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装配图案例
工程制图课件第九章

6 顶垫 4螺旋杆
3 绞杆
5 螺钉M8×12 GB/T63-1985
螺钉M10×12 GB/T71-1985
2 螺套 1 底座
2.根据零件图拼画轴承架装配图
说明
轴2配以轴衬3后与轴 架Ⅰ装配。带轮5用键6连 接于轴上,带轮的两侧衬 以垫圈4和垫圈8,并用螺 母7紧固。
技术要求
1.装配后,要求转动灵活。 2.使用时,在件1与件2、 件5的接触面上滴机油。
第九章 装配图
一、拼画装配图 二、读懂装配图 三、拆画零件图
一、拼画装配图
作业7 拼画装配图
一、内容
根据千斤顶,轴承架的零件图和装配示意图或立体 装配图,在A3或A2图纸上按比例1:1拼画装配图。
二、目的
熟悉和掌握装配图的内容及装配图表达的一般规定, 掌握画装配图的方法、步骤,以及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三、要求
1.视图表达方案简洁合理,投影关系正确。 2.装配连接关系画法正确,工作原理表达清楚。 3.尺寸标注符合要求。 4.零件编号和明细表的填写恰当。
四、方法指导
1.画图前必须看懂全部零件图,并了解该装配体的 工作原理和各零件间的连接关系及相互位置关系。
2.根据装配体的特点综合选用装配图的各种表达方 法,力求表达清晰、制图简便。
法。
2.局部放大图主要
表达矩形螺纹的 ___牙__型__。
3.当螺杆2转动时,
滑块6作__升__降__运动。 滑块的工作行程是 ___5_0___mm。
三、拆画零件图
作业8 根据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一 、内容 在看懂夹线体和空气过滤装配图的基础上,分别拆画 指定零件的零件工作图。 二、目的 1.熟悉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工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2.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要求 1.拆画的零件图,要求表达完整、清楚、简明合理。 2.零件结构完整、合理,能满足设计性能和工作要求。
第九章 装配图(9-7)

§9.7 装配图的阅读
四、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 拆画零件图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4) 零件图尺寸的处理 装配图上的尺寸不多,单个零件结构形状的大小,可从图样上
按比例直接量取尺寸。尺寸的大小需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 ①凡是装配图上已标注的与该零件有关的尺寸,都直接抄注到零 件图上;凡在明细栏中给定的尺寸,按给定尺寸注出。 ②与标准件相连接或配合的尺寸,从相应的标准中查取,并与相 应零件协调一致;零件上的工艺结构的尺寸也应查表确定。
济南大学图学中心
§9.7 装配图的阅读
四、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 拆画零件图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③根据给定参数计算确定的有关尺寸,应由计算确定。 ④从图上量取或自行确定的一般尺寸,可按装配图的比例采用比例尺 直接从装配图上量取标注,对在装配图上无法量取的尺寸,要根据部 件的性能要求自行确定。 注意:标注尺寸时,首先应根据零件在部件中的作用、零件设计和工 艺要求等方面选好尺寸基准,以便合理地标注零件各部分尺寸。
(1)从主视图入手,根据各装配干线,对照零件各视图中的投影 关系;
(2)由各零件剖面线的不同方向及间隔,分清零件轮廓的范围; (3)由装配图上所标注的配合代号,了解零件间的配合关系; (4)根据常见结构的表达方法和一些规定画法,来识别零件,如 轴承、齿轮、油杯等; (5)利用零件结构形状有对称性的特点和利用相互连接零件的接 触面大致相同的特点,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
补画出所缺的图线
济南大学图学中心
(3)确定视图表达方案
济南大学图学中心
(4)合理标注零件的尺寸 (5)合理注写零件的技术要求
24 6.3
70 33
A
45°
A 120
工程制图第九章装配图(1)

1 Q235
10 01-10
压紧螺母 1 35
序号 代号
名 称 数量 材料 备注
9 01-09 8 01-08
轴套 密封圈
1 45 1 橡胶
齿轮油泵
比例 重量
(图号)
7 01-07 6 01-06
右端盖 泵体
1 Q235 1 Q235
姓名 审核
日期 日期
(厂名)
(2) 零件拆卸画法
拆卸画法:以 拆卸代替剖视
65
1
153.4
A 91 110
外形尺寸 技术要求
