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旅游业也在逐渐壮大,特别是在对国际旅游者的吸引方面。

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白山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本文以目的论为视角,对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向国际游客传达长白山的文化魅力。

二、目的论的概述目的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它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明确翻译的目的,然后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目的论尤其重要,因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向国际游客传达景点的文化信息和吸引力。

三、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现状长白山作为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其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对于吸引国际游客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译不准确、语言不地道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国际游客对长白山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也影响了长白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目的论在长白山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者需要明确翻译的目的,即向国际游客传达长白山的文化魅力和旅游信息。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准确性原则:翻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使用准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信息。

在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中,翻译者需要了解长白山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等信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相结合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兼顾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注重原文的形式和意义,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因此,在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中,翻译者需要使用自然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同时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旅游信息。

3. 目标语读者导向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中,翻译者需要使用符合国际游客习惯的英语表达方式,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长白山的文化魅力。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

科技交流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旅游业也迈进全球化时代。

很多外国游客渴望通过旅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因而汉语旅游文献的翻译已成为我国对外宣传、吸引国外游客的重要途径。

根据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和Vermeer的目的论,原文本的类型不同,其翻译目的也会有所不同,翻译不同类型的文本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从文本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料的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在1971 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思想的雏形。

而后,汉斯·威密尔在与赖斯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论”这一概念,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并强调翻译并非简单的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

之后,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理论进行全面总结,使其更加系统、完善。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行为的目的,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使译者拥有更大的自由。

目的论指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译文读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译文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阅历,每一种类型的翻译都有特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所以,在目的论下进行旅游文本翻译,需要充分考虑旅游文本和景点的特点的同时,并高度重视译文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以提高译文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三、旅游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目的旅游文本包括经典介绍、广告标语、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是一种对外宣传资料(方梦之,毛忠明;2005)。

旅游文本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其目的是帮助游客了解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

就其问题功能而言,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是旅游资料的两个主要功能,因而其语言表达必须准确、通俗、简洁,能雅俗共赏,利于不同层面读者理解和接受(贾文波,2004)。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出国旅游。

他们可能不懂当地的语言,因此需要翻译来帮助他们理解旅游信息。

本文旨在研究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以提供给读者更好的旅游体验。

我们需要了解翻译的目的是什么。

翻译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将原始信息传达给读者,帮助他们理解当地的文化、景点和服务。

翻译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我们需要考虑翻译的受众。

旅游文本的受众通常是国际游客,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

翻译需要使用简洁明确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翻译还需要考虑读者的语言能力和背景知识,以便他们能够理解翻译的内容。

然后,为了使翻译更准确,我们需要理解旅游文本的特点。

旅游文本通常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指南、餐饮建议等信息。

翻译需要注意准确传达这些信息,同时保持原始信息的风格和语调。

考虑到旅游文本的实用性,翻译还应提供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前往景点、如何预订酒店等。

我们需要考虑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翻译旅游文本时,可以使用直译、意译、增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

直译可以保持原文的准确性,但可能不易理解。

意译可以更好地适应读者的语言背景,但需要注意不要改变原文的意思。

增译可以补充信息,提供更详细的讲解。

翻译还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比如音译地名、使用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等。

翻译旅游文本需要清晰准确地传达原始信息,使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考虑读者的语言能力和背景知识,保持原始信息的风格和语调,提供实用的建议,使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服务。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旅游文本的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旅游文本的翻译

862014年2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旅游文本的功能是在于通过对旅游景点的介绍,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

因此,翻译旅游文本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

本文先从目的论出发,对目的论做了简要介绍,并以此为指导原则进行旅游文本的翻译。

一、目的论简介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欲达目的不择手段”。

(Shuttleworth & Cowie ,2004:156)。

在这一原则下,源文本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在译入语环境中,所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的需求。

旅游文本属于呼吁性文本,其中包括旅游景点的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景点名称,旅游广告标牌,古迹楹联等等。

旅游文本的翻译,在语言上,应该注意与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相贴近,达到以语言的魅力吸引游客的目的。

二、英汉旅游文本语言特点及风格差异1.中文旅游文本的特点(1)语言渗透主观感受。

所谓“三分像,七分想”,就是在指中国人喜爱抒发内心的感情,尤其是在描述自然景观的时候,将自身的想象与现实景色相结合。

例如:南溪山,双峰并列,峭拔挺立,烟翠凌空,山形似马鞍。

每逢空山新雨,阳光映照,可见石色洁白如玉,恰似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丹青。

这种富有人文色彩的结合,将人的主观情感根植于描述的语言之中,同时,佐以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语言产生动人的魅力,是其他效果所不能比拟的。

