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入门教学视频古琴零基础入门课程初学古琴指法图教程

古琴入门教学视频古琴零基础入门课程初学古琴指法图教程
古琴入门教学视频古琴零基础入门课程初学古琴指法图教程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

?的最小值为( ) A .14

- B .12

- C .34

- D .1-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r ,OB r ,OC r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r 与OA r 的夹角和OB r 与OC r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r ,OB r ,OC r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

=得,22()()OB OA OC OA -=-r r r r ,因为1OA OB OC ===r r r ,所以有,OB OA OC OA ?=?r r r r 则()()AB AC OB OA OC OA ?=-?-r r r r r r 设OB r 与OA r 的夹角为α,则OB r 与OC r 的夹角为2α 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r r 2112(cos )22α=-- 即,AB AC ?r r 的最小值为12

-,故选B 。 【举一反三】

【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

//,2,1,60AB DC AB BC ABC ==∠=o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AE AF ?u u u r u u u r 的最小值为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u u u r u u u r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u u u r u u u r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

2918 【解析】因为1,9DF DC λ=u u u r u u u r 12DC AB =u u u r u u u r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AE AB BE AB BC 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u u u r u u u r 的最小值为2918

.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

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古 琴 指 法 和 符 号

古琴指法和符号 1. 弦、徽符号说明 弦--自外向内分别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共七根弦。 徽--自右向左分别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九徽、十徽、十一徽、十二徽、十三徽共十三个徽,其符号分别为:。每徽间又等分成十分,其符号分别为:。 在十三徽以下约三、四分则称徽外,其符号为,记谱时综合徽分如六徽二分记为:,十徽八分记为:。 2. 右手指法符号 2.1 右手基本指法符号 抹-- 挑-- 勾-- 剔-- 擘-- 托-- 打-- 摘-- 2.2 右手基本指法组合 抹挑-- 勾剔-- 抹勾-- 叠涓-- 背锁-- 短锁-- 长锁-- 轮-- 半轮-- 如一-- 双弹-- 拨-- 剌-- 拨剌-- 伏-- 撮-- 打圆-- 历-- 滚-- 拂-- 滚拂-- 反撮-- 掐(搯)撮三声-- 掐(搯)拨剌三声-- 3. 左手基本指法符号 3.1 左手手指符号 大指-- 食指-- 中指-- 名指-- 3.2 左手基本四法 绰-- 注-- 吟--[长吟-- 细吟-- 游吟-- 落指吟-- 略吟--] 猱(揉)--[长猱-- 落指猱-- 急猱-- 略猱--] 3.3 左手其它指法 跪-- 撞-- 双撞-- 逗-- 唤-- 上-- 下-- 淌-- 拖-- 往来-- 分开-- 进复-- 退复-- 掐(搯)起-- 爪起-- 带起-- 罨-- 虚罨-- 推出-- 同声-- 应合-- 浒-- 硬-- 不动--

4. 速度符号及其它 少息-- 连-- 乘-- 急-- 缓-- 慢-- 次、末-- 就-- 至-- 从头再作-- 从『处再作-- 再作-- 再二作-- 曲终-- 散音-- 按音-- 泛音-- 泛起-- 泛止— 古琴基础教学讲义 1.古琴的特点 古琴是弹拨乐器的一种.由于历经几千年流传发展至今已形成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各调齐备、指法丰富并有简单和声表现力极强的优秀民族乐器.古琴音乐的特点有: ㈠古琴音色优美:音色的优劣是根据泛音的多少和强弱来决定的.古琴本身有十三个徽,每个徽位是一个泛音的位置,即每根弦上都可以实际演奏出13个泛音,这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不具备的,所以古琴本身的琴音就具备这个先决条件,而且每根弦上都有散音、按音、泛音,音色的变化也较一般乐器为多。 ㈡音域宽广、各调齐备,古琴有七根弦,从最低音c到最高音d共有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亦即是从)。古琴是从五声音阶为主的音乐,但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可转任何调,这可与现代音乐相吻合。 ㈢指法丰富:古琴本身就是一个大指板、不同琴码,也没有品位,各音位全凭十三个徽位来定位,这样就使演奏上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可以发出只有古琴上才有的特殊的上、下滑音,而且各种指法丰富,可产生出各种特殊效果,更提高古琴的表演手段。 ㈣可奏出简单的和声:古琴有七根弦索,在弹奏时可以利用特殊的指法,同时弹出二个协和的和声。 ㈤演奏速度多变:古琴的演奏速度不仅善于演奏较缓慢的舒发内心感情的节奏,而且也能以极快的速度表现气势磅碍的意境,在古琴上甚至也能奏出64分音符(即一拍有16个音)。 2.古琴的形制与构造 2.1古琴的形式--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师旷式、落霞式、连珠式、焦叶式、列子式等,其中以仲尼式为最多。 2.2古琴的构造--琴面、琴底、琴腹、琴首、琴轸、雁足、琴徽 古人造琴是模仿自己的,琴首,琴颈,琴肩,琴腰……龙池,凤沼,雁足,龙龈,凤眼等等,这些和古人的信仰崇拜图腾有关系:。除和人、神有关系,古人造琴还与天地、自然吻合,大家都知道琴是由两块板组合而成,阴阳相合,中间琴箱里其实有两根柱子,一名天柱,一名地柱。现在可以看出,古人造琴,天地人三才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合乎天道,同时阴阳相合,内涵相当丰富。 2.3定弦、常用调及记谱法。 2.3.1定弦、常用调 我们吴门所弹的琴曲中,常用调有四种: 原调名原调名现调名现调名定弦定弦音高音高代表曲目代表曲目备 注备注原调名现调名定弦音高代表曲目备注 仲吕仲吕FF C D F G A c dC D F G A c d 良宵引良宵引正调正调仲吕

