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当你老了》解读

合集下载

叶芝当你老了的其他解读方法

叶芝当你老了的其他解读方法

叶芝当你老了的其他解读方法叶芝的诗作《当你老了》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以明晰、深情的文字描绘了年老时的生活景象。

除了传统的解读方法外,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探索其更深层的含义。

首先,可以从情感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年老时生活的关怀和温暖的感受。

通过描绘亲密关系、默契配合以及长久的爱情,叶芝呈现出深情厚意的形象。

这种情感的描绘可以视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强烈讴歌,也是一种对生命中的真挚情感的呼唤。

其次,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

叶芝在诗中以时间的流逝呈现了人生的变迁,尤其是年老之后的生活状态。

通过揭示老年的孤独与无助,作者传达了他对时光流逝、青春逝去的忧虑和惋惜。

这使我们反思人生的意义,珍惜大自然赋予的时光以及与他人共度的时刻。

另外,可以从人生态度的角度解读这首诗。

尽管诗中描绘了年老时的无助与孤独,但作者并未沉溺于悲伤之中。

相反,他鼓励读者积极面对老去,珍惜每一个宝贵的时刻。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传递了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和对未来的希望,激励人们在面对岁月荏苒时依然保持活力和热情。

此外,可以从艺术表现形式的角度解读这首诗。

叶芝以婉约凄美的文字形象描述了老年生活的片段和细节。

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的描绘,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诗歌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总之,叶芝的诗作《当你老了》不仅仅是关于年老时生活的描绘,还可以从情感、时间、人生态度和艺术表现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

这首诗引发了读者对生命、人情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使我们更加珍视眼前的时光,亦激发了对爱、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当你老了叶芝全诗解析

当你老了叶芝全诗解析

叶芝的《当你老了》是一首深情的爱情诗,写于1896年,是叶芝早期爱情诗中的佳作。

1889年,叶芝在伦敦遇上了毛特·岗,随即坠入情网。

从此,她就成为叶芝大多数爱情诗的主题,这首诗就是献给她的。

这首诗的开篇很奇特,展示了一个想象的场景——诗人心爱的姑娘已经年迈,在炉火边打盹。

这使得诗歌的基调显得有些沉重,似乎诗人已经预感到爱情的结局。

但他仍然请她“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

诗人当然是请她回想他对她的爱情,但只写下请她回想自己“过去眼神的柔和”和“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就结束了这一段。

实际上,这些柔和的眼神和浓重的阴影中映现的正是诗人的爱恋与情思。

第二段是诗人对爱情的直接表白,虽然写得很白,但读来却觉得真挚坦诚。

诗人宣称自己的爱情与一般人的有所不同。

许多人都爱她青春时容颜的美丽,而他爱的是她像朝圣者一样的灵魂和她衰老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最后一段又回到第一段的场景,在炉火旁,年迈的爱人读罢诗人的表白,不禁垂下头,叹息他们昔日爱情的消逝。

结尾两句用了全诗唯一的一个复杂的比喻,描写爱情在山顶上缓缓离去,于星空中时隐时现,既像一位年迈的老人,又如一段飘逝的时光。

这首诗的特点是:其场景完全是想象的,但所表达的感情却异常真挚。

虽然诗的调子有些低沉,但内在的情绪却是积极的。

在对爱情、岁月、人生的感慨中,最终肯定了爱情的真实。

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美学赏析与译文浅析

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美学赏析与译文浅析

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美学赏析与译文浅析叶芝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总是富有哲理性,充满了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尤其是他凝练的乐此不疲的语言,更显示出了叶芝诗歌的精美,从而使他成为众多诗人心中的神话。

其中一首诗《当你老了》,是叶芝最被熟知的一首诗,在欧洲文学史上得到广泛传播。

本文将从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美学赏析和译文浅析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要从美学角度来解读叶芝的《当你老了》这首诗,这首诗可以被分为三部分,第一段,有一种友善的语气,叶芝通过自然的形容,表达了非常真切的文字内容,写道:“当你老了,你将不会畏惧年纪给你带来的改变,也不会怨怼他令你受罪。

”这是叶芝对老年人的一种温情,用精细的语言给了老年人安慰。

第二段,叶芝像叙述一样,用一些感情色彩的语句描绘了老年的生活,运用抽象的笔调,深入描绘出老年老态,也体现出老年人的情感世界,并为他们沉淀出平和的幸福境界,表达了对老年的爱。

