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教案

合集下载

活动三《清理教室》(说课稿)-三年级劳动粤教版

活动三《清理教室》(说课稿)-三年级劳动粤教版

活动三《清理教室》(说课稿)-三年级劳动粤教版一、活动背景教育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爱校园、爱劳动、爱整洁的态度和习惯的关键环节。

贯彻执行“课程标准”的同时,学校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通过系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但整洁意识还需要加强。

因此,为提高学生环卫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我们在课程中加入了“清理教室”这一实践性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了解清洁卫生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重要性。

3.掌握一些基本的清洁卫生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清洁工具进行清扫;2.能够分工合作,完成清扫任务。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爱劳动、乐助人的情操;2.培养学生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积极态度。

三、活动内容1.目标明确:首先,教师通过内容图片等材料向学生展示出整理出规范的教室和不整洁的教室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境卫生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

2.学生参与:教师通过安排时光表和清扫任务分工,让每个学生有参与感。

学生按照分配的角色,有计划的进行清扫,将教室清理整洁。

小组长要对小组成员的落实、协调、合作进行引导和帮助,协调并解决困难。

3.签到认领:在每个小组里,学生先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然后向小组长签到认领,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和应尽的责任。

四、教学方法1.演示方法:通过模拟清洁卫生情景,在教室中进行演示,有条理地向学生讲解清洁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观察方法:教师利用广电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到家、到学校、到社区,观察清洁与不干净的场所、情形,得出交流之后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经验,丰富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

3.建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证明了环境卫生的必要性,积累了劳动体验,从而反过来在学习中更热爱卫生,把爱卫生融入生活。

打扫教室试讲教案

打扫教室试讲教案

打扫教室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打扫教室的步骤和方法,了解保持教室卫生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责任心,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打扫教室的步骤和方法,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扫把、拖把、垃圾袋等清洁工具。

2. 教学环境,整洁的教室环境。

3. 教学内容,打扫教室的步骤和方法,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环境卫生知识,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保持教室卫生为什么重要?学生进行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1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打扫教室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清理地面、擦拭桌椅、整理教室物品等内容。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清洁工具和区域,让学生实际操作打扫教室。

3. 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按照分组的要求,开始打扫教室。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4. 总结(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和体会。

并向学生强调保持教室卫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觉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不够积极的态度,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下节课可以增加一些环境卫生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六、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自觉爱护环境,保持教室卫生。

3.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环境卫生意识。

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教案

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室清洁和美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持教室整洁的习惯。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室环境的布置和维护。

教学重点:1. 教室清洁和美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持教室整洁的习惯。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室环境的布置和维护。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教室的整洁和美丽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教室环境的关注。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教室清洁和美丽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保持教室整洁的意义。

3. 课堂讲解:a. 保持教室整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c. 保持教室整洁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教室清洁和美丽的正面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如何保持教室整洁和美丽。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参与教室环境的布置和维护,以及如何倡导同学们共同保持教室整洁和美丽。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每个人都是教室环境的主人,要积极参与教室环境的维护。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教室整洁和美丽,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教室清洁和美丽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教室清洁和美丽理念的实际应用和计划制定。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和维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持教室整洁和美丽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室的清洁和布置工作,确保教室环境整洁、美观。

2. 教学材料: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PPT、案例、作业模板等。

3. 学生分组: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和学生特点,合理分组,以便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小学三年级劳动课教案《打扫教室》

小学三年级劳动课教案《打扫教室》

小学三年级劳动课教案《打扫教室》
教学目标
1. 了解打扫教室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学习正确使用清洁工具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室清洁工具:扫帚、拖把、抹布等。

2. 教室清洁剂和垃圾袋。

3.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教室的整洁和不整洁的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讨论的教室整洁的重要性。

2.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整洁和不整洁的教室,并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正文(15分钟)
1. 介绍打扫教室的目的和重要性,如保持整洁环境有利于学习
和健康。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清洁工具的方法,如扫帚扫地、拖把拖地、抹布擦桌子等。