古琴入门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

————————————————————————————————作者:————————————————————————————————日期:

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 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一”,靠我们最近的就是“七”弦。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 分别是“勾”和“挑”。 古琴的七根弦——

古琴只有七根弦,发出的音不是“哆来咪发索拉西”(1234567),而是“嗖啦哆来咪嗖啦”(5612356),没有“发”(4)和“西”(7) 其实古筝也是一样,空弦没有4和7,而是1235612356的循环,越来越高。 所以,大家从靠近自己的方向往外拨一下——“啦—索咪来哆”,就是沧海一声笑的第一句了, 另外很多人觉得“沧海一声笑”这首曲子很古风?简直堪称穿越文里的萝莉们的保留曲目,不然怎么都说,“穿越不唱沧海笑,枉来异世走一遭”涅? 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4)”跟“西(7)”—— 65321,32165,56561235,653212 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 看这个字—— “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 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 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 “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 大致是这种感觉,大家要是感兴趣想学的话一定要去老师或是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指法是很重要的。 想学古琴,不会五线谱不要紧,不会简谱也不要紧,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会汉字,所以每个人都能看懂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

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 ,靠我们”一““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七”弦。最近的就是“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

”“是分别勾和。”“挑精品资料 古琴的七根弦—— ”嗖啦哆来咪嗖啦),而是“古琴只有七根弦,发出的音不是“哆来咪发索拉西”(1234567 (7 )”(4 )和“西”没(5612356 ),有“发 1235612356 的循环,越来越高。其实古筝也是一样,空弦没有 4 和7 ,而是

,就是沧海一声笑的第一”——“啦—索咪来哆所以,大家从靠近自己的方向往外拨一下句了, 这首曲子很古风?简直堪称穿越文里的萝莉们的保留曲”“沧海一声笑另外很多人觉得涅?“穿越不唱沧海笑,枉来异世走一遭”目,不然怎么都说, ”——)”跟“西(7 )“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 4 653212 32165 ,56561235 ,,65321 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记———随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浪—今——朝。精品资料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看这个字——

“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 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 “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势与指法审批稿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 势与指法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势与指法 1、基本指法 弹琴时,应双手配合弹奏,左右手各有分工。右手主要用以弹弦。弹弦时,可运用大指、食指、中指、名指(无名指),不用小指(禁指)。 右手弹弦时,要求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右手弹弦时,若向外弹(从身体一侧弹向琴徽一侧),称为弹“出”。若向内弹(从琴徽一侧弹向身体侧),称为弹“入”。 右手的指法,常用的约有三十余种。其中最基本的指法有八种,分别为:托、擘、挑、抹、剔、勾、摘、打。 托() 右手大指向外弹出为托。 擘(尸) 右手大指向内弹入为擘。 挑() 右手食指向外弹出为挑。 抹(木) 右手食指向内弹入为抹。 剔()

右手中指向外弹出为剔。 勾() 右手中指向内弹入为勾。 摘() 右手名指向外弹出为摘。 打(丁) 右手名指向内弹入为打。 2、其它常用指法 右手的八种基本指法,相互组合为用,则形成了右手的其他指法。抹挑()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后挑。 勾剔()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勾后剔。 历(厂) 右手由内向外连挑数弦。 如一() 右手同时剔相邻按音和散音同音的两弦,同出一声。 双弹()

