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干扰素_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丝裂霉素C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

Co mp a r a t i o n o f t h e e fe c t o f b l a dde r i n s il t l a t i o n wi t h mi t o my c i n C a nd
pi r a r u bi c i n o n pr e v e n t i ng t he po s t o pe r a t i v e r e c u r r e n c e o f s u pe r ic f i a l b l a dd e r c a nc e r
朱 圣 亮 , 杨 芳
[ 摘要 ] 目的 : 比较丝裂霉素 C或吡柔 比星膀胱灌注 预防浅表 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 2 6例浅表性膀 胱癌患 者 随机分为 2组 , 每组 6 3例 。其 中 , 丝裂霉素 C组用丝裂霉素 C 3 0 m g+ 0 . 9 %氯化钠注射液 3 0 ml , 膀胱灌注 2 h ; 吡柔 比星组 用 吡柔 比星3 0 mg +5 %葡萄糖注射液 3 0 m 1 , 膀胱灌 注 3 0 a r i n ; 两组均术后 每周 1次 , 共 8次 ; 再每月 1次 , 至 手术后 2 4个月 。 观察 2组浅表性膀 胱癌术后复发 的情况及安全性 。 结果 : 患者均 随访 2 4个月 , 其 中丝裂霉 素 C组 复发率为 1 4 . 3 %, 吡柔 比星
t h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r e c u r r e n c e o f s u p e f r i c i a l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 .M e t h o d s : A t o t l a o f 1 2 6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u p e fi r c i l a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 w 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MMC a n d p i r a r u b i c i n g r o u p . Th e MMC g r o u p w 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3 0 mg o f MMC a n d 3 0 ml o f 0. 9 % s o d i u m
丝裂霉素与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丝裂霉素与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刘锁民;刘屹立【期刊名称】《中国厂矿医学》【年(卷),期】2007(20)3【摘要】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和卡介苗(BCG)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11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表浅移行细胞癌,接受经尿道切除手术(TUR)。
术后分为2组:A组为联合诱导组(59例),术后6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胱腔内灌注MMC,术后3周开始BCG诱导加维持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CG“6+3”疗法)。
B组为单纯BCG组(51例),术后3周开始接受BCG“6+3”疗法。
定期行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
结果经过12—70个月,中位35个月随访,A组9例患者肿瘤复发(9/59,复发率15.3%),B组17例患者肿瘤复发(17/51,复发率33.3%),2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肿瘤进展发生率均低,差异不显著;2组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9.0%、35.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早期MMC膀胱灌注加BCG定期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且比较经济,未增加毒副反府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总页数】2页(P205-206)【关键词】膀胱癌;膀胱灌注疗法;卡介苗;丝裂霉素【作者】刘锁民;刘屹立【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相关文献】1.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术后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 李红辉2.α-干扰素加卡介苗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J], 杜信毅;李晓东3.α—干扰素与卡介苗、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比较 [J], 朱伟;付杰新;等4.卡介苗单药对比卡介苗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高级别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疗效分析 [J], 邢绍强;董礼明;蒋永超;杜宏5.卡介苗单药对比卡介苗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高级别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疗效分析 [J], 邢绍强; 董礼明; 蒋永超; 杜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α-干扰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lt n wa s d i h b e ain g o p. CG wa s d i e c nr lgo p Th f c swee o s re . s l A lp t n s a i s u e n t e o s r t u B su e n t o t ru . e e e t r b e d Re u t o v o r h o v s l ai t e
【 关键词】 膀胱肿瘤 ; 干扰素 ; - 丝裂霉素 C
【 中图分类号】 R77 1 【 3 . 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7 — 26 2t)2 0 1 — 2 64 39 (00 1 — 04 0
Ob e v t n o e e e to t r e o ・ l ha a d mi my i - b l d e s i a i n t r a l d e a c ro r - s r a o ft f c fi e f r n a p n t i h n o cn C y b a d ri t l t o te tb a d r c n e n p e n l o
t n . n l so T e e fc f n ef rn ap a+mi my i — ss p ro oBC a d h slw sd f c , etrtlr t d S i s Co cu i n o h f t treo — h e oi l t o cn C i u e rt G, n a i e e e t b t e ae , O i o e o i i t e f s c oc n ci ia l d e si ain t s h rt h ie i l c lb a d ri t lt . i n n l o
【 b t c】 0bet e oea a ee et f n r rnap a+mtm c — n aieC m t ur ( C A sr t a jci T vl t t f c o t f o - h v ueh iee l i yi Ca dB cl a eeG ei B G) o n l l t n
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摘要目的:评价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50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时,术后定期应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1小时。
结果:50例患者随访1~2年,无肿瘤复发。
48例96%复发2例。
未见全身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膀胱灌注药物后出现短期轻度膀胱刺激症状。
结论:丝裂霉素膀胱灌注以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费用低。
关键词丝裂霉素膀胱癌膀胱内灌注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6年2月对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丝裂霉素定期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肿瘤复发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61岁。
其中单发肿瘤43例,复发肿瘤7例。
50例中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者4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者4例。
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细胞癌,所有病例术后定期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灌注方法:患者术后1周开始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丝裂霉素10mg+0.9% NS 50ml,混匀溶液,常规方法灌注,每10分钟更换1次体位。
