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

浅议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
浅议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

存档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议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

专业:XXXXXXXXXXXXXX

院系:XXXXXXXX

年级:20XX级

学号:XX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

XXXXXX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一、文献综述 5

二、“人民币升值论”产生的背景及中美贸易关系演变过程7 (一)人民币波动现状7

(二)中美双方的人民币汇率之争7

(三)美方为何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7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两国贸易的影响8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8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的影响9

(三)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9 (四)正确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10 四、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真正原因10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10

(二)美国国内储蓄不足与财政赤字11

(三)中美产业结构中的差异11

(四)美元为世界主要国际货币11

(五)美国对华出口管制11

(六)中美统计口径的差异12

五、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对策建议12

(一)采取措施主动限制出口12

(二)寻找多元化的国际市场13

(三)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13

(四)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13

(五)完善央行外汇干预制度13

结束语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摘要

近年来,中美贸易发展迅速,但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的分歧焦点。伴随着贸易的迅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不断,美国把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归因于人民币被人为低估所导致的商品价格的低廉。美国一直高姿态的以人民币升值能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为由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自2010年以来,美方更是一直在喋喋不休,督促人民币升值。

美国为何一直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人民币汇率真的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核心问题吗?在巨额的贸易顺差背后,中国真的是最大的受益者吗?汇率真的是巨额逆差的罪魁祸首吗?中美贸易的实质是什么呢?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影响的角度分析,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源来自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这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也是影响中美贸易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研究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探寻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原因,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美经济贸易的影响,建议中美双方理性认识人民币汇改与中美贸易关系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积极推进中美经贸稳定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关系;贸易顺差

ABSTRACT

一、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中美自1979 年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发展迅速。尤其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已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目前我国已从美国的第九大出口市场跃居到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家。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两国间对外贸易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由经济问题转变成为中美两国最敏感的政治话题,也是最大的分歧。许多美国经济学家都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2010年3月,奥巴马政府首次提起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在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以后,美国却针对中国举起了贸易摩擦的大旗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2.研究的目的与实际意义

理论上讲,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必然会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实际分析上来看,要切实解决中美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则必须从本质上去认识和了解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合中美发展现状,在中美贸易摩擦剑拔弩张的形势下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1)有利于中美双方实事求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共同发展良好的贸易关系。

(2)敦促我国进行汇率改革,关注急需扶持的出口企业。现阶段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虽然效益较低,但在解决就业上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我国可以调整税收政策,为企业解困。

(3)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型,加速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本选题研究状况综述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多年来西方国家争论的焦点,认为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以及常年的国际贸易顺差,完全归功于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因此西方国家一直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求扭转其本国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现象。而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升值的压力,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货币制度的稳定,更何况这是在汇率改革的初期。那么面对西方国家一直无谓的要求人民币升值,到底能否达到它们所希望的改善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现象,从而减少中国的经常项目长期的顺差呢?在此之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有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现有的相关文献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通过估算中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价格效应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形成了以下有代表性的观点:(1)人民币升值不能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如:陈彪如(1992)指出,我国进出需求弹性之和为1,0248,人民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明显。(2)人民币升值可能缓解中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如:戴祖祥(1997)计算出中国商品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为-1.4331,得出结论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少我国的贸易收支的顺差。谢智勇(1999)得出中国商品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为-9.2523,认为人民币的升值能够显著改善我国的贸易收支的巨额顺差。王相宁等(2005)算出进出口弹性之和为-2.39,得出了类似的结论。(3)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如:厉以宁(1991)对我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6871和-0.050,其和为-0.7371,人民币的升值会加剧中国的贸易顺差。第二:针对中美贸易的具体实践来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平衡的关系。沈国兵(2004,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刘林奇(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按照中方提供的数据,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的变化对中美贸易净出口的变化没有统计上的影响;而按照美方提供的数据,这种统计上的影响是存在的。曹瑜(2008)的实证研究表明则发现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存在显著影响。综上,关于人民币汇率波动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问题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前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中,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抑制我国的出口贸易,人民币的升值更直观的一种表现就是我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成本增加,但这只是表面的,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影响贸易差额的不单单是汇率因素一种,而应更多的考虑国际分工和一国的比较优势。

二、“人民币升值论”及产生的背景中美贸易演变过程

(一)人民币波动现状

1.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由单一官方汇率到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再到单一市场汇率制度的演变。

2.我国汇率水平变化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自此以来,人民币对外升值逐渐加快,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 9%,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度创出汇改以来新高。从2009年至今,人民币仍在增值,但是远远没有2005至2007年间升值的幅度大,而是以比较小的幅度在升值。相对来说,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截止到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在6.7左右。汇率变化如下图: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汇率变化

8.07

7.9

7.3

6.99

6.83

6.8

统计数据引自CCTV—经济信息联播

(二)中美双方的人民币汇率之争

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始于2002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美两国间对外贸易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其贸易顺差也越来越大。美方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估是导致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冲击美方制造业市场,造成众多工人失业。要求中国升高人民币汇率,改变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美方自2010 年以来便一直存在美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

