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条件句
if 条件语句

if 条件语句
嘿,咱就来说说这 if 条件语句啊!你想想看,这 if 条件语句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道道门。
比如说,你出门前会想,如果今天下雨,那我就得带伞。
这多简单明了呀!就好像你站在那扇门前,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要不要推开那扇门走进去。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计划去爬山。
出发前我就想,如果天气好,那我们就开开心心地去爬山,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结果呢,早上起来一看,哎呀,天阴沉沉的,好像随时要下雨。
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 if 条件语句嘛!那我就得根据这个情况来决定了呀。
我就和朋友们商量,要不咱今天就不去爬山了,万一爬到一半下雨了咋办。
这就是根据 if 条件语句做出的选择呀!
再比如,你学习的时候,如果认真听讲,是不是就更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呢?这就像是在知识的道路上,遇到一个分岔口,if 条件语句就是那个指示牌,告诉你该往哪边走。
在编程里,if 条件语句的作用可大了去了!它能让程序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
这就好比一个智能的指挥官,根据战场上的形势来指挥士兵行动。
如果敌人多,那就采取防守策略;如果有机会,那就果断出击。
你说,这 if 条件语句是不是特别神奇?它就像是一个魔法棒,能让我们的生活和编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
都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所以啊,咱可真得好好掌握这个if 条件语句,让它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顺利,更加有趣!。
8种英语句子类型

8种英语句子类型以下是英语中常见的八种句子类型:1. 陈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 用于陈述事实、状态或观点。
例如:"I like to read books."(我喜欢阅读书籍。
)2. 疑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 用于提出问题。
例如:"Are you going to the party?"(你要去参加那个聚会吗?)3. 感叹句(Exclamatory Sentence): 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感叹。
例如:"What a beautiful sunset!"(多么美丽的日落啊!)4. 命令句(Imperative Sentence): 用于表示请求、指示或命令。
例如:"Please close the door."(请关上门。
)5. 祈使句(Exclamative Sentence): 类似于命令句,但更强调向听话者提出请求或建议。
例如:"Let's go for a walk."(我们去散步吧。
)6. 条件句(Conditional Sentence): 用于表示假设、条件或可能性。
通常包含一个条件从句和一个结果从句。
例如:"If it rains, we will stay indoors."(如果下雨,我们将待在室内。
)7. 感叹句(Negative Sentence): 用于否定陈述或表达不同意见。
例如:"I don't like spicy food."(我不喜欢辣食。
)8. 并列句(Compound Sentence): 由两个或更多独立的分句组成,每个分句都可以独立存在。
例如:"I love to read books, and my sister loves to watch movies."(我喜欢阅读书籍,我的姐姐喜欢看电影。
小学常见的15种句式大全

小学常见的15种句式大全1. 陈述句 (declarative sentence)陈述句是表达陈述、叙述或声明的句子。
它以主语开头,紧跟着谓语,描述一个事实或观点。
例如: - 我喜欢读书。
- 太阳是圆的。
- 这个房子很漂亮。
2. 疑问句 (interrogative sentence)疑问句是用来提问的句子,以询问某种信息或事实。
例如: - 你喜欢吃苹果吗? - 他在哪里? - 今天是星期几?3. 感叹句 (exclamatory sentence)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惊讶,以感叹词或感叹句式开头。
例如: - 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 真是个好消息! - 哇,这个蛋糕看起来好好吃啊!4. 祈使句 (imperative sentence)祈使句用来发出命令、请求或建议,通常省略了主语。
例如: - 关上窗户。
