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影片《绝代艳后》服饰美学分析
绝代风华下一抹洛可可 ——分析《绝代艳后》中的服饰应用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绝代风华下,一抹洛可可——分析《绝代艳后》中的服饰应用苑镨元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摘 要:盛负洛可可之风的芭比盛宴讲述了一部俯瞰兴衰与覆灭的绝美情爱。
《绝代艳后》则几近在完全意义上打造了一场属于法国女人的盛宴,全片洛可可风格充斥荧幕,像一道飘散着属于法国人独特的红酒牛排味道的丰盛晚餐。
作为第7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得主,《绝美艳后》确实是在服饰上展现了一幅绝美盛宴。
关键词:绝代艳后;洛可可;服饰;风格作者简介:苑镨元(199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159-01一、以其女性服装为主,分析如下1、《绝代艳后》的符号性(1)服饰的国别符号(2)服饰的时代符号(3)服饰的时尚美学符号(4)服饰的主题镜头符号2、《绝代艳后》的效果1.主场景突出性——奢华凡尔赛宫实景拍摄2.观众热捧性心理返潮3. 色彩造型配饰效果二、《绝代艳后》的符号性(1)服饰的国别符号历史感,时代感与质感都首先要满足让观众明白影片的发生国家是哪里,在讲哪里的历史,在诉说怎样的时代,才能去思考拥有怎样的风情,在播种怎样的情怀。
《绝代艳后》作为一部历史剧,可谓在服饰上对历史的还原达到了一个质的高度。
全片18世纪法国洛可可服饰风格浓墨重彩地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属于法国的独特的服饰世界,勾勒线条,突出胸部,上紧下松,美不胜收。
(2)服饰的时代符号《绝代艳后》讲述的是发生在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故事,时间历史性强,跨度较大。
但是始终以洛可可的服装风格进行塑造。
在影片中,将16-18世纪经典的服饰不断地变化展示,以时间前进为线索,对服饰进行着推进性改变。
女主人公的出场造型是16世纪最为风靡的世纪钟型蓬裙。
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大革命的危机充斥着整个法国,此时的女主角已经成为了一名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女主角一身白色礼服,蕾丝团簇,干净典雅,尤其在18 世纪服装的一些缎带和配饰等元素被广泛应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绝代艳后》是一部古装历史剧,以民初女强人宋美龄的生平为题材。
该剧中,女主角宋美龄的姐姐、洛克菲勒的妻子洛可可的形象备受瞩目。
她的服饰、化妆、住所都以洛可可风格为主,呈现出了一种浓郁的欧洲情调。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洛可可风格的特征蕴含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审美和思想,以及对自我展现和社交关系中友好和温暖方面的需求。
一、古典主义时期的审美和思想洛可可风格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它是一种以轻盈、流畅、粉嫩的设计风格为主的艺术运动。
这种风格在精致的细节处理和色彩运用上非常注重细节,同时也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审美和思想。
其中,古典主义时期的审美倾向于典雅、高贵、大气,也反映了一个文明社会对美的追求和感觉文化的重要性。
清新、柔和、典雅的色调和流畅的线条对人们有巨大的心理影响,使人产生一种安静、优雅、和谐的感觉。
这些元素可以从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住所中得到体现,比如那些柔软的色彩、轻薄的质感、以及华丽的细节处理,都反映了一种对优雅和高贵情趣的追求。
二、对自我展现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会通过服饰、住所和其他消费品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修养,这是社会攀比和社交心理的一种表现。
洛可可风格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独特的特性。
它倾向于展现一种优雅、奢华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强个人的自尊心和满足感,这也是一种抬高自己和树立自尊心的方式。
在《绝代艳后》中,洛可可向宋美龄介绍自己的住所,让她感受到了一种优雅的氛围。
这种展示自我意识的表现在人类心理中是普遍存在的。
三、友好和温暖除了对自我展现的需求,洛可可风格还强调了一种友好和温暖情调。
这一点反映在洛可可的服饰、住所和生活方式中。
柔和的色调和流畅的线条给人们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受,也营造了一个亲和而友好的氛围。
这种情调的展现体现了人类社交中互动和合作的追求,以及对整体社会情趣和文化的重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
《绝代艳后》是一部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中著名女性武则天的电视剧。
洛可可风格是该剧中主要的服饰和造型风格之一,通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洛可可风格,可以深入了解该风格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和作用。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浪漫、华丽和精致。
