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合集下载

湖南板式换热机组参数

湖南板式换热机组参数

湖南板式换热机组参数
因为板式换热机组有不同的规格、设计和应用场景,所以具体的参数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参数:
1. 板式换热器尺寸:根据不同的需求,板式换热器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参数制定可靠、灵活的计算和选择。

常见的板式换热器规格有:1.0、1.5、
2.0、2.5、
3.0、
4.0、
5.0、
6.0等,经过安全计算和选择,可满足客户所需的换热能力。

2. 板式换热器材料:板式换热器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如不锈钢、钛、钛钽等,而材料的选择取决于所处理介质的特性。

3. 板数:板式换热器的板数越多,换热效果越好,但其造价和制造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板式换热器的板数通常有20、30、40、50、80和100等。

4. 换热面积:板式换热机组的换热面积取决于客户的需求。

常用的换热面积有0.5-5m²。

5. 最高工作温度:板式换热机组的最高工作温度通常在100-300摄氏度之间,这取决于所处理介质的特性和使用情况。

6. 最高工作压力:板式换热机组的最高工作压力通常在8-50巴之间,这也取决于所处理介质的特性和使用情况。

7. 流量:板式换热机组的流量通常在0.2-3000m³/h之间,这取决于所处理介质的特性和使用情况。

8. 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板式换热机组的换热系数通常在2000-10000 W/(m ².K)之间。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导读】换热器作为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交换设备,承担着热能的传递和交换任务。

在众多换热器型式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因其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与基本参数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工业设备。

【1】描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指换热管束和管板为一个整体且不可拆卸,且支撑件与壳体之间是固定的结构。

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管板、管束、管束固定件等部件。

管束通过管板固定在换热器的两端,实现热媒的交换。

【2】分析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型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通常分为单级和多级两种型式。

单级换热器适用于对热媒温差要求不高的场合,而多级换热器则适用于热媒温差较大的场合,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利用热能。

【3】展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包括换热面积、设计压力、设计温度等。

其中,换热面积是衡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重要指标,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则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

【4】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了解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参数。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换热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还需要仔细考虑和掌握其设计参数,从而实现高效的热能传递和利用。

【5】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专业的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热能传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选择和使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其型式和参数,才能确保其安全、高效地运行。

通过今天的阅读,希望读者已经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大家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对这一重要设备的运用水平。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交流讨论。

板换

板换

1. 板式换热器简介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

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很多,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1.1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和板片两大部分组成。

板片由各种材料的制成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磨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角孔,用于介质的流道。

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框架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上下导杆和夹紧螺栓等构成。

板式换热器是将板片以叠加的形式装在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中间,然后用夹紧螺栓夹紧而成。

1.2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a.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b.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c.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d.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压力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口温度* A3 F7 y& G7 S+ QT2 = 热侧出口温度3 s' _% s5 s. T" D0 q4 bt1 = 冷侧进口温度& L8 ~: |; B: t2 M2 w$ zt2= 冷侧出口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0 B N/ I" A+ m0 z' H9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Q/ p3 p: I4 ~0 N' I) W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Z: I9 b- h9 h" r3 P) {/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6 L8 t6 b3 o& m/ n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w3 v) j4 I4 R一侧有相变化1 Y# e$ B6 c& z% C3 W- W* J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压力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口温度 * A3 F7 y& G7 S+ QT2 = 热侧出口温度 3 s' _% s5 s. T" D0 q4 bt1 = 冷侧进口温度 & L8 ~: |; B: t2 M2 w$ zt2= 冷侧出口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0 B N/ I" A+ m0 z' H9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Q/ p3 p: I4 ~0 N' I)W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Z: I9 b- h9 h" r3 P) {/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6 L8 t6 b3 o&m/ n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w3 v) j4 I4 R一侧有相变化1 Y# e$ B6 c& z% C3 W- W* J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进出口管径进出口管径的大小以介质在管道内的活动速度小于3m/S为宜来确定,最大流速宜小于4m/s。

现海内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一股为0.5~1.0mm,考虑到厂家制造工艺、现场操纵水平及侵蚀、除垢等因素,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宜选择0.7~0.9ram。

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软化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现有高炉软水供给的经验,软水供给温度在3 5~40℃之间时,对高炉稳产高产、安全出产最有利,同时考虑到夏季冷媒水及冷却塔的冷却能力,软化水进高炉温度在夏季最不利工况时宜小于40℃,软化水出高炉温度宜小于4 5℃,即软化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 5℃,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0℃。

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基本上采用不锈钢、钛合金两种。

板式板式换热器数目根据中小高炉的特点,其炉体冷却软水系统采用板式板式换热器的数目宜为3台并联,每台流量为最大流量的5O%,正常运行开二备一。

冷却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夏季冷却水供水温度及冷却塔工作能力,冷却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2℃,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 7℃。

流量根据水在冷却壁的公道流速,并重点考虑高炉后期内壁耐热层减薄、传热量急剧增加的情况,按后期最大传热量来确定软化水流量。

因为钛材料价格为不锈钢的4~6倍,且高炉冷却系统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采用不锈钢即可知足要求,为此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选用不锈钢。

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根据软水系统闭路轮回的特点,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最小值应为软水系统轮回水泵出口压力与高炉高位膨胀水箱水位高度之和。

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小于0.05MPa,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必需小于’0.05M Pa。

密封垫材质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及板式板式换热器工作温度、软化水成分等诸多因素,密封垫材质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

因为软水系统除停开空冷器、并入板武板式换热器外,其它部门不变,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须小于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

