下水质标准。

这一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针对这些问题,公报中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目标。

首先,要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特别是对工业排放量超标的企业要进行整改。

其次,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也要强化农业污染治理,加强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此外,公报还提出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作为普查的结果,公报还指出了一些污染源普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其中,废气排放量数据不准确、废水排放未得到充分重视以及数据报送和共享不畅等问题被提出。

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改进和完善。

总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发布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一步。

2015年05月事业单位招录(综合应用能力C类)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5年05月事业单位招录(综合应用能力C类)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5年05月事业单位招录(综合应用能力C类)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分析题 5. 案例分析题7. 写作题分析题请认真阅读文章,按照每道题的要求作答。

关于地表水的来源,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彗星或陨石撞击地球时带来的,也有科学家认为是从早期地球的内部慢慢渗透出来的。

最新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3倍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隐形海洋”。

这也为后一种可能的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近日,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3倍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隐形海洋”。

这一“隐形海洋”位于地球内部410~660公里深处的上下地幔过渡带,其形态不是我们熟悉的液态、气态或固态,而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一种名为林伍德石的蓝色岩石中。

林伍德石是一种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介于525~660公里间的地幔)产生的矿物,能将水合物包含于其结构中。

1969年,这种矿石首次在Temham陨石中被发现,且被认为很有可能大量存在于地球地幔中。

“我想我们最终找到了整个地球水循环的证据,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地球地表液态水的存在。

”在西北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史蒂文.雅各布森看来,他们的发现提供了地表水来源的一个合理解释。

地下有“水”的猜想据报道,研究人员利用遍布美国的2000多个地震仪分析了500多次地震的地震波。

这些地震波会穿透包括地核在内的地球内部,研究人员据此分析地震波穿透的是什么类型的岩石。

由于水的存在,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会降低。

结果表明,在美国底下660公里深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且从地震波传播速度减缓来看,这是可能有水存在的信号。

美国的研究人员还在实验室合成上下地幔过渡带中存在的林伍德石,当模拟地下660公里深处的高温高压环境时,林伍德石发生部分熔融,就像“出汗”一样释放出水分子。

“上述研究推论的逻辑是,如果地下有水的形式存在——哪怕只有很少一部分,就会降低部分物质的熔点,他们在地幔过渡带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会产生部分熔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全国废水排放情况
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60亿吨,比上年增加4.7%。

表1 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
注:增减率指2003年与2002年相比,下同。

工业废水排放量212亿吨,比上年增加5.2亿吨,增长了2.5%。

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6.2%。

生活污水排放量248亿吨,比上年增加15.3亿吨,增长了6.6%。

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3.8%。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长率均高于上年,且生活污水排放量呈现较大幅度增长,两者在废水排放中所占的比例为生活污水升高、工业废水降低各1个百分点。

从表1可以看出,工业废水相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其排放量近几年增加幅度较为缓慢,废水排放量的增长主要是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所致。

2)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003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4万吨,比上年降低2.4%。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12万吨,比上年减少72万吨,降低了12.3%。

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38.4%,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2万吨,比上年增加39万吨,增加了5.0%。

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61.6%,高于上年所占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比例持续增加。

2003年,全国生活污水处理率为25.8%,距国家“十五”环境规划目标(处理率达到45%)还有很大的差距,生活化学需氧量的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3)全国氨氮排放情况
2003年,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0万吨,比上年增长0.7%,增长幅度低于上年。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40万吨,比上年减少4.0%,占氨氮排放量的31.1%;生活氨氮排放量89万吨,比上年增长3.0%,占氨氮排放量的68.9%。

4)全国废水中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3年,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排放量2.4万吨,与上年持平。

工业废水中其他主要有毒有害污染物(包括汞、镉、六价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排放量为0.4万吨,其中汞、铅、砷的排放量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不同于近年来这些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的趋势(见表2)。

排放汞、铅、砷污染物的行业主要为有色金属行业、化工行业、黑色金属行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以及电力行业等,均属于当年迅猛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行业。

表2 全国废水中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单位: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