这种风格的服饰和造型常常以花朵、蝴蝶、珠饰和蕾丝等细节装饰为特征。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这种细节装饰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和兴奋,从而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造型能够给人一种优雅、美丽和浪漫的感觉,从而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常常使用明亮的颜色,如粉红色、浅紫色和亮黄色等。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明亮的颜色能够给人一种活力和愉悦的感觉,从而改善人们的情绪状态。
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造型能够给人一种温暖和欢快的感觉,从而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感觉。
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造型常常强调女性的柔美和妩媚。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女性的妩媚和柔美能够吸引男性的注意和欣赏,从而提高自己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竞争力。
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造型能够强调女性的优雅和性感,从而增强女性的自信心和魅力。
洛可可风格在《绝代艳后》中的应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够通过细节装饰、明亮的颜色、贵重材料以及强调女性的柔美和妩媚等方式,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情绪状态、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心理因素。
通过观赏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造型,人们可以体验到一种浪漫、华丽和精致的感觉,从而获得一种美丽和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绝代艳后》是一部讲述了洛可可风格的电影,洛可可风格主要是指18世纪法国洛可可时期的艺术风格,包括建筑、绘画、服装等方面。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绝代艳后》中的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之一是浪漫主义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风格追求感性和感情的表达,注重情感上的满足和渲染。
在电影中,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绘画和服装都充满了柔和的色彩、丰富的装饰和重复的曲线。
这些元素通过视觉的方式影响观众的情感,使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浪漫的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浪漫和情感的体验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心,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
洛可可风格能够通过情感上的诱导来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洛可可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风格的复杂性和过分的装饰。
洛可可时期的建筑、绘画和服装都有丰富的装饰和细节,以及复杂的图案和饰物。
这些细节给人带来了一种复杂而充实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繁荣和富裕。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于复杂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和探索的心理倾向,而洛可可风格的复杂性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过分的装饰也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增加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和参与度。
洛可可风格也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
洛可可时期以贵族阶层为主导,这种风格强调了华丽、奢侈和优雅。
在电影中,洛可可风格的建筑和服装都展示了贵族社会的繁荣和生活方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能够影响他们的审美观和情感反应。
观看洛可可风格的电影,能够引发观众对于贵族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共鸣。
《绝代艳后》中的洛可可风格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通过浪漫主义和情感的表达、复杂性和过分的装饰以及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观念的体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心理满足。
这种风格在电影中的运用,能够创造出独特而迷人的艺术效果,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启迪。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绝代艳后》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王昭君为主角的电影,讲述了她的传奇一生。