- 请帮忙拿一下包包。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 并列句 (compound sentence)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分句组成,各分句之间一般用逗号或连词连接。
例如: - 我喜欢吃苹果,我也喜欢吃橙子。
- 他喜欢唱歌,她喜欢跳舞。
6. 定语从句 (adjective clause)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通常以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
例如: - 我喜欢的书是你给的。
- 那是我昨天买的苹果。
7. 名词性从句 (noun clause)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充当名词的角色,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等。
例如: - 他不知道你在哪里。
- 他说他想去旅行。
8. 并列连词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并列连词用来连接两个相同地位的句子、词组或单词,常见的有“和”、“或”、“但”、“而”。
例如: - 我喜欢吃苹果和橙子。
- 你可以选择读书或者写作。
9. 递进连词 (conjunctive adverbs)递进连词用来表示递进关系,连接两个句子并提供衔接。
条件状语从句的归纳总结

条件状语从句的归纳总结条件状语从句是英语中重要且常用的一种从句类型,它用于表示某个动作或情况发生的前提条件。
在句子中,条件状语从句通常由指示条件的连词引导,如:if(如果)、unless(除非)、provided that(倘若)、as long as(只要)等。
本文将对条件状语从句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常见的应用实例。
一、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1. 表示真实条件“如果”某个条件成立,就会发生某个结果。
例句1: If it rains tomorrow, we will stay at home.(如果明天下雨,我们会待在家里。
)例句2: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pass the exam.(如果你努力学习,你会通过考试。
)2. 表示与现在或将来相反的假设“如果”某个条件成立,但事实上并不成立。
例句1: If I were you, I would apologize to her.(如果我是你,我会向她道歉。
)例句2: If I had enough money, I would buy a new car.(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会买一辆新车。
)3. 表示过去某个假设的结果“如果”过去某个条件成立,就会有相应的结果。
例句: If he had studied harder, 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如果他当时学得更努力,他就会通过考试。
)二、以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unless的意思是“除非”,用于表示某个条件不成立时才会发生某个结果。
例句1: We won't go shopping unless it stops raining.(除非停止下雨,否则我们不会去购物。
)例句2: You won't lose weight unless you exercise regularly.(除非你定期锻炼,否则你无法减肥。
初中语文作文常用句型整理

初中语文作文常用句型整理语文作文是初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理运用句型能够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表达更加准确、丰富。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常用的句型,希望对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陈述句1. 某事对某人来说将会是一个挑战。
例句:对于我来说,参加这次比赛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对某人来说某事是很重要的。
例句:对我来说,友谊是非常重要的。
3. 在某种情况下某事发生。
例句: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
4. 对比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
例句:与他相比,我更喜欢音乐。
5. 说明某事是导致另一事物的原因。
例句:过度使用塑料袋导致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二、疑问句1. 询问某人对某事的观点或看法。
例句:你认为读书对我们的成长有何益处?2. 提出对某事情的怀疑或质疑。
例句:你相信友谊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吗?3. 询问导致某事发生的原因。
例句:你认为环境保护应该由谁负责?三、感叹句1. 表达对某事或某人的赞美或称赞。