此外,美方经过双方不断的摩擦对话,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方积极评价中方这一举措,但又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够大,要求中方继续提升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人民币汇率之争仍处于风头浪尖。

(三)美方为何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

1.政治需求

转移美国公民对国内就业现状不满情绪。美国国内就业率持续偏低,美国人民因就业压力大导致不满情绪高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内的政治支持率急剧下降。为掩盖其自身未能有效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事实,美国当权者急需为国内大量失业率找到借口。

2.经济需求

转移债务,转嫁风险。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中国拥有2.4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一方面,美国人担心中国突然减持美国债会对美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会使美对中国金融依赖加深。因此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转移债务,转嫁风险。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元贬值,也意味着相应减轻了美国对中国的负债

3.公众认知偏差

尽管从理论上讲,中美经贸关系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公众认为普通民众是中美贸易的受害者,美国人中的大多数认为贸易收益没有在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公平分配在美国,持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影响美国制造企业及工人就业的言论也越来越高不少美国人认为促使人民币升值是舒缓这一问题的良方。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两国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持续升值将对中国产生不利影响:

1.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进口产品的价格将会随之下降这将给我国的通货紧缩带来压力。

2. 一旦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国内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的价格就会提高,我国企业和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必将有所减弱,进而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伤害;

3. 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成本提高,从而降低中国投资环境的吸引力,迫使国内相关产业规模收缩,增加就业压力;

4.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我国企业的利润率最终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除此以外,如果接受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判断,就会产生“升值预期—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入—外汇积累进一步攀升—升值预期强化”的恶性循环,导致国内金融投机泛滥,制造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严重损害我国经济。

(二)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伴随的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价格的上升,这将使美国进口的中国产品价格上升,这对进入缓慢而脆弱的经济复苏阶段的美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另外,人民币的升值将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对美国产品的在华市场收益也会产生影响。这不仅不会缓解美国的经济及就业压力,反而可能进一步加重美国通货紧缩的压力。

可见,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解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根本途径。

综上,施压人民币汇率不仅有损中国的利益,也难以改善美国的贸易状况。尽管人民币已经实现一定幅度的升值,但中美贸易收支失衡并没有出现根本改善的趋势。表明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无法有效地减少中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因。(三)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中国对美国贸易的特点决定了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第一,在中美贸易中,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需求弹性比较低,我国对美国出口取得顺差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原料制品、机械与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上,这些商品价格比较低,尽管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出口量下降,但是出口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增加的幅度,人民币升值反而使出口贸易额上升。

第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即从境外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在我国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出口,并且出口成本中进口成本的比例一般都在50%~100%之间,由于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从而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进而可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的不利影响,不会对我国向美国的出口额产生很大影响。

2. 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来看,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第一,美国对华出口的大宗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另一类是农产品,对于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美国处于政治战略的考虑,对华出口实行贸易限制,这一部分的出口量并不取决于外汇汇率,而是取决于贸易政策,即使中国有再大的需求量,人民币再升值,只要美国对华贸易限制不被取消,美国对华出口就无法增加,就容易出现美

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使得中美贸易失衡继续。

第二,美国每年向中国输出大量的服务贸易,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达159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只有61亿美元,美国有98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顺差。美国从对华服务贸易中获取了巨额顺差和利润,但由于服务贸易在海关统计上不显示,而只在国际收支上体现,因此,所谓的中美贸易顺差,统计的只是货物贸易这部分。

3. 中美贸易失衡是顺差转移的结果

中国在大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国际顺差转移”。我国吸收外资的70%来自东亚地区。这些外资企业从本国或地区进口大量机器设备和中间产品.进行加工装配后以中国名义向欧美出口,所形成的贸易顺差也由东亚其他经济体转移到中国。因此,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是单纯的贸易平衡问题,而是世界制造加工中心转移到中国,是全球生产格局演变的结果。如果整个生产格局不发生变化,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中国仍然是贸易顺差。所以,不能将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完全寄希望于让人民币大幅升值。

4. 中美两国在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对等

中国与美国是典型的互补型贸易,但是中美两国在中美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联系紧密,美国是中国的重要出口目的地,正是中美贸易进出口不对等的关系也在另一方面解释了中国对美国存在贸易顺差的原因。

(四)正确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

1.汇改以来,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但是长期看来影响作用很微弱。

2. 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主导因素,无论从影响程度还是影响时间都是远大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四、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真正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国外转移,而廉价的中国劳动力正好吸引了加工贸易产业在中国大陆“落户”。在以欧美等目标市场的本土生产转移过程中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时也使得对美贸易顺差由东亚其他经济体向中国转移,这种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最终导致中美贸易顺差的迅速扩大。