在电影中,洛可可的风格被用来描绘王昭君的形象和气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洛可可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洛可可风格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这种风格强调细腻、柔和的色彩和曲线,充满了浓厚的装饰感。
洛可可风格常常使用粉红、粉蓝、淡紫等柔和的色调,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
这种色彩的运用在心理学上可以激发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使人们感到愉悦和放松。
洛可可风格强调个人的情感和表达。
这种风格注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表达,尊重个体的情感和情绪。
在《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饰品都以精致、花俏为特点,富有个性和独特性。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形式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从而提升个人的心理幸福感。
洛可可风格强调逃避生活的现实和压力。
这种风格对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扰进行了美化和包装,通过将人们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焦虑。
在《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的布景、服饰等都体现了这种逃避现实的特点,营造了一个虚幻而美好的世界。
这种方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避难行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暂时摆脱压力和烦恼,提供安慰和抚慰。
洛可可风格强调外在形式的精致和华丽。
这种风格注重细节和精心的设计,追求外在形式的华丽和奢华。
在《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饰品都极尽精美,以其繁复的图案和精细的工艺成为视觉焦点。
这种注重外在形式的特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外貌效应”,即人们倾向于根据外貌来评判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
在电影中,洛可可风格的运用使王昭君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优雅、高贵、美丽的形象,进一步增强了她作为绝代艳后的形象和符号意义。
洛可可风格在《绝代艳后》中被用来描绘王昭君的形象和气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洛可可风格强调美的享受和愉悦、个人情感的表达、逃避现实的压力和外在形式的精致和华丽,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洛可可风格的心理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绝代艳后》是一部以18世纪法国为背景的历史剧,其中有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和华丽的宫廷场景。
洛可可风格在整部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服装和装饰中有所体现,更是贯穿在剧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洛可可风格在《绝代艳后》中不仅代表着一种审美追求,更是人们对繁华和自我表达的渴望。
从服饰和装饰的角度来看,洛可可风格代表着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在剧中,女主角玛丽·安托瓦内特以及其他宫廷贵妇们都穿着精美的洛可可风格服装,华丽的花纹、褶皱和蕾丝装饰让她们看起来神采飞扬、娇艳欲滴。
这种服饰和装饰的风格不仅代表着对美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在心理学中,人们常常会通过服饰和外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渴望,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装饰就代表着人们对繁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洛可可风格还在剧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中得到体现。
在《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不仅仅是一种服饰和装饰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
在18世纪的法国,洛可可风格代表着一种对自由、轻松和愉悦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剧中的人物行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玛丽和其他贵妇们经常参加各种宫廷社交活动,她们喜欢享受音乐、舞蹈和娱乐活动,表现出了对轻松愉快生活的追求。
这种追求也反映了18世纪法国上层社会对于自由、快乐和享乐的向往,这种向往在心理学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洛可可风格还代表着一种对自我表达和个性张扬的追求。
在剧中,玛丽和其他贵妇们通过服饰、化妆和言行举止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她们追求与众不同、充满魅力的形象。
