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的的上实验教案..doc
八年级英语上册实验教案(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英语上册实验教案(最新人教版)目标本课将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词汇和短语- 能够正确发音和书写本单元的核心词汇- 能够熟练使用本单元的语法结构- 能够理解并回答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问题- 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教学准备- 教材:八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 备课资料:复印课文、练册等教学过程1. Warm-up(热身活动)- 利用图片和谈话引导学生复上一课时的内容。
- 通过问答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研究英语的兴趣。
2. Presentation(呈现)- 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对研究英语的兴趣。
-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漫画,理解漫画中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Practice(练)- 分组进行课文的朗读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Listening(听力)- 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并尝试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5. Reading(阅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Speaking(口语)- 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练使用本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7. Writing(写作)- 学生根据提供的写作题目,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写一篇短文。
8. Consolidation(巩固)- 进行小组讨论,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相互评价。
9. Homework(家庭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册作业,并鼓励学生多读英语原文,积累词汇。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 书面作业的批改成绩- 听力和口语练的表现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通过家庭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巩固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升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上册

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仪器和器材】
刻度尺、斜面、卷尺(皮尺)、小车
【步骤和记录】
【探究归纳】
1.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
(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
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
如图3.4-1所示。
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2)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3)秒表读数的方法
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
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2.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
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 =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第一章:认识摩擦力1.1 实验目的(1)了解摩擦力的概念;(2)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3)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2 实验原理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滑轮组、细线、铁架台。
1.4 实验步骤(1)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将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将木块放在滑轮组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分析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1.5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保持拉动物体的速度恒定;(2)确保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准确;(3)避免实验过程中物体与桌面发生滑动。
第二章: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2.1 实验目的(1)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2)学习使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现象;(3)掌握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2.2 实验原理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位置的高低而具有的能量。
2.3 实验器材铁球、木架台、尺子、海绵。
2.4 实验步骤(1)将铁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落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形变;(2)记录铁球下落的高度和海绵的形变量;(3)分析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2.5 实验注意事项(1)确保铁球从同一位置释放;(2)测量海绵形变量时,要保持尺子垂直于海绵;(3)避免实验过程中铁球与地面发生碰撞。
第三章:制作简易指南针3.1 实验目的(1)了解地磁场的分布;(2)学习制作简易指南针;(3)掌握指南针的原理。
3.2 实验原理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磁力作用,使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磁南极。
3.3 实验器材铁针、磁铁、棉线、透明胶带。
3.4 实验步骤(1)将铁针放在磁铁上,使铁针磁化;(2)用棉线将磁化的铁针吊起,保持自由旋转;(3)观察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4)制作简易指南针。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实验内容1. 第一章: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1.1 实验材料:洋葱表皮、显微镜1.2 实验步骤: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2. 第二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2.1 实验材料:口腔上皮细胞、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2.2 实验步骤: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 第三章:观察酵母菌的发酵现象3.1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显微镜3.2 实验步骤:培养酵母菌,观察酵母菌的发酵现象。
4. 第四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4.1 实验材料:植物叶片、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4.2 实验步骤: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5. 第五章:探究种子呼吸作用5.1 实验材料:种子、水、澄清石灰水5.2 实验步骤: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
三、实验要求1. 学生必须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
2. 学生要爱护实验器材,实验完毕后及时归还。
3. 学生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4. 学生需在实验报告中写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四、实验评价1.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实验时间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1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六、第六章: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6.1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叶片、黑纸片、透明塑料袋、光照设备、二氧化碳气体6.2 实验步骤:将绿色植物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用塑料袋封闭,观察光照和遮光部位的气体变化,验证光合作用的原理。
七、第七章:制作人体骨架模型7.1 实验材料:人体骨架模型材料、工具7.2 实验步骤:按照骨骼结构,组装人体骨架模型,加深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八、第八章:观察动物的解剖结构8.1 实验材料:动物尸体、解剖工具8.2 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剖动物尸体,观察其内部器官和结构。
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探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原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其运动情况。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重物、尺子【实验步骤】1. 将斜面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斜面倾斜角度可调。
2. 将小车放在斜面底部,释放重物,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3. 分别在不同的高度释放重物,重复步骤2。