右手在一按一散两弦上,由内向外先剔后挑。 抹勾()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后勾。 圆搂() 右手两根弦上,用抹与勾同时各弹一弦。 全扶() 右手用食、中指同两弦上,先连抹再连勾。 轮() 右手在同一弦上,摘、剔、挑依次弹出,连得三声。半轮() 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挑依次弹出,连得二声。 背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 短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勾两声,再接背锁。 长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两声,再接短锁。 打圆()

古琴基础指法

古琴基础指法 发布者: 西风阁主人|发布时间: 2012-3-19 12:35|查看数: 3407|评论数: 0|帖子模式 賓雁衘蘆势右手食指挑势

动作:食指向徽弹出曰挑。挑法,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时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并微运腕力将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以伸缩灵活为妙。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揑紧使其抵送不灵。(顾梅羹《琴学备要》) 手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两节,大指以甲尖侧面轻抵食指箕斗中。中、名二指微弯,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翘。顾梅羹教授十分贴切的将“挑”这一手势列为《太古遗音》中的:“宾雁衔芦势”。原兴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出音:挑以甲尖,得声而手起。又要用力不觉,须坚实而不猛厉,才能得坚清之响,而虚灵无碍。 要领:“挑”是一个纯甲音,甲面着弦,中锋弹入。“挑”时须微微借助腕力。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手腕微沉的动作。须当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抚,“若傍弦挨抚,则出音混浊矣”(《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切不可将大指臵于食指旁侧,使其抵送不灵,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有些初学者总是爱将大指臵于食指旁侧,两指揑紧。致使大指的力臂缩短,食指伸屈幅度变小,也不美观。 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曾讲过:“凡抹、挑均宜轻弹,惟必轻而且劲,方能弹出本音。若其轻如抹,则只得弦上浮音,不耐听矣。”唐代陈拙对“挑”的解释说,“凡抹挑,以意见缓。凡挑,欲母助其实,不要推,轻虚出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轻些,宜轻弹,以意见缓。 孤鷔顾羣势右手中指勾势

清夜吟古琴谱、简谱 减字谱

清夜吟古琴谱、简谱+减字谱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清夜吟古琴谱、简谱+减字谱。 希望您会满意。 清夜吟古琴谱、简谱+减字谱清夜吟背景资料据吴僧文莹《湘山野录》等书记载,隋代贺若弼所制宫声十小调中就有此曲。 宋代颇流行,苏东坡有:“清风终日自开帘,明月今霄独挂檐。 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应合爱陶潜。 的诗句,介绍了这一琴曲的意境。 清夜吟记谱者介绍王迪,(1923~2005),我国著名古琴家、民族音乐学家。 她自幼受业师承于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深得琴艺真传,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3年毕业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事古琴研究五十余年、曾任北京古琴会副会长,因琴艺精湛、学术深粹、人品敦厚,受到人们的敬重。 王迪先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音乐学院走出的第一代民族音乐研究的学者,为抢救、挖掘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音乐精粹竭尽心力。 她曾参加编著《古琴曲集》、《历代琴人传》、《琴曲集成》、《古指法考》、《中国乐器介绍》、《广陵散初探》、《中国古代歌曲70首》、《中国民歌222首》,以及《音乐百科词典》琴人、琴曲、琴歌部分,并编辑出版《管平湖古琴曲集》和《中国音乐大全》中我国九大琴派已故著名演奏家的录音资料。

在传承和发扬古琴九疑派演奏风格,继承、总结、完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琴学遗产,尤其是琴歌的挖掘、整理和制作、推广方面,王迪先生更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参加查阜西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辗转全国各地,对古琴资料及琴人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访问,除收集到很多散失在民间的琴谱外,还收集到七首琴歌,由此深感发掘抢救琴歌艺术已是刻不容缓,遂决心致力于琴歌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在管平湖先生的指导下,她尝试琴歌的打谱工作,发掘整理了《黄莺吟》、《长相思》、《胡笳十八拍》等琴歌,其中《胡笳十八拍》曾在195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演唱会上吟唱,受到观众的欢迎,此后陆续整理了数百首琴歌。 1990年赴香港参加亚洲艺术节“古琴名家汇香江活动;1983出版《琴歌》一书,收录琴歌五十余首,在海内外琴界影响广泛。 1991年至1992年应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邀请赴美讲学;2001年在台北举办“琴歌琴韵音乐会,两次赴台湾演出和讲学;经多年辛劳,王迪先生陆续从《浙音释字琴谱》、《风宣玄品》、《东皋琴谱》、《松声操琴谱》、《张鞠田琴谱》等二十余种历代流传较广的琴谱中发掘整理出琴歌百余首,并请专人以简谱、琴谱、歌词三行格式逐一缮写,以便于演唱和弹奏。 遗憾的是,尚未及最后甄选并编排目次,王先生便于2005年因病匆匆离世。