例句:多么美丽的花园啊!2. 表达惊讶、喜悦、遗憾等情感。
例句:真是令人惊讶的事情!四、比较句1. 对两者或多者进行比较,指出某个方面的优劣。
例句:与书本相比,网络给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
2. 强调某人或某事物的重要性。
例句:健康远比财富更重要。
五、因果句1. 指出某事物是另一事物的原因或结果。
例句:缺乏锻炼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2. 引出一个结论。
例句: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六、条件句1. 说明某个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情。
例句:如果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我们就能取得成功。
2. 指示某个行为或结果取决于另一个行为或结果。
例句: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七、引用句1. 引用名人或书籍中的观点或名言警句。
例句:就像马克斯·普朗克所说的:“科学不会改变世界,但科学家会。
”2. 引用事实或数据来支持论证。
例句: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创业。
八、修辞句1. 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in case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in case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以"in case"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是用来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预防或应对这种情况。
以下是10个以"in case"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例子:1. In case it rains, don't forget to bring an umbrella.(万一下雨了,别忘了带伞。
)2.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please dial 911 for assistance. (在紧急情况下,请拨打911寻求帮助。
)3. In case you get lost, here is a map to help you find your way back.(万一你迷路了,这里有一张地图可以帮助你找回去。
)4. In case of a power outage, make sure you have a flashlight and extra batteries.(万一停电了,确保你有手电筒和额外的电池。
)5. In case of a fire, evacuate the building immediately and call the fire department.(万一发生火灾,立即撤离建筑物并拨打火警电话。
)6. In case of a medical emergency, go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or call an ambulance.(万一发生医疗紧急情况,去最近的医院或者拨打救护车电话。
)7. In case of a flat tire, use the spare tire and call a mechanic for assistance.(万一轮胎爆胎了,使用备胎并拨打技工电话寻求帮助。
)8. In case you forget your password, click on the "Forgot Password" link to reset it.(万一你忘记了密码,点击“忘记密码”链接进行重置。
指示条件句基本理论

意,如果”If…then”應該被理解為真值函數連接詞的話,那麼,在十六個不同的 二位真值函數中,只有將其理解成””所代表的函數才是唯一可信的理解方式。 Argument: (1) Not every sentence of the form “If P then Q” is true. (2) “If P and Q, then Q” is always true. Therefore, if “If P then Q” is truth-functional, then it is the same as horseshoe. (Edgington, 1995) PQ TT TF FT FF If P and Q, then Q T T T F T F F T T F T F