最后一段,叶芝用更加深入的真挚,写出老年人的缓慢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爱与希望,表达了深情,这种情感被他通过高超的叙述技巧,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一种深层次的诗意,使得《当你老了》这首诗歌,深刻而持久,从而提高了它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美感。

经过上述分析,《当你老了》这首叶芝的诗歌,以温情的语言和纯净的笔调,把老年的情怀深深的流露出来,将心灵的深处抚慰的一声声的呼唤,每一句话都蕴涵着叶芝对老年的爱护与理解,这种微妙的情义被叶芝用高妙的诗句表达的淋漓尽致,形成了一幅幅安定的老年画卷,画面简单而朴素,传达出一种祥和的安宁之感。

此外,叶芝的《当你老了》还得到了流传各地的翻译,以丰富这首诗歌的魅力,以及更好的传播叶芝的思想。

根据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原文,可以翻译出:“当你老了,不要害怕年华带来的变化。

不要抱怨它的约束和挑战。

它不会让你软弱,只会让你更加坚定地站立。

你将会有乐趣和力量,让你把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但你也会有更多的沉默,更多的孤独,更多的情感深入思考,更多的回忆,更多的思考着这个世界。

叶芝《当你老了》赏析

叶芝《当你老了》赏析

叶芝《当你老了》赏析爱情诗,尤其是现代爱情诗,几乎都会有关于爱情中的承诺。

因此,很多诗人喜欢在诗中设置种种障碍:如何得到对方的爱、获得爱情后怎么做等等。

叶芝却不落俗套,他反而告诉我们这些东西不重要,爱情本身就是美好的。

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诗人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吧。

叶芝的《当你老了》和他的其它爱情诗一样,没有涉及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没有谈论婚姻和爱情,也没有通过大段的抒情描写来表达爱情的幸福、甜蜜,甚至包括婚后的幸福、甜蜜,有的只是轻描淡写的自然流露,将一切袒露出来,非常直白,但是却是真实的。

“如果你还继续爱着你的母亲,那么这就是你的责任。

”这句话不仅仅是说,作为儿子,你对母亲应尽的责任,更是对你恋人之间互相照顾的忠告。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永远得到她的心。

同时,他也并没有单纯地强调,这种责任是男人的责任,女人并不用付出什么,她只需要让男人放心地去爱就行了,他们对于恋人双方都应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

“爱是一个长久之计,却又是一次性的事情。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意思非常明确,爱情必须建立在责任基础之上。

但是叶芝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这句话,即爱情并不是一生的事情,它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是经过两个人长期努力之后的结果,所以,爱情不能只是一个短暂的事件,而是要伴随你的一生,需要我们两个人共同去经营。

“从你的发丝我就知道,你不会为了婚姻而结婚。

”看似矛盾,其实却又不矛盾,因为两者相辅相成。

从发丝就可以推测出我对你是认真的,这难道不是爱情最初的形式吗?而婚姻就像是我们的小窝,虽然说爱情最终会变成亲情,但是婚姻就像是我们的家一样,有一种归属感。

我从头发就知道,我已经决定和你过一辈子了,既然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再去改变呢?正是因为爱情是婚姻的前提,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婚姻,建立家庭,而婚姻也正是爱情的一种保证。

我想,这大概就是他在诗中想要传递给我们的讯息。

作为恋人,除了精神上的爱之外,你还应该适当地付出物质上的爱。

虽然他很赞赏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愿意用一生去守护对方,但是我想,爱情在他的眼中并不是一生一世,只要自己内心满足就可以了,但是作为恋人,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付出一些物质上的爱,这样才会使两个人的爱情更加长久,才会使我们的爱情更加完美。

也谈叶芝《当你老了》一诗的理解和翻译

也谈叶芝《当你老了》一诗的理解和翻译

也谈叶芝《当你老了》一诗的理解和翻译
一、书面表达
论叶芝的《当你老了》
叶芝,以文学思想丰富多彩而闻名于世,1919年创作的《当你老了》是她受访问者赞誉最多的一首诗,其作品反映出作者赋予的社会深刻的哲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歌描写的是一个外表平凡的老人,他习惯了一切,明白自己挣得多少,也知道自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了什么。

叶芝通过这个老人的形象,向每个人展示了一幅安宁而温暖的景象,传达了古老而真实的生活真谛,以及家庭亲情,社会责任,友谊和合作的意义,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喜悦和希望。