古琴基础指法

古琴基础指法 发布者:?西风阁主人?|?发布时间: 2012-3-19 12:35|?查看数: 3407|?评论数: 0|帖子模式 宾雁衘芦势? ?右手食指挑势 ????动作:食指向徽弹出曰挑。挑法,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时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并微运腕力将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力。以伸缩灵活为妙。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揑紧使抵送不灵。(顾梅羹《琴学备要》) ? ?手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两节,大指以甲尖侧面轻抵食指箕斗中。中、名二指微弯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翘。顾梅羹教授十分贴切的将“挑”这一手势列为《古遗音》中的:“宾雁衔芦势”。原兴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 ?出音:挑以甲尖,得声而手起。又要用力不觉,须坚实而不猛厉,才能得坚清之响而虚灵无碍。 ? ?要领:“挑”是一个纯甲音,甲面着弦,中锋弹入。“挑”时须微微借助腕力。也就是说有一个手腕微沉的动作。须当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抚,“若傍弦挨抚,则出音混浊矣”(《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切不可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使其抵送不灵,这是很关键的点。有些初学者总是爱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两指揑紧。致使大指的力臂缩短,食指伸幅度变小,也不美观。 ? ?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曾讲过:“凡抹、挑均宜轻弹,惟必轻而且劲,方能出本音。若其轻如抹,则只得弦上浮音,不耐听矣。”唐代陈拙对“挑”的解释说,“凡抹挑以意见缓。凡挑,欲母助其实,不要推,轻虚出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轻些,宜轻弹,以意见缓

十分钟教你看懂古琴的天书——减字谱

十分钟教你看懂古琴的天书——减字谱 【原由】其实写这篇文之前心中还有犹豫,因为头条的水实在很深,而小编在古琴圈又不是什麼大家,但是最近总是看到头条的问答向我推送一些关於古琴的问题让我回答,大多数问题都是一些新手常问老生常答的。所以想来干脆发一篇相关的文字,水平有限实在是怕被『大师』看到,落了笑话。 古琴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讲了,我想有兴趣看这篇小文的人多少对古琴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这里想要说的一点就是古琴的文化由来已久,但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先把它当成一件乐器,否则你很难领会其中的文化。最怕的就是那些刚刚学琴就想著要修身养性与天地同寿,跟日月争辉的人。古琴的入门相对其它乐器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它并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復杂与深不可测。古琴的形制从唐开始就已基本定形了,现在也很难进行创新。古琴由七根弦组成,以前这七根弦的名称叫『宫、商、角、徵、羽、文、武』其中宫、商、角、徵、羽是古代所谓的五音,我们说某人五音不全其中的五音便是说的这五个音,但现在的流行乐基本都是七声音阶,所以以后我们得说某人七音不全(哈哈玩笑话)如果这七根弦你是用的正调(仲吕)定弦的话其音名便是C、D、F、G、A、c、d.唱为5、6、1、2、3、5、6.古琴的定弦方式有很多,但用

的最多的便是正调。这本不是今天文中所以说的话题,但怕有些刚学琴的朋友犯迷糊,便一并说一下。定弦后便来说一下古琴谱,古琴谱没有学过的话是看不明白的。《红楼梦》中宝玉问林妹妹看的什麼天书?其中『天书』指的便是古琴谱,古琴谱又叫减字谱,他是由文字谱进化过来的。在说减字谱前我先大概说一下它的前身『文字谱』文字谱是指将弹琴的手法动作记成文字的一种记谱方式,比如说现在唯一能见到的文字谱便是藏在日本的《碣石调幽兰》现藏於日本正仓院。碣石調幽蘭如上图的《幽兰》其中从右数第七列『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这说的便是左手中指的一个按弦位置,你看哪怕只是一个按弦动作都会用这么多字,可想而知一首曲下来得费多少纸,我之前看过《幽兰》的复製品,好几米长的一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便產生了方便很多的减字谱,减字谱是在文字谱的基础上產生的,它其实就是将文字谱取几个关键的字来简(减)化。如上面那句『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在减字谱中就变在了『中九半』这三个字,我们先来看一下『减字谱』到底长什麼样的。減字譜如上图示便是传说中的天书——『减字谱』是不是很迷惑?其实不难,很简单,一下就能教会你。在此之前我先说一下弹琴时右手需要用到的四个手指,分别是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不用。这四个手指分别有两个基础指法,一共八个指法,我们称为『右手八法』如下图:右手八法上面青色的是『减字』