古典的觀點受到哪些來自直覺和論證上的支持?D. Edgington 和 Stalnaker 認 為,這個觀點至少受到一些被 Stalnaker 稱為「直接論證」(direct arguments)的支 持。簡要地說,這些論證其中之一講的是:我們會從”C or B”為真而直覺上推論 出”If ~C, then B”也為真,而其反向推論的有效性則從來不曾被哲學家們懷疑 過。 (直覺上 ,當 C 為真 B 為假時,”If C then B”為假。這意味著“C & ~B”蘊涵”Not if C then B”。But then ”If C then B” implies “~(C & ~B), which is equivalent to “~C or B”, i.e., ”C B”。另外一個證明是訴諸 MP。如果 MP 是有效的,則不可能”If A then B”和“A”都為真,而 B 卻為假。因此,如果 MP 是有效的,則”If A then B” 之為真蘊涵”~(A&~B)”為真,後者邏輯上等值於”A B”。)現在,令 C 為~A, 於是乎我們就有了一個”~A v B” (=”A B”)在邏輯上等值於”If A then B”的證 明。而另一個 Edgington 和 Stalnaker 所給的類似論證則是這樣說的:我們會從”A and C”為假直覺上推論出”If A, then ~C”為真,而其反向推論的有效性也從來不曾 被哲學家們懷疑過 。 現在 , 令 C 為~B , 於是乎我們就有了另一個”~(A & ~B)” (=”A B”)在邏輯上等值於”If A then B”的證明。 Edgington 另外給的一個論證是這樣的:只要我們接受 CP 對”If, then”而言是 一個有效的規則,那麼,我們便得接受:”A B”蘊涵”If A then B”。In short, CP is invalid for any conditional stronger than horseshoe. Gibbard (1981, pp. 234-5) has prove that for no conditional with truth condition stronger than horseshoe does Import-Export hold, where Import-Export is the rule saying that “If (A&B), C” and “If A, then if B, C” are logically equivalent. 注意 , ”If… then…”的 introduction rule CP 和 Elimination rule MP 共同保證了”If P then Q”等值於”P !”;因此,任何反對這樣等值的人,勢必得放棄其中之一。 此外,J. A. Faris 也曾詴圖訴諸於下面這個 G. Priest 稱為(*)的原則: (*) 如果我們可以從”A”和某一事實陳述”C”演繹出”B”來,則”If A then B”為
三句话简短表态服从安排

三句话简短表态服从安排1.听从安排,坚决执行!2.服从安排,不讲条件!3.一切行动听指挥,保证完成任务!4.安排就是命令,一定不辜负期望!5.遵从安排,全力以赴!6.没问题,我会按照指示去做。
7.没有任何借口,坚决执行命令。
8.我将积极遵循公司的安排,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9.坚决服从领导的安排,我们才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前进。
10.我将服从公司的安排,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1.我将积极配合公司的安排,以高效的工作态度,完成工作任务。
12.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决服从领导的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13.只有坚决服从领导的安排,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得到更好的回报。
14.我会严格遵守公司的决策,为公司的利益尽心尽力。
15.作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我们应该始终坚决服从领导的安排,并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16.我们要时刻牢记坚决服从领导的安排,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7.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应该始终坚决服从领导的安排,并时刻关注团队的利益。
18.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坚决服从领导的安排,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19.作为下属,我们应该始终坚决服从领导的安排,并时刻保持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
20.服从安排,尊重领导,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21.您的配合和服从安排,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执行计划,感谢您为此付出的努力。
22.我认为领导的安排是出于全局考虑,我会尽力协调好团队的合作。
23.我们要求所有员工无条件服从公司的安排和管理,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4.我会积极遵循您的指导,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以表达我对您的尊重和信任。