1.齿轮安装后用手转动传动齿轮轴时,应灵活。 2.两齿轮轮齿的啮合面应占齿长的3/4以上。
15 GB/T70.1 螺钉M616 12 35
5 GB/T67 垫片
2 纸 δ=1
14 GB/T1096 键 410
1 45
13 GB/T6170 螺母M121.5 1 35
16
20
20
123 0.02
37.3 0.02
14 3
H7 h6
H7 h6
20
20
84.5
15 2
65
1
153.4
A 91 110
技术要求
1.齿轮安装后用手转动传动齿轮轴时,应灵活。 2.两齿轮轮齿的啮合面应占齿长的3/4以上。
15 GB/T70.1 螺钉M616 12 35
5 GB/T67 垫片
2 纸 δ=1
14 3
H7 h6
H7 h6
20
20
84.5
15 2
65
1
153.4
A 91 110
沿零件的结合面剖切 技术要求
第9章装配图

装配图中,可假想沿着两个零件的结合面剖切,这时, 零件的结合面不画剖面线,其他被横向剖切的轴、螺钉 及销的断面要画剖面线
(机工多3)机械制图教学软件
第九章 装配图
3.假想画法
在装配图中,为了表示运动零 件的极限位置或本零部件与相邻 零部件的相互关系时,可用细双 点画线画出该零部件的外形轮廓
4.夸大画法
俯视图主要表达机用虎钳的外形,并通过局 部剖视表达钳口板与固定钳身联接的局部结构
(机工多3)机械制图教学软件
第九章 装配图
单件画法
3.分析工作原理和零件的装配关系
工作原理
旋转螺杆9,使螺母8带动活动钳身4在水平方向右、左移动,进而夹紧或旋松工件。 机用虎钳的最大夹持厚度为70mm
装配关系
螺母8从固定钳身1下方的空腔装入工字形槽内,再装入螺杆9,用垫圈11、垫圈5及挡圈6和圆锥 销7将螺杆轴向固定;螺钉3将活动钳身4与螺母8连接,最后用螺钉10将两块钳口板2,分别与固定 钳身1、活动钳身4连接
第九章 装配图
2.确定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
在确定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时,不能简单照搬装配图,而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按照零件图的视图 选择原则重新选定
3.确定零件图上的尺寸
根据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从零件设计、加工工艺等方面来确定长、宽、高三个方向的主要基准, 再根据加工和测量的需要,适当选择一些辅助基准
(机工多3)机械制图教学软件
第九章 装配图
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应 按顺序编写序号,相同的零 部件只编一个序号,一般只 注一次
零件序号应标注在 视图周围,按水平或 竖直方向排列整齐、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 向排列
序号的字号 应比图中尺寸 数字大一号或 大两号
零件序号应填写在指引线 一端的横线上(或圆圈内) ,指引线的另一端应自所指 零件的可见轮廓内引出,并 在末端画一圆点;若所指部 分内不宜画圆点(零件很薄 或涂黑的剖面)时,可在指 引线一端画箭头指向该部分 的轮廓
电子工程制图第9章 装配图

(2) 相邻两零件接触在一起(即基本尺寸相同),规定只画一 条轮廓线。相邻两零件不接触,无论间隙多小,均应留有间隙。
第9章 装 配 图
(3) 对于两相邻零件,当其剖切后,剖面线符号应有所区 别。若两相邻零件为金属材料,则应改变剖面线的方向和间隔 加以区别。
第9章 装 配 图 图9-9 沉孔
第9章 装 配 图 图9-10 凸台
第9章 装 配 图 2.螺纹连接结构 (1) 为保证拧紧,应适当加长螺纹尾部,在螺杆上加工出 退刀槽,在螺孔上做出凹坑或倒角,如图9-11所示。
图9-11 螺纹连接结构
第9章 装 配 图 (2) 为了便于拆装,必须留出扳手的活动空间(见图9-12)和 装拆螺栓的空间(见图9-13)。
第9章 装 配 图
第9章 装 配 图
第9章 装 配 图
第9章 装 配 图
第9章 装 配 图
9.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表达整件或部件的图样称为装配图。装配图反映设计者 的意图,表达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性能要求、零件之间的装 配关系和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以及在装配、检验、安装时 所需要的尺寸数据和技术要求。在进行设计、装配、调试、 检验、使用和维修时都需要装配图。
(4) 同一零件在装配图的不同视图中,其剖面线的方向和 间隔应完全一致。当零件厚度较薄时,其剖面线允许涂黑。
图9-2所示的示例综合体现了装配图上的规定画法。
第9章 装 配 图 图9-2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第9章 装 配 图