古琴减字谱指法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 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 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 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 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商羊鼓舞”势。“商羊”是一种传 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 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 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称之为“飞龙拿云”势。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 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 后立即向外弹出(剌)。称为“游鱼摆尾”势。其像形画的是一条鲤鱼,其要旨是扫弦要宽广而有分寸。 14、打圆:是一个涉及两根弦,发出七个声音的指法。称为“神龟出水”势。 15、背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共三个声音。称“鹍鹞翱翔”势。 16、短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徐徐抹勾,然后接以背锁,共出五个 声音。 17、长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抹勾,再接背锁。注:(全扶、历)均应触弦干脆,三音次第弹出要快。 18、轮:右手在同一弦上,依次摘、剔、挑,动作非常迅速。弹奏要 轻而细腻,使三个声音融合在一起。称之为“紫蟹傍行”势。 19、半轮:与“轮”的动作相同,但只用中指和无名指。 20、如一:两根琴弦同时发声。称“凤鸾合鸣”势。 21、双弹:在同一根弦上依次迅速弹出两音,通常是抹勾。为“寒鸦啄雪”势。应只用指尖弹奏,触弦短而干脆,像是啄的动作。 22、索铃:左手依次轻轻滑过数弦,右手食指配合左手的动作,同时 轻挑左手垫的那根弦;双手的动作须严格平行。称“振索鸣铃”势。

古琴减字谱符号简释

古琴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 一.音色符号 :散音。即弹奏空弦。 :泛音。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 :按音。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按音弹法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 :泛止。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右手指法 :擘。大指向内弹。 :托。大指向外弹。 :抹。食指向内弹。 :挑。食指向外弹。 :勾。中指向内弹。 :剔。中指向外弹。 :勾剔。勾剔连作。 :打。名指向内弹。 :摘。名指向外弹。 :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急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比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左手“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手“急历”符号相同。 :蠲。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

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在同一弦上急速摘、剔、挑,连续出三声。 :半轮。在同一弦上摘、剔,连续出二声,其速度通常会比全轮慢。 、:琐、长琐。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 若继而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长琐可加至六到十三声,通常七声使用较多。 、:如一声。在此符号之前的两声(有时也会数声)要同时弹出。如相差八度时的按、散音用剔弹出,如同一声。有时急速弹出的前后两声或数声也称作“如一声”。 、。双弹。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弹出两个“如一声”的音,弹法是中、食两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后先剔后挑,出音有力。 :拨。用食、中、名三指相并微屈,同时斜向左方快速拨入两根弦,出音有力。 :剌。剌读作辣。用食、中、名三指于“拨”的反方向弹出两根弦,出音有力。 :拨剌。此两指法常常连用。先拨后剌,弹奏有力度的双音。 :伏。伏是针对一二弦的指法,起始前食、中、名三指拳曲,然后突然伸开并快速向右前方以掌心伏于弦上,遏止住余音,使琴音突然静止。这一指法过程中食、中、名三指指甲必须擦弦而过,发出一“沙”声,伏的位置通常在一、二弦五徽左右。伏常与剌结合使用,先刺后伏,记作“”。 :撮。双音弹法,分小撮和大撮。小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一或两根弦,勾挑并作,出音要齐;大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三或四根弦,勾托并作,出音要齐。 、:齐撮:撮的古写。谱中会紧接标出某两弦,撮几声。 :打圆。对此符号之前的两音(可能是挑勾、也可能是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 古琴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虽然赞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如《桓潭新论琴道篇》所载雍门用弹琴能使孟尝君伤感;《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司马相如以琴传情与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的故事;唐薛易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使人闻之,无不对古琴产生敬慕的感情。但是,古琴的这种艺术魅力的产生,是致力于琴学者,经过积年的勤学苦练,揣研,洞察琴曲意境,以自己的内涵修养通过熟练的技艺综合发挥的结晶,不是每个弹琴人都能够表达的艺术修养。 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所以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79年――前8年)著《说苑修文篇》、薛易简(西元725年左右――800年左右)著《琴诀》、冷谦(西元1268――1408左右)著《琴声十六法》、朱权(西元1378――1448年)著《太音大全集抚琴论》以及徐祺(1580年左右――1650左右)著《奚山琴况》等等。绝大部分都是论述古琴美学、操缦规范、格言、艺术风格。由于前人用词简练,陈述含蓄,加上神思神往的渲染,如;明朝朱权在《太音大全集》里曾这样说:“传云,琴瑟虽有妙音,而无妙指,终不能发甚哉,指法之难也。”他仅说一个指法难,究竞难在何处,如何去克服难的指法而得妙音没有深入说下去,后人弹琴也只能心领神会了。又如:《奚山琴况》论述弹奏古琴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虽然对每况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如在“细”中,他总结了初学琴者弹起琴来就手指忙个不停,生怕前后音接不上,想延长节拍自己控制不了,就难做到细,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的很实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末深入下去,对普及古琴,帮助今人学习古琴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古琴仍然跳不出“难以理解”的困境,加上有些论述比较抽象,繁琐、重复。给学琴者更产生“高不可攀”的思想。为此,笔者根据几十年业余教授古琴的体会,总结学琴人容易产生的问题,浅谈几点弹奏古琴的修养。 一、弹奏古琴的“超前感”修养 了解古琴和弹奏古琴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即认为弹奏一首琴曲不难,如果将琴曲的意境有感情的表达出来确非易事。往往弹奏者只知按指法拨弄琴弦,结果手与愿违,音非意合,干巴巴的使人听之乏味。