诗歌的意义深刻,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也具有启迪意义。

但获得的成就也要有收获,心中不能总是空空,要想你的孩子将今天的成果传承下去,以便它们的子孙后代像诗中老人一样宁静而放心。

- 1 -。

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美学赏析与译文浅析

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美学赏析与译文浅析

叶芝诗歌《当你老了》的美学赏析与译文浅析叶芝是英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写到了两个世纪。

叶芝诗歌《当你老了》充满了深刻的美学思想,也代表着叶芝在社会学、政治等多方面的思考结果。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叶芝丰富而又隐晦的美学思想,释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深刻苦恼。

叶芝的这首诗,从第一行就把其生活状态和社会观念全部表达出来,并向我们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年老,你会怎样做?你会抱着令人不安的担忧,害怕屈服于抗争似的苦难?”诗的主旨就是在提示人们,如果不去面对老年困境,那么就会被老年折磨。

在《当你老了》中,叶芝思考了一个重要问题:“年老是美丽还是凄凉?”特勒内尔斯乔格林曾说过,老年是一个孤独的时期,这也让叶芝在这首诗中让我们触摸到了它的心灵。

如果不迎接老年,老年就会成为一个黑暗的时刻。

叶芝希望读者对老年不要排斥,而是用积极的态度接受它,以免错过一生的珍贵时光。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表达了永恒的精神。

叶芝用他特有的现实诗性,把老年时期的苦恼和孤独表现得栩栩如生,并且以婉转动人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恰当的字句和韵律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内在的对老年的珍贵赞美。

叶芝有自己特有的诗性,使得他的诗歌令人耳目一新,极具文学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引起读者的立竿见影的思考,从而激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层体验。

叶浅析当你老了,你会怎样做?你会抱着令人不安的担忧,害怕屈服于抗争似的苦难?此诗几乎代表了叶芝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智慧。

诗中隐含了许多问题,比如:人是否应该接受老年带来的压力,老年是否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人是否可以继续自我提升等。

叶芝认为,只有放弃抵抗,把握住珍贵的老年时光,才能活出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激发了我们对老年的重新思考,也唤起了我们对抗衰老的动力。

《当你老了》诗歌赏析

《当你老了》诗歌赏析

《当你老了》诗歌赏析《当你老了》诗歌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

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当你老了》诗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你老了》文/叶芝(爱尔兰)当你年老两鬓斑斑睡意沉沉打盹在炉火旁你取下这本书来慢慢的诵读梦呓着你昔日的神采温柔的眼波中映着倒影深深多少人爱你欢跃的青春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者真诚但有一个人挚爱你灵魂的至诚挚爱你变幻的脸色里愁苦的风霜在赤红的炉膛边弯下身子心中凄然低诉着爱神怎样逃逸在头顶上的群山之间漫步徘徊把他的面孔藏匿在星群里这是一首情诗,写给诗人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毛德冈。

她是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但一直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治运动,并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在年轻时代,诗人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堕入了情网,但遭到了拒绝,这段痛苦的恋情几乎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当你老了》一诗,写于诗人的感情受挫之后,诗歌成了化解内心苦痛的方式。

但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当时的感受,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

这种构思并非诗人的独创,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诗人或许受到了龙萨的启发,用同样的方式演绎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节,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

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过去的政治的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变成往事,在炉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叶芝《当你老了》赏析

叶芝《当你老了》赏析

叶芝《当你老了》赏析《当你老了》,这首经典老歌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

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多么温柔……”它深情又悠远地表达了一个年迈者对逝去青春的无限怀念和深深的眷恋。

让我们看看叶芝的一生,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写了。

作为伟大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叶芝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

爱尔兰爱国主义诗人叶芝于1865年11月19日出生在爱尔兰西部的都柏林市郊的克莱尔蒙特镇上,他曾受过很好的古典教育,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但他同时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洗礼,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充沛的感情源泉。

叶芝年轻时曾经积极参加过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

叶芝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抒情诗方面,他最著名的诗集是《凯尔特的薄暮》,但其中的一些篇章,如《当你老了》、《麦尔底恩的灯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叶芝的诗歌创作生涯开始于20世纪初,他的诗歌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奠定了他在爱尔兰文学史上的地位。

