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课《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创造,描绘出自己家乡二十年后的样子。

通过习作,让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清晰地描绘出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出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想象,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写作指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现状,激发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想象。

2.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指导: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描绘出家乡的未来。

4.写作:学生根据讨论和指导,进行习作,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乡二十年后的样子。

5.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6.总结: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二十年后的家乡2.教学内容:家乡的变化3.教学重点:观察、想象、写作4.教学难点:如何描绘家乡的变化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写作水平、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进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发挥想象,写一篇富有创意的作文。

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如何进行创意写作,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和联想,如何将心中的家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主题,学会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创意写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学会如何描绘家乡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和联想,如何将心中的家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3.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5.学生进行习作,将心中的家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6.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总结本次习作的要点,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创意写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十年后的家乡•想象与联想•描绘与情感•热爱与期待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习作、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习作讲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讲评让学生掌握写好想象作文的方法和修改作文的策略2、欣赏学生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共同研究写好本次作文的方法,指出大胆想象和借物抒情是本次习作的重点3、通过课堂学到的修改方法现场修改习作例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来描绘家乡的变化,改变语句啰嗦的毛病,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简洁通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借物抒情,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搜集相关视频、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准备好自己的作文草稿附:板书设计习作讲评——《二十年后回故乡》大胆想象借物抒情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习作讲评学情分析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属想象作文,但又并非是天马行空的肆意想象,而是基于本单元思乡主题现实基础之上的想象,所以本篇作文可以说是有情怀的想象。

学生入境想象的难度在于他们没有远离家乡的经历,让他们表达思乡,感情可能不会那么深。

没有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但学生已经从父母和其他长辈那了解了不少情况,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从他们那了解到了这二十年来的哪些变化。

这样一来,学生便能饶有兴致地谈论起他们从长辈那里收集来的信息。

而后才自然地引入到分类概括“变化”,水到渠成地概括出“环境变化”和“人的变化”两方面。

不过由于学生找的信息过于集中,我在上的时候为了教学任务,也没有很好地将其导引开来,所以,引导学生说的范围还不够广。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达思乡之情,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短暂离开家乡的场景,而后激发他们回忆家乡的美景、美食等等美好的印象,让学生加深对故乡的爱。

同时,全课贯彻着修改,分别是表达真情实感的修改、语句通顺的修改、合理想象的修改以及课下的再修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道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习作讲评学情分析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习作讲评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二十年后回故乡》是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发挥想象,写一篇科幻作文。

这篇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材中,这篇作文位于第三单元的习作部分,单元主题是“科幻世界”。

在这个主题下,学生已经学习了科幻小说的特点和写法,对科幻作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写作这篇作文时,学生可以借鉴科幻小说的写作手法,发挥想象,创作出一篇具有科幻色彩的作文。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但是,对于科幻作文,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想象力不够丰富,创新意识不够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幻作文的特点和写法,学会运用想象和创新手法进行写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创新手法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法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灵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讲解:教师讲解科幻作文的特点和写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想象和创新手法进行写作。

3.示范:教师示范写作,展示如何运用想象和创新手法创作科幻作文。

作文指导课《二十年后回故乡》说课稿

作文指导课《二十年后回故乡》说课稿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指导课说课稿一、说教材《二十年后回故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是本单元“月是故乡明”这一主题学习的延续.学生通过品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古诗词和课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体会到了作者款款的思乡情,领悟到了作者用人、事、景、物来表达情感的写法,同时也积累了表达思乡之情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进行这次习作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因为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除此之外,还让学生练习把体会的感情与领悟的写法,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说教学理念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绝非易事,对于小学生来说,世事变化,岁月沧桑,并不容易体会,他们的想象可能显得稚嫩,情感可能显得肤浅.因此,本次习作教学设计的理念是: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观察现实生活为基础,以情感去点燃学生的生活激情,以变化去激活学生的想象,以精当的点拨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如何想象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情景,学会用人、事、景、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口语交际,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要求和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变化,以自已美好的心愿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2、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已的习作中。

