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检测技术大作业最终版
现代测试技术课后答案

现测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1. 直接的直接的 间接的间接的2. 测量对象测量对象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测量设备测量设备3.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间接测量 组合测量组合测量 直读测量法直读测量法 比较测量法比较测量法 时域测量时域测量 频域测量频域测量 数据域测量数据域测量4. 维持单位的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地传递维持单位的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地传递 基准量具基准量具 标准量具标准量具 工作用量具工作用量具5. 接触电阻接触电阻 引线电阻引线电阻6. 在对测量对象的性质、特点、测量条件(环境)认真分析、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根据对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要求选择恰当的测量方法(方式)和测量设备,进而拟定出测量过程及测量步骤。
度要求选择恰当的测量方法(方式)和测量设备,进而拟定出测量过程及测量步骤。
7. 米(m) 秒(s) 千克(kg) 安培(A) 8. 准备准备 测量测量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9. 标准电池标准电池 标准电阻标准电阻 标准电感标准电感 标准电容标准电容第2章填空题1. 系统系统 随机随机 粗大粗大 系统系统2. 有界性有界性 单峰性单峰性 对称性对称性 抵偿性抵偿性3.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 置信概率置信概率4. 最大引用最大引用 0.6% 5. 0.5×10-1 [100.1[100.1ΩΩ,100.3100.3ΩΩ] 6. ±7.9670×10-4 ±0.04% 7. 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8. 测量装置的误差不影响测量结果,但测量装置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测量装置的误差不影响测量结果,但测量装置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9. ±6Ω10. [79.78V ,79.88V] 计算题 2. 解: (1)该电阻的平均值计算如下:128.504nii xx n===å该电阻的标准差计算如下:该电阻的标准差计算如下:21ˆ0.0331n i in n s ===-å(2)用拉依达准则有,测量值28.40属于粗大误差,剔除,重新计算有以下结果:属于粗大误差,剔除,重新计算有以下结果:28.511ˆ0.018x s ¢=¢=用格罗布斯准则,置信概率取0.99时有,n=15,a=0.01,查表得,查表得0(,) 2.70g n a =所以,所以,0ˆ(,) 2.700.0330.09g n a s =´=可以看出测量值28.40为粗大误差,剔除,重新计算值如上所示。
现代检测技术大作业

1.针对检测系统比较简述通用PC/单片机(MCU)/DSP的特点。
他们的开发工具(环境)有什么特点。
通用PC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能实现自动控制。
运算速度是计算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称处理速度)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通常用每秒钟执行定点加法的次数或平均每秒钟执行指令的条数来衡量,其单位是每秒钟百万条指令。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采用二进制表示,二进制位数越多表示数的精度就越高。
目前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已经能达到几十位有效数字。
从理论上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精度可以提高到任意精度。
计算机具有存储和“记忆”大量信息的能力,可以存储计算的原始数据、程序以及最后结果,并可以对记忆的内容随机存取。
存储器不但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存入或取出这些信息。
计算机还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它根据各种条件来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决定下一步的执行方法和步骤。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运算是根据人们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控制执行的。
只要把包含一连串指令的处理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便会依次取出指令,逐条执行,完成各种规定的操作,直到得出结果为止。
单片机(MCU)的特点: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控制功能强;低电压、低功耗;具有优异的性价比。
单片机把各个功能部件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内部采用总线结构,减少了各芯片之间的连接,大大提高了单片机的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
另外,其体积小,对于强磁场环境易于采取屏蔽措施,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为了满足工业控制的要求,一般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有极其丰富的转移指令,I/O口的逻辑操作以及为处理器功能。