叶芝的爱情是不幸的,他的妻子薇·黛丽达最后因难产死于分娩手术台上。

而今,已近百岁高龄的叶芝还坚持在写诗,坚持他的事业,难道这不足以令人敬佩吗?我相信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叶芝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爱尔兰有一句谚语:“每一个诗人都是当代的伏尔泰。

”因此,叶芝也可以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

叶芝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诗集是《当你老了》,是献给妻子的,为的是让她在天堂里还能阅读到自己写的诗。

是啊!亲爱的读者,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地读,回想你过去眼神中的柔情,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我想起了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那段话:“谁没有过少年时代呢?谁的少年时代没有幻想、没有冲动、没有忧伤?谁愿意自己的青春在矛盾和苦闷中度过?”叶芝在《当你老了》中描写的正是那种年轻时代的心境,青春,就应该狂放不羁、放荡不堪,虽然它有很多缺点,但仍然是美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你老了》内容探讨一、时间《当你老了》始于一次对时间的假设。

时间对任何诗人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概念。

当你老了——这是一个奇特的时刻。

当,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老,对人生而言则意味着必然到来的一个时刻。

诗人在一开篇就把这样的一个时刻带到读者的经验中,这无疑预示着时间经验在这首诗歌中的重要性。

老,像生、病、死一样,在我们身边频繁的发生,让我们习惯于生命自身的残酷。

然而,只要我们在这些现象上稍作停顿,我们就会震惊于这平凡中所包孕的不凡的秘密。

老,在时光的流逝中自然而然的到来,老了,在某个纯粹的时刻,白发,以及脸上痛苦的皱纹,会向我们倾诉人性的幽秘,在这个时刻,时光有着宁静的权威迫使我们去倾听。

这种时间感在诗的开篇就提示了一种时间的有限性。

如何在这种有限性中去把握我们生命的经验,把握我们的爱、希望与绝望,去为这些生命的经验赋予意义与形式,成为诗歌接下来的任务与可能的难度。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可能的时间(当)由于“头白了”“炉火旁打盹”(老)的具体空间变得具体起来。

也就是说,在诗人吁请的声调中,“老”的那个可能的时刻到场了,并和具体可感的空间境域水乳般交织在一起。

在时间和空间的微妙交织中,占据主角的仍然是时间。

那的确是微妙的一刻,我们甚至无法肯定那是真实还是虚构,因为诗人真诚而肯定的吁请让人不忍心去追究那一刻是否在场。

在诗人的吁请下,一部诗歌成为连接那一刻和现在的的桥梁。

于是,发生了时间中“回想”。

回想就是追忆,追忆那在时间中完成的或未完成的时光中的生命经验:爱、希冀与绝望。

因为一部诗篇的牵引,场景又从那老去而打盹的空间(炉火旁)转换至绵延的时间中。

这也就是普鲁斯特所发现的寓居于事物和空间之中的时间性,它使曾在之事向当前到时,从而唤醒追忆。

“回想”在这一刻也是奇妙的,至少对于正在写作的这一刻而言它是无可言喻的。

因为在设想的老去的那个时刻和写作的这个时刻之间,时间还处于它们自身的幽暗之中,时间这种幽暗的性质提示了生命经验的虚无的本性,当然,同时也提示着生命可能的创造性的希冀。

也就是说,时间能够带来的可能是“眼神的柔和”,也可能是“浓重的阴影”,甚至是这二者交织而成的时间本身的质地。

时间的这种质地成为诗篇展开的唯一的背景。

在这里,像许多人所认为的一样,它正成为爱的试金石,让爱在其上反复磨砺而显现真相。

但是,这种时间的经纬编织的更是诗艺的晕光,是它,把隐藏的绝望、无奈改变成葡萄园。

在更深的企盼中,时间的流逝感指向的是一种摆脱时间流迁的永恒的渴望。

它需要在密密的星群中隐藏起来完成自身。

正是时间的流逝才创造时间的意义。

二、爱这是《当你老了》再明显不过的主题。

叶芝在这首诗中所锻铸出来的纯粹的爱曾经打动了无数的爱者与被爱者。

所以,言说叶芝与毛特·岗之间的那一段爱与情的牵扯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1889年1月30日,经约翰·奥莱利的介绍,叶芝结识了刚满22岁的演员毛特·岗。