1小时后排出,1次/周,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以后每2个月1次,共半年。
定期作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并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
所有患者每3个月行膀胱检查,如有可疑,即行活检以确定有无肿瘤复发。
结果50例患者随访1~2年,无肿瘤复发48例,复发2例,1例术后6个月复发,1例术后1年复发。
所有患者均受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未见明显全身不良反应。
仅有3例于灌注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3~4天后自动消失。
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前后,患者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无异常改变。
讨论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据报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复发率高达50%,其中10%~20%的复发病理示同程度增加。
膀胱癌初次发病时多为浅表性乳头状瘤,但是单纯肿瘤切除后复发率极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高或浸润能力增强,最终发展成浸润性癌。
膀胱灌注三种药物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膀胱灌注三种药物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11-05T17:02:51.34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井军1 宋亚新[导读] 塞替派是多功能烷化剂,能抑制核酸的合成,与DNA 发生交叉联结,干扰DNA 和 RNA 的功能,改变DNA 的功能,故也可引起突变。
李井军1 宋亚新2(通辽市开鲁县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400通辽市开鲁县中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400)【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药物治疗的药物选择及疗效。
方法对保留膀胱手术的108 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行膀胱灌注,第一组丝裂霉素(MMC)40mg; 第二组用塞替派(TSPA)60mg;第三组用卡介苗(BCG)120mg 结果随访6~36 个月,平均24.6 个月,肿瘤复发率第一组为17.6%(6/34);第二组为15.6%(5/32);第三组为7.1%(3/42),第三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MMC、TSPA、BCG(温效40-42℃)三种灌注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均有效,但BCG 灌注疗效最好。
【关键词】移行上皮细胞癌;灌注疗法;抗肿瘤药自2009 年6 月—2011 年12 月,笔者为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将膀胱肿瘤术后的108 例患者随机抽样分成三组,分别用MMC、TSPA、BCG(温效40-42℃℃)进行膀胱灌注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现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108 例,男64 例,女44 例,年龄45~78 岁,平均54.8 岁。
行TURBt 72 例,膀胱部分切除22 例,单纯肿瘤及周围黏膜切除14 例。
病检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临床分期:T0 14 例,T1 69 例,T2 22 例,T3 3 例。
1.2 灌注方法将患者双盲随机抽样分成三组:第一组用(MMC)40mg 加NS 40ml; 第二组用塞替派(TSPA)60mg+NS 40ml;第三组用BCG1(温效40-42℃℃)20mg +NS 50ml。
丝裂霉素加α-干扰素行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 包头 医学 院第 三 附属 医院 外四科 , 内蒙 古 包头 0 4 3 ) 10 0
摘 要 目的 : 探讨 丝裂霉素加 仪一干扰素在膀胱癌术后 膀胱灌注化疗预 防肿瘤复发 的效果。方法 :6例膀胱恶性 3
肿瘤 患者行膀胱部分切 除术 或经 尿道 膀 胱肿瘤 电切术 后 , 采用 丝 裂霉 素 2 4 r 0— 0 g+仪一干扰 素 30万 +生理 盐水 a 0
o r t n. M e h d Thit i te t t l d rca e r r ae he p ri lc se t my o pe ai o t o s: ry sx pain swih b a de nc r we e te td by t a a y t co rTUR — BT nd Th M C 0 t a eM 2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2 4卷第 4期
V0 4 N0 4 20 L2 . 08
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36l
J oURNAL oF BAoToU EDI M CAL COLLEGE
丝 裂霉 素 加 o一干 扰 素 行膀 胱 灌注 防治膀 胱 癌 术 后 复 发 【
~
4 mg+ap a—i tr rn 3 l U +NS 4 mL i i ain o l d e tr o e ain t rv n a c r rc re c oa 8 t s 0 lh n e f o mi e . 0 r g t fb a d r a e p r t o p e e tc e e u n e tt l1 i . r o f o n me
和预 防 膀 胱 肿 瘤 术 后 复 发 的方 法 很 多。我 院 自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 复发疗效分析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3-09-11T15:25:38.70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顾九零[导读]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x2检验并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顾九零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安顺 561000【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 年1 月到2011 年1 月收治的60 例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的1 到2 周内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 到3 年,观察疗效与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18/25),复发率为24%(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 (26/35),复发率为22.9%(8/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4/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丝裂霉素膀胱管灌注疗法对于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十分理想,该种疗法具有用药方便、费用低廉的特征,患者不会出现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膀胱癌是一种泌尿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显示,表浅性膀胱癌的发生率约占75%到85%,治疗膀胱癌的常用方式就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但是约有10%到67%会在术后12月内复发,复发的原因与肿瘤细胞的种植、新发肿瘤、原发肿瘤的切除有关,因此,预防膀胱癌的复发也是临床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自2008 年以来,我院对表浅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或者膀胱部分切除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法进行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何毅;李映川;杨海帆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017)01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接受保留膀胱术式治疗的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2例接受小剂量丝裂霉素素C(4mg/次)膀胱灌注治疗,42例接受标准剂量(40mg/次)膀胱灌注治疗.随访时间5年.结果两组术后5年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小剂量膀胱灌注疗法并发症远少于后者.结论小剂量丝裂霉素C可以有效地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同时减少了细胞毒性药物膀胱灌注的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手段.