板换的技术要求

板换的技术要求

板式换热器采购技术要求一、参数要求1.1满足接入大唐热源的压力要求,保证安全性1.2所带9万平米的供热面积的板换2台,8.8万平米供热面积2台。

1.3要求设计温度一次网130/60 二次网65/45 供热指标按每平米70W计算二、设计标准及要求2.1板式换热器应符合GB/16409-1996之规定。

2.2 板式换热器设计公称压力为2.0MPa,设计温度130℃。

当事故时一次侧压力为2.0MPa时,二次侧压力为0的情况下,应保证换热器的安全。

同样,二次侧压力为2.0MPa时,一次侧压力为0时也应保证换热器的安全。

2.3 换热器垫片的泄漏率在P=2.0MPa,T=130℃以下时为零泄漏,安装结构采用免粘卡扣式,材质采用EPDM,卡式,寿命不少于5年。

2.4 板片材质要求采用AISI316L,应带有夹紧自定位结构。

在正常条件下,换热器应长期保持其机械性能和防腐性能。

其外观及性能应符合JIS G4035《不锈钢冷扎钢及钢带技术要求》或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或与之相当的其它标准。

2.5板换交付时,提供出厂质量保证书。

2.6板式换热器选型要结合一、二次网流量进行选择,防止出现换热面积够而通流能力不足。

2.7板式换热器应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ISO14001国际认证,ISO18001国际认证,同时具备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板式换热器产品安全注册证》2.8 板式换热器在不拆除其他任何一张板片时而随意拆装其中任一张板。

(即在不拆卸第一张板的情况下把第一张板拉开第二张板只要倾斜45°即可拆卸下第二张板)2.9 板式换热器的夹紧系统采用先进的快装机构。

夹紧螺栓、螺母:材质要求使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应符合ISO630-1980,制造及精度应符合ISO898要求。

板式换热器电子样本

板式换热器电子样本

板式换热器电子样本以下是一个超过1200字的板式换热器电子样本:一、样本简介名称:板式换热器型号:BHX-1000材质:不锈钢面积:1000平方米工作温度范围:-20℃至150℃工作压力范围:0.5MPa至3MPa流体介质:水、热水、油、蒸汽等二、样本特点1.高热效率:板式换热器采用高效热交换片,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能够高效地完成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节省空间:板式换热器采用紧凑的结构设计,占地空间小,适用于场地有限的工程项目。

3.方便清洗: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片可以拆卸清洗,方便维护,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4.可调节换热面积: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可以根据工艺需求调节换热面积,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5.抗污垢能力强:板式换热器采用特殊设计的流道结构,流体在内部均匀流动,减少了污垢的积聚,提高了抗污垢能力。

三、技术参数1.面积:1000平方米2.温度范围:-20℃至150℃3.压力范围:0.5MPa至3MPa4.流体介质:水、热水、油、蒸汽等5.入口温度:80℃6.出口温度:60℃7.热损失:小于2%四、应用领域1.化工工程:适用于各种化工流程中的加热、冷却、蒸发、结晶等工艺。

2.电力行业:适用于电站锅炉、换热介质循环等工艺,提高设备的热效率。

3.钢铁工业:适用于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热能回收和废热利用。

4.制药工程:适用于药物合成、药品精制等工艺过程中的换热。

5.食品工业:适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加热、冷却等工艺。

五、产品优势1.高效节能:通过优化设计和高效换热片的应用,提高了热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

2.易于维护:换热片可轻松拆卸和清洗,维护方便,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稳定可靠: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制作,保证了设备的耐腐蚀性和可靠性,保证了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4.紧凑结构:紧凑的结构设计使得设备占地空间小,适用于各种场地限制的工程项目。

5.环保健康:采用的材料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对人体健康无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更新日期:2012-12-12
进出口管径进出口管径的大小以介质在管道内的活动速度小于3m/S为宜来确定,最大流速宜小于4m/s。

现海内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一股为0.5~1.0mm,考虑到厂家制造工艺、现场操纵水平及侵蚀、除垢等因素,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宜选择0.7~0.9ram。

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
软化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现有高炉软水供给的经验,软水供给温度在3 5~40℃之间时,对高炉稳产高产、安全出产最有利,同时考虑到夏季冷媒水及冷却塔的冷却能力,软化水进高炉温度在夏季最不利工况时宜小于40℃,软化水出高炉温度宜小于4 5℃,即软化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 5℃,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0℃。

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基本上采用不锈钢、钛合金两种。

板式板式换热器数目根据中小高炉的特点,其炉体冷却软水系统采用板式板式换热器的数目宜为3台并联,每台流量为最大流量的5O%,正常运行开二备一。

冷却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夏季冷却水供水温度及冷却塔工作能力,冷却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2℃,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 7℃。

流量根据水在冷却壁的公道流速,并重点考虑高炉后期内壁耐热层减薄、传热量急剧增加的情况,按后期最大传热量来确定软化水流量。

因为钛材料价格为不锈钢的4~6倍,且高炉冷却系统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采用不锈钢即可知足要求,为此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选用不锈钢。

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根据软水系统闭路轮回的特点,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最小值应为软水系统轮回水泵出口压力与高炉高位膨胀水箱水位高度之和。

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小于0.05MPa,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必需小于’0.05M Pa。

密封垫材质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及板式板式换热器工作温度、软化水成分等诸多因素,密封垫材质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

因为软水系统除停开空冷器、并入板武板式换热器外,其它部门不变,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须小于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

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与传热系数成反比关系,板片厚度越小,传热效果越好,但同时也轻易侵蚀泄漏。

ARD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最全面的换热器专业知识,有专门的选型软件根据用户不同工况测算出最适合的板式换热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