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电子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2018年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完整word版)2018年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2018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6〕2号)的要求和《江西省“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紧密围绕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制定2018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基础研究计划一、自然科学基金计划(一)申报条件及要求申请人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不含在读博士生)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在职在岗人员;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b5E2RGbCAP申请人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申请项目的研究,同年只能申报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1项;申请人受聘多个依托单位的,只能通过一个依托单位申报;参与者与申请人不是同一单位的,参与者所在单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合作研究单位的数目不超过2个;申报学科代码按二、三级学科选择,有三级学科的必须选到三级学科。

1.重点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57周岁[196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2.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且项目组2/3以上成员的年龄在45岁以下。

p1EanqFDPw3.面上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57周岁[196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4.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二)支持强度和执行年限1.支持强度:重点项目50万元/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20万元/项、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6万元/项。

DXDiTa9E3d2.执行年限: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2-3年。

(三)重点支持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坚持自由探索和重点支持相结合,对于不在以下重点资助领域中的前沿1 / 40问题和制约我省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也将予以重点支持。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推动我国高校积极开展面向互联网应用创新的科研与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升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校互联网创新型应用成果的产业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IJ”,资助优秀大学生团队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金融科技、区块链、软件定义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创业。

—、项目介绍此次申报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设立本指南,各团队根据自身研究基础和学术特长,拟定具体项口。

项忖分为重点项口和一般项U两类,基金分别提供5万元和2万元的资助(包括项口经费和平台使用)。

项口的选题方向与选题介绍如表1所示。

表1:“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选题列表A01二.申报条件1.团队成员在选定的项口研究方向有较好的技术储备,包括与申报项□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教材、论文、专利、获奖等;2.团队组成合理,分工明确,学生人数不多于4人;3.优先支持已经设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方向)、虚拟现实相关专业或者已经成立相关研究中心的院校;4.优先支持选题方向符合表一要求的项5.优先支持研究内容有创造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有可转化前景的项LI:6.优先支持有明确研究成果,成果有应用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的项LI,不支持纯理论研究;7.优先支持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详实,研究方案完整可行的项H;8.优先支持院校对所申报项目有资金、政策、人员和场地等条件支持的项9.申请人应客观、真实地填写申报书,没有知识产权争议,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规。

在项U申报书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必须以脚注或其他方式注明出处,引用U的应是介绍、评论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成果或说明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技术问题。

对于伪造、篡改科学数据,抄袭他人著作、论文或者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科研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申请资格;10.资助项U获得的知识产权山资助方和项U承担单位共同所有;11.项LI组在项LI开展过程中,需具备可独立支配的研究基础软硬件条件,基本要求如表2所示;表2 :研究所需科研条件的基本要求三.资源及服务针对入选合作院校,基金将提供完善的资源和服务体系,以保证院校顺利开展合作项目,并为院校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方向的科研及人才培养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持。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报书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报书
技术职称行政职务毕业Fra bibliotek校毕业时间
专业名称
手机号
电子信箱
通信地址
学校信息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学校类型
□普通本科(是否应用技术型: 是 □ 否 □ )
□高职类
申请课题简介(不超过500字):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负 责 人:
学校名称:
所在院系: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填报日期: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19年3月制
一、基本情况表
项目信息
申报项目名称
项目方向编号
申报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负责人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最终学位

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申报指南一、光电子信息1.1 适用于IDC的波分复用多模光纤、超高速光芯片和模块研发。

1.2 Ⅲ-Ⅴ族光电探测芯片及阵列关键技术研发。

1.3 5G高速通信关键芯片、器件与模块、整体样机研发。

1.4 光接入网络扩容技术、器件模块与系统研发。

1.5 400G超高速超大容量骨干网光传输设备开发。

1.6 3D存储器芯片下一代技术研究。

1.7 存储器芯片封装、可靠性测试技术与系统研发。

1.8 光通信、显示、传感等芯片的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与系统研发。

1.9 新型工业激光器(高功率紫外、高亮度半导体、超快激光器等)研发。

1.10 精密电子行业用激光高精密加工系统研发。

1.11 高端柔性OLED屏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1.12 新型显示各制程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1.13 人工智能在视听感知与交互、自主无人系统、互联网+等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1.14 国产密码及其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1.15 移动互联网、工业网络、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安全防护、态势感知与威胁预警技术研究。

1.16 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光纤陀螺、原子钟光钟等高精密元器件研发。

二、新材料2.1 海洋、机械用耐腐蚀高强度钢技术研究。

2.2 高品质有色金属绿色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2.3 非晶合金的超精密制备及成型技术研究。