9.2.2 特殊表达方法 1.沿零件结合面剖切和拆卸画法 在装配图的某个视图上,当某些零件遮住了需要表达的某
第九章 装配图

装配后必须保证的精度以及装配时的要求。 2、检验要求
装配过程中及装配后必须保证其精度的各 种检验方法 。
3、使用要求 对装配体的基本性能、维护、保养、使用 时的要求
2019/10/2
Yeong Guan Group
19
9.5 装配结构
9.5.1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结构
1、两个零件 接触时,在 同一方向只 能有一对接 触面 。
装配图中相邻两个金属零件的剖面线, 必须以不同方向或不同的间隔画出 。 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间隔必须完全一致。
2019/10/2
Yeong Guan Group
6
3.在装配图中,对于紧固件及轴、球、手 柄、键、连杆等实心零件,若沿纵向剖切且 剖切平面通过其对称平面或轴线时,这些零 件均按不剖绘制。如需表明零件的凹槽、键 槽、销孔等结构,可用局部剖视表示 。
Yeong Guan Group
5 09.01.04
垫
片2
纸
δ =1
4 GB119-86
销A5×18
4
45
3 09.01.03
传动齿轮轴
1
45
1 09.01.01
左端盖
1
HT200
序 号
代号
名称
数 量
材料
单件 总计 重量
备注
齿轮油泵
比例 图号 09.01.00
共张
第张
25
3.滚动 轴承的 常用密 封装置
2019/10/2
(c)毡圈式密封
(d)油沟式密封
Yeong Guan Group
26
4、防松装置
2019/10/2
摩擦防松
Yeong Guan Group
中职教学精品教案机械制图教案——第9章 装配图

第9章装配图一、本章重点:1.装配图的主要内容。
2.绘制装配图时的视图选择。
3.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二、本章难点:1.装配图表达方案的确定;2.读装配图;3.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三、本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正确处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的装配图,在绘制装配图时做到:表达合理,视图选择恰当,能够正确合理地标出必要的尺寸。
并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四、本章内容:第9章装配图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连接关系等内容的图样。
在设计机器时,首先要根据设计意图绘制装配图,然后再拆画零件图。
§9-1 装配图的内容装配图主要用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构造、各组成部分的连接、装配关系。
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应具备五项基本内容:1.一组图形采用各种表达方法来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路线、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
2.必要尺寸主要是标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规格、总体的大小、零件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安装时所必要的尺寸。
3.技术要求用文字说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装配、检验、调试要求以及使用规则。
4.标题栏标题栏表明机器或部件的名称、重量、绘图比例和图号等。
5.明细栏和零件的序号明细栏表明机器或部件上各零件的名称、序号、数量、材料以及备注等。
为了便于编制其他技术文件、管理图样以及阅读图样,在装配图上必须对每个零件标注序号并填写明细栏。
§9-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零件图的各种表达方法,如视图、剖视、断面及局部放大图等,对装配图基本上适用。
但由于零件图主要是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而装配图则主要表达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因此,由于表达侧重点不同,装配图还有专门的规定画法和特殊表达方法。
一、装配图的基本表达方法1.主视图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主视图应将机器或部件按工作位置放置,并能反映总体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装配关系等。