这是—个值得铭记的时间概念。

这—年,26岁的叶芝初涉文坛和江湖。

叶芝后来曾详加描述当时的印象:“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光瓣。

”然而,毛特·岗对叶芝的深情进攻是不大介意的,她把感动的泪水留在了叶芝的诗集里。

于是,便有了这首天鹅绝唱《当你老了》。

很多年后,诗人再一次回忆起那个动人而忧伤的时刻:“一切都已模糊不清,只有那一刻除外,当时她走过窗前,穿着白衣裳,去修整花瓶里的花枝,十二年后,我把那个印象写进诗里:花已暗淡,她摘下暗淡的花/在飞蛾的时节把它藏进怀里,我感到我面对的是一种伟大的宽容与勇气,一颗不宁的心灵,当她和她所有那些唱歌的鸟儿离去,我的忧郁已不单是爱的忧郁。

我的那种曾认为是具有洞察力的知觉,现在能够看清了,只不过是某种即将临头的灾难的浅显推断。

”这种“临头的灾难”意味着什么?它又怎么和这种纯粹的爱联系在一起?显然,很多年后,当叶芝在自传中能够看清的灾难在《当你老了》中还只是一种隐约的预感。

它潜伏在爱的背面,在大家都不经意的时刻不经意的侵蚀着这种爱的纯粹。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爱要求一种纯粹。

那不为时间所改变的不求回报的爱才是伟大的爱。

这种爱以感情的温暖把无限的力量引入自身,承受它,并且仅仅是承受它。

“这种爱的奔涌使一个人处于最为内在的存在的颤动之中,然而又是像投石入海一样委身于永恒的怀抱。

”然而,爱又必须在时间中去完成。

当时间把一个人美妙迷人的青春改变成衰老的脸与痛苦的皱纹,爱应该仍然坚若磐石。

必须在时光中来理解爱,必须在时间中来理解我们自身的希望与绝望。

因此,“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就不仅仅是一种不关痛痒的表白。

对有限生命来说,只有爱能够给他永恒的自由,给予他无限的意义。

只有当人自己在他人那里,在他所爱的人那里看到自身巨大的广延时感受到激起的爱的那一瞬间,永恒的自由才或许与他有一种倏忽即逝的一致性。

正是这里,“当你老了”的时间规定性显出它巨大的力量。

正如很多年后里尔克所体验到的,时间的有限性处于爱的终极本质之中,只有这种终极的爱才能使人达到在无限中去爱一个人。

然而,这种爱在时间过程中的展开却充满种种危险。

对一个准备承受它的人来说,无疑正是一种临头的灾难。

爱是幽暗的,同时又是那么的具体。

就在毛特·岗嫁给麦克布莱德少校的那天,叶芝写下了那首同样出名的《寒冷的天穹》。

“我骤然看到那冰冷的、白嘴鸦欣欣的天空/那里仿佛冰在燃烧,而冰又不仅仅是冰……”这来自高空的寒流让诗人不复保持《当你老了》中的这种隐忍然而深情的语调。

那“最后我大喊着,颤抖着,不停地晃动,全身被光穿透了啊”的惨叫,是对这临头的灾难最自然的反应。

谁说爱不需要依赖于被爱的对象对待他的方式而只是在爱中去履行一切,忍受一切?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

当爱在时光的流逝中得不到一点呼应,爱甚至会变成诅咒:“你曾经容颜夺目,我曾经努力/用古老的爱情方式来爱过你/—切曾显得幸福,但我们都已变了——/变得像那轮空空的月亮一样疲倦。

”爱的绝望有时是噬骨的痛。

爱情的消逝是凄凉的,要持久的去爱一颗朝圣者的心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勇气,他还需要耐心,甚至是智慧。

然而,又只有在时间中,耐心才能得到证明,智慧也只能随时间而来。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要真正做到这样,只有等到“穿过青春所以说谎的日子,在阳光下抖掉枝叶和花朵枯萎着进入真理”的时刻。

由此,爱才由其时间性中摆脱出来,进入一种纯粹的境界。

晚年叶芝在《幻象》中论及雪莱和单丁:“但丁忍受了各种不幸以及失去贝雅特丽齐的痛苦,但发现了神圣的正义和天国的贝雅特丽齐,而获得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的正义是—种暖昧的宣传家的情感,等待他的女人们不过是些云朵。

”在无数次登高远望之后,他的视线已洞穿云翳,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神圣的正义和天国的”毛特·岗!用长长的一生,叶芝终于来到了“老了”的时刻。