(2)用词典雅,简约华美。

中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意合,将句子前后的语意相关联,辅以形容词的变幻多端,给人典雅的感受,同时,汉语的表达,通常会运用大量的对偶平行句子,以追求文章的对仗工整,声律和谐,以期达到音形意皆美的完美表现。

简单的三言两语,简约概括的表达原作者的意思。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完整的概括了中文的语言特点,旅游文本亦是如此。

(3)古诗词的引用。

在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都有着诉不尽的历史渊源,更不乏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诗词。

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

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

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摘要:通过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分析,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的目的和目的语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分析能帮助译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选择一、引言整理文章来源:期刊之家: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在旅游业日渐发展壮大的同时,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凸显出很多实际问题。

本文将分析旅游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特点,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对体现不同交际功能的旅游文本采用不同策略和方法翻译,以期能改观旅游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寻找合适的旅游文本翻译路径。

二、旅游文本的特点(一)题材广泛,涉及面广旅游文本的涉及面相当广,包括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介绍和推介,题材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科技、社会风俗习惯等各方面。

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世情,包括诗词、典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习俗等。

(二)体裁多样,形式不拘一格根据文体的不同,旅游文本可分为旅游广告、旅游信函、旅游宣传卡、旅游网站宣传、旅游电影、电视、景点牌示、导游图、旅游公示语等等,体裁不一,形式众多。

(三)跨文化交际特点明显在全球化语境下,旅游文本体现的是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具有很明显的跨文化交际特点。

旅游文本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受到巨大的文化差异、传播途径、传播方法等方面的约束而产生不尽如人意的效果,因此在传播和推介上要尤其关注这些文化差异,关注文化的特异性,并且在文化交流中尽可能地保留这种文化特质,以吸引潜在旅游消费者的关注。

三、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旅游文本翻译鉴于旅游文本的以上特点,旅游文本是时效性、功能性和文化特异性突出的文本,也是应用性很强的文本。

贾文波认为,“应用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一、“目的论”视角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意义“目的论”是指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功能。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让他们对目的地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更要注重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情感。

二、旅游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1.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避免出现生硬、呆板的译文。

如果原文是充满诗意的描述,译文也要通过词语的精美和句式的优美来传达原文的意境;如果原文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译文也要具有同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2. 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

这就要求译文中充分体现出目的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地标建筑、美食特色等方面的信息,让游客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介绍北京的旅游文本时,要注重体现北京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特色小吃,而在翻译介绍上海的旅游文本时,要突出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特色。

3. 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目的地的文化信息,还要根据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翻译旅游指南时,要注意将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信息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以便游客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

4. 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信息,还要引导游客参与到目的地的文化体验中来,让他们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景点介绍时,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让游客仿佛置身其中;在翻译美食介绍时,可以适当增加口味、刺激味蕾,让游客愿意品尝当地特色食品。

5. 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在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中,功能目的论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翻译者有效地转换和传达源文本的意义和功能。

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讨论。

功能目的论强调翻译应该考虑到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功能差异。

在旅游文本中,源文本的功能通常是为了吸引读者,宣传旅游景点或活动,鼓励读者选择某个目的地进行旅行。

翻译者需要在目标文本中保留这个功能,并尽可能地传达源文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翻译者可以通过采用一些翻译策略来实现上述的目标。

可以考虑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可以使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旅游景点的美丽和吸引力,或者使用一些表达强调的句子结构。

翻译者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文化修辞手法,以适应目标文化的习惯和口味。

在翻译食物介绍时,可以使用目标文化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来描述食物的口感和特色。

翻译者还应该注意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口语化和正式化的差异。

在一些目标文化中,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可以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但在一些正式的文化环境中,使用正式化的语言可能更为合适。

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如何调整语言风格。

翻译者还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群体的特点。

不同的读者群体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因此翻译者应该根据目标读者群体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如果目标读者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可能可以使用一些时尚流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功能目的论是一个重要的翻译策略,在旅游文本英译中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传达源文本的意义和功能。

翻译者可以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化修辞手法和适当的语言风格来实现这一目标。

翻译者还应该考虑到目标读者群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一、目的论简介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德国学者赫尔德·费雷尔-霍尔兹(Hans J. Vermeer)和其合作者所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的质量应该以目的是否达到为评判标准。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不再仅仅是语言对语言的转换,而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尊重源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译文的接受对象和使用场景,从而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意义旅游文本是指引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了解旅游景点、规划行程的一种重要文本类型。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传达准确的信息并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愉悦感是至关重要的。