2.4 柔性OLED基板材料研发与应用。

2.5 高质量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研究。

2.6 超高纯度硅基特种电子气体研发。

2.7 高性能建筑材料及其绿色制备技术研究。

2.8 功能性硅烷衍生物制备技术研究。

2.9 轨道交通用环保涂层材料开发与应用。

2.10 高端加密防伪信息膜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2.11 高性能工程塑料强韧化改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2.12 耐高温过滤纤维材料制备与应用。

2.13 长寿命、高效能有机发光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2.14 光缆、电缆及辅助材料研究与应用。

2.15 低成本、高稳定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

2018年度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京南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一、总体安排(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按照《科技部关于建设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函》总体要求,以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为目标,以加强产业创新、培育创新主体为重点,聚焦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创新创业重大需求,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路径,完善“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链条,为加快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重点围绕“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领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较快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培育壮大一批高科技企业,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对生态治理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支持重点优先主题一:“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指南代码5000401)重点支持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基础软件和中间件、文化创意等领域成果转化应用。

优先主题二:先进装备制造(指南代码5000402)重点支持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装备、冶金装备、石油装备,以及增材制造、高档数控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新型传感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成果转化应用。

优先主题三:生物(指南代码5000403)重点支持大健康与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疗系统、生物制造等领域成果转化应用。

优先主题四:新材料(指南代码5000404)重点支持特种金属材料、纳米材料与石墨烯、超材料、3D打印用低成本合金粉末材料、新一代光电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现代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成果转化应用。

优先主题五:节能环保(指南代码5000405)重点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监测与防治仪器设备、建筑节能技术、典型机电产品节能技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水污泥高值化和规模化综合利用技术等领域成果转化应用。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项资金管理【发文字号】沪经信信[2018]429号【发布部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日期】2018.07.19【实施日期】2018.07.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沪经信信〔2018〕429号)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本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转型,进一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能级,根据《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经信规〔2015〕841号)以及《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沪经信法〔2017〕633号)的精神,现就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一)申报单位必须为在本市依法设立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单位,经营状态正常、信用记录良好、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具有承担项目建设的相应能力;(二)申报的项目内容必须在项目指南范围内;(三)申报单位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填报需实现的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以及资金落实情况;(四)各项目实施周期在两年内(2018.7.1-2020.6.30);二、申报渠道各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主管部门受理项目的申报并进行推荐。

三、申报方式(一)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与线下受理同时进行的方式。

网上申报材料内容与线下受理材料内容必须一致,如发现有不一致的情况,将不予受理或视为初审不通过。

(二)网上申报:申报单位需登录“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http://)进行在线注册,注册后在线填写《2018年度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项目申报书》,并上传其他申报材料。

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和《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以自主云计算与大数据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生态体系和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集群;提升资源汇聚、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安全保障、按需服务等能力,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本重点专项按照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基于云模式和数据驱动的新型软件、大数据分析应用与类人智能、云端融合的感知认知与人机交互等4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20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1.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1.1 数据科学的若干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研究大数据的数据建模理论,包括大数据的统一表示和有效度量等;研究大数据的新型计算复杂性理论,包括多项式可计算问题类的细分等;研究高通量计算理论与算法、高效并行计算算法、分布式计算算法、近似计算算法等;研究大规模分布式可扩展的数据存储与组织,能效优化的分布存储和处理的系统架构,以及数据副本一致性、数据压缩、数据划分与迁移等问题;研究大数据的数据治理理论与方法,包括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权属、数据隐私保护等。

考核指标:形成有国际性影响的数据科学理论体系,发表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若干专著。

在关键技术上申请系列专利,形成专利群。

1.2 基于NVM的TB级持久性内存存储系统及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持久性内存存储I/O栈与存储管理;分布式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基于RDMA的分布式持久性共享内存新型编程模型;构建分布式持久性内存存储系统;研制基于TB级内存系统的典型大数据应用系统及示范。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根据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的部署,科技部组织编制了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现予以正式发布。

本重大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和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按照并跑、领跑两步走战略,围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五大方向持续攻关,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四个层面构筑知识群、技术群和产品群的生态环境,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妥善应对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人工智能成为智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面向重大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等3个技术方向启动16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8.7亿元。

各研究任务要求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组织申报,项目须覆盖所申报指南方向二级标题(例如:1.1)下的所有研究内容并实现对应的研—1—究目标,申请者应根据指南描述,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原则,根据指南研究内容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具体的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所含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实施周期为3—5年。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的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项目鼓励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

对于面向重大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方向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对于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方向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1.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以突破人工智能基础机理、模型和算法瓶颈为重点,重点布局可能引发人工智能范式变革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为人工智能持续发展与深度应用提供强大科学储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支撑“云上云”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进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加快发展。