4.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实验二:测定物体密度【实验原理】利用浮力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量筒、液体、物体、尺子【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记录液体体积。
2. 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记录液体体积变化。
3. 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浮力计算物体的密度。
3. 实验三:测定摩擦力【实验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研究摩擦力的性质。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物体、尺子【实验步骤】1. 组装滑轮组,将物体悬挂在滑轮组上。
2. 使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体,记录测力计示数。
3. 计算摩擦力,分析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4. 实验四:奥斯特实验【实验原理】通过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验证电流的磁效应。
【实验器材】电流表、导线、小磁针、电池【实验步骤】1. 连接电流表和电池,形成闭合电路。
2. 将小磁针放置在电流表附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3. 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5. 实验五:制作简易电动机【实验原理】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制作简易电动机。
【实验器材】导线、电池、磁铁、滑轮组【实验步骤】1. 将导线缠绕在磁铁上,形成线圈。
2. 将线圈连接到电池上,形成闭合电路。
3. 观察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制作简易电动机。
三、实验要求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人。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第一章:走进大自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自然之美,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欣赏:组织学生走进公园、山区、海滩等地,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眼光。
2. 自然生态保护: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3. 野外生存技能:学习简单的野外生存技能,如野外求生、辨别方向等。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景观考察,让学生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 开展自然生态保护讲座,邀请专家讲解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方法。
3. 举行野外生存技能比赛,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
四、作业与评价:1. 学生完成自然景观考察报告,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探索科学奥秘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2.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实验:学习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浮力、杠杆等。
2. 化学实验: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酸碱中和、氧气制取等。
3. 生物观察:观察植物、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生命现象。
三、教学活动:1. 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2. 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安全操作、观察现象的能力。
3. 组织生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奥秘。
四、作业与评价:第三章:传承中华美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美德,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
3. 提高学生沟通协调、表达演讲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学习: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成语、故事等,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2. 美德实践:开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美德素养。
3. 演讲与沟通:学习演讲技巧,培养自信、善于表达的能力。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范本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显微镜的调焦和植物细胞的观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生物细胞的基本知识,那么如何观察细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2.教学内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师:我们来了解一下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调焦装置、载物台、光源等部分组成。
我给大家演示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安装目镜和物镜:将目镜插入镜筒,物镜旋入物镜转换器。
②对准光源:打开显微镜光源,调整光源亮度,使光线均匀照射到载物台。
③调整调焦装置:先用低倍物镜观察,调整粗调焦装置使物像清晰,然后用高倍物镜观察,调整细调焦装置使物像清晰。
④观察载玻片: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观察细胞。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①擦净载玻片:用干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确保无灰尘和污渍。
②滴加清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
③制作玻片: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展平。
④盖上盖玻片:用镊子夹住盖玻片,轻轻覆盖在载玻片上。
师:请大家观察到的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看到的细胞结构。
学生回答: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实验操作师: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并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请大家谈谈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学生回答: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遇到了调焦困难,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会了调整调焦装置;有些同学在制作玻片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裂,通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制作出完整的玻片。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教案一、实验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 目的要求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验器材玻璃板、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直尺、铅笔。
3. 实验步骤(1) 在桌面上放置一只蜡烛,并在蜡烛上方放置一块玻璃板。
(2) 观察并记录蜡烛在玻璃板中的成像位置和大小。
(3)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置另一只蜡烛,调整其位置,使其与成像位置重合。
(4) 观察并记录蜡烛的成像位置和大小。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思考题(1) 为什么选择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二、实验2:测定物体密度1. 目的要求学习测定物体的密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待测物体。
3. 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2) 将量筒中装满水,记录水的体积。
(3)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水中,记录水的体积变化。
(4) 计算待测物体的体积。
(5) 根据公式ρ=m/V计算待测物体的密度。
4. 思考题(1) 如何确保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水中?(2) 实验中如何减小误差?三、实验3:制作简易指南针1. 目的要求学习制作简易指南针,了解地磁场的性质,提高动手能力。
2. 实验器材磁针、铁钉、棉线、软木塞。
3. 实验步骤(1) 将磁针插入铁钉的一端,确保磁针可以自由旋转。
(2) 将铁钉插入软木塞中,固定在平面上。
(3) 观察并记录磁针的指向,了解地磁场的性质。
4. 思考题(1) 为什么磁针会指向地球的南北方向?(2) 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四、实验4:研究串并联电路特点1. 目的要求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提高电路实验操作能力。
2.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电阻、导线。
3.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串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
(2) 连接一个并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鱼鳍的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
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师:制作 CAI 课件 ( 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
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 ;鱼
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
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