用长长的一生,叶芝终于践履了他在早年用深情的语调吁请的爱的承诺。

三、面孔叶芝的爱提示了一种情感的类型与模式。

所以,像“当你老了”的写法被广为模仿,甚至,叶芝本人的这首《当你老了》也模仿了蒲伯?(不知道记错没有)的开篇。

这并不损害这首诗。

这种诗歌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说明诗是如此深地根植于人性的历史中,同时也表明它是如此深的根植于诗歌本身的历史中。

的确,爱,在这里也许只是叶芝很私密的经验,但它却如此真实的根植于人类的精神的历史中。

但正如在上面所提到的,叶芝的这种爱并非抽象之爱,它不是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种不带尘世气息的精神之恋,它是如此的具体,如此的与人血脉相连。

所以,这里要专门提到在诗歌中一再出现的“面孔”。

诗中面孔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闪耀红光的炉火旁,也是在“当你老了”那预设的时间在具体的空间显形的时刻到来的。

同时映照这张脸的还有那部摊在手中的诗篇。

在炉火、诗篇的陪称下,面孔被照亮,并被我们看见。

面孔是每个人独一性的标志。

在面孔与与炉火的关系中,它是被照亮者,在这一刻,时间在一个人脸上的刻痕被无情显现出来:头白了,睡意昏沉。

与映照它的火焰一样,变化并非仅仅是现象,而是它自己自身变化的痕迹。

“所谓面孔,就是指这种永不停止的非-现象化乃至现象的痕迹化的运动。

”(参见港道隆:《列维纳斯:法外的思想》。

)面孔一方面通过自身的美、自身的现象性而在场,另一方面这种美、这种年轻也正一点一点地逝去,而面孔本身往往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当面孔在反观自身时,看到的是“过去眼神的柔和”。

在面孔与诗篇的关系中,它是照亮者,但是,在它像火焰一样照亮它者的同时,自身的幽暗性也随之而来,面孔的幽暗也是时间的幽暗。

于是,在面孔反观自身的过程中,呈现出“昔日浓重的阴影”。

这张交织着自身的光与影的面孔接着被带到一种时间的对比中,一边是“青春欢畅的时辰”,一边是“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这是爱对时间的理解,它不需要辩护。

青春的美丽是其现象性的在场,但在爱中它却被抛弃了,朝圣者的灵魂则作为一种实质性的在场,它守护了时间对面孔痛苦的伤害。

但这种向内的守护阻挡不了面孔的衰老,它把美转换成向内的积淀,但也是对向外的美的祭奠。

当痛苦的皱纹爬上时光中的面孔,它仍然无声的提示着衰老、消逝,甚至死亡。

于是,爱在貌似的坚定中变得忧郁。

但是,那布满痛苦皱纹的脸与那张青春美丽的脸是否是同一张脸?答案可能是矛盾的,既是,又不是。

这表明了一张面孔自身同一性的延续与破损。

我们不会为它们是同一张脸而感到幸福,却会为它们的不同感到永恒的悲伤。

在这种对面孔的历史的追溯中,许多秘密被揭示,同时又被小心的掩藏。

所以,当杜拉斯在《情人》中反复写到她那一张青春的脸在时光中的变化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种忧郁的销蚀中,面孔再一次垂到闪耀的炉火旁,面孔在火焰的活力中映现的是爱情的消逝。

那凄然诉说的面孔在炉火边再一次显现它的隐匿与幽暗,它甚至需要藏身与星星中间,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隐匿与幽暗的本质,把爱在时间中引向深处。

在这里,我们分析了爱在这首诗中的显形的过程。

正如叶芝晚年在一封信里所说:抽象之物不是生命。

爱,在诗中并非抽象之物,它是具体的,甚至具体到一张面孔在时间中的秘密。

四、隐藏隐藏是这首诗隐藏的主题。

正如我们已经分析过的一样,面孔最终导向一种隐藏的愿望,而面孔则是爱在具体的时间中的显形,是爱在时光中的附丽。

因此,必须呈示这一潜藏的主题才能完整的理解这一诗篇。

隐藏的主题最先见于“昔日浓重的阴影”。

阴影,意味着一种遮蔽。

但是什么被遮蔽起来?如果不把这一关键的疑点弄清楚,这首诗的某些主题可能就会被遮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