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大版票邮票背景赏析

合集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之作

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之作

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蓝图。而且 “4年 多年前 即 开 展 对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的 研
来,全球 100多 个 国 家 和 国 际 组 织 究并着手 收 集 相 关 邮 品,藏 品 不 仅
积极支持和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 丰富,而且不乏精品、珍品。
联合国大 会、联 合 国 安 理 会 等 重 要
基人的商 贸 历 史,以 及 从 西 奈 半 岛 路”。纵 观 数 千 年 的 丝 绸 之 路 发 展
南下 及 北 上 的 海 上 丝 绸 贸 易 航 线, 史,不难发现,丝绸 之 路 的 繁 荣 发
记述了 15世纪以来欧洲探险家的地 达,都与盛世有关。 “古丝绸之路,
理大发现,以 及 由 此 开 始 的 殖 民 大 和时兴,战时衰。‘一带一路’ 建设
2017年 5月,我国出版的以 “一带一 路” 为书名的专题图书就有 453种,
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内容涉及 “一带一路” 的图书 980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世界性的话
题。若说张骞打通了陆上东方通往西
方的道路,完成了 “凿空之旅”,那
海上是哪位先贤,抑或哪国人开始的
“首 航” 呢?据 《竹 书 纪 年》 记 载:
宣传大明皇朝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一带一路” 建设中提倡的 “政策相
发展贸易,不 以 大 国 凌 人 的 和 平 心 通” “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 “资
金融通” “民心相通” 的五大愿景, 实,是本 书 的 最 大 看 点。作 者 吴 桂
并通过 “海上交通” 实现 21世纪海 就从 20世 纪 70年 代 开 始 集 邮,10
“这些拥有织布和稻谷的渔夫划着渔 郡传入中 国 江 南 地 区。历 史 上 有 不
船出海,当他们需要停泊地或者与 少为了佛教而不畏艰难困苦通过海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见学生用书P60]一、重现:丝路何其遥远1.开辟时间:__西汉__时期。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3.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品货物:4.作用及表现作用表现是东西方__贸易__往来的重要通道 除了丝绸,中国的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也是通过这条道路送到西方。

而西方商人则利用这条道路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 是东西方__文化__交流的桥梁 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

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二、探讨:丝路何以通畅?1.政治、军事条件——西汉政府的保护(1)西汉除了大力构筑__河西长城__外,还自敦煌往西至盐泽(罗布泊),沿线构筑__军事防御__设施,设置官员镇守,以保护去外国的使者,并供应给养。

(2)《__斯坦因西域考古记__》一书作者经实地考察后认为,中国人付出巨大努力“势在必行地展长长城”,表明中国最初进入中亚,迫切需要“创造并继续保护这条通道”,体现了“__汉朝猛进的政策__”。

2.经济条件——丝路粮食自足(1)西汉在丝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__屯田__开垦。

敦煌汉简记录了敦煌一郡即有存谷一万多石,莎车、疏勒等地均可“__粮食自足__”。

(2)当时,匈奴等少数民族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商人)交易”,获取大量生活、生产资料。

中原地区则“骡、驴、骆驼,衔尾入塞”,投入农耕、交通运输,极大地提高了__社会生产力__。

3.外交条件——张骞出使:汉武帝时期,派__张骞__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4.交通条件——设驿站:西汉时,通过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许多__驿站__(如悬泉驿站)等举措,有效地保护了丝绸之路的通畅。

三、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1.《驿使图》纪念邮票发行:1982年8月25日,邮电部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一枚。

2.《驿使图》出土(1)邮票图案采用的《驿使图》出土于__甘肃嘉峪关__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 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 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 之路。
东方 西方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宝、音乐、舞蹈、宗教------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 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扬场图
牧马图
丰收,说明农业发达
图为西域品种的马,表现了 北方民族的牧民生活
一人扶犁驭二牛,耕种技术 的进步
犁耕图
桑蚕业繁荣,受中原地区农业文 明的影响较深; 汉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繁盛时期
采桑图
结论:深受中原农耕文明影响。
文化交流 经贸往来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驿使图
扬场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
牧马图
图片内容是什么? 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犁耕图
采桑图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驿马
尺牍文书 驿使
从当代邮政的内容、意义两方面去考虑 意义: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 内 (容 驿《交:马驿流邮)使最递图具人》代员画表(像的驿砖丝使正绸)是之、出路邮土上递于。物中品国(历尺史牍上文经书济)、、政邮治递和工文具化
昆仑山脉
3、经过了 哪些国家?
中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伊 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巴基斯坦、印度
意大利
探讨:丝路何以畅通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军事、外交、 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的重大举措保证丝路的畅通?