这种对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的追求在洛可可风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装饰充满了独特的设计和细致的工艺,完美地展现了人们对于个性和魅力的追求。
在心理学上,个性和自我表达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需求,通过洛可可风格的服饰和装饰,人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绝代艳后》是一部讲述了17世纪法国贵族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影片,而洛可可风格是这部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古典艺术风格,通过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洛可可风格的本质是强调了人类本性中美好的一面,满足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同时亦体现出人类对于美的追求,这也是洛可可风格能够在观众心里引发共鸣的原因。
首先,洛可可风格在视觉效果上强调了柔性与甜美,这也是它获得了“玫瑰式”风格的美誉来源之一。
这种柔性来自于洛可可艺术家对于色彩、材质和线条的使用,它借助了丰富的装饰与细节,并运用了轻盈、蓬松和优雅的装饰手法来塑造出女性的优美形象。
此外,这种柔性还表现在了表达女性的柔软和温暖,这体现了人类情感需求中对于亲密和温馨的渴望,使得观众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洛可可风格巧妙地将奢华和优美融合在一起,这也形成了“宫廷风格”这样一个洛可可特有的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通过装饰手法体现出了对于富裕、奢华和权势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一种戏谑和调侃的气息,这对于那些对于社会现实不满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
这种风格的表现在观众心中引发了社会阶级与等级的认同感,对于观众的认同感来说是很重要的内容。
最后,洛可可风格还通过表达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来塑造形象。
这种美好的事物包括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对于浪漫和感情的热爱。
这些热爱都来源于人类情感中的渴望,无论是对自然美的赞美还是对浪漫感情的追求都是人类无法避免面临的情感问题。
通过表达这种热爱,在观众的心理中引发了一种美好的共鸣,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于影片中形象的印象和认知。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绝代艳后》的洛可可风格通过表达了对于女性柔美、对于社会阶层与等级的认同、对于自然美和感情的热爱等多方面需求,满足了人类本性中美好的一面,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内心无法抵挡的共鸣与情感反应,在心理学的研究分析中也得到了人类情感需要与美学追求的认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绝代艳后》中洛可可风格1. 引言1.1 介绍洛可可风格在《绝代艳后》中的表现洛可可风格在《绝代艳后》中的表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它融合了华丽、优雅、浪漫和古典的元素,展现出一种典雅与奢华并存的氛围。
这种风格在小说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场景描写、人物造型和情节设置等方面。
在场景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叙述来描绘财富与权势的象征,比如金碧辉煌的宫殿、华丽繁复的家具装饰以及华丽的服饰和珠宝。
这些细节展现了洛可可时期独特的装饰风格,突显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地位。
人物造型也是洛可可风格的表现之一。
女主角的服饰常常采用了褶皱、蕾丝和蝴蝶结等元素,体现了洛可可时期女性的优雅和浪漫。
男主角的服饰则注重细节和质感,展现出他们的成熟和稳重。
情节设置上也体现了洛可可风格对小说的影响。
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充满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和激烈的权谋斗争,与洛可可时期的复杂社交圈和虚荣心态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情感高涨、戏剧性十足的氛围。
洛可可风格在《绝代艳后》中的表现丰富多彩,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底蕴。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洛可可风格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它与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关系。
2. 正文2.1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洛可可风格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精致华丽。
洛可可时期的艺术风格强调对称、曲线和装饰,充满了浪漫和优雅的气氛。
其设计风格通常以花纹、藤蔓、浮雕和复杂的细节装饰为主,色彩鲜艳且充满对比。