由于组成部件的各零件都集中在一个主体零件内,用视图不能表达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因此,一般都采用剖视,即沿装配干线将部件剖开。
90机械制图第9章 装配图PPT课件

3)在装配图中,可用粗实线表示 带传动中的带如图9-7(c)所示;用细点划 线表示链传动中的链, 如图9-7(d)所示。
装配图的简化画法
简化画法
9.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3. 安装尺寸 将装配体安装到地基或 其它设备上所需要的尺寸。例如:图 9-2中的180、2xφ17,图9-5中的155、 150、4xφ11等。
4. 外形尺寸 装配体在长、宽、高三个 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它们提供了装配 体在包装、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所占的 空间大小。例如:图9-2中的240、80、 160,图9-5中的418、190等。
9.1.1 装配图的作用
1. 在设计机器或部件过程中,一般先根 据设计思想画出装配示意图,再根据装配 示意图画出装配图,然后根据装配图进行 零件设计并画出零件图(即拆图)。
2. 在产品制造中,装配图是制定装配 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的主要技术文 件。
3. 在机器使用及维修时,它还是安装、 调试、操作、检修机器和部件的重要依据。
9.3.2 技术要求
不同性能的装配体,其技术要求各不相同。拟 定技术要求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装配要求 指装配体在装配过程中需注意的 事项及装配后应达到的要求,如准确度、装配间 隙、润滑要求等,如图9-2。
2)检验要求 指对装配体基本性能的检验、试 验及操作时的要求。
3)使用要求 指对装配体的规格、参数及维护、 保养、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9.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任何一台机器都是由若干部件和零件 构成的,而部件也是由若干零件按一定的 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
115
56
80
15 13 5
23
194
23
5 5 13
18
32
120
155 418
4 ×
11 150 190
技术要求
1.安装时选配调整片。 2.装配后转动灵活。 5 4 3
调整环 座体 轴
2 1 序号
端 盖 皮带轮 名 称
铣 刀 头
1 1 1 35 HT200 45
制图 描图 审核
HT200 2 1 HT150 备 注 数量 材 料 比例 XDT— 01 数量 重量 共 张第 张
9.2.3 部件的表达分析
键 8 ×40 GB/T1096 —1979
1
2
螺钉 M 8 ×20 GB/T70.1—2000
轴 承 30307 GB/T 297—1994
3
4
5
毡 圈 JB/ZQ 4606 —1986
键 6 ×20 GB/T1096 —1979
挡 圈 B 32 GB/T 892 —1986
一条线
两条线
9.2.1 装配图的规定)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拆卸画法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简化画法(一)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简化画法(二)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简化画法(三)
在同一轴上相同型号的轴承,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可 只完整的画出一个
115
120
115
56
80
15 13 5
23
194
23
5 5 13
18
32
155 418
4 ×
11 150 190
技术要求
1.安装时选配调整片。 2.装配后转动灵活。 5 4 3
调整环 座体 轴
2 1 序号
端 盖 皮带轮 名 称
铣 刀 头
1 1 1 35 HT200 45
制图 描图 审核
HT200 2 1 HT150 备 注 数量 材 料 比例 XDT— 01 数量 重量 共 张第 张
JB/T 7940.3-1995 1 Q235 GB/T 6170-2000 4 GB/T 5782-2000 Q235 2 Q235 1 1 ZCuAl10 Fe3 1 HT150 1 ZCuAl10 Fe3
1
技 术 要 求
1. 上、下轴衬与轴承座及轴
承盖间应保证接触良好。
9 65 H f