鉴真东渡纪念邮票撰写解说词20字

鉴真东渡纪念邮票撰写解说词20字

鉴真东渡纪念邮票撰写解说词20字
(原创版)
目录
1.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
2.纪念邮票的发行意义
3.邮票设计的主要元素
4.鉴真东渡的精神内涵
5.结语
正文
鉴真东渡纪念邮票是为了纪念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这一历史事件而发行的。

鉴真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它不仅对日本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

这枚邮票的设计主要采用了鉴真东渡的场景和鉴真的形象,以此来展现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

邮票上的鉴真形象庄严肃穆,他的眼神坚定有力,展现了他坚定的信仰和决心。

邮票的背景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象征着鉴真东渡的艰辛和危险。

鉴真东渡的精神内涵是坚韧不拔、传播文化、友好交往。

鉴真东渡日本,历经六次失败,但他从未放弃,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他在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他的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第1页共1页。

邮票中的历史

邮票中的历史

宋元
马可· 波罗
宋元
承接开放
中外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发达, 中国先进文化大量西传
根本原因? 意义?
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原因、影响
原因
经济文化领先,国力强盛; 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 统治者采取开明的外交政策; 增进了中外联系和友谊;
影响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被动开放
拓展延伸
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对外开放
开 放 兴
闭关锁国
(畏惧开放)
闭 关 衰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1、“开放兴,闭关衰”。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不可 能与世隔绝,应该广泛交往。只有对外开放,不断加 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社会才能进步; 2、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其他国家先进文化和 技术; 3、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条件;
4、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的主流,说 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
第二篇
中外对比 现 在 时 解考纲
建国后
① ② ③ ④
改革开放
⑤ ⑥
(主动融入) ⑦
⑨ ⑧

小结
文明开放
古代中国 闭关锁国
(畏惧开放)
繁荣发展 衰败落伍 丧权辱国
振兴崛起
近代中国 现代中国
被动开放
对外开放
(主动融入)
清初 雅克萨之战。 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初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
中外交往与冲突汉朝丝绸之路 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主要通道。 张骞 。 两汉 对开辟这条通道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西汉末年, 佛 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隋唐 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宋朝设市舶司 管理对外贸易。 宋元 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 来华。 1405-1433 年间,明成祖派 郑和 七下西洋。 葡萄牙 攫取澳门居住权。 明朝中期 戚继光 平定倭寇。 明清 1624年 荷兰 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 收复台湾。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说明了汉朝时,中国的丝织品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到 达了西方。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在 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6、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 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 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专人物。 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自 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 之极则也。” 说说《史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P72
◆寻访:丝路古镇的魅力——丝路何处显魅力
今天的新疆阿可苏地区库车县,在汉代称为龟兹, 是古代西域诸国中的大国。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 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
西安古城
秦陵兵马俑
大雁塔
敦 煌 月牙泉
玉 门 关 阳 关
鸣 沙 山
坎 儿 井
火 焰 山
楼兰古城
吐鲁番Biblioteka 和田(于阗)◆自我测评:
资料1:
这是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东 汉墓出土的一件锦袍,它窄 袖、裙摆,为典型的西域民 族服装款式,但是布的质料 和纹样却是汉族特有的。
汉代锦袍
资料2: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身着华丽 的丝制长袍去看戏。后来,穿着用中国丝绸缝制的衣 服成为罗马贵族的时尚。 5、想一想:上述史实和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P72
交通上: 沿途设有很多驿站。
◆在你看来,丝路通畅与经贸发展以及民族关系、社 会秩序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丝路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 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从邮政内容看: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邮 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简牍文书)、邮递工具 (驿马),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证。 从邮政意义看: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 和信息交流。而此图正出土于丝绸之路。

探寻丝绸之路

探寻丝绸之路

今天,我们就要去这条千年古道走一趟,感受它的魅力和风采。

在走之前呢,我们先来回顾下之前学习汉代历史中有关丝绸之路的内容。

大家还记得吗?上节课李老师说过丝绸之路的开辟离不开一个人,我们称他为丝路第一人,他是谁?(张骞)。

那么,是在什么时候开辟的?(汉武帝时期)很好,那么大家还记得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是什么?(联络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那么他这个目的实现了没有?(没有)在公元11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他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访问西域国家,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丝绸之路。