(二)美国国内储蓄不足与财政赤字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宏观经济的失衡,即美国国内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储蓄与投资之差即为外贸差额,也就是说,美国自身的储备率过低才是导致美国总体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中国贸易顺差不断递增的趋势也是由中国国内的储蓄过剩,超过总投资所致,因此要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增加美国国内储蓄势在必行。(三)中美产业结构中的差异

美国的优势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而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美国向中国的进口以生活必需品为主,需求弹性较小,美国经济增长带动中国出口增加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扩大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随着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的高科技替代产品逐渐增多。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反而降低了对美国进口商品的依赖,从而也放大了中美贸易顺差。

(四)美元为世界主要国际货币

美元作为世界主要的国际货币,不仅要满足世界各国在贸易清算、债务清偿和国际储备等方面的流动性需要,还要维护美元币值的稳定。美元流出必然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然而长期逆差又威胁到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五)美国对华出口管制

美国在可以自由从其他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美国却对其国内企业向其他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许多限制,尤其对中国采取更加严格的政策。由于美国对华设置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向美国进口所需要的大量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美方应该就此承担更多的责任。

(六)中美统计口径的差异

在统计方法上,美国出口是按照船边交货价(FAS)来计算,而中国则是按照船上交货价(FOB)来计算。由于FAS价没有计算装卸、保险和运费成本,使得FOS 价格计算的出口额会比FAB 价格计算的出口额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方一方面缩小了出口额,另一方面扩大了进口额。

在统计范围上,美方统计采用总贸易制,即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国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范畴。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大于我方,使美方“逆差”扩大。

五、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对策建议

现阶段,我国首先应当尽力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能给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形成人民币汇率上升的稳定预期;其次,面对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加的压力,我国应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采取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赋予其一定的弹性,而不能受国外过多干扰。总之,对待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提升的问题,需要我们辩证的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独立作出对国内经济有益的,同时又不损害世界其他国家利益的决定。基于以上分析,要真转接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不能单一运用人民币升值这一手段,而应该综合运用其他有效措施。

(一) 采取措施主动限制出口

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通过征收出口税和降低出口退税等措施主动限制出口。例,在2001年1月26日。我国就取消了一些商品的出口退税。这项政策不仅限制了那些低附加值和高污染的出口,缓解了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而且也缓和了贸易摩擦,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也在国际社会树立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我国出口企业的优胜劣汰,有助于我国贸易结构的改善。

(二)寻找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为了避免中国经济完全受控于外界的单一市场,我们要学会寻找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充分建立起一个较为健全而完善的外部市场。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贸易创新,增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将出口数量上的优势转化为收入和利润上的优势。观念的改变要求我们重新评估出口对经济的作用,是经济的增长回归到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利用国际市场的轨道上来。

(三)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

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上是一种不完善的市场汇率机制,我们应该提高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要素不足,关键在于现行的强制结汇制度。这是由于在强制结售汇制度背景下而形成的外汇供求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汇供求关系。因此,要将强制结汇制度改为意愿结汇制度,扩大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企业的范围及限额,是人民币汇率能够真实的反映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数量的供给水平。(四)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

人民币汇率应该以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为中心汇率,并允许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在受到一定国际资本冲击时,应及时扩大波动幅度,且中心汇率也要不断的调整。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根据人民币波动的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形势,设置目标的上下限。以此来保证人民币长期汇率调节的灵活性和短期汇率的稳定性。(五)完善央行外汇干预制度

我国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远远大于外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主导了市场汇率的形成。外汇市场化改革要求逐步减少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同时,央行也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中美人民币汇率摩擦的原因,证明人民币升值不能够解决中美贸易问题。过度的人民币升值将会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影响国际经济的复苏。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美国对华平衡防范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将很难缩减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之争还将继续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双方的精诚合作潜力巨大,通过对话与合作,处理好贸易失衡引发的经贸摩擦,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促进全球经贸发展,应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基调。

宏观上,我国政府应采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放大浮动区间,配合其他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调整,缓解来自国际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微观上,我国企业要灵活采用金融手段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提高谈判能力,与上下游厂商共同分摊汇率变动的影响;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同时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升级,打造品牌,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未来国际贸易的重中之重。

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XXX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XXX老师宽广的研究思路、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渊博的学识深深的熏陶着我,恩师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身受益,在此,谨向XXX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在这里还要感谢XXXXXXXXXXXXX的老师们,感谢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我的帮助和启发。

感谢我的大学好友,我们四年的共同学习、互相帮助、携手并进,这将成为我人生之中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在我漫漫求学路上,他们给予了我莫大的关爱、支持与鼓励,使我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涯。

感谢我的母校XXXXXX,我毕生以身为一名XXXXXX学子而为荣。

在论文的组织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最后在此也向有关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参考文献

[1]王丽娜.《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J].人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 2}

[2]柴晓常.《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探析》[J].财经界,2007 (4)

[3]李佩林.《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中国经贸,2007 (8)