一、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加强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智能问答机器人、机器翻译、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区块链应用等研究,推动特定领域的问答机器人、东南亚语言器翻译、智慧学习服务及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在相关领域应用示范,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产业发展。

(一)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视频图像理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算法与理论,探索面向云南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构建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算法与模型,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及文本图像处理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新方法、面向特定任务的文本及视频图像处理新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新方法、多模态信息处理新方法等的研究;完成符合云南特色、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与平台、面向特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服务平台等的开发;申请专利3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二)特定领域智能问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面向特定领域问答机器人的知识获取、组织与分析方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和知识图谱推理方法;研究提出场景分析、人员分析与问答系统的结合方案,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智能问答机器人。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问答系统开发,实现问答平均精度均值达到0.7,响应速度小于200ms;完成问答机器人对交互人员的智能分析系统开发,实现人员认证准确率达到90%,情感分析准确率达到90%,在教育、旅游等2个以上的领域开展应用示范;申请专利4项以上。

(三)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汉语-东南亚语言平行语料获取、标注与评价方法,构建汉语-东南亚语言语料库方法,建设汉语-东南亚语言双语对齐语料库;研究东南亚语言词法、句法和语义分析等自然处理技术与方法,开发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方法、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方法,翻译准确率BLEU值不低于29,建成汉语-东南亚语双语对齐语料库(至少2个语种,每个语种200万以上);建立东南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至少2个语种),开发出汉语-东南亚语言双向机器翻译系统(至少2个语种),在网络安全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信息服务示范应用;申请专利4项以上。

(四)面向东南亚的语言信息检索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面向东南亚的互联网大数据获取、分析与存储技术,建设面向东南亚语言的Web数据中心,开发跨东南亚语言信息检索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互联网语言信息大数据获取与存储方法,构建面向互联网Web数据中心,覆盖中文和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及泰国等五国主要网站;提出跨语言信息检索、事件关联分析关键技术,准确率90%以上;提出多语言事件摘要及对比摘要的方法与关键技术,准确率90%以上,研发完成跨东南亚语言信息检索分析系统;申请专利4项以上。

(五)智慧学习服务关键技术及规模服务应用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智慧学习环境的主要特征,开展面向智慧学习的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情景识别、环境感知及社群联接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学习软件平台。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智慧学习的云南省学分银行区块链,服务全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建成基于智慧学习的云南省学分银行区块链管理平台,记录、认证学习成果并进行学分认定和转换,其数据结构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开发智能导学扶教平台,具备智能化制定个性学习建议和学习计划功能;开展大规模学习服务示范应用,在线服务人数不低于150万人;申请专利4项以上。

(六)虚拟现实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播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面向云南丰富的历史、旅游、少数民族等文化遗产多源数据融合、历史遗迹场景三维智能重建与理解技术,构建表演剧目、虚拟人物、场景资源、三维舞蹈动作资源库,开发具有快速重现、辅助排演、虚实融合的少数民族舞蹈数字表演创意与展示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历史遗迹室外场景3D建模系统,文物几何、纹理与材质建模系统等研发,实现面向3个以上历史遗迹场景、50件重点文物三维重建(精度0.1mm,纹理不低于300DPI,支持高反光);完成VR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展示内容1套,采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曲目与舞蹈动作不少于10套,在虚拟现实+文化遗产、创意演艺、旅游等领域应用示范;申请专利4项以上。

(七)智能化、高精度纸张加工检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彩色数字影像采集处理、高精度光栅测量反馈闭环数控系统、影像测量软件等关键技术,开发自主新型数字影像测量仪;研发层流流量计、测量软件等关键软件,开发以PLC可编程控制系统为核心的N20纸张透气度仪;设计开发图像观测系统、孔眼像素面积与透气度数学模型等,研发激光打孔在线图像观测系统。

考核指标:完成数字影像测量仪的开发,实现分辨率达到0.001mm,精度达到0.01mm,重复性达到0.02mm,放大率达到20~45 X;开发N20纸张透气度仪,实现测量范围在0 Cu-30000 Cu间,分辨率达到0.5Coresta,测量精度≤±1.5%,耗气<50升/分,单次测试需时≤3秒;研发完成激光打孔在线图像观测系统,系统视场6.4mm*4.8mm,分辨率8.4um/pixel,帧速max.24frames/sec,测量范围约50Cu~3000Cu,最小孔径60um,最高机速300 m/min;年生产能力达到3×10台套。

(八)烟草制丝智能化生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应用研究内容:开展中式卷烟制丝生产加料、干燥、加香关键工序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共性关键应用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制丝生产智能工艺支持系统,研发中式卷烟制丝生产智能制造示范系统。