(PPT……丝绸之路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共有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要走进丝绸之路,我们首先来了解下丝绸之路的路线。

大家看书本68页的这张图,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地区),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在了解了它的路线后,我们来填一填这个空格,对比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进一步向西延伸,一直到欧洲的大秦,支路多,路途遥远。

这说明了丝绸之路的一个什么特点?(漫长)丝绸之路这么漫长,来往的商人、旅客肯定要经过很多个的国家,我们对照一下亚洲的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哪些?(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我们在思品课上刚学过不同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丝绸之路经过这么多国家,可以体现出它第二个特点?(多元文化的交融)那这些往来的商人又会经过什么样的地形呢?大家对照一下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昆仑山脉,天山山脉,撒哈拉沙漠,伊朗高原)地形和气候息息相关,说到地形,我们不免联系到气候,大家回忆一下七年级的地理知识,思考下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会经过哪些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西安)--温带大陆气候(宁夏、甘肃)--高原高山气候(西藏北部)--温带大陆气候(中亚)——地中海气候(大秦,罗马))如此复杂的地形和气候,使得丝绸之路有了第三个特征(艰险)丝绸之路横跨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等等国家和地区,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么长的一条交通要道,要走完它就很艰险了,有高山,有沙漠,条件十分恶劣。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虢国夫人游春图》名画及邮品欣赏素材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虢国夫人游春图》名画及邮品欣赏素材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欣赏《虢国夫人游春图》名画及邮品桌上摊开一件精美的邮品——《虢国夫人游春图》丝织首日封.我虽不擅集邮,却被邮品的淡雅古朴深深吸引.静静地欣赏邮品,彷佛穿越时空,去探寻久远的空谷足音。

轻轻揭开塑料外套,手指一下子恍惚触到了历史的温热。

首日封并不是由一般的纸质印刷的,它竟然是由高级丝织品绢印制而成的.绢,是一种质地轻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不由得想起那条充满了东方神秘气息的丝绸之路,大量的丝织品就是通过它来运输到海外,从而进行对外贸易、对外交流。

那漫天飞扬的黄沙,那清脆悦耳的驼铃声,如今,早已随着盛唐的大风而消失在历史的黄尘古道。

《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作者是我国唐代重要画家张萱。

张萱工画人物尤以仕女图称绝,名冠当时。

其作品反映了盛唐时期上层社会妇女丰硕富丽的形象和众多宫女长期禁闭深宫的幽怨。

画作者善将亭台、树木、花鸟、鞍马等与人物活动组合在一起。

“朱晕耳根”成为张萱画的标志。

两张邮票拼在一起,恰巧合成一幅完整的画。

画上共有九人八马,三男五女一小孩儿。

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仕女们都穿着桃红春装,衣带当风,裙裾飘飘.极具风韵的虢国夫人,她可是杨贵妃的姐姐,自然也是倾国倾城的尤物,她神态悠然自得,手勒着缰绳,别致的发髻,与众不同的服装,都将她村托得格外雍容华贵。

虽是游春图,但画上却无半点春色,不见青翠挺拔的树木,也不见盛开如锦的花儿,更不见活泼可爱的鸟儿,不免让人诧异。

但同时又让人觉得那确实是春天。

画中人所穿戴的服饰以及马鞍上的装饰都让人的的确确地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工笔重彩的典范,构图、造型、线条均有独到之处,画面庄重典雅,人物优美自然,行进之中显得生动流畅,图中衣带用品上的花纹图案是研究古代染织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若单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幅邮品有着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除此之外,它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虢国夫人外出游春,发生在“安史之乱"的前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大版票邮票背景赏析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西安为起点。

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着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促进了古代中国和西域各国的商贸交流、文化交流、宗教交流,影响了当时中国和西域各国人民的生活。

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横跨我国多个省份,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多样的丝路文化,为《丝绸之路》邮票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四枚《丝绸之路》特种邮票和一枚小型张这个方寸窗口,领略到丝路文化中所显现出的非常丰厚的底蕴和无穷魅力,比较清晰地感受到了陆上丝绸之路历史脉络的跳动,我们也可以从中解读出丝路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交融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来源爱藏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