25.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我会尽职尽责,不负您的期望。
26.我会积极响应领导的号召,全力以赴地配合工作,共同推动任务的圆满完成。
27.您的指示非常明确,我会按照您的要求去做,一定会尽心尽力。
28.我很荣幸能随时为您提供支持和指导,以确保我们的团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示條件句指示條件句(indicative conditionals)是條件句的一種,其與虛擬條件句(subjunctive conditionals)在英文裡都具有”If…then…”這樣的句型,而它們之間的差別則在於動詞的語氣(mood)上。
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在動詞語氣上的不同,並不意味著兩者非得有不同的語意論(semantics)不可。
有些哲學家,如M. Woods和R. Stalnaker,便認為這兩者的差異其實是在語用(pragmatics)而非在語意上,但也有一些哲學家,如D. Lewis和F. Jackson,則認為它們是兩種在語意上截然不同的條件句。
我這次演講的焦點集中在指示條件句的語意論以及這兩種條件句的關聯之上。
指示條件句的語意論自古以來即有爭議;有關指示條件句語意上的爭論至少可以追溯至斯多葛(Stoics)時期。
根據Sextus Empiricus的說法,斯多葛學派中就有四種關於指示條件句語意論的看法:(1) Philo認為指示條件句中的”If…then…”為真值函數的連接詞;”If P then Q”在前件真而後件假時為假,在其他的情形下則為真。
(2) Philo的老師Diodorus則認為指示條件句所表達的是涉及時的全稱性命題;”If P then Q”為真的條件是: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中,沒有任何時間裡P為真而Q卻為假。
(3) Chrysippus認為”If…then…”為非真值函數的連接詞;”If P then Q”這樣的條件句表達了某種其前件與後件間在容貫性上的關聯:”If P then Q”為真若且惟若肯定其前件而否定其後件會導致不一致。
(4) 最後,當時還有一些哲學家(已無法考據是誰)反對前述三種看法,他們認為,”If P then Q”這樣的條件句為真若且惟若Q在實質上「被包含在」(included)前件中。
對於這四種看法,我們可以用當代的邏輯符號來加以重新表述如下:(1) Philo認為”If P then Q”的意思就是”P ⊃Q”,其中”⊃”代表實質蘊含(material implication);(2) Diodorus認為”If P then Q”的意思是”(t)(P is true-at-t ⊃ Q is true-at-t)”,其中”t”是時間變數;(3) Chrysippus認為”If P then Q”的意思是”□(P ⊃Q)”,其中”□”代表「必然地」這個模態詞;(4)至於其他主張「包含」關係的學者,因其文獻早已喪失且「包含」一詞語意過於含混,已無法精確地用當代術語來加以表示。
中世紀哲學家們延續了斯多葛時期對條件句的討論,但問題似乎從「指示條件句的語意論為(1)至(4)中的哪一個?」轉移到「是否有好幾種在語意上不同的指示條件句?」這個問題之上。
比方來說,Boethius便似乎認為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指示條件句,一種斷言其前後件間有某種必然性的關聯,另一種則否。
但中世紀學者對指示條件句的討論過於晦澀,並且他們的討論與當時哲學家們對consequentia的看法夾雜不清。
因而這些討論雖然有趣,成果卻不豐碩。
廿世紀對指示條件句語意論的主流立場基本上是回到了Philo的主張:”IfP then Q”意即”P ⊃Q”,而後者則可以藉由真值表來加以界定。
持這種主流立場的學者除了前述Lewis、Jackson之外,還包括大部分邏輯教科書的作者。
比方說,T. Kahane、L.T.F. Gamut、Bergmann M., James Moor and Jack Nelson 和C. Howson在他們的邏輯教科書裡便都是持這樣的看法。
我們可以稱這種Philo式的觀點為「古典的觀點」(classical view),而統稱其他不同的觀點為「非古典的觀點」(non-classical view)。
大多數當代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共同相信,古典觀點的晚近傳統應起自於G. Frege的Begriffsschrift (1879)一書。
但諷刺的是,Frege本人並不認為”If P then Q”與”P ⊃Q”的意義相同;相反地,Frege在Begriffsschrift裡明白表示說:”If P then Q”與”P ⊃Q”的意思並不相同,因為前者表達了前後件間某種因果上的關聯,而後者則否。
不過,Frege 似乎也認為,”If P then Q”中的因果關聯適合用表達constant conjunction的全稱語句來加以表達。
因此,Frege對指示條件句的立場似乎是:”If P then Q”的意思是”(x)(Px ⊃ Qx)”。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全稱量化詞本身並不是真值函數的連接詞,Frege的這個立場因而仍然有別於將”If…then”當成是真值函數連接詞”⊃”的當代古典立場。
將指示條件句古典觀點的晚近傳統歸溯到Frege似乎是個錯誤,有些哲學家及邏輯學家因此認為,這個觀點的源頭應該是B. Russell的Principia Mathematica。