[4]陈炳才.《我国汇率制度变化与贸易发展关系的历史分析》[J].中国货币市场,2008 (3)

[5]陈彪如:《人民币汇率研究》[M].上海:1996年版。

[6]曹瑜:《汇率制度改革以实际汇率升值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2008年第7期

[7]戴祖祥:《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J].1997年第七期

[8]厉以宁:《中国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研究》[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版

[9]刘伟、凌江怀:《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探讨》[J].2007年第11期

[10]何兴强. 《美国利益集团与人民币升值压力》[J].当代亚太,2006 (03)

[11]Nicolaas Groeneworld, Lei He. The US-China trade imbalance: Will revaluing the RMB help [J].Economics Letters 96(2007)127-132.

[12]Yin Zhang, Guanghua Wan. What accounts for China’s trade balance dynamics [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9(2007)821-837.

[13]SaangJoon BAAK. The 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J].China Economic Review 19(2008) 117-127.

[14]李稻葵.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2006,(05).

[15]王晓雷.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元汇率走势无关[J].中国金融,2008,(20).

[16]孙磊,赵国钦.解析美国储蓄-投资缺口与贸易逆差的关系[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2).

[17]倪世雄李淑俊.从公众国会政府的互动关系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J].美国研究,2007,(4).

[18]吴心伯.中美经贸关系的新格局及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9]陈东琪等.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挑战和前景[J].宏观经济研究,2008,(12).

[20]刘洪.美为何向人民币汇率发动新攻势[N].经济参考报,2010-3-20.

[21]宋国友.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及其战略限度[J].当代国际关系,2007,(5).

[22]熊洁敏.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J].新金融,2007,(4).

[23]全国政协经济委: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实意图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几点认识,人民网(北京),2010-3-22.

[24]李稻葵:美国频频发难人民币背后缘由[N].燕赵都市报.

[25]谢利.互利共赢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主基调[N].金融时报,2010-5-20.

[26] 中国商务部.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 年春季)

https://www.360docs.net/doc/175237621.html,/aarticle/cbw/201004/20100406888112.html.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06-08中国与美国贸易统计表金额单位: 万美元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年份进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进口200626,268,05020,347,1985,920, 85324.2 24.9 21.,208,27123,270,3986,937, 87415.0 14.4 17.,373,76325,229,7348,144, 02910.5 8.4 17.4中美建交以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达25,229,734万美元,中国从美国进口达 8,144,029万美元(如表一)。 但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据统计,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呢?第一,中美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继续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

这些产业最终落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向周边经济体紧扣原材料和中间品,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国家。 由此,中国对周边经济体逆差增加,而对美顺差扩大,但同期美对亚洲整体的逆差占其逆差总额的比重并未明显增加。 因此,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即使限制自华进口,也难以使传统制造业回流,只能转而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 第二,美国对华逆差程度被明显高估。 主要原因在于,原产中国的货物通过其他经济体转口至美国过程中的增加部分被计算为中方顺差,同时,在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中国企业通常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控设计、运输、销售等环节,美方进口报关价格高于中方出口报关价格,进而推高中方顺差。 第三,美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其中包括对华的出口管制。 此点将在下文做详尽阐述。 第四,美国长期逆差与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有关。 美元目前仍然面临着既要通过经常项目逆差为世界提供流动性,又要确保美元稳定的两难窘境。 第五,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表明,一国本币升值对调解贸易收支的作用有限。 第六,原产地规则的差异的影响。 由于原产地规则的差异导致许多产品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增加了中国的顺差数字。 著名经济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过,从1994年至2003年中,中国的出口从1210亿美元发展到3654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公司或合资公司贡献了出口增长的65%。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几个政治和军事大国,两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都对世界局势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始终没有放弃与对方发展良好而平稳的关系的意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所以存在着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有广阔的前景。本文致力于研究中美关系现状,并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意识形态,区域稳定,共同利益,合作共存 一、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以从世纪之初的罗曼蒂克到当前的恶毒拒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的提升,这些与美国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国内的选举因素交织在一起,迫使布仕政府调整对华经贸的政策。再有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停滞不前,也加大了布仕政府对华贸易问题的压力。但是,中美两国领导都充分看到了中美关系的利与弊,美国对中国更是既爱之又恨之。中美的贸易关系正处于微妙之中,美国的发展要靠中国,中国的发展亦离不开美国。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呢? 二、具备友好发展的基础 1、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中方统计,在贸易领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10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其中中方自美方进口27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在投资领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对华投资项目330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5%,中方企业对美投资也在增加。据美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9月美对华口增幅达18.5%,大大超过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肿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 三、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美关系为何从罗曼蒂克步入了当前的恶毒拒绝?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贸易收支方面,由于美国对华年年贸易收支逆差,且贸易逆差额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1、近十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而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前天,已经跌破1:6.35,创历史新高。这种走势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形象的表示出来: 2、人民币汇率变动成因分析 汇率变动的6大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利差,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10%左右,国民总产值增长迅猛,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又较低,老百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又有很强的购买力,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2000年后经济持续低迷或负增长,从而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得更强。 近20年中国GDP增速 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 进入两千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外贸呈连年递增的顺差形势,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因此外汇储备也逐年剧增。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美元的供应量的增加,从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人民币的升值。此外2011年,美国实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增加美元供应量,实行贬值,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近30年中国外汇储备 3)利差 所谓利差理论,拿中美两国来说就是,中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近似等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额。进入两千年以后,中国国民总产值迅速增长拉动需求和投资增长,投资回报率较美国更高,中美两国利差达到3%左右,根据利差理论,人民币会因此升值。 4)通货膨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二者的通货膨胀率决定,即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如果通胀率低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是这一理论并不