55
80
2. 轴衬最大压力 p ≤ 3 ×10 7Pa 。 3. 轴衬与轴颈最大线速度 v ≤8 m/s。 4. 轴承温度低于120 ℃。
H8 Φ60 k7 8 7 6 5 4 3 2
油杯 M 12 螺母 M 12 螺栓 M12×130 轴 衬 固 定 套 上 轴 衬 轴 承 盖 下 轴 衬
山东理工大学
方法一:将所有标准件的数量、标记按规定标注在图上,标准件 不占编号,而将非标准件按顺序编号。
9.4.1 零部件序号及编排方法
90
(GB/T4458.2—1984)
6 5 4 3
8
7
H8 Φ10 s 7
160
2
H 8
2
Φ17 2×
Φ 50
H 90 f 180 240
拆去轴承盖、上轴衬等
70
键 8 ×40 GB/T1096 —1979
(GB/T4458.2—1984)
1
2
螺钉 M 8 ×20 GB/T70.1—2000
轴 承 30307 GB/T 297—1994
3
4
5
毡 圈 JB/ZQ 4606 —1986
键 6 ×20 GB/T1096 —1979
挡 圈 B 32 GB/T 892 —1986
第 9章
装配图
9.1 装配图的内容 进入 9.2 部件的表达方法 进入
9.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9.5 装配结构的构型设计
进入
进入
9.4 装配图中零部件的序号和明细栏
进入
9.6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
9.7 看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进入
进入
9.1 装配图的内容
9.1 装配图的内容
9.2.1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规定画法(一)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简化画法(四)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简化画法(五)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假想画法
零件的极限位置
相临零部件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夸大画法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单独视图
单独视图
9.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展开画法
9.2.3 部件的表达分析
山东理工大学
铣刀头的装配图
9.3.1 尺寸标注——特征尺寸
9.3.1 尺寸标注——装配尺寸
35 k 6
80 K 7
H7
28 h6
25 h6
K7 h6
44
115
56
80
15 13 5
23
194
23
5 5 13
18
32
155 418
配合尺寸 表示零件间有配合要求的一些重要尺寸。 相对位置尺寸 表示装配时需要保证的零件间较重要的距离、 间隙等相对位置尺寸。
120
9.3.1 尺寸标注——安装尺寸
90
8
7
6 5 4 3
H8 Φ10 s 7
160
2
H 8
2
Φ17 2×
Φ
50
H 90 f 180 240
70
1
9.3.1 尺寸标注——外型尺寸、其他尺寸
不属于前面几种 尺寸,但设计或装 配时需要保证的 尺寸。
9.3.2 尺寸标注——技术要求
9.4.1 零部件序号及编排方法
主视图选择
一般将机器或部件按工作位置放置或将其放正,即使装配体的 主要轴线、主要安装面等呈水平或铅垂位置。
选择最能反映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路线、零件间装 配关系及主要零件的主要结构的视图作为主视图。
其他视图选择
考虑还有哪些装配关系、工作原理以及主要零件的主要结构 还没有表达清楚,再确定选择哪些视图以及相应的表达方法。 尽可能地考虑应用基本视图以及基本视图上的剖视图(包括 拆卸画法、沿零件结合面剖切)来表达有关内容。 要考虑合理地布置视图位置,使图样清晰并有利于图幅的充 分利用。
挡 圈 GB/T891 —1986 螺钉 M 6 ×20 GB/T 68 —2000
弹簧垫圈 6 GB/T93—1987 螺栓M 6 ×20 GB/T 5783—1986
拆去零件 1、2、3、4、5
35 k 6
80 K 7
H7
28 h6
25 h6
K7 h6
44
销 3 m 6 ×12 GB/T119.1—2000
挡 圈 GB/T891 —1986 螺钉 M 6 ×20 GB/T 68 —2000
弹簧垫圈 6 GB/T93—1987 螺栓M 6 ×20 GB/T 5783—1986
拆去零件 1、2、3、4、5
35 k 6
80 K 7
H7
28 h6
25 h6
K7 h6
44
销 3 m 6 ×12 GB/T119.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