单片机的逻辑控制功能及运行速度均高于同一档次的微型计算机。
单片机大量应用于便携式产品和家用消费产品,低电压和低功耗的特点尤为重要。
许多单片机已可以在2.3V的电压下运行,有的以突破1.2V或0.9V下工作;功耗至微安级,一个纽扣电池就可以使其长期使用。
(完整版)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作业学号2013010106姓名刘浩峰专业核技术及应用提交作业时间2014 12 10无损检测中的CT重建技术1无损检测1.1无损检测概述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
中国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无损检测学术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此外,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业还成立了各自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成立了省(市)级、地市级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还各自成立了区域性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
无损检测缩写是NDT(或NDE,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也叫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技术。
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主要有射线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液体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CT)、声发射(AE)和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
1、射线照相法(RT)是指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
工作原理是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r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强度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作业及答案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作业第一章:1.什么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其重要包括哪几部分?计算机视觉技术是通过一种高清晰摄像头获取物体旳图像。
将图像转换成数字旳图像,在运用计算机模拟人旳鉴别准则去理解和识别图像,通过图像分析作出对应结论旳实用旳技术。
部分:程序控制、事件检测、信息组织、物体与环境建模、交感互动。
2.计算机视觉技术旳图像处理技术中彩色图像处理原理。
几乎所有旳颜色都能由三种基本色彩混配出来,这三种颜色叫三基色。
两种措施:相加混色红、绿、蓝,相减混色黄、青、品红。
第二章:1.电子鼻和电子舌旳工作原理是什么?重要包括哪些部件?原理:模拟生物旳嗅觉和味觉形成过程。
电子鼻:气味分子被人工嗅觉中旳传感器阵列吸附产生信号,信号经处理加工与运送,再经模式识别系统做出判断。
部件:气体传感器阵列、运放,滤波等电子线路、计算机电子舌:根据类脂或高聚物膜对味觉物质溶液产生电势变化旳原理。
部件:多通道类脂膜味觉传感器阵列、运放,滤波等电子线路、计算机2.在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器中,为何要构成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范围更宽、敏捷度高、可靠性高。
3.电子鼻旳传感器材必须具有旳两个基本条件。
(1)对多种气味均有响应,即通用性强,规定对成千上万种不一样旳嗅味在分子水平上作出鉴别(2)与嗅味分子旳互相作用或反应必须是迅速、可逆旳、不产生任何记忆效应即有良好旳还原性。
第三章1. 请联络课程所学旳知识,运用一种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检测西瓜旳成熟度,并论述出其详细原理、环节和预期旳成果?运用冲击振动检测西瓜旳成熟度可以采用冲击振动措施无损检测西瓜旳成熟度。
冲击振动响应措施无损检测西瓜成熟度旳原理:西瓜成熟后,瓜瓤旳弹性模量变小,对某个质量一定旳西瓜来说,固有频率必然减少,因此运用固有频率可以估算西瓜旳成熟度,这就是冲击振动响应法进行西瓜成熟度无损检测旳基本原理。
西瓜固有频率测量试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为了得到西瓜旳固有频率,试验中采用锤击鼓励,测量其瞬态鼓励力,由加速度计测量瞬态鼓励产生旳响应。
检测技术期末综合大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期末综合考核大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110038课程名称检测技术评阅教师检测技术课程期末综合大作业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作答结果的表格内)1、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输出单元和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2、应变片丝式敏感栅的材料是。
两个变形符号相同的应变片接在电桥的,符号不同的接在,四臂全桥灵敏度为双臂电桥的倍。
3、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和二极管T型网络。
4、常用的热电阻有和两种。
在使用热电偶时为保持冷端温度恒定,常采用、冷端温度校正法、、采用PN结温度传感器作冷端补偿等几种方法。
5、压电式传感器不能测量被测量,更不能测量;目前压电式传感器多用于和动态的力或压力的测量。