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是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

浅析中美贸易关系

浅析中美贸易关系 摘要:在发达国家大量通过FDI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背景下,基于所有权原则的贸易收支统计能够捕捉FDI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从而反映出各国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实际利得。根据测算,美国自2000年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净收益约占其贸易赤字的25%~30%。同时基于所有权统计原则调整后发现,中美贸易顺差根源于FDI,这与现有有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结论大相径庭。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两大经济体,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长期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美贸易的格局基本是以中国整体对外贸易顺差不断上升、美国整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攀升为基本背景,而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是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上升为显著特征的。巨大且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给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一,加剧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尤其是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第二,为以美日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提供了口实;第三,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陷入因内外均衡的冲突而左右为难的窘境。因此,探究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真实原因,从而重估中美间的贸易差额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化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国际压力,为中国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 中美之间的这一贸易格局引起了政策层、商界和学界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许多政策性和理论性的讨论,提出了争议极强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人民币人为地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了中国对美国不断上升的贸易顺差。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对国际市场出口(包括对美国出口)

方面有大量的政策鼓励和制度激励,人为地导致大量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相反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到了种种政策性和制度性的限制,以至于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阻力非常大,致使两国贸易不平衡。这一观点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政策层,认为中国实行了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由中美两个经济体储蓄率的不同所导致。这是美国的宏观经济储蓄率近年来不断下降,而中国经济的储蓄率不断上升的结果,因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国的贸易顺差的本质就是储蓄过剩,逆差就是储蓄不足。 第四种观点在关注中美贸易失衡时,主要解释为什么中美之间所报告的统计数据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他们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被夸大了,其原因是由于进出口统计的产销国原则、进出口计价因素、香港转口贸易因素、服务贸易因素等所导致的。如Fung 等(2006)认为,应该在现行中美贸易差额统计的基础上作如下四项调整:一是船边交货记录原则转化为船上交货记录原则及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调整;二是通过香港或其它地方的转口贸易扣除;三是转口贸易加价;四是服务贸易调整。经过四项调整之后,他们测算得出中美2005年的贸易差额应该为1707亿美元,这高于中国海关的统计(1142亿美元)而小于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6亿美元)。而Schindler等(2005)在分析中美贸易差额时,尤其强调香港在中国转口贸易中的显著作用,他们认为现行的报告数据并没有反映这些,因而误解了中国的进出口实际情况。他们经过重新测算后认为,2004年的中美贸易差额在530亿美元到1290亿美元之间,低于美国的统计而高于中国的统计。但他们研究的重点是解释中方和美方所报告的数据为什么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而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和问题的解决缺乏深入的探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美国已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国,同时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随着两国贸易差额逐年高速增长,中美产生的贸易纠纷也日益严重。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在很长时期内处于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中美贸易逆差逐年增加。2015年中美贸易逆差为亿美元,增长达倍,占美国总贸易逆差的 47%。虽然巨额的贸易逆差给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持,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贸易失衡问题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巨额外汇占款致使通货膨胀加剧,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于美国而言,表面上巨额的对中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美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中国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进而拉动经济飞速发展也可能威胁到美国世界霸主之位,实际上美国从中美贸易往来中获得了巨额收益。本文在对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由此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 (一)中美贸易逆差不断加大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美国贸易额持续增长。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统计,201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美国出口总额的%;美国对中国进口额为亿美元,和上年相比增长6%,占美国全年进口总额的%。美方贸易逆差为亿美元,同2014