洛可可风格也注重轻盈柔和的感觉,常用轻盈的雕刻和布景来装饰室内空间,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洛可可风格还注重情感表达和感官享受。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花草动物,并通过曲线优雅的线条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洛可可风格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体验,追求浪漫、理想化和梦幻般的感觉,使人们感受到一种非现实的幸福和快乐。
洛可可风格以其精致华丽、轻盈柔和、情感表达和感官享受的特点而著称,这些特点在《绝代艳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一份浪漫、优雅和梦幻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论文影片《绝代艳后》服饰美学分析随着电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服装受到重视并在影片中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绝代艳后》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上的盛宴,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片中服饰带给人们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服装作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道具,其美学方面在影片中也有重要的体现。
一、影片简介电影《绝代艳后》由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执导,主要从主人公玛丽?安托瓦内特自身变化角度进行拍摄,削弱了历史情节,用较为感性的方式讲述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人生。
玛丽?安托瓦内特14岁入住凡尔赛宫,19岁成为法国王后,影片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前凡尔赛宫内的奢靡与颓废,王子的冷漠及对她的纵容,寂寞的她只能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用凡尔赛宫的奢侈来掩饰她在王宫里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王后的挥霍无度,放荡不羁,致使法国债台高筑,并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她本人被送上断头台。
二、服饰美学服饰的美学在美学的范畴但又要遵循服装自身的规律,涉及社会学、民族民俗、心理学等多方面,如服装面料、色彩、款式产生的艺术美;工艺制作产生的技术美;服饰配件的完整美;服装与人的结合美;服装、人与环境相融合的实用美等等。
它是研究服装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服装、穿着的人、穿着环境融为一体的综合美感效果。
服饰的综合美包括流行美、个性美、内在美、外在美四个方面。
三、影片中服饰美学的体现当服饰与电影这个大环境融合在一起,与影片中的其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服饰的流行美、个性美、外在美、内在美与影片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角色转换、人物心理转变等融合到一起,体现出服饰的独特美感。
(一)服饰的流行美――体现历史背景服饰的流行美是服装与着装者符合社会背景和时代风尚所产生的美。
在电影中服饰虽然是无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就是这种无声的语言能够将影片的背景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
《绝代艳后》在法国凡尔赛宫实景拍摄,片中展现出了路易十五执政后期及路易十六执政时期凡尔赛宫廷奢华的场景,其中服装的奢华呈现更是体现出当时宫廷奢糜的生活背景。
专制王权体制下贵族们大肆挥霍,到处彰显着统治阶级的优越感。
当我们看到人物的装扮时,奢靡的感觉顿时涌现出来。
场景一:当玛丽初到凡尔赛宫时,所有巴黎贵族都聚集到宫殿门口迎候,远远望去,花团锦簇,到处充斥着奢华的气息。
玛丽身着文雅的灰蓝色礼服,宽阔的裙摆、精致的配饰,由她的视角望去,在迎接的人群中,女人们紧衣宽裙,宽窄不同的羽毛小帽;男装精致的刺绣、银色的假发、高耸的帽子,都相当华丽,甚至连孩子的服装,都同样精致。
场景二:玛丽与路易十六的结婚大典时,玛丽及观礼女性们的裙撑高高耸起,裙型向身体两侧穹形扩散,不只扩大了人的视觉空间,也人为拉开了与别人之间的距离,维护着穿着者的阶级地位。
在电影中,服饰作为体现时代的有利道具,通过服饰可以加强影片中人物的时代感,渲染时代气息。
《绝代艳后》的镜头中处处体现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形式――洛可可风格。
在玛丽参加巴黎贵族的化装舞会和她18岁生日宫廷聚会的场景中,高耸的假发发型、羽毛帽子、精致的折扇;女装中低领口、倒三角形的紧身胸衣、宽阔的拱形裙型、数不清的绸带、花边、褶皱的装饰,柔和的服饰色彩;男装上衣有精美的刺绣,下装是灯笼裤加紧身长袜,精致的服饰使洛可可风格一览无余,展现了女性的妩媚、男性的精致细腻,将故事发生的年代清晰传达给观众。
(二)服饰的个性美――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服饰的个性美是服装与穿着者的性格、气质结合所产生的美。
《绝代艳后》中有几处场景,服饰的变化体现出了主人公的人物个性。
欣赏歌剧表演时的鼓掌。
玛丽当王妃时期,在欣赏完歌剧表演后,一个人鼓掌叫好,要知道宫廷里的表演是不允许鼓掌的,即使陪同观看的人对她有所提醒,但她还是坚持用鼓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演出的赞美。
在她的带动下,人们对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王子也对她投出欣赏赞同的眼神。
在此场景中,玛丽一改以往灰调色彩的服装,穿着亮粉色的裙装,从远景来看,鲜明的粉色在一群灰色的服装色彩中跳跃而出,这充分体现了她自信、天真及对宫廷规矩的逆反等个性特征。