而目的论恰恰提供了一种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视角,为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论提醒翻译者要充分了解译文的使用环境和受众特点。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译文可能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比如外国游客、本地居民或者旅行社工作人员。

针对不同的受众,翻译者可以灵活调整词语、句式以及行文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

目的论指导翻译者要注重译文的实际效果。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译文的目的通常是引导读者进行旅行选择、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或者享受阅读乐趣。

翻译者应当注重译文的实际效果,通过精准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产生积极的行动意愿。

目的论要求翻译者要权衡源文本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一些地名、景点名称、民俗风情等文化特色的翻译常常需要考虑到源文本和译文之间的差异,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目的论的指导原则,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源文本和译文之间的文化传播和意义表达。

1. 注重读者导向。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译文的受众特点,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如果译文面向外国游客,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介绍,以增强译文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摘要:通过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分析,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的目的和目的语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分析能帮助译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选择一、引言整理文章来源:期刊之家: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在旅游业日渐发展壮大的同时,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凸显出很多实际问题。

本文将分析旅游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特点,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对体现不同交际功能的旅游文本采用不同策略和方法翻译,以期能改观旅游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寻找合适的旅游文本翻译路径。

二、旅游文本的特点(一)题材广泛,涉及面广旅游文本的涉及面相当广,包括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介绍和推介,题材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科技、社会风俗习惯等各方面。

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世情,包括诗词、典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习俗等。

(二)体裁多样,形式不拘一格根据文体的不同,旅游文本可分为旅游广告、旅游信函、旅游宣传卡、旅游网站宣传、旅游电影、电视、景点牌示、导游图、旅游公示语等等,体裁不一,形式众多。

(三)跨文化交际特点明显在全球化语境下,旅游文本体现的是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具有很明显的跨文化交际特点。

旅游文本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受到巨大的文化差异、传播途径、传播方法等方面的约束而产生不尽如人意的效果,因此在传播和推介上要尤其关注这些文化差异,关注文化的特异性,并且在文化交流中尽可能地保留这种文化特质,以吸引潜在旅游消费者的关注。

三、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旅游文本翻译鉴于旅游文本的以上特点,旅游文本是时效性、功能性和文化特异性突出的文本,也是应用性很强的文本。

贾文波认为,“应用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

[1](P1)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一种“交际活动”和“跨文化活动”,涉及翻译发起人、译者、译文接受者等多种因素。

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这一描述与应用翻译的实际要求和内容十分契合。

因此,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应用翻译实践,如旅游文本的翻译是十分恰当,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与以往的语言学或对等观念相比,功能翻译观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对等概念,在源语文本的角色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用目的论的创立者威米尔的话来说,翻译就是在目标语文化中重现源语语言文化所提供的某些信息。

目的论彻底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译文与原文之间是否对等,认为翻译应该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

无论何种翻译,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即“目的决定手段”。

[2](P101)值得提出的是,目的准则固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需要一定的机制来约束和限制某一原文的译文功能范围。

诺德把忠诚原则引入功能主义模式,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功能加忠诚这两大基石奠定了她的功能主义方法论。

按照诺德的阐释,“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3](P9)按照功能派理论创始人卡特里娜·赖斯的文本主体交际功能分析,文本主要有传意、表情、使役三类型,每种文本类型都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也具有一种为主的交际功能,其他功能处于次要地位。

旅游文本究其功能而言,主要为传意功能,兼具使役功能,因为旅游文本主要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背景知识,从而达到促进旅游,提高消费,传播文化等目的。

如旅游景点解说牌尤其注重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主要体现传意功能。

而旅游广告更多的是关注广告的生动性,因此要突出其口语特点,表达亲切自然,修辞性很强。

有些广告大量运用诗词、排比、对比、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段,主要体现的是表情功能,或者更直接体现的是诉求功能,因为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请求、号召消费者采取某些行动或接受某些观点,所以主要体现的功能是使役功能。

区别不同的文本类型和功能对于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是十分重要的,译者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这些不同文本的特色和翻译规律,总结出相对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四、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选择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的目的是决定翻译策略的基本准则。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有经验的译者基本能判断要翻译的文本的功能,从而决定译文文本的功能与之相对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其次是目的语接受者对译文的期待,以及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一)传意功能文本的翻译策略以传意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文本的“最主要和终极的目的在于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务,教育、导引和传播知识,促使旅游者获得更多的旅游价值”。