年相比增长%。2005-2015年间,中美双边贸易额从2115 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增长了亿美元。此外,截止2015年底,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中美贸易逆差随着中美贸易额的增大而不断加大。据中方统计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逆差,首次出现在1993年。而据美方统计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逆差自1983 年首次出现,为亿美元,此后一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到2000年达亿美元。2000年之后,中美贸易逆差处于迅猛增长阶段,除 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回落外,从 2001 年的亿美元增大到 2015年的亿美元。两国统计的中美逆差基本呈相同趋势,仅仅是在起始年份和逆差总额上有差异。截止目前,中美逆差仍在进一步扩大(见图 1)。 (二)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由于中美贸易逆差逐渐加大,美国不断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将中国商务部从2000 年起的统计数据和美国商务部从1994 年起的统计数据对比发现,2007 年中美贸易逆差高达256 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全年对外贸易总差额1/3。之后受经济危机影响,中美贸易差额在2009年时出现大幅下降,降幅达%。此后,从2009年开始世界经济出现回暖现象,中美贸易逆差又开始新一轮的增长。近年来,中美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中国遭到美国的贸易壁垒也日益频繁。2016年2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将要对中国生产的木制卧室家具展开反倾销全面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如果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论文题目: 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马超 学生学号:20062010409 专业班级:法学2006级4班 学院名称:法学院 指导老师:李小明 2010年1月12日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显然,面对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有平常心。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 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 哪 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 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为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失衡;贸易格局;贸易对策 纵观中美双边贸易的历史,尽管中美贸易关系几经起伏和曲折,甚至一度出现过中断,但是由于中美经济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和市场容量,只要外部条件成熟,中美贸易关系就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中美贸易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在中美经贸关系开始的初期,中美贸易就已经出现了债务纠纷、质量纠纷等贸易摩擦。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摩擦焦点 1.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 中美自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关系虽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经历了许多波折,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971.8亿美元,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为15.7%,美国是居日本之后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商务部负责亚太政策的副助理亨利·莱文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不仅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且还是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中增长最迅速的出口市场”。2002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16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2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1%,自美进口额为446.8亿美元,同比增长32.0%,中国顺差额为802.7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211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额为487.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141.7亿美元,创下了中美贸易顺差的新高。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鞋类、服装和玩具等传统产品,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则是飞机、电站设备、电子和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这些互补性特征决定,中美发展经贸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利益。 2. 中美贸易摩擦焦点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目录 论文摘要(中文) (6)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现状 (7) 1、概述 (7) 2、中美双方越来越重视贸易不平衡问题 (7)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8) 1、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8) 2、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9) 三、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产生原因 (10) 1、中美经贸关系存在不平衡性 (10) 2、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 (11) 3、“中国威胁论”在作祟 (12) 4、美国政治的需要 (12) 四、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案 (13) 1、“以我为主,扩大内需” (13) 2、确立竞争优势,采取反制措施 (14) 3、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并存共赢 (15) 4、对话合作把握发展主流 (16) 五、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摘要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两国巨大的贸易差额已影响到两国正常的经贸关系。研究贸易不平衡产生的根源,对于我国在中美贸易以及世界产业分工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在不断地扩大,并已引起了美国高层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美中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美双方应理性看待,相互理解,共同推动双边贸易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现状 1、概况 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2005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中美纺织品贸易硝烟刚刚散尽,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由于美国商务部于2006年2月10日对外贸易统计报告的出炉,一石激起千重浪,又使刚刚平静的中美贸易关系,泛起新的波澜。按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中国自1994年起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以来,美中贸易逆差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2006年美中贸易逆差额创记录地达到2325.5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全年贸易逆差的28.4%。美国对单一国家贸易逆差比重如此之大,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前两国之间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并由此引发了诸如贸易磨擦、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中美贸易不平衡作为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美贸易差额的急剧攀升,影响了两国正常的贸易往来,中美贸易差额问题日益引起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这一结果的推出,使得双方刚刚舒展的神经重新紧绷了起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甚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尽管美国对华出口连续3年保持了增长,但就目前来看,双边贸易关系为两国提供的机会仍然‘不公平’。虽然波特曼的这一番话未必完全正确,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高层对美中贸易逆差过大的极度焦虑。 2、中美双方越来越重视贸易不平衡问题

2018-2019-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论文-word格式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六年后,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问题如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等已经得到了解决或不再被过多地关注,但是另一些问题却逐渐升级为双边贸易摩擦的新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现状,发现在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新机遇,积极运筹,采取怎样的贸易对策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摩擦。【论文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对策一、中美贸易关系现状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自201X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至201X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中美贸易额201X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1X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6.3亿美元,201X年更达2626.8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1X年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9%,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在中美贸易额飞速增长的同时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1983年为3.2亿美元,到201X年增为2325亿美元,增加了700 多倍,201X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1.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成本是因为“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合理,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2.中美贸易间产生摩擦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而中国产品占美国整个外贸逆差的五分之一,分量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冲击了美国的一些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3.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焦点目前集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从201X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项目逆差,这项政策提高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