【总页数】3页(P1221-1223)
【作者】何毅;李映川;杨海帆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4
【相关文献】
1.小剂量卡介苗、丝裂霉素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J], 牛凌卫
2.卡介苗和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J], 高建军
3.沙培林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J], 狄金明;吴杰英;罗云;方友强;刘小彭;邱剑光;周祥福;高新
4.力尔凡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J], 樊松强;朱利伟
5.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 [J], 粟周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干扰素+丝裂霉素C 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罗刚作者单位:402560 重庆市铜梁县人民医院摘 要! 目的 分析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后分别采用 干扰素+丝裂霉素C 和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
方法 将64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采用 干扰素+丝裂霉素C 治疗,对照组给予卡介苗作膀胱灌注,观察其不同疗效。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
观察组复发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不良反应小。
结论 干扰素+丝裂霉素C 疗效优于卡介苗,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可以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干扰素;丝裂霉素C中图分类号! R 73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296(2010)12-0014-02O b servati on of the e ffect of i n terferon alpha and m ito m yci n C by b ladder i n stillati on to treat b ladder cancer on p re ven tion the recurrence after op eration LUO Gang.The Peop le ∀sH osp ital of T ongli ang ,Chongqing 402560,Chi na 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eva l uate the effect o f i nterferon alpha +m itomyc i n C and Bac ill e Ca l m ette G uer i n(BCG )by bladde r i nstillation to treat superficia l bladder cancer .M ethod s 64pati ents w it h super fic i a l b l adder cancer w ere rando m l y d i v i ded i nto observati on g roup of 34cases and the contro l g roup of 30cases .In terferon a l pha +m ito m yc i n C by b l adder i nstil lati on was used i n the observa tion g roup ,BCG w as used i n t he con tro l group .T he e ffects were observ ed .R esu lts A ll patients w ere f o ll owed up 12~24m ont hs ,average o f 18m onths .The recurrence o f b l adder cancer i n obse rvation g roup w as 11.76%lo w er t han 16.67%i n t he control group ,the d iffe rence w as stati stica ll y si gn ifican t (P <0.05),and had few er adverse reac ti ons .Conc l u sion T he effect of i nter feron alpha+m ito m yc i n C is super i or to BCG,and has l ow s i de e ffect ,better to l erated ,so it is the first cho ice i n cli n i ca l b l adder i nstillation .K ey words ! B l adder tu m or ;Inter f e ron alpha ;M ito m yc i n C 泌尿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肿瘤,其发生率高,且易复发,临床上治疗多以手术及化疗方式,其中,膀胱内灌注是当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
临床上,用于膀胱癌灌注治疗的药物较多,以卡介苗(BCG )最为常用且疗效确切,笔者选用 干扰素+丝裂霉素C 与BCG 2种灌注方法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并对其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共64例,其中男44例,年龄28~77岁,中位年龄55岁;女20例,年龄32~72岁,中位年龄61岁。
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
病理报告均为移行细胞癌(#~∃级)。
临床TNM 分期T 1期45例,T 2期19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34例,T 1期25例,T 2期9例。
对照组30例,T 1期20例,T 2期10例。
均于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
2组性别、年龄、TNM 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灌注方法 常规消毒后置导尿管入膀胱,排空尿液后注入灌注液,灌注前减少进水量。
观察组: 干扰素500U +丝裂霉素C 40mg 溶于50m l 生理盐水中,经尿道插管注入膀胱,保留药液2h(仰、俯、两侧卧位各30m i n),每周1次,共6次,然后改为每2周1次,共6次,每月1次持续至术后2年。
对照组:BCG 120mg 溶于50m l 生理盐水中,经尿道插管注入膀胱,保留药液2h(仰、俯、两侧卧位各30m in),每周1次,共6次,每2周1次,共6次,每月1次持续至术后2年。
均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每3个月1次膀胱镜检查。
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
患者定期来我院灌药复查。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观察组复发4例,均为术后6个月复发。