古琴减字谱指法

古琴减字谱指法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商羊鼓舞”势。“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古琴谱指法符号简释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 一.音色符号 :散音。即弹奏空弦。 :泛音。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 :按音。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按音弹法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 :泛止。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右手指法 :擘。大指向内弹。 :托。大指向外弹。 :抹。食指向内弹。 :挑。食指向外弹。 :勾。中指向内弹。 :剔。中指向外弹。 :勾剔。勾剔连作。 :打。名指向内弹。 :摘。名指向外弹。 :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急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比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左手“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手“急历”符号相同。 :蠲(涓)。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

弦的余音。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在同一弦上急速摘、剔、挑,连续出三声。 :半轮。在同一弦上摘、剔,连续出二声,其速度通常会比全轮慢。 、:琐、长琐。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而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 长琐可加至六到十三声,通常七声使用较多。 、:如一声。在此符号之前的两声(有时也会数声)要同时弹出。如相差八度时的按、散音用剔弹出,如同一声。有时急速弹出的前后两声或数声也称作“如一声”。 、。双弹。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弹出两个“如一声”的音,弹法是中、食两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后先剔后挑,出音有力。 :拨。用食、中、名三指相并微屈,同时斜向左方快速拨入两根弦,出音有力。 :剌。剌读作辣。用食、中、名三指于“拨”的反方向弹出两根弦,出音有力。 :拨剌。此两指法常常连用。先拨后剌,弹奏有力度的双音。 :伏。伏是针对一二弦的指法,起始前食、中、名三指拳曲,然后突然伸开并快速向右前方以掌心伏于弦上,遏止住余音,使琴音突然静止。这一指法过程中食、中、名三指指甲必须擦弦而过,发出一“沙”声,伏的位置通常在一、二弦五徽左右。伏常与剌结合使用,先刺后伏,记作“”。 :撮。双音弹法,分小撮和大撮。小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一或两根弦,勾挑并作,出音要齐;大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三或四根弦,勾托并作,出音要齐。 、:齐撮:撮的古写。谱中会紧接标出某两弦,撮几声。 :打圆。对此符号之前的两音(可能是挑勾、也可能是托勾)又急弹一次,再缓弹一次,共出四声,如果从打圆符号之前两音算起,共出六声。 :滚。用名指自内向外弹,连续摘四声至六声或七声,连成一片。 :拂。用食指自外向内弹,连续抹四声至六声或七声,连成一片。 :滚拂。前两种指法常常连用,先滚后拂。何弦起何弦止,谱上会另有弦位标明。 :全扶。食指连抹两弦,中指紧接又连勾此两弦,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 三.左手指法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势与指法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势与指法 1、基本指法 弹琴时,应双手配合弹奏,左右手各有分工。右手主要用以弹弦。弹弦时,可运用大指、食指、中指、名指(无名指),不用小指(禁指)。 右手弹弦时,要求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右手弹弦时,若向外弹(从身体一侧弹向琴徽一侧),称为弹“出”。若向内弹(从琴徽一侧弹向身体侧),称为弹“入”。 右手的指法,常用的约有三十余种。其中最基本的指法有八种,分别为:托、擘、挑、抹、剔、勾、摘、打。 托() 右手大指向外弹出为托。 擘(尸) 右手大指向内弹入为擘。 挑() 右手食指向外弹出为挑。 抹(木) 右手食指向内弹入为抹。 剔() 右手中指向外弹出为剔。 勾() 右手中指向内弹入为勾。 摘() 右手名指向外弹出为摘。 打(丁) 右手名指向内弹入为打。 2、其它常用指法 右手的八种基本指法,相互组合为用,则形成了右手的其他指法。 抹挑()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后挑。 勾剔()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勾后剔。 历(厂) 右手由内向外连挑数弦。 如一() 右手同时剔相邻按音和散音同音的两弦,同出一声。