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

对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战的看法 一、美国贸易战回顾 当今世界,中、欧、美、日、俄形成了世界上5大力量中心。而美国在历史上与其他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贸易冲突。 1.1 二战后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的小型省油轿车迅速占领美国市场。1979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1980年快速上升到24%,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与此相反,美国的大汽车公司经营业绩直线下降。于是美国针对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投资及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决定通过贸易战来抑制日本出口,进而降低其经济竞争。这使日本与美国等国家在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随后美国对日本展开贸易、金融、汇率等多维打击,日本的贸易顺差与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之后,日本虽通过国际并购与境外投资刺激了经济,且国际资本受日元持续强劲升值预期的吸引进入日本的股市与房地产,但日本企业的跨国投资与国内的股市、房市很快呈现泡沫化,且日趋严重。而同期日本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境外投资、国内房地产与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重大风险,以致在泡沫自然破裂后,日本房市与股市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持续下行,日本经济遂陷入长期低迷,迎来了“失去的20 年”。 1.2 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欧共体成立后,规定了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建立了共同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取消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建立了共同农业基金,同时,还主动调节农产品市场,对

出口进行补贴并进行技术革新等。这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提升了西欧各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也使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及农产品产量获得大幅度提升,西欧各国也逐渐从农业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这显然对美国的农业市场构成了威胁。于是美国开始针对欧共体内部的调节手段进行批评,认为欧共体在农产品领域的高额关税行为属于“贸易保护”,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但并未能阻挡欧共体继续提升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随着欧共体农产品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并影响到美国的出口市场,美国对欧共体的指责也从征收高额关税等“贸易保护行为”转为出口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手段”上。 在钢铁领域,美国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等七家钢铁企业以联邦德国等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接受政府补贴,并以低于成本以下的价格向美国倾销钢材为由,在1982 年1 月中上旬,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针对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诉讼。之后美欧在钢铁领域的贸易战显着升级。2001 年 6 月,全球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美国国内钢铁厂商经营困难。于是,在行业协会要求下,美国针对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品出口可能给美国钢铁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从而涉嫌违反“201 条款”进行了全球保障措施调查。最终的调查结果确认上述国家钢铁出口违反了“201 条款”。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交报告后,布什总统裁定,自2002 年3月20 日开始,对大多数种类钢材进口征收为期3 年,最高达30% 的关税,并对厚钢板实行进口限额,同时实行钢材进口许可制度。受此影响,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钢材出口量大减。 1.3 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转为争霸,美苏贸易在此期间充当了美苏关系的“指示器”。

最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1论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1)论文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在生产。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都有所体现,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额增长及贸易手段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1950年全球总贸易额为1130亿美元,1997年已达11万亿美元,增长了97倍,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贸易额已达GDP的35%。另外,国际贸易的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主要表现为:电子化贸易手段。电子数据交换(EDI)已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其他如电子商务(EC)。电子资金转账(ETF)等也已在许多国家开始应用。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熏在WTO的144个成员国中,近90%隶属于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组织。目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组织主要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ASEAN)。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3.跨国公司蓬勃发展。1996年,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到44 508家,在全球的附属企业已达到276 659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经占了全球贸易总额的40%以上,在国际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到2001年,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销售额已达19万亿美元,总产值占世界GDP的11%,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1/3,雇佣人数达5 400万。

4.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与互动加强。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也使各国经济相互传递的障碍减少互动性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与投资逐渐变成双向传递渠道,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和衰退通过对外贸易与投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波动也影响到发达国家。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发达国家未能幸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5.对国家之间经贸权益的传统概念和统计方法提出了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对外贸易差额概念未能反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之间实际的货物利益,在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按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划分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掩盖了国家之间在产品价值上的实际所得。另外,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统计滞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使统计出现严重的误差。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了如此重大的影响,中美贸易作为世界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体现在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和贸易不平衡的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美贸易也在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5—2011年中美贸易年均增长17.2%。其中,2001年中国对美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804.8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增长了20.8%,达到971.8亿美元;2003年则增长了30个百分点,达到破纪录的1 263.3亿美元;2011年又增长了34.3%,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696亿美元。这使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之后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2005年中美贸易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 116.3亿美元,比上

心得体会:贸易战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最新)

心得体会:贸易战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最新) 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经贸合作作为中美关系“稳定器”的作用更加重要。美对华贸易逆差直接影响美对华经贸政策。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达到3752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货物贸易逆差的46%。以此为由,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对美出口与投资,出台了多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措施,并对我开展“301调查”、拒绝在反倾销调查中弃用“替代国”做法等,提出要求中方采取措施将双边贸易逆差减少1000亿美元。目前美方解决双边贸易失衡的思路是不可行的。 一、贸易战不是应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可行之法 造成中美双边贸易失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美国储蓄率过低、财政赤字过大、国际货币发钞国地位(特里芬难题)等决定美国贸易逆差的基本面原因,也有香港转口、双边海关统计计价差异和全球价值链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包含国际转移价值等夸大双边贸易失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两国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国