[4](P298)这类文本主要包括解说牌、解说手册、导游图和解说幻灯片等。

在文体风格上具有说明文的特征,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明了,表达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

因此,这类文本的表达一般比较客观、直接,信息功能突出,不太强调情感的诱导性。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接受者,只有目的语接受者理解并且接受了的翻译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充分地考虑译语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他们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他们的交际目的和需求等。

只有对目的语接受者进行细致的了解与分析才能产生出符合译语习惯和读者期待视野的译本。

在进行此类文本翻译时,通常可以采用增译、减译、重组信息等译法。

例(1):提到赤壁,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赤壁之战”,想象那场著名战役的情景。

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了解其来龙去脉。

但是基于大多数外国旅游者都不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或研究型学者,所以并不一定知道或了解这个著名的战役。

在翻译特有的地名、人名或历史典故时,补相关的背景知识即增译是有必要的。

所以翻译如下: The name of Chi'Bi or Red Cliff would remind one of that in Chinese history is known as the Battle of Chi'Bi fought in A.D.208 between the army of Cao Cao ofWei(220-265)and the jointforces of Sun Quan of Wu(222-280)and Liu Bei of Shu(221-363)in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Kingdoms.(220-280)又如例(2):“濯缨水阁”是苏州网师园内的一个典型水榭。

“Washing Tassel Xie”is a typical xie building in the “Garden of NetMaster”in Suzhou,which is a pavilion-like building builtona terrace by a pond or stream,or jutting over the water supported bystone stilts.例(2)中的“水阁”或“榭”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尤其在苏州常见。

通常是造型精致的楼台依水而建,底下由或木、或铁或石质的桩子支撑,十分具有古典美。

英语中没有功能完全对等,样式相同的建筑物可以描述或表达,所以译者在不减损原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解释性信息来阐明其特点,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

译文与原文并不是完全对应,译者把对“榭”一词的解释放在整句话的最后,既进一步表达了原文的意义,也没影响译文的行文和结构,对句子作了微调和补充,是典型的增译和信息调整策略。

(二)表情功能文本的翻译策略根据卡特里娜·赖斯的观点,表情文本重在传达原语文本内容概念的艺术形式,旅游文本中富有强烈文学色彩和修辞特色的旅游广告在语言风格方面尤其符合这一特点:使用多种修辞方式如比喻,双关,对比,排比等凸显特色,语言生动,富于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翻译此类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本时,译者应该注意尽量保留原语文本的语言和修辞特色,再现其表现的艺术形式,以实现其交际功能。

世界很多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别称或特色,美国纽约的别名是“大苹果”,所以纽约的旅游广告促销就以“大苹果”的转喻来代替纽约的本名。

因此“Explore the Big Apple”的广告语指代明确,形象生动,容易拉近旅游者与城市间的距离。

又如澳门由于其博彩业特别发达,这一点跟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很相似,所以可以翻译成:Macao,Eastern Las Vegas,·91·第30卷第9期袁琼:旅游外宣文本的功能及翻译策略:目的论视角通过类比的手段增译部分信息,让旅游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目的地的旅游特色和内涵。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这样的翻译能让目的语接受者对旅游目的地获得更多认同感和接受度。

事实上,笔者所在的城市长沙———星城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是湘楚文化的渊源地,电视湘军和出版湘军屡创佳绩,草根明星辈出,每年的金鹰电视艺术节众多大腕云集,人们对生活与娱乐的关注远远高于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并且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骄傲感,长沙不愧是娱乐之都,如同洛杉矶,这个城市远离国家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大有发展成“中国的好莱坞”的趋势,不妨对外宣传为“ChineseHollywood”以增强国际知名度。

表情功能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更多的是用直译,增译,类比,套译等手段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言和修辞以及文化特色。

如下例: 例(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是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诗词,也是极富诱惑力的广告词,但是如何生动的传达给外国旅游者也大有讲究。

首先中文的表达是极富对称美和音韵美的,“上”与“下”对应,“堂”与“杭”押韵,“天堂”与“苏杭”看似并列,实际上是一种类比关系。

翻译时应尽量保留这种文体特色,英文中类似的对称表达结构有:As you sow,so you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陆乃圣等人将其译为As there is paradise inheaven,so there are Suzhou and Hangzhou on earth.这样套用类似结构的翻译岂不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缺憾就是音韵方面的美感稍微欠缺,也是难以弥合之处,即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三)使役功能文本的翻译策略以使役为主要功能的文本“以信息接受者行动的敏感性或性情为导向,诱导接受者以某种特定方式回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