双弹() 右手在一按一散两弦上,由内向外先剔后挑。 抹勾()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后勾。 圆搂() 右手两根弦上,用抹与勾同时各弹一弦。 全扶() 右手用食、中指同两弦上,先连抹再连勾。 轮() 右手在同一弦上,摘、剔、挑依次弹出,连得三声。 半轮() 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挑依次弹出,连得二声。 背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 短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勾两声,再接背锁。 长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两声,再接短锁。 打圆() 右手在两根弦上,一挑一勾,少息再快速挑、勾、挑,再勾,再挑,共得七声。 滚() 右手名指自某弦连续摘至某弦。 拂(弗) 右手食指自某弦连续抹至某弦。 拨() 右手食、中、名指微曲并拢,在一按一散两根弦上,用腕力作斜势向左内拂弦,同得一声。 剌() 右手食、中、名指微曲并拢,在一按一散两弦上,用腕力作斜势向右外弹出,同得一声。 拨剌() 右手先拨后剌。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简字谱的指法符号,是由文字谱的谱字减笔缩写而来的,开始较繁,各谱使用也不一致。经历代琴家的改进,废弃不用的,归并同类的,简化复杂的,逐步统一起来,到清末已相当规范。《琴学入门》所用的谱字,仅112个,其他各谱也大体相同。在改进记谱后,还可减去一半,大约采用四五十个符号,就可以代替。精简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复合指法和左手的装饰指法。 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 (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 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禁指微翘,甲尖稍

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挑):用食指甲背弹出。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勹(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每勾入必使中指末节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并可搁在下一根弦上。其运动在中指坚劲之力。食名二指平伸,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剔):用中指甲背弹出。中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大指作圈形,以大指甲尖抵住箕斗。其运动如挑法。食名二指微弯,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丁(打):用名指弹入,先肉后甲。名指屈其根节,

古琴指法

一.音色符号 :散音。即弹奏空弦。 :泛音。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 :按音。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按音弹法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 :泛止。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右手指法 :擘。大指向内弹。 :托。大指向外弹。 :抹。食指向内弹。 :挑。食指向外弹。 :勾。中指向内弹。 :剔。中指向外弹。 :勾剔。勾剔连作。 :打。名指向内弹。 :摘。名指向外弹。 :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急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比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左手“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手“急历”符号相同。 :蠲。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在同一弦上急速摘、剔、挑,连续出三声。 :半轮。在同一弦上摘、剔,连续出二声,其速度通常会比全轮慢。 :涓。抹勾连作。 、:琐、长琐。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而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长琐可加至六到十三声,通常七声使用较多。 、:如一声。在此符号之前的两声(有时也会数声)要同时弹出。如相差八度时的按、散音用剔弹出,如同一声。有时急速弹出的前后两声或数声也称作“如一声”。 、。双弹。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弹出两个“如一声”的音,弹法是中、食两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后先剔后挑,出音有力。 :拨。用食、中、名三指相并微屈,同时斜向左方快速拨入两根弦,出音有力。 :剌。剌读作辣。用食、中、名三指于“拨”的反方向弹出两根弦,出音有力。 :拨剌。此两指法常常连用。先拨后剌,弹奏有力度的双音。 :伏。伏是针对一二弦的指法,起始前食、中、名三指拳曲,然后突然伸开并快速向右前方以掌心伏于弦上,遏止住余音,使琴音突然静止。这一指法过程中食、中、名三指指甲必须擦弦而过,发出一“沙”声,伏的位置通常在一、 二弦五徽左右。伏常与剌结合使用,先刺后伏,记作“”。 :撮。双音弹法,分小撮和大撮。小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一或两根弦,勾挑并作,出音要齐;大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三或四根弦,勾托并作,出音要齐。 、:齐撮:撮的古写。谱中会紧接标出某两弦,撮几声。 :打圆。对此符号之前的两音(可能是挑勾、也可能是托勾)又急弹一次,再缓弹一次,共出四声,如果从打圆符号之前两音算起,共出六声。 :滚。用名指自内向外弹,连续摘四声至六声或七声,连成一片。 :拂。用食指自外向内弹,连续抹四声至六声或七声,连成一片。

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商羊鼓舞”势。“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称之为“飞龙拿云”势。一般的撮为“托勾”,