考核指标:建成集成制丝生产实验示范系统,制丝加工质量稳定性提升5%,在线指标符合性提升5%、料液利用率提升10%;申请专利5项以上。

二、红外及微光夜视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围绕红外和微光夜视制造,突破核心元器件的关键工艺技术,推进红外和微光夜视技术进步。

(一)红外波段光调控微纳结构研究研究内容:研究中波、长波红外、覆盖可见至长波红外的宽波段光调控微纳结构;研究入射光角度依赖性;研究红外波段光调控微纳结构物理性能、光学性能、抗激光损伤等性能;研究红外波段光调控微纳结构应用于整个光电系统性能。

考核指标:中长波3-5um、8-12um锗样件Tτ≥98%(不包含材料本征吸收波段);宽波段3-12um,锗样件Tτ≥90%;角度入射光学性能:θ<30 时,Si、Ge透射率和0°入射时一致;θ<45°,Si、Ge 的Tτ≥95%,宽波段Ge的Tτ≥85%(不包含材料本征吸收波段);θ<60°,Si、Ge的Tτ≥90%,宽波段Ge 的Tτ≥80%;申请专利2项以上。

(二)红外探测器封装技术及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开展VOx基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线的封装技术研究,开发单、多元热释电探测器与铟镓砷基焦平面红外探测器等红外探测器组件,研究IC及半导体芯片真空封装工艺技术、固化真空封装工艺技术及用于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封装关键工艺。

考核指标: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列阵规模384×288或640×512;像素尺寸:25um×25um或20um×20um;中心距:25um或20um;工作波段:8um-14um;电压响应率:≧15mV/K;NETD:≦50mK;年产能达到2000套/年。

(三)大面积球型光电倍增管研究开发研究内容:面向高能物理探测领域,开发高性能光电倍增管(MCP-PMT),开展大尺寸玻壳制作机封接技术、阴极增透及均匀性制作技术和后续电子补充技术,及高探测率微通道板研制技术、光电倍增管测试技术等方面研究。

考核指标:高性能光电倍增管(MCP-PMT)的外形尺寸达到20英寸;量子效率≥28%@420nm;探测效率≥27%;增益≥1×107;单光电子峰谷比≥3.0;暗计数率≤50KHz;能量分辨率≤40;项目完成后年内,达到年产4000支能力。

(四)轻型多用途微光夜视系统研究研究内容:研发符合头戴、手持、枪瞄等使用模式下的1-5倍系列高性能微光物镜系统,研究符合人眼视觉特性、枪瞄匹配、相机匹配及大口径、长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开展高灵敏度的微光像增强器设计研究,并实现白光枪瞄镜与微光夜视镜组合、快速瞄准或夜间远距离敌我识别、通用接口激光指示器等。

考核指标:轻型多用途微光夜视系统具有头戴观察、手持观察、昼夜瞄准、与相机或DV摄像机连接进行拍照、录像、强光保护、低电压指示、辅助照明功能;放大率:1×、3×、5×;出瞳直径:≥φ16mm;视距:(晴朗夜空条件下)1×系统的识别不小于120m直立活动的人,3×系统的识别不小于300m直立活动的人,5×系统的识别不小于400m直立活动的人;主机重量:≤300g(1×系统);产能达到年产2000套。

(五)红外微光数字融合夜视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展满足国际及国内公共安全领域需求的红外微光数字融合夜视技术研究,研究时域配准、空域配准技术,开展微光与红外在各个视场值畸变一一匹配设计,开展算法及伪彩色显示,机芯集成一体化、低功耗、小型化设计等研究。

考核指标:在微光模式下,照度1×10-3lx时,对2.3×4.6m的目标识别距离≥300m;红外模式下,在能见度8km、湿度60%、目标与背景平均温度差3k条件下,对2.3×4.6m的目标识别距离≥800m;视场:16°×12°(手持),40°×30°(头盔);融合图像中心图像重合度≤1个像素;手持产品重主机≤850克(含电池);头盔产品≤600克(含电池)。

(六)微波收发天线与电磁屏蔽一体化整流罩研究与开发研究内容:研制具备微波收发天线与电磁屏蔽一体化的整流罩,研究整流罩材料的配方、制备技术,开展微光天线和电磁屏蔽层参数设计,开展对多波段光谱增透对微波不吸收的减反膜制作及屏蔽层和减反膜材料研究。

考核指标:微波收发天线与电磁屏蔽一体化整流罩能透过白光、激光、红外及微光波段;相应波段透过率大于等于70%,@100MHz-18GHz,屏蔽效能达到20-30dB;微波天线增益根据波长不同约为7.5dBi;项目完成后,可实现90%以上的多模式隐身制导装备,年供求量2000-3000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