6、按工作原理的不同,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第一种常用于测量,第二种常用于测量,第三种常用于测量。
7、在信号远距离传输中,常采用调制方法,当高频振荡的频率受到缓慢变化信号控制时,称为。
二、选择题(请将作答结果的代码填写在题中括号内,每小题2分)1、当石英晶体受压时,电荷产生在(B)。
A.与光轴垂直的z面上B.与电轴垂直的x面上C.与机械轴垂直的y面上D.所有的面(x、y、z)上批阅结果:2、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的误差称为(B)。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粗大误差D.人为误差批阅结果:3、利用涡流传感器测量齿数Z=60的齿轮的转速,测得f=400Hz,则该齿轮的转速n等于(A)r/min。
A. 400B.3600C.24000D.60批阅结果:4、(C)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动势就越大。
A.热端直径B.热端和冷端的温度C.热端和冷端的温差D.热电极的电导率批阅结果:5、螺线管式自感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是为了(B)。
A. 加长线圈的长度从而增加线性范围B. 提高灵敏度,减小温漂C. 降低成本D. 增加线圈对衔铁的吸引力批阅结果:6、电涡流探头的外壳用(B)制作较为恰当。
现代工程测试技术作业(精)

如何利用误差理论减少测量中的误差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人利用仪器求出作为研究对象的部分物体用数量表示的某种性质.在进行任何一次测量中,所用的仪器设备,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人们对测量环境和条件的控制及人的观察认识能力都会受到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的生理条件所制约,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因而必然被测量结果受到歪曲,表现为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值,即测量误差。
这就是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称为误差的公理。
这也就是说,误差是经常存在,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只能设法减少和削弱。
在测量过程中,引起测量误差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在分析和计算测量误差时,不可能也没必要逐一地对所有误差因素进行分析计算。
而是着重分析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产生误差的原因有仪器设备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和测量对象变化误差。
测量误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即: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这三类误差中,粗大误差是一种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主要是粗枝大叶,操作不当所引起的,无规律可寻,只要操作细心,多方注意,即可避免。
可通过离群值的检查发现并剔除。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测得值对真值的歪曲,都有其确定的界限。
前已述及,误差是必然而普遍存在的,要完全消除所有的误差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误差尽量减小。
对于随机误差要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以将其减少到容许的范围之内。
而系统误差则要设法消除。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人在几次平行测定中所得数据非常接近,就主观武断地认为测定是绝对可靠的,但有时却存在系统误差而未能发觉。
因为单独靠测定步骤本身是不能反映出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所以即使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通过仔细的测定也未必能察觉,从而造成工作上的损失。
因此必须对消除系统误差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从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的作用来说,系统误差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恒定误差(Constant error;另一种是比例误差(Proportional error。
现代测量技术与误差分析大作业

现代测量技术与误差分析大作业一:作业要求已知:1、压力传感器的量程:0~100Kg;2、传感器灵敏度:0.01Kg;3、传感器分辨率:0.01 Kg;4、传感器信号输出频率:<1000Hz;5、测试系统工作量程:0~50Kg;6、测试过程中具有高频扰动;7、测试系统工作温度范围:-40℃~60 ℃。
8、传感器输出采用电流输出:4-20mA标准电流输出要求:1、设计四通道数据采集电路,ADC采用AD7934-6;2、各通道采样周期<5ms;3、详细说明采集电路的设计依据;4、CPU可不指定型号,采集电路与CPU的接口由示意图形式表示;5、给出采集电路所有用到的元器件的具体型号、参数,主要考虑的指标;6、提供主要元器件的说明书;7、给出ADC的驱动程序。
二:设计方案(1) AD7934-6 芯片说明AD7934-6是一款12位、高速、低功耗、逐次逼近型(SAR)模数转换器(ADC),采用2.7 V至5.25 V单电源供电,最高吞吐量达625 kSPS。