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后立即向外弹出(剌)。称为“游鱼摆尾”势。其像形画的是一条鲤鱼,其要旨是扫弦要宽广而有分寸。 14、打圆:是一个涉及两根弦,发出七个声音的指法。称为“神龟出水”势。 15、背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共三个声音。称“鹍鹞翱翔”势。 16、短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徐徐抹勾,然后接以背锁,共出五个声音。 17、长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抹勾,再接背锁。注:(全扶、历)均应触弦干脆,三音次第弹出要快。 18、轮:右手在同一弦上,依次摘、剔、挑,动作非常迅速。弹奏要轻而细腻,使三个声音融合在一起。称之为“紫蟹傍行”势。 19、半轮:与“轮”的动作相同,但只用中指和无名指。 20、如一:两根琴弦同时发声。称“凤鸾合鸣”势。

我对初学古琴者容易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我对初学古琴者容易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赵承桥 一转眼学琴快两年了,总的来说进度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但可能比有些琴友还是要快一些。起初的困惑和疑问,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得到了答案。的确,有些问题不经过亲自实践而只是道听途说,未必会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为了给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我建立了“青岛古琴吧”QQ群。同时,我把自己在学琴过程中的一些浅薄的管见,不断地发在我的博客上(赵承桥的博客),一个目的是给自己留下行进的足迹,另一个目的是希望给别人提供一点参考。但是不可否认,我所撰写的心得体会存在许多的不足,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有不成熟乃至错误的地方。写完那些学琴笔记以后,我并没有再去翻看它们,对于明显的错误之处也没有去改正,为的是留下作为一名初学者在学琴道路上最为真切的印迹。然而,不论是在我的群里,还是在其他的一些论坛上,总有初学者像我当年一样不断提出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浅显的问题对于高手来说都是不屑于作答的,然而对于一个刚刚接触到古琴的人来说却是无法绕过去的困惑。我犹记得自己初学时的艰辛,所以不揣鄙陋,把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做一次梳理,希望对初学者提供一点点的帮助。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说谁对谁错,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主见。其次,我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所讲的都是实话,可能有些认识比较偏颇,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原谅。最后,虽然这些东西都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却也属于个人劳动成果,如果需要转载,劳烦请注明一下末学赵承桥是原作者。 问题一:学古琴有没有年龄和性别的限制? 答:据我所知,任何乐器都没有对性别的限制。何况在现今男女平等的社会,任何的性别歧视都是对我国《宪法》的挑衅。关于年龄,我觉得也不是问题,但小孩子要学的话最好在五六岁以后。相比于其他乐器,成人学古琴比小孩儿更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不必再纠结于是不是年龄太大了不适合学古琴这类的问题。

古琴减字谱上常见的辅助符号

古琴减字谱上常见的辅助符号 一.音色符号: :散音。即弹奏空弦。 :泛音。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 :按音。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按音弹法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 :泛止。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速度符号: :少息。略作停顿之意。 :少息。与“”同。 :大息。停顿较长。用于需停留数拍之长音符。 、:急。急弹。 :缓。缓弹。

、:紧、慢。表示快弹或慢弹。 三.节奏符号: :入拍。表示以下段落节奏有拍子可循(非散板)。 :入慢。表示此段进入慢弹,但此慢弹一般均与散弹、跌宕弹相同,不入拍。 四.其他符号: :句号。一乐句后的标点,此处应有乐句结束的语气停顿。 :间。某两徽之间的间。 :再作。再弹一次。再弹的起点处会有一竖线表示。 :从头再作。从乐曲开头或段落开头再弹一遍。 、:曲终。 :操终。 六种常用的定弦弦式

①F调定弦弦式 调弦方法:又称“正调”。前面已有,略。 古代称谓:宫调、仲吕均、黄钟调等。 代表曲目:《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流水》、《渔樵问答》、《渔歌》、《神人畅》等 另:有一部分C调调性的乐曲,如《碣石调·幽兰》、《醉渔唱晚》、《龙翔操》、《忆故人》等乐曲也都用此种弦式弹奏,惯称“借调”。 ②C调定弦弦式(慢三弦定弦) 调弦方法:又称“慢三弦”调。即将F调弦式的三弦F音降低一个小二度为E 音。 泛音校弦法:五5------------------三4 同音相和。 古代称谓:慢角调、角调、黄钟均、林钟调、黄钟宫调等。 代表曲目:《风雷引》、《凤求凰》等。 ③降B调定弦弦式(紧五弦定弦) 调弦方法:惯称“紧五弦”。即将F调弦式的五弦升高一个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三4-------------------五5 同音相和。 古代称谓:蕤宾调、徽调、无射调、仲吕调、金羽调等。 代表曲目:《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欸乃》等。 ④降E调定弦弦式(紧二五七弦定弦) 调弦方法:惯称“紧二五七弦”调。即将F调弦式二、五、七弦各升高一个小二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