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决定性影响。解决双边贸易失衡,首先要找准导致失衡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取得实效。 美方认为导致双边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政府的“不合理、不公平”政策导致中国企业取得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源于中国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实际上,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计2.8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3.47%,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重2.4%。这说明中国的进出口是比较均衡的,中国的贸易政策与体制并没有过度追求顺差。 美方基于上述判断,对华采取了一系列贸易投资保护措施。一是希望削弱中国对美出口竞争力,减少中国对美出口;二是希望借此迫使中国开放市场,扩大美国对华出口;三是希望加强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美国企业技术领先优势。 美方对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会给美国“带回工作机会”。中美贸易总体上互补性远高于竞争性,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中相当高比例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的所谓“高技术产品”大多也只是在华完成劳动密集的增值环节,包含大量的国际转移价值。从两国制造业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分析,2016年美对中国大

中美贸易关系现状及策略探究.docx

中美贸易关系现状及策略探究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潜在市场最大与竞争实力最强、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一、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现状 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自然资源、市场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致使30多年来美中贸易持续增长。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美贸易取得了更加快速地发展。中美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也随之日益加剧,成为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表1是20XX年中美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及其变化(注:中方角度)。 二、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理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大力引进外资来发展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美贸易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19XX年美国超过日本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又在20XX年成为了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根据美国20XX 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到了20XX年,我国取代墨西哥成为了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国。现如今,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由此可见,中美双边贸易已经成为两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美建交30多年来,无论两国政Z关系上出现风风雨雨,还是美国经济增速放慢,甚至衰退,两国经贸关系一直强劲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之所以不受干扰、持续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国经贸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首先,互补性体现在中美两国的要素比例和比较优势不同。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每个国家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一来,双方均可以获利。同时,H—O理论告诉我们,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最基本因素。由于两国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倾向和比较利益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以及双方在资源禀赋方面的不同,使中美两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差距非常大。对于中国来说,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而美国有丰富的资本与技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家电和旅行箱包等,这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结构,而从美国进口的主要是飞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也是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结构。同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不同,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竞争性的,贸易的性质更多的是满足双方当地市场的供应不足。其次,互利性体现在,美国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可以腾出资金和劳动力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技术工业和服务行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进口廉价的中国商品有利于美国的消费者,还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在增加就业方面,双边贸易直接或间接为美

中美贸易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美贸易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美经贸关系总体上呈现了不断发展的态势。一方面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双方都高度重视中美经贸发展的加深与扩大,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及部门间的接触频繁,增进了理解与信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为中美经贸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一、双边经贸合作与发展继续扩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1-7月,中美贸易额为510.31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362.9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8%和21.3%。 自美进口147.33亿美元,同比下降1.2%。今年以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仍保持了高速的增长,继续居各国对华投资的第一位。1-6月,美国对华直接投 资项目数为1457个,合同金额43.57亿美元,实际使用美资24.5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7%、17.4%和19.7%。美国对华投资有三个显着特点:一是实际投资额高;二是单项投资额高;三是在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大。美国对华投资的强劲趋势出于两个原因: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美商对中国加入WTO后的良好预期。 二、制约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流,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美国自2001年经济增长减速以来出口持续下降。2002年经济虽然开始缓慢复苏,其全球贸易 颓势仍未根本好转,1-7月,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同比下降了7.4%。加上今年国会举行中期选举,为了党派利益,共和党需要争取国内产业界的支持。因此,布什政府在贸易政策上逐步退缩并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先后实施了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颁布了新的农业补贴法案。虽然此次钢铁保障措施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但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每年3.7亿美元的钢铁出口。种种迹象显示美国的贸易保护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将采取措施在未来签订的贸易协定中更多地加入保护本国工人权益的条款,扩大钢铁、纺织、汽车、造船业等国内制造业部门的利益。美国扩大保护钢铁与纺织等业界利益将对我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二)用跨机构监督程序和中国执行评估报告对中方施压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一年,美国政府将监督和促使中国执行WTO承诺作为其贸易政策的长期首要目标。目前已建立起了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协调,布什政府贸易政策工作组委员会监督的跨政府部门机构。该机构包括三个层次:工作组和小组委员会;贸易政策审议小组;国会国家经济委员会。主要依靠商务部、农业部、国务院、财政部、劳工部、美国专利与商标办公室收集信息和作出评估。2002年6月,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美中经济关系对美国家安全影响》的报告,认为中国在税率安排方面有些拖延和不协调,颁布了不科学而影响贸易的生物技术法规、没有严格遵守有利于外国保险公司的规定以及在快递服务领域存在限制措施等。美方表示在 年底WTO中国过渡审议机制中提出讨论,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双边经贸谈判中我方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三)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继续成为敏感问题 关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双方都认识到存在贸易统计上的差异。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自美进口逐步增长,中美间贸易不平衡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在短期内,由于中国市场开放循序渐进以及名义关税率较高实际关税率低的事,期待美国商品和服务一下子大量地进入中国市场是不现实的。美国出口商却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因此当出口并非像他们想象那样快速增长时,各种各样的压力随之而来,甚至演变成贸易战。在美国贸易逆差是敏感的话题,衍生出

论中美经贸关系

论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1、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