对于杜巴丽夫人的态度,杜巴丽是路易十五的情妇,玛丽对于她的出身及行为十分不耻,不屑与她交往,其中有一处场景是玛丽看到杜巴丽走来,马上与身边的人讨论着鞋子的问题,完全不理会杜巴丽,这时玛丽穿的是淡蓝色的服装,整体感觉轻松愉快,体现出她洁身自好的个性;但是后来迫于国王及自己母亲的压力,不得不同杜巴丽讲一句话,这时的场景中,玛丽穿的是黑色的大衣,白色的领子上也有黑点进行装饰,黑色的服装给人压抑的感觉,体现出她受于压迫但又不得不服从,通过服装来体现出不情愿、反叛的个性。
(三)服饰的内在美――反映人物心理转变电影人物塑造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物心灵的塑造,只有对心理进行深层次的反映,才能构建出丰富的人物形象。
服饰的内在美是服装与人的心灵相融合产生的美感,在电影中随着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服饰也会随之而改变,从而生动体现出人物的心理世界。
《绝代艳后》中玛丽的服饰变化深层次反映了她到凡尔赛后心路历程的变化。
影片中对用餐场景描述有五处。
婚后的第一次早餐,玛丽试图与丈夫接近距离,但得到的是客气的敷衍,玛丽身穿淡蓝色的服装,白色蕾丝花边,胸前粉红的蝴蝶结上缀有精巧的配饰,粉蓝的头饰,显示出她天真单纯的本性,并且对王宫里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的心理;第二处用餐场景,她眼睛望向王子,却没有语言的交流,玛丽穿着灰米色的服装略显暗淡,脖颈上蓝色的丝带成为苍白中的亮点,反映出她无力改变只能顺从,但同时还抱有一丝希望的心理;第三处用餐场景中,夫妻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动声色,玛丽身着粉红色的服装,一向高贵典雅的宫廷是不会常用这种色彩的,服装的艳丽与她的心理恰好形成反对比,映衬出了玛丽对于这个早餐程序及宫廷生活必须接受但非常反感的心理情绪;第四个用餐场景中,玛丽穿着米色的服装,高贵、华丽夺目,服装暗示了她的心理转变,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习惯并享受着皇室的奢华和荣耀;第五个用餐场景是在动乱之中的用餐,玛丽身着灰绿色的服装,虽然没有之前的华丽,但此时能体现了她的心理已经完全接受王后这一头衔,并对路易十六有心理上的依靠。
影片大部分都在围绕着生子的问题进行,玛丽收到母亲来信场景,服装的变化也生动体现出了她心理变化。
玛丽嫁到法国,有着自身的使命,只有为王室生下血脉,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
在法国这个风情万种的国家,王子偏偏是个迷恋造锁的木讷男子,每一次夜晚几乎都是绝望的等待,但是每次母亲来信都与生子有关。
第一次来信的内容即是催促玛丽快速解决生子的问题,母亲对她有所抱怨。
当玛丽拿着信对着镜子审视自己,她穿着的是同样精致的洛可可风格的服饰,淡粉色的服装,堆褶蝴蝶结颈饰,领口大量的堆褶、淡蓝色的丝带,这样优雅高贵的人却对王子没有吸引力,服装从侧面反映出她对自身开始怀疑、不自信的心理;第二封来信同样谈到生子的问题和要求她和杜巴丽交往,玛丽站在宫殿高大的窗前,灰蓝色的服装体现出她对自己前途的不明朗及心情的抑郁和沉重,场景逐渐拉远,灰蓝色的玛丽显得越发的渺小;第三封来信既有母亲的失望也有对她的指责,她读完信后倍感压抑,米黄色的墙壁、米白色的服装,服装的花色与墙壁的花色几乎相同,让观者感受到她只是表面上与王宫融合在一起,并感受到实际上她依然是无助并只能隐忍的心理。
王室有了新成员的降生,王子的弟媳生下了小太子。
玛丽祝福过后回去的路上饱受着人们的议论,她们知道玛丽嫁来的目的,对她怀有敌意,说她不能生子并进行诽谤,她冲进自己的房间,掩门而泣,伤心欲绝。
在这个长达40秒的长镜头里,米色上装与淡粉色裙装的华丽也丝毫起不到一点地位象征的作用,衬托出了玛丽的无辜、委屈,自己婚姻生活渺茫,内心的无助等心理反应。
玛丽哥哥同路易十六谈话后终于改变了这种情况,玛丽生下了一个女儿及儿子,多年的委屈终于可以释然,她的心情也平淡了许多。
在小特里亚农宫中,放弃了繁重的礼服,正如她自己所说想要自然简单的,她穿着的服饰如淡蓝色的服装虽还是宽阔的造型,但去掉了复杂的褶皱、蝴蝶结、头饰等装饰,款式趋向于简洁;特别是那身白色的裙子简单、大方甚至带着朴素,穿着它在田野中与女儿嬉戏,体现了她趋向于平静,向往简单、纯真的心理变化。
(四)服饰的外在美――反映人物角色转换服饰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二层皮肤,它可以成为标示人物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现。
《绝代艳后》主要讲述玛丽由公主―王妃―王后―没落的一生。
影片开始时玛丽早上起床,有两个人服侍她,她穿着浅蓝色的立领对襟的上装,白色荷叶作为衬里,精致的银色刺绣,宽阔的抽褶裙装,体现出了她文静与可爱,揭示她奥地利公主的身份。
在两国的交界处,玛丽换上法国的服装,同样是蓝色系的服装,但是精致的丝绸面料、蕾丝抽褶、蓝色细条装饰、羽毛翻边小帽、丝带蝴蝶结颈饰、蕾丝装饰手套,整套服饰明显地划分出了奥地利与凡尔赛的不同。
玛丽到凡尔赛宫的第一天早上,房间围了一大群贵族妇人来给她穿衣,在众人面前脱光衣服,并且不需要她动一下手指,单就最里面的衣服,就更换了几个人物,贵妇们轮流为她穿戴,精美的面料,浅灰蓝色的色彩,粉红色的蝴蝶结,领口及袖口有精致的堆褶,扁平的羽毛蝴蝶结小帽,显示出她拥有的王妃的尊贵的身份。
路易十六即位,玛丽成为王后,她穿的服装变换成浅米黄色,胸前缀满金色的刺绣图案,领口、袖口、裙摆有金色的蕾丝镶边相呼应,裙两侧层层金色缀饰反映出王后独一无二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时期,王后的挥霍无度让人们无可忍受,在影片的结尾镜头中,匆忙出逃,在走向宫外的马车上,她穿着平民的服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此时的服装反映出她走上末路的情境。
四、结语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实用设计艺术形式,在电影中总是散发出一定的魅力,尤其是因服装造型而增添色彩的影片中,服饰美学与电影相关因素结合,带来不同的感受。
服饰美学成为电影构建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电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