3. 分组让学生进行模拟打扫教室的活动,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
任务,如扫地、擦桌子、清理垃圾等。

4. 指导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协助完成任务,营造积极的合作氛围。

拓展(10分钟)
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日常的教室清洁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教室的整洁,如不乱扔垃圾、定期清
理书桌等。

3.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提出改进教室清洁的建议,并鼓励他们
积极实践。

教学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教室清洁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
清洁工具的方法。

2. 激励学生爱护教室环境,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参考资料无。

小学四年级劳动课教案《清扫教室》

小学四年级劳动课教案《清扫教室》

小学四年级劳动课教案《清扫教室》教案名称:《清扫教室》
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1课时
教材:《劳动与社会实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教室清扫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1. 教室清扫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培养
3. 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教室清扫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清扫教室吗?你们会清扫教室吗?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
1. 教师讲解教室清扫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师示范清扫教室的全过程,包括扫地、拖地、擦桌子等。

三、实践与指导(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学生交流清扫教室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劳动,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学生回家后,尝试清扫自己的房间,并写下清扫过程和感受。

教学评价:
1. 学生清扫教室的技能掌握情况。

2. 学生对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认识程度。

3. 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风貌。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劳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道德品质。

五年级上劳动教案

五年级上劳动教案

五年级上劳动教案1. 《清洁小能手》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打扫教室卫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怎么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哦!就像给教室这个大朋友洗个澡一样。

首先,我们要分成小组,就像小蚂蚁们一起合作搬食物那样。

一组同学负责扫地,你们看,扫地就像画画,要把每一个角落的灰尘都“画”到畚箕里。

二组同学擦黑板,黑板就像一个大的黑色画布,我们要把它擦得像镜子一样亮,能照出我们的笑脸哦。

三组同学整理桌椅,把它们摆得整整齐齐的,就像士兵在排队一样。

大家一起动手,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又干净又漂亮!学生互动:“哎呀,这里有个小纸团,我来把它扫掉。

”“我擦黑板擦得可干净啦,你们看!”“我们把桌椅摆得好整齐呀,感觉教室都变大了呢。

”教学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室变得整洁干净,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成果和快乐。

2. 《衣物整理大师》教学目标:教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教学过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衣服也需要一个整齐的家哦。

就像我们住在漂亮的房子里一样,衣服也喜欢住在干净整齐的衣柜里。

首先,我们把衣服分类,上衣、裤子、裙子分别放一堆,这就像给不同的小动物找到它们的家一样。

然后,把上衣叠起来,先把袖子折过来,再对折,就像把一个小长方形变成更小的长方形。

裤子呢,把两条腿对齐,从裤脚往上卷,卷成一个小圆柱。

裙子就像折扇子一样,一层一层折好。

最后,把它们都放进衣柜里,摆放整齐。

这样,我们找衣服的时候就很方便啦!学生互动:“我学会叠衣服啦,好开心!”“看我叠的裤子,像不像一个大麻花?”“我要把衣柜整理得像商店里一样整齐。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衣物整理的方法,提高了自理能力,房间变得更加整洁。

3. 《小小厨师之凉拌菜》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烹饪知识,学会做凉拌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当小厨师啦,做美味的凉拌菜哦!就像魔法师变魔法一样,我们能把普通的蔬菜变得超级好吃。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教案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教案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持教室清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一些保持教室清洁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教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 保持教室清洁的重要性。

2. 掌握保持教室清洁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自觉维护教室环境。

2. 如何让学生长期坚持保持教室清洁。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图片。

2. 清洁工具图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展示教室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b. 提问:你们觉得教室环境如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2. 新课导入:a. 讲解保持教室清洁的重要性。

b. 讲解保持教室清洁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a. 展示清洁工具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清洁工具的使用方法。

b. 讲解教室清洁的具体操作步骤。

4. 小组讨论:a.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维护教室环境。

b.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方法。

5.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教室的某个区域。

b. 根据讨论成果,学生动手实践,保持教室清洁。

6.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出改进措施。

7. 布置作业:a. 让学生制定一个长期的教室清洁计划。

b.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发现并及时改正不良行为。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保持教室清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于如何自觉维护教室环境的思考和提出的建议。