但根據D. Sanford,這個看法不幸是另外一個錯誤。
Sanford認為,雖然Russell有時將”P ⊃Q”讀作”If P then Q”,但Russell的真正意圖是將”P ⊃Q”讀作「”P”蘊含(implies)”Q”」。
如果Sanford的這個理解是正確的,那麼,不但大多數的學者誤解了Russell(和Frege),Quine對Russell以及C. I. Lewis 混淆「使用」(use)與「提指」(mention)的抱怨也就越發顯得正確。
不論大家是否真的搞錯了指示條件句古典觀點的晚近源頭到底是誰,無可置疑的一件事是:在1930年代時,Philo式的古典觀點已經是學界的主流看法。
C. S. Peirce(1932)歸納當時的情形時說:「Philo式的觀點已經被大多數的邏輯學家所採用。
這個觀點的好處是十分容易理解而又極其簡單,其缺點則是製造了一些與常識相左的結果。
」為了說明這個缺點,Peirce給了這個例子:「如果魔鬼當選了美國總統,那麼美國人民的精神福祉將大幅提昇。
」直覺上來說,這個條件句似乎是不應該被接受的,但由於其前件為假,Peirce 因而認為持Philo式觀點的哲學家不得不說該語句實際上是真的。
Peirce的觀察其實低估了問題的複雜性,同時他所給的例子也並不恰當。
古典的觀點不僅是「十分容易理解而又極其簡單」而已,它同時還受到許多來自直覺和論證上的支持。
而Peirce所給的例子不幸是個虛擬條件句,並非指示條件句,因此容易被認為與我們現在所討論的問題無關。
但究竟古典的觀點受到哪些來自直覺和論證上的支持呢?首先讓我們注意,如果”If…then”應該被理解為真值函數連接詞的話,那麼,只有將其理解成”⊃”所代表的函數才是唯一可信的理解方式。
古典的觀點受到哪些來自直覺和論證上的支持?D. Edgington和Stalnaker 認為這個觀點至少受到一些Stalnaker所謂「直接論證」(direct arguments)的支持。
簡要地說,這些論證其中之一講的是:我們會從”C or B”為真直覺上推論出”If ~C, then B”也為真,而其反方向推論的有效性則從來不曾被哲學家們懷疑過。
現在,令C為~A,於是乎我們就有了一個”~A v B” (=”A ⊃ B”)在邏輯上等值於”If A then B”的證明。
而另一個Edgington和Stalnaker所給的類似論證則是這樣說的:我們會從”A and C”為假直覺上推論出”If A, then ~C”為真,而其反方向推論的有效性也從來不曾被哲學家們懷疑過。
現在,令C為~B,於是乎我們就有了另一個”~(A & ~B)” (=”A ⊃ B”)在邏輯上等值於”If A then B”的證明。
此外,J. A. Faris也曾試圖訴諸於下面這個G. Priest稱為(*)的原則:(*) 如果我們可以從”A”和某一事實陳述”C”演繹出”B”來,則”If A then B”為真。
以給出一個從”A ⊃ B”直接推論到”If A then B”的可信證明。
這種種在直覺上似乎可信的「證明」,因而構成了對條件句古典觀點最直接有力的支持。
其他對古典觀點的間接支持則來自於對其他選項的考量:如果我們仔細考慮前述斯多葛學派四種對指示條件句的看法,那麼,我們將會發現,似乎只有Philo 的看法才是唯一站得住腳的看法(在此,我將省略論證的細節)。
但古典的觀點有其不可忍受的結果。
在文獻中,我們發覺,古典的觀點至少有以下種種令人無法忍受的結果:a.在古典的觀點下,下面的論證架構是有效的:~P /∴If P then Q。
但我們似乎很容易找到這個論證架構的反例;比方說:「今天沒下雨;因此,如果今天下雨,則地不會濕。
」b.在古典的觀點下,下面的論證架構是有效的:Q /∴If P then Q。
但我們似乎很容易找到這個論證架構的反例;比方說:「今天下雨;因此,如果今天艷陽高照,則今天仍然會下雨。
」c.在古典的觀點下,下面的論證架構是有效的:If (A & B), then C /∴(If Athen C) v (If B then C)。
但我們似乎很容易找到這個論證架構的反例;比方說:「如果你按下x按鈕和y按鈕,燈泡就會亮;因此,如果你按下x按鈕,燈泡就會亮,或者,如果你按下y按鈕,燈泡也會亮。
」d.在古典的觀點下,下面的論證架構是有效的:(If A then B) & (If C thenD) /∴(If A then D) v (If C then B)。
但我們似乎很容易找到這個論證架構的反例;比方說:「如果約翰在巴黎他便在法國,而且,如果約翰在倫敦他便在英國;因此,或者如果約翰在巴黎他便在英國,或者如果約翰在倫敦他便在法國。
」e.古典的觀點下,下面的論證架構是有效的:If A then B /∴If (A & C) thenB。
但我們似乎很容易找到這個論證架構的反例;比方說:「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會去打網球;因此,如果明天不下雨而且我生了大病,我就會去打網球。
」f.古典的觀點下,下面的論證架構是有效的:If A then B, If B then C /∴IfA then C。
但我們似乎很容易找到這個論證架構的反例;比方說:「如果其他的競爭者退出,約翰就會得到該工作;如果約翰得到該工作,其他的競爭者就會很失望;因此,如果其他的競爭者退出,他們就會很失望。
」g.古典的觀點下,下面的論證架構是有效的:If A then B /∴If ~B then~A。
但我們似乎很容易找到這個論證架構的反例;比方說:「如果宋楚瑜落選,陳水扁就會當選;因此,如果陳水扁落選,宋楚瑜就會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