该器件内置一个低噪声、宽带宽、差分采样保持放大器,可处理最高达50 MHz的输入频率。
AD7934-6具有4个带通道序列器的模拟输入通道,可以通过预先编程选择通道转换顺序。
该器件可接受单端、全差分或伪差分模拟输入。
AD7934-6内置一个精确的2.5 V片内基准电压源,可用作模数转换的基准电压源。
或者,可将外部基准电压加载至此引脚,为其提供基准电压。
AD7934-6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可在高吞吐量的情况下实现极低的功耗,还提供灵活的功耗管理选项。
利用一个片内控制寄存器,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的工作条件,包括模拟输入范围和配置、输出编码、功耗管理及通道序列化。
图一为设计方案整体框架图。
图1 设计方案整体框架图 (2) 压力传感器信号采样电路压力传感器输出采用电流输出:4-20mA 标准电流输出,所以需要放大电路,此处采用共发射极三极管放大电路,将电流放大,选择适当的电阻和三极管,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现代检测技术大作业

2015年—2016年度第1学期课程名称:现代检测技术专业:控制工程研究生姓名:陈俊亚学号:2016232011任课教师姓名:冯晓明第一部分:现代检测技术的内容一、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现代化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的形式和方式趋于多样性,管理也更加科学,人们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常规的检测参数、检测手段、检测仪表难以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从一般的单参数测量到相关多参数的综合自动检测,从一般的参数量值测量到参数的状态估计,从确定性测量到模糊的判断等,已成为当前检测领域中的发展趋势,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检测技术和新的检测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统称为现代检测技术。
二、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检测技术的特点利用某种转换功能,将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外界信号变成可直接测量的信号的器件称为传感器。
由于电信号易于放大、反馈、滤波、微分、存储和远距离传输,加上计算机只能处理电信号,所以,从狭义上说,传感器又可以定义为可唯一而重视性好的将外界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元器件;从广义上讲,传感器就是能感知外界信息并能按一定规律将这些信息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装置;简单说传感器是将外界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所以它由敏感元器件(感知元件)和转换器件两部分组成,有的半导体敏感元器件可以直接输出电信号,本身就构成传感器。
敏感元器件品种繁多,就其感知外界信息的原理来讲,可分为:①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和声等物理效应。
②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③生物类,基于酶、抗体、和激素等分子识别功能。
通常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检测技术的特点可以归纳为:(1)从待测参数的性质看,现代检测技术主要用于非常见的参数的测量,对于这些参数的测量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传感器对应,难以实现常规意义的“一一对应”的测量;另一种情况是待测参数虽已有传感器,但测量误差比较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不能满足测量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检测技术大型作业(2014/2015学年第1学期)课题名称粮食存储环境品质监测系统设计院(系)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电气系统检测与控制小组成员时间指导老师一.设计背景及意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都充分说明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
储粮是为了防备战争、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它突发性事件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因此,粮食的科学储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储藏及消费大国,粮食储藏是国家为防备战争、灾荒及其他突发性事件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因此粮食的安全储藏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大事。
在粮食的储藏的过程中,由于粮仓温湿度异常而造成粮食变质,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粮食在贮藏过程中,会因为受温度、湿度、氧气、微生物及昆虫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其质量的不良改变。
目前我国许多粮食仓储单位采用测温仪器与人工抄录、管理相结合的传统方法,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效果不佳,发霉变质等现象大量存在。