对照组复发5例,术后6个月复发3例,术后9个月复发2例。
观察组复发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灌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有血尿。
对照组12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其中6例症状严重,3例出现血尿,1例膀胱灌注后出现严重血尿,伴有中等量血块,给予抗结核及止血治疗后好转。
观察组仅有3例出现了尿频、尿急,无尿痛,症状较轻,未做特殊处理,灌药2h 以后嘱其多饮水,症状自行消失,继续完成灌注治疗。
灌注期间,2组均未见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现象。
3 讨 论浅表性膀胱癌占膀胱肿瘤的70%~80%。
首选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肿瘤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70%,其中10%~20%的肿瘤复发后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增加。
自1976年M orales 首先报道BCG 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以来,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BCG 可以降低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推迟肿瘤复发和病情的进展时间,使肿瘤复发率降至20%左右[1,2]。
其作用机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1)激发了膀胱黏膜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被BCG 激活的巨噬细胞浸润到膀胱壁内形成肉芽肿,使肿瘤细胞受株连;(2)非特异性地增强了宿主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3)激活的巨噬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 干扰素、IL 2、TN F 和CF 等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至于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还是共同发挥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虽然BCG 已被公认是膀胱癌术后最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之一,但仍有不理想之处。
丝裂霉素C 在细胞内通过还原酶活化后起作用,可使DNA 解聚,同时可阻断DNA 复制,使细胞周期停止于G 2期,从而使肿瘤细胞死亡临床上广泛用于膀胱癌及腺性膀胱炎术后化疗[3]。
膀胱灌注后可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少是其优点之一,但是丝裂霉素C 膀胱灌注引起化学性膀胱炎的发生率5%~25%,其发生率与灌注剂量呈正相关,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笔者采用小剂量丝裂霉素C 灌注,不仅取得较满意疗效,还可大大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干扰素是一种内源性的免疫激动剂,膀胱内灌注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有2种:(1)直接作用于尿路上皮细胞;(2)间接地通过宿主的典型免疫保护机制。
研究发现:TURBT 后 干扰素联合各种化疗药物行膀胱灌注, 干扰素可以有效增加NK 细胞和T 淋巴细胞的活性,尿液中I L 2、IL 4浓度增加,证明 干扰素膀胱灌注可显著增加膀胱组织的免疫功能[4]。
而且在临床应用中 干扰素已显示出抗原发及复发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癌的疗效。
干扰素联合各种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免疫化学疗法,是为了克服以往单用免疫药物或化疗药物疗效不佳,进一步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化学疗法在降低肿瘤复发率和延长生存率方面优于单用免疫药物或单用化疗药物。
干扰素和丝裂霉素C 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有协同或叠加作用。
笔者认为 干扰素+丝裂霉素C ,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的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刺激症状较轻,患者易于接受,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但本组病例数尚少,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1 Shar ma S,Ks h eersagar P ,Shar m a P .D i agnos i s and treat m en t of b l addercancer[J].Am Fa m Phys i cian ,2009,80(7):717-723.2 D i Paola RS ,Latti m e EC.Bacill u s C al m ett e Gu eri n m echan is m of acti on:t he ro l e of i m mun it y ,apop t osis ,necros i s and autophagy [J ].J U ro,l 2007,178(5):1840-1841.3 Jal n M onz n A ,Fern ndez G m ez J M,Escaf Bar m adah S ,et a.l Therapeu tic effect ofm i to m yci n C i n the i m m ed i ate postoperati ve peri od i n pa ti ents w it h i n ter m ed i ate ris k non m uscle invasi ve b l adder t um ors [J ].A ctas UrolE sp ,2008,32(9):894-903.4 Bell m unt J ,A l b i o l S .Che m otherapy for m etas t ati c or un res ectab le b l adder can cer[J].Se m i n Onco,l 2007,34(2):135-144.(收稿日期:2010-03-12)经验交流痰热清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禁忌伍冬梅,罗柳荣作者单位:545005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禁忌中图分类号! R 9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3296(2010)12-0015-01 痰热清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抗炎药物,临床应用发现痰热清注射液与规格为250m l 的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立即产生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