3. 检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清洁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清洁步骤的掌握程度。

1. 教师应当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过程,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学校清洁工前来讲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清洁技巧,让学生更加了解清洁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性。

最新《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教案1

最新《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教案1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教案1《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教案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体会整洁的环境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在完成集体任务的过程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乐于为集体服务,激发对集体的热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关心班集体的事情,养成为班集体服务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学会值日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和保持教室整洁的方法,知道做值日要分工合作,服从分配,互相帮助;积极参与集体劳动,提高实践能力与交往技巧。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为班集体服务,提高实践能力。

在参与集体劳动中,学习分工与合作的方法,感受分工与合作的好处,提高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为班集体服务,学习分工与合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表现对集体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大红花。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活动一:当好值日生1.导入:我们每天在教室里学习、生活,教室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怎样让这个家干净整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的话题。

(1)情景辨析:[出示图片:该怎么办?](2)提问:这几幅图都是平时同学们在清扫教室时老师发现的一些现象,如果是你遇到了你该怎么办呢?活动提示: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探讨,并表演怎样做个认真负责的值日生:早晨、课间、放学后应该怎么做值日?做值日时,遇到自己不愿意干的活,怎么办?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别的同学还没做完,怎么办?有同学招呼自己出去玩,可这时发现教室的窗户没关,怎么办?(3)提问:我们每天做值日,把教室打扫干净是为什么?(4)小结:做值日是为集体服务,是每个同学应尽的责任。

我们要热爱集体,树立集体观念,做好值日工作。

(板书:当好值日生)2.过渡:做值日是每个同学应尽的义务,我们怎样才能把值日做好呢?(1)[出示图片:小小保洁员](2)提问:打扫卫生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3)小结:做卫生也要开动脑筋,要先洒水,后扫地;扫地要有顺序地扫,扫到一起再倒垃圾;摆好桌子,前后对齐;放桌椅要轻;擦桌子用洗干净的湿抹布;关上窗子锁好门,这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值日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和保持教室整洁的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使学生在为班集体服务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做值日的好方法。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知道做值日要分工合作、服从分配、互相帮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整洁的环境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2、让学生在执行集体任务的过程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激发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做值日时,遇到自己不愿意干的活,怎么办?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别的同学还没做完,怎么办?有同学招呼自己出去玩,可这时发现教室的窗户没关,怎么办?
2、整洁、干净的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我们怎样才能让教室更干净呢?
4、引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使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板书课题: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争当优秀值日生
1、平时你怎么做值日的?
2、你看到其他同学又是怎么值日的?
3、夸夸值日认真的同学
(1)学生每夸一名优秀值日生,教师奖给被夸学生一朵小红花。

(2)被夸学生谈自己怎样做好值日工作的。

(3)情境表演:指名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优秀值日生:“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4、小结:教室是我们大家的,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干净、舒适的读书环境,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争当优秀值日生。

活动二:今天我值日
1、出示课件:“问题”(1)老师或组长安排的活是我最讨厌做的, 怎么办?
(2)遇到自己不会做的怎么办?
(3)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别的同学还在做,怎么办?
(4)做完清洁,走到校门口才发现教室的一扇窗子没关,怎么办?
2、小组讨论
(1)要求:选择以上四个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来讨论
(2)小组根据选择的问题进行讨论。

(3)交流汇报
3、小结:我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值日是我们的责任。

每个同学在值日中要服从安排,分工合作,互相帮助。

活动三:我们都是小小保洁员
1、谈谈我们的教室保洁做得怎样?哪些方面做得好?还存在什么问题?
2、学生交流
3、结合实际,开展“我是小小保洁员”活动。

4、小结:教室是我们的家,保洁靠大家,每一个同学不仅要当好保洁员,还要督促其他同学做好保洁工作。

三、总结
在值日劳动中,虽然同学们会感到很累,但换来的是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大家应该为之感到高兴。

希望你们今后人人当好值日生,把班级的清洁保持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