因此设计粮食储存品质监测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粮仓数据的实时监控,是仓储单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粮食在贮藏过程中,会因为受温度、湿度、压力、2CO、微生物及昆虫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其质量的不良改变。
对粮食贮藏过程中的影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是保障粮食储存品质的有效手段。
在此,通过采用CAN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对影响粮食贮藏过程中的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当发现不良变化时,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保证粮食储存的安全。
粮食储存品质监测系统是利用现场的前沿机检测粮食储备库中粮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其他粮情信息(如入仓时间、品种、仓型、天气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通过控制电机启停,达到对相应参数的控制。
利用监控室的上位机对粮仓进行监控,用户可方便地构造自己需要的数据采集系统,在任何时候把粮仓现场的信息实时地传到控制室,管理人员不需要深入现场,就可以按照所需的要求对粮仓内的情况进行控制,还可以查看历史数据,优化现场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国家粮食储备安全水平,以获得实时粮仓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为实现我国粮仓管理现代化更近了一步。
二.设计内容2.1 系统总体结构规划影响粮库储粮安全性的参数主要有粮堆温度、湿度、压力和2CO等,及时监测这些参数、准确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于提高仓储质量、减少粮食损耗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我们采用分布式监控网络,主要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
而上位机按功能分由现场上位监控管理机,远程监控管理机和CAN通讯适配器组成,下位机则由CAN节点和现场参数采集和控制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由德国BOSCH公司20世纪80年代推出,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 具有下列主要特性:多主站依据优先权进行总线访问;无破坏性的基于优先权的仲裁;借助接收滤波的多地址帧传送;全系统数据相容性;废除了常用的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可靠的错误处理和检错机制,极强的错误检测能力,发送期间若丢失仲裁或由于出错而遭破坏的帧可自动重发送;暂时错误和永久性故障节点的判别以及故障节点的自动脱离;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改变总线上分机的数量,理论上可连无数个分机;CAN总线的接收数据长度最多为8个字节,因而不存在占用总线时间过长的问题,可以保证通信的实时性。
从而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考虑到C AN 总线技术具有先进的多主网络结构和通信距离远、成本低、可靠性高、系统容量大、安装方便、维护费用低、性价比高等优点,用在库区较大、仓库分布较分散的大型粮仓的温湿度监控系统是一种合理而新颖的尝试。
数据采集服务器主要完成监测网络系统的参数设置、粮库的状态查询、数据处理、粮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浏览数据信息,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智能节点由微控制器、数据采集电路和CAN总线接口电路构成。
智能节点不仅要实时监测粮库内各个测试点的温度、湿度、2CO、压力等信息,并保存和显示结果。
还要根据数据采集服务器的要求上传数据。
CAN/USB转换器负责把数据采集服务器的数据,通过USB接口的输出命令转换成CAN总线数据格式后,下传到CAN总线;或者将智能节点通过CAN总线上传的数据转换成USB数据格式后,再送到数据采集服务器。
2.2 系统功能下位机节点通过一定时间间隔把含有地址,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量的报文向CAN总线发送,总线通过自身仲裁确定先把优先级最高的数据放到总线上,然后自动仲裁依次发送低优先级的报文到CAN总线。
由于CAN总线的信息存取利用了广播式的存取工作方式,报文可以在任何时候由任何节点发送到空闲的总线上,每个节点的CAN总线接口接收总线上出现的所有信息,通过每个节点的报文滤波和地址匹配,只有上位机能实现所有报文的接收。
同时上位机可随时发送信息到CAN总线,只有地址匹配的节点才能收到信息。
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粮库的参数反馈控制。
2.2.1 智能节点原理智能节点温度、湿度、压力、2CO、水、烟雾、入侵物:控制电路采用单总线数据通信方式。
它采用单根信号线完成数据的双向传输,具有节省I/0引脚资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总线扩展和维护。
温度检测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不仅能直接输出串行数字信号,而且具有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易于微处理器连接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压力、2CO、水、烟雾、入侵物:信号经过调理电路处理后,可以通过单总线A/D转换模块(DS2450)输出的串行数字信号与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输出的串行数字信号使用同一线路连接,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布线的难度。