五、说教学过程(一)交流采访所得,初步感受家乡变化。

要让学生感受二十年的变化时间跨度太大了,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采访家长,了解二十年前的情况,作好记录,在课前交流.老师还可结合自已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家乡近些年来的变化,完成这一体验.在学生交流时,将谈到的内容板书到黑板上(如公路、街道、商店、学校...吃、穿、用、精神面貌....)交流完后,再根据板书总结出家乡二十年的变化体现在两大方面: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变化.从交流变化到分类概括变化,水到渠成,为学生后文的想象提示了明确的方向。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4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4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教材通过这道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练习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突破写作的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题目要求,掌握写作技巧,完成一篇想象丰富的习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突破写作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能发挥想象力,又能做到言之有物。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完成写作。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有关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题目。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激发他们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想象。

2.讲解题目:我会详细讲解题目要求,让学生明白要写的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但不能脱离现实。

3.写作指导:我会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作,从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

4.学生写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写作。

5.展示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和教师,大家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1.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样子。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创造,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教材以家乡的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激发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家乡的变化,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创作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4.学生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十年后的家乡1.观察家乡的变化2.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3.创作家乡景象4.展示和评价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表现来进行。

二十年后说课稿

二十年后说课稿

二十年后说课稿二十年后说课稿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年后再相会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激发兴趣,想象说话,初拟草稿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精神抖擞!老师想先请你们听一段音乐,你们要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场景。

课件播放《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你听到这个音乐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祖国,一定更美!那时的你们一定已成才,是呀,二十年后我们会是什么样?会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写一篇想象作文《二十年后再相会》。

意图: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启发谈话,拓展思路1、请同学们算一算二十年以后你们有多大了?2、创设情境:30岁已经是而立之年,你们都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工作。

咱们班有些同学也许已经成为科学家、建筑师、发明家、医生、警察……;如果在这时你们相聚了,将是一种什么情景呢?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完成百花园五的一篇习作《二十年后来相会》。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1、想象既要别出心裁,又要合情合理。

2、要突出2—3个重点人物。

3、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要写出真情实感。

意图:通过启发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在明确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有目的的合理的想象,为完成本次习作打下基础。

三、小组交流,自由表达1、请同学们静静地想想,二十年后的你变成什么样了?在工作上都有什么成就?想好了在四人小组里说说吧!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么投入,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

谁愿意把刚才在小组说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意图:对于小学生来说,说要比写容易得多。

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首先得让学生说好,在说好的基础上去写,写出好__的可能性更大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作文课《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说课
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后安排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二十年后回故乡》是一篇想象作文,是本组“月是故乡明”主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

通过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的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2、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四、说设计思路
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并非易事,尤其是岁月沧桑对小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得到。

所以,教学这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

本设计着重从此入手,运用多媒体、各种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充满激情的投入到写作中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感受“变化”
1.电脑播放两组画面。

一组是二十年前家乡的风貌,一组是现在家乡的新貌。

学生认真观赏,感受变化。

2.指名说说现在的家乡和二十年前的家乡相比有什么变化。

(相信学生会从吃的,穿的,用的以及环境,科技等方面来说自己的感受)
(二)开拓思路,建构文源
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他们的想象空间一时不能完全打开,于是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帮助学生如何展开想象。

1、引导学生从家乡二十年后变化来展开想象。

比如,你喜欢游泳,希望游泳池有哪些改进;你喜欢汽车,希望汽
车会有哪些改进;还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地方想象起,比如,你希望小区里的设施有哪些改进,再添些什么能更满足大家的需要;有时你生病了要去医院你希望二十年后医院会是什么样的?电影院又会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工厂对环境的污染都很严重,你希望二十年后家乡的工厂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亲人相见时的情景。

比如: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3、引导学生描绘重逢的同学聚会情景。

可以写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三)集思广益,交流提高
1、组内互说,打开思路。

2、全班交流.一个同学说完后听的同学可以补充,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的想象更丰满。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具体”的想像。


(四)风头豹尾,习作指引
给学生提供几种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并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一些表达方式,使自己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

(五)、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六)激情写作,表述“变化”
同学们想象的范围真是太广了,有的想象了二十年后家乡医院的变化,有的想象了工厂的变化,还有的想象了商店的变化等等,我们把想象的这些景物点面结合,有详有略,确定有代表性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写具体,其他景物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性介绍,相信你们的习作一定和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