2.2.2 CAN节点的组成2.3 元件选型2.3.1传感器选型1.温度传感器低温储藏使粮食的呼吸活动大大减弱,可延缓粮食的陈化,保持粮食的新鲜度并降低储粮自然减量损失。
粮食在10℃时储藏,由于呼吸产生的干物质损失要比在20℃和30℃时储藏分别少4倍和15倍。
当粮温达到13℃时,害虫的繁殖和活动就基本停止,粮温降至10℃时完全停止,因此低温储藏可以避免粮食遭受虫害而造成的损失。
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继DS1820之后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
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相比,他能够直接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
可以分别在93.75ms和750ms内完成9位和12位的数字量,并且从DS18B20读出的信息或写入DS18B20的信息仅需要一根口线(单线接口)读写,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18B20供电,而无需额外电源。
因而使用DS18B20可使系统结构更趋简单,可靠性更高。
他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较DS1820有了很大的改进,给用户带来了更方便的使用和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主要特点:(1)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2)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3)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3.0~+5.5V;(4)测温范围:-55~+125℃。
固有测温分辨率为0.5℃;(5)通过编程可实现9~12位的数字读数方式;(6)用户可自设定非易失性的报警上下限值;(7)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惟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测温;(8)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2.湿度传感器粮食在通常储藏过程中,含水量一般在12%以下为安全状态,不会产生温度突变,一旦粮仓进水、结露等使粮食的含水量达到20%以上时,由于粮粒受潮,胚芽萌发,新陈代谢加快而产生呼吸热,使局部粮食温度突然升高,必然引起粮食“发烧”和霉变,并可能形成连锁反测量空气湿度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根据某种物质从其周围的空气吸收水分后引起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间接地获得该物质的吸水量及周围空气的湿度。
电容式、电阻式和湿涨式湿敏原件分别是根据其高分子材料吸湿后的介电常数、电阻率和体积随之发生变化而进行湿度测量的。
下面介绍HS1100/HS1101湿度传感器及其应用。
湿度检测采用HS1101型湿度传感器,HS1101是HUMIREL公司生产的变容式相对湿度传感器,HS1101 湿敏电容是基于独特工艺设计的电容元件。
主要特点:(1)高精度:±2%RH,极好的输出线性;(2)宽量程:1—99%RH,宽工作温度-40—100℃;(3)湿度输出受温度影响小,常温使用不需温度补偿;(4)响应速度快:5秒;浸水或结露后迅速恢复10秒;(5)抗静电,防灰尘,有效抵抗各种腐蚀性物质;(6)长期稳定性可靠性好:0.5%RH/年;3.压力传感器粮仓储粮数量是国家粮食数量安全及粮食库存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有的粮仓储粮数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称重法和测量计算法,称重法效率低、工作量大、成本高,难以广泛应用,而测量计算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开发方便"快捷"准确的国家粮食储藏数量监测技术势在必行。
针对粮仓压强分布的随机性,利用对粮堆底面和侧面压力的测量从而得出粮仓储量数量的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CPS181是采用陶瓷材料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干式陶瓷压阻压力传感器,陶瓷是一种公认的高弹性、抗腐蚀、抗磨损、抗冲击和振动的材料。
陶瓷的热稳定特性及它的厚膜电阻可以使它的工作温度范围高达-40~135℃,而且具有测量的高精度、高稳定性。
电气绝缘程度>2kV,输出信号强,长期稳定性好。
高特性,低价格的陶瓷传感器将是压力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在欧美国家有全面替代其它类型传感器的趋势,在中国也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陶瓷传感器替代扩散硅压力传感器。
CPS181干式陶瓷压力传感器被广泛地应用在:过程控制、环境控制、液压和气动设备、伺服阀门和传动、化学制品和化学工业及医用仪表等众多领域。
它的尺寸小,直径18mm,量程范围1~600bar,价格低,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测量压力的场合。
主要特点:(1)坚固的陶瓷敏感膜片、卓越的抗腐蚀、抗磨损性能;(2)高精度、高稳定性;(3)宽的工作温度范围:-40~135℃;(4)体积小巧,易封装,尺寸:18×5.25×8.05mm;(5)量程范围:100kPa~60Mpa;(6)综合误差(包括:线性、迟滞、重复性):0.2~0.4FS%;(7)零点输出:0±0.2mV,满量程输出:2.0~4.8mV;CO传感器4.2气体浓度监侧试验研究小麦自身呼吸及昆虫和